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3个月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1.评论性文章(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是该专业领域内导向性较强的文章,一般由编辑部约请该领域内知名专家撰写。述评应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其观点应反映学术界主流趋势。专家论坛撰写时可对某一领域内一个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作者的经验,表明作者的观点,并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2.论著(包括研究报告、临床调查、简报):可按前言、资料(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的结构进行撰写。前言应简要阐明研究设计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需引用文献,以200~300字为宜。研究方法中应明确提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关键信息需在摘要和文题中体现。具体内容包括:(1)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2)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需与方法一一对应,避免出现评论性语句。讨论中出现的结果必须在前文结果部分进行展示。
3.综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归纳陈述。应选择目前研究进展较大的主题,不宜选择发展平缓的主题。应尽量选择5年以内的文献进行综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称,应避免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
4.Meta分析:Meta分析需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有严格的选择与剔除标准,主题选择得当,方法科学严谨。检索数据库遴选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献来源期刊也要进行适当遴选。
5.病例报告:病例报告应选择诊治过程有特殊之处,能够为临床诊治同类病例提供启示的病例;避免进行罕见病例的简单累积。病例资料应详尽,应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式、病理学检查、预后等。尤其是对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查结果,需重点描述。有创新的治疗手段也应详述。讨论部分应结合病例的诊治特点进行简要点评,避免进行文献综述。
6.临床指南与共识: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方为学科学术代表群体,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
7.读者来信:读者来信应针对杂志已刊发内容和杂志工作,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8.会议纪要、消息、其他:会议纪要和消息应按照新闻稿的要求撰写,需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中华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http://zhwkzz.yiigle.com/
010-51322407
投过稿的作者反馈,杂志外审专家速度很快,加上文章修改的时间,从投稿到录用前后三个月左右。
不是
文章是否好投和文章质量有直接关系,杂志社很看重文章的创新,而且给的修改意见很全面,如果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
作者投稿前可至http://cmaes.medline.org.cn/Login/Login.aspx注册完成后,才可以投稿。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结果及住院费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施行的158例微创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对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组(RDP组)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组(LDP组)患者进行1∶1匹配.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经PSM方法匹配后RDP组和RDP组各41例患者.RDP组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45.2±16.4)岁;LDP组中男性15例,女性26例,年龄(47.4±14.9)岁.RDP组手术时间为(209.7±52.9)min,LDP组为(186.5±56.7)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RDP组中位术中出血量[50(15~ 175)ml]少于LDP组[100(50~350)ml] (Z=-2.689,P=0.007).两组非恶性病例均为38例,RDP组保脾率为76.3%(29/38),高于LDP组的44.7%(17/38)(x2=7.930,P=0.005).RDP组(9.4 d)和LDP组(10.6 d)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DP组12.2%,LDP组14.6%,P=0.746)和胰瘘发生率(RDP组7.3%,LDP组9.8%,P=1.000)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DP组的住院费用[(80 563.7±10641.8)元]较LDP组[(57 792.8±8 943.0)元]高(t=4.515,P<0.01).结论 RDP和LDP均安全可行,RDP虽然增加了住院费用,但术中出血量更少、保脾率更高,对于希望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非恶性肿瘤患者宜选择RDP.
目的 评价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吻合术中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入组排除标准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微创消化外科确诊为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并接受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的84例患者,男性61例,女性23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9.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通道组41例与双通道组43例.两组均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单通道组术中将残胃与空肠侧侧吻合后,结扎或闭合该吻合口下方3 cm处的空肠,双通道组术中不处理此段肠管.收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相关营养指标的结果.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明确术后营养状况.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学指标方面,单通道组血红蛋白(F=23.374,P=0.000)、清蛋白(F=6.149,P=0.003)、总蛋白(F=18.362,P=0.000)、体重(F=74.255,P=0.000)均高于双通道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反流、烧心、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主观症状的发生率,以及QLQ-STO2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3.8比27.6±3.3,t=-0.688,P=0.494);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41比2/43,P=1)和反流程度(Z=-1.528,P=0.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受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手术的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在术中进行单通道消化道重建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袖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的肩袖关节病患者12例(12肩)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69.4岁(范围:64~73岁),手术均采用常规方式,术中修补肩胛下肌,肱二头肌肌腱止点重建.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此后每年复查一次,统计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记录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7±18.1)个月(范围:3~6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ASES评分由术前的(58.2±8.2)分提升至(92.9±2.9)分(t=14.32,p=0.00),UCLA评分由术前的(13.2±1.5)分提升至(30.8±1.7)分(t=23.14,P=0.0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假体松动病例,无肩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袖关节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髋关节前侧短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采用髋关节前侧短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例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患儿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1.5±0.8)岁(范围:8~14岁).左侧8例,右侧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0±0.9)h(范围:6~20h).手术切口以髂前下棘为中点,向两端沿腹股沟方向延伸,长3~~4 cm;于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拉开股直肌,暴露关节囊前方,T形切开关节囊暴露骨折并复位,使用2~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Ratliff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0±4.1)个月(范围:24~36个月).患者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8.0±0.4)周(范围:7~9周).其中2例患儿发生RatliffⅡ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儿发生骺早闭,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延迟愈合、骨不连等,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Ratliff评分:良9例(9/12)、可3例(3/12)、差0例.结论 髋关节前侧短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美观、复位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少等优势.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时机及近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接受外科手术的19例有明确致伤因素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43.1±12.9)岁(范围:17~68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所致胸部钝性伤17例,高处坠落撞击伤2例.超声心动图提示重度三尖瓣反流伴右心系统容量高负荷,手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2例.创伤至外科治疗间隔时间为12(90)个月(范围:0.1 ~ 228个月).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9例,前叶乳头肌断裂3例,前、后叶腱索及乳头肌断裂4例,瓣叶及瓣环撕裂2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瓣环扩大、右心房室扩大.手术技术遵循瓣膜修复优先的原则,按手术方式分为瓣膜修复组和瓣膜置换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瓣膜修复组与瓣膜置换组从创伤至外科治疗间隔时间,采用配对£检验比较手术前及随访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实施瓣膜修复术8例,瓣膜置换术1 1例,其中采用机械瓣6例,生物瓣5例.三尖瓣成形组及三尖瓣置换组从创伤至外科治疗间隔时间分别为8.5(10.0)个月(范围:0.1~13.0个月)及72.0(108.0)个月(范围:2.0 ~ 228.0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P=0.013).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于爆发性肝炎所致的肝功能衰竭,其余均顺利出院.18例存活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94±50)个月(范围:8~192个月),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3例,因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次行瓣膜置换1例.结论 创伤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手术治疗的近、中期效果较好,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提高瓣膜修复率.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分辨MRI直肠淋巴结识别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术前行盆腔高分辨MRI扫描且报告中明确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301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前201例作为学习组,后100例作为验证组.学习组男性149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58.8岁;验证组男性7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0.2岁.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及学习组的12 060张淋巴结高分辨MRI图像,在卷积神经网络下进行训练,模拟影像科医师的判断过程,从而建立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系统.然后,对验证组的6030张淋巴结高分辨MRI图像进行临床验证,人工智能和影像科医师同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者的诊断水平.结果 经过对学习组数据的不断迭代训练,人工智能的损失函数值不断降低,诊断误差不断降低.验证组的6 030张图像,人工诊断共912张存在淋巴结转移,人工智能诊断共987张存在淋巴结转移,两者诊断结果完全相同(淋巴结位置和转移数量完全相符)的图像共772张.相比于人工诊断,人工智能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 2,单个病例的诊断时间为10s,而影像科医师的平均判断时间为600s.结论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直肠高分辨MRI淋巴结自动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效率高,可以辅助进行临床诊断.
目的 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GT)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术前HGT治疗的2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3.7±2.9)岁.测量牵引前后的主弯Cobb角及大后凸Cobb角,记录牵引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牵引前后的参数变化.结果 29例患者HGT大牵引重量为(12.2±2.8)kg,牵引时间(10.2±6.6)周.牵引前主弯Cobb角为(87.5±36.5)°,牵引后改善至(68.4±25.9)°,侧凸矫正率为(21.9±12.1)%(t=9.14,P<0.001);牵引前大后凸Cobb角为(79.1±27.1)°,牵引后为(59.9±19.4)°,后凸矫正率为(20.2±14.1)%(t=8.55,P<0.001).其中1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重量后逐渐恢复.行HGT治疗后,FVC由(0.83±0.16)L上升至(0.89±0.19)L(t=1.48,P=0.12),FEV1由(0.72±0.16)L上升至(0.78±0.20)L(t=0.49,P=0.63),FVC预计值由(42.9±20.1)%改善至(46.9±20.5)% (t=0.98,P=0.33),FEV1预计值由(40.6±19.6)%改善至(43.6±25.8)%(t=1.24,P=0.22).结论 术前应用HGT治疗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柱畸形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患者 男性,50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于2017年8月21日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皮肤巩膜黄染逐渐加重,无发热、腹痛、腹胀等.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腹软,右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胆囊触痛,Murphy征阳性.腹部超声检查:肝总管区约5.5 cm×1.8 cm大小高回声,沿胆总管走行,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测值大,胆囊结石,部分结石位于颈部,胆泥沉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1%;肝功能:总胆红素303.1 μmol/L,直接胆红素222.9 μmol/L;CA19-9>700 U/ml.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AS)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1-4].发病率较低,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2%.原发于骨的血管肉瘤不到骨原发性肉瘤的1%[5-6],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股骨和骨盆,脊柱血管肉瘤仅占骨血管肉瘤的10%左右[7-8],以肺转移为常见[5].因该病发病率低,仅有少数个案报道[1,6,9-16],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尚不明确.我们对我院收治的8例脊柱A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肝样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类型的腺癌,其原发于肝外,而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却与肝细胞癌相似.初Ishikura等[1]因观察到一些胃腺癌患者高表达甲胎蛋白而提出肝样腺癌的概念.肝样腺癌可原发于不同的器官,其中胃是相对多的起源部位[2-3].胃肝样腺癌多见于老年患者,侵袭性强,生存率低,常常早期转移至肝脏和淋巴结,预后远劣于普通胃腺癌[4].早期发现并进行完整手术切除,是目前被认为能够治愈肝样腺癌的重要途径;鉴别肝细胞癌及肝样腺癌肝转移灶,寻找肝样腺癌原发部位至关重要.由于肝样腺癌发病率低,国内报道少,且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特异性不高,易误诊或漏诊.我们报告13例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相关治疗,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腰骶部移行椎(LSTV)是较常见的一种发育异常,表现为解剖变异及生物力学的改变,常并发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多种脊柱疾病.LSTV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意义重大,早期影像学检查因其仅以形态学变化判断移行椎的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LSTV的解剖及变异、对局部力学和脊柱力线的改变及其与脊柱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智能决策系统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均有研究探索智能决策系统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价值.在掀起热潮的同时,智能决策系统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探讨目前智能决策发展的困惑与出路,期望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智能决策.相信随着理念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决策定会成为未来医师实施诊疗的良好助力.
随着保留乳房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模式发生转变,保留乳房术后乳房肿瘤复发和腋窝淋巴结复发明显增加.由于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的发生率低于远处转移、患者既往接受治疗情况不一致、外科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前瞻性临床研究少,相关临床诊治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理论和临床诊治进展,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对于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需在病理明确诊断和系统性评估后,遵循治愈目的,采用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国内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针对接受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乳房重建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理念受到关注.2018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也继续推荐乳房重建手术是适应证患者的标准术式.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医师在了解国际医学发展动态的同时,更应该客观认识中国女性的乳房结构特点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开展严谨的临床实践.尤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乳腺癌局部晚期和肿瘤学高危病例仍占较大比例.临床医师应首先考虑为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作出努力,并严格谨慎地选择重建适应证人群,避免不适宜国情的盲目依从和单纯追求乳房高重建比例的中国临床数据.
新辅助治疗使部分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降期,为乳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前者为不可手术和不适合保留乳房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手术的可能和保留乳房的机会,后者为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可能.但采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技术和方法,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发现率和假阴性率难以达到临床要求.因此,新辅助治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由拥有先进的影像学设备、具有丰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经验、能够对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腋窝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和对新辅助治疗前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的团队实施,适应证应严格限定在cN0期降至ycN0期和cN1期降至ycN0期的患者,尤其是对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转阴的病例,必须满足双示踪剂(蓝染料和放射性核素)、切除前哨淋巴结数目≥3枚、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术3个条件,才能保证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安全正确实施.
为推动中国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规范化进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新发布的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共识与指南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情况形成本共识.内容包括保留乳房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的规范化原则等推荐意见.同时,专家组也针对部分尚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或未达成共识的临床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患者 女性,45岁.因“右上腹隐痛两年,加重半月”于2018年3月23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无畏寒发热,无皮肤黄染,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解痉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半个月前,患者右上腹疼痛较前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8.5℃,伴皮肤黄染、尿黄,于当地医院就诊,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部局部管壁增厚,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及胆总管上段扩张;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乳头旁见一扁平隆起,表面不规则;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当地医院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门诊以“壶腹部占位”收住院.
患者男性,27岁.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d”于2017年5月27日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持续未缓解,后蔓延为全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胆囊结石病史.入院体检:一般状态差,心率150次/min,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肠鸣音未闻及.血淀粉酶1 306 U/L,使用瑞士罗氏公司ELECSYSB·R·A·H·M·S降钙素原抗体试剂盒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4.62 μg/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266.00 mg/L,白细胞计数为16.1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1.80%,尿素氮为6.62 mmol/L,血肌酐为101.4 μmol/L,血钙1.79 mmol/L,清蛋白20.3 g/L;CT检查示胰腺体积增大,边缘粗糙,胰周大量渗出,腹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伴双肺膨胀不全(图1A).入院1h,患者因呼吸困难、心率快转入ICU治疗,给予生命体征监测,气管插管,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胃肠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应用抗菌药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5 g/d)、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1894年,Holsted基于乳腺癌是局部疾病的认识,率先提出乳腺癌标准根治术,奠定了肿瘤外科学完整切除肿瘤(R0切除)的基本原则.1977年,AJCC根据肿瘤(T)、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信息,参照肿瘤负荷制定了首个肿瘤分期系统(TNM分期);至今已完成8版的更新修订,成为世界范围内以肿瘤分期为标准制定群体治疗策略的宏观参考依据.2010年和201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联合美国病理协会分别制定以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评价标准,为推动乳腺癌开展分类治疗提供了可能.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诊断优先、治疗理念规范是提高乳腺癌临床诊治水平的关键.
患者男性,40岁,术前诊断“右肝占位性病变”.术前MRI可见肝脏8段大径约1 cm富血供结节,增强成像呈快进快出表现,考虑恶性(图1).肝功能Child-Pugh A级,术前3d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10%,拟行腹腔镜肝脏8段腹侧段切除术.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第一次在核心期刊上投稿,送审了两个审稿人,一个审稿人三天返回修改意见,对文章的创新性得以肯定,建议小修文章中的语句,一个审稿人一个半月返回修改意见,要求增加仿真对比,编辑给了半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修改提交后,一周被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