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术刊物。
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心血管科、神经科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1个月内
1 来稿注意事项:
1.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逻辑推理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精炼,语言、用字规范化。临床试验研究类文稿,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类文稿须参照CONSORT2010声明严格设计;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稿,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遵循国家有关实验动物保护与使用的准则。来稿接受word或WPS格式,文稿标题力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主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关键词5个~8 个(要求中英文对照)。
1.2 文稿作者署名,请按贡献大小自行排序,作者署名和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稿件刊用后作者署名和排序原则上不予更改,如有特殊原因,请第一作者提交申请,所有作者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递交编辑部,编辑部会酌情予以考虑。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投稿时附第一作者工作或学习单位、邮政编码、E-mail地址。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其他课题,请在文稿首页中注明,标注格式如:“本课题为×××基金资助项目”,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获专利证书请注明专利号,并附专利证书复印件。
1.3文稿中图表力求少而精,表格设计规范化,照片请用计算机扫描后附于文中,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中数据要准确、清晰,同一指标有效数字位数相同;插图应用计算机绘制,不宜过大,图注采用阿拉伯数字,图下按序号说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要求,并以单位符号表示。
1.4所用名词术语采用国家公布或已通用者为准。中外医学名词使用全称,用英文简称时,在首次出现时应用中英文全称。西药在商品名之后注明化学名。
1.5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文献为限。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并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请与原文核对准确。日文文献请用日本当用汉字,切勿与简化汉字混淆,文摘、转载、内部刊物及资料请尽可能勿作引用文献。
1.6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 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2特别说明:
2.1来稿内容文责由作者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作者若不允许对文稿作文字修改,或不同意其他报刊转载、摘编,或不同意在各种电子数据库、光盘、网络进行收录、转载、传播、发行等,请在来稿时声明,不声明者视为同意。严禁抄袭侵权,造成不良后果由抄袭者承担全部责任。经审核拟刊用的稿件,通过网上回复或短信通知第一作者,并签署论文授权书。退修稿件请在1个月内修回,超过3个月者按退稿处理。
2.2本刊只接受未曾发表的稿件,勿一稿多投,待接到退稿通知后,方可自行处理。稿件经本单位有关学术机构审核后,附单位推荐信,说明稿件取材真实,不涉及保密、一稿多投、署名争议等项。通过索医网投稿者,若论文内容属资助项目或获专利证书,请将课题证书及专利证书复印件扫描或拍照后上传或寄至编辑部。本刊编委来稿时请注明。若改投其他刊物应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2.3来稿免收审稿费。来稿刊登后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hinaI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等数据库。赠送当期刊物2册,并付稿酬(包括以上电子期刊的稿酬)。
2.4投稿请登录我刊采编平台投稿时请认真填写注册项目,以便即时获取稿件信息。稿费和赠阅杂志均寄给第一作者。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030001;电话:0351-4639124或4032852,E-mail:zxyjhxnxgbzz@vip.163.com。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发文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知网显示,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973,综合影响因子为0.780。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投稿方式是什么?
投稿请登录杂志采编平台:http://www.suo1.cn注册后投稿。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1级EH病人(A组)、70例2级EH病人(B组)、49例3级EH病人(C组)及同期体检科体检的50名健康对照者(D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白介素-22(IL-22)水平.结果 4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h22细胞、IL-2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22细胞:F=14.763,P=0.000;IL-22:F =30.074,P=0.000),D组外周血Th22细胞、IL-22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1),A组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显著低于B组、C组(P<0.05或P<0.01),B组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A组、B组、C组外周血IL-2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病人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与收缩压(SBP)呈正相关(r=0.407,P=0.033),与舒张压(DBP)无相关性(r=0.219,P=0.155).EH病人外周血IL-22水平与SBP(r =0.155,P=0.210)、DBP(r =0.190,P=0.286)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Th22细胞可能在EH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输入型多重耐药菌感染神经重症康复病人感染控制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输入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神经重症康复病人感染控制和集束化护理综合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案和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为依据,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月收治次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49例进行集束化感染控制护理和综合临床康复治疗.结果 次多重耐药感染病人49例耐药菌转阴29例,出院11例,转他科9例,耐药菌转阴率为59.18%.综合感染控制措施实施期间,未新发现科内原发多重耐药病人.结论 综合康复医院康复病房加强感染控制、综合康复治疗和集束化护理是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及交叉再感染的有效措施.
-
老年认知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认知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80例老年住院脑梗死病人,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痴呆组(37例),正常认知组(22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21例).分别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检测Hcy、叶酸、维生素B12.将Hcy分为3个水平:<15μmol/L,16 μmol/L~30μmol/L,>30 μmol/L.比较3组患病例数、MMSE及各亚组MMSE评分,分析Hcy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痴呆组与正常认知组Hcy、叶酸、维生素B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与MCI组Hcy、叶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y水平亚组MMSE评分记忆力、计算力与注意力、延时回忆、语言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15,P<0.05).痴呆组Hcy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912,P<0.05);MCI组Hcy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35,P<0.05).Hcy与叶酸呈负相关(r=-0.501,P<0.05),Hcy与维生素B12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 高Hcy与认知障碍相关,叶酸与维生素B12降低是高Hcy水平的原因,高Hcy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记忆、计算力、语言能力影响认知.
-
杨文明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经验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甚至危及生命的精神疾病,是女性精神障碍常见的一种类型.杨文明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数十年,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妇人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重视从“虚、瘀、痰、气滞”角度论治,辩证加减用药,疗效显著.
-
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静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情况,住院率及经济效益,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静胶囊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效且经济.
-
不同射血分数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远期预后及再住院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AHFr 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急性心力衰竭(AHFp EF)病人远期预后差异和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其中AHFr EF组35例,AHFp EF组25例,比较两组病人1年全因死亡率及再住院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再住院危险因素.结果 AHFr EF组1年全因死亡率为34.29%,AHFp EF组1年全因死亡率为16.00%,两组1年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HFr EF组1年内再住院率显著高于AHFp EF组(60.00%与32.00%,P<0.05).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心房颤动、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下腔静脉内径是AHFp EF病人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钠血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T-proBNP水平和β-受体阻滞剂应用是AHFr EF病人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HFp EF病人远期预后好于AHFr EF病人,NT-proBNP水平是AHF病人共有的再住院独立危险因素,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AHFrEF病人预后.
-
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出院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脑钠肽水平将病人分成4组,A组22例、B组35例、C组30例、D组27例.测定4组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6 min步行距离,并进行心功能分级.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并记录病人心脏不良事件情况.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和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C组和D组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钠肽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25,-0.877,P<0.05),与病人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0,0.956,P <0.05).结论 脑钠肽和老年心力衰竭病人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和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出现有关,为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cTnI、 BNP及D-二聚体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l)、脑钠肽(BNP)及D-二聚体(D-D)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临床症状疑似ACS病人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据病人临床症状、病人家属询问、初步体征检查,初步判断为ACS.尽快抽取静脉血,快速检测cTnl、BNP及D-D含量.所有病人后续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根据造影结果和cTnl、BNP及D-D检测结果,分别绘制cTnl、BNP及D-D的ROC工作曲线,确定3项指标诊断ACS的临界值,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x 2检验计算cTnl、BNP、D-D及相应组合方案诊断ACS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 经ROC曲线分析,cTnl、BNP、D-D诊断ACS的临界值分别为:0.15 μg/L、300 pg/mL、200 μg/L,cTnl、BNP、D-D、cTnl+ BNP、cTnl+D-D、BNP+D-D、cTnl+ BNP+ D-D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cTnl+ BNP+D-D敏感度为90.56%、特异度为68.89%、准确度为80.61%,显著高于其他组合检测或单项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Tnl、BNP及D-D对ACS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和脑钠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脑钠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能减轻病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不同介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的AMI病人100例,根据介入时机分为直接组和择期组,各50例.直接组于6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择期组在溶栓治疗后6 h~48 h行PCI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纳肽(BNP)、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高于择期组,直接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CK-MB、BNP、cTnT水平明显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PCI治疗可有效减少AMI病人心肌损伤,有利于改善病人心功能及降低MACE的发生.
-
GRACE、 CHA2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CHA2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879例,根据危险程度分为3组,其中低危组379例,中危组283例,重危组217例,均行GRACE、CHA2DS2-VASc评分.分析术后不良事件,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等高危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非心血管不良事件为血栓.结果 心血管不良事件,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GRACE评分预测价值高于CHA2DS2-VASc评分(P<0.05);非心血管不良事件,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CHA2DS2-VASc评分预测价值高于GRACE评分(P<0.05).GRACE评分预测价值低危组<中危组<重危组(P<0.05);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重危组(P<0.05).结论 GRACE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CHA2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病人术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
-
心脉隆注射液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胱抑素C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胱抑素C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胱抑素C(CysC)、核转录因子κB(NF-κB)、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每搏量(SV)]、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ysC、NF-κB及BNP水平降低,LVEF、SV水平升高,LVEDV、LVESV水平降低,6 min步行距离增加,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升高,血清CysC、NF-κB及BNP水平降低,LVEF、SV水平升高,LVEDV、LVESV水平降低,6 min步行距离增加,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疗效,下调血清胱抑素C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
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脑钠肽与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心电图QTd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QTd较治疗前均缩短(P<0.01),且观察组QTd较对照组缩短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CO、SV、CI、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04%,低于对照组的31.58%(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浆BNP水平,显著缩短QTd,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温心通痹汤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CA125、NT-proBNP、 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心通痹汤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脑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ACS病人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心通痹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血清CA125、NT-proBNP、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6%(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A125、NT-proBNP、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心通痹汤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心力衰竭标记物水平,且安全有效.
-
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37例择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79例.3组均接受PCI治疗,术后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3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组术后1周、2周、4周NO水平与A组和B组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和vWF水平与A组和B组同时间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术后1周、2周、4周NO、ET-1和vW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治疗可保护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
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恩施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AP病人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3例)及C组(42例),于PCI术前8h~12h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A组20 mg、B组60 mg及C组80 mg.比较3组肌钙蛋白Ⅰ(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术后12h、24hA组、B组、C组cTnl、CK-MB、hs-CRP及ALT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3组cTnl、CK-MB、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 B组、C组cTnl、CK-MB、hs-CRP低于A组,C组cTnl、CK-MB、hs-CR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 3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可明显减少手术对SAP病人造成的心肌损伤,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前给予阿托他汀20 mg和60 mg,且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血压病人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69例CHD合并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伴心房颤动组(65例)与对照组(80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伴心房颤动组年龄(t =5.405 6,P=0.000 0)、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t =2.031 7,P=0.042 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t=2.067 1,P=0.039 0)、左心房内径(LA,t =7.997 8,P=0.000 0)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2.897 6,P=0.003 9)、左室短轴缩短率(FS,t=2.243 5,P=0.025 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x2=0.156 9,P=0.709 3)、舒张压(DBP,t=0.404 6,P=0.685 9)、收缩压(SBP,t=1.398 3,P=0.1624)、心率(HR,t=1.187 2,P=0.235 5)、室间隔厚度(IVST,t=1.526 4,P=0.127 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x2 =6.139 5,P=0.013 2)、LA(x2=7.774 3,P=0.005 3)是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和LA是CHD合并高血压病人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
缬沙坦联合阿替洛尔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对IL-6、AngⅡ、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替洛尔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功能(FMD)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心房颤动病人18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阿替洛尔组和联合组,各60例.3组病人均接受抗心律失常、抗凝、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缬沙坦、阿替洛尔、缬沙坦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比较3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血清炎症因子(IL-6、AngⅡ)、FMD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LA较治疗前均缩短(P<0.05),联合组缩短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组和联合组血清IL-6、Ang 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MD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阿替洛尔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肯定,可减缓左心房扩大,改善心房重构,降低炎症反应,有效改善FMD,预防血栓栓塞发生.
-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研究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BNP、心功能指标水平及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9.04%)高于对照组(7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降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辅助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控制疾病发展,减少不良反应.
-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01例急性STEMI病人,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按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南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稳定斑块治疗,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微循环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心脉隆组ST段抬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术后1 hST段回落程度≥50%(P<0.05),出现胸痛、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情况少.术后心脉隆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对照组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提高(P<0.05).术后心脉隆组血浆肌钙蛋白I(cTn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隆组微循环障碍改善明显.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STEMI病人微循环障碍.
-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 MA)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ICU于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溶栓后行早期PCI术STEMI病人,根据术后4h是否继发心肌IRI分为非损伤组72例和损伤组63例,对两组血清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损伤组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表达显著高于非损伤组(P<0.05).损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非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病人血清IMA表达与血清BNP、CK、CK-MB、hs-CRP、hs-cTNT、LDH-1表达、年龄、BMI值和术后冠状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P<0.01),与TIMI分级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TIMI分级、BNP、CK、CK-MB、hs-CRP、hs-cTNT、IMA均是STEMI病人术后继发IRI的危险因素(P<0.05).IMA诊断效能的AUC面积为0.91,诊断敏感性为83.58%和特异性为74.92%,临界值为108.68 U/mL.结论 IMA能有效预测STEMI病人溶栓后早期PCI术后继发IRI,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
-
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比较两组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变化情况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和CBF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梗死周围区域CBV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和CB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与梗死中心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rCBV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p、Vm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通过改善脑梗死病人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
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血清NO、ET-1、ICAM-1、MMP-9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l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92例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七叶皂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血清NO、ET-1、ICAM-1、MMP-9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脑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ICAM-1、MMP-9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NO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ICAM-1、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使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著,其可有效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O和ET-1平衡状态、降低血清ICAM-1和MMP-9的表达有关.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瑞舒伐他汀组(43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2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脂指标、肝肾功能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内中膜厚度(IMT)、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HDL-C和hs-CRP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炎症反应、降低病人血脂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和抗炎作用更强.
-
羚珠助眠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羚珠助眠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符合标准的失眠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羚珠助眠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副反应量表(TESS)总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PSQI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E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羚珠助眠胶囊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病人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病人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焦虑抑郁病人,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帕罗西汀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下降,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疗效确切,能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神经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副反应.
-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HIF-1α双重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核转录因子,通过诱导多个目的基因转录表达在缺血性脑损伤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局灶性脑缺血发生后,HIF-1α表现为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和促受损神经元细胞死亡的双重作用,两种作用可能与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病理性刺激类型以及神经细胞种类有关.现综述HIF-1α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的调节作用.
-
血红蛋白量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红蛋白量是血常规化验指标之一,一般用于评价贫血程度,也可评估及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及预后情况.血红蛋白量通过相关机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合并其他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共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
中医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研究进展
无复流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理想的标准治疗策略.中医学立足整体,从痰瘀论治无复流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现基于相关文献,从中医药对无复流的认识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无复流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转移.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Hcy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
灯盏花乙素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灯盏花乙素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已广泛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现综述灯盏花乙素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
-
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氢及饱和氢盐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梗死面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家兔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开胸后冠状动脉穿线不结扎;模型组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松解后静脉泵入生理盐水10 mL/kg或腹腔空气10 mL/kg;静脉氢盐水组给予静脉氢盐水10 mL/kg,10 min内注入;腹腔氢气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60 min,松解后给予腹腔内氢气10 mL/kg,10 min内注入.应用依文氏兰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并分阶段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正负等容收缩期左室压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 max)等.结果 静脉氢盐水组和腹腔氢气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静脉氢盐水组和腹腔氢气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LVEDP和±dp/dt max均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 静脉氢盐水和腹腔氢气均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同时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
加味不忘散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不忘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以此探讨加味不忘散对AD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D模型组、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AD加味不忘散高剂量组.模型组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致衰老基础上,定向注射鹅膏蕈氨酸(IBO)损毁双侧基底前脑Meynert核,建立AD大鼠模型.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加味不忘散口服液灌胃治疗.8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利用在体LTP技术评价各组大鼠LTP改变.结果 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受损(P <0.001),LTP受到显著抑制(P<0.001);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LTP抑制情况较AD模型组显著改善(P <0.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或P<0.001).结论 加味不忘散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AD模型大鼠海马的LTP抑制,且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补肾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miRNA-217/Sirt1/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MicroRNA-217(miRNA-21 7)/沉默信号调节器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兔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灌胃8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17基因表达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irt1、Fox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miRNA-217表达降低(P<0.01),Sirt1、FoxO1表达增高(P<0.01).补肾活血方组miRNA-217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钙组(P<0.05),Sirt1蛋白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钙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miRNA-217/Sirt1/FoxO1信号通路延缓内皮细胞衰老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白芍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模型组(生理盐水)及白芍总苷低剂量组[50 mg/(kg·d)]、中剂量组[100 mg/(kg·d)]和高剂量组[200 mg/(kg·d)],各20只,另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0只,均连续28 d灌胃给药(每日1次).28 d后,行盲法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变;测定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结果 白芍总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P<0.01);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改善SOD、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降低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平均微黏度、各向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芍总苷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祛风生脉颗粒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祛风生脉颗粒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自噬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祛风生脉颗粒高剂量(Q-G组)、中剂量(Q-Z组)、低剂量(Q-D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与大鼠缺血CMECs共孵育,同时制备空白血清,分别与大鼠缺血CMECs(MX组)和正常大鼠CMECs(ZC组)共孵育.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小体及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分析微管蛋白轻链3(LC3)-Ⅱ/Ⅰ比值及P62蛋白表达;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管腔形成数.结果 与ZC组相比,MX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小体,但未见到自噬溶酶体,LC3-Ⅱ/Ⅰ比值及P6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较ZC组降低(P<0.05);与MX组相比,Q-D组和Q-Z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小体增多,同时观察到较多的自噬溶酶体,LC3-Ⅱ/Ⅰ比值升高,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较MX组增多(P<0.05);与Q-D组和Q-Z组相比,Q-G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溶酶体数目进一步增多;与MX组相比,Q-G组LC3-Ⅱ/Ⅰ比值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细胞迁移数和成管数较MX组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 祛风生脉颗粒能改善缺血CMECs迁移和成管能力,从而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机制可能与增强缺血CMECs自噬有关.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5月14日.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 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02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脂水平(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方差(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5(-0.82,-0.29)、-0.39(-0.59,-0.20)、-0.66(-0.90,-0.41)、0.24(0.16,0.32),P<0.000 1或P<0.000 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他汀类药物,且安全性较好.
-
活血潜阳方预防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活血潜阳方预防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指数、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腹围、B型尿钠肽、室间隔厚度、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发现安全指标异常病例.结论 活血潜阳方联合西药治疗可延缓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脑梗死病人ALOX5AP基因rs4293222位点多态性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脑梗死病人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rs4293222位点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基因测序法对100例病人ALOX5AP基因rs4293222位点多态性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进行测定,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脑梗死病人不同基因型的差异,并统计结果.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ALOX5AP基因rs4293222位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和维吾尔族脑梗死ALOX5AP基因rs4293222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无差异.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B、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血清S100B及CysC水平、颅内压及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和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及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Cys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及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病人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
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四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管内皮功能(内皮微粒).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内皮细胞微粒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软化丸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并检索Cochrane、PubMed、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17篇RCTs,共1 488例病人.相较于西药组,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血脂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R)=1.26,95%置信区间(95% CI) 1.07~1.49,P=0.006)];相较于西药组,松龄血脉康胶囊血脂总疗效改善率更高[RR=1.36,95% CI (1.12,1.65),P=0.002],能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加权均方差(WMD) =0.13,95% CI (0.06,0.21),P=0.000 3],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西药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水平[WMD=-0.75,95% CI(-1.16,-0.34),P=0.000 3]、三酰甘油(TG)水平[WMD=-0.50,95% CI(-0.83,-0.16),P=0.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WMD=-0.47,95% CI(-0.86,-0.08),P=0.02];相较于西药组,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氟伐他汀钠胶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WMD=0.41,95% CI (0.01,0.81),P=0.04][WMD=0.40,95% CI (0.34,0.46),P=0.000 001];相较于中成药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TC水平低于复方丹参片组[WMD=-0.92,95% CI(-1.26,-0.58),P=0.000 01],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复方丹参片组[WMD=0.42,95% CI (0.22,0.62),P=0.000 1].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TC、TG、LDL-C改善更有效,其余指标与其他中成药及西药近似,安全性指标与其他药物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
浅谈下法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研读古代经典和现代医案,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基础及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临证施治等方面描述下法从攻下逐饮,攻下泻热,攻下泄浊3方面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
高血压“血脉同治理论”阐微及临床指导价值
常用的降压药治疗高血压主要针对血管,靶点单一,部分高血压病人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血脉同治理论创新性地提出治血治脉的多靶点治疗理念,体现以局部辨证为核心的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融合中医整体辨证与西医现代研究局部精准化结合的治疗方法.
-
中医精准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思索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多样化、个体化特点,但缺乏规范的诊疗标准.介绍中医药精准医疗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势,即充分考量病人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存在的个体差异,应用精准医学技术和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多层次、多系统的“病证-临床表征/方药结合的分子生物学网络”,实现对心力衰竭个性化、精准化的诊治.现介绍中医精准医学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方法和思路.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2月份投的稿件,3月审稿返回,专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经修改返回后送外审,4月底审稿返回,小修后被收录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是经修改后录用的,期间审稿花的时间比较长,送审了了两个专家,一个专家拒审了,有换了两个专家审稿,近两个月左右才返回审稿意见,修改返回后被录用,期间也催过几次稿件,但是编辑态度很好,一点也没有不耐烦,很赞。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我是8月底投的稿件,11月9日接到录用电话,之后编辑校稿要求修改格式,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急需发文章的朋友可以考虑在这个期刊上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8月份投的稿件,9月外审返回,建议修改后录用,修改后提交稿件,编辑内部审稿,要求修改格式,11月被收录,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选择周期:我是11月25日投了一篇综述,一周后被拒了,建议转投其他刊物,打电话咨询编辑,编辑说文章的创新性不是很强,没有送外审,并提出了几个建议,指引了我方向,还是很感谢的,而且没有耽误时间。
9月26日投的文章,一个多月返回修改意见,都很中肯,富有建设性,11月中旬修改返回,12月19日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左右,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