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硬化与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

    作者:陈海;董会卿;许二赫;刘峥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通常把MS分为4种亚型:即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继发进展型MS(Secondary-progressive MS,SPMS)、原发进展型MS(Primary-progressive MS,PPMS)及进展复发型MS(Progressive-relapsing MS,PRMS),其中RRMS为常见约占80%~85%.核磁共振静脉成像[1]和尸体解剖研究[2]发现MS病灶分布与颅内静脉系统相关.Zamboni等提出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cerebrospinal venous insufficiency, CCSVI)可能参与了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3~5],对传统MS的病因提出了挑战,为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将对其观点进行综述.

  • 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作者:王秋艳;李坤成;高艳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SA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37例中有30例行常规MRI检查,29例行MRV(2D TOF)检查.结果:30例常规MRI检查中28例静脉窦有异常信号,其中2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T1WI、T2WI高信号,2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并部分伴有脑组织梗死、出血.2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MRI与MRV结合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 三维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评价颅内静脉系统

    作者:曹惠霞;吴迪;王俊;余浩杰;崔静;韩立新

    目的:比较三维增强FLASH序列和2D TOF序列MR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1例中健康志愿者6例(正常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5例(病变组),均同时行3D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MRV扫描,病变组5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脑内主要静脉(14支)的显示情况分为3级:满意显示,一般显示和未显示.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脑内静脉和静脉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组中三维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对所观察的14支脑静脉的满意显示率、一般显示率和未显示率分别为88.10%,5.95%,5.95%和30.95%,53.57%,15.48%.三维增强FLASH未显示结构主要为下矢状窦.病变组5例中DSA共发现12处血管病变,三维增强FLASH显示优于2D TOF 10处,两者相仿2处.结论:三维增强FLASH对脑静脉系统的显示优于2D TOF序列,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脑内静脉结构的图像,对诊断脑静脉内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吴江;张辉;毛小峰;王效春;李军东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CVST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39.4岁.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相位对比(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地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ESWAN序列参数对出血性剪切灶及脑静脉显示的影响和分析

    作者:张菁;陈浪;王承缘;漆剑频;冯定义

    目的 研究多回波采集的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的TR和TE参数对磁敏感效应的影响;调整更适合出血性剪切灶检出的ESWAN序列参数.资料与方法 1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经两种不同参数设置的ESWAN序列(两种序列的参数区别在于:短TE的ESWAN序列的首个回波TE 10ms,TR 77 m;长TE的ESWAN序列的首个回波TE 48ms,TR 104 ms)扫描获得两组ESWAN图像,经后处理得到两组幅度图,将幅度图行小强度投影(MinIP)后在两组图像上分别计数出血灶的数目、测量出血灶的容积,在三脑室上部及室间孔层面对显影的脑深部静脉计数.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图像显示的微出血灶的数量及分布完全一致;长TE的ESWAN序列测量的微出血灶容积显著大于短TE的ESWAN序列:长TE的ESWAN序列显示的脑深部静脉数量明显多于短TE的ESWAN序列.结论 ESWAN序列的多回波采集优势,即使明显缩短首个回波的TE,后续的回波仍能保障对微出血灶检出的磁敏感效应;随着TE的延长,显影的静脉数量明显增多,但模糊效应也逐步放大,出血灶容积的放大比例也增加.对于脑外伤患者,短TE的ESWAN序列更适合.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MR征象分析

    作者:李新瑜;孙聚葆;张静;张雪林;杨静;倪莉;边静

    目的 总结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及MRV成像特点,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经DSA或临床随访证实的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26例行MR静脉成像(MRV).MRI平扫表现为静脉窦流卒信号消失(38/39),血栓信号随病程长短而不同,急性期(11/38),血栓于T2WI多呈低信号(7/11),T1WI呈等信号(6/11)或略高信号(5/11);亚急性期(17/38),T2WI多呈高信号(12/17)、T1WI也多呈高信号(14/17);慢性期(10/38),T2WI多呈高信号(8/10),T1WI多呈等信号(6/10).增强扫描急性及亚急性期血栓均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充盈缺损,慢性期多表现为血栓明显不均匀强化(6/7),静脉窦壁增厚毛糙.67%(26/39)病例出现闭塞静脉窦相应引流区域脑组织肿胀甚至出血,增强扫描肿胀区可出现异常强化(8/17),脑膜亦可强化(6/17);同时在闭塞静脉窦引流区可见多发强化血管信号(12/17).23例26人次MRV均可显示闭塞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其中2例治疗后静脉窦再通显示为不规则血流信号形成.结论 MRI结合MRV是CVST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助于CVST的早期诊断及排除诊断.

  • 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及误漏诊分析

    作者:于爱红;李坤成;朴常福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磁共振表现,并进行误漏诊分析.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MRI检查,其中17例同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29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经DSA证实. 结果 32例CVST患者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26例,其中亚急性期病变20例,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6例急性期病变MRI平扫漏诊,其中4例经MRV确诊,2例经DSA诊断.急性期CVST MRI信号复杂,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表现典型;慢性期血栓信号不断地降低.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本组病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肿瘤、脑梗死等其他病变. 结论 MRI和MRV是诊断CVST的良好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应用适当的检查技术,以及对MR征象进行认真分析,可避免误诊及漏诊.

  • MRI在儿童静脉窦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玥;彭芸;段晓岷;尹光恒;谢山佳

    目的 评价MRI对儿童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0天~11岁,平均3.9岁)经临床确诊为CVST患儿的MRI及MRV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I及MRV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MRI(CE-MRI)和增强MRV(CE-MRV)扫描. 结果 14例横窦受累,12例上矢状窦受累,11例乙状窦受累,1例蝶顶窦受累.MR平扫6例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高信号;3例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低信号;3例表现为T1WI、T2WI等信号;1例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2例T1WI和T2WI血栓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中断、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静脉及浅静脉迂曲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特别是增强MRI和MRV是诊断儿童CVST的有效手段,对于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 儿童永存镰状窦的MRI表现

    作者:刘振华;颜丽芬;梁长虹;黄飚;张水兴

    目的 探讨儿童永存镰状窦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镰状窦患儿的MRI资料,均行MR平扫,获得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4例增强扫描,1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 5例中,1例合并Dandy-Walker畸形,1例合并小脑蚓部肿瘤.其余3例未见合并静脉窦血栓或肿瘤压迫等导致静脉窦异常开放因素,直窦存在正常引流功能,考虑永存镰状窦.结论 MR T1WI序列矢状位图像以及增强MRV图像对永存镰状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脑静脉系统血栓的CT与MR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闵朋;彭虹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静脉血栓(CVT)形成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静脉血栓患者的CT、MRI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其差异性.结果:18例患者中,CT及CT增强检出6例阳性病例,其中上矢状窦4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总检出率33.3%.MRI及MR静脉成像(MRV)联合使用检出16例,分别为上矢状窦7倒,横窦3例,乙状窦1例,横窦并乙状窦3例,直窦1例,海绵窦1例,总检出率88.9%.当血栓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CT检出率分别为57.1%、33.3%、50.0%,而MR检出率分别为100%、100%、50.0%.结论:CT检查假阴性率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低.MRI平扫结合MRV检查对脑静脉血栓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2D-TOF MRV能清楚显示脑静脉血栓的空间构象,对指导临床手术有所帮助.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

    作者:林涛;周琳;丁玲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病因.方法对11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10例,视乳头水肿8例,脑膜刺激征7例,意识障碍4例,抽搐3例,视力障碍2例;9例发现各种血液高凝因素;10例MRI+MRV发现脑静脉或静脉窦异常信号,其中2例合并出血;早期抗凝及纤溶治疗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MRI+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及纤溶治疗安全、效果好.

  •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系统中应用的探讨

    作者:范宪森;郑晓林;张坤林;全海英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技术,评价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显示和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组35例受检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 MRV)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 MRV)后,做3D增强MRV(3D_CE MRV)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对所显示的脑静脉系统的图像与病变进行分析,以评估三种MRV显示静脉结构与血栓的可靠性.结果 所有受检者的诊断结果经DSA和随访证实.25例正常,其中10例在2D-TOFMRV和2D-PC MRV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但3D-CEMRV均表现正常.1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2D-TOF MRV、2D-PC MRV和3D-CE MRV图像上均表现为上矢状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1例,局部管腔变窄1例,右侧横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2例;右侧乙状窦未见显影1例.另有1例2D-TOF MRV表现为左侧横窦与正常血管相同的高信号,而在3D-CEMRV则出现对比剂充盈缺损.3D-CE MRV显示静脉窦结构和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性明显优于平扫MRV.结论 2D-TOF及2D-PC MRV结合3D-CE MRV静脉成像技术组成全脑静脉系统成像,为显示脑内静脉结构及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的和有价值的方法.

  • 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王玥瑶;尚海龙;于乐林;郑璇;沈海林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资料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特点。结果(1)30例患者的病因繁杂,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相关因素为常见,占50%。其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主要及首要的症状为头痛。(2)30例CVT患者,经CT、MRI 及MRV检查发现累及上矢状窦22例,下矢状窦1例,横窦22例,乙状窦18例,直窦5例,窦汇5例,海绵窦1例,深静脉1例,皮层静脉1例。(3)28例患者进行了 CT 检查,25例发现异常表现,16例出现索条征、高密度三角征;15例出现脑实质水肿、静脉性脑梗死及合并出血;30例患者均进行了 MRI 及 MRV 检查,其中29例 MRI 检查阳性,表现为CVT形成导致的流空效应的消失,并且出现各时期不同程度的血栓信号,漏诊的1例经 MRV 检查确诊;30例患者 MRV检查均阳性,表现为脑静脉及静脉窦充盈缺损、信号缺失及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CVT 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种多样,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CT、MRI 及 MRV 检查是诊断 CVT 的无创、准确且敏感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其中 MRI 联合 MRV 诊断重要。

  • 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实质损害的MRI影像学特征

    作者:单慧明;刘鹏程;邹立秋;黄嵘;言伟强;江锦赵

    目的 探讨MRI在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合并脑实质损害的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CVST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经临床资料及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作常规MRI的T1WI、T2WI序列及MRV,MRV采用三维对比增强法,分析、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实质损害的MRI表现.结果 本组38例经MRI及MRV检查均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存在,14例患者并发脑实质损害,其中脑梗塞9例,脑出血5例.结论 MRI可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同时能较好的显示脑梗塞、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综合应用常规T1WI、T2WI序列及MRV可无创诊断CVST,同时为CVST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 1.5T磁共振3D-SPACE序列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秀艳;方晓;肖明霞;王娜;张喆;孙晶;王彩杰;杨帆;申林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序列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CE-MRV)及3D-SPACE扫描,两名观察者对矢状窦旁脑膜瘤进行分型同时观察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E-MRV及3D SPACE对矢状窦旁脑膜瘤分型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0.0%、91.4%,3D SPACE分型准确率高于CE-MRV(P<0.05).CE-MRV与3D SPACE对侧支循环的正确显示率分别为80.6%、82.5%(P>0.05).结论 1.5T磁共振3D-SPACE能够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分型的准确率且较清晰显示侧支循环情况,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韵;周永红;陈东;潘恒;杨伟文

    目的 探讨MRV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进行MRI平扫加增强以及MRV 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对上矢状窦的侵袭程度以及代偿性静脉侧支循环通路情况,并与术中记录进行比较.结果 1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例中,7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3例瘤体长入窦腔内,导致窦腔完全闭塞,上矢状窦周围出现代偿性静脉侧枝循环通路.MRV 所见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MRV可显示肿瘤侵犯上矢状窦的程度和静脉侧枝循环通路情况,有助于选择手术入路、制定手术方案和术中处理好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 颅脑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成像

    作者:潘碧涛;何洁珺;罗小梅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增强MR静脉造影(3D HR-MRV)在颅脑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头颅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3D HR-MRV检查,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MIP、MPR等图像后处理,评价并观察颅脑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在高分辨原始图像、MIP和MPR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背景组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31例病例的颅脑静脉系统均能良好且完整地显示.浅静脉系统的上矢状窦、海绵窦、岩上窦、横窦、深静脉系统的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以及病变组中肿瘤与静脉血管的解剖关系以及侵犯程度、异常血管等能得到清晰显示.[结论]3D HR-MRV能满意地显示脑静脉系统的各个分支,能够显示病变与静脉系统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诊断价值

    作者:廖丹玲;朱创英

    目的 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 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宋亭;许晓矛;麦伟文;董天发;黄健威;许治强;彭睎;刘子凡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但均未能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空三角征.13例行MRI,能明确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影6例,此6例中增强扫描后呈空三角征5例(此5例可确诊CVST);13例均可见较有诊断价值的静脉性脑梗死征象.13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能显示CVST病灶的静脉窦狭窄、闭塞或者充盈缺损.所有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全部治愈.对于围生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或不伴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的患者首先应想到CVST,及时行MRI及MRV以作出诊断,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谭小月;罗柏宁

    1 引言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脑卒中的0.5%[1].及时、恰当的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并缺乏特异性,因此,治疗前的影像学诊断尤为重要.

7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