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发和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海林

    目的:探讨单发和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36例CV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发CVT组,另一组为多发CVT组,采用单变量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次实验中,单发CVT组患者44例,多发CVT组9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单发CVT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多发CVT组,但短期预后好于多发C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CVT组患者出现颅内实质病变及合并颅外静脉血栓的几率高于单发CVT组.结论:CVT中以多发CVT所占比例较高.与单发CVT相比,多发CVT患者颅内压较高,多合并颅外静脉血栓,出现静脉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几率较高.

  •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霍世会;郑大勇;杨勇

    目的:研究探讨脑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脑静脉血栓患者2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5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治疗15例,根据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确定用量.如持续静脉泵入肝素治疗无效,则采取介入溶栓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周,其中15例患者脑静脉血栓再通,4例因普通肝素治疗效果不佳采用介入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血液疾病治疗无效.治疗后随访6个月,16例患者预后良好,3例残疾,1例死亡.结论:肝素对脑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雅丽;孟然;徐耀铭;李娜;吉康祥;段建钢;吉训明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并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CVT患者85例,依据是否发生癫痫,分为癫痫组34例与无癫痫组51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因、临床症状和血栓累及部位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癫痫发生率为40.0%(34/8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幕上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以上因素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幕上病变是CVT发生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74,95% CI:1.666 ~ 14.848,P=0.004). 结论 CVT幕上病变患者更容易并发癫痫,应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

  •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

    作者:周立新;倪俊;朱以诚;姚明;彭斌;崔丽英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是临床常用、敏感的影像诊断技术。颅脑MRI的T1、T2、T2*序列可发现CVT导致的继发脑实质损害(间接征象)或静脉部位的血栓信号(直接征象),再进一步通过MRV显示的静脉血栓信号(直接征象)证实诊断,若仍不能做出诊断,可考虑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明确诊断。CVT的影像诊断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陷阱或误区,掌握一定的脑静脉解剖及变异的知识对快速准确做出CVT的诊断非常重要。

  • 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张慧;赵日光;许春伶;李继梅;王得新

    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T)是脑静脉血栓的一个亚型,我们结合1例典型的DCVT患者,来探讨深脑静脉血栓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 CT联合MRI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价值研究

    作者:罗军德;黄聪;淦登卫;赵梓霖;周兴顺;张恒胜

    目的:探讨CT静脉血管成像(CTV)联合MRI静脉血管成像(MRV)在脑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脑静脉血栓形成47例,均行常规CT和MRI平扫;同时行CTV检查31例,MRV检查32例,并通过MMWP工作站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结果:(1)本组47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位于上矢状窦17例(36.1%),横窦 8例(17.0%),乙状窦6例(12.7%),直窦4例(8.6%),上矢状窦及乙状窦均受累2例(4.3%),横窦及上矢状窦均受累3例(6.4%),横窦及乙状窦均受累1例(2.1%),横窦、乙状窦及上矢状窦均受累2例(4.3%),乙状窦、横窦及颈内静脉受累1例(2.1%),脑静脉血栓 3例(6.4%).(2)本组行CTV检查31例,通过MMWP工作站MIP、VRT、MPR等后处理,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脑静脉窦及脑静脉情况,其中,表现为受累的脑静脉窦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27例,漏诊4例;诊断率87.1%.行MRV检查32例,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脑静脉窦及脑静脉情况,其中,表现为病变部位的充盈缺损31例,漏诊1例;诊断率90.6%.本组47例采用CTV联合MRV检查,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诊断符合率100.0%.行CTV检查呈阳性表现27例,经DSA检查均明确病变;漏诊4例, CT平扫及CTV检查均表现为阴性,同时行MRV检查后明确病变,经DSA检查证实为脑静脉血栓形成.行MRV检查呈阳性表现 31例中,29例经DSA检查均明确病变,2例经CTV及DSA检查证实为假阳性;漏诊1例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影,经CTV及DSA检查证实为横窦血栓.结论:CTV联合MRV检查,对早期发现和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率.

  • MRV和MRI在脑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清浩;李旭

    目的 对比分析MRV和MRI在脑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32例脑静脉血栓早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0T飞利浦MRI机诊断,实验组采用2D-PC静脉成像行MRV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率.结果 32例患者经MRV和MRI诊断出横窦血栓15例,乙状窦血栓7例,上矢状窦血栓6例,直窦血栓4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经MRI SE序列扫描确诊12例.4例经MRI平扫出现漏诊,后经MRV确诊,确诊率为75%;实验组16例患者中经MRV确诊16例,确诊率为100%.两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RI诊断比较,MRV诊断早期脑静脉血栓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是无创、理想的诊断方式,两者联用可作为诊断早期脑静脉血栓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表现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军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全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35%.发病高峰年龄为新生儿及30岁左右青年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5∶5.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再加上影像科和临床医生的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漏治.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为脑静脉血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非创伤性影像检查手段.该文将对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王燕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和亚临床甲亢时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其伴有的高凝状态也可引起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此外,甲亢时可伴有急性脑静脉血栓形成、巨细胞性颞动脉炎和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但缺乏相关证据.现对甲亢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探讨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并为两者合并存在时的正确治疗提供参考.

  • 颅内静脉血栓应用纤溶抗凝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林卫红;吕晓红;张昱;刘群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血栓早期纤溶抗凝治疗疗效.方法详细分析应用纤溶抗凝治疗前后15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变化.结果颅内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纤溶抗凝治疗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有明显改观.结论脑静脉血栓患者早期纤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谢三平

    目的 研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病人45例,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CVST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对症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治疗.治疗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影像学[头CT、磁共振成像(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正常对照组入院时、CVST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VST组病人发病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CT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区异常高密度或低密度影,阳性表现率为31.1%;MRI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区短T1、长T2信号,阳性表现率为40.6%;DSA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显影减弱或不显影,阳性表现率为7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VST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T发病与血浆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反应蛋白与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静脉血栓

    作者:王耀普;郭兴华

    脑静脉血栓(CVT)所导致的中风在病理生理上与动脉血栓有所不同.Rother等总结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血脑屏障的破坏及细胞毒性脑水肿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并存.

  • 以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静脉血栓形成4例分析

    作者:伊生勇;贾淑琴;宋海燕

    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为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之一,是由于脑静脉系统循环出现部分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起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其发病隐袭,临床症状多样而不典型,易漏诊、误诊,过去有些病例靠死后尸检确诊,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大大提高了其诊断率,降低’了致残率及死亡率,以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静脉血栓形成少见,更易漏诊、误诊.

  •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的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庄菁;吴成翰

    脑静脉血栓是一种少见疾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在过去,本病诊断十分难,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非创伤性CT、磁共振成像(MR)和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DSA)等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确诊率大为提高。文章着重从本病发病率、病因、临床特征,中枢神经影像学诊断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CT MR DSA
  • 脑血管障碍(内科)引起的头痛

    作者:内野 誠;侯率

    在继发性头痛中,与脑血管障碍有关的头痛多种多样.脑梗死或TIA中,头痛和发病同时出现,以持续性的勒紧样紧张型头痛为特点,也可见搏动性偏头痛特征.治疗多以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为主,头痛即使不进行特别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多自然缓解、消失.脑静脉血栓症在发病早期可见头重感和头痛,根据颅内压增高症及局部症状,要高度怀疑本病,并需针对病因治疗.颞动脉炎时中老年人中出现新的局限性头痛,如果出现颞动脉压痛、怒张和曲张,要怀疑本病,宜做颞浅动脉活检,应用类固醇制剂有效.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充分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 脑静脉血栓的研究

    作者:杜玉涛;李承晏

    脑静脉血栓(CVT)是比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卒中的0.5%,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五.它是非感染性疾病,前期症状多样,预后通常好,死亡率低于10%,MRI和MRA是好的诊断方法,肝素是首选治疗药物[1].因其临床症状、发作形式及影像表现多样,同时部分患者病因不明,故常遗漏或延迟,较难预测个体的预后,尽管抗凝治疗,其病情仍可能恶化,少数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如局部静脉溶栓、血栓机械切除术或去颅骨减压术.

  • 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

    作者:刘雪平;侯训尧

    脑血管病所致头痛因为发病急骤,具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治疗后头痛迅速缓解,诊断不难.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头痛,往往被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和(或)意识障碍所掩盖;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常为首要的表现;其他血管性疾病(如动脉夹层、脑静脉血栓、巨细胞动脉炎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具有预警作用,并伴有卒中的表现.

  • 高原环境在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迪;时莹庆;关巍;冯喜英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多器官、多系统都有影响.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重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患.高原环境下血栓形成的条件,与平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加,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直接或间接的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脏血栓、脑静脉血栓、脑静脉窦血栓和视网膜静脉栓塞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对于高原环境下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与识别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相关内容综述如下,以期引起重视,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救治成功率.

  •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47例

    作者:王宇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有明显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变.年发病率(3~4)/100万人,儿童发病率7/100万人.大约75%的成年患者为女性.近年来,通过提高诊断意识,改进神经影像学技术和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该病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1].

  • 脑静脉系统血栓的CT与MR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闵朋;彭虹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静脉血栓(CVT)形成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静脉血栓患者的CT、MRI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其差异性.结果:18例患者中,CT及CT增强检出6例阳性病例,其中上矢状窦4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总检出率33.3%.MRI及MR静脉成像(MRV)联合使用检出16例,分别为上矢状窦7倒,横窦3例,乙状窦1例,横窦并乙状窦3例,直窦1例,海绵窦1例,总检出率88.9%.当血栓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CT检出率分别为57.1%、33.3%、50.0%,而MR检出率分别为100%、100%、50.0%.结论:CT检查假阴性率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低.MRI平扫结合MRV检查对脑静脉血栓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2D-TOF MRV能清楚显示脑静脉血栓的空间构象,对指导临床手术有所帮助.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