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

    作者:吴萍;张清芬;杨金玲;周杜娟;李昕

    临床上,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都可不明显,而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较重,个别重症患者可很快进入深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

  •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

    作者:崔建宁;屈文慧

    目的 评价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择期行下腹部及其以下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L组)和布比卡因(B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采用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7.5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从注药至感觉阻滞高平面的时间)、感觉阻滞平面开始消退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消退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两组术中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运动阻滞起效与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能够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

  • 80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分析及临床表现

    作者:王新斌;史繁华

    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性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242例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南明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应外膜麻醉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2年9月入住的需要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84例,随机分为联合硬膜外麻醉组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每组242例,分别对其进行联合麻醉和单纯麻醉,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药品用量等指标.结果:联合硬膜外麻醉组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单纯硬膜外麻醉组的患者更加平稳,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更好、麻醉药品用量更少.结论:对老年顾客手术患者进行蛛网膜外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作用好,值得推广.

  • 儿童腰椎穿刺术后常见不适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高亚丽

    腰椎穿刺术是通过患者腰椎间隙穿刺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从而获取脑脊液达到诊断颅脑病变的目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诊疗手段,2013年4~7月,笔者对我院儿神经内科120例患儿腰穿术后出现的不适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我科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化脓性脑炎而进行腰穿的住院病儿,男68例,女52例,年龄15个月~13岁.穿刺次数1次.全部患儿均无腰椎穿刺禁忌症,为首次行腰椎穿刺术.

  • 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刘伟;马爱婷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8).两组产妇均在麻醉前检测无创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脉搏.对照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认知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两组产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镇痛前与镇痛后1、3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51%,与对照组的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缓解产妇疼痛可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认知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不产生影响,且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不同联合阻滞方法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元信;王振军;侯书健;于建华;赵冰;宋德胜;武春敏

    目的:用臂丛联合硬膜外与脊麻作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对比分析阻滞效果和麻醉管理难易度.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臂丛联合硬膜外组(BE组,n=22)和臂丛联合脊麻组(BS组,n=23).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比卡因1-1.5mg@kg1,容量0.5-1.0 m1@kg1;硬膜外用1.5%利多卡因2-2.5mg@kg1和0.25%布比卡因0.5-1.0mg@kg1,首次容量0.25-0.5 ml@kg1;脊麻用0.5%布比卡因0.2-0.25mg@kg-1,大容量控制在1.5ml以下,结果:局麻药首次应用剂量臂丛阻滞两组无明显性差异,硬膜外显著多于脊麻(P<0.01);阻滞平面硬膜外明显高于脊麻(P<0.05).麻醉作用起效、维持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作用完全率臂丛阻滞两组均为100%,硬膜外为77.3%,脊麻为100%.结论:两种联合阻滞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联合脊麻法优于臂丛联合硬膜外法.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朱琳;马璞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设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产妇32例.根据分组,对试验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麻醉,对对照组产妇仅予以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比两组产妇整体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更低,麻醉起效时间更快,手术时间更短,且镇痛维持时间更长,差异显著(P<0.05).在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割宫产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不会加重产妇的不良反应,值得加强临床推广应用.

  •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致白细胞显著增高1例

    作者:王勇;李冬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较好,镇痛作用时间长。本文报告1例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所致白细胞显著增高,认为白细胞增高可能与注射吗啡的应急反应有关。

  • 意外蛛网膜下腔注射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作者:蔡宏达;高友光;童易如;刘恒意

    分析已报道的意外蛛网膜下腔注射及其临床表现和处理.意外注入的药物分为化疗药、麻醉药和镇痛药、造影剂、抗生素等.其临床结局与注人物及剂量有关,从无损害到严重神经并发症甚至死亡.及时的脑脊液灌洗和心肺支持为主要治疗手段.

  • 结核性脑膜炎24例病情反复的因素及护理

    作者:赵辉;杜秀玲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M)是由结核菌感染经血液播散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

  • 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1例

    作者:张明祥

    硬膜外麻醉中,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被察觉,极易导致全脊髓麻醉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麻醉者对此始终存有戒心.本文介绍1例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由于及时发现,处理及时,未酿成大祸,但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

  • “碱化药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的几点质疑——答胡立勇医师

    作者:胡军;郑满红

    读过胡立勇医师的提问,深感问好,即“碱化药液注射到腰椎管内,5%碳酸氢钠的量10ml,碳酸氢钠的药作用会不会引发马尾神经的刺激症状,会不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的现象?”问题予以答复,还望指教。  关于胡立勇医师提出的上述问题,我们复习解剖:①硬膜外腔介于硬膜囊与椎管壁之间,上至枕骨大孔,下至骶管裂孔。②硬膜囊下端终止于S2水平,S2的骨质标志髂后上嵴联线。③脊髓尖端下延成一细丝(即终丝),长约20cm,上段15cm在蛛网膜下腔中,为内终丝,主要由软膜延成;下段5cm穿出硬膜囊,止于尾骨,为外终丝,表面有硬膜延成。我们在进行骶管穿刺时,所用穿刺针为普通9号注射针,长度为4.5cm,深度不会达到S2水平,穿刺成功后反复回抽2~3次,无脑脊液(即未穿破硬膜囊下端而进入蛛网膜下腔中)及血液时才能行骶管封闭治疗。碱化药液pH值为7.3,与脑脊液pH值为7.4,仅相差0.1,均为弱碱性。因此,采用碱化药液骶管封闭治疗时不会引发马尾神经(即内终丝及外终丝)的刺激症状,也不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我们从1991年至今采用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部分腰椎管狭窄症300例次,经临床观察和随访及近来一些作者的临床报道,均未出现上述不良刺激症状及并发症的报告。(收稿:2000-09-30)            问:我是一名乡村骨伤科医生,也是《中国骨伤》的老订户。……应用碱化药液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国骨伤》杂志中见过几篇报导,如1996年第9卷第1期26页郑满红、胡军等医师报导的“碱化药液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混合液均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为5ml、10ml。在此我请教一个问题:混合液注射到腰椎管内,碳酸氢钠的含量仅为3ml,碳酸氢钠的药物作用会不会引发马尾神经的刺激症状,会不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的现象。请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回信给以解答。  谢谢!              点评(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100700 支满霞主任医师)  碱化局麻药后,其药液中的非离子比例增加,药液的脂溶性提高,穿透神经膜、细胞膜、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强。并易穿透血脑屏障,使血液及脑中的局麻药的浓度增高,毒性增大。老年人蛛网膜绒毛突入,硬膜外通透性增加,即使是小剂量的局麻药也可出现运动神经阻滞,因此老年患者用药量要小。碱化药液其pH值较高,硬膜外腔或骶管内注射可减轻H+对局部神经根的刺激。同时使局麻药作用潜伏期缩短,作用时间延长,镇痛效果进一步增强,有效地阻断了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症状迅速缓解。碱化药液的pH应接近生理水平,以控制在pH7.0~7.4为宜。局麻药的效能并非与pH值的提高成正比。随着pH值的升高,麻药的离解度将逐渐减少,麻药效能降低甚至消失。应用康宁克通时不要与碳酸氢钠配伍,可出现悬浮液沉淀不易吸收。配制的药液如发生混浊或沉淀好不要使用。硬膜外腔治疗应由技术熟练医师进行操作,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要多次试验确认在硬膜外腔才能注药。如不慎误入蛛网膜下腔,应放弃本次治疗,以免发生全脊髓麻醉、蛛网膜炎、头痛以及神经根刺激症状。  (编辑:连智华)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欧建华;王冬梅

    目的 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方法 前瞻性的回顾了1999-2008年我院收治285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对其中35例临床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生不典型临床表现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论 细致而全面的体检及必要的腰穿脑脊液检查仍是基层医院避免误诊的主要手段.

  • 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朝明;全伟斌;于克华;彭丽;劳诚毅;杨木兰;邱雪娟;劳慧娟;刘珍;韦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两组,6μg舒芬太尼组(S6组)和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组(S3R3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且各组的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镇痛起效时间S3R3组小于S6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S3R3长于S6组(P<0.05),蛛网膜下腔给药140 min后镇痛评分S3R3组优于S6组(P<0.05):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发生率S3R3组低于S6组(P<0.05).结论 6μg舒芬太尼或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3μg舒芬太尼混合3 mg罗哌卡因珠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效果优于6μg舒芬太尼.

  • 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囊虫感染1例报告

    作者:山守章

    患者,男57岁,已婚,农民,东北人,1991年到江汉油田从事个体猪肉销售工作.1988年10月起每年有2~3次癫痫病发作,每次发作15~30 min后能自愈,未治疗.

  • 颅内孤立性淋巴瘤样肉芽肿病一例

    作者:余力;刘真喜;肖莎;罗成义

    患者男,38岁.因间断性头痛4年,加重伴左手麻木1个月于2002年11月19日入院,头痛以右额颞部为主,曾出现失神小发作2次.体检:眼底视乳头无水肿,左侧肢体触觉、痛温觉、图形及两点辨别觉迟钝,实体觉丧失;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1.2×109/L,中性粒细胞0.70,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头颅MRI:右侧颞顶叶见一占位性病变,灰白质均受累,范围3.8 cm×4.0 cm×5.2 cm,境界不清,边缘不规则,信号不均,大部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其邻近脑膜亦见强化,周围水肿,右侧脑室体部及后角受压变形,中线左移.初步诊断右颞顶胶质瘤,不排除炎性肿块可能.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治疗5 d,白细胞总数无下降,行脑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硬脑膜张力高,苍白、水肿,明显增厚,翻开可见其受侵犯,局部有肉芽组织增生,蛛网膜下腔见陈旧黄白色沉积物,脑回增宽、脑沟变浅,病灶位于侧裂末段中央沟后,灰白色,表面血管少,中部表面与脑膜粘连,质硬,有一定边界,直径5 cm,周围脑水肿明显;肿瘤深部有较多细小血管相连.

  • 高颅压脑膜脑炎的综合治疗分析

    作者:吴成翰;杨渤生;严晓华;吴松鹰;王瑾敏;王金华

    高颅压脑膜脑炎是内科急症,预后差,因此在正确诊断的同时,寻找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唯一途径.为了探讨高颅压脑膜脑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单纯内科治疗及内科治疗加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鞘内注射药物及侧脑室穿刺引流等综合方法治疗4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吗啡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在临床中应用及风险防范

    作者:赵卫兵;马天杰

    目的 回顾盐酸吗啡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临床应用及风险防范.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人中蛛网膜下腔单次注射吗啡272 例,配方为布比卡因10 mg,50%葡萄糖溶液10 mg,吗啡0.5 mg.术前30 min给予肌注阿托品0.5 mg和鲁米那0.1 g,入手术室后给予开通静脉,输入平衡液,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术中不用其它镇静药,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房备有抢救设备.结果 麻醉效果好,一般情况佳,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好,但有五例发生较严重的呼吸抑制.结论 盐酸吗啡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效果很好,但应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诊治体会

    作者:邱耀忠;宋小平

    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当发生占位性病变时诱发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住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3.80%(48/1 261).现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790 条记录 1/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