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和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游文智;汪宝林;付贵生;杨晓媛;崔渝敏;余时沧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和治疗的关系.方法本文分析47例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和动态心电图(DCG)及2~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者,44.7%同时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DCG表明此组患者出现心室率较慢的心房纤颤及合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其长期预后(出现中~重度心衰、心衰死亡、猝死)比对照组更差(P<0.05),提示其心肌病变范围更广泛,程度更严重.结论对存在显著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且心房纤颤发作频繁、症状突出者,应积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 273例高龄离退休老干部心房纤颤抗栓治疗分析

    作者:常连庆;赵香芳;刘乃琴;吕春雷;王仙花;邵卉;王秋岩

    目的 分析近5年离退休老干部发生心房纤颤(Af)及抗栓治疗后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 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患有Af的离退休老干部患者273例,记录其主要合并疾病、抗栓治疗选择及5年内血栓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73例患者中共发生血栓栓塞事件60例,严重出血事件6例,其中华法林抗凝治疗32例,随访期间停用华法林5例,阿司匹林治疗107例,氯吡格雷治疗95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35例,抗栓时间平均在3个月至3年;华法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相比抗栓效果显著(P<0.01),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事件明显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或联用氯吡格雷组(P<0.05),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心房纤颤患者,在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情况下,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患者获益更大.

  • 高龄心房纤颤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

    作者:刘琼;胡舜英;冯斌;张晔;李榕彬;贾鑫;刘洲禄;董蔚

    1临床资料患者为老年男性,85岁,因“发作性腹痛9h”于2013-09-15入院.既往病史: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持续性心房纤颤,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胆结石.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98/min,呼吸20/min,血压145/82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18/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min.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84×109,肌钙蛋白T 0.019 ng/ml,乳酸脱氢酶346.8 U/L,血浆D-二聚体1.91μg/ml.

  •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作者:陈亚东;罗军

    心房纤颤是临床工作中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很高的致残及致死率,相比于非心房纤颤患者,心房纤颤患者有4 ~5倍的卒中风险、2倍左右的痴呆风险、3倍左右的心力衰竭风险,全因死亡可升高40% ~90%[1-3].心房纤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心房纤颤患病率为0.77%,根据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为0.61%,若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心房纤颤人数接近800万[4].心房纤颤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是缺血性卒中,特别是在高危患者中,美国15% ~ 25%的卒中是由心房纤颤导致的[5-6].

  • 原发性轻型桥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素坤;付绍丽

    桥脑出血占颅内出血的5%~10%[1]。以往均认为桥脑出血病情凶险,临床特点为昏迷,呼吸节律改变,针尖样瞳孔,四肢瘫[2]。自CT运用于临床脑血管病诊断以来,使一些早期临床表现为局灶脑干体征的轻型桥脑出血得以正确诊断[3]。通过CT分析能较好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1 临床资料 1990年9月至200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头颅CT证实的10例小量桥脑出血病人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为65岁。①有高血压史者7例,其中2例合并有糖尿病,1例有冠心病、心房纤颤、室性早搏;②10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中活动中起病者8例,静态下起病者2例;③起病时血压明显增高4例(22~24)/(12.5~16)kPa;④起病时头痛7例,呕吐5例,眩晕6例,嗜睡4例;⑤瞳孔改变8例,双侧缩小2例,一侧缩小6例;⑥双侧水平凝视麻痹3例,7例为同侧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⑦一侧面瘫8例,其中周围性面瘫7例,中枢性面瘫1例;⑧耳鸣、听力下降1例,构音障碍2例;⑨2例有双侧小脑症状;10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

  • 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心房纤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作者:王平;杜文惠;樊向明;杨永进;刘玉锐;谢素屏

    慢性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约为1%,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生率达40%,当伴快速心室率时心搏减少40%。因此探讨慢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9例分析

    作者:万凤福;刘传垠;谭新杰;王雪樵;何志华;刘建文;易志强;彭民安;聂俊刚;刘端甫;胡亮华

    射频消融术(RFCA) 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十几年间得到飞速发展,现已成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房性心动过速及某些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该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9例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 瓣膜置换术9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小波;康迎秀;赵仁昌;王波;张聪;崔志强;孙钰

    瓣膜病变多为后天发生,尤其风湿性瓣膜病变,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的发生,心脏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纤颤的病人常合并左房血栓,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组病例,无术后死亡,预后较好,现介绍如下.

  • 顽固性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作者:史秀荣;王先军

    心房纤颤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阵发性和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肌病等.多年来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得到控制,而少数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旨在讨论顽固性房颤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奎尼丁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及对心肌复极的影响研究

    作者:吴瑜琳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及采取奎尼丁与胺碘酮治疗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阵发性组(n=20例)与持续性组(n=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奎尼丁与胺碘酮治疗,总结临床特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心肌复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原发性疾病多为心瓣膜病、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复律成功率、药物复律时间、住院时间、QT间期及QT离散度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分级在Ⅰ-Ⅱ级,原发性疾病以心瓣膜病、器质性心脏病为主,不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患者,予以奎尼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均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值得应用.

  • 房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焦志勤;蔡伟红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可引起脑卒中,心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房颤的基本疗法,房颤的抗凝治疗,房颤的上游治疗,房颤的率律控制进行总结如下,并对房颤治疗的前景进行展望.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术后护理

    作者:彭雪华;邓娟;何雨薇

    目的:总结80 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除做好瓣膜置换围术期的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起搏器的观察、抗凝监测和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严密的监测和精心的护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0~ 12 d 出院.结论:做好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术后的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瓣膜置换、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为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提供了保证.

  •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

    作者:周燕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均为33例),所有患者均行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96.97% 、75.75%,2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于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并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慢性心房纤颤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建平;刘惠亮;郭文怡;贾国良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与血栓事件的关系.对象和方法:20例窦性心律对照者和35例慢性心房纤颤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和血浆TXB2浓度;慢性心房纤颤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慢性心房纤颤组较窦性心律对照组GMP-140及血浆TXB2均显著升高(GMP-140:2285.93±323.25对1125.80±111.79,P<0.01;TXB2:223.57±18.61对162.20±13.63,P<0.01).风心病心房纤颤组和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组比较,风心病心房纤颤组GMP-140和TXB2明显升高(GMP-140:3085.15±440.10对2430.00±328.31,P<0.01;TXB2:273.25±54.93对240.73±23.51,P<0.05).慢性心房纤颤伴血栓事件和不伴血栓事件者比较,伴血栓事件者体内GMP-140和TXB2有明显升高(GMP-140:3306.71±495.61对2678.79±438.29,P<0.01;TXB2:318.86±35.28对244.43±36.33,P<0.01).风心病心房纤颤,其二尖瓣口面积及左房前后径和GMP-140分子数、血浆TXB2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心房纤颤血栓事件多发的原因之一.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作者:韦建武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发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OSAS并发心房纤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及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SPO2与LVEF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在治疗OSAS并发心房纤颤中效果显著,患者病情及心功能均有明显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60例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张治凯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的83.3%。观察组5 d内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疾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快。

  • 血清CRP、 NT-proBNP水平的测定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川漫;黄苏宁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F患者68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NT-pro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颤组NT-proBNP和CRP的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增加,房颤组中患者血清NT-proBNP、CRP浓度不断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的血清NT-proBNP、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和CRP水平可用来预测房颤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在临床判断房颤预后能发挥重要作用.

  • 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研究近况

    作者:李超;王小波

    心房纤颤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心动悸".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总结报告如下.

  • 心房颤动临床进展

    作者:刘淑琴

    心房颤动(Auriculer fibrillation,以下简称房颤)是一种与心房扑动在发病基础上密切相关的快速房性异位心律,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25~35岁人群发病率为0.05%,69岁以上者为5%,男性多于女性,少数有家族史,与10号染色体异常有关.

    关键词: 心房纤颤 临床进展
  • 非瓣膜病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

    作者:卢文琴

    目的:心房纤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慢性心房纤颤经复律与维持窦律治疗无效者又称为永久性房颤.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及抗栓治疗.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非瓣膜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2.5mg/日,另一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日,1年后统计其发生卒中及栓塞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华法林组血栓发生率5.0%,阿司匹林组25%,两组差异显著,两组病例不良反应为出血,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林在慢性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能有效减少卒中及栓塞风险,价格便宜,掌握好药理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1448 条记录 1/73 页 « 12345678...72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