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 뇌여신경질병잡지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51X
- 国内刊号: 13-119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1.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内容要求主题明确,数据真实可靠,条理清楚,分析讨论切题,具有临床与基础指导意义。
1.2 文字表达要准确,务求通顺精炼。文稿须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标点占一格,外文应打印。所有数据核对无误,须作统计学处理。综述、讲座(含图表与参考文献在内)不超过5000字,论著及经验交流不超过4000字,短篇与病例报告不超过1500字。欢迎作者以磁盘方式(以纯文本格式)投稿。
1.3 地址: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政编码: 050000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发文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是核心吗?
是的,是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是什么期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是由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办的科技核心期刊。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投稿须知内容是什么?
可至官方网站查看或者浏览本页投稿要求。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6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利拉鲁肽促进实验性脑梗死小鼠血管新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LIRA)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凝法制备小鼠局灶性皮质梗死模型(dMCAO).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微血管密度、内皮细胞增殖以及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包裹率,利用RT-qPCR方法测定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在dMCAO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大剂量LIRA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微血管密度、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包裹率显著增加,同时增加VE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LIRA可能通过增加VEGF mRNA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
奥拉西坦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代谢激活剂配合常规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CI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代谢激活剂奥拉西坦,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w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同对照组81.5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2w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同对照组15.3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代谢激活剂配合常规疗法治疗ACI,可显著增强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情况、知信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情况、知信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长宁区≥40岁的10428例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辅助检查的方式,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分析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情况及知信行得分,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脑卒中患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8630例脑卒中高危者,其中脑卒中者336例,发病率3.89%;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均分(28.12±5.84)分,总知晓率39.06%,防治信念总均分(40.14±6.83)分,总得分率63.71%;防治行为总均分(37.74±7.20)分,总得分率48.3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吸烟、饮酒、有无糖尿病等特征患者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吸烟、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及既往TIA或脑卒中病史因素为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长宁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比例为3.89%,发生率较高,且缺乏脑卒中防治知识,防治态度总体较好,防治依从性较低,年龄、吸烟、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及既往TIA或脑卒中病史均是脑卒中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
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中老年复发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斑块性质,初步探讨ICAD斑块与复发脑梗死(R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由头颈MRA或CTA证实存在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7±6.1)岁.所有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PCI)患者28例和RCI患者33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行HRMRI检查,根据不同信号特点分析ICAD斑块性质,区分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观察两组颅内不稳定斑块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不稳定斑块与RCI的相关性.结果 ①RCI组和PCI组之间基线临床特征比较,RCI组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显著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CI组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了年龄、2型糖尿病外,颅内不稳定斑块是R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8.088,95%CI为2.587~126.450,P值为0.004).结论 颅内易损斑块与RCI密切相关,重视中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不稳定斑块的检测,有助于预测RCI的风险,为二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
脑电图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血管性MCI患者40例(实验组),总结其EEG特点,同时按照1:2配对设计的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低(P<0.05);② 两组患者EEG结果:实验组患者EEG异常有18例(45.0%),其中边缘EEG 6例(15.0%),EEG轻度异常10例(25.0%),EEG中重度异常2例(5%).异常波主要表现为局部导联的等/稍高波幅慢波活动,持续存在,额颞叶为主,具有相对特异性;对照组患者异常者有22例(27.5%),其中边缘EEG18例(22.5%),轻度异常EEG 4例(5.0%),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MCI患者EEG改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其对早期识别MCI患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3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M)的分布特点、临床特征、主要致病菌、疗效、预后、危险因素情况,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3-1至2017-12年连续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12例石家庄地区P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及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PM患儿312例,发病时间3~5月(75/312,24.0%);6~8月(89/312,28.5%);9~11月(84/312,26.9%);12~2月(64/312,20.5%);城市(132/312,42.3%),县级市(36/312,11.5%),农村(144/312,46.2%).男性患儿(177/312,56.7%),女性患儿(135/312,43.3%),男女比例1.31:1;其中年龄1月~3月(104/312,33.3%),<3岁(186/312,59.6%).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原发病(185/312,59.3%),临床表现以发热常见(260/312,83.4%),其次为呕吐(216/312,69.2%),嗜睡(210/312,67.3%);血培养阳性者(67/312,21.5%),以肺炎链球菌(17/67,25.4%),流血嗜血杆菌(11/67,16.4%)常见;脑脊液培养阳性者(43/312,13.8%),以肺炎链球菌(13/43,30.2%)、脑膜炎双球菌(7/43,16.3%)常见.首次脑脊液WBC≥500×106·L-1(265/312,85.2%);<10×106·L-1(8/312,2.6%).治愈及好转出院者(272/312,87.2%),自动出院(34/312,10.9%),死亡(6/312,1.92%);患儿年龄<3月及病初抽搐发作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2;P=0.033).结论 2013-2017年石家庄地区儿童PM全年散发,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初以发热为常见,其次为呕吐及嗜睡;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该病的主要致病菌;患儿年龄小于3月及初期抽搐发作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少数脑脊液白细胞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发病趋于不典型,加强预防和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
根据DTI成像技术对脑周围神经纤维的重建来选择侧脑室穿刺的佳深度与角度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脑神经纤维束重建,以此确定不同位置行侧脑室穿刺时的佳角度与深度.同时为侧脑室穿刺提供一个佳适宜的并可供选择的部位.方法 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扫描标本,其中90例标本来自CT扫描,另外30例来自DTI成像.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进行测量,找出在侧脑室穿刺手术中佳的穿刺角度与穿刺深度,同时对与侧脑室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大小还有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不同与否进行了测量比对.结果 大脑左右两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上缘与下缘的垂直距离是22.2±0.5mm,侧脑室长度为124.1±2.1mm.在额叶穿刺入路中,穿刺深度和角度分别是105.2mm至109.4mm和71.6±2.7°.在枕叶穿刺入路中,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是90.7mm至111.4mm和15.3±1.8°.以上两种方法是传统穿刺入路途径利用CT和DTI技术所测量的结果.在顶叶穿刺入路中,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为124.4mm至130.2mm和56.6±2.0度,此方法是根据DTI重建技术第一次新开创的一个侧脑室穿刺方法.结论 佳的顶叶穿刺将对脑部造成小的损害同时大程度保留功能的完整.DTI图像结合脑神经纤维束重建对侧脑室穿刺起到重大作用,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确定佳的穿佳穿刺角度与深度.
-
静脉注射美罗培南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照组36例仅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注射,用药1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用药时间、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CT、NSE、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癫痫、肝转氨酶升高,后遗症包括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但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78%,与对照组的5.56%相当(P>0.05).结论 对于儿童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起效快速、疗效确切,可显著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基因学CADASIL致病突变Notch3的33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含2321个氨基酸的单次跨膜异二聚体受体蛋白Notch3[2-4],其由一个细胞外位点(Notch3ECD)与细胞内位点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5].Notch3ECD包含34个内皮生长因子重复序列(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peats,EGFr)位点,每一个EGFr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从而形成了3个二硫键,当突变致半胱氨酸个数变为奇数个时,会造成EGFr的错误折叠和Notch3ECD多聚化[6],导致颗粒状嗜锇物质(granular osmiophilic material,GOM)大量沉积于血管壁,紧贴小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进而VSMCs退行性变[7-8],从而引起CADASIL一系列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关键词: -
卒中后癫痫发作与癫痫
卒中后癫痫发作(post-stroke seizures,PSS)与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PSS是指卒中前无癫痫发作病史,并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等诱因后,在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癫痫发作[1].PSS与PSE是卒中后的常见疾病,它可能会增加卒中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长期死亡率[2].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癫痫发作在复发率以及是否需要积极使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PSS加以区分.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以脑卒中发病后1w为截止时间点,将卒中后癫痫发作分为早期癫痫发作(early-onset seizures,ES)和晚期癫痫发作(late-onset seizures,LS)[3].一般认为,LS需要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本文将对卒中后癫痫发作与癫痫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骨髓增殖性肿瘤伴脑血管病研究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中经典的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阴性的MPNs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1-10],也是MPNs常见的三种类型[11].出血和血栓形成是经典Ph阴性MPNs常见的并发症[1,3-4,7-8,10,12-19],发生率在11%~25%之间[20],也是Ph阴性MPNs患者发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4-5,8-9,11,13,19,21],其中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常见的血栓性事件[4,17],且常作为首发表现[22].脑血管病中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占所有事件的2/3[4].CVD具有高致残率、死亡率和经济负担较重等特点[4,22],MPNs相关脑血管病控制良好者预后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等常见病因所致脑血管病者[11].本文对MPNs伴CVD研究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
未知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是经修改后录用的,主要是外审期间有审稿专家拒审,耽误了一些时间,不然审稿周期还会在快一点,期间催过两次稿件,编辑一如既往的帮我解决,丝毫不会不耐烦,值得称赞。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选择周期:
我是11月18号投的稿件,20号被拒了,建议转投其他刊物,主要是因为文章不符合期刊的收录方向被拒的,建议大家投稿前可以看下之前被期刊收录的文章,适当的进行参考,这样可以增加录用率。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个人觉的文章有一定的创新性,录用的几率比较大,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试试。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觉得脑与神经疾病这个期刊的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我的审稿专家有一个拒审了,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两个月不到返回了修改,近修改后被收录,个人觉得只要编辑给了退修的机会,认真修改,还是很好中的。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3个月内
8月份投的稿件,两个多月被收录,效率很高,期间文献格式不对,编辑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审稿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中肯,文章是历经一次大修,一次小修后被收录的,期间编辑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推荐大家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投稿后很快送外审,一个月外审返修,历经三次的修改被收录,前后历时近三个月的时间,编辑认真负责,每次咨询都会耐心的回复,发表前会反复的进行确认,很敬业,值得称赞。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选择周期:
今天收到了拒稿的信息,还是比较失落的,外审专家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编辑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还是很感谢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感觉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我的这篇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外审专家提出了十几条意见,近修改后送终审,之后很快就被收录了,整体而言感觉还是比较好中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我是10月份投的文章,11月中旬返修,小修后被收录,第一次投稿,感觉还是很幸运的,之后还会再来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3月底投了一篇文章,4月底要求修改,5月10号提交修改稿件,6月20号收到录用通知,编辑和外审专家都很专业,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个人觉得期刊还是很不错的,在该领域上哟一定的权威性,大家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月10号投的稿件,3月11号返回审稿意见,17号修改返回,之后又历经了两次小修,被期刊收录,外审专家和编辑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值得称赞。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外审专家审稿很认真,编辑也很负责,可能是积累的稿件比较多,近两个月返回了修改意见,外审专家指出了三个问题,建议修改后录用,提交修改稿件后,两周被收录,还是很快的。
-
未知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2个月内
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个人觉得文章有创新性,符合期刊的收录方向,还是很好中的,投稿前可以先修改格式,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去年11月初投的稿件,一个月左右退修,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送复审,近期刚刚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还是比较快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第一次在脑与神经疾病上投稿,1月28号投的稿件,3月20号经修改后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外审专家提出了三个问题,都很中肯,近修改后被收录,还是很快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6月12号投的稿件,7月20号返回审稿意见,历经一次大的修改被录用,修改期间还是花费了很多的精力的,很感谢期间编辑老师对我的指导。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编辑的处理速度很快,投稿后两天通过内审,送外审,一个多月返修,修改了两次被收录,历时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很顺利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直接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
8月8号投稿,10月8号直接被收录,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感觉还是很容易中稿的,文章内容丰富,有创新性,论证严谨,一般都能被收录,祝大家好运。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我在脑与神经疾病上投了一篇综述,编辑认真负责,修改期间会注定和我打电话商讨文章中的侧重点,指引了我修改文章,外审专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半月的时间,期间送审了两个专家,一个专家拒审了,编辑又重新找了新的审稿专家审稿,一个半月的时间返回审稿信息,经修改后,两周终审通过。
投稿一个月退修,历经两次的修改被收录,历时三个月,整个流程还是很快的,推荐大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