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魏翔泰;尹强;吕涛;陈铎

    自发性寰枢椎脱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颅椎通道腹侧或背侧的骨性结构、韧带组织对延髓下端及上位颈髓的压迫.传统手术为枕大孔扩大和寰枢椎后弓切除减压术, 这对寰枕部腹侧压迫不仅无效,并且可以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出现较高的致残率,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口咽前入路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12例,效果满意,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防治报告如下.

  • 后颅窝扩大重建术与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灏

    本文收集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SM)实行后颅窝减压术(PFD)患者26例病例资料为PFD组,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实行后颅窝扩大重建术(PFR)的患者26例病例资料为PFR组,分析其年龄范围、术前及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探讨对于Chiari Ⅰ畸形合并SM患者采用PFR的手术方法,整理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对PFR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

  • 护理干预在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作者:夏亚林

    目的:探究腰椎管狭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其减压治疗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管狭窄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其均接受减压术治疗,根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腰椎管狭窄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在减压术后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控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几率,意义重大.

  • 采用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春生;柳盛春;陈凯;崔跃辉;姜广擎;张辉;李兆伟

    目的 探讨经同一切口采用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沈阳市胸科医院对收治的26例年龄>60岁的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采用经同一切口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4.4±5.1)岁;病程5~17个月,平均(12.4±4.2)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17例,C级7例,D级2例.胸背部、肋间放射性疼痛7例,Cobb角(24.4±3.1)°,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椎板植骨融合时间、随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Cobb角矫正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1.3±2.7)个月,术前合并胸背部、肋间放射性疼痛7例患者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椎板植骨融合时间约为6~8个月,26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随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D级1例,其余25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1周测量Cobb角,平均为(24.4±3.1)°,矫正(19.3±4.3)°,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 一期后路经肋横突入路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疗效满意,可以成为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的一种术式选择.

  • Steffee手术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应用

    作者:张健;贺西京;兰斌尚;李浩鹏;吕惠茹

    目的:观察采用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Steffee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从1995年2月-2002年2月,对27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Steffee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前X线检查MeyerdinIg分度:Ⅰ°滑脱19例,Ⅱ°滑脱7例,Ⅲ°滑脱1例;滑脱平面:L4、5例滑脱8例,L5S1滑脱19例.结果:术后随访14.4个月(9-24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及植骨融合率,根据Steffee5级疗效标准,手术优良率89%.19例Ⅰ°滑脱完全复位,7例Ⅱ°滑脱5例完全复位,2例复位达90%,1例Ⅲ°滑脱复位达80%,解剖复位达88.9%,本组Ⅰ°滑脱均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Ⅱ°以上滑脱均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融合率100%.结论:Steffe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术后早期随访效果良好,复位满意.

  • 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宏志

    目的:分析并探讨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成人型多囊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7.35±24.62)min,术中失血量为(53.23±10.42)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7.23±3.62)h,下床活动时间为(31.23±5.71)h,住院时间为(4.60±2.53)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66.53±31.53)min,术中失血量为(246.21±147.69)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6.92±11.13)h,下床活动时间为(46.91±7.49)h,住院时间为(10.64±3.64)d。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道回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临床上值得推广。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治疗颈椎病

    作者:张俊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对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64例该院2011年5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32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作为后入路组,另32例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作为前入路组.随访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颈椎矢状平面内活动度、疼痛情况、颈椎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后入路组和前入路组优良率分别为78.13%、90.63%,前入路组明显较高(P<0.05).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疼痛以及生活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入路组患者颈椎活动度、疼痛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后入路组(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治疗效果显著,疼痛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基层医院开展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体会

    作者:周小东;李红艳;池祥杰;文彬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顸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可作为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 基层医院开展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体会

    作者:周小东;李红艳;池祥杰;文彬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顸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可作为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 漂浮骨瓣减压术在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庆之;王强;张涛;李涛;孙刚

    目的:探讨漂浮骨瓣减压术在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39例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均采用漂浮骨瓣减压术.结果:39例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压,效果均理想.结论:漂浮骨瓣减压术应用于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疗效显著.

  • 标准浮动大骨瓣减压术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凡;刘少波;谷万春;谢志敏

    目的:探讨标准浮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标准浮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117例,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状况.结果: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按GOS标准评定:恢复良好43例(36.7%),中残39例(33.3%),重残19例(16%),植物生存7例(6%),死亡9例(8%).结论:标准浮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损伤,能有效的减轻颅内高压,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杜远立;梁杰;王万宏;王涛;周才胜;黄鹤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测压机监测下经皮切开深筋膜减压.结果:28例中25例减压效果良好,3例术后骨筋膜室压力逐渐增高而改用传统的广泛切开减压术治疗.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是治疗早期骨筋膜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法.

  •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作者:龚高新;刘序斌;严拥军;王小东;黎景光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原理,寻找其早期的诊断方法及全程诊疗措施.方法 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颅高压等有关[1].以上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做CT、MRI检查.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及时复查颅脑CT,可早期诊断,死亡率高,及时有力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 关于临床实施腰椎管根管后路减压术的探究

    作者:马宏伟

    在临床上,腰痛或腰腿痛常见的疾病的元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腰椎管狭窄症.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臀部以下产生的相关不适应症.还有一个病征是鞍区不适感抑或出现大小便功能失常的现象.本文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灶特征,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作者对手术入路术后处理及并发症进行阐述.

  • 补肾通督汤辅助经皮微创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作者:陈光华;曹秦辉

    目的 观察补肾通督汤辅助经皮微创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减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督汤.2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依据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进行腰部疼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直腿抬高试验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7,P=0.018).治疗后,治疗组腰部疼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评分,以及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80、-2.059、-1.985、-2.177、-2.045、-2.238,P值均<0.05).结论 补肾通督汤辅助经皮微创减压术可减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感觉及运动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王元吉;邢维平;宋德勇;邹玉凤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12例,门轴侧C3、C5、C7侧块螺钉固定悬吊椎板18例,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JOA评分: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3%(22/30).其中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2年内因疗效不佳再行前路手术.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尤其适应于老年人.

  • 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

    作者:张居适;胡松峰;李志龙

    目的:观察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6年。腰椎管狭窄症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潜行减压范围:单节段24例,双节段4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JOA、VAS评分(17.9±2.2、2.8±0.7)与术前(8.5±1.7、8.6±1.2)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单侧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能明显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董亮;谭明生;移平;杨峰;唐向盛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连续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7~75岁,平均57.9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行标准正侧位X片观察融合、植入物移位、相邻节段病变、融合节段Cobb角的变化.采用JOA评分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对症处理后逐步好转.1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9年(3.1~5.3年).随访患者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4.5个月(3~7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螺钉松动、移位等发生;9例患者钛网不同程度下沉,其中4例下沉>3 mm;4例相邻节段退变.融合节段Cobb角由术前的(5.76±4.16)°提高到术后1周的(10.40±2.94)o(P<0.01);末次随访时下降到(8.57±2.8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末次随访时(14.6±1.1)与术前(8.2±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在彻底减压的同时,在恢复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状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掌部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

    作者:靳国强;杨军;李春游;明晓峰;赵晓非;程春生

    目的:介绍掌部小切口横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男2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岁;单侧12例,双侧3例;病程8~26个月,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指麻木或疼痛,腕部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夜间麻醒史,大鱼际肌肉萎缩,Tinel征阳性,Phalen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均有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或缺失,严重者拇短展肌可有自发电位.术后随访时采用GSS评分(Global symptom score),分别从疼痛、麻木感、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夜醒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8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患者未完全缓解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拇短展肌肌力增强,GS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可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 两种骨筋膜室减压方法治疗腘动脉延误伤的比较

    作者:丁真奇;康两期;刘晖;翟文亮;洪加源

    常规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虽能达到减压目的,但并发症多,伤口愈合时间长.现就我院采用的小腿坏死肌肉彻底切除、Ⅰ期缝合皮肤的方法与常规切开方法对动脉延误伤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比较.

    关键词: 减压术 外科 腘动脉
1213 条记录 1/61 页 « 12345678...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