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住院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诊断深静脉血栓事件的价值

    作者:鲁晓春;付治卿

    目的 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 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 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 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成比例”肺动脉高压与血CRP、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兰平起;黄慧俐;俞洋;李霁峰;杨义;杨怀锦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与“不成比例”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 2013年6月COPD因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常规查心脏彩超、测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功能,检测外周血血清CRP、血浆D-二聚体水平.选取46例存在“不成比例”肺动脉高压(PAH) 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40例常规PAH为对照组.结果 “不成比例”PAH组和常规PAH组在COPD急性期CRP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其正常值,但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 0.05);COPD缓解期“不成比例”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缓解期“不成比例”组CRP水平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和加重COPD患者PAH的重要因素,CRP、D-二聚体作为分别体现系统性炎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指标,COPD缓解期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成比例”PAH存在,而CRP与“不成比例”PAH无明显相关性.

  •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会芳;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张硕;王丽丽;李丽霞;高倩;匡铁吉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省涿州市医院80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4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凝血指标和TEG,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肺癌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大振幅(MA)、血小板弹性指标(E值)明显升高,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腺癌组和小细胞未分化癌组之间TEG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的不同病理分期中,Ⅲ-Ⅳ期的R、K值明显短于Ⅰ-Ⅱ期(P<0.05),而MA、E值明显宽于Ⅰ-Ⅱ期(P<0.05),且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凝血指标和TEG的检测可对肺癌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动态观察,在判断肺癌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D-二聚体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作者:余美琴;李俊来;曹晓林;张舜欣;宋丹绯;刘欣;高德伟;曹秀堂;王节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值对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及对肿瘤围术期患者预防DVT的处理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87例,其中男172例,女15例,平均年龄(75±10.1)岁.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术后1、2、3、5、7、10、15、20、30 d)测定血浆D-二聚体,并于术前、术后(每隔1周或出现症状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后使用抗凝药与否及使用抗凝药时机、血栓患者出现血栓的时间及部位.结果 187例患者中3例发生下肢DVT.所有患者中术前有71例(38%)血浆D-二聚体值超过0.5 mg/L,平均(0.83-±1.09) mg/L;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手术后当日即有明显升高,平均(2.55±3.33) mg/L,术后第5天出现峰值,平均(3.97-±3.52) mg/L,术后1个月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腺癌、非腺癌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与消化系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部位肿瘤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值预测下肢DVT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很低,仍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监测方法;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对于预防下肢DVT有一定效果,但要谨慎使用.

  • 联合用药对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LPA与IL-6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王永颖;田伟;孙超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辅助顺铂对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LPA与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卵巢癌行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对照组予顺铂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溶血磷脂酸(LPA)、IL-6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LPA与IL-6水平均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二聚体、LPA与IL-6水平较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辅助顺铂降低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LPA与IL-6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老年主动脉瘤与夹层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7例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周云飞;尹巧香;张婧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例覆膜支架修复术后患者随诊2~11年,采用主动脉超声或CT检查,化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7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呈持续高水平,平均(2628.9±1596.3)ng/ml;第7例患者术后2年内及其他6例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结论 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稳定升高,可能与手术本身相关,不提示术后血管病变加重,无需特殊治疗.

  •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如英;尹芳;王晓伟;赵晓军;陆晓娟;盛剑秋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缺血性结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比较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部分患者、健康者的纤维蛋白原定量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 缺血性肠炎组D-二聚体[(0.49±0.59)mg/L]高于对照组[(0.06±0.05)mg/L](P<0.01).采用ROC曲线分析,它对缺血性肠炎检测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0.0%.缺血性肠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3.39±0.92)g/L]高于对照组[(2.72±0.39)g/L](P<0.05),但敏感性仅为55.6%,特异性为90.9%.缺血性肠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35±5.07)秒]与对照组[(33.24±3.02)秒]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为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提供帮助;血浆纤维蛋白原因敏感性低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缺血性结肠炎诊断无意义.

  • 高压氧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影响的研究

    作者:叶单单;陈静雯

    近年来,凝血-纤溶系统失调在冠心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和纤溶失衡,这种失衡在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Ⅳ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反应机体凝血-纤溶系统的特异性标记物,而冠心病患者出现血管内血栓又可以引起继发性纤溶激活[2].因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特异指标对冠心病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及基础药物+高压氧治疗,疗程为14 d,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以探讨药物+高压氧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影响.

  •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作者:李继红;白志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的形成[ 2],而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又可加重肺心病的症状,此时机体D -二聚体明显增高,如何能更好地降低血浆D- 二聚体,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观察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取得明显的效果.

  • 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海燕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71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浆PT、APTT均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下降,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T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

  • 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旺;饶磊;容智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急性心肌梗死(1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0例)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纤雏蛋白原含量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其它各组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各组间4个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系统及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D-二聚体测定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孙素娟;徐培莉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使用NycoCard金标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共有1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检测,其中111例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值<0.3mg/L,21例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值>0.3mg/L,结论:D-二聚体检测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一项评判标志.

  • CTPA联合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艳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CTPA 联合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一2009年6月,共计446例疑诊肺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在发病五天内同时进行了D-二聚体和CTPA 检查.D-二聚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界值为500ug/L.临床可能性评估采用肺栓塞症的Wells评分标准.结果446例疑诊患者均行CTPA检查,其中219例同时检测D-二聚体,阳性患者170例,40例确诊PTE,阴性患者49例,均除外PTE,PTE的发生率19.2% (40/219),未行D-二聚体检测患者227例,49例确诊PTE,发生率21.6%(49/227).结论: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可能性评估标准适合临床筛选疑诊急性肺栓塞症者.不加选择的对疑诊患者行CTPA 是不必要的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

  • D-dimer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和尿激酶对其的影响

    作者:杜月菊;邢志伟;刘相;李欣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变化,分析D-D在AMI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尿激酶对D-D的影响.方法对36例AMI患者、32例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AP)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中D-D的含量.同时测定使用尿激酶治疗时的D-D的水平.结果AMI组与AP组患者相比D-D水平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时,D-D具有指导用药的意义.结论D-D的水平在AMI的早期诊断方面价值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在尿激酶溶栓治疗方面,能够提供可靠依据.

  • D-二聚体在孕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临界值的探讨

    作者:林涛;沈晓露;潘豪杰;吴雪清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早孕期D-二聚体水平及临界值.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妇科就诊患者2 975例,按本次生育意愿及既往有无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分为三组:其中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既往无稽留流产史的早孕患者为早孕组(NEP组,n=1 160);此次为宫内早孕、单活胎、既往有≥2次稽留流产的患者为复发性流产早孕组(AEP组,n=673);既往稽留流产史的早孕患者且此次未孕患者为复发性流产未孕组(ANP组,n=1 142).所有患者均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AEP及NEP患者同时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Hey)、活化蛋白C抵抗试验(APC-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查,分析各个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GraphPad 6.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计算临界值,计算D-二聚体及其它各指标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中的临界值. 结果 (1)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及基础FSH、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患者D-二聚体的临界值分别为0.65 mg/L、0.51 mg/L、0.57 mg/L,与AEP组相比,NEP及ANP组显著降低(P<0.05).(3)AEP和NEP组各指标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D-二聚体的临界值是0.65 mg/L,D-二聚体AUC曲线下面积是0.89,阳性预测值90.24%,阴性预测值72.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PT临界值分别是9.75 μmol/L、12.8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C-R、APTT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复发性流产早孕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存在血栓形成倾向,检测D-二聚体可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改善妊娠结局.

  • D-二聚体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作者:莫美兰;黄春宇;许健;张諝;连若纯;陈现;刁梁辉;曾勇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RIF患者在IVF ET后验孕日(2周),孕早期(6~12周),孕中期(13~24周)以及孕晚期(25~37周)均需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使用Mini VIDAS全自动化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进行D-二聚体检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种植失败组、种植成功(自然流产和成功分娩)组,比较组间D-二聚体水平以及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在孕期的变化情况. 结果 验孕日,种植失败组与种植成功(自然流产和成功分娩)组的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205 ng/ml vs.194 ng/ml,P>0.05);孕早期(6~12周),自然流产组与成功分娩组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276 ng/ml vs.237 ng/ml,P>0.05);成功分娩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随着孕期逐渐升高(F=20.3,P<0.001),并且与孕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2,P<0.001). 结论 D-二聚体水平与RIF患者IVF-ET后的种植失败无显著相关性,孕早期D-二聚体的浓度对其早期流产无预测价值,临床医生应根据RIF患者的不同妊娠期的D二聚体浓度参考范围进行血栓前状态诊断.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西周;林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Hcy和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cy、D-D分别为(5.81 ±2.94)mmol/L、(6.33±2.81)mmol/L、(6.25±3.2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0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上的hs-CRP、Hcy和D-D浓度存在差异,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在0~48 h内hs-CRP、Hcy和D-D浓度上升,72 h后hs-CRP、Hcy、D-D浓度下降(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hs-CRP、Hcy、D-D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CRP、Hcy和D-D水平变化能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程度,对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清热凉血化瘀方对骨折围手术期D-二聚体PLC的影响

    作者:乔斌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法对骨折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示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用清热凉血化瘀方,参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围术期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PLC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D-二聚体、P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出现,参照组1例出现广泛性皮下出血,经妥善治疗后痊愈.结论 活血化瘀方应用于骨折围术期能够使患者静脉血D-二聚体、PLC的水平显著下降,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谭雪峰;梁田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颅压、促脑细胞功能恢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 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D-二聚体、血液黏稠度、超敏C反应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血粘度、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缓解脑梗死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症状.

  • FDP和DD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改莹;王瑞;周辉;来艳君

    目的 探讨FDP、DD水平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2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DAS28评分将其中36例纳入活动组(DAS28评分>2.6),16例纳入缓解组(DAS28评分≤2.6).检测两组FDP、DD、ESR、RF及CRP水平及DAS28评分,并分析FDP、DD水平与DAS28评分、ESR、RF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的FDP、DD、ESR、RF及CRP水平与DAS28评分均高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活动组的FDP、DD水平与DAS28评分、ESR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的FDP和DD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故FDP、DD水平可作为诊断RA的参考指标.

4827 条记录 1/242 页 « 12345678...2412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