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脑幕切迹区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三维可视化研究

    作者:何祖江;唐军;姜云传;唐小标;韩利军;欧阳光

    目的:探索小脑幕切迹区周边主要静脉的分布走行,为临床、基础教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明胶-氧化铅标识技术进行血管标识,通过CT扫描及电脑数码三维成像技术对小脑幕切迹区深静脉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小脑幕切迹区周边主要静脉为大脑深静脉系统(Galen静脉系),由Galen大静脉、小Galen静脉、基底静脉及其各自的属支组成.小脑幕切迹的后间隙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及属支.结论:临床上脑静脉瘤多发生于小脑幕切迹区,术前须了解大脑深静脉系与病灶的关系,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 脑静脉血栓形成8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斌;刘枫

    目的:总结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32例、女50例,男女比例1:1.6,年龄17~78岁.以亚急性起病多,头痛为常见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左横窦/乙状窦受累为常见,根据病情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结果:67例好转,9例效果不佳,死亡4例.结论:认识CVT的临床特点并及时行MRI及MRV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早期采用溶栓、抗凝等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芬;陈争珍;郭玉;缪慧中;陈成春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磁敏感加权成像""脑静脉""血管畸形""缺血性卒中"和"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cerebral veins""vascular malformation""ischemic stroke"为关键词,查阅2017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是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产生图像对比的MRI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良好地显示脑静脉内血栓和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对脑内出血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别是对脑微出血点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以及MRI常规序列;可清楚显示多发性硬化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皮质、髓质静脉改变,有助于多发性硬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以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进展和预后.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良好显示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改变,但其与疾病的诊疗、预后等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 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

    作者:邓雪飞;陶伟;朱友余;刘斌;赵红;王峰;韩卉

    目的 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CTV)和25例(50侧)MR静脉造影(M 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 以显微解剖观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能够观察到70%、52%和42%的颅中窝脑静脉;根据颅中窝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处位置的不同,其分为海绵窦型、蝶顶窦型、蝶岩窦型和岩上窦型,各型脑静脉能被影像学手段区分;影像学观测到的大脑中浅静脉数目和分型与显微解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脑静脉的保护.

  • 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

    作者:李玉健;赵冬青;沈张锋

    目的 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乳胶灌注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及经上腔静脉行乳胶灌注,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结果 新西兰大白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脑静脉解剖.结论 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与人类相似,对脑静脉及静脉窦动物模型的制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多发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葛爱莉;马宁;刘宗琼

    多发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是一种静脉阻塞性的脑血管病;其发病隐匿,临床多表现为"良性颅高压症";一般确诊有相当难度,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致残和死亡率高.我院1994年5月~2000年3月收治85例,采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31例疗效观察

    作者:甘泉;张彪

    我们近年来通过对31例瘀血内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醒脑静脉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初诊为脑静脉窦血栓的癌性脑膜病1例分析

    作者:阎娜;曹红;陶定波;韩杰;张慧敏

    对初诊为脑静脉窦血栓的癌性脑膜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7岁.思睡20 d,进行性全头痛8 d,于2009-09-07入院.入院前20 d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思睡,未在意.入院前8 d出现全头痛,持续进展性,伴多次恶心呕吐(非喷射性),无法进食,无其他不良主诉,于当地医院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后可缓解.头痛进行性加重转入我院.

  •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评估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

    作者:刘铁利;张竞文;谭艳梅;伍建林;苗延巍

    目的 利用SWI测量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评价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方法 对96名健康受试者行常规MR、SWI检查,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中浅静脉、上矢状窦、小脑静脉、脑干前正中静脉的静脉血相位值进行测量.比较5个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间及不同血管之间静脉血相位值的差异.结果 各测量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矢状窦的血液相位值(-0.644±0.079)在各测量血管中低(P均<0.05),而小脑静脉和脑干前正中静脉相位值较高(-0.473±0.089、-0.354±0.075,P均<0.05).结论 脑静脉血相位值随年龄改变无明显变化,而不同静脉血相位值存在差异.

  •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正常颅内静脉系统的显示

    作者:查云飞;孔祥泉;刘定西;徐海波

    目的比较3D-CE MRA、2D-TOF MRA和3D-PC MRA技术对正常颅内静脉不同解剖部位的显示能力.方法28例无颅脑病变的受检者分别行斜冠状位2D-TOF、矢状位3D-PC及矢状位3D-CE MRA检查.3种MRA技术的原始图像均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处理.在大信号强度投影的图像上对预设的颅内各解剖部位的静脉血管图像质量逐一进行分级比较.结果对颅内上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双侧乙状窦、大脑中浅静脉及Galen静脉的显示,3D-CE MRA与2D-TOF之间及3D-CE MRA与3D-PC之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3D-CE MRA对下矢状窦、窦汇的显示优于2D-TOF(P值均<0.01),对大脑上静脉、Trolard静脉、Labbe静脉的显示优于2D-TOF和3D-PC(P值均<0.01).结论3D-CE MRA能快速提供高质量的颅内静脉结构图像,尤其是对窦汇区静脉结构的显示优于2D-TOFMRA、对大脑皮层浅静脉的显示优于2D-TOF及3D-PC MRA.

  •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处理

    作者:李宝民;吴卫平;李生;黄旭生;郭梅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并施以降低血粘度,扩容和2年抗凝治疗.结果: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现;但脑DSA表现明显的皮层静脉缺如,小静脉扩张和淤滞,脑动脉至静脉间的循环时间在静脉期显著延长达11s以上.在应用纤溶药物和抗凝等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随访6个月~4年,无明显复发.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以小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梗塞为主要病理基础,通过脑DSA检查确定诊断;应用纤溶和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 健康志愿者脑深部静脉血氧水平与灰质核团铁沉积的相关性

    作者:唐乐梅;訾鑫;冯杰;宁殿秀;孙博;伍建林;苗延巍

    目的 通过对正常志愿者脑深部小静脉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相位值(△1φ)的测量,评价健康人群脑静脉血氧含量的年龄、性别、侧别差异,探讨颅内小静脉血氧含量与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56例健康志愿者行SWI扫描,应用神经影像信号处理软件生成滤过后的相位图,比较双侧基底静脉(Bv)、大脑中深静脉(DMCV)、大脑内静脉(ICV)、丘纹上静脉(STV) △φ,比较健康志愿者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各静脉△φ.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黑质和红核△φ,分析健康志愿者脑静脉△φ值与年龄、深部核团相位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深部静脉中,DMCV △φ明显低于BV、ICV、STV(P<0.05),ICV △φ高于其他静脉(P<0.05),BV △φ与ST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的BV、DMCV、ICV、STV △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V、DMCV、ICV △φ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BV、DMCV、STV △φ与双侧尾状核头、双侧苍白球、双侧壳核、左侧红核呈正相关(P<0.05),BV与左侧丘脑△φ呈正相关(P<0.05),ICV与双侧壳核△φ呈正相关(P<0.05),DMCV、STV与右侧红核△φ呈正相关(P<0.05),DMCV、ICV、STV与左侧黑质△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正常人脑静脉△φ值存在部位差异,无年龄、性别及侧别差异;脑深部核团铁沉积与脑静脉血氧含量存在相关性.

  • 磁共振静脉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黎金葵;雷军强;杨品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而延误佳治疗时机。本文应用 Meta 分析评价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 CVST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关于 MRV 诊断 CVST 的文献。根据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质量条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利用 Metadisc 1.4、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合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终8篇文献12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 分析结果显示,MRV 诊断CVST 的合并敏感度为0.86(0.80~0.91)、合并特异度为0.87(0.83~0.93)、诊断比值比为29.65(12.48~70.47),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25。结论 MRV对 CVST 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 CVST 有效可行的方法。

  • Galen静脉血栓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昱;吴江;刘群;王守春;马涤辉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Gaen静脉血栓的认识.方法 收集1989年3月至1999年10月住院病人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0~48岁,平均36岁.分析了本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愈8例,死亡5例(4例在应用抗凝药之前).结论 根据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早期诊断本病;及早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 脑静脉 血栓栓塞
  • 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观察

    作者:丁岩;李存江

    目的 提高对静脉窦性脑梗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09例,总结了其中17例脑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包括影像学检查等)特点.结果 静脉窦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脑脊液等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头颅MRI表现水肿范围大,而梗死灶相对较小,时间上相对延迟;脑梗死部位不是按动脉走行分布,形状呈片状;脑梗死常位于皮质和皮质下较表浅部位;多伴有出血等特点.结论 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诊断,但静脉窦性脑梗死确诊还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

  • 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吴跃春;王振福

    大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包括硬膜窦血栓形成(DST)、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和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T),自19世纪被认识以来,因临床少见而重视不够.其中,DCVT更少见,而临床症状、体征又多变,诊断较为困难,病情险恶,多因延误治疗而致严重后果.

  • 短暂性发作的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刘萍;刘梅丽;陆卉;冀俊林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而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CVT)在临床上更为罕见1.由于目前对ICVT的研究极少,故常被忽视.我们所介绍的患者,临床上以短暂性发作症状为主要表现,国内外鲜见相关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主因发作性肢体无力1 d,于2010年11月10日入院.于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站立及行走困难,同时伴颈后部僵硬感,不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言语障碍,症状持续20 min后自行缓解.

  •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卢洁;刘逸冰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作为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是中青年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825年法国医师Ribes报道了世界首例CVT,尸体解剖结果显示,上矢状窦与横窦血栓导致了患者头痛与癫痫的症状.由于CVT临床表现各异且无特异性,该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挑战性的难题,治疗也仅限于对症治疗,因此CVT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影像学方法能够提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及继发性脑实质损伤,成为CVT诊断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型影像技术的发展应用,使CVT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不断提高,为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1].

  •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

    作者:王桂红;王拥军;李存江;魏东宁;戚晓昆;余华峰;高培毅;于文霞;赵惠荣

    目的确定脑静脉血栓系统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常见病因.方法回顾91例CV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男49例,女42例,年龄9~57岁,平均(32.1±10.8)岁.78例(85.71%)行MRI检查,37例(40.66%)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32例(35.16%)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临床表现为单纯高颅压型占27例(29.67%);局灶性缺损或(和)癫痫型占56例(61.54%);脑病型3例,海绵窦血栓形成5例.口服避孕药12例(13.19%).结论认识CVT的临床特征并及时行MRI及MRA联合检查是正确诊断CVT的关键;口服避孕药是CVT常见的原因.

  • 合并Labbé静脉损伤的颅脑创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龙连圣;辛志成;王伟明;赵朝晖;张建忠;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Labbé静脉的损伤机制、对创伤性脑梗死和预后的影响以及Labbé静脉损伤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的16例术中证实合并有Labbé静脉损伤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术中所见Labbé静脉受损情况、血管处理方式对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以及创伤性脑梗死面积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伴有Labbé静脉损伤的颅脑创伤16例患者中均合并急性硬膜下和(或)颅内血肿,合并颅骨骨折15例.所有病例均行硬膜下和(或)颅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2分5例,6~8分7例,3~5分4例,术前出现脑疝8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瞳孔正常8例.术后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14例.伤后24个月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1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 冲击伤及对冲伤是导致Labbé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Labbé静脉损伤易导致严重的创伤性脑梗死及影响预后.术中尽可能保护受损的Labbé静脉,切忌轻易电凝切断或闭塞静脉,血管周围充分减压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158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