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V与常规MRI联合应用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解明;王锐;宋段;吴冠和;臧国军;李国辉;马占姝;柴宇宁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 T2WI FSE、T1WI TSE、T2WI FIAIR和VEN 3D 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于伟东;赵丛海;曲晓蜂;田宇;刘德华;郭凯达;潘辉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已成为颅内静脉系统及疾病评价的重要方法,可用于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了解颅内静脉系统被肿瘤侵犯程度及评价静脉交通情况,指导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3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21例病人的MRV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 MRI及MRV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煜

    目的:总结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对18例经临床证实的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行颅脑常规MRI平扫检查,15例行MRV(3D-PC-MRV)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在MRI平扫中16例可见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15例MRV均可见静脉窦充盈缺损、闭塞或中断征象,7例伴有脑梗死,2例伴有出血,3例MRI增强扫描显示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低信号.结论:MRI结合MRV可快速、无创、无辐射的对CVST做出诊断,是临床首选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 MRI和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杨运俊;程敬亮;张勇;任翠萍;张焱;赵艺蕾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急性期(<1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亚急性期(1~2周)13例,慢性期(>2周)4例,作MRI SE序列平扫,10例有TOF法MRV,3例有MRI Cd-DTPA增强,13例有平扫CT对照.结果: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19例,1例急性期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定.13例CT平扫均未能确定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MRI信号复杂,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呈短T1和长T2信号表现典型;慢性期由高信号到低信号,后血栓吸收,静脉窦再通.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 脑磁共振静脉成像

    作者:高歌军;冯晓源;耿道颖

    目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静脉系统检查,特别是用来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脑MRV描述正常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作用,评价它在诊断硬脑膜窦血栓形成过程中潜在的误诊因素.材料和方法:对7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正常的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硬脑膜窦和主要静脉的表现和缺失情况.其中7例志愿者接受了MRV和3D PC MRA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上矢状窦、直窦、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显示率为100%,枕窦显示率为10%,基底静脉显示率为92%.横窦血流间隙显示率约为34%,均出现在非优势侧横窦,优势侧横窦没有出现流动间隙.结论:MRV是有效的评价颅内静脉系统方法.常规MR表现正常者中有34%可以发现横窦流动间隙,这些流动间隙不应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再探讨和MR静脉成像的选择

    作者:陶晓峰;肖湘生;施增儒;黄坚;于明昆

    目的:明确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脑内MRI表现和MR血管造影的诊断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共9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30~56岁,平均38.2岁.使用Siemensvision-plus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T.采用常规SE序列,tuberSE,TOF血管成像(用于动脉血管显示),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和增强3D静脉血管成像(用于矢状窦显示).结果:MR的动脉血管成像显示阳性率为0%,2D和3D静脉血管成像阳性率为100%,3D增强静脉血管造影可更好地显示阻塞的静脉.脑实质内均有阳性表现,表现为矢状窦旁白质区对称或非对称性异常改变,呈斑片状和片状,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强化2例.合并脑内出血5例.结论:MRI结合MR静脉血管造影,尤其增强3D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 直接法3D增强MR Venography和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研究

    作者:牛尚甫;成建平;樊卫;杨天还;李德洲

    目的:探讨直接法3D增强MR静脉成像(DCE-MR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应用.方法:15例经超声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DCE-MRV检查,采集范围包括髂静脉、股腘静脉、小腿静脉,诊断结果与超声进行敏感度、一致性分析.结果:MR在50个血管节段发现静脉血栓,髂静脉14个,股腘静脉26个,小腿静脉10个,比超声多发现5个血栓.结论:DCE-MRV诊断DVT与超声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显示血栓全程、近端程度、栓塞后改变优于超声,对不适合超声检查的DVT患者,是较好的替代方法.

  • 妊娠期及产褥期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慧;吴伟;刘颖;贾国勇;王翠兰

    目的 对妊娠期、产褥期并发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产褥期并发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妊娠期13例(32.5%),产褥期27例(67.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纤维蛋白原升高(OR=7.634,95%CI:1.389~41.967)是妊娠期、产褥期并发CVST累及静脉窦个数>2的影响因素.结论 纤维蛋白原升高提示妊娠期、产褥期并发CVST患者的受累静脉窦个数>2的可能性大,对病情评估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菁;孟然

    目的 探讨腩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32岁.13例(76.5%)为急性起病,3例(17.6%)亚急性起病,1例(5.9%)慢性起病.起病原因:3例(17.6%)为感染因素,12例(70.6%)为非感染因素,2例(11.8%)不明.首发症状:头痛16例(94.1%),癫癎发作4例(23.5%),意识障碍2例(11.8%),头晕及精神症状各1例(5.9%).神经系统体征:视盘水肿8例(47.1%),偏身感觉障碍3例(17.6%),偏瘫2例(11.8%),面瘫及复视各1例(5.9%).15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的患者中,10例(66.7%)脑脊液压力增高.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均增高.头颅CT示脑梗死或出血4例(23.5%),静脉高密度和条索征3例(17.6%);14例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均显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血流信号缺失;5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显示受累静脉窦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为急性起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少数患者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但缺乏特异性;MRV及DSA检查可以确诊.

  • 利用MRI的诊断避免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误诊

    作者:穆巍;周红

    目的 探讨经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T)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CVT患者均行MRI标准自旋回波T1 WI、T2 WI和VEN/3D/PCA.结果 VEN/3D/PCA比标准SE序列T1 WI和T2 WI多检测出CVT12处,与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头颅MRI和MRV是诊断CVT的主要依据.能够避免误诊和漏诊.

  • 4D-CE-MRA与3D-PC-MRV在颅内静脉成像的应用比较

    作者:钱小建;严循成;姜艳丽;肖志锋

    目的 比较四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4D-CE-MRA)与三维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成像(3D-PC-MRV)在颅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行磁共振MRV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4D-CE-MAV和3D-PC-MRV检查,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对脑深浅静脉及各静脉窦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将每位患者的评分进行累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4D-CE-MRA的评分均值为17.5833分,B组3D-PC-MRV的评分均值为16.6667分,4D-CE-MRA检查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3D-PC-MRV,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D-CE-MRA检查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3D-PC-MRV检查,4D-CE-MRA可以作为颅内静脉磁共振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 三维-CEMRA技术和三维-GRE增强技术在脑静脉显示中的比较

    作者:王保兵;沈敏;刘红宇;吴海鸰

    目的:探讨MRI不同成像方法对颅内静脉窦显示情况对比,利于临床在颅内静脉血栓的诊断及外科开颅手术中更好地了解颅内静脉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MRV的患者22例,同时进行3D-CEMRA和3D-GRE增强的方法成像,比较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及直窦显示情况。结果共有198支血管,3D-CEMRA组满意显示184支(92.93%),一般显示13支(6.6%),未显示1支(0.5%);3D-GRE组满意显示159支(80.30%),一般显示34支(17.17%),未显示5支(2.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GRE增强技术在颅内占位的显示以及对颅内静脉的压迫显示情况好于3D-CEMRA。结论对于颅内静脉的MRI成像显示以及诊断,需多种成像方法互为补充、联合应用。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作者:蔡春红;储照虎;马领松;赵守财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并非是脑卒中的罕见类型,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使该病得不到及时诊治.本文报道了1例以单纯头痛为首发症状的CVST患者,现将此病例结合其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抗凝治疗报道如下.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志华;陈剑锋;胡满棉;徐胜军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t 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本病认识逐渐提高,在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本院收治的经头颅CT、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或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CVST 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VST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 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段祖耘;王光彬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 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MR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佳诊断手段.

  • 高分辨CE-MRV对颅内静脉系统的显示

    作者:潘璟琍;张道春;丁建荣

    目的:评价高分辨CE-MRV对正常颅内静脉不同解剖部位的显示能力.方法:对30例无颅脑疾病受检者进行高分辨CE-MRV检查.利用MIP和VR等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颅内预设的15个解剖部位静脉血管进行分级评价.结果:30例高分辨率CE-MRV检查均获得成功,对预设的各解剖部位静脉血管均能良好且完整地显示.结论:高分辨CE-MRV能较好地显示颅内静脉系统的结构.

  • 静脉性脑梗死MRI和MRV诊断探讨

    作者:卢万协

    目的 探讨静脉性脑梗死磁共振信号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为20例静脉性脑梗死患者MRI、DWI和MRV表现.结果 20例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14例,其中多发病灶8例,单发病灶6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6例,旱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所有病例均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表现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窦流空信号缺失.MRV见受累脑静脉窦不显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8例、上矢状窦受累5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4例,横窦-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3例.结论 MRI和MRV检查相结合是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可靠方法.

  • 丘脑静脉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卢璐

    目的 探讨丘脑静脉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8例经临床证实为静脉窦血栓引起的丘脑静脉性梗死,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DWI和SWI检查,均经DSA确诊.5例双侧丘脑、基底节区长T1长T2信号;1例双侧丘脑长T1长T2信号,伴胼胝体膝部短T1信号;1例双侧丘脑、基底节区长T1长T2信号,伴右侧丘脑短T1信号;1例双侧丘脑稍长T1稍长T2信号,并累及右侧基底节区和中脑,DWI呈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1例胼胝体膝部、1例右侧丘脑SWI图像上为低信号出血,2例梗死区内灶状出血.MRV与DSA检查结果相一致,5例为双侧横窦、上矢状窦、直窦、窦汇血栓形成;1例为双侧横窦、上矢状窦、直窦、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横窦、直窦血栓形成.结论 临床上遇到双侧丘脑病变,要考虑静脉性梗死的可能.MRI平扫联合MRV是静脉窦血栓引起的丘脑静脉性梗死诊断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SWI可清晰显示微出血,是MRI平扫和MRV极好的补充.

  • MRI不同成像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延召;徐红卫;梁宏军;代博;杨学华

    目的 探讨MRI不同成像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I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综合评价近期证实且资料齐全的IVST患者10例,并对CE-MRI和MRV成像方法在血栓部位、范围、窦腔闭塞、侧支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的整体形态显示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各4例,窦汇、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各1例.在血栓范围、窦腔闭塞方面,CE-MRI均优于MRV,侧支静脉、颅内静脉的整体显示MRV优于CE-MRI(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均准确显示血栓部位.结论 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多种成像方法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联合应用才能准确诊断.

  • MRI联合MRV诊断1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

    作者:崔军胜

    目的 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行MRI平扫,其中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8例,行MRV检查9例,行DSAS检查5例.结果 17例CVST患者中1例单纯乙状窦受累,1例单纯直窦受累,2例单纯横窦受累,4例单纯上矢状窦受累,4例上矢状窦和横窦同时受累,5例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MRI平扫见脑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其中2例CVST患者T1WI等信号,且T2WI低信号;12例CVST患者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3例CVST患者T1WI低信号不均匀,且T2 WI高信号.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8例,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表现为不同形状的强化,窦内血栓无强化,表现为缺损或空状.DSA和MRV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表现为不规则的显影,狭窄影或不显影.结论 MRI联合MRV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高CVST的诊断率,而且还可以反映病理演变和评价疗效,是早期诊断CVST和动态观察治疗疗效的理想手段.

75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