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那桂萍;普素;舒媛;王晓琴;李红霞;杨春秀

    目的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172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和60例无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为明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探讨

    作者:吴瑜琳

    目的:观察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劲动脉粥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采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厚度、血脂水平等变化、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在斑块面积、厚度以及血脂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厚度等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且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少,P<0.05;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为6.67%较对照组23.33%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劲动脉粥硬化斑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斑块面积和厚度,起到保护神经以及抗炎作用,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疾病复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颈动脉斑块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评估价值

    作者:蔡婉津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90例,并同时加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8±8.9岁,冠状动脉病变组(CAD) 146例,男97例,女47例,平均年龄57.8±8.8岁,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中血管病变支数,把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一支病变组42例,二支病变组48例,三支病变组56例.有以下情况者除外:肝、肾功能不全、发热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值和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增加.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浅谈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雪莲;王虎林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表现,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彩色血流变化,血流多普勒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159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89例,表现为血管内-中膜增厚,可见斑块形成,动脉狭窄处血流色彩明亮,血流束明显变细.结论:高分辨率彩超能早期发现并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估血管狡窄的程度,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 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媛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颈动脉斑块患者110例,均给予超声诊断,通过对血管内-中膜厚度实施测量,观察血流多普勒频谱性质与形态,彩色血流变化,斑块性质和有无斑块。结果: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82例,血管内-中膜增厚为其临床表现,可发现斑块形成,血流束较细,动脉狭窄处的血流色彩比较明亮。结论:在诊断颈动脉斑块时采用超声检查方法,不但能对血管狭窄程度予以准确评估,而且还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予以识别。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与诊断价值

    作者:安献忠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的超声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821例颈动脉血管进行检查,了解血管的管壁、内-中膜厚度和回声情况。结果:在821例患者中,601例(73.2%)有颈动脉硬化或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超声分型诊断对早期诊治和术后跟踪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 短暂性脑缺血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分析

    作者:杨玉升

    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敏感性标志物,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为此,本研究通过对 TIA 患者动态检测其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TIA预后与脑梗死关系.

  • 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文娟;昂虎;董志坚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病房收治的患者94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2组,其中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44例非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8.0%和43.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位置:两组分别检出斑块142个和86个,且均以颈动脉分叉处检出率高,分别为63.4%和31.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位置差异无显著性(P>0.05);斑块超声分型:观察组以软斑块居多,而对照组则以硬斑居多,且观察组在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扁平斑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不稳定斑块的检出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英丹

    目的 探求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的方法,监测及评价辛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从高脂血症病人中检测出127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E胶囊0.3/d、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9粒/d、辛伐他汀20mg/d口服,疗程均为16周.治疗期间观察增厚的内膜-中层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变化、心脑血管重要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及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与斑块均有消退,血脂LDL-C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在HDL-C升高、TG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次数的降低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可消退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且该方法安全性高,方法简捷易行,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丽;朱晓旭;韩煦;刘颖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的住院及门诊患者88例(176支椎动脉)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176支血管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D S A检查结果一致的有147支(83.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椎动脉狭窄而D S A诊断无狭窄的有6支(3.4%),彩色多普勒诊断无狭窄而D S A诊断有狭窄的有4支(2.2%);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狭窄程度高于DSA的有11支(6.3%)。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狭窄程度低于DSA的有8支(4.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简单方便,敏感性高,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若准确评价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则需要血管造影完成。

  • 超声对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娜

    目的:研究超声对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行超声检查的2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研究组(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每组实验样本为1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临床诊断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及狭窄段峰值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高于参照组,临床诊断冠心病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及狭窄段峰值血流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进行检查,提示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另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查,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指导意义突出.

  • 斑块检测,防患于未然

    作者:林雪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准,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可清楚地检测出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通过回声的强弱以及斑块的形态还可以区别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颈动脉是人体的大动脉,大动脉内如果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那么小动脉内可能也已经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所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一旦发现了斑块,那么心脑的动脉血管内就可能已经埋下了“不定时炸弹”。再加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检查、可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

  • 稳定高于一切——斑块的三级预防

    作者:方军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可以在人体各部位动脉血管中出现,尤其以心脑血管为多见,引发的后果也为严重,如导致血管壁增厚变脆,弹性减弱,管腔变窄,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而导致缺血缺氧,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病变甚至猝死,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如果想要有效地预防治疗斑块,保护心脑健康,就必须在生活中遵循防治斑块的“三级预防”原则。

  • 祛瘀消斑胶囊消退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素英

    目的:探讨祛瘀消斑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及消退作用。方法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瘀消斑胶囊,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变化情况、消退程度及血脂指标改善效果。结果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IMT、AIIc%及血脂检测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IMT、TC、TG、LDL-C均较之前有所减小,而AIIc%、HDL-C则较之前增加,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瘀消斑胶囊可显著提高斑块稳定性并缩小体积,有利于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隔药饼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oll样受体与核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雪娜;杨俊;谢涛;郭斌;谢志强;谢莉娜;吴雪芬;胡岗珠;刘迈兰;岳增辉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Toll样受体2(TLR 2)、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稳定兔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直接灸组及隔药饼灸组分别直接灸及隔药饼灸“巨阙”及双侧“天枢”“丰隆”或双侧“心俞”“脾俞”“肝俞”,每日1次,治疗8周.运用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比色法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计算HDL/LDL;电泳法测定血浆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斑块组织结构及斑块的血管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IM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AS斑块中TLR 2、TLR 4、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C、TG、LDL、Apo 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o A含量、HDL/LDL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内膜厚度、IMT显著增加(P<0.01),TLR2、TLR 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TC、TG、LDL、Apo-B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Apo-A含量、HDL/LDL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厚度、IMT显著降低(P<0.01),TLR 2、TLR 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直接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药物组血浆TC、TG、LDL、Apo-B显著降低(P<0.05,P<0.01),Apo-A含量、HDL/LDL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厚度、IMT降低(P<0.01,P<0.05),TLR 2、TLR 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隔药饼灸通过抑制兔AS斑块中TLR 2、TLR 4、NF-κB mRNA的表达,可能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

  • 连豆清脉颗粒对日本大耳白兔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对PARP-1的影响

    作者:朱红俊;陆曙;苏伟;龚少愚

    目的:研究连豆清脉颗粒对日本大耳白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1,PARP-1)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抽取8只日本大耳白兔为空白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牛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建立AS斑块模型,成功建模的兔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高脂组11只(实验过程中死亡2只)、连豆清脉方组8只,辛伐他汀组8只,分别予以高脂、连豆清脉方药物、辛伐他汀药物饲料喂养,给药剂量为辛伐他汀1 mg·kg-1·d-1,连豆清脉方3.7 g·kg-1·d-1,8周后,检测兔AS斑块面积,PARP-1阳性表达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空白组没有出现AS斑块,连豆清脉方组AS斑块明显,但是明显低于高脂组;与空白组比较,连豆清脉方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比例,组织PARP-1阳性细胞表达率,TLR-4 mRNA表达,NF-κB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连豆清脉方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比例,组织PARP-1阳性细胞表达率,TLR-4 mRNA表达,NF-κB及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连豆清脉方可抑制AS斑块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RP-1表达等炎症反应有关.

  • 中医治法干扰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娜;郭旭辉;徐鹤凤;李林森

    通过对近几年中医干扰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中医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补肝肾以及气血并治等4个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性因子的表达以及干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来实现的.肯定了中医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作用肯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提出未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应放在稳定易损性斑块上,以期为今后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效的依据.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金洲;时晶;倪敬年;魏雪飞;尹军祥;李林森;龙子弋;孙文军;邢亚楠;王庆国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影像学证实.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采用ACUSON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为7.0MHz.颈动脉超声从实时灰阶图像扫查开始,采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及连续扫查方法,记录颈内动脉斑块及其大小,以及内中膜厚度.结果:受试者151人中,脑梗塞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4例.脑梗塞组中火热证51.0%,血瘀证48.0%,气虚证32.0%,肝风证27.0%,痰浊证23.0%,阴虚阳亢证66.0%.脑梗塞组血瘀证56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4例(78.6%),脑梗塞组无血瘀证61例中有颈动脉斑块者35例(5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斑块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的证候分布率高为血瘀证(56.0%和51.0%).应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颈动脉斑块与证候的关系研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有正相关性(P<0.05,OR=2.7),与气虚证呈负相关性(P<0.05,OR=0.33).与其它四种证型没有相关性.结论:血瘀证的发生不仅因为脑梗塞,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更加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疗法防治脑梗塞及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 补肾抗衰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

    作者:张军平;许颖智;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阮士怡

    目的:探讨补肾抗衰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抗衰组及辛伐他汀组,检测血脂、SOD、MDA、ox-LDL、NO及主动脉壁NF-kB的表达、斑块与内膜面积比(PA/IA)、内膜与中膜厚度比(IT/MT)、内膜增生指数(IHI)、纤维帽与内中膜厚度比(FT/IMT).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给药组可调节血脂、MDA、NO及SOD水平和动脉壁NF-kB表达,降低PA/LA、IT/MT、IHI、FT/IMT(P<0.05或P<0.01).结论:补肾抗衰片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发挥抑制AS作用.

  • 电针“内关”“通里”穴联合基础药物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TIMP-1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宁;崔瑾;冯麟;孙佳;丁国恒;杨孝芳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通里”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P)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C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经取穴组(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孔、太渊)、非经非穴组、待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电针干预.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动态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经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心绞痛程度减轻;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均改善ST段分钟数及ST段的下移幅度,非经非穴组仅可改善ST下移幅度,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经取穴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含量,血清TIMP-1含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含量从而稳定AS斑块来实现的.

329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