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缪东培;殷宇刚;吕磊;张凯;徐军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 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

    作者:王瑞;陈旭春;杨为红;关华欣;吕洪波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尿微量蛋白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定35例伴微量蛋白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不伴微量蛋白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阻抗指数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管腔内径.结果微量尿蛋白组颈动脉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血流阻抗指数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高;动脉管腔内径减低,与尿蛋白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与颈总动脉血管内径负相关,与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的关系

    作者:薛源;薛慎伍;张兆岩;王辉;孔素梅;胡金娜;李俊超;仵芳

    目的 探讨特异的早期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物CD41a-FITC和PAC-1-FITC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CAA(CAA组)患者,平均年龄(77.5±8.5)岁,外周血早期血小板活化因子PAC-1-FITC和CD4 1a-FITC阳性表达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对照组),平均年龄(73.5±7.5)岁比较.以两组的CD41 a-FITC、PAC-1-FITC与颈动脉血流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将CRP和LDL与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a-FITC及PAC-1-FITC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CAA组PAC-1-FITC、C D41 a-FITC和CRP、LDL的阳性表达(分别为96.6± 11.8、29.2±13.8、4.0±1.5、3.3±2.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5±11.7、21.3±12.7、3.0±0.5、3.0±0.8(P<0.05)];CAA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FITC和CD41a-FITC阳性表达率(35.3%,98.8%)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8%、97.6%(P<0.05)].在PAC-1-FITC和CD41a-FITC与颈动脉血流相关研究中发现:CAA组左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流(Vd)与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呈负相关性(P<0.05),CD41a-FITC与Vd、Vm、PI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CAA患者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FITC和CD41a-FITC检测可谬估血小板早期活化状态,标志物的增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有关.

  •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增龄性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毛拉提·努尔沙德克

    目的 探讨乳脂球MFG-E8、TGF-β1、TNF-α、ICAM-1等炎症因子与增龄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50例,CAS患者15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及CAS患者血清MFG-E8、TGF-β1、TNF-α、ICAM-1等指标.结果 健康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MFG-E8、TNF-α、ICAM-1等指标水平呈上升趋势(P< 0.05);TGF-β1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经相关性分析,健康人群MFG-E8、TNF-α、ICAM-1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TGF-β1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CAS病变程度的加重,MFG-E8、ICAM-1水平呈上升趋势(P< 0.05);TGF-β1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斑块组和增厚组TNF-α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斑块组患者MFG-E8、TNF-α、ICAM-1水平与Crouse积分呈正相关,TGF-β1与Crouse积分呈负相关.CAS患者MFG-E8、TNF-α、ICAM-1水平之间呈正相关,MFG-E8、TNF-α、ICAM-1与TGF-β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MFG-E8、TGF-β1、TNF-α、ICAM-1等指标的增龄性改变与衰老有关,并且与CAS的发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 高血压病及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崔丹萍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科住院与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及吸烟因素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两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82例,做相关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且剔除合并有明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同时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有严重血脂异常者排除.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S100钙结合蛋白A12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的关系

    作者:程爱花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慢性血管炎症反应的结果,炎症因素贯穿整个过程。本研究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 100钙结合蛋白A12(S 100A12)、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蛋白(a)的影响

    作者:刘扣琴;孙亚鸣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危害性较大[1]。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病的常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过程,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物,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增厚后形成粥样斑块,而后重塑血管及斑块破裂、出血,进而形成管腔内斑块或血栓,斑块体积增大后破裂导致血栓或血管重度狭窄,进而造成急性脑梗死[2]。因此,及早发现并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及稳定性非常关键。当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是应用降脂药物改善脂代谢及抑制炎症。本研究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期探讨其疗效及对Lp(a)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雷建忠

    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但两者间是否存在独立的相关性仍有争论.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观察血清尿酸(UA)水平对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 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董燕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辛伐他汀片,2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30例益气活血化痰方(黄芪、丹参、桑椹各15g,当归、地龙、石菖蒲、泽泻、川芎各9g,茶树根10g);1剂/d,水煎25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6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1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水平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立普妥、阿斯匹林、血塞通联用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晓云

    目的:研究观察立普妥、阿司匹林以及血塞通联合应用于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与血塞通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立普妥、阿司匹林以及血塞通联合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中,36例患者斑块在治疗15天完全溶解,其中14例患者斑块在10天左右已经基本消解,总有效率是85.71%.对照组42例患者中,7例患者斑块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总有效率是1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尤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肾、肝功能异常变化.结论:立普妥、阿司匹林以及血塞通联合应用于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非常有效、安全性高的方法,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

    作者:钟海锋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0例和同期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的70例健康人,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分析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脑梗塞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数及斑块数量均显著多于健康人组(P<0.05).结论:脑梗塞病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及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部位及血管内膜厚度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志军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生长部位及血管内膜厚度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斑块生长部位以及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血参数情况.结果 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斑块位置和IMT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大(P<0.05或P<0.01),且双侧斑块组和IMT重度增厚在3.0 mm以上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出现变化程度更为显著.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受到斑块形成部位和IMT的影响,临床中重视彩超检测斑块和IMT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分析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骆李

    目的 探究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60例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患者,将心血管疾病患者258例设为观察组,无心血管疾病患者20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比较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结果 4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58.5%,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8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则能够有效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为预测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卫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1例)及C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C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均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斑块面积无显著差异,治疗后C组斑块面积明显下降(P<0.05),A、B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佳.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

    作者:杜桂芳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分别实施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差别不大,可以依照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 效果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白晓波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其入院序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44例,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44例,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推广.

  • 超声造影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静;敖锋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以脑卒中和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的理想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在斑块的发生、发展、不稳定甚至破裂中起重要作用,而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能无创、定量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且斑块的特征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本文拟就CEUS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B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庞学明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普勒彩超分别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和55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对照组检出率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杨东卓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90例行颈动脉CD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结果 在90例受检者中,71例(78.9%)已经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总数为147块.其中,17块为软斑,23块为硬斑,107块为混合斑,以混合斑为常见(P<0.05).结论 CDUS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瑞舒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2898 条记录 1/145 页 « 12345678...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