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剂量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脑转移瘤的疗效

    作者:张铁权;范立

    目的 研究低剂量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脑转移瘤相对于单纯放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放疗组30例)和放疗+替莫唑胺联合(联合组30例).放疗组:全脑放疗剂量总剂量3000 cGy/(10 F·14 d);联合组:放疗方法与放疗组相同,放疗第1天开始同步给药替莫唑胺75 mg/(m2·d),连用14 d.结果 放疗组和联合组近期有效分别为16例(53.3.0%)和23例(76.7%),部分缓解分别为11例(36.7%)和17例(56.7%),进展分别为8例(26.7%)和2例(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5.0个月,联合组为8.5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胃肠道反应高于放疗组,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脑转移瘤患者行低剂量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可以提高缓解率,适度延长生存时间,耐受性良好.

  • 72例多发性脑转移瘤三维立体定向放疗( X刀) 临床结果分析

    作者:蔡树华;吕光明

    目的 探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采用 6MV- Xray直线加速器全脑二侧野对穿照射 ,肿瘤吸收剂量 30Gy~ 40Gy/(2~ 3)周.全脑放疗结束后一周行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结果 1年和 2年生存率分别为 44.3%和 17.1%.有 8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放疗反应; 2例伴有癫痫小发作 1次; 2例治疗后 9个月出现放射性脑水肿;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本组无顽固性水肿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是一种反应较小,痛苦较轻,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疗效肯定,疗程短,不增加放疗副作用的优势.

  • 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陆菲菲;肖慧;宋娟;虞浩;殷灿;李田飞

    目的 分析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19例,并与胶质母细胞瘤20例、脑内单发转移瘤13例进行比较.全部病例均行MR常规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其中7例脑膜瘤、9例脑内单发转移瘤和16例胶质母细胞瘤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1-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scopy,H1-MRS)检查.结果 非典型脑膜瘤瘤周多为轻度水肿,边缘模糊;实性部分多为全瘤性强化,其强化程度较其他二者明显,瘤内囊型囊壁均强化,瘤周囊型部分囊壁强化.DWI示:三者间在肿瘤实质区和水肿区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胶质母细胞瘤与转移瘤的水肿区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1);MRS示:三者Cho峰均明显升高,NAA峰均明显降低,脑膜瘤未见明显NAA峰,且lip峰和lac峰出现的几率明显小于其他二者.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运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ExacTrac 6D影像精确引导系统在脑转移瘤SRS中的应用

    作者:张平;罗龙辉;戴鹏;周巧敏;吴伟;黄庆

    目的 使用ExacTrac 6D红外/X线DR影像精确引导系统对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urgery,SRS)进行摆位,比较一键复位前后的摆位精度,评估6D治疗床在SRS非共面弧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我院89例脑转移瘤SRS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床旋转至固定角度后,采用ExacTrac系统的X光影像装置拍摄靶点区域的两幅X光图像,与计划系统中CT数据自动处理所得的数字化重建X光照片进行匹配,得到前者在X、Y、Z轴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6D误差),并进行一键复位摆位修正.摆位修正后,再以ExacTrac 6D红外/X线DR影像精确引导系统验证患者体位的6D误差.结果 治疗前0°床角摆位,经X线图像引导一键复位修正后的3个线性误差均<1.0 mm,3个旋转误差均<0.5°,满足SRS放疗要求.且6D误差明显小于修正前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床旋转至计划设计角度后,经X线图像引导一键复位修正后的3个线性误差和3个旋转误差均明显小于修正前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xacTrac 6D红外/X线DR影像精确引导系统在非共面弧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时可行的,并可明显减少患者因治疗床旋转引起的摆位误差.

  • 替莫唑胺联合脑转移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马瑞;张婷婷;毕虹宇;王博宇;赵玲

    目的: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7年2月09日到2018年5月12日期间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一共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全脑放疗治疗方式,针对观察组,在全脑放疗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替莫唑胺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状况还有患者生存质量数据.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在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方式后,近期疗效数据和生存质量数据相对对照组都较为突出,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有较好的近期效果,能够提升生存质量,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循证护理模式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前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莹

    目的:研究将征询护理模式应用在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前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伽马刀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均为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护理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前后护理中可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患者更容易接受,满意度极高,且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局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金振军;陆曹政;徐媛媛

    目的:探讨局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局部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 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共发生22例不良反应,略高于观察组的19例,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长于观察组的8.3个月,观察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局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

  • 头部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亮;宿连政;高建勋

    目的:观察分析头部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82例行头部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予以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存期、脑瘤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肿瘤缩小或未出现增大趋势且原有的神经缺失症状得到改善为63例(92.6%);发现新增肿瘤或肿瘤增大现象患者4例,无明显变化1例,共占7.4%.术后半年生存期为59例(86.7%),1年生存期41例(60.3%);治疗过程中,6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4例,发生率5.8%;68例患者中1例于治疗后27d死亡,病死率1.5%;单次治疗1~3个病灶不良反应发生率1.9%,单次治疗病灶个数≥4个不良反应发生率17.6%,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头部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过程中单次治疗病灶个数增加时不良反应增多.

  •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张建光;徐刚;叶书成;孙磊;李敬;张长虹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价值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38例脑转移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中位中心剂量41.77Gy(12-55Gy).其中72例配合全脑照射,全脑照射剂量1.8-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30-40Gy.伽玛刀治疗结束后即开始全脑照射.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2%、11.6%、4.7%.转移灶1个、卡氏评分70分及以上、没有颅外转移的患者预后好.结论卡氏评分、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脑转移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 貌似脑梗死的脑转移瘤病例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王瑞萍;李国政

    临床上约有20%-40%的癌症病人发生脑转移[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转移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确诊率也越来越高.但貌似脑梗死的脑转移瘤很少有报道.我科近几年发现5例貌似脑梗死的脑转移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脑梗死
  • 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赖荔昆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6牟11.月本院收治的69例脑占位病例,包括37例脑胶质瘤,32例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WI检查.结果:DWI显示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均呈现低信号;脑胶质瘤瘤体、瘤旁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ADC)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脑转移瘤瘤体、瘤旁水肿区ADC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脑胶质瘤组、脑转移瘤组标准化ADC (rADC)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脑转移瘤诊断鉴别中,DWI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旭;马常英

    目的:针对脑转移瘤的患者行以放疗同步替莫唑胺联合的治疗的临床效果做以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脑转移瘤患者82例,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试验组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替莫唑胺,观察两组患者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参照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复发时间及中位生存期,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脑转移瘤的患者,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稳定性高,延长患者复发的时间及生存期,值得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使用.

  • 全脑放疗后联合伽马刀补量治疗脑多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云风;单国用;高松涛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后联合伽马刀补量治疗脑多发转移瘤的疗效、放射反应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脑多发转移瘤患者42例,先行全脑放疗,1周后行伽马刀补量放疗。分析患者的疗效、放射反应及安全性。结果:42例患者均1次完成放疗计划,放疗后2个月复查增强MRI评价疗效。完全缓解率76.2%,有效率92.9%,1年局部控制率80.9%,6个月、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1%、57.1%和21.4%。除1例发生放射性脑坏死外,其余患者未发生3级及以上的严重放射损伤。结论:全脑放疗联合伽马刀补量治疗脑多发转移瘤近期疗效好,放射毒性反应可耐受,是治疗脑多发转移瘤有效、安全的方法。

  • 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陈宏平;张启禄;颜家刚

    目的:提高CT对不典型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有完整资料证实的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不典型脑转移瘤CT表现呈多样性,常常表现为发生部位不典型;病灶呈高密度、部分有出血和囊变或内部有钙化;瘤周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带、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不典型脑转移瘤具有比较不典型的CT表现特征,并且具有多样性,颅外肿瘤的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肺部的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临床辅助检查.不典型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病例必须结合临床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 有关脑肿瘤的CT诊断

    作者:祁明伸

    目的:总结脑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脑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肿瘤患者36例,均给予CT血流灌注成像扫描检查,分别统计并计算不同类型的肿瘤各灌注参数值以及其比值之间的差异,观察项目包括:脑组织的增强高度、峰值时间(TTP)、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结果:36例患者其中脑膜瘤21例,脑转移瘤15例,脑膜瘤的局部脑血容量及比值显著高于转移瘤,P<0.05,但局部脑血流量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的灌注曲线峰值显著低于脑膜瘤患者,P<0.05,峰值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可帮助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膜瘤和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朱钧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7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9例、单发18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多来源于肺癌.结论:CT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重要的信息,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有明显原发病灶者有助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CT检查非常必要.

    关键词: 脑转移瘤 CT
  • MR扩散成像在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庆荣;段胜武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单发性颅内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脑脓肿6例,囊性脑转移瘤10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分别测定瘤内囊性部分和健侧脑脊液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脑脓肿组与脑转移瘤组瘤内囊性部分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内囊性部分ADC值的测定,对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观察

    作者:董柱清;吴传高;彭强;叶兴发

    目的 探讨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 CRT)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48例先行全脑放疗DT40Gy/20F后,局部病灶缩野时针对可见病灶行三维适形放疗(3D CRT)加量至50Gy;对照组38例单纯接受全脑放疗DT40Gy/20F.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7%,68.4%(P<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3个月、6.4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1.3%,23.7%(P>0.05),治疗失败多为肿瘤复发或全身多处转移.结论 全脑照射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 CRT)能有效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及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 通窍抑瘤方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康宁;宋凤丽;孙颖;高辰;李仝

    目的:观察通窍抑瘤方联合放射疗治疗恶性脑转移瘤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共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恶性脑转移瘤患者120例,治疗组60例采用口服通窍抑瘤方联合全脑常规剂量放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全脑常规剂量放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等.结果:治疗组恶性肿瘤脑转移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VEGFR-1含量及患者放射性皮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窍抑瘤方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放射性皮炎、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考虑其机制可能为抑制VEGF的表达,减少肿瘤血管新生.

  • ADC直方图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朱晨迪;汪卫建;许珂

    目的 探讨ADC直方图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胶质母细胞瘤及28例脑单发转移瘤,用MaZda软件提取肿瘤的感兴趣区,得到9个直方图参数,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直方图参数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的价值.结果 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两组间平均值、偏度、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679、0.678、0.751、0.709,平均值鉴别两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3%和72.4%;偏度为60.7%和60.0%;第10百分位数为70.0%和60.7%;第50百分位数为63.3%和78.6%;第90百分位数为76.7%和67.9%.结论 ADC直方图分析可以提供更多量化信息特征,为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提供了新的方法.

908 条记录 1/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