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不同OCSP分型证候要素的特征

    作者:谢颖桢;马洪明;程平荣;赵振武;徐俊峰;李焕芹;邹忆怀

    本项研究通过动态比较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不同OCSP分型患者证候要素量化评价及不同组合.探讨中风病病与证的关系.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病例来源及纳入病例:来自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中风病患者.

  • 应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

    作者:黄粤;张华;高颖;钟海珍

    目的:使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运用广义规则归纳对发病第3天至第14天共12个时间点共计10152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义规则归纳得出语句包含证候要素和OCSP分型的关联规则共9条,并有2条规则体现出证候、OCSP分型与发病天数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OCSP分型、发病天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体现了”病证结合”的理念,为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中医证候把握疾病发展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Essen卒中风险评分

    作者:茅翼亭;董漪;丁宏岩;韩翔;曹文杰;方堃;程忻;董强

    目的 Essen卒中风险评估(ESRS)体系可准确评估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风险.本研究立意于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ESRS之间的关系.方法 ①对连续纳入的非心源性IS患者行ESRS评估,将其分为低风险组(ESRS<3分)和高风险组(ESRS≥3分);②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卒中(TACI),部分前循环卒中(PACI),腔隙性卒中(LACI)和后循环卒中(POCI).比较不同ESRS分值组之间OCSP分型的构成.结果 纳入的316例非心源性IS患者中低风险组93例(29.4%),高风险组223例(70.6%),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T)161例(50.9%).PACI者143例(45.3%),LACI者99例(31.3%),POCI者43例(13.6%),TACI者31例(9.8%).所有患者中,不同OCSP分型在不同ESRS分值组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1);不同OCSP分型在高低风险组间的构成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97).AT患者中,不同ESRS分值组的OCSP分型的分布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817);高、低风险组中的OCSP分型的分布无显著的差异(P=0.885).结论 本研究提示:①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的大小与其发生的部位可能无关联;②AT的卒中发生部位与再发风险尚无明确的关联性,风险愈高,并不意味着某部位卒中病灶出现的概率就愈高.

  • 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张弘娟;滕军放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OCSP分型,并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特点,分析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在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9.1%,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为12.5%.部分及完全前循环梗死(PACI、TACI)组(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7.6%、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59.1%,高于后循环梗死(POCI)组(B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C组),P <0.05.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PACI和TACI的形成关系密切.

  • 尤瑞克林对不同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然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对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120例不同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4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31例、腔隙性脑梗死(LACI) 26例、后循环梗死(POCI) 21例.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不同分型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有效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ithel)评分.结果 治疗后TACI、PACI、LACI、POCI相较治疗前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I、PACI、LACI、POCI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9%、93.5%、92.3%、95.2,四类分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TACI、PACI、LACI、POCI患者治疗后的Baithel评分相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对不同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miRNA125a-5p的表达水平

    作者:马晓瑭;张惠婷;潘群文;何彩霞;刘雅静;王艳;戴炳琰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 miRNA125a-5p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及作为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方法该病例对照研究纳入30例有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受试者以及26例对照受试者。收集外周血,提取总miRNA,用QRT-PCR法检测miR125a-5p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中miR125a-5p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按照病程、严重程度及OCSP亚型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miR125a-5p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的miR125a-5p明显下降(P<0.001);4个病程中,急性期组miR125a-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从严重程度分析,轻型组中 miR125a-5p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根据 OCSP 亚型分组分析比较,TACI 组的miR125a-5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I组和LACI组miR125a-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25a-5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异常,明显下降,提示miR125a-5p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

  •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型的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赵丽宏;韩杰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OCSP分型和TOAST分型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OCSP和TOAST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随访1个月.结果 在TOAST分型中,以SAO常见;CE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3.8%.在OCSP分型中,以LACI常见;TACL病因常见于LAA,PACI病因较常见于SAO、SUE和LAA,POCI病因较常见于SUE和LAA,LACI病因常见于SAO;TACI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OCSP分型与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89.6%.结论 OCSP分型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OAST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与不同分型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作者:程亚丽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与不同分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明确诊断脑梗死的120例患者按照OCSP分型和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cy、脂蛋白(a)水平,分析不同分型脑梗死与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Hey、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Hcy、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A亚型的Hcy及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脂蛋白(a)水平对OCSP分型的提示作用有限,对TOAST分型有提示作用,即高水平Hcy、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

  • 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宝丽;李秀丽;姚红霞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和颈动脉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xfor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 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2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76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2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92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及血压夜间下降率,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结果 TACI、POCI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高于LACI组,杓型节律者比例低于L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I、POCI亚型组颈动脉斑块出现率及不稳定斑块比率高于LACI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中TACI、POCI亚型有关.

  •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关系

    作者:李宝丽;刘斌;吕超男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按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2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76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2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92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各组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①TACI组、POCI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13.17±1.63)、(13.40±1.29)mm Hg]、舒张压标准差(dDSD)[(8.76±1.41)、(8.98±1.48)mm Hg]、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1.68±1.65)、(11.85±1.00)mm Hg]高于LACI组[(12.03±1.91)、(7.94±1.55)、(10.52±1.5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舒张压标准差(nDS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各组亚型之间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节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行分割χ2检验,TACI组、POCI组收缩压杓型节律者比例[19.2%(5/26)、23.8%(10/42)]均低于LACI组[44.6%(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8.57,P < 0.05);TACI组、POCI组舒张压杓型节律者比例[19.2%(5/26)、21.4%(9/42)]低于LACI组[42.4%(3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71、9.66,P < 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中TACI、POCI亚型有关.

  • TCD监测微栓子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申丽红;梁小乐;高旭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OCSP分型与微栓子(MES)的相关性及MES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ACI患者行OCSP分型及TCD-MES监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MES阳性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双抗组)12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单抗组)14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分别进行干预治疗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ES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CI患者各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MES阳性检出率为42.1%(16/38),高于腔隙性脑梗死(LACI)组和后循环梗死(POCI)组,LACI和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天后,两组MES数量均明显减少,但双抗组明显少于单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ES的形成与TACI和PACI密切相关;TCD-MES监测在预测高危人群脑缺血事件发生和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吞咽中枢病变与急性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春红;谢靖;余鹃;孙侃;徐上知;张云霞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吸人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发生窒息,甚至死亡.众所周知,脑干部位或双侧皮质脑于束的损伤可导致乔咽困难,临床发现单侧大脑半球卒中的患者也存在吞咽困难,但具体损伤皮层哪些区域会导致吞咽困难,其与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 OCSP 分型联合 CT 分型预测急性脑梗死进展价值

    作者:王楠星;张江

    目的:探讨OCSP分型、CT分型联合应用对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其中进展组110例,非进展组336例,根据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OCSP分型、CT分型,比较二组间分型构成的差异,对OCSP分型、CT分型联合应用与进展性脑梗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CT 分型中,大梗死组易出现病情进展,其次为脑干梗死组,然后是多发性梗死组,以后依次是中梗死组、小脑梗死组和小梗死组。卒中进展的 OR值分别为6.103、5.409、3.589、2.889、2.078。在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易发生病情进展,其次为后循环梗死,然后为多发腔梗,而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进展率低。完全前循环梗死与部分前循环梗死、多发腔梗、后循环梗死比较,卒中进展的 OR值分别为6.451、5.272、2.536。结论 OCSP分型与CT分型联合应用,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否进展的一个敏感指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燕钰;詹乐昌;蔡业峰;卢明;杨利;欧爱华;吴大嵘;杜宝新;招远祺;黄燕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判断脑梗死灶大小,确定血管分布区域和脑梗死类型,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而CT,MRI在起病6~24h内尚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使临床医生缺乏早期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和血管闭塞部位的客观依据.英国Bamford等提出的OCSP分型就是在不依赖于辅助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分型方法,在欧洲和日本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对OCSP分型法的认识与应用尚处起步阶段.为此,笔者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1990-1999年入院的所有符合筛选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依靠统计学方法处理,以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的微观辨证提供临床依据.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弘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尿酸( 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 TACI )组2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45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6例、腔隙性梗死(LACI)组47例,同时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63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0例;比较不同OCSP分型以及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患者的血UA水平差异。结果 TACI组UA水平和P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I组UA水平和L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I组和PACI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POCI组和LACI组(P均<0.05),进行关联性分析,ACI患者的UA水平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r=0.214);不稳定斑块组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UA水平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r=0.223)。结论 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存在高度相关性,UA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AC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OCSP 分型对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比较

    作者:张诚;张子诚;宇辉

    目的 探讨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0CSP 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入选的5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0CSP 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 在CISS 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常见;心源性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4.2%.在0CSP 分型中,PACI,LACI 常见;TACI 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OCSP 分型与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90.8%.结论 0CSP 分型简单易行,对早期评估病况有利,且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完善辅助检查后的CISS 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庆敏;安嫆;翟俊格;孙晋华;吴晓巍;李常新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颈动脉病变及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分析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微栓子形成与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者斑块检出率78.9%,明显高于LACI(59.0%)和后循环梗死(POCI)(22.2%);在TACI+ PACI组有斑块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80.0%,明显高于LACI组和POCI组,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I+PACI组微栓子阳性检出率为44.1%,亦高于其他两型,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微栓子的形成与TACI、PACI密切相关.

  • 56例心源性脑梗死病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明兴

    目的:研究心源性脑梗死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基本临床资料,进行OCSP分型,对各种内科并发症的出现作为研究因素,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者病死率高;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OCSP分型,内科的一些并发症对心源性脑梗死预后有影响.

  • 缺血性卒中改良的TOAST分型与OCSP分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晓辉;许予明;谈颂;宋波

    目的 探讨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与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6-08-01-2007-08-01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7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及OCSP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关系.结果 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在改良的TOAST各亚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的病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腔隙性梗死的病因中小血管病变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部分前循环梗死的病因中心源性栓塞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结论 OCSP分型能部分的提示病因,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在排除心源性栓塞后可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可提示小血管病变.部分前循环梗死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及心源性栓塞的危险较高.后循环梗死病因多种多样,难以预测.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邓洁;王定佑;杨江勇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型各亚型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其临床早期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 OCSP)分型法将5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四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各亚型及对照组(230例)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各亚型同型半胱氨酸含量:30.3±6.3(TACI),21.2±3.4(PACI),16.1±2.7(POCI),12.1±2.7(LACI)与对照组(7.2±3.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亚型间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准确OCSP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