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长英;脱厚珍;屠小令;王佳伟;李继梅;王得新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动态变化,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对不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登记自2008年1~10月八院的,发病24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121例,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xford 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进行临床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59例、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OCI)9例及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ACI)44例.按脑血管狭窄程度,无狭窄组27例,轻中度狭窄组5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记录患者入院后14天内血压及半年内血压平均水平,分别于入院、住院14 d及恢复期(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Bathel指数(Bathel index,BJ)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统计分析血压与预后的关系.完成6个月随访109例,失访12例.结果 ①脑梗死急性期,76.9%(93/121)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且血压有自动下降的趋势,以前5天下降明显.②PACI患者59例,55例完成6个月随访,失访4例.前5天收缩压120~150 mmHg组(n=29)6个月时预后(引89.14±15.00,mRS 1.59±1.02)优于收缩压<120 mm Hg组(n=4)(B1 85.004±14.72,mRS 2.00±0.82,P位分别为0.024和0.052)和收缩压>150 mm Hg组(n=22)(引78.41±20.95,mRS2.27±1.20,P值分别为0.025和0.054).③伴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组44例,37H完成6个月随访,失访7例.前3天平均收缩压≤145 mm Hg组(n=15)预后优于收缩压>145 mm H窟组(n=22),6个月的引评分为91.55±7.90分vs 67.70±51.42分,P=0.002;mRs为1.40±0.99分vs 2.68±1.29分,P=0.003.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PACI患者远期预后与急性期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在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前3天收缩压平均值低于145 mm Hg的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收缩压>145 mm Hg者,提示伴脑血管重度狡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仍需适当控制血压.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弘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尿酸( 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 TACI )组2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45例、后循环梗死(POCI)组46例、腔隙性梗死(LACI)组47例,同时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63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0例;比较不同OCSP分型以及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患者的血UA水平差异。结果 TACI组UA水平和P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I组UA水平和LA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I组和PACI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POCI组和LACI组(P均<0.05),进行关联性分析,ACI患者的UA水平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r=0.214);不稳定斑块组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UA水平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r=0.223)。结论 ACI患者的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分型存在高度相关性,UA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AC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进展性脑梗死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

    作者:张江;王大力;李凤云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发病6h~1w内,由于脑梗死缺血的进展或组织坏死的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类脑梗死。其在脑梗死病例中的发生率约为26%~43%〔1〕,致残率和致死率较一般的脑梗死高,病情呈现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也是脑血管病治疗的难点。目前脑梗死因存在多种分型〔2〕,如TOAST分型、OCSP分型、CT分型、CISS分型等。现就目前脑梗死分型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血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梗死分型的关系

    作者:王鹏;王俊珺;王本孝;刘建魁;余江云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200例,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OCsP)标准将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依据斑块性质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析不同梗死分型和斑块性质患者血UA水平差异.结果:TACI组与PACI组、POCI组与LACI组组间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I组和PACI组均高于POCI组和L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r=0.237,P=0.001);无斑块组UA水平与稳定斑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与不同斑块性质分型存在相关性(r=0.356,P=0.000);ACI患者总体OCSP分型和斑块性质存在相关性(r=0.334,P=0.000).结论:血UA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及梗死分型存在相关性,应重视ACI患者UA水平的检测,以预防脑梗死.

  • 东菱克栓酶治疗不同亚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春甦;邵国富

    目的评价东菱克栓酶对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拟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的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评分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评分指数下降率高(P<0.01),并伴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P<0.01).结论东菱克栓酶对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亚型.

  • 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亚型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作者:郭正良;傅毅;辛晓瑜;曾丽莉;刘建荣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SSS-TOAST分型中的各个亚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根据SSS-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脑栓塞(Cardio-aortic 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确定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undemonstrated etiology,SUE)5个亚型,同时测定各个亚型患者血液中hs-CRP和HbA1C的浓度.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SUE)患者血中的hs-CRP的浓度高于其余3组(P<0.05),且LAA又高于SOE(P<0.05);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患者血中的HbA1C的浓度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 hs-CRP的浓度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HbA1C的浓度可能与小血管病变相关,测定hs-CRP和HbA1C的浓度有助于SSS-TOAST分型的研究.

  •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和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董彦;赵路红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非高血糖患者286例,根据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高血糖组)130例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156例,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与神经缺损程度(NIHSS)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高血糖发生率高(72.09%)、腔隙性梗死型(LACI)发生率43.48%、后循环梗死型(POCI)发生率34.48%、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发生率24.3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0d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神经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激性高血糖的程度影响预后和恢复.

  • 颈动脉流场改变对斑块稳定性影响及脑梗死分型特点分析

    作者:武晓玲;郝建萍;王淑珍;于红霞;迟路湘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斑块稳定性影响;分析脑梗死分型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64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 CTA)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CDFI)检查,部分经CTA证实为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者于脑梗死恢复期行DSA检查,根据其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将16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结合CDFI及CTA评价斑块性质及流场改变,对梗死灶进行急性脑梗塞的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 OCSP)分型,再根据CTA所示脑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4种亚型。观察流场改变对斑块稳定性影响并对比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脑梗死临床分型特点。结果168条责任血管,正常17.9%,轻度狭窄22.6%,中度狭窄30.9%,重度狭窄14.8%,闭塞14.3%,中度狭窄比例高。狭窄程度大于50%即可导致流场改变,血流速度增快,湍流形成,斑块不稳定性增加,以脂质斑及混合斑比例高。临床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多见,重度狭窄及闭塞组颈动脉斑块以混合斑多见,临床以分水岭梗死多见。轻度狭窄组,多为纤维斑块,临床以腔隙性梗死( LI)多见。结论颈动脉中度狭窄因特殊的血流流场变化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高,易发生动脉-动脉栓塞。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