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0%的脑血栓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作者:唐锋

    大脑的血液在颅外由四条血管供应: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这四支动脉中的任何一支发生病变都可以导致脑缺血,引起中风.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约占80%.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人体各处的动脉内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其中颈动脉的分叉处是较常发生的部位.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可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其结果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

  • 邹英华:微创世界大展宏图

    作者:宋莉

    邹英华教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二十余年来,他刻苦钻研,瞄准学科发展至高点,大胆开创国内首个介入血管外科,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敢吃螃蟹好勇气邹英华的医学事业起步于北大医院.他在北大医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全国一级教授、我国放射学先驱之一、著名医学专家汪绍训、李松年先生,其博士课题“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获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成果奖和北京青年科技论文奖.后来,邹英华在德国埃森大学医院深造,从事介入治疗学研究,学成归国后回到母校,逐渐开展了血管扩张和支架成形技术(又称作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和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技术,从以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为代表的动脉缺血性病变到以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为代表的静脉阻塞性病变,从大血管到中小血管,从常见部位到少见部位,邹英华已经完成全身各部位的介入治疗万余人次,在该领域的造诣日见纯熟.

  • 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及其外科和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宝民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而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

  •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与观察

    作者:钟国蓉;张瑞华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较新的领域,要求术者应有一定的介入治疗经验,熟悉掌握介入治疗技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及临床意义,并能及时合理地处理相关并发症.现将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41例病例介绍如下.

  •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作者:李霞;程美芸;李慎茂

    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SP)等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为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笔者总结了1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经过和临床取得的显著效果,旨在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红梅;董志领

    目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1].目前,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日益增多,我们对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越来越重视.本文对我们于2009-2010年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5岁.临床症状为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8例;既往有脑梗死者18例,其中9例遗留轻度肢体活动障碍.合并高血压病者12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温亮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呈局部性、短暂性、反复性.近期我们在对颈动脉狭窄与TIA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鲁增;岳巍;龙振海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确诊的5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手术,并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峰流速、动脉指数和阻力指数.结果:彩超数据中的术后30天和90天的颈动脉动脉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和阻力指数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数据中的术后30天和90天的颈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峰流速和动脉指数均比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支架成形手术可高效治疗颈动脉阻塞,较好地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状态,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胡玉兰;靳美玲;付佳丽

    目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回顾1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结果:护理方法得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作者:靳美玲;胡玉兰;任金环

    目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1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结果:护理方法得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 血管性认知障碍与颈动脉狭窄

    作者:周楚;乔彤

    近期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为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子.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改变的可能病理机制有两种解释:脑栓塞及大脑低灌注.两种情况下的局部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丧失,都可以通过神经超声检查.大部分评估患者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且对于运用CEA/CAS治疗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改变,仍无明确指南或建议.本文拟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评估手段、可能危险因子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能对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近端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围术期处理

    作者:金杰;柏骏;职康康;吴永发;温兴铸;王晓民;吴鉴今;曲乐丰

    目的 总结近端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中心收治,在近端脑保护装置下完成CAS的2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术前评估、 术中操作过程、 围手术期病情变化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均在近端脑保护装置下完成CAS,技术成功率100%.颈动脉中度狭窄4例(13.8%),重度狭窄16例(59.3%),闭塞前病变7例(25.9%).前9例患者采用局麻,后18例患者采用全麻;26例患者采用股动脉入路,1例患者经右侧肱动脉入路;平均手术时间(53.3±10.5)min,平均阻断时间(5.07±1.06)min;围手术期无严重不良事件,19例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射,6例患者予以阿托品干预,7例患者可见黄色粥样斑块滤出;术后3例患者呈现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例患者出现短暂脑缺血表现,均顺利恢复;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肢体活动异常等颈动脉相关神经症状,未见显著的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近端脑保护装置下CAS安全有效,充分理解CEA的手术原理及操作流程,有效调控血流阻断与诱导性升压的关系,有助于熟练学习并运用MoMa系统.

  • 颈动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狭窄性认知障碍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周楚;乔彤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CAS)患者的钙化积分(CS)与其认知障碍关联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对123例CAS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计算患者颈动脉斑块内CS,同时通过磁共振扫描采集患者脑灌注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血流达峰时间TTP)及血流到达时间(TO)].将所有患者按认知障碍程度和CAS程度分组,将所测得CS数据与认知潜在的常规危险因子(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及体重指数)一并进行分组对比差异性分析,同时对同一患者的认知评分、磁共振灌注参数与CS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术后38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与年龄、 高血压及糖尿病相似,CS值在不同认知功能的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P<0.001);与年龄、 性别、 高血压及糖尿病相似,CS值在不同CAS程度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P<0.001).患者的CS值与其认知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术后随访患者CS值与认知评分无明确相关性(P=0.348);CS值与患者磁共振灌注参数中的rMTT、TTP及TO参数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 颈动脉CS与CAS患者的认知障碍及狭窄程度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其独立危险因子,其机制可能与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有关.

  •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不同疗效患者术前超声参数的比较

    作者:陈胜江;尚智伟;申东彦;秦博;杨晓峰

    目的 比较颈动脉狭窄性脑卒中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患者术前颈动脉超声各指标的差异性,探讨术前预测CAS疗效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57例行颅外段CAS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患者术前3日内颈动脉超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超声-生理学等方面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三组患者比较,术前超声检查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大偏心比、狭窄处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颈动脉僵硬度指数、扩张系数、顺应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不稳定斑块数目、颈动脉面积狭窄率、重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超声有助于评价CAS疗效,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积分、斑块大偏心比、狭窄处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僵硬度指数、扩张系数、顺应系数是重要的超声评价指标.

  •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内脏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飞;孙羽东;闫晗;魏小龙;秦锋;高斌;景在平;赵志青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与内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并探讨改善体脂分布对颈动脉狭窄的预防与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36例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头颅CT灌注测算患者颅内代偿情况并通过NASCET法计算颈动脉狭窄程度,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使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者内脏脂肪含量,分析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一般人群描述结果发现,稳定性斑块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不稳定斑块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内脏脂肪面积含量越低,颈动脉斑块越稳定.调整年龄、体质指数、狭窄程度、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后,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仍然负性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将患者分成中青年组(年龄<65岁)及老年组(年龄≥65岁),结果发现内脏脂肪面积在中青年组中并非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在老年组中内脏脂肪面积越多斑块稳定性越差(P<0.05).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关系密切,老年人内脏脂肪面积越高,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差.

  • 一过性黑矇患者须动脉超声检查60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继媛;张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一过性黑睡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眼科确诊的一过性黑矇患者和非一过性黑矇患者各60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一过性黑矇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一过性黑矇组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早期诊断一过性黑朦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形成.

  • CT或MR造影时虚拟弹力球方法对血管狭窄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FelixGremse;ChristophGrouls;MoritzPalmowski;TwanLammers;AnkedeVries;HolgerGrüII;MarcoDas;GeorgMühlenbruch;ShamimaAkhtar;AndreasSchober;FabianKiess1ling;段书;郭悦

    目地 本文之目的在于为了开发和评估一种用户友好的工具,以便在CT或MR造影数据集之中,提高血管狭窄测量的效率、精度和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 该临床试验得到了制度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动物实验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复核委员会的批准.当虚拟弹力球通过一段指定起、止点的血管时,能够记录血管的直径.本研究对其过程进行了模拟测试,并应用微型CT数据集对诱发血管狭窄的小鼠进行了测量,以准确估算血管直径.该研究对16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双能CT和MR血管造影,并对比了自动和手动测量技术的可重复性和读取时间.此外,对使用碘与钙造影剂增强双能CT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并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小鼠颈动脉直径、自动与手动测量的差别进行了评估,采用Fisher z检验对血管狭窄评分的可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 模拟测量的血管直径平均误差为0.094mm.正常小鼠与颈动脉受伤小鼠的血管直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患者数据,自动内部读取的变异性相较手动外部和内部读取显著降低(P<0.01),同时,时间效率提高(P<0.01).结论 虚拟弹力球工具适用于CT、双能CT以及MR血管造影,并比手动血管狭窄的测量有着更高的可重复性和效率.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孟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DFI及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并将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DF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CDFI检查颈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与DSA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69%、88.14%、94.1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作者:马钊

    目的:分析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采用多排螺旋CT与MR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检测,研究组患者给予多排螺旋CT检测,对比2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结果:对比2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与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研究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4.28% 高于参照组患者77.13%,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85.71% 高于参照组患者62.8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当中采用多排螺旋CT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诊断率,相比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较高.

  • 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牛琦

    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的联系,探讨其相关性,进而确定进展性脑卒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120患者作为研究,患者经过核磁检查确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患者是否呈现进展性分为两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研究,进展组相对非进展组颈动脉狭窄发生概率明显较高,且呈现相关性特征.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预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

2507 条记录 1/126 页 « 12345678...1251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