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梁天佳;吴小平;莫明玉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治疗1组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2组在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时加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比对照组两项评分改善明显(P<0.05),治疗2组比对照组两项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2组比治疗1组两项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则康复疗效更显著.

  • 前列腺经尿道2微米激光和电切术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李洪;罗远国;曾军;张旭;王东

    目的:通过比较前列腺经尿道2微米激光和电切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前列腺2微米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经尿道前列腺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微米激光组(A组)和电切手术组(B组),每组25例.常规监测BP、HR、SpO2和ECG,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60、90 min及术后30、60 min监测血Na+、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中心静脉压(CVP);并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冲洗液总量、术中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术比较,手术时间较长,膀胱冲洗液用量大,但出血量少(P<0.05):B组血Na+、Hb、HCT下降、CVP升高,且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与前列腺电切手术相比较,2微米激光手术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应用四聚体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病变组织C5特异性CD4+T细胞

    作者:邓向斌;黄利荣;谢丹;李研;刘志辉;赖小敏;谭守勇

    目的:探讨C5特异性CD4+T细胞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在肺病变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四聚体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肺病变组织C5特异性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及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和肺炎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应用C5/HLA-DRB1*090102四聚体检测肺结核组、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和健康成人组的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0.15%、0.09%、0.03%,而C5/HLA-DRB1 * 130201则分别为0.19%、0.10%、0.04%,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结核患者的肺病变组织中可观察到C5特异性CD4+T细胞.结论:四聚体技术可用于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为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肌钙蛋白及脑钠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进军;吴士礼;王本芳;张宁汝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 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江亚南;范宗民;王苒;任景丽;王立东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署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贯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刘晓明;陈金生;卢振和;高崇荣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2±1.7)、(6.3±1.8)、(4.1±1.4)、(3.2 ±1.5)、(3.1 ±1.2)和(2.6 ±1.1)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8±5.5)、(35.6±8.5)、(42.3±8.9)、(18.6 ±4.3)、(10.7 ±2.4)和(8.1 ±1.6)mg.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1 ±1.6)、(4.5 ±1.6)、(3.0 ±1.2)、(2.1±1.1)、(1.8±0.9)和(1.5±0.9)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9.1±5.8)、(17.6 ±5.4)、(12.4 ±3.8)、(5.1 ±1.6)、(6.0 ±1.3)和(4.2±0.9)mg,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药物副作用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副作用.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清胸苷激酶1在宫颈癌患者预后以及复发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陈赛英;史佃云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的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以及复发评估的意义.方法: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点印记法(ECL dot-blot)检测98例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周和术后1、3、6、12、18、24个月的S-TK1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宫颈癌患者S-T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宫颈癌不同分期的患者术后3个月S-TK1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病情平稳者术后6个月S-TK1接近正常水平;术后12、18、24个月的S-TK1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情进展或复发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前1.5~3.1个月(平均1.8个月)出现S-TK1的再次上升.结论:S-TK1可以为宫颈癌的预后以及复发提供重要价值.

  •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心电图变化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郭望英;彭丽容;孙红梅;郭跃萍;程硕韬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心电图变化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4-8月ACS介入术后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治疗和复查随访,干预组除常规的术后治疗和复查随访外,在术后3个月、半年、1年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介入术后个性化治疗、心理辅导和康复运动方案,指导患者用药和运动、工作及生活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生存质量.结果:在术后3个月干预组的生存质量SF-36及SA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和1年干预组的生存质量SF-36及SA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建立ACS介入术后生物-心理-社会的心脏康复模式,提前干预,及早预防并发症和新的不良心脏事件,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生存率,全面促进心脏康复,提高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感兴趣区大小对正常腰椎间盘ADC值测量的影响

    作者:邓绍强;杨汉丰;杜勇;胡富碧

    目的:探讨EPI-DWI序列上感兴趣区(ROI)对腰椎间盘ADC值测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节段腰椎间盘平均ADC值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3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在1.5 T MR上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ADC图上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ROI(25、50 mm2).测量腰椎间盘中央区域的ADC值.结果:3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中30例获得较好椎间盘DWI,ROI=25 mm2时,150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46±0.39)x10-3mm2/s,ROI=50 mm2时,150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43±0.38)x10-3 mm2/s.不同大小ROI所测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不同解剖位置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健康志愿者腰椎间盘ADC值不受解剖位置的影响,但ROI大小可影响腰椎间盘ADC值测量.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脑干诱发电位测定意义及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作者:谢志虹;潘俊峰;梁雯;崔伟伦;梁少媛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听路损害的情况和对神经系统发育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于我院的200例新生儿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按<222,222~342,>342 μmol/L分为A 89(50例)、B组(100例)、C组(50例).A组不接受蓝光治疗,在入院时和出院后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测定,B、C组则分别于蓝光治疗前后行上述检查.结果:第1次NBNA评分A、B、C 3组分别为38.72±1.36、37.92±2.28、37.60±1.4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P=0.000),两两比较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2次NBNA评分A、B、C 3组分别为:39.05±1.15、38.56±1.18、38.10±1.1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P=0.000),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比较A组(P=0.035),B组(P=0.000),C组(P=0.001)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ABR检测3组患儿都全部通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NBNA评分有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损害可通过NBNA早期检测进行干预治疗.而AABR对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听路损害的情况不敏感.

  • 经桡动脉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优势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文学;王飞;杨鸿英;王勇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优势.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非选择组52例行桡动脉穿刺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选择组48例行桡动脉穿刺选择性造影,观察两组手术在接受X线照射时间、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及并发症、确诊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选择组总计17例患者未完成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两组在x线照射时间[(1.02±0.26)min VS (2.62±0.37)minn]、手术操作时间[(3.16±0.46)min VS.(12.80±3.61)min]、对比剂用量[(20.12±5.35)mL VS.(38.16±8.78)mL]、确诊率(100% VS.64.58%)比较上,非选择组均明显优于选择组,并发症(3.85%VS.4.1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确诊率方面存在优势.

  • 血浆B型尿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价值探讨

    作者:何旭娟;李增攀;方建江;刘雪兰;李波;夏菁;周夷霞;蒋黎;周挺;徐少博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以本院9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分析BNP水平变化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的关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与BNP水平正常的患者相比,BNP升高的患者发生休克、低氧血症等不良临床事件及死亡的比例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BNP水平<226.5 ng/L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血浆BNP水平>226.5 ng/L的患者(P=0.000).结论: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能在患者入院早期阶段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 肾损伤分子-1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彩妹;王凉;李明秋;刘斌;祁真;刘晓斌;华佳;孙铸兴

    目的: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5-11月无锡人民医院心外科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患者.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尿Kim-1及血肌酐(Scr)水平,根据AK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进行分析.结果:AKI组Scr升高峰值出现在12~48 h,而尿Kim-1水平从术后2 h起便显著升高,且术后6 h后各时间点的尿Kim-1水平都显著高于非AKI组.经尿肌酐(Ucr)校正后,相应时间点的尿Kim-1/Ucr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术后2 h尿Kim-1和尿Kim-1/Ucr的界点值分别在300 ng/L和2.0 ng/mg时,诊断AK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术后2 h尿Kim-1、尿Kim-1/Ucr可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 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可改善低反应患者的助孕效果

    作者:罗克莉;郭慧;龚斐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低反应患者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对助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达14 mm(198个周期,A组)和12 mm(269个周期,B组)开始用GnRH拮抗剂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GnRH拮抗剂所用天数、HCG日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获卵数、着床率(IR)、临床妊娠率(PR)等.结果:B组Gn使用天数短,但Gn总量增加,早发LH峰有降低的趋势,B组IR、PR和远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提早至卵泡达12 mm即加用GnRH拮抗剂可改善IVF-ET助孕效果.

  • 早期妊娠反应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吗

    作者:廖常奎;胡红

    目的:探讨早孕期妊娠反应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从FD的角度来认识早孕反应.方法:按照FD罗马Ⅲ标准纳入126例符合条件的早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分为轻、中、重度组各63、41和22例,基本症状为有早孕反应特征的恶心、呕吐、厌食、反酸和有FD特征的上腹痛、上腹烧灼、早饱、餐后饱胀.比较各组患者近3个月的症状发作程度和频率与受教育、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重度患者作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结果:中、重度患者中FD 4种基本症状发生比例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的年龄大、妊娠次数少、妊娠和病程时间均较短,而轻、中度患者间无明显差异.3组β-HCG均在正常范围,入选患者均存在与FD发生背景相关的精神-心理-社会生物背景.结论:早孕期妊娠反应与FD的病理生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疗效

    作者:杨伟毅;练文兴;曹学伟;薛文武;陈耿鑫;张文信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v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 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郑玲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技术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瘢痕,并以核素显像作对照,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渡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78例患者中有65例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与无灌注的心肌瘢痕有关,2例碎裂QRS波跨越冠脉心肌供血区域分布,有11例显示心肌大范围灌注不良,提示心肌缺血;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81.8%)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37.5%)(P<0.001),特异性(85.7%)低于病理性Q波(96.2%)(P<0.05),结合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4.4%)(P<0.001),碎裂QRS波的诊断效率(0.83)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0.67)(P<0.001).结论: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结合病理性Q波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与尿白蛋白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黄景明;徐朝阳;史煜波;翁跃颂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PTX3)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探讨PTX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PTX3、血糖、血脂、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等.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W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r=0.667,P<0.01).各组间年龄、FPG、TG、GG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3水平与白蛋白尿相关,PTX3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PTX3水平升高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 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天伦;徐承云;徐高四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5;χ2=33.17)、不合理饮食(P<0.05;χ2:30.34)、肥胖(P<0.05;χ2=5.83)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00:OR 8.164;95%CI 2.814~23.686)、不合理饮食(P=0.001;OR 5.811;95%CI 2.003~16.856)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体质量及胆道疾病的发作,可预防或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 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沛明;刘颖;罗艳华;谭淑娴;周龙书;钱德英

    目的:对比研究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优劣性,验证摄像人流管的实际性能.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人流吸宫术时,每例均同步采用经摄像吸引管视频与阴道B超实时监护同时录像观察.比较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差异和两种监护方式判断正确的敏感度.结果: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和判断的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摄像吸引管在官腔内的监护更细致,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术式治疗肛裂184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学敏;简丽丝;林爽

    目的:分析肛裂切除术、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体征不同,对98例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切除术组),对86例肛裂患者行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组].结果:肛裂切除术组治愈88例(89.8%),好转10例(10.2%),平均住院时间7 d;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组治愈82例(95.3%),好转4例(4.7%),平均住院时间10.9 d.结论:肛裂切除术与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在创口愈合、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劣,根据患者体征不同而恰当选用,可取得满意疗效.

  • 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流出道起搏佳房室延迟的比较

    作者:陈大祥;陈超

    目的:对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房室延迟(AVD)优化进行探讨,并对RVOT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患者的佳AVD进行比较.方法:入选因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50例,其中RVA起搏组25例,RVOT起搏组25例.通过心脏超声测得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TI)及左室充盈时间(LVFT),以产生大的AVTI及长的LVFT对应的AVD为佳的AVD.结果:以AVTI优化AVD后,RVA起搏组[(22.57±5.00)cm VS (25.05±4.45)cm,P<0.001]及RVOT组[(21.99±4.78)cm VS (25.18±4.37)cm,P<0.001]的AVTI均增加,两组的AVTI增加量差异无显著性[(2.50±1.86)cm VS (3.14±1.45)cm,P>0.05].以LVFT优化AVD后,RVA起搏组[(22.57±5.00)cm VS(24.34±4.12)cm,P<0.001]及RVOT组[(21.99±4.78)cm VS(24.88±3.84)cm,P<0.001]的AVTI也均增加.两组的AVTI增加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89±1.74)cm VS(2.03±I.58)cm,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VTI优化的AVD与LVFT优化的AVD显著相关(R=0.79,P<0.000 1),但AVTI优化的AVD比LVFT优化的AVD明显长[(134.63±34.46)ms VS(114.30±31.28)ms,P<0.00 1].RVA起搏组及RVOT起搏组AVTI优化的AVD差异无显著性[(136.47±39.36)ms VS(132.78±29.64)ms,P>0.05],LVFT优化的AVD也无统计学差异[(119.23±35.03)ms VS(109.36±27.35)ms,P>0.05].结论:AVD优化能使RVA起搏和RVOT起搏患者均获益,RVOT起搏与RVA起搏相比佳的AVD差异无显著性.

  • 64排容积CT尿路成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宝平;唐翠松;汤光宇;李伟;沈永菊;刘勇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尿路成像(VCTU)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输尿管结石病例386例,均行VCTU检查,对获得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分析.结果:386例中,结石小长径约1 mm,输尿管结石位于上段114例,中段82例,下段153例,一侧输尿管多发结石37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囊肿189例、肾孟旁囊肿43例、输尿管和肾积脓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1例、马蹄肾4例、输尿管囊肿1例、膀胱憩室3例、肾结石和膀胱结石177例.结论:VCTU能立体、直观、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位置、大小、形态、数量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同时确定有无合并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肾积脓、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病变,还可以通过延迟期了解肾脏排泄功能,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有独特优势.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作者:王景昌;白海;魏敦宏;李鸣;温玉;黄克斌;王存邦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MSCs,将自体骨髓MSCs与APBSCs共移植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联合移植组),并与同期进行的12例未联合MSCs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造血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结果: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移植组的患者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平均9.52 d,血小板≥20×109/L时间平均9.05 d,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低(P<0.05);口腔溃疡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MSCs与APBSCs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分型结果分析

    作者:王海清;杨云;张飞凤;徐延香;周剑峰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亚型分布与特点.方法:患者来自江西铜鼓、奉新、袁州三县区,HPV检测与分型方法为GP-PCR和基于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结果:53例活检标本检出单一型HPV感染亚型3种共30例,其中11型15例(50.0%),6型13例(43.3%),16型2例(6.7%);总检出率56.6%(30/53),低危型(6/11型)28例占93.3%.结论:当地CA患者为HPV单一型别感染,HPV 11、6型为优势亚型.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周建辉;章绪辉

    目的:分析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DN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经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平均病程为7年.影像上病变主要累及幕上大脑半球脑灰质,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影像上病灶形态呈三角形、椭圆形及脑回状,部分病灶内见分隔;MR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无明显占位,9例病灶见多囊分隔,5例呈单囊改变,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或见轻度分隔样强化;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病灶内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DNT影像学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在术前一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朱洪磊;何援利;王雪峰;彭冬先;王显龙;李克晓;李湘元

    目的:建立活人体官颈癌患者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宫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通过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重建的官颈癌女性盆腔数字化模型,能够辅助判断宫颈癌患者分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 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1108例临床分析

    作者:潘倩莹;孙筱放;孔舒;郑育红;黎青

    目的:对胎儿染色体的产前诊断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胎儿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并对产前各诊断指彳正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就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 108例孕妇进行回顾分析,为患者进行羊膜腔的穿刺手术或脐带血管的穿刺手术,抽取胎儿的羊水或脐带血,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40例染色体出现异常,占总受检人数的3.6%,其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18例,占45.0%,染色体三体为主要异常核型有16例.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22例,占55.O%.在208例高龄(≥35岁)孕妇中,10例出现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4.8%.在900例35岁以下的孕妇中,8例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检出率为0.9%.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培养胎儿的羊水细胞、脐血细胞以及分析胎儿染色体的核型,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出染色体的异常情况,提高其检出率,降低染色体病胎儿的出生率,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有重要作用.

  • 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纵隔区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周峰;何庚戌;李海英;蔡宝松;刘颖

    目的:评价128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18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纵隔肿瘤患者,接受包括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18例患者中肿瘤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2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3.3%(15/18).随访18例,随访时间12~30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88.9%(16/18).结论:125I粒子穿刺植入治疗纵隔恶性肿瘤安全、可行,配合手术和(或)药物化疗,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损害1例

    作者:许坚;赵文翰;庾慧

    患者女,49岁,2010年12月初受凉后开始咳嗽,咯白色稀泡沫样痰,未行就诊.2011年1月27日开始出现痰中带血,色鲜红量少,活动后气促,于外院胸片检查提示双下肺感染,经抗感染、祛痰处理未见明显改善.遂于2011年2月7日入住我院,入院时症见咳嗽,痰少色黄,偶见痰中带血,右侧背部疼痛,活动后少许气促,发热无恶寒.体格检查:T 37.3℃,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肺呼吸音稍粗,余查体未见异常.

  • 320排动态容积CT误诊主动脉溃疡1例

    作者:牛娟琴;韩月东;罗樱;郝晓东;杨晓萍

    患者女,43岁,体质量56 kg.因右侧上颌骨囊肿并瘘道形成人院.患者贫血,无6个月以内的心肌梗死、心律不齐、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肝炎、肝硬化等其他病史.入院后行各项检查.血常规显示患者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均偏低.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余各项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胸透及胸片提示右中纵隔增宽,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主动脉病变.

  • 2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所有卵子均未成熟1例

    作者:纪冰

    患者女,36岁,G1P0,人工流产后10年,未避孕未孕.一般情况:月经规律,量多,痛经阴性.分别于2001年及2006年在外院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妇检、双方染色体、心肺腹查体均未见异常,否认有家族、遗传病病史.男方精液正常.B超:双侧卵巢基础窦卵泡数<5个.基础性激素(d2):FSH:8.99 mIU/mL,LH:1.95 mIU/mL,E2:<20 pg/mL.诊断:(1)继发不孕;(2)双侧输卵管阻塞.诊疗计划: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方案.

  • 腹膜后腺肉瘤1例

    作者:孙彩云

    患者女,41岁,已婚,务农.因"检查发现盆腔包块3年,自觉肛门坠胀3个月余"于2011年10月31日以"盆腔包块待查"收入院.患者3年前妇科病普查,B超检查提示盆腔小包块,大小为2.3 cm×1.8 cm(考虑畸胎瘤).之后多次复查B超示包块逐渐增大,无任何不适,未行处理.近3个月自觉肛门隐隐坠胀不适,大便困难,逐渐加重.无便秘、无腹泻及里急后重,无大便带血.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不规则阴道出血,无阴道排液及接触性出血.

  • 以脑出血首发的颅咽管瘤手术及放疗晚期尿崩症合并高钠血症1例

    作者:刘敏;王智光;闫朝丽;李彩萍

    患者女,50岁,教师,22年前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确诊为颅咽管瘤并脑积水,分别行脑室腹腔引流术,手术切除而后放疗.此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分别复查,未发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及肿瘤复发,术后记忆力减退;2型糖尿病史14年.因呕吐、多睡20余天,走路不稳10余天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头颅CT示:左侧脑室引流术后,少量脑出血,神经内科以"(1)脑出血;(2)糖尿病;(3)颅咽管瘤术后"给予对症处理效果不佳,于2010年4月转入内分泌科治疗.患者发病以来有头痛、贪食、肥胖、体温不协调性升高、昼睡夜醒,精神失常,口渴,多饮,多尿,有双髋疼痛.

  • 低钾型酒精性肌病1例

    作者:庄载受;钟炳图

    患者男,46岁,20岁开始长期嗜酒,每日饮用白酒200~500 mL不等,既往体健.因被家人发现神志不清,四肢颤抖2 h,于2011年12月3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无呼吸费力,无抽搐.入院查体:T 37.0℃,BP 180/110mmHg,P 112次/min,R 30次/min,SpO2 90%,神志不清,浅昏迷,两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肺呼吸音粗,右肺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Ⅲ级,双侧膝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急诊头颅CT:多发腔梗;胸部CT:右下肺感染,两侧胸腔积液;腹部CT未见异常,心电图:V1~V4ST段轻度改变.

  • 泰能引起药物热1例

    作者:王萍;曾玉兰;杨荣时

    患者男,84岁,因"发热3周"入院.患者有气管切开病史近7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有慢性泌感病史多年.入院时查体:T 38℃,BP 110/70 mmHg,精神差,双肺闻及痰鸣音,HR 102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不:WBC 10.93×109/L,N 0.84.胸部CT提示右下肺及左中肺感染,双侧胸腔积液.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3.0g,每12小时1次,抗感染7d后,仍发热(38~38.7℃),此时血培养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MRSA阳性,停用舒普深,换为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抗感染治疗,1.0 g,每12小时1次,体温有下降,37.2~37.6℃,使用15 d后复查血培养示无细菌生长,复查血常规示:WBC 4.4×109/L,N0.82,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敏感.

  • 骨盆骨折2天并发尿液外渗全腹1例

    作者:袁青;王声菊;黄蓉

    患者男,36岁,因骨盆及右小腿摔伤致疼痛、运动障碍3 h于2011年10月24 日 15:00入院.人院时,T36.5℃,P 102次/min,R 24次/min,BP90/60 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右小腿肿胀、明显畸形,活动障碍,腹部轻微膨隆,腹肌稍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听诊肠鸣音减弱,骨盆挤压征及分离试验(+),会阴皮肤青紫,诉有尿意,但排尿困难,行导尿引流出鲜红色尿液50~60 mL后尿液颜色逐渐变淡.拍片示:双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髂骨翼骨折,右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B超示:肝胆脾未见异常,胸腹腔未见明显积液及腹水.

  • 尺桡骨骨膜韧带状瘤1例

    作者:贺云飞;张彦博;程刚;石鹏飞;徐崇宏

    患者女,32岁,因右腕部肿痛6年,发现生长性包块1年入院.自诉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部疼痛不适,行X线片及CT检查提示右桡骨远端骨肿瘤,随即行骨肿瘤切除、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病检提示:右桡骨远端良性骨纤维瘤.1年前怀孕后发现右腕部出现包块,渐进性生长,包块生长速度快,现产后1个月,即来就诊.查体:右腕部可见一梭形实质性包块,包绕尺桡骨远端,掌背侧均可见,大小约18cm×12 cm×15 cm,质硬,与周围软组织粘连紧密,活动度差,有压痛,无明显分叶及搏动感,表面皮温不高,张力大,右前臂外旋活动受限,腕关节屈伸活动好,虎口区皮肤感觉减退.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为富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1例

    作者:尚士宣

    患者女,25岁,已婚.2008年11月因右下腹胀痛,B超发现子宫肌瘤入院,行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病检示富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抗炎治疗1周后出院.2009年12月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净,发现子宫肌瘤半个月再次入院,曾在外院B超示附件囊肿,我院复查B超示子宫肌瘤,宫内实质性占位,宫颈及子宫肌层多发、实性占位.妇检:宫颈肥大.光滑,宫体前位,孕3+个月大小,质硬,双侧附件无异常.术中探查:子宫孕3+个月大小,质硬,后壁可见4 cm×3 cm×3 cm大小突起,前壁与膀胱、腹膜相连,后壁与肠管、双附件粘连,直肠前壁5 cm×4 cm×3 cm大小形态不规则新生物,盆腔少许渗液,分离粘连.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影响

    作者:陈世荣;彭祥菊;李梅舒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12.5 mg/d)后作为治疗组,选30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均抽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0和IFN-γ水平.结果:血清IL-10水平:观察组(235.13±71.36)pg/mL显著高于治疗组(149.61±58.26)pg/mL和对照组(92.54±66.72)pg/mL(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FN-γ水平:观察组(183.32±108.56)pg/mL明显低于治疗组(282.57±81.75)pg/mL和对照组(307.26±112.62)pg/mL(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IL-10,升高IFN-γ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腺肌病机制之一.

  • 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林;熊枝繁;曹仕琼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的胃镜下黏膜损伤、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及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均为良好.结论:泮托拉唑胶囊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选择PPI类胃黏膜保护剂时可首选泮托拉唑胶囊.

  • 吡柔比星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汪东;卢善明;杨峰涛;洪汉业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同期住院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分别给予THP联合维拉帕米、单用THP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观察两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THP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后1年、1~3年、3~5年膀胱癌复发率及总复发率、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单用THP组(P<0.05).其余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HP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比单用THP更有效,且副作用较小,费用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幽门螺杆菌OipA与胃癌组织中p53、ras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吴文朝;徐雷鸣;赖运庆;文丽彬;汤淼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致病因子OipA与胃癌组织中p53、ras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OipA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60例胃癌组织为实验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OipA,根据和Oip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Hp感染阴性组(第1组)、Hp感染阳性且OipA阴性组(第2组)和Hp感染阳性且OipA阳性组(第3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胃癌组织中p53、ras蛋白的表达.结果:第3组的p53、ras 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和各等级表达量均高于第1组和第2组;其中第3组的p53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与第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第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的ras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与委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的p53、ras蛋白各等级表达量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组与第2组的p53、ras蛋白表达和各等级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致病因子OipA增加胃癌组织中p53、ras蛋白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 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功能的形态学证据及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潘春华;罗荣城

    目的:探讨人工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应答时的形态学证据及抗原递呈时胞浆内Ca2+的浓度变化,从而为DC的功能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生物学评价指标.方法:体外诱导人成熟DC,用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性、CD86和CD1a分布及D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形态学特征.以Fluo-3 Ca2+荧光探针为标记,在与T淋巴细胞的瞬间接触时,分别检测 DC群胞浆中总体Ca2+浓度变化和单个DC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人工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且细胞膜上表达丰富的CD86和CD1a分子;在T淋巴细胞存在时,DC迅速递呈抗原,并在总体细胞水平上和单个细胞水平上表现出了显著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论:人工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表达丰富的成熟标记CD86和CD1a;DC接触T淋巴细胞时迅速形成免疫应答"簇",细胞内Ca2+浓度发生瞬间变化可能与免疫应答有关.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qnr耐药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作者:关小珊;周珍文;关锐梨;邓秋连;谢永强;钟华敏

    目的: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gzch770(SM gzch770)携带的喹诺酮耐药基因Smqnr进行扩增、测序及原核表达,为研究Smqnr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SM gzch770基因组染色体,PCR扩增Smqnr全基因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Smqnr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以染色体DNA为模板,成功扩增660 BP Smqnr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相关报道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性达98%以上;SM gzch770 Smqnr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HQ315851);SDS-PAGE显示,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约为50 kDa,其中smqnr蛋白约为24kDao.结论:从SM gzch770中成功克隆及表达了Smqnr基因,为进一步进行Smqnr蛋白高级结构测定的结晶试验提供了必须材料.

  • 1,25-二羟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吴欣;蒋文勇;刘倩;于黔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D-葡萄糖)、高糖组(含25 mmol/LD-葡萄糖)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的蛋白表达,RT-PCR半定量方法测定各组HK-2细胞的α-SMA和E-cad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cad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1,25-二羟维生素D3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6.576±1.044 VS,4.715±0.776;0.752±0.086VS.0.491±0.023,P<0.05),而E-cad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2.085±0.553VS.4.970±0.845;0.163±0.036 VS.0.478±0.062,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可能通过下调α-SMA的表达,上调E-cad的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 青蒿琥酯对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

    作者:黎洪秀;王昌明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FL-I)的TGF-β1/smad通路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青蒿琥酯和重组人TGF-β1刺激因子的干预下对HFL-I在体外培养,然后WesteRN blOting(WB)检测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的表达;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青蒿琥酯可抑制TGF-β1及Smad3蛋白的表达(P<0.05),刺激Smad7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对Smad3非磷酸化蛋白无影响;对青蒿琥酯处理的HELF细胞使用重组人TGF-β1刺激因子可使TGF-β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磷酸化的Smad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HELF细胞经过青蒿琥酯处理后细胞主要停滞于G1期,经过重组人TGF-β1刺激因子处理的细胞主要分布于S期.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TGF-β1/smad通路对HFL-I有抑制的作用,抑制的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

  • 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感染行翻修手术的体会

    作者:阎海威;张明;周定球

    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提高,目前旋转铰链式假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膝关节肿瘤保肢术的主要手段.但感染引起的手术失败仍时有发生,国外文献报道:假体周围感染率从2%~35%不等[1-3],目前感染是继局部复发导致保肢术后截肢的第二位原因[2].二期假体翻修术是治疗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较好办法[3].其中假体取出、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对于控制感染,二期翻修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7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行感染旷置术并行二期翻修的相关体会予以探讨.

  • 自制子宫帽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邓桂霞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0%[1].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也使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应增加.而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是首要因素,占产后出血的70%一80%[2],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内.我院产科于2009年采用自我设计的子宫帽,运用机械压迫的原理,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并与采用欣母沛治疗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制子宫帽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取栓与介入治疗

    作者:杨轲;王雅;马从乾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纯抗凝和溶栓治疗血栓复发率和血栓后遗症发生率高,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17例该病患者采用导管取栓与介入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仲;潘永雄;付小勇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约70%为关节内骨折[1].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重建足部的功能[2].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30例(3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枫;胡炜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患病率为0.4%~0.9%[1-2],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脑干CMs占颅内所有CMs的9%~35%[3].其中,桥脑是常见的发病部位[4].脑干CMs的自然史还不清楚,但文献报道其出血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脑内其他部位的CMs[5].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可避免病灶增大或瘤内反复出血产生占位效应,甚至患者死亡.

  • Hp-L型、Livin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土英;赵亚刚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70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1].而我国又是胃癌高发国之一,并且近年来胃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诸多的研究表明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细胞壁缺陷型,即球形Hp.胃癌组织中Hp感染多以L型的形式存在,提示Up-L型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2],这使Hp-L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IAP)家族的新成员,因其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的高表达[3],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而有关Hp-L型、Livin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少见报道.现就Hp-L与Livin功能及其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管内皮细胞在骨组织工程血管化中的应用

    作者:王萌;程立明;廖琦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带来希望,如何保证移植工程骨快速成活与宿主建立骨性连接一直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骨为高度血管化组织,血管的形成先于骨形成,血管的生长速度和范围决定了新骨形成的效率和结果.组织工程骨若没有充足的血供,位于其中心的种子细胞将会因氧、营养物质、代谢物质得不到有效转运而失活[1],从而抑制新骨形成延迟骨愈合.因而为促进移植的组织工程骨与宿主顺利完成骨性愈合,植入前或植入后实现血管化尤为重要.近几年许多学者应用血管内皮细胞(ECs)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已取得可喜成果,本文现就其试验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述.

  • 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相关性及肝素对其水平的影响

    作者:逯峰;马德晶;高原;吕长俊;王晓芝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脓毒症组(21只)、肝素干预组(21只),以CLP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及肝素干预组大鼠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肝素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MIF及12、24 h时间点TNF-α水平显著低于相应脓毒症组(均P<0.05),两组血清MIF与TNF-α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脓毒症组r=0.859,肝素干预组r=0.71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两种炎性因子的变化呈正相关.

  • 经基因改造大肠杆菌DH5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宏华;周辉;张纪伟;莱代莉;子树明;徐佶;杜鹏;杨宝仁;崔龙

    目的:利用"与"门(AND gate)方法对缺氧敏感的甲酸脱氢酶基因操纵子、能感知细胞密度差异的lux基因转录启动子、白喉毒素基因等基因进行构建,导入NTG诱导的减毒营养缺陷型DH5α大肠杆菌(Ecoli DH5α),注射入荷瘤鼠,观察其对结肠癌肝转移灶的作用.方法:先构建质粒,然后导入诱变后DH5α大肠杆菌,注射入10只裸鼠体内,观察其毒性.后对20只结肠癌肝转移的荷瘤鼠注射后观察疗效.结果:注射野生型DH5α大肠杆茵10只裸鼠均死亡,而注射营养缺陷型DH5α大肠杆茵只有1只死亡,与未转染质粒的营养缺陷型DH5α大肠杆菌相比,注射含质粒的营养缺陷型DH5α大肠杆菌荷瘤鼠的癌转移灶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含"与"门质粒的营养缺陷型DH5α大肠杆菌安全,对结肠癌肝转移荷瘤鼠有明显趋向性及治疗作用,可为临床治疗做一新探讨.

  •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研究

    作者:黄睿;宋朝阳;王娅;武玉慧;张梅霞;郭坤元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1DC)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疗效.方法:用地塞米松及lα-25-(OH)2D3诱导TolDC,光镜观察形态特点,流式检测细胞膜CD80、CD86水平.将To1DC腹腔注射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观察症状并检测小鼠的血小板水平及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结果:地塞米松及lα-25-(OH)2D3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毛刺少、突起短,CD80、CD86水平低,符合To1DC的特点.To1DC治疗组小鼠血小板水平较模型组高(P<0.05),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To1DC能避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血小板下降,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减少,为其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介导性损伤的影响

    作者:陈朝板;屠伟峰;郄文斌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病变组织及血清中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I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UF组)、纳洛酮拮抗组(NLX组).以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IRI模型,于再灌注末刮取大鼠肠黏膜组织测SOD和MDA,留取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SOD和MDA,剪取相同部位4 cm肠段检测组织含水率.结果:IRI组组织和血清MDA和组织含水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分别增加189.8%、285%和13.5%(均P<0.01);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73.5±4.3 VS 29.4±4.1,107± VS 51 ±5,均P<0.01).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使IRI后MDA、组织含水率升高和SOD下降明显减缓,组织和血清中MDA较IRI组分别降低40.9%与53.2%,SOD升高99.6%与68.6%(均P<0.01).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均P<0.01).纳洛酮不能完全拮抗舒芬太尼预处理对IRI的保护效应,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均P<0.01).组织和血清MDA和SOD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0.807.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抑制大鼠IRI后脂质过氧化、保护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IRI引起的氧自由基介导性损害.纳洛酮拮抗舒芬太尼预处理并不能完全地逆转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受损肠道的保护作用.

  •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联合化疗对胃癌细胞增殖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何冬雷;许荣华;刘玉;夏立平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化疗对胃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胃癌细胞株hBGC-823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SAHA组、奥沙利铂组、氯尿嘧啶组、SAHA+奥沙利铂组、SAHA+氯尿嘧啶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测定胆固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裸鼠体重、瘤重等数据,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的体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治疗组均显示出肿瘤体积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治疗组间两两相比,奥沙利铂加SAHA组显示出大限度的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含有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的治疗组中,均出现裸鼠体重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在单一的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组与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联合SAHA的比较中,这四项指标均未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SAHA与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能协同增效而未增加副作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阿霉素性心肌病大鼠心肌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兴;王佩显;许博裳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1-2在阿霉素(DOX)性心肌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保护阿霉素性心肌病大鼠的机制.方法:3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X组和DOX+EPO组.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Bax与Bc1-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DOX组大鼠符合阿霉素性心肌病表现,DOX+EPO组大鼠左心功能改善,心肌纤维化明显减少.与DOX组相比较,EPO治疗(DOX+EPO组)未能降低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但显著升高了Bc1-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EPO对阿霉素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Bc1-2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 广东省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曾婉辉;何冬梅;柯碧霞;谭团

    目的:了解广东省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方法:作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监测的哨点医院,采集2009年下半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对患者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及相关护理,标本转送疾控部门进行副溶血弧茵检测.结果:绝大部分患者门诊就诊后回家按医嘱用药、护理后很快康复;采集的腹泻患者1 599份粪标本中,15份为副溶血弧茵检测阳性;分离的15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03:K6(46.67%)和04:K8(33.33%)为主;药敏试验呈现不同的耐药性.结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以03:K6和04:K8型为主要血清型.嘱患者注意休息、饮食,补充水、电解质,有针对性地进行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及个人卫生健康宣教工作,对疾病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大清生物纸在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莹;范伟;张玉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中应用大清生物纸对术后腹腔出血、发热、肠道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大清生物纸覆盖后腹膜创面)22例、B组(未使用大清生物纸,行常规处理)19例.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4.4 h,术中出血平均180 mL,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呈淡红色,平均40 mL,第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3 d肠道通气,1例脾热发生.B组手术时间平均4.2 h,术中出血平均220 mL,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呈淡红色至暗红色,平均96 mL,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4.4 d肠道通气,有7例脾热,在2周内症状消失.结论:术中使用大清生物纸覆盖后腹膜可减少创面渗血,降低脾热发生,防止腹腔创面的早期粘连,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

  • 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2株的基因分型

    作者:马艳;张伟铮;杜任生;余欢度;鄂顺梅;屈平华;陈茶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11对喹诺酮耐药基因,利用PCR技术对52株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并利用Cross Checker 和ntsy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52株均有parC基因和parE基因、48株有gyrA基因、40株有gyrB基因、10株有Aac(6')-Ib基因、1株有qnrA基因,其余未检出;多基因聚类分析显示,主要还是以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基因突变为主.结论: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泛,耐药水平高;ICU或许已成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的一个重要枢纽.

  •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评价

    作者:胡修全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按照NCCLS EP9-A2文件要求做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该法在0.64~8.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 8χ-0.094 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5%;平均回收率为94.7%;5.0 g/L和10.0 g/L血红蛋白、3.5 mmol/L和8.0mmol/LTG、79.3 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7χ-0.016 4,r=O.993 7,P<0.01,两法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该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 应用MPT64分泌为结核杆菌生长指示的适宜检测时点研究

    作者:许婉华;黄业伦;刘燕文;胡丽环;罗少珍;孟繁荣;刘志辉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分泌蛋白MPT64指示结核杆菌生长的适宜检测时间,为创建新型、实用的结核杆菌分离培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7、14、21、28、35、42天(即1~6周末)对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样本实验瓶进行MPT64检测,以出现阳性检测结果或第42天为检测终点,以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适宜的检测时间.结果:在1 265例临床样本分枝杆菌分离培养中,依据后续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应用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178例样本分离到结核杆菌,其中168例MPT64检测阳性:168例MPT64检测阳性样本中,在第1、2、3、4、5、6周呈现MPT64检测阳性的样本数分别为29、75、47、9、6和2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MPT64检测阳性的17.26%、61.90%、89.88%、95.23%、98.81%和100%.结论: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分泌蛋白MPT64指示结核杆菌生长,在2、4周末可分别检测到60%与95%以上的MPT64阳性样本,可以分别视为快速检测和培养终点检测的适宜时点,但更望能有连续监测方法的问世.

  • 平衡针在院前急救中对眩晕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杨时鸿;龙亚秋;郑珊珍;覃小兰

    目的:评价平衡针在院前急救中对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第三方盲法方案,把6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3),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衡针及"假穴位"针刺治疗,评价治疗后15、60 min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及安全指标.结果:(1)两组治疗后15 min VSI评分比较,头晕、视觉敏感、恶心呕吐、头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平衡障碍、眩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0 min VSI评分比较,眩晕、头晕、恶心呕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平衡障碍、视觉敏感、头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 h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平衡针治疗对眩晕疗效明显,有良好的安全性.

  •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区域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晓蓉;曾宪章;徐咏梅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是一种新型高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受体选择性高于可乐定,可广泛作用于哺乳动物的大脑,产生镇静、镇痛和抗交感作用.右美托咪啶早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镇静,有的患者行呼吸机支持治疗也需要使用镇静药物来减轻气管内插管带来的不适.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右美托咪啶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很多研究发现,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前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明显地降低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改善插管条件.

  • 热休克蛋白70血清表达水平与广西巴马地区人群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施礼威;覃健;何敏;梁桂云;黄倩倩;黄永全;农清清;张志勇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巴马地区人群血清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新分类

    作者:高曲文;廖卫平

    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癫痫外科学的迅猛发展使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并控制癫痫成为现实.在接受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0%以上病理诊断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1],FCD 不仅是儿童癫痫手术常见的组织病理类型,亦是成人癫痫手术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其中33%~50%头皮脑电图不能定位,同时MRI亦无异常发现[2].FCD明确、合理的分类对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术后疗效判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Taylor等(1971年)首次命名FCD以来,FCD的分类被不断更新,以下就FCD分类进展予以论述.

  • 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导致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与HLA基因的关系进展

    作者:石奕武

    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和苯巴比妥(PB)是常见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aromatic antiepileptic drugs,AEDs).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能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与神经痛,而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s)是其常见的不艮反应之一[1].cADRs包括轻度的斑丘疹(maculopapular exanthema,MPE)、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以及严重危及生命的皮肤反应(severe cutaneous reaction)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1].在服用AEDs的人群中芳香族AEDs所致MPE的总体发生率为2.8%,其中PHT、LTG、CBZ导致较高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5.9%、4.8%、3.7%[2].相比之下,这些药物导致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包括HSS、SJS、TEN)的发生率较低.

  • 大脑皮层功能绘图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遇涛

    认识大脑皮层的功能,尽大可能保护皮层功能是神经外科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一点在功能神经外科.尤其是癫痫外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切除癫痫灶与保护脑功能是癫痫外科的两大主题.精准的癫痫灶定位和皮层功能区定位是癫痫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Penfield医生1954年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癫痫的专著就定名为>,足见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对于癫痫外科的重要性.其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更受到格外关注,为此,Penfield在1959年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Speech and brain-mechanisms>>,详细论述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定位与术中保护.

  • 二十一世纪:癫痫分类新概念——两大分类体系及其变迁

    作者:秦兵;段现来;廖卫平;臼井直敬;寺田清人;井上有史

    在学术界,有关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历久弥新的重要话题.分类是癫痫一切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石,围绕分类做出的任何更新都将会对基础和临床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的分类体系,还是用于癫痫术前评估的发作症状学分类(Semiological Seizure Classification,SSC)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体系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力图能够完美而真实地反映癫痫的全貌.

  • 关注癫痫与遗传相关性疾病

    作者:翟琼香

    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出现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癫痫发作(seizure)是由大脑灰质神经元反复异常的阵发性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发病人数以40万递增,其中2/3为儿童.癫痫的病因分为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症状性癫痫由已知的脑病变引起,包括脑的器质性、结构性病变,或生化代谢紊乱等原因.隐源性癫痫指根据当前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找到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原因.特发性癫痫指除可能与遗传性癫痫易感有关外,无其他可寻的病因.

  • 癫痫外科核心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国君

    "我看到了妈妈第一次送我去幼儿园时的情景......",这是7年前一位癫痫患者在埋置了颅内电极以后接受皮层电刺激时能重复的一个故事.也是数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记录明确了癫痫发作起源,进一步的皮层电刺激描绘出语言、记忆区.笔者常常感慨皮层电刺激技术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脑的奥秘,庆幸我们拿到了一把打开奥秘之门的"金钥匙".纵观癫痫外科的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颅内电极记录发挥了"特种武器"的作用.然而,随着视频脑电图、高分辨率影像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是否还有必要行有创检查的争论再次升温:相反有关颅内电极在疑难病例中的应用、颅内脑电图分析新技术以及皮层电刺激技术在大脑功能研究方面的报道也让人瞩目.

  • 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9例影像学特征、手术疗效和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王伟;王伟民;张晓鹏;刘一兵;王国良;郭晓绯;曹慧霞;韩立新;王蔚;陈晓东

    目的:探索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手术切除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FCD患者29例,其中在全麻唤醒麻醉下手术12例,导航指引下手术5例,8例合并海马硬化者行前颞叶切除术.随访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术中病理检查显示FCD患者Ⅰ a型2例,Ⅰ b型3例,Ⅱa型11例,Ⅱb型13例.术后平均随访52个月,结果显示癫痫控制情况:Eagel分级Ⅰ级72.4%(21/29),Eagel Ⅱ级20.7%(6/29),EagelⅢ级6.9%(2/29).术后偏瘫3例,在3~6个月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6周逐渐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磁共振检查是FCD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脑电监测下致痫性FCD的完全切除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

  • 两种癫痫发作分类体系临床价值和可信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秦兵;陈勇军;段现来;廖卫平;臼井直敬;井上有史

    目的:评估和比较两种癫痫发作分类体系即发作症状学分类法(SSC)和国际癫痫发作分类法(ICES)的临床价值和可信度.方法:2名医生独立地观看106例患者发作的录像资料,采用双盲法对患者的每一次发作录像仔细进行回顾分析并分别使用上述两种分类法进行分类,数据进行百分比计算及Kappa-致性检验.结果:106例患者共计有256次发作,对2名医生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SC明显高于ICES.SSC体系中一些症状如过度运动发作、自动运动发作、愣神发作等具有更高的一致性.结论:SSC提供了一个比ICES更为容易理解的癫痫发作分类体系,提示SS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可靠的分类方法.

  • 外科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继发难治性癫痫的预后分析

    作者:王云鹏;张国君;蔡立新;遇涛;李勇杰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继发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就诊于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共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或MRI以及脑电图检查,其中接受分期颅内皮层电极及癫痫病灶切除术患者11例.为13例(44.8%)患者施行了标准前颞叶切除术,16例(55.2%)接受了颞叶外大脑皮层切除术.结果:18例(62.1%)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包括80%的颞叶癫痫与50%的颞叶外癫痫.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史并不能成为此类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证.关键在于是否能确定致痫灶的位置,此外.患者感染的年龄以及感染后至首次癫痫发作潜伏期的时间长短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分期颅内皮层电极埋置能显著增加致痫灶的检出率,但并没有改善病灶切除的预后.

  • 单侧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头皮脑电图发作间期棘波频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作者:舒伟;遇涛;张国君;杜薇;李莉萍;李勇杰

    目的:评估单侧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头皮脑电图发作间期棘波(interictal spike,IEDs)频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单侧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头皮脑电图,随机抽取手术前1 h清醒期脑电图分析其IEDs频率和分布,并据此将患者分为2类:(1)IEDs高频组和IEDs低频组:(2)IEDs单侧颞叶组和IEDs双侧颞叶组.患者经1年以上随访统计预后.用Fisher确切检验法、广义线性模型分析IEDs频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IEDs低频组17例,其中16例(94.1%)术后发作消失;lEDs高频组16例,其中10例(62.5%)术后发作消失,两组间疗效差异存在显著性(P=0.039).患者先兆和全面性发作的存在、病程与患者IEDs频率正相关.结论:单侧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清醒期IEDs频率高预示手术疗效不良.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导致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

    作者:秦兵;民福利;石奕武;刘晓蓉;廖卫平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 解症(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1例CBZ-SJS/TEN患者(CBZ-SJS/TEN组)、93例CBZ耐受患者(CBz耐受组)及93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PCR和测序法检测其HLA-B * 1502基因型;X2检验分析HLA-B * 1502及其他HLA-B位点与CBZ-SJS/TEN的相关性.结果:CBZ-SJS/TEN组的HLA-B * 1502基因阳性率为72.7%,显著高于CBZ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3例HLA-B * 1502阴性CBZ-SJS/TEN患者的基因型分别为HLA-B * 1511/1511、5401/5401及4001/4601.除HLA-B * 1502之外,HLA-B * 1511基因频率在CBZ-SJS/TEN患者与中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他位点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HLA-B * 1502与CBZ-SJS/TEN具有相关性,建议汉族人群在服用CBZ前应该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对HLA-B * 1502阴性个体使用CBZ治疗时,需密切监视,避免SJS/TEN的出现.

  • 癫痫:全球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

    作者:秦兵;廖卫平;臼井直敬;寺田清人;井上有史

    癫痫是神经系统第二大疾病,患病率为4‰~7‰,目前全球约有5 000万癫痫患者,我国癫痫患者人数约为900万.癫痫是一种慢性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癫痫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癫痫列为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一.

  • 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科学化管理体系的思考

    作者:姜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称.按其表现形态来划分,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构成.行政事业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职能、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和谐社会的物质要求,所以,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科学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其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