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 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葛玉锋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采取拈纸团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包含4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同时给予吉西他滨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实验组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讨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应用于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群厚

    目的:探究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包含88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床位号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88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后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统计与对照组相比,呈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经尿道电切术与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厚伟

    目的:探究经尿道电切术与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6年8月收治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9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电切术组与钬激光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术后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患者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均显著低于电切术组,钬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1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满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经尿道电切术带来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红举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中药联合膀胱灌注和单一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2例,1.5年复发0例,2年复发1例,2年复发率12.5%;对照组患者1年复发4例,1.5年复发3例,2年复发2例,2年复发率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频尿急1例,恶心/食欲不振1例,低热0例,血尿0例,总计2例;对照组患者尿急尿频4例,恶心/食欲不振2例,低热1例,血尿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环形RNA位点差异性表达

    作者:潘建刚;秦轶;黄中华;王忠康;林甫俊;周兴

    目的 初步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中环形RNA(circRNA)的异常表达.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经病理确诊的NMIBC患者标本,通过基因芯片对3例人NMIBC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初筛,随机选取2个表达异常的circRNAs,在10对NMIBC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在NMIBC组织中,表达上调的有3个,分别是:hsa_circ_102339、hsa_circ_103730、hsa_circ_104160,表达下调有4个,分别是:hsa_circ_100617、hsa_circ_104738、hsa_circ_103093、hsa_circ_105038.基因芯片提示hsa_circ_104738在NMIBC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实时定量PCR测定hsa_circ_104738的表达水平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NMIBC组织中存在circRNA表达异常,hsa_circ_104738尤为明显,有待进一步分析其可能机制.

  • 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彩军;陆东权;张龙;李强;魏雪峰;张志杰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40 ml,术前30 min膀胱灌注,而后行TUR-BT;术后24 h内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即刻灌注1次,此后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对照组42例,TUR-BT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膀胱灌注,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行尿常规、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2.6%;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可见血尿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尿道刺激征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尿道狭窄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复发患者多为膀胱多发肿瘤,而且肿瘤直径多大于2.5 cm,复发时间在8~15个月之间。结论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有助于确定肿瘤范围,指导手术治疗,并减少残存肿瘤种植,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案。

  • TUR-BT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光亮;王彬;王卉;丁炜宏;苟元成;孙传玉;陈忠清;徐可;夏国伟;丁强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吡柔比星(THP)即刻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收治的30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84例)和对照组( 117例) ,治疗组术后24小时内行即刻膀胱灌注,对照组术后未行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24小时内行即刻膀胱灌注与肿瘤复发风险相关(HR=2.564,P<0.0001),但与肿瘤进展风险无关,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001 ).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24小时内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 HER2用于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研究

    作者:王卉;李成柏;蒋光亮;丁炜宏;苟元成;孙传玉;王虹;陈忠清;徐可;夏国伟;丁强

    目的 探讨HER2表达用于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MIBC)复发及进展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301例NMIBC患者肿瘤HER2的表达情况,并且对所有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 肿瘤数目(单发、数目>1;[HR]:1.91,P=0.001)〗、肿瘤大小( <3cm、≥3cm;[HR]:2.20,P<0.0001)、肿瘤分期(Ta、T1;[HR]:2.08,P=0.001)、肿瘤分级(G1、G2、G3;[HR]:1.71,P=0.041)与膀胱癌复发相关;而肿瘤大小(<3 cm、≥3 cm;[HR]:2.50,P=0.015)、肿瘤分期(Ta、T1;[HR]:3.68,P=0.007)、肿瘤分级(G1、G2、G3;[HR]:2.72,P=0.018)、是否伴发原位癌([HR]:3.33,P=0.008)、HER2(阴性、阳性;[HR]:2.36,P=0.030)均可影响膀胱癌进展. 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与HER2表达阳性患者相比,膀胱癌进展至肌层浸润性的风险明显降低. 结论 HER2表达可作为预测NMIBC进展的指标,HER2阳性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大.

  • 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卫兵;刘志宇;李泉林;宋希双;孔祥波;王春喜;张奇夫;祝清国;李长福;徐万海;于广海;张诚;杨进益;宋天家;赵积烨;付启忠;王立新;丁全忠;蔡学辉;孔垂泽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期持续6周,每周1次,120 mg/次,有或没有维持灌注)治疗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6例中、高危NMIBC患者,男8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6.7岁.初发肿瘤73例(68.9%),复发肿瘤33例(31.1%).病理分期T1期86例(81.1%),Ta期20例(18.9%);合并原位癌6例(5.7%).均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分析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患者基础上增加了被第一部分研究剔除,但符合BCG治疗标准且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共276例因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男211例,女65例.平均年龄68.3岁.中、高危NMIBC 263例,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内再发中、高危NMIBC 8例,肾盂/输尿管癌同时合并中、高危NMIBC 5例.记录患者BCG灌注过程中停药原因及并发症情况.根据WHO药物毒副作用及分级标准,将BCG膀胱灌注后并发症分为4级.结果 第1部分106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9例(8.5%)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其中2例(1.9%)出现进展;97例无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5%.BCG灌注治疗后,73例初发肿瘤者中4例(5.4%)复发,33例复发肿瘤者中5例(15.1%)再次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复发病史(OR=3.214,95% CI0.804~12.845,P=0.099)是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2部分276例,177例(64.1%)发生并发症,其中11例(4.0%)为Ⅲ/Ⅳ级并发症,经过对症及抗结核治疗获得满意效果.36例(13.0%)中途停药,主要原因为:原发疾病复发或进展更换治疗方案12例(4.4%),出现Ⅲ/Ⅳ级并发症11例(4.0%),经济原因9例(3.3%).结论 NMIBC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可获得较高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灌注相关的Ⅲ/Ⅳ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肿瘤复发病史是影响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男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

    作者:张桂豪;陈嘉炜;陈杨;钟家雷;黄伟娜;曾嘉荣;吴芃

    目的 探讨男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9月我院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男性患者(肿瘤组)和同期健康男性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两组均采集清清中段尿标本30 ~ 50 ml,离心留取沉淀物并进行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进行质量过滤、操作分类单位聚类和物种分类注释,基于注释结果进行样品微生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LEfSe在线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菌属.结果 肿瘤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26例和18例,肿瘤组吸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1例与7例,P<0.01),其余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尿液菌群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125.77±69.64与80.38±46.24,P=0.013;Chao1指数142.82±76.74与90.68±47.62,P=0.012;Ace指数147.92±77.68与88.19±45.38,P=0.005),但两组间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香农指数2.34±0.7与2.27±0.68;辛普森指数0.23±0.12与0.23±0.18;P均>0.05).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与对照组尿液菌群间分别聚类成两个不同区域,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LEfSe在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尿液菌群中红色杆菌纲-红色杆菌目-红色杆菌科-红色杆菌属、鞘酯杆菌纲-鞘酯杆菌目-鞘酯杆菌科、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男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菌群特征明显不同于男性健康人群,尿液菌群特征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可能相关.

  •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风险评分表对国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判断的意义

    作者:刘硕;孙光;苗文隆;李凤歧;王哲

    目的 验证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表对我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 按照EORTC评分标准对225例NMIBC患者进行评分并按得分高低分组,寿命表法计算每组患者的1年和5年实际复发率及进展率,Log-Rank检验行组间比较并与EORTC评分表相应结果对比.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NMIB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低、中、高复发风险者分别32、109、84例,低、中、高进展风险者分别25、128、72例.低、中、高复发及进展风险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15.1%、31.2%、55.5%和0.3%、2.0%、15.5%;术后5年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28.2%、55.2%、75.0%和1.4%、12.9%、54.7%.除高进展风险组5年进展率略高外,其余均接近EORTC评分表.各组间相比,复发率及进展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EORTC评分为影响NMIBC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风险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EORTC风险评估表使用简便,可以按照复发及进展风险概率将患者准确分层,值得推广应用.

  •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风险评分表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陈俊星;邓楠;陈凌武;李晓飞;丘少鹏;吴荣佩;陈羽

    目的 评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风险评分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risk tables,EORTC风险评分表)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8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a128例、T1 57例;G1 87例、G253例、G345例;肿瘤数目为单发、2~7个、≥8个者分别120、36、29例;肿瘤直径<3 cm者131例、≥3 cm者54例;伴发原位癌者6例.185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6~77个月,平均36个月.应用EORTC风险评分表进行预后风险评分,计算各评分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进展率,并与EORTC评分表的预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185例中1年内复发48例(25.9%),1年内出现肿瘤进展者7例(3.8%).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计算,0、1~4、5~9、10~17分4组患者1年实际复发率分别为10.4%(5/48)、21.5%(14/65)、35.2%(19/54)、55.6%(10/18);0、2~6、7~13、14~23分患者1年实际进展率分别为0(0/43)、1.5%(1/67)、6.7%(4/60)、13.3%(2/15).经x2检验,结果与评分表的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危、中危、高危3组患者1年复发率及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RTC风险评分表可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进展风险的短期预测,对长期预测的应用及广泛人群的适用性尚待进一步验证.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强;杨飞亚;邢念增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n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复发、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0例初次行电切手术的NMIBC患者肿瘤组织中IMP3蛋白表达情况,另选取同期2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130例NMIBC中,男100例,女30例;年龄28~ 84岁,平均64.7岁;术后病理分期:Ta期100例,T1期30例;肿瘤病理分级证实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23例,低级别65例,高级别42例;肿瘤平均直径2.3 cm;肿瘤单发102例,多发28例;有吸烟史者35例,否认吸烟史者95例.20例MIBC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0 ~ 80岁,平均66.0岁;病理分期:T2期17例,T3期1例,T4期2例.20例癌旁正常组织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 ~ 79岁,平均65.O岁.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MIBC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30例NMIBC中IMP3表达阳性率为59.2% (77/130),表达强度为弱阳性30.0%(39/130),强阳性29.2%(38/130);20例MIBC中IMP3表达阳性率为80.0% (16/20),表达强度为弱阳性20.0% (4/20),强阳性60.0%(12/20),IMP3总体表达强度在MIBC患者中明显高于NMIBC患者(P =0.011),而IMP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130例NMIBC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 69个月,其中45例复发,20例疾病进展,12例死亡.NMIBC组织中IMP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肿瘤分期(P <0.001)、分级(P =0.014)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肿瘤发生复发及未复发患者中IMP3表达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3);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IMP3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疾病生存率(P=0.002)和无进展生存率(P =0.010)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MP3为NMIBC患者无疾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结论 IMP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且IMP3可以作为NMIBC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

  •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经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王敏捷;王尉;胡卫列;薛永平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经膀胱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确诊的非前壁的NMIB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PKRBt,观察组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5 m1(25 mg/ml).2组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相同.比较2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免疫荧光杂交技术检测(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阳性复发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2组治疗后1年的生活质量做出评价. 结果 1、1.5、2年无肿瘤复发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3.3%、91.1%,89.9%,对照组为88.9%、75.1%,65.7%(logrankx2=6.476,P=0.011);1、1.5、2年无FISH复发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3.3%、86.7%,84.4%,对照组为91.1%、68.3%,61.2%(log rank x2=5.883,P=0.015).术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轻度肾功能损伤及胃肠道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对于非前壁NMIBC,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EORTC评分系统在2μm激光与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预测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湛炜璋;梁月有;陈羽;袁庆培

    目的 评估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风险评分表(EORTC)在2μm激光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T)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 1年12月间在我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的98例患者进行EORTC评分,其中56例患者行TUR-Bt术,42例行2μm激光肿瘤切除术,结合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EORTC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NMIBT术后预测复发与进展方面的差异.结果 98例研究对象中1年内复发39例,其中TUR-Bt组23例(41.1%),2μm激光组16例(38.1%).研究对象中1年内进展9例,其中TUR-Bt组6例(10.7%),2μm激光组3例(7.1%).TUR-Bt组与2μm激光中实际复发或进展率与EORTC预测复发或进展率基本吻合,无统计学差异(P>0.05).EORTC在两种手术术后预测复发与进展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ORTC预测体系能对NMIBT术后的临床预后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在2μm激光术中的应用价值,扩展了改预测体系的应用范围,是一种新的、极具潜力的预后判断手段.

  •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作者:汤小虎;陈焱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早期NMIBC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n=46)与TURBT组(n=54),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TURBT组患者采取TURBT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近期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TURB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RBT组患者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均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RBT组患者的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RBT组患者的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治疗早期NMIBC的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羟喜树碱联合术后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分析

    作者:张自刚;刘铁柱;杨亮;邴建勇;付毅;奚晓龙;付继承

    目的 探讨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羟喜树碱联合术后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行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羟喜树碱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对照组行电切术后即刻灌注及规律膀胱灌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远期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羟喜树碱联合术后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安全、有效.

  •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陈思阳;丰琅;杜源;杜林栋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 ~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 ±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 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影响分析

    作者:丁显超;宋黎明;瓦斯里江·瓦哈甫;牛亦农

    目的 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x2=0.144,P>0.05)、年龄(t=-1.03,P>0.05)、肿瘤单发及多发(x2=0.750,P>0.05)、肿瘤分期(x2=0.120,P>0.05)、肿瘤分级(x2=0.002,P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 ~ 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2,P<0.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3 cm或多发肿瘤(≥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 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疗效分析

    作者:张前进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102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51例,予以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指标差异,并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0.271、0.496、1.088,P>0.01).研究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膀胱穿孔、术中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6,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37.25%,与对照组的41.1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整块切除术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术中操作娴熟,术后表现好,且并发症更少,复发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其整体表现安全可靠,可作为成熟术式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19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