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孙凯;袁超;梅勇;李琳;张劲松

    目的:分析年龄修正的D-二聚体值与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D-二聚体值与年龄的关系。结果:462例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500μg/L的有421例(占91.1%)。年龄≥50岁的患者中,93.6%的患者D-二聚体>500μg/L,其值符合>年龄值×10的有329例,占其中的97.1%。结论:年龄修正的D-二聚体值可作为年龄≥50岁肺栓塞患者的筛选值,但仍有小部分需要结合影像学进行筛查。

  • 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程千;赵建忠;狄东华;赵国阳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采用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共43例(44足),其中改良切口组22例(22足),传统L形切口组21例(22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切口创伤小,操作简便,跟骨距下关节面显露方便、清晰,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9529例病理资料分析

    作者:张桂萍;廖颖;李祖茂

    目的:了解南充人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统计2001~2012年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病理活检确诊的所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例,利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例共9529例,包括良性肿瘤6220例,恶性肿瘤3100例,交界性肿瘤94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115例,良恶性之比为2∶1。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多发部位集中在子宫体、子宫颈和卵巢,子宫体和卵巢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高发,子宫颈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高发,交界性肿瘤高发部位多集中在卵巢。良性肿瘤发病中位年龄53岁,恶性肿瘤发病中位年龄55岁,其中子宫颈癌发病中位年龄48岁。结论:南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子宫颈癌高发,且有年轻化趋势。

  • Periostin、Slug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宏伟;韩晓晨;熊艳杰;胡万宁

    目的:探讨Periostin、Slug和E-cadherin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设144例PTC为实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70例,甲状腺腺瘤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eriostin、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实验组中,Periostin和Slug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相关性(P <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 >0.05);在 PTC 中,Periostin与E-cadherin 的表达呈负相关,而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eriostin和Slug的高表达与PTC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对PTC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

    作者:韩立强;江汉;田永刚;肖联平;江毅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46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以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行腰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行腰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平均随访16.6个月。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评分标准行临床疗效评定。术前、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1)。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6.96%。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 P16和CD44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史恩溢;王晓茹;李小宁;蔡旭;朱雄增

    目的:探讨P16和CD44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70例手术切除的GIST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16和CD44的表达情况。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 P16表达与GIST NIH危险度分级无关(P >0.05),而CD44表达与GIST NIH危险度分级有关(P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原发部位、NIH危险度分级、P16和CD44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原发部位和CD44是影响患者独立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CD44蛋白表达可以作为判断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

    作者:黄迪希;刘志辉;杨瑜;章志俊;黄盛晶;谭守勇

    目的: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尝试找出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特征性表达的蛋白点,探索准确、快速、经济、简便的新型结核性胸膜炎实验诊断方法。方法: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20例结核性胸膜炎、19例恶性胸腔积液和6例漏出液进行蛋白电泳分离,PDQuest8.0软件分析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范围、灰度值等,后进行凝胶图谱比较分析,得到差异蛋白点。结果:结核组与漏出组产生1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较漏出液上调的蛋白点9个,下调的有4个;结核组与恶性组产生11个差异蛋白点,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较恶性上调的蛋白点5个,下调的有4个,仅在恶性胸腔积液表达的蛋白点2个。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可获得分辨率和重复率较高的结核性、恶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蛋白质凝胶图谱,三者存在差异蛋白点。

  • 胃癌中P16,Survivin和Rb基因甲基化状态

    作者:国丽;黄超;叶美;徐淑媛;季步欣;王玉红;纪全江

    目的:研究胃癌中P16、Survivin和R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方法:收集106例胃癌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全血DNA,甲基化特异 PCR(MSP)方法检测P16、Survivin和R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06例病例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72.6%(77例甲基化阳性)对照组甲基化仅为1例,病例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6%(7例甲基化阳性)对照组甲基化率0;病例组R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17.9%(19例甲基化阳性)对照组甲基化仅为1例。统计学分析P(p16)=5.097E-08, P(Survivin)=0.262,P(Rb)=0.187。结论:胃癌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可将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作为胃癌早期筛选指标。 Survivin和R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改变,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是否存在其他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广西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作者:石仁芳;吴继周;万裴琦;吴健林;宁秋悦;庞裕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按性别及年龄配对,收集肝癌高发家族(试验组)和无癌家族(对照组)中的成员各103例,入选者均为HBV感染者。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及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型的检测。结果:研究对象共检出B、C、B/C混合、D 4种基因型,它们在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31.1%、63.1%、1.9%、1.9%和30.1%、55.3%、6.8%、2.9%,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BeAg 阳性率C基因型高于B基因型(P <0.05),B、C基因型在性别、年龄、民族、HBV DNA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西肝癌高发区HBV以B、C基因型为主,有少量的B/C混合型和D 基因型。广西肝癌高发与基因型关系不大。

  • 不可触及病变的乳腺微钙化手术价值探讨

    作者:刘爱蕙;李秀楠;王钢乐

    目的:探讨乳腺X线片上不可触及病变乳腺微钙化灶72例手术方式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72例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微钙化灶形态、分布、BI-RADS分级、手术定位方式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分级不可触及病变乳腺微钙化手术价值。结果:72例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钙化灶诊断为恶性26例(36.1%)。钙化灶形态特点:簇状泥沙样钙化10例,多发点状钙化6例,分叉、多形性钙化8例,颗粒状钙化2例。分布特点:簇状分布11例,区域分布8例,段状分布4例,线样分布3例。诊断为良性46例(63.9%),钙化灶形态特点:簇状泥沙样钙化14例,多发点状钙化20例,颗粒状钙化12例。分布特点:簇状分布19例,区域分布10例,段状分布12例,线样分布5例。结论: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X线片钙化灶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微小钙化灶有很高的手术活检的价值。

  • 造影剂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预测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滕树恩;黄铮;洪承路;朱庭延;袁秀;陈燕玉;刘深荣;谢晋国

    目的:探讨造影剂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CM/eGFR)对预测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方医院行PCI手术的患者307例,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29例)、非CIN组(278例),并根据术前血肌酐(sCr)、胱抑素C(CyC)浓度分别计算基础肾功能eGFRMDRD、eGFRCyC。结果: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9.4%(29/307),基线资料显示CIN组在年龄、CM、NTpro-BNP、IABP、围术期低血压、术前sCr及 CyC均与非CIN组具有明显差异(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Ⅲ级)、术后IABP、使用CCB、CM/eGFRMDRD、CM/eGFRCyC等因素均是影响CIN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ROC曲线分析示CM/eGFRMDRD曲线下面积为0.838、CM/eGFRCyC曲线下面积为0.805,两者的AUC无统计学差异;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3%、76.3%,CM/eGFRMDRD临界值为2.095。结论:作为新指标的CM/eGFRMDRD与CM/eGFRCyC比值,均可作为目前评估造影剂大剂量及预测PCI术后CIN发生的良好方法,且两者无明显差异。

  • 转甲状腺素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蕾;张志华;白春强;姜凤云;梁志强;王雪燕;郝长来

    目的:本文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8例早期RA组患者、34例晚期RA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行血清TTR水平检测并行方差分析,分析TTR浓度与DAS28评分、RF等因子相关性。结果:血清TTR浓度在早期RA组比晚期RA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晚期R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TTR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TTR水平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CCP抗体及抗AKA抗体、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TTR浓度在早期RA患者组明显增加,有助于RA患者早期诊断。

  • 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疗效

    作者:赵秀清;郝中玲;陈思;张旭

    目的:通过对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评价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疗效,观察患者氯吡格雷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借以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出血和再栓的可能。方法:采用多中心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计652例患者,PCI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服用,首剂负荷量300 mg,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 h后、用药后第3天以比浊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计算出血小板的大的聚集率及其斜率。结果:所有652例患者首剂负荷量300 mg后,48%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50%;直至用药第3天累计总量至1200 mg时,有89.5%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50%。但是相对于常规负荷剂量,高负荷剂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常规负荷剂量vs 高负荷剂量,48% vs 89.5%,P =0.028)。所有患者均无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事件发生。无出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结论:PCI术后患者应该检测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效果;比浊法测定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是检测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手段;ADP介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指导下择期PCI患者大剂量氯吡格雷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 老年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和垂体、肾上腺体积的变化

    作者:李卓;张海三;李杰;王建洲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以及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老年抑郁症患者25例和正常老年对照者19例,分别作为患者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液中HPA轴主要相关激素水平;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评估HPA轴负反馈调节情况;核磁共振成像法测量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的体积。结果:患者组贝克抑郁量表(BDI-Ⅱ)评分和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患者组入组第1天早晨8时HPA主要激素CRH、ACTH和COR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1);患者组口服地塞米松后第2天早晨8时测ACTH和CORT激素水平较第1日下降小于50%的患者比例即脱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患者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体积较对照组分别增大4.7%、18.3%和17.5%,下丘脑体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垂体体积和肾上腺体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出现HPA轴主要相关激素水平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脱抑制率增加和脑垂体、肾上腺体积增大,但其间的关联和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克鹏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滤器凝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搜集149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首次滤器凝血时间是否超过24 h为节点将患者分成两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滤器凝血患者与22例非滤器凝血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血小板计数(OR =1.375,95% CI:1.022~1.307;P =0.000)是滤器凝血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对应曲线下面积(AUC) =0.837,95%CI:0.743~0.932,以血小板计数45×109/L为佳截断值,诊断效能评价敏感度96.297%、特异度46.875%。结论:血小板计数对老年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滤器凝血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临床应给予关注。

  • 多技术融合指导手术切除颅脑功能区肿瘤26例

    作者:隋立森;余佳彬;谢学敏;谢海涛;钟锦威

    目的:探讨多技术融合运用在颅脑功能区肿瘤的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科完成的26例功能区肿瘤切除病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皮层脑电测定异常放电区域、中央沟定位明确中央前后回、皮层电刺激明确功能区、唤醒麻醉保护神经功能等方法,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唤醒效果基本满意,肿瘤全切19例(73.08%),次全切4例(15.38%),部分全切3例(11.54%),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22例(84.62%),短暂功能障碍3例(11.54%),永久性偏瘫1例(3.85%),癫痫控制Engel分级Ⅰ级15例(78.95%),Ⅱ级3例(15.79%),Ⅲ级1例(5.26%)。结论:多技术融合既保证了病灶的精确定位,尽可能全切病灶提高疗效,同时保护重要神经功能,保障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 血脂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珍;郑一玮;苏和毅;严启滔;郭振辉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MICU科的8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结局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的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因素;且HDL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结局方面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HDL有望成为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 血脂 预后
  • 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

    作者:廖宝林;林思炜;陈伟烈;刘惠媛;陈铿;刘丽儿;施海燕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所有伴肝活检的HBeAg阴性CHB患者71例纳入本项研究,提取血清DNA后通过巢式PCR扩增HBV的S基因区与前C/C基因启动子区并测序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与显著性肝脏组织学异常相关的病毒性因素指标。结果:基因型B患者组与基因型C患者组比较,显著性肝脏炎症发生率(15.8%vs.27.3%,χ2=1.398,P=0.237)及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生率(71.1% vs.84.4%,χ2=1.926,P =0.165)均无显著差异。纳入年龄、性别、HBV基因型以及变异位点(T1753V、A1762T/G1764A、A1846T和G1896A)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HBV基因的A1762T/G1764A变异与显著性肝脏炎症相关(OR =4.296,P =0.037),而年龄、性别、基因型和其他位点变异与显著性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均P >0.05)。结论:HBV前C/C基因区变异可能可作为评估肝组织病理变化的生化指标。

  • 替比夫定对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牟花妮;蒋玉凤;潘丽娟;肖婷婷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TBV)对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筛选健康志愿者和HBeAg(+)CHB患者各35例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流式细胞技术测对照组和试验组TBV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占总淋巴细胞比例(下称“Treg比例”),分析Treg变化。结果:治疗前试验组Treg比例(12.55±1.78)%高于对照组(8.32±1.00)%(P<0.05);治疗12、24、36及48周后Treg比例依次为(10.42±1.04)%、(9.55±0.74)%、(8.78±0.67)%和(8.74±0.71)%,逐渐降低,除48周外,各Treg比例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HBeAg(+)CHB患者Treg比例升高,经替比夫定治疗后下降。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

    作者:刘伟;刘圣曜;刘强;陈铭青;严志强;区广鹏;黄瑞良;余斌

    目的: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先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再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患者12例,旋髂浅腹股沟皮瓣8例,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20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伸、屈0°~150°。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安全有效,因此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 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广芹

    目的: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因慢性咳嗽在本院呼吸科就诊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以上入选者进行FeNO检测及BDT试验,对所有入选者均随访3个月并终给予终极诊断筛查,根据诊断结果进行FeNO、BDT两种检测指标的诊断性试验评价。结果:以上120例全部获得良好随访,终明确诊断CVA患者54例、非CVA患者66例,FeNO法诊断CVA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0.4%,与传统BDT法比较,灵敏度高于BD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FeNO诊断CV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FeNO检测可作为CVA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力工具,在CVA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早孕期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洋洋;曾秀梅;王坤;梁元豪;刘宸宁;李庄;刘彦慧;隗伏冰;张秀果

    目的:评估早孕期超声结构检查在胎儿神经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及分娩的6630例病例,孕11~13+6周进行胎儿超声结构检查,追踪早孕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引产病理结果,随访继续妊娠病例孕中期超声情况和临床结局。统计各畸形检出率,比较早中孕两个时期神经管畸形的检出类别差异。结果:各种神经管畸形早孕期检出率:露脑、无脑畸形100%(13/13),全前脑80%(4/5,无叶全前脑100%,4/4),脊柱裂42.9%(3/7,开放性脊柱裂50%,2/4),脑脊膜膨出100%(2/2)。需到中晚孕期检出的畸形包括:胼胝体缺失、Dandy-Walker综合征、叶状全前脑、侧脑室扩张。4例神经管畸形胎儿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结论:早孕期超声结构检查对胎儿严重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有较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部分畸形需至中晚孕期超声检出。部分神经管畸形与染色体异常关联。

  • 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与P16基因的关系

    作者:林晓东;吴其年;吴锐槟;吴洁瑜;林云恩;张雅洁

    目的:通过检测肺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P16基因状态,了解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及其与P16基因的关系。方法:基于组织芯片技术,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16基因状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的感染阳性率2.92%(4/137),P16基因纯合缺失与EB病毒感染有显著相关(P <0.05)。结论:在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抑癌基因P16缺失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 成熟中性粒细胞中淀粉样变纤维成分的检测

    作者:王亮;赵莉逦;薛蓉;李曼;朱林敏;李晓亮;孙续国

    目的:先前报道红细胞中存在淀粉样纤维,本文进一步探讨成熟中性粒细胞是否存在淀粉样变纤维,为解析阿尔茨海默病(AD)淀粉样变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AD患者以及对照人群各30例,利用希森美康X5-5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4项指标,采集静脉EDTA-K2抗凝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与淀粉样变特异探针之间亲和性,血浆部分用硫磺素T(ThT)检测淀粉样变荧光强度。结果:亲和试验结果显示淀粉样变荧光探针(ThT)能够与组织淀粉样变纤维特异性结合,中性粒细胞中淀粉样变纤维染色也呈现阳性反应。 A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浆淀粉样变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报道成熟中性粒细胞发现淀粉样变纤维,且AD患者血浆淀粉样变纤维水平显著增高。

  • 利用CT数据构建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袁浩天;时舒曼;张晓晓;李婧;吴哲

    目的:利用患者的CT数据,应用Mimics软件精细化对骨缺损区建模,确定3D打印技术在精细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面的可行性,摸索应用Mimics软件构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技术要点。方法:采集患者颌骨缺损区CT数据,利用阈值分割与区域增长相结合的方法分割图像,通过布尔运算获得目标蒙罩后进行三维重建,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来构建个性化、具有内部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三维数字模型,并以聚乳酸为原材料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支架材料。结果:利用Mimics软件成功地构建出了骨缺损区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支架材料模型与患者骨缺损区形态匹配、具有一定内部形态和结构,模型可通过STL (stereo lithography,光固化立体造型术)标准格式导出,格式通用。结论:基于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高效、便捷地构建骨缺损区支架材料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 孟鲁司特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亚娟;陈莹;刘春艳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单因素干预组(A组)、联合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平喘、止咳、抗病毒等对症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外口服孟鲁司特钠,B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联合应用匹多莫德及孟鲁司特。观察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并于入院当天及3个月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及T 细胞亚群。结果:(1)住院期间A、B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3个月后,3组患儿中B组IgA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IgE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较前升高,CD8+水平较前均有下降,且B组升降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以更快地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病程,匹多莫德可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值得推广。

  • 乌司他丁对肺外源ARDS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温德良;李智博;温艺超;刘卫江;熊旭明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肺外源ARDS(ARDSexp)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39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分为乌司他丁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记录治疗过程肺氧合功能、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乌司他丁组病死率为28.6%,对照组病死率为38.9%(P <0.05);乌司他丁组呼吸功能、PVPI和EVLWI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可以改善ARDSexp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外肺水及,从而改善肺氧合功能和患者预后。

  • 实验兔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基础状态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特点

    作者:汪长银;杨奇盛;高纯;买买提;李顺;江凌龙;涂小朋

    目的:观察兔输尿管部分梗阻后基础肾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6只和梗阻组24只。采用套管法制作右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据梗阻时间均分为4组,即梗阻7、14、28和56 d组。以肾动态显像测量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其肾功能与梗阻时间的关系,并观察健侧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双肾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45,P =0.894);梗阻组右肾GFR 均低于左肾(P <0.05)。(2)右肾GFR比较,梗阻7 d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066, P =0.001),梗阻7、14、28、5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左肾GFR比较,对照组、梗阻7、14、28、5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后,梗阻肾脏的功能呈现先期大幅度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健侧肾脏的基础肾功能未见代偿。

  • 吸入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程龙;李航兵;尹金玲;赵夏洁;魏霞;张兵

    目的:评价吸入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 =12):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组(I/R)、硫化氢40 ppm组(H2S40)、硫化氢80 ppm组(H2S80)、脑室内注射PBS组(ICPBS)和脑室内注射磷酸激酶C(PKC)抑制剂组(ICPKCi)。 H2S40和 H2S80组在再灌注开始时分别吸入40和80 ppm硫化氢3 h。 ICPBS和ICPKCi组预先经脑室内注射5μL的PBS或PKC抑制剂Go6983,再灌注时吸入40 ppm硫化氢3 h。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水肿程度和梗死面积测定,并采用Western法测定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Garcia评分明显降低,剔除胶带所需时间明显延长;脑肿胀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AQP4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吸入硫化氢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肿胀和梗死,下调AQP4的表达(P <0.05)。ICPKCi可减弱硫化氢对脑的保护作用。结论:吸入40或80 ppm的硫化氢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硫化氢通过调节PKC下调AQP4的表达有关。

  • DRAM1对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

    作者:覃宇燕;陈法江;郑德冲;吴晓倩

    目的:探讨损伤调节自噬基因(DRAM1)对体外大鼠心肌细胞(H9C2)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H9C2心肌细胞转染腺病毒后,行氧葡萄糖剥夺(OGD)处理,建立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Annex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过表达DRAM1明显改善OGD引起H9C2心肌细胞损伤。 Annex V/PI双染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RAM1明显降低OGD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过表达DRAM1明显逆转缺血引起的P62增加。结论:DRAM1对H9C2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自噬流有关。

  • microRNA-506通过调控层粘连蛋白γ1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作者:祖彩华;刘涛;张国梁

    目的:研究microRNA-506(miR-506)对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确定。方法:将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过表达miR-506组及其空载体对照组、抑制miR-506组及其空载体对照组。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报告载体实验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miR-506下游靶基因。结果:过表达miR-506组,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减少,活性降低和集落形成数减少。层粘连蛋白γ1(LAMC1)是miR-506的潜在靶基因,过表达miR-506组,LAMC1 mRNA和LAM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LAMC1为miR-506的直接靶基因,miR-506通过抑制LAMC1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根管封闭剂iRoot SP对椭圆形根管根尖封闭性能的评价

    作者:杨勤;童方丽;杨明;梁彩英;元佩燕

    目的:采用染料渗透法和透明牙技术评估根管封闭剂iRoot SP对椭圆形根管根尖封闭性能。方法:28颗椭圆形根管的离体牙完成根管预备,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AH Plus(A组)和iRoot SP(B组)为根管封闭剂,采用改良连续波充填技术完成根管充填,通过根尖染料渗透实验和透明牙技术,观察根尖微渗漏情况。结果:A组染料渗入深度为(0.92±0.26) mm,B组为(0.84±0.40) mm,2组间的染料渗入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06,P >0.05)。结论: iRoot SP 对椭圆形根管的根尖封闭性能与AH Plus不相上下。

  • 布雷菲德菌素A联合顺铂增强肺癌GLC-82细胞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

    作者:吴明松;郑翔;耿娜娜;张志敏;赵彦禹;王哲;李学英

    目的:研究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讨布雷菲德菌素A(BFA)与顺铂(CDDP)的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以BFA、CDDP单独或联合处理人肺癌GLC-82细胞24、48 h,然后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RK、ATF4、p-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处理24和48 h 后,GLC-82细胞PER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CDDP组低,在BFA组升高(P<0.05),在BFA+CDDP组进一步升高(P <0.01),其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1);ATF4表达在CDDP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在BFA组中升高,在BFA+CDDP组进一步升高(P <0.05或P <0.01),也高于BFA组和CDDP组(P <0.05或P <0.01)。结论:BFA联合CDDP上调PERK、ATF4水平,该通路可能是BFA与顺铂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 10-HDA联合AA-2G对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锦芬;陆春;赖维

    目的:探讨10-羟基-2-癸烯酸(10-HDA)联合L-抗坏血酸2-葡糖苷(AA-2G)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UVA照射组、10-HDA+AA-2G组。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活性氧(ROS)检测观察10-HDA+AA-2G对UVA诱导的细胞毒性、细胞衰老状态及活性氧簇(ROS)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A照射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 <0.05),SA-β-gal阳性细胞的数量和ROS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 <0.01)。与UVA照射组相比,10-HDA+AA-2G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上升(P <0.01),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和ROS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P <0.05和P <0.01)。结论:10-HDA+AA-2G可以抑制UVA诱导的细胞毒性、细胞衰老和ROS升高,提示其对UVA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一种防治皮肤光老化的有效组合。

  • 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新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剑;刘婷婷;熊兴龙;严莉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新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 d,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12 h;异丙酚组(P组):培养液中加入12μg/mL异丙酚孵育12 h;右美托咪定+异丙酚组(DP组)分为5个亚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0025、0.025、0.25、2.5、25μg/mL右美托咪定预先孵育30 min,再加入12μg/mL异丙酚继续孵育12 h。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神经元凋亡率:与C组比较,P组及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 <0.05或0.01);与P组比较,DP组神经元凋亡率随右美托咪定浓度增高而降低(P <0.05或0.01)。(2)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与C组比较,P组可见明显神经元损伤;DP组神经元受损程度随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减轻。结论:在本研究浓度范围内,右美托咪定预孵育可减轻异丙酚诱导的新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 阻断Cn/NFAT通路对钛颗粒诱导成骨细胞分泌IL-6和PGE2的影响

    作者:李茂强;王雪鹏;朱六龙;边振宇;季成;姚旺祥;田飞

    目的:观察阻断钙调磷酸酶(C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通路对钛颗粒诱导成骨细胞分泌IL-6和PGE2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大鼠头颅骨,经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根据培养条件,分为钛颗粒组、钛颗粒/VIVIT肽组、VIVIT肽组和对照组。细胞培养96 h后行Western blot检测NFATc1蛋白表达,于6、24、96 h离心后取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6和PGE2的含量。结果:钛颗粒组NFATc1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1),钛颗粒/VIVIT肽组NFATc1表达显著低于钛颗粒组(P <0.01),钛颗粒组培养上清IL-6和PGE2含量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钛颗粒/VIVIT肽组较钛颗粒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11R-VIVIT肽特异性阻断Cn/ NFAT通路可显著抑制钛颗粒诱导的成骨细胞IL-6和PGE2的分泌。

  • 影像学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芬;朱新进;廖秋玲;何良玉

    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是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1]。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等综合性治疗方案[2],因此结直肠癌准确的定位与分期对指导临床医生选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及评估术后具有至关重要性[3]。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明确结直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有着明显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 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兆飞;陶海荣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创伤日趋增多,开放性骨折患者较前更为多见。高能量的开放骨折往往软组织损伤严重,血运破坏严重,骨折处细菌进入髓腔后由于血运的降低,易于形成感染,终将导致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生。创伤性骨髓炎已成为骨科常见继发病[1]。目前针对创伤性骨髓炎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手术治疗与抗生素治疗仍是所有疗法的根本。为便于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展创伤性骨髓炎治疗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检索大量文献后提出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两大难点。对于手术而言,其难点在于骨缺损的修复;而对于抗生素而言,则在于寻找一种优异的局部抗生素缓释载体。组织工程学技术在解决这两大难点中不断发展,从初的骨水泥,直至现今研究较为火热的3D打印技术以及纳米材料。文章主要就创伤性骨髓炎治疗过程中“骨缺损的修复”、“抗生素缓释载体”两大问题系统性的回顾了既往研究,进行了适当归纳总结,并结合现今世界前沿科学技术,提出了一些创伤性骨髓炎今后治疗中的新思路。

  • 维生素E衍生物生育三烯酚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忱;佟仲生

    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由两大类结构近似的化合物组成:生育酚(tocopherols)和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s)[1]。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生育三烯酚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在体外及体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我们对生育三烯酚抑制肿瘤生长及相关分子机制的一些文献进行综述,为其未来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中药冷敷护理对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影响

    作者:黄瑛;马万里;伍艺仪;潘慧宜;蒋淑明;刘敏怡;张蓉;彭海莲

    目的:观察中药冷敷护理对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影响。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中药内服及火针外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冷敷。治疗后观察两组皮肤水疱结痂的病例数,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的疼痛程度,观察两组皮肤疼痛明显减轻的病例数,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5、10 d内的水疱结痂病例数及疼痛明显减轻病例数,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8%;观察组治愈14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冷敷护理可促进水疱收敛结痂,促使疼痛早日缓解,缩短疗程,提高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 早期雾化对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作者:叶爱素;郑凤燕;林卫红;徐小群

    目的:探讨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效果。方法:胸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 组)、早期雾化组(G1组)和晚期雾化组(G2组),每组30例。拔管后3组患者送入PACU,G1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G2组2 h回病房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术后6 h间接喉镜检查患者声门,记录声带充血和声门水肿病例数。用VAS评估入PACU及6、24、48 h患者咽喉痛程度。结果:术后6 h G1组声带充血和声门水肿病例数低于C 组和G2组(P <0.05)。术后6、24 h 患者咽喉部VAS评分G1组低于C 组和G2组(P <0.05),术后48 h 3组患者咽喉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明显减轻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声带充血和声门水肿,从而降低POST程度,且效果优于晚期雾化。

  • 新疆南疆地区不同职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作者:武军元;侯向萍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地区不同职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与家畜有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和非职业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11例受试对象中317例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1.88%,其中,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35.90%,职业人群当中集约化养殖场人群的感染率为24.14%,家畜散养人群的感染率为76.00%,家畜及肉品销售人员的感染率为79.37%,家畜屠宰人群的感染率为81.53%。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密切接触家畜、公共进餐和不勤洗手可以增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率,专业培训程度较高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断动物源性传播是预防戊型肝炎传播的有效途径。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胆碱酯酶含量变化

    作者:柳毅;殷少军;孔志斌;左晟;朱珍

    随着雾霾气候、空气污染的加重及吸烟人群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前明显上升。当感染加重时极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目前COPD症状严重程度常根据患者症状评分和(或)肺功能检查分级,患者症状分级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肺功能检查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尚有一定局限性,尤其老年人肺功能检查配合欠佳,而目前尚未有血清学指标判断 COPD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COPD患者的胆碱酯酶(CHE)较正常下降,且与肺功能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血清CHE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如果CHE的作用被抑制,就会发生乙酰胆碱过剩而集聚现象,引起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类似有机磷中毒的表现。同时也有少许研究显示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血清CHE的水平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乃至炎症程度、预后判断等。故本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程度的老年COPD之间CHE的表达差异,分析CHE下降情况,探讨血清CHE在老年COPD患者的含量变化及应用价值。

  • 球囊扩张法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假道8例

    作者:林满华;杨文增;崔振宇;张成虎

    基本上所有的尿道狭窄患者引起原因都是后天获得性的,常因外伤、感染或医源性损伤所致,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医源性的,往往由于尿道操作引起,例如留置导尿管、经尿道检查术、尿道下裂修复术以及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等[1]。传统的金属探子扩张尿道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假道及尿道直肠瘘、成功率较低[2]。一旦有假道形成,致使真性尿道难以辨认时,手术难度就会增加。

  • 叶酸联合甲钴胺预防卵巢癌患者紫杉醇化疗外周神经毒性的观察

    作者:王成双;郑翠玲;柳卜华;栾朝辉

    化疗外周神经毒性反应(chemoth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是紫杉醇注射液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肢体的感觉麻木或异常,同时可伴有局部温度异常和针刺感觉等小神经纤维损害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丧失和震颤麻痹等大神经损害症状。化疗外周神经毒性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国内有研究[1-2]表明甲钴胺可用于预防紫杉醇类药物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叶酸缺乏与妇科肿瘤关系密切,而叶酸缺乏会导致神经及精神病变。本研究利用叶酸联合甲基维生素B12预防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素,现报告如下。

  •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菲;骆喜宝;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朱玉民;翟庶文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CH,B组采用CH和TA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术前24 h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与术前24 h相比,B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增加比A组显著(P <0.05);两组凝血功能变化较小;B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 A 组(P <0.05);两组术中输液量和尿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CH联合TA可显著减少脑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且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凝血功能异常,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麻醉前动脉有创直接测压与无创袖带测压450例比较

    作者:代金贞;陈堃;徐莉;许巧巧

    目的:比较动脉有创直接测压(IABP)与无创上臂袖带测压(NIBP)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450例,局麻下行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并置管直接测压,上臂无创袖带测压,比较不同血压范围IABP与NIBP差异。结果: IABP与左、右上臂NIBP收缩压压差:左桡动脉组分别为(18.20±0.67、15.27±0.62) mmHg,右桡动脉组分别为(18.54±0.79、14.68±0.77) mmHg,左足背动脉组分别为(41.98±2.26、40.54±1.77) mmHg,右足背动脉组分别为(37.57±0.01、37.93±2.90) mmHg。左、右上臂NIBP收缩压压差(2.84±0.45) mmHg,舒张压压差(3.19±0.34) mmHg,平均压压差(2.85±0.35) mmHg,右侧>左侧。结论:成人清醒状态下动脉直接测压高于袖带测压,收缩压高出约20 mmHg左右,并证实30岁以后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舒张压增高至50岁后逐渐下降。

  • 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许乃欣;李汝泓

    目的:探讨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纳布啡(N组)和对照组(C组)(n =40)。全麻诱导前,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20 m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和术后12 h(T4)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T1~ T4的镇痛评分(VAS),观察T1~ 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N组T2~ T4时TNF-α和IL-6浓度降低(P <0.05),IL-10浓度升高(P <0.05);N组T2~ T4时VAS、MAP、HR和PaCO2低于C组(P <0.05)。结论:纳布啡超前镇痛可有效控制老年患者术后早期急性疼痛,降低术后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平衡。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呼吸支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然;左明章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呼吸支持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胸腺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立即拔管和是否需要呼吸支持分为两组。术后立即拔管指术毕拔除气管插管或喉罩且72 h内未再次气管插管,需要呼吸支持指术毕带管回病房或术毕72 h内再次气管插管。对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立即拔管组共有334例,呼吸支持组共有59例。术后呼吸支持的影响因素为Osserman分型Ⅲ型与Ⅳ型(OR =3.64,P <0.01)、吡啶斯的明用量(OR =1.78,P <0.01)、肌松药(OR =2.497,P <0.05)、四肢无力(OR =2.193,P <0.05)。结论:OssermanⅢ型与Ⅳ型、吡啶斯的明用量大、应用肌松药与有四肢无力症状的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的风险高。

  • 静脉自控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

    作者:孙艺娟;胡祖荣;苏丹晨;贾杰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足月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孕37~40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D组:静脉自控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PCA)参数设置为blous 0.25μg/kg,背景剂量0.05μg/(kg·min),锁定时间2 min,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h)。 R组:静脉自控瑞芬太尼复合生理盐水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PCA)参数设置blous 0.25μg/kg,背景剂量0.05μg/(kg·min),锁定时间2 min,持续泵入生理盐水0.5μg/(kg·h)。用VAS法评估产妇疼痛情况,监测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D组在产妇第二产程中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R组(P <0.05)。两组镇痛前后宫缩强度和胎心率都未发生明显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脐静脉血气分析值都在正常水平,两组母婴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静脉自控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分娩镇痛中安全有效,且比单独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更佳。

  • 清醒镇静镇痛在老年患者浅表性膀胱肿瘤激光气化切除术中的可行性

    作者:贾宾;蔡兵;王天龙;赵磊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行浅表性膀胱肿瘤激光气化切除术清醒镇静镇痛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浅表性膀胱肿瘤激光气化切除术患者40例,手术开始前同时启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初始浓度分别为2.5 ng/mL和1μg/mL,术中根据患者主观疼痛感受调整目标浓度,递增或递减瑞芬太尼0.5 ng/mL,丙泊酚0.1μg/ mL。比较麻醉前、进镜时、气切开始后5、10、15 min、术毕、术毕5 min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吸末二氧化碳、脑电双频指数、警觉镇静评估法评分及体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手术操作,给药后血压和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脉搏氧饱和度无变化。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镇静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有效。

  • 原发性肝癌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黄乾荣;张玲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LC)是指由肝细胞、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两者混和发生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肝癌已跃居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病因第2位[1],中国每年约有38.3万人死于肝癌,约占世界的51%,病死率也跃居我国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第2位[2]。 PLC的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尤其是非手术治疗方法得到进一步认可,生物疗法及综合治疗的理念越来受到青睐。现将有关PLC治疗新进展报告如下。

  • 热射病致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作者:陈长富;董文鹏;杨博;杨永超;刘莹;王晓武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不断研究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对各系统的损伤情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热射病致各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目前针对热射病的临床治疗措施,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