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病患者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利民;蔺建娟

    目的 探究血液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10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5ml静脉血液使用EDTA抗凝处理然后采用荧光PCR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观察组108例患者中EBV、CMV、以及EBV和CMV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2.96% (14/108)、15.74% (17/108)和6.48% (7/108).给予17例CMV患者更昔洛韦治疗,其中16例患者在治疗1周后经检测CMV转阴,1例患者在停药后复发.对照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检测到CMV数值.观察组患者的CMV阳性率为15.74%,对照组患者的CMV阳性率为0.92%,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荧光PCR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EBV和CMV进行定量检测,用时较短,准确率较高,对EBV和CMV感染的早期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君儒;刘维红;任丽;陈晓腾;刘宝梁;孔令阳;刘桐轩;姚玮;于俊玲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V)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胃癌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后将其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样本进行收集,检测EBV蛋白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表达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EBV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EBV表达量升高和患者酗酒、吸烟史以及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与饮食习惯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EBV表达量较高,且与患者的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吸烟与酗酒有一定关系.

  • EB病毒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凤久;顾建华;宋柏龙;万会;马智杰;邱会军;孙勇;许栋岳

    目的 探讨鼻咽痛(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分布及其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30例鼻咽癌患者(实验组)及30例鼻-鼻窦炎患者(对照组)鼻咽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同时采用免疫酶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效价.结果 实验组30例中26例(86.67%)组织中EB病毒DNA扩增阳性.对照组3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4例(13.33%) EB病毒DNA扩增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30例研究对象中,13例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扩增阳性,阳性率为43.33%;对照组30例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6.67%.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EB-VCA-IgA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检测出EB病毒DNA的阳性率较高,外周血白细胞中阳性率较低,血清中EB病毒DNA更低,说明EB病毒从癌组织-外周血白细胞-血清中逐渐减少,但血清EBV DNA定量检测仍是筛选NPC患者的便捷、敏感、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EB病毒 鼻咽癌 诊断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作者:谭启蓉;移梅;李卫;吴雪芹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特异性抗体(VCA-Ig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成都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60例,随机将其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GCV治疗,对照组给予干扰素(IFN-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治疗后VCA-IgM抗体转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以及咽峡炎症状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57±1.24)d vs (4.76±1.35)d]、[(4.73±1.36)d vs (6.22±1.75)d](P<0.05),治疗显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50.0% vs 26.7%,P<0.05),治疗后3个月的VCA-IgM抗体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13.3% vs 53.3%,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GCV在小儿IM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促使EBv特异性抗体转阴.

  • 儿童EB病毒感染免疫学及炎症感染检测指标分析

    作者:康旭丽;崔菲菲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后综合指标变化趋势,为儿童EBV感染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4至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EBV感染的75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T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调节/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总淋巴细胞等指标与参考值的差异.结果 入选的75例EBV感染患儿NK细胞指标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DD、TF、T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调节/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B细胞、总淋巴细胞指标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DD、TF、T细胞、调节/抑制T细胞指标均值高于参考值;辅助/诱导T细胞、CD4+/CD8+比值、B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指标均值低于参考值.结论 EBV感染患儿固有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应答性免疫指标改变.炎症感染指标变化明显.

  • 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和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岩;杨紫伟;刁莹莹;郑军;郭晓临

    目的 分析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DNA和血清EBV抗体(VCA-IgG、EBNA-IgG、EBV-IgM和EA-IgG)检测在儿童EBV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2月就诊的1 363名儿童的PBMC EBV-DNA和EBV抗体检测结果.采用ROC曲线评价DNA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对EBV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EBV-DNA阳性率和载量在原发感染组、复发感染组、隐性感染组和相关临床疾病组间的差异.分析隐性感染患儿发病后,不同的抗体谱模式与病毒载量增长之间的关联.结果 (1) EBV-DNA诊断EBV现症感染效果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0.682,0.777);VCA-IgG检测EBV隐性感染的效果佳,ROC曲线下面积是0.862(0.839,0.885).(2)现症感染组的PBMC EB-DNA检测阳性率(75.89%)高于隐性感染组(48.14%),有统计学差异(x2=30.75,P<0.001);现症感染组的PBMC EB-DNA病毒载量高于隐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8,P<0.001).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嗜血细胞增多症的患儿的EB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3,P=0.035).(3)隐性感染患儿发病后,不同抗体谱模式之间,病毒载量增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6,P=0.106).结论 PBMC EBV-DNA和EBV抗体检测可为儿童EB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 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液中EB病毒IgM抗体及病毒DNA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超;卢国艳

    目的 分析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液中EB病毒IgM抗体(EBV-IgM)及病毒DNA(EBV-DNA)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儿5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8例患儿中,28例患儿血清EBV-IgM阳性,176例患儿EBV-DNA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8%和30.4%.患儿的血清EBV-IgM阳性率显著低于EBV-DNA阳性率(P<0.05);男性和女性患儿的血清EBV-IgM和EBV-DNA感染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年龄为3-6岁患儿的血清EBV-IgM和EBV-DNA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P <0.05);1-3月份患儿的血清EBV-IgM和EBV-DNA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P<0.05).结论 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液中EBV-IgM比EBV-DNA感染率低,二者感染率受到患儿年龄及季节影响,与性别无关.

  • 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随访中的意义

    作者:李志勇;杨荃荃;吉爽;彭涛;冯俊

    目的 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后疗效及随访中出现肿瘤复发转移进行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73例经诊断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化疗联合治疗前及治疗0、2、4、6、8周的血浆EBV-DN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156例治疗前血浆EBV-DNA检测为阳性的患者进行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血浆EBV-DNA进行检测并对其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血浆EBV-DNA水平与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2年随访出现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173例患者的血浆EBV-DNA检出阳性为156例,阳性检出率达90.2%,并且8周血浆EBV-DNA检出阳性率较之出现显著降低(P<0.001).另外,对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患者的8周血浆EBV-DNA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完全缓解组患者8周血浆EBV-DNA检出阳性率明显降低(P <0.001).对143例治疗前血浆EBV-DNA阳性的患者随访情况分析表明,1、2年血浆EBV-DNA检测水平分别对患者1、2年复发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ROC曲线Az分别为0.964、0.892(P <0.001).结论 血浆EBV-DNA定量检测能够较好反映局部鼻咽癌晚期患者的放化疗疗效并且其在患者2年随访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EB病毒抗体与DNA载量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亮;刘晓莺

    目的 探讨EB病毒IgG、IgA和IgM抗体及DNA载量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7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1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EB病毒抗体检测情况和DNA载量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EB-DNA阳性率及载量,VCA-IgG及VCA-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VC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患儿人数多,达到全部患儿的49.41%,且随年龄增长,EB-DNA阳性率及载量、VCA-IgG阳性率均有明显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CA-IgA及VCA-IgM则无明显差异(P>0.05).各单项检测中,VCA-IgM具有佳的诊断价值,与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CA-IgM联合EB-DNA检测可有效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VCA-IgG、VCA-IgA和VCA-IgM三种抗体在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以IgM具有佳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采用VCA-IgM联合EB病毒DNA载量检测对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牙周炎进行机械治疗的不同时限龈沟液疱疹病毒检出率的变化研究

    作者:钟守鹏;曹晖

    目的 通过观察牙周机械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龈沟液疱疹病毒检出率的变化,分析慢性牙周炎与疱疹病毒的关系,并且为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口腔科进行牙周机械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6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周、2个月、4个月时点龈沟液中的巨细胞病毒(HCMB)和EB病毒1型(EBV-1),并分析两种病毒检出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HCMB、EBV-1治疗前检出率分别为43.8%、15%,治疗后2个周时HCMV、EBV-1的检出率降至低,分别为8.8%、0;治疗后2个周、2个月、4个月时HCMV和EBV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CMV在治疗后2个月的检出率(15%)比2周时(8%)有所回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疱疹病毒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并且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内临床指标为敏感,可以在治疗2周后复查以指导临床治疗.

  • 人乳头瘤病毒和EB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苏丽娟;何复

    目的 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相关性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本研究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和胃癌患者中随机分别各抽取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共15例设为对照组,患有食管癌的患者设为食管癌组,患有胃癌的患者设为胃癌组,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和EB病毒进行检测,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的检出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P>0.05);食管癌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率为93.15%,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胃癌组(P<0.01);胃癌组EB病毒的检出率为94.26%,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食管癌组(P<0.01),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关系密切,且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EB病毒感染感染与部分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系,对于上消化道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EB病毒转化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庆;滕艳霞;牛勇;刘清君;段化伟;宾萍;郑玉新;戴宇飞

    目的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B95-8细胞制备EBV,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法测定EBV滴度以确保病毒有效性,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研究环孢霉素A(CSA)的浓度、CSA加入时间、淋巴细胞浓度3个因素对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试验的影响,选择优化条件对三氯乙烯接触工人的B淋巴细胞进行转化.结果 制备的病毒滴度分别为5.45×10~6/ml和1.06×10~6/ml.不同浓度CSA(0.2、1和2μg/ml)作用以及不同加入时间(同时加入或2h后)B淋巴细胞均成功永生化;正常人B淋巴细胞转化时淋巴细胞浓度不低于2×10~6/ml时方能成功水生化,而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的淋巴细胞在1×10~6/ml浓度下亦转化成功.不同条件下转化成功的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显微镜下可见B淋巴细胞体积增大并聚集成团.结论 在建立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过程中,CSA浓度和加入时间对转化结果未见影响,而淋巴细胞与EBV接触时的细胞浓度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的B淋巴细胞在1×10~6/ml浓度下亦转化成功,推测与淋巴细胞致敏状态有关.

  • 182例EB病毒感染患儿疾病谱分析

    作者:潘聪

    目的 探讨小儿EB病毒(EBV)感染疾病谱分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2例儿童EB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组(>6岁)共四组,统计各组患儿疾病谱分布情况.结果 182例EBV感染患儿中,男性患儿98例,女性患儿84例;男女比例1.17:1;感染例数:学龄前组>幼儿组>学龄组>婴儿组.主要疾病谱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8.9%)、呼吸道感染(33.5%)、过敏性紫癜(6.0%)、消化系统疾病(3.8%),其他少见有中枢异常(1.6%)、血液系统疾病(1.6%)、泌尿系统疾病(1.6%)、颈部淋巴结炎(1.6%)、面神经炎(1.1%)等.结论 儿童EBV感染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病情轻重不一,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儿科医师应重视EBV感染相关的疾病谱,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使患儿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同时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喻朝泽暄;陈楠;王景胜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同时感染的临床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3例.单一组患者单纯感染了eb病毒,联合组患者在感染eb病毒的基础上同时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分别对两组进行检验.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各类型不良特征例数都要明显多于单一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患者相关症状会变得更为严重,针对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IM患者应进行着重观察,定期进行监测分析,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0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凤英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儿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等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症状等;实验室检查有血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EB-DNA copy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出现血细胞吞噬现象.结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有利于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若及时给予干预性措施,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儿童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作者:罗学群;柯志勇;刘全粱

    50年代在东非工作的传教医师Burkitt识别出一种新的肿瘤,命名为Burkitt淋巴瘤,该肿瘤具有非洲地方流行性的特征,因此当时推测为一种传染性因子引起.60年代初Epstein和他的博士Barr从Burkitt淋巴瘤活检组织建立的细胞株中检出一种新的疱疹病毒,命名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关键词: EB病毒 感染 疾病
  • EB病毒感染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盈;陈小贝;邱绍婕

    目的分析EB病毒与胃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用原位PCR法对PCR扩增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EB病毒核酸的定位分析.结果3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7例可以检测到EB病毒EBNA1基因的存在,阳性检出率为20%,并且EB病毒核酸主要存在于胃腺癌细胞中.结论胃腺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关键词: 胃腺癌 PCR EB病毒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报告

    作者:杨凤琴;陈彦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近年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且不典型,对此病应提高认识,现将我科收治的7例总结报告如下.

  • 儿童EB病毒感染肝损伤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作者:张曙冬;张欧;杨洁;杨家武;袁廷运

    目的:探究儿童EB病毒(EBV)感染肝损伤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EBV感染导致肝损伤患儿110例及健康儿童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1~12岁),EBV感染导致肝损伤患儿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患儿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3个月至3岁)、B组(3 ~ 12岁),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其中包括CD3+、CD4+、CD8+、CD19+等,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A组的CD3+、CD4+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的CD19+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CD8+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B组的改变比较明显,CD3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CD4+、CD56+显著低于对照组和A组.结论:儿童EBV感染肝损伤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因此,通过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够准确了解EBV感染有无肝损伤.

  •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2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熊域皎;鲍永强;陈科帆;袁术生

    目的: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I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IM合并淋巴瘤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者均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成人IM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较多样,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1434 条记录 1/72 页 « 12345678...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