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与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叶喜忠;滕长波;张允斌;王锡山

    胃癌的患病率居消化道疾病的第一位,其发病特点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因此,对我们从2000~2002年底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中抽取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索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关键词: 胃肿瘤 临床特点
  • 小儿原发性胃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石正峰;李健;游志恒;崔彦北

    小儿原发性胃肿瘤临床少见,我院1986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5例小儿原发性胃肿瘤,其中良性12例,恶性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7 d至14岁;婴幼儿9例,学龄前2例,学龄期2例,青少年2例.发现上腹部膨胀7例,全腹部膨胀5例;进食后呕吐8例,呕血2例,便血2例;呼吸急促2例;腹痛7例,发热2例,消瘦、轻-中度贫血3例.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

    作者:徐书楷;王永忠;胡安然;王枫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及更加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近8年来9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经典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Orr)、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Y)和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结果:行Orr式19例(20.7%)、PRY式28例(30.4%)、mPJIP式45例(48.9%).随访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mPJIP式在体重变化、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变化等营养学指标分别为(0.69±1.79)ks,(62.54±5.47)g/l,(36.21 ±3.55)g/l,均显著优于Orr、PRY两式(P<0.05).但mPJIP式在血红蛋白为(122.53 ±19.91)g/l,与Orr、PRY两式无明显差异(P>0.05);mPJIP式手术平均用时为(199.29±47.13)min.长于Orr式(P<0.05),但与PRY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滞留综合征在mPJIP式中发生率为4.4%,显著优于On.式(P<0.05),但与PRY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Visick指数(Ⅰ-Ⅱ级)在mPJIP式比例为87.6%,反流性食管炎在mPJIP式中发生率为6.7%,均与Orr、PRY两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改良"P"形空肠问置代胃术(mPJIP)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理的术式.

  • 多层螺旋CT判断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价值

    作者:嵇越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胃癌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8例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检出胃癌病灶,检出率100.00%,患者病灶分布:胃体小弯26例、胃窦部22例、贲门胃底15例、胃体大弯5例.多层螺旋CT检查肿块型、浸润溃疡型、局限溃疡型、弥漫浸润型分型分别为9、25、27、7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的11、27、28、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胃癌T1、T2、T3、T4期分别为11、11、32、14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的13、13、31、1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胃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也可对胃癌的分型、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 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c-met基因异常的实验研究

    作者:纪静;赵鹏;黄葆华

    目的 探讨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met蛋白表达以及c-met基因异常扩增在胃癌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技术分别检测58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met及PCNA蛋白的表达;半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c-met基因的扩增.结果 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检测到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为100%,两组间c-met基因的扩增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9.455.P<0.01).胃癌组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24%(39/58),癌旁组织组c-met蛋白均为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8.75,P<0.001).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PCNA LI)分别为49.3768±12.1823和14.8390.4-7.184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8.805,P<0.01).胃癌组织中c-met基因的表达和扩增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显著相关性.39例c-met阳性胃癌组织和19例c-met阳性胃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LI分别为48.321±7.296和30.109±5.728,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PCNA L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c-met基因的异常扩增和c-met及PCNA蛋白的过表达.

  • 草酸铂联合5-FU/醛氢叶酸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古伟光;贾柳萍;蔡良真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共纳入28例适合病例,治疗方案为草酸铂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CF 200mg/m2于第1~5天静脉滴注、5-FU500mg/m2第1~5天于CF滴完后静脉滴注,每3~4周重复.结果本组研究中可评价疗效的病例28例,其中CR 2例(7.1%),PR13例(46.4%),SD8例(28.6%),PD 5例(17.9%),总有效率(CR+PR)为53.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9.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9.13%,2年生存率为20%.所有病人均能耐受治疗.结论L-OHP+5-FU+LV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有效,毒性能耐受.

  • 三种不同重建算法对胃周CT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胡君花;刘松;施婷婷;胡安宁;李辉

    目的 研究CT增强扫描后三种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对胃部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胃肿瘤患者共21例,CT动脉期图像分别用FBP、iDose4和IMR方法重建,测量胃周各血管(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起始段、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FBP、iDose4和IMR之间的SNR及CNR差异.结果 采用FBP、iDose4及IMR重建算法的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起始段、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SNR值范围分别是12.201~15.838、16.696~22.381、38.327~46.018;CNR值的范围分别是9.549~13.186、12.952~18.637、38.307~30.616,这三种重建算法的图像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R图像的SNR和CNR值均显著大于iDose4和FBP(P<0.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条件情况下,使用IMR技术相比于iDose4和FBP更能够降低胃周血管的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 胃肿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岩菊

    目的 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12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258例胃癌术前患者、90例胃癌术后患者、15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78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CA199(28.7%),NSE(6.2%),CEA(21.7%),CA242(20.2%),HCG(22.5%),AFP(6.2%)及HGH(22.5%)单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胃癌术后患者仅cA199(13.3%)和CEA(21.7%)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单一指标阳性检出率高为CA199的达28.7%,而联合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达53.5%,与正常健康者(20.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动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邹刚

    目的:讨论全胃切除术对胃底贲门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8例胃底贲门癌的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随机分为全胃切除术93例(A组)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75例(B组),对其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以及病死率对照分析.结果:A组的生存率为46. 3%,病死率为22.8%;B组生存率为37.4%,病死率为29.6%,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肿瘤大于3.0cm的胃底贲门癌患者应进行全胃切除术以提高远期疗效,全胃切除术后不但不会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还能防止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形成.

  • 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肿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分析

    作者:高德荣;温珍平;孙秋颖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肿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方法:将100例老年胃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治疗,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结果:在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方面,试验组患者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对老年胃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效延长。

  • 宁夏地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 47例临床分析

    作者:潘莲草;鱼云霞;严冰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7例与非老年患者140例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消化系酸相关性疾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食道炎)90例,占61.2%;胃癌、食道癌34例,占23.1%.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老年组45例(30.6%),非老年组13例(9.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老年组32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9例),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酸相关性疾病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胃癌居第2位.

  • 明胶酶A mRNA表达对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作者:周晓武;欧阳莒玺;王石林

    目的探讨明胶酶A 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blot技术检测32例胃癌组织中明胶酶A mRNA表达.结果正常胃、癌旁和胃癌组织明胶酶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8.6%和84.4%.早期胃癌不表达,进展期胃癌高表达.有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明胶酶A mRNA显著高表达.结论明胶酶A mRNA高表达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明胶酶A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和转移指标.

  • 胃癌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作者:周晓武;欧阳莒玺;王石林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CAM-1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不表达ICAM-1,癌旁组织低表达.胃癌组织尤其是有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表达.结论 ICAM-1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相关.

  • 胃癌组织中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基因表达

    作者:周晓武;欧阳莒玺;朱晓全;王石林

    目的在基因水平探讨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42例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几乎不表达MT1-MMP mRNA,胃癌组织高表达.早期胃癌低表达,而进展期胃癌显著高表达(P<0.01).浆膜侵袭者较非浆膜侵袭者的表达显著,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者较非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MT1-MMPmRNA表达参与了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检测MT1-MMP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表型程度的有用指标.

  • DPC4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史永军;田字彬;赵清喜;刘希双

    目的探讨DPC4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DPC4基因在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56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DPC4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6.8%)明显低干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95.8%),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②DPC4基因在低分化胃癌、进展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DPC4基因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以及胃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 残胃癌12例临床观察

    作者:苏新建;郑洁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9-06收治的1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3.2%,根治切除率为48.5%,Ⅰ、Ⅱ、Ⅲ、Ⅳ期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2%、65.4%、49.3%和0,Ⅰ期的5年生存率为95.2%.结论对50岁以上的男性胃部分切除者,建议自术后10年开始每年1次胃镜加活检随诊.外科治疗以根治性全胃切除加D2淋巴清扫术为宜.

  • 改良MTT法检测胃肠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

    作者:毕维民;刘忠民;李毅;杨宪勇;崔刚

    目的探讨胃肠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改良MTT法进行了化疗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病例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其各自的耐药谱.结论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 胃粘膜组织激素与胃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跃;陈宏斌;林国伟;李剑英;张娅东;陈生兰;张明诚

    目的研究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及胰高血糖素等胃肠激素在胃癌癌组织及消化性溃疡的含量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内镜及活检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0例、胃溃疡(GU)18例、胃癌(GC)15例,胃镜下取胃窦粘膜及胃癌癌组织,用RIA法测定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结果胃癌癌组织、胃泌素、胃动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分别为168.9±62.5pg/ml、435.5±97.1pg/ml、123.4±41.3pg/ml明显高于DU(87.3±20.4pg/ml、372.2±86.9pg/ml、84.8±23.6pg/ml)、GU(92.5±26.3pg/ml、384.6±78.6pg/ml、64.9±18.2pg/ml)、及CSG(76.9±30.6pg/ml、286.7±64.3pg/ml、36.7±14.3pg/ml)组(P<0.01),生长抑素的含量28.7±16.3pg/ml却显著低于DU(78.4±32.3pg/ml)、GU(86.9±28.8pg/ml)及CSG(46.8±13.4pg/ml)组(P<0.01).同时亦发现上述激素在GU及DU组的含量亦明显高于CSG组(P<0.01).结论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并与溃疡的形成相关.

  • 宁夏地区慢性胃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严海密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慢性胃病病人中生长抑素、胃动素、NO、幽门螺杆菌及细胞毒素相关蛋A的含量及流行病学情况,评价其在慢性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慢性病病例640例.SS,MTL检测采受检者晨空腹静脉血4ml,胃液5ml.将血及胃液标本按要求行离心等处理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O测定采受检者晨空腹静脉血4ml,胃液4ml,将血及胃液标本按要求行离心等处理后,用改良Griess法测定.Hp-CagAIgG检测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测定.结果生长抑素慢性胃炎病人同正常对照组血浆及胃液SS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病人血浆及胃液SS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液中SS水平在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病人中同自身血浆水平比较也显著升高(P<0.01).胃动素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血浆中的MTL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胃癌病人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胃液MTL水平也呈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是在胃窦部胃癌病人(n=6)胃液胃动素水平却显示升高(635.50±252.83ng/L,P<0.01).NO消化性溃疡病人血清及胃液N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病人血清及胃液NO含量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呈下降趋势.各组胃液NO含量同自身血清含量比较均显示明显升高(P<0.01).Hp阳性和Hp阴性病人血清胃液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260例慢性胃病Hp阳性病人中CagA阳性199例,总检出率76.6%.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6.7%、慢性萎缩性胃炎72.2%,消化性溃疡91.7%、胃癌91.3%.结论慢性胃病中的生长抑制素、胃动素、NO含量均有一定意义的变化,Hp及Hp-CagA IgG均有升高.这对阐明慢性胃病的发病机理及监测其预后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胃癌病人术前输血指征的探讨

    作者:胡阳;林嘉;崔彬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病人术前的输血指征.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①1995~2003年输注全血病人(A组)与输注红细胞制品病人(B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术后感染率和术后2年复发率情况;②血红蛋白在70~100g/L范围的胃癌手术前输血(C组)与未输血病人(D组)术后感染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情况.结果非溶性发热反应发生率A组9.2%(8/87),B组为0(0/46);术后感染率A组33.3%(29/87),B组15.2%(7/46);2年复发率A组35.6%(31/87),B组为26.1%(12/46).术后感染率C组27.9%(17/61)、D组为10.1%(14/138);围手术期病死率C组4.9%(3/61),D组为4.35%(6/138).A、B组之间非溶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之间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围手术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输血指征导致的输血率下降以及成分输血使病人非溶性发热反应及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同时没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胃肿瘤 输血 治疗
11539 条记录 1/577 页 « 12345678...5765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