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欣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是基于原子核磁性的一种波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未侵入式的新型检测方法,所需样品量很小,近年来在食品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初主要应用于研究食品中水分的流动性、存在状态,随着核磁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油脂和蛋白质结构、玻璃化相变、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以及食品无损检测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9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振刚;李来成;周传明

    目的:详细分析96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给脑梗死的临床正确诊断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复习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中都能够清楚地看到Tl加权像显示为低信号,而T2加权像却显示为高信号.患者的病灶主要分布在内囊以及基底节区两处.患者的确诊时间在5-13h范围内.所有患者中,94例患者的成像资料和诊断病因相同,准确率达97.91%.结论:应用核磁共振成像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开展检查,不仅可以做出精准的诊断,同时还能够为疾病的早日发现以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属于脑梗死疾病的佳检查方法,值得各大医院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FCM和Level Set在医学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作者:伍强;陈赛明;涂蓉

    目的 探讨RGAC-M(改进的区域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用于更准确地分割医学图像.方法 通过分析区域几何活动轮廓模型(RGAC)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其区域项进行改进,提出了RGAC-M模型.该模型采用多种子初始化方式,降低了算法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同时也减少了人工干预.结果 利用RGAC-M对多种脑组织(灰质、白质、脑脊液以及背景等)进行分割,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RGAC-M可减少图像分割的迭代次数,提高图像分割速度和图像质量.

  • 不同性别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的初步研究

    作者:秦海强;赵性泉;周萍;张宁;隋滨滨;王拥军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间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47名健康受试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行核磁共振(MR)扫描,在颈动脉分叉部位下2cm处的颈总动脉平面上,把颈总动脉壁平均分为24等份,利用相位对比核磁共振成像( MRI)和三维抛物面模型拟台的方法,计算每个空间位置1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剪切力以及空间位置上小的剪切力.观察性别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47名健康受试者中,有9名的9条颈动脉,因受试者难以耐受较长时间的扫描或扫描结果有伪影,在分析时排除在外.对剩下的85条血管进行分析,颈动脉血管壁上平均剪切力及空间位置上低剪切力分别为( 7.45±2.12) dyne/cm2和( 5.98±1.93) dyne/cm2.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总动脉总的平均剪切力和空间分布低剪切力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 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作者:吴伟刚;陈秀义;杨杜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以及如何用小二乘算法从 DWI中获得 DTI,然后再从 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 多排螺旋CT联合MRI在踝关节外侧韧带 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健;陈菲;高勇;郭丽玲;吴萱泽;丁贤友;杨丽秀;徐文婷;万雷

    目的 研究并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96例,经过关节镜或手术确诊.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多排螺旋CT联合MRI组以及MRI组两组,每组各48人.MRI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联合组同样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比观察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踝关节外侧单条韧带损伤(单纯距腓前韧带、单纯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同时合并跟腓韧带)的检出率的情况;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踝关节复合损伤,如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挫伤、骨折碎片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韧带损伤分级的准确率情况.结果 联合组检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93.75%,MRI组检出率为77.08%,联合组检出率高于MRI组(P<0.05);联合组对于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MRI组(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折碎片的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及MRI组对韧带损伤程度的分级评估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联合MRI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效果较好,对于踝关节复合损伤的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SSFSE序列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孙涛;石银龙;韩善清

    目的 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SSFSE序列的成像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检查中,评价其图像.结果 应用SSFSE序列成像可以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结论 SSFSE序列应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具有广泛的价值.

  • Siemens AG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状态检测和评估

    作者:王海红

    目的 探讨对Siemens AG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方法采用Victoreen 76-908型模体,对Siemens AG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检测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国相关行业标准.检测指标包括影像均匀性、几何畸变率、层厚(偏差)、空间线性或高对比空间分辨力、纵横比、信噪比.结果 Siemens AG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性能良好,其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影像均匀性、几何畸变率、层厚偏差、高对比空间分辨力、纵横比、信噪比分别为100%、96.9%、96.9%、97.0%、96.9%和100%.结论 我院Siemens AG医用诊断磁共振成像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2017年可以继续投入到临床使用.

  • 临床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保证

    作者:韵宏

    成功、优质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像设备本身严格的质量保证,以确保各项指标和参数都符合预订的技术要求,维持临床诊断的标准和持续改善提供给病人的影像服务.同时它还与放射科医师、物理师、技师和服务人员之间的合作有关,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有场地管理、日常模体图像获取与测量、安全控制等.本文将就MRI质量保证的各个技术方面进行阐述,从分析引起系统不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到描述进行系统日常质量控制的环节.同时本文还将综合讲解系统年度质量控制和接受测试的重点,后概述几个高级核磁共振的质量控制要点.

  • 胆道系统影像学诊断的现状

    作者:孙丽丽;谭晓天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先进仪器的使用,胆道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日益增多,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选择佳检查方法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本文就胆道系统影像学诊断的现状加以综述.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探析

    作者:林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的患者43例为观察的对象,探讨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过核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得出的结果是,在接受诊断的43例患者中,关节脱位9例,隐匿性骨折8例,软骨损伤12例,骨挫伤10例,有移位碎骨折片3例,均经过临床检查以及关节镜手术证实诊断结果无误.结论 在进行对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多层螺旋CT关节脱位以及移位碎骨折片上具有优势,核磁共振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软骨损伤以及骨挫伤上具有优势,二者的联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熊建明

    目的:探讨脑部良恶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脑肿瘤患者60例,上述患者均经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有30例患者经CT诊断为恶性脑肿瘤,30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脑肿瘤;有26例患者经MRI诊断为恶性脑肿瘤,有34例患者被诊断为34例良性脑肿瘤,相较于病理结果,75.0%和86.7%分别为C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92.4%和100.0%则为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MRI诊断要明显优于CT诊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普通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对脑肿瘤的改变量化方面,更加的科学,有着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股骨头坏死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王晖;杨佳滨;姜飚

    目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分析57例共89张病变股骨头的MRI图像.结果:表现为股骨头信号异常者100%,股骨头破坏变形者42张(占47.20%),股骨颈受累者6张(占6.74%),关节间隙改变者31张(占34.83%),股骨头髋关节积液者56张(占69.66%),髋关节半脱位者5张(占5.62%).结论: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因此,磁共振在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变以及确定坏死的部位及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X线、CT及棱索扫描.核磁共振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重要价值.

  • 核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诊断评价

    作者:王晖;杨晨;杨佳滨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相应病理变化等进行总结.结果:苍白球长T2信号影(坏死灶)15例,海马回长T2信号影6例,脑皮碎质T2像呈云雾状改变10例,皮层下白质广泛长T2信号影(脱髓鞘改变)18例,晚期脑萎缩18例,片状或腔隙性脑梗塞13例,脑出血3例.结论:MRI能较早发现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缺乏特征性,因此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探析颈椎体终板炎的低场磁共振表现

    作者:任忠福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中的椎体终板炎的低场M RI表,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几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的312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接受了M RI扫描,对其中137例颈椎终板炎的M RI表现和形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让临床M RI诊断水平有所提升,降低误诊几率.结果:全部患者中有116例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异常变化,有335个颈椎椎体终板受到影响,有119个终板的T1 WI、T2 WI上呈长T1、长T2信号,有195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高信号,21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形态有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颈椎间盘退变终板严通过M RI诊断能够获得明确的信号,对形态变化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联合应用阴道彩超评价宫颈癌分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艳花

    目的:对宫颈分期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阴道超声(TVCDS)评价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单独接受MRI、TVCDS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术前不同检查分期准确度.结果:本组75例患者术后均通过病理检查,Ia期4例、Ib期25例、IIa期21例、IIb期15例、IIIa期6例、IIIb期4例;通过比较,MRI联用TVCDS评价准确度高于单独MRI、TVCDS检查评价,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评价中采取MRI联用TVCDS检查的准确高,优于单一检查评价,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MRI联合PSAD与单独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俱增武;李聚军

    目的 对比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单独MRI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经穿刺或前列腺切除手术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诊断结果 ,根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计算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联合PSAD与单独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病理证实94例确诊前列腺癌,其中A期12例、B期28例、C期31例、D期23例.单独MRI检查组确诊前列腺癌77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13例,漏诊4例,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为81.91%(77/94);MRI联合PSAD组确诊前列腺癌91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2例,漏诊1例,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6.81%(91/94),联合检查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单独检查组(P<0.05).结论 MRI联合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

  • 高频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在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比较

    作者:冯海洋;冯海军

    目的 分析探讨高频超声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7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与关节镜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关节镜检测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检测准确率为97.01%,MRI检测准确率为100.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X2=2.03,P>0.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与MRI用于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高频超声诊断操作方便,临床实用性更高,可以作为临床常规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首选方法使用.

  •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卞读军;肖恩华;周顺科;王云华;沈国全;胡庆忠

    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技术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医学影像科室称为放射医学(radiology),当时,主要指x线的成像并应用于诊断.近几十年来,非电离辐射的成像,例如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的广泛使用,已经使得radiology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而形成现在的医学影像学(medicalimaging).

  • 多发性脑结核瘤9例分析

    作者:麻桂琴;张义全

    脑结核瘤是一种少见的肺外结核.近年由于检查手段的进步,特别是头颅CT、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本病的报道增多.本文总结分析我院1990~1999年住院的脑结核瘤9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088 条记录 1/55 页 « 12345678...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