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颈部非甲状腺肿块针吸细胞学中的应用

    作者:程柳柳;李俊;仲飞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技术(liquid-based preparations, LBP)和传统制片技术(conventional smears, CS)在颈部非甲状腺肿块穿刺标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493例颈部非甲状腺肿块穿刺标本的涂片质量和诊断准确度等方面对2种制片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BP 的不满意率为13.0%,低于 CS 的16.0%(P <0.05)。同时 LBP 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6%和96.8%,而 CS 分别为92.9%、95.0%。在涂片质量方面,LBP 具有细胞数量多,背景清晰,细胞形态容易辨认的优点。结论: LBP 在诊断颈部非甲状腺肿块中有优势,尤其在诊断颈部淋巴结时优势明显,但是在唾液腺肿块的诊断中并无明显优势。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内皮祖细胞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少兰;杜作义;李自成;靳文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 EPCs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患者 EPCs 比例为(0.11±0.04)%,治疗后 EPCs 比例升高为(5.32±1.06)%(P <0.01)。治疗前2组 LVEF、LVEDD 和6MWT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升高(P <0.05和 P <0.01),但治疗后上述指标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G-CSF 可以高效动员 EPCs,有利于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 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小曼;李全妮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 ICU 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无创组及有创组2组,每组25例。无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统计治疗前及治疗24 h 后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浆 BNP 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24 h 后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有创组较无创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略低;两组血浆 BNP 含量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P <0.05),有创组患者较无创组患者下降明显(P <0.05)。结论:机械通气可以降低 BNP 浓度,其浓度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

  • 血清热休克蛋白70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丽华;刘萱;卢满存;刘雅静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观察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 HSP70含量,并在治疗过程中对 HSP70含量进行监测;与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血清 HSP70检测水平(0.432±0.023)ng / mL,低于观察组治疗前水平;治疗前观察组中不同耳聋程度患者血清 HSP70检测水平呈递增趋势变化,重度者为(0.575±0.053)ng / mL,高于轻、中度患者。治疗过程中,轻、中度耳聋患者血清 HSP70降低明显,重度患者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不同听力恢复程度血清 HSP70水平不同,痊愈者 HSP70水平明显低于有效者和无效者,并且低于治疗前。结论:HSP70与突发性聋发病有关,耳聋程度、听力恢复程度不同则 HSP70表达也不同,HSP70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指标。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分析

    作者:刘志辉;彭德虎;孟繁荣;谢贝;牛群;雷杰;高俊文;张言斌;谭守勇

    目的:寻找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以开发新型结核性胸膜炎实验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 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早中期(7 d 与14 d)培养滤液及其血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并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有蛋白质组分。结果:培养滤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远多于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4例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多于血清蛋白质组;5例患者3类样本蛋白质组中,存在种类数量各不相同的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培养滤液-血清、血清-胸腔积液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共有蛋白质,但在所有患者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660的蛋白质。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660的蛋白质具备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的表征,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证实。

  •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秀晶;龙惠东;林晓东;何萍;林云恩

    目的:检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ML)肿瘤抑制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良性肿瘤或正常体检员各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 A、对照组 B,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PML 在各组患者细胞核及胞浆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PML 表达位点的差异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 A、B 比较,细胞核、细胞胞浆中 PML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PML 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患者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细胞核中 PML 的表达下调以及细胞浆中 PML 表达上调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特点之一,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欧小波;王海青;王章奇;靳俊峰;阮媛;郭瑞珍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 ADAM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ADAM15蛋白在6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30例乳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ADAM15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0/65,61.54%)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6/30,20%)(χ2=14.181,P <0.01)。 ADAM15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P =0.029)、淋巴结转移(P =0.020)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 =0.040),而与患者年龄不相关(P =0.116)。结论:ADAM15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升高,且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改良诱导痰技术在中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魏立平;康闪闪;何晟;林敏;朱恬华;梁伟强;李芳

    目的:探讨改良诱导痰技术在中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的90例中重度、极重度 AECOPD 患者,其中合并Ⅰ、Ⅱ型呼吸衰竭27例,合并冠心病18例,合并心动过速38例,给予改良诱导痰,诱导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并每间隔5 min 行床边肺功能检查,记录FEV1、HR、SpO2。结果:90例患者共进行了224次诱导痰,其中222次安全完成诱导痰过程,取得合格痰标本216次,诱导痰成功率为96.43%;诱导痰过程中 HR 上升、SpO2下降主要发生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FEV1在整个诱导过程无变化。结论:Ⅰ、Ⅱ型呼吸衰竭的中重度、极重度 AECOPD 患者在密切监测下通过改良的诱导痰技术进行诱导痰是比较安全的,但患者若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及快速型心率失常,进行诱导痰的风险将稍有增加,特别是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 内。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付素珍;孙杰;董云;赵琪;关炳星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 CBP 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CBP 组加用 CBP治疗,持续治疗72 h。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记录28 d 生存率和重症病房(ICU)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 各时点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辅助性 T 细胞1/2(Th1/ Th2)比值;酶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 CBP 组 APACHEⅡ、SOFA 评分均下降(P <0.05)。两组28 d 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CBP 组 ICU 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 <0.05)。治疗72 h 后,CBP 组患者外周血 IL-1、IL-10、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h1/ 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BP 能通过清除炎症介质,增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Th1/ Th2的平衡,从而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总体病情。

  • 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苗强;唐江涛;蔡蓓;聂鑫;黄华兰;贺勇;李贵星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寻找预测脓毒血症并发 AKI 的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脓毒血症住院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血症并发 AKI 患者61例为病例组(AKI 组),脓毒血症无 AKI 患者90例为对照组(Non-AKI 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身炎症反应评分(SIRS)、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等指标。通过 ROC 曲线评价研究指标在预测脓毒血症并发 AKI 中的价值。结果:AKI 组与 Non-AKI 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血培养阳性、胸腹部合并感染、SIR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实验室指标比较:AKI 组 WBC 计数、PCT 和 IL-6水平明显高于 Non-AKI 组(P <0.05)。PCT、IL-6、WBC 计数 ROC 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32、0.663、0.651(P <0.05),PCT 在预测脓毒血症并发 AKI的价值优于 IL-6和 WBC 计数。 PCT 的临界诊断节点(cut-off)为28.7 ng / mL 时,预测脓毒血症并发 AKI 灵敏度为62.3%,特异度为80.0%,阴、阳性预测值和似然比分别为84.7%、67.9%和0.47、3.12,Youden 指数为0.423。结论:PCT 水平是预测脓毒血症患者并发 AKI 的佳指标。

  • 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巍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TKTL1)和组织蛋白酶 D(Cath-D)的表达,观察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胶质瘤患者术后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正常的脑组织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组中 TKTL1和 Cath-D 的表达,观察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 TKTL1和 Cath-D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TKTL1和 Cath-D 的表达与肿瘤的大直径、Ki67增殖指数及分级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TKTL1与 Cath-D 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 TKTL1和 Cath-D 高表达,对病变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及血管密度相关。但是 TKTL1与 Cath-D 之间无协同作用。

  • 乳腺浸润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环氧化酶-2和细胞周期素 D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郝华;徐芬;邬黎青;李里香;曾磊;张昕昕;龚丹;杨宇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环氧化酶-2(COX-2)和细胞周期素 D1(CyclinD1)在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癌标本中三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5岁和>45岁患者 OPN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和73.0%;肿块直径≤3 cm 和>3 cm 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和73.2%;Ⅰ、Ⅱ、Ⅲ级浸润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3.8%和78.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无、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OPN 阳性率分别为62.5%和93.3%;在Ⅰ~Ⅱ、Ⅲ~Ⅳ期浸润癌中 OPN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和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OPN 与 ER、PR 负相关,与 CerbB2、COX-2、CyclinD1表达正相关。结论:OPN 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2、CyclinD1可能为其协同分子。

  • 流式细胞术结合TCR基因重排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冠男;张丹丹;赵武干;高献争;李文才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结合 PCR 技术检测 TCR 基因重排在 T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的32例 T-NHL 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FCM 免疫表型、细针穿刺细胞学形态及 TCR 基因重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18例反应性增生和1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果:组织学诊断的32例 T-NHL 及19例对照组中,经 FCM / TCR 基因重排确诊的分别有23例和17例。 FCM /TCR 基因重排诊断与组织学诊断比较,敏感性为71.9%,特异性为89.5%,准确率为78.4%。结论:FCM 免疫表型结合 TCR 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 T-NHL 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不能取活检的,需行细针穿刺诊断的患者有较大应用价值。

  • 瘦素基因启动子 C2549A 多态性位点基因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权秀;刘庆利;倪崇庆;张文艳;白杰;邢晓莲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基因启动子区 C2549A 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是否具有相关性,了解leptin 基因多态性与血浆 leptin 水平之间的关系,阐明该类患者 leptin 基因特点。方法:选取19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为观察对象,以同期住院排除冠心病者95例为对照。所有患者测定 leptin 启动子 C2549A的基因型及 leptin 水平。结果:(1)早发冠心病组的血清 leptin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早发冠心病组 AA 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与其他基因型相比,2组中 AA 基因型人群的血清 leptin 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1)leptin 基因启动子 C2549A 基因多态性位点 AA 基因型与早发冠心病的易感性有关,可能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基因。(2)早发冠心病组中,AA 基因血清 leptin 水平明显高于 AC、CC,可能是高瘦素血症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之一。

  •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拟杆菌属变化的研究

    作者:郭世奎;陈嘉勇;王昆华;龚昆梅;包维民;雷毅;龚方友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肠道拟杆菌属的变化,揭示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粪便。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粪便细菌 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拟杆菌属中6种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艾滋病组粪便中脆弱拟杆菌为[3.23±1.59;4.05±1.65(单位:logN /0.5 g 湿便,下同)],单形拟杆菌为(5.69±0.95;6.70±2.18),多形拟杆菌为(5.01±1.61;6.41±2.34),卵形拟杆菌为(5.78±1.03;7.07±1.75),吉氏拟杆菌为(4.21±1.21;5.53±2.46),普通拟杆菌为(2.92±1.30;4.48±1.32),艾滋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拟杆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提示了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的关系

    作者:俞江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与氨基末端 B 型脑钠肽(NT-pro BNP)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科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超声心动图肺体循环血流比大小划分为大分流组与小分流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划分为无心衰(HF)组与 HF 组。同时选取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 NT-pro BNP 水平,分析 NT-pro BNP 水平与 HF、分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分流组 NT-pro BNP 水平明显高于小分流组及对照组(P <0.05,P <0.01)。 HF 组 NT-pro BNP 水平明显高于无HF 组及对照组(P <0.05,P <0.01)。患儿 NT-pro BNP 水平与 LVEF、LVSF、HF 呈正相关性。结论:NT-pro BNP水平与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存在相关性,且 NT-pro BNP 水平可作为评估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的可靠指标。

  •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作者:王晓琳;邹桂舟;叶珺;孙秋林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 HBV 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 HBV 携带患者(HBV 携带组)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99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7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患者36例。结果:在 HBV 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 HBsAg 定量值的中位数(4分位数间距)分别是135280.00(1788.80~51820.00)IU / mL,8218.00(1644.60~266700.80) IU / mL,1280.38(265.70~2375.00) IU / mL,925.10(135.05~2381.8)IU / mL。 HBsAg 与 HBV DNA 定量水平呈正相关性(rs =0.332,P =0.000),HBsAg 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s =-0.496,P =0.000)。结论:HBV 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 HBsAg 定量值 HBV DNA 逐渐下降,且 HBsAg 定量值与血清 HBV DNA 水平呈正相关性,HBsAg 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桂鲜;潘丽萍;陈志琴;宋薇;周巧艳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移植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临床效果。方法:UC-MSCs 移植治疗20例 LN 患者,每例患者移植3×107个 MSCs 2次,观察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2周、1、2、3、6、9、12个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1例患者失访,移植后1个月内患者 SLE 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尿蛋白(U-Pro)、血沉、高敏C 反应蛋白、血肌酐明显下降,白蛋白、补体 C3、补体 C4升至正常,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1~6个月上述指标较稳定,移植后9~12个月 SLEDAI、U-Pro 数值有所回升,但仅2例复发,与移植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中患者无不适,随访期间未发现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UC-MSCs 移植治疗难治性 SLE、LN 能明显改善病情,复发率低,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不良反应,但由于随访时间有限,故其疗效及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反应性磁共振研究

    作者:舒敏;章军建;高永哲;张洪;吴光耀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 SIVD 局部 CVR 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 SIVD 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 CO2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和白质局部血流量(rCBF),CVR 采用前后2次各兴趣区 rCBF 的增加率表示。结果:(1) SIVD 组额叶皮质及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 CVR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 SIVD 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皮质、额叶白质 CVR 下降明显(P <0.01)。结论:SIVD 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并且额叶皮质、白质的 CVR 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作者:叶海程;杨珊莉;陈立典;姜财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所有病例均于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辅助训练组及常规训练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8周后,2组的 MMSE、MoCA、FIM 评分均较前显著提高(P <0.05),其中辅助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常规训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整体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 FSCN1 mRNA 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弦;吴正升;昂琳;吴强

    目的:研究 FSCN1 mRNA 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FSCN1 mRNA 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3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 FSCN1 mRNA 的表达。结果:FSCN1 mRNA 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5.1%,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9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 FSCN1 mRNA 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PR、核分裂计数、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TNM 分级及 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乳腺癌中 FSCN1 mRNA阳性患者总生存率为92.3%,阴性患者总生存率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FSCN1 mRNA 和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s =0.315,P <0.05)。结论:FSCN1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乳腺癌发生过程有关。

  •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内外段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分析

    作者:韩新生;裘丽红;杨成森;徐建可;张洪阳;张军鸽;韩苗;钱伟军

    目的:分析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颈动脉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以80例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同期60例非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周内行64层螺旋 CTA,检测双侧颈动脉颅内、外斑块性质特征。结果:实验组斑块总数为195个,检出率为90.0%,对照组斑块总数为85个,检出率为55.0%,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实验组软斑块、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分别占26.7%、42.1%、31.3%;对照组软斑块、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分别占10.6%、23.5%、65.9%;两组中各类型斑块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实验组颅外段血管不稳定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占69.4%,颅内段血管稳定斑块(钙化斑块)占91.8%。结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血管以不稳定斑块分布为主,颅内段血管以稳定斑块分布为主,颅外段不稳定斑块的脱落可能是引起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原因。

  • 右室心尖部起搏 QRS 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铭;蔡振荣;王志华;庄晓华;凌佳;阚丽虹;罗心平;王静恩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 QRS 波时限(pQRSd)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因Ⅲ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 QRS 波时限把患者分为 A 组(pQRSd <190 ms, n =52)、B 组(pQRSd≥190 ms, n =24),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检测血浆脑钠肽(BNP)及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LAD、LVEED、LVESD、LVEF),以心衰事件为终点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与 A 组比较,B 组 LVEF 明显降低(P <0.05),两组间 LAD、LVEDD、LVESD、血 BNP 无明显差异,术后24个月,与 A 组比较,B 组的 LAD、LVSED、LVDED 明显增高(P <0.05),血 BNP 明显增高(P <0.001),LVEF 明显降低(P <0.001),整个随访期间,B 组比 A 组心衰再入院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心尖部 pQRSd 的延长可致心脏功能的受损。

  •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报告

    作者:张章;范联;余凤慈;刘莹;李振安;戴怡蘅;吴雪丽;罗伟东

    目的:研究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40例生后3~5 d 的新生儿,检测 GJB2、线粒体12S rRNA 及 SLC26A4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复筛仍不通过者行听力学诊断。结果:GJB2基因235delC、299-300delAT、线粒体12S rRNA 1555A > G、 SLC26A4基因IVS7-2A > G、2168A > G 等位点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1.46%、0.35%、0.42%、0.42%及0.14%,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为2.78%;听力筛查及诊断确诊听力损失10例(检出率为6.94‰),其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5例(检出率为3.47‰);32例聋病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结论: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及时发现常规通过听力筛查但具有耳聋高危因素和迟发性聋病遗传因素的新生儿,对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减少聋病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预后研究

    作者:宋于康;陶伍元;邓柳霞;王妙淑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10例为观察组(脓毒症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死亡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脓毒症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MODS、脂联素与脓毒症死亡存在密切相关性(P <0.05),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脂联素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脂联素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脓毒症 脂联素 预后
  • 卵巢胚胎癌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庞晓燕;张颐;孟祥凯

    目的:探讨卵巢胚胎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卵巢胚胎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 BEP、CAP 等方案化疗。除2例Ⅰa 期患者术后失访外,其余10例均随访至今。5例死亡,5例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胚胎癌虽少见,但临床上遇到中老年妇女合并盆腔巨大包块,排除卵巢腺癌的同时,应考虑卵巢胚胎癌的可能性;首次手术要彻底,术后辅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分析

    作者:钟东亮;郑少斌;单炽昌;刘冠炤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残留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8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一期经皮肾镜取石后结石残留情况,共93例患者结石残留,需进一步处理,对结石残留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3例患者中,58例患者因鹿角形结石或多发肾结石,或肾盂肾盏结构复杂,或结石体积大数量多,手术时间长,或需增加通道,拟二期手术继续处理;19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视野欠清而中止手术;3例患者有>5 mm 的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中下段;4例患者术中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先兆需中止手术;9例患者因术中未用 C 臂检查结石情况致结石残留。其中,鹿角形肾结石结石清除率为59.6%(87/146),多发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为83.3%(115/138),单发肾盂或肾盏结石的清除率为96.4%(190/197),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清除率为98.4%(187/190),肾盏憩室结石的清除率为91.6%(11/12)。结论:结石负荷重(鹿角形肾结石、多发肾结石)、肾脏集合系统复杂、术中出血、术中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先兆、结石移位、术中未用 X 线复查结石是否残余是经皮肾镜取石结石残留的主要原因。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 MRI 特征分析

    作者:沈健;潘锋;黄小燕;祝跃明;顾晓丽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 MRI 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 MRI 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 T1WI 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 及 FLAIR 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内均可见轻度条索样强化,并可见病灶内有血管穿行。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 MRI 特征性表现,除了典型的“条纹征”之外,增强后的“血管穿越征”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特征。

  • 内镜下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胆管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强;张大伟;薛平;卢海武;温子龙;曹良启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胆管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纳入研究,行内镜 ERCP 下胆道腔内射频消融,并常规放置胆道内金属支架。观察患者术后的肝功能情况、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术并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等胆道感染症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术前下降;术后随访1年,5例患者出现黄疸再发,其中3例行再次腔内射频治疗,1例行鼻胆管引流后好转,1例仅行保守治疗;3个月支架通畅率为100%,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8.9%(16/18),1年支架通畅率为72.2%(13/18);3个月存活率为100%,6个月存活率为94.4%(17/18),1年存活率为83.3%(15/18)。结论:内镜下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治疗联合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胆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肾移植后肺部感染14例治疗体会

    作者:廖贵益;赵奇;唐亮;朱道方;方卫华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救治率。方法:总结1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病时间:术后3~6个月12例,术后8个月1例,术后18个月1例。3例检测到混合感染,3例检测到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检测到白色念珠菌感染,另7例未检出致病原。12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治疗必须采取包括减用抗排斥药、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综合措施。按照早期强联合、全覆盖、后期降阶梯、明确病原后针对性治疗的方案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可极大提高治愈率。

  • 盆腔肿瘤图像引导放疗计划靶区外放的研究

    作者:徐久宏;张军宁;王建平;郭建

    目的:利用锥型束 CT(CBCT)研究盆腔肿瘤的摆位误差,并探讨计划靶区边界(MPTV)。方法:对13例盆腔肿瘤患者,每次照射前行锥形束 CT 扫描(CBCT),将获取的 CBCT 图像和计划 CT 图像进行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腹背(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在线校正误差后治疗。治疗后再次行 CBCT 扫描,分析治疗前后的误差数据并计算 MPTV。结果院校正前摆位误差在 x、y、z 轴分别为(0.4±1.3)、(-0.2±3.4)、(-1.7±1.7)mm,MPTV 分别为5.4、12.1、7.0 m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1±0.7)、(-0.1±1.4)、(-0.3±1.0)mm, MPTV 分别为2.2、3.1、2.7 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建议 x、y、 z 轴 MPTV 分别为8、15、10 mm,使用 CBCT 引导可使 MPTV 缩小至4 mm。

  • 切除一侧肾上腺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培元;张君;林师帅;宋东奎

    目的:评估一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75例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0~74岁,平均47岁。随访其术后临床症状、血压改善情况及降压药服用情况,综合评估手术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皮质弥漫性增生占56.00%(42/75),皮质结节性增生占34.67%(26/75),皮质、髓质混合性增生占9.33%(7/75)。术后随访11~21个月,平均15.6个月。治愈占31.2%(23/75),改善占56.2%(42/75),无效占13.3%(10/75)。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血压对疗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 <0.05),是影响疗效的因素;而性别、病变侧别、术后随访时间、病理类型及术前影像学改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一侧肾上腺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使大部分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受益的治疗方法。患者年龄、高血压级别、术前病程可能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 IgG4相关性疾病1例

    作者:刘缘

    患者女,79岁,教师,因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3年10月入院。入院前4年突发厌食消瘦,肿瘤标记物异常增高,检查发现胰腺良性肿物,2个月后出现周身淋巴结肿大,确诊为良性,经治疗后遗留血糖升高,一直降糖治疗,发病以来淋巴结大小及质地无变化,一直消瘦。3年前突发右眼睑肿物,未治自愈。2个月前出现左眼视力迅速下降,入院时右眼视力开始下降。体检:BP 120/70 mmHg,神清语利,双下肢、腹部及左手可见多发点片状色素缺失,双侧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约0.5 cm ×0.5 cm ~1.5 cm ×2.0 cm,质硬,可活动,无压痛,个别与周围组织稍粘连。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 mm,辐辏反射及调节反射均存在,右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左侧直接对光反射变化不定,间接对光反射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充分,左眼视力粗测为眼前五指,右眼粗测正常。辅助检查:癌胚抗原6.04 ng / mL、CA12542.4 U / mL、IgG3150 mg / dL、IgA 125 mg / mL、IgM 28.4 mg / dL、补体C345.4 mg / dL、补体C45.58 mg / dL、IgG113100 mg / L(4900~11400 mg / L),IgG424400 mg / L(80~1400 mg / L),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正常。胸部CT:双肺渗出性病变,考虑炎症;左肺钙化/纤维索条影,考虑陈旧性病变;双侧胸膜增厚;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B超:胰腺缩小。OCT提示:双眼RPE改变。唇腺活检:涎腺组织腺泡轻度减少,导管轻度扩张,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散在浸润及灶性聚集(其中3灶,细胞数>50/灶),IgG4(-)。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gG4阳性细胞显著增多,>50个/HPF,IgG4/IgG>40%,结合临床病史,符合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0(+)、CD3(+)、CK(+)、IgG4(+)、CD138(+)、IgG(+)。诊断:IgG4RD。治疗:甲泼尼龙片1mg/(kg·d),联合补钾、补钙及一般治疗。视力下降速度减缓。

  •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合并急性脑梗死1例

    作者:任文;卞佳;李波;杨明瑞

    患者男,3岁,因行走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摔倒在地,无法自行爬起,于2014年2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无咳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神清,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行头颅CT、MR(图1、2)示:急性脑梗死表现。为排除外伤行胸部 CT(图3、4)检查:右侧胸腔内见一巨大肿块影,大直径约10 cm,边缘光滑,密度稍欠均匀,CT值约9~57 HU,平均 CT 值约30 HU,肿块旁见小结节影,纵隔及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胸部 MRI(图5~7)检查:右侧胸腔内见巨大分叶状肿块,呈混杂长 T1长 T2信号,与邻近胸膜分界欠清。诊断:右侧胸腔内巨大占位,性质待排。

  • Solitaire AB 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溶栓禁忌急性脑梗死1例

    作者:吴美娜;傅懋林;廖丽红;戴为正

    患者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 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 CT 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既往有“甲亢伴房颤”病史2年余,“多发性骨髓瘤”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沙利度胺片。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69/111 mmHg。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意识朦胧,言语含糊,双侧眼球向右侧活动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疼痛刺激未见反应,右侧肢体疼痛刺激可见逃避,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NIHSS 评分16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49×109/ L,Hb 85 g / L,PLT 80×109/ L。生化全套、凝血四项基本正常。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左心室高电压;(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见右颈内动脉(RICA)C7段闭塞,远端血管未显影,代偿差。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予行 Solitaire AB 支架(EV3,美国)动脉取栓术,取出破碎血栓3枚,复查造影见 RICA 再通,右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右侧大脑中动脉部分再通,术后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清醒,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2级, NIHSS 评分9分,随访1个月言语基本恢复清楚,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 脑出血并发假性腹泻1例

    作者:刘凯;杨志清;马程远;关毅;李毅平

    患者女,55岁。入院前24 d 因左侧基底节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卧床住院2周后出现不自主排便,为黄色稀便,10余次/ d,每次量少。给予抗炎、止泻支持治疗,腹泻次数未见减少,遂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轻瘫。腹平软,未触及压痛及反跳痛。便常规、便真菌涂片及培养均未见异常。故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2周后腹泻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再请神经内科会诊除外神经性大便失禁。行肛门指诊,进指7 cm 后,可触及质硬粪块,退指大量粪便残余。腹部 CT 检查提示结肠、直肠肠腔内容物较多。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术后出现便秘,多次给予开塞露通便后出现腹泻,遂诊断为假性腹泻,立即给予导泻灌肠,促进胃肠动力药等病因治疗2周后,患者排便次数稳定为2次/ d,大便成形,腹泻治愈。

  • 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燕;张继强;常保超;陈卫东;王静;徐葵花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抗病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因 HBV-GN 接受甲泼尼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有无抗病毒治疗指征分为预防组及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选取15例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血清 IFN-γ及 IL-4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预防组及治疗组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预防组及治疗组 IFN-γ水平及 IFN-γ/ IL-4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于使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的 HBV-GN 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抑制机体 IFN-γ生产,影响乙肝病毒的清除。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蒋兰兰;金星;沈赟;马建华;吴锦丹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布司他40 mg / d 治疗组(A1)、非布司他80 mg / d 治疗组(A2)和别嘌呤醇300 mg / d 治疗组(A3),对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尿酸水平、肝肾功能、不良事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 <0.05),其中A2、A3组较 A1组下降更明显(P =0.000),A2和 A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 =0.095)。 A2组后3个月血清尿酸持续<357μmol / L(6 mg / dL)的病例数多于 A1组,与 A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治疗初期痛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高于 A1、A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1、A3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司他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清尿酸作用,非布司他80 mg / d 临床疗效优于非布司他40 mg / d,但早期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

  • 减半剂量应用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黄翠娟;李平;甘剑挺;梁祥文;陈坚;王正东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采用减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入住我院、年龄>70岁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 PCI 的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14例)和减半剂量组(110例)。行介入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本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 / kg 静脉推注,然后以0.1μg /(kg·min)静脉泵入维持至术后36 h,减半剂量组替罗非班用量减半。比较两组心肌灌注(TMPG)和1个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结果:减半剂量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两组心肌血流灌注、围手术期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中度及严重出血并发症,亦无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减半剂量替罗非班与常规量相比同样有效,且能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

  • 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

    作者:刘兆辉;李春雷;张春林

    目的:探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Lund-Mackey 鼻窦 CT 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Lund-Mackey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及 Lund-Mackey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表达的影响

    作者:苑芳胜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冠心病(CHD)外周血 T 淋巴细胞表面 Fas(CD95)、FasL(CD17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 CHD 患者12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在常规CHD 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60 mg,1次/ d,共2周。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表面 Fas (CD95)、FasL(CD178)表达。结果:治疗前后4组外周血 T 细胞及亚群 FasL 的表达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治疗前 CHD 组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及亚群 Fas 表达上调(P <0.05),与 SAP 组相比,UA 组和 AMI 组的Fas表达上调(P <0.05),与 UA 组相比,AMI 组的 Fas 表达上调(P <0.05)。3组 CHD 患者治疗后外周血 T 细胞及亚群表达下调,SAP 组和 AMI 组、UA 组和 AMI 组的 T 细胞及亚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丹参酮可能通过阻断 Fas-FasL 结合,从而抑制活化的 CHD 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凋亡,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与顺铂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传军;吕亚莉;刘笑笑;杨彬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与顺铂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24)和对照组(n =24),观察组给予 CIK 细胞心包腔内灌注,观察组给予顺铂心包腔内灌注,两组均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3例,非完全缓解/非进展(non-CR / non-PD)6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mPFS)3.3个月;对照组 CR 15例,non-CR / non-PD 7例,PD 2例,中位 PFS 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谱不同,均未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CIK 细胞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能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不良反应较轻。

  • RECK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陈红莲;吴凤兰

    目的:测定 RECK 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RECK 蛋白对MVD 的影响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 MVD 及 RECK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MVD 计数在正常内膜中为8.9733±1.9203,子宫内膜癌中为15.9640±2.378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RECK 蛋白的表达与 MVD 呈负相关(r =-0.747,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RECK 蛋白呈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 别嘌呤醇对海人酸致颞叶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永辉;王新军;谢井伟;武跃辉;王振

    目的:研究别嘌呤醇对海人酸致颞叶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为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2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 sham 组、KA 癫痫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大鼠随机抽取6只左额及海马植入电极。注药后立即观察非植入电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24 h 后检测各组大鼠左侧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1周后描记各组植入电极大鼠脑电图并记录30 min 内癫痫发作总次数及总时间。结果:与 KA 癫痫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癫痫发作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5),发作程度显著减轻(P <0.05);MDA 含量显著降低(P <0.01),SOD 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1);在记录30 min 时间内,别嘌呤醇组发作总时间和总次数均显著减少(P <0.01)。结论:别嘌呤醇在海人酸致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中具有抗癫痫和抗氧化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廖龑;李明芬;陈罡;邝晓聪;李海滨;罗殿中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外周血 CD8+ T 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获取 MSCs,并多方面对 MSCs 进行鉴定;检测 MSCs 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MSCs 对 PHA 诱导 CD8+ T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Transwell 方法探索 MSCs 抑制 PHA 刺激 CD8+ T 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获得 MSCs;当 MSCs ∶ PBMCs≥1∶5时,MSCs 可抑制 PHA 引起的 CD8+ T 细胞的增殖,且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Transwell 培养组(MSCs ∶ PBMCs =1∶1),MSCs 对 PHA 诱导的 CD8+ T 细胞仍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非 Transwell组作用相似。结论:MSCs 可通过抑制 CD8+ T 细胞增殖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 PDK1缺失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异常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徐欣;金艳;杨承健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对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作用。方法:用 Cre 重组酶介导的敲除系统在内皮细胞中敲除了 PDK1,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的影响。结果:内皮特异性敲除PDK1的小鼠出现血管发育的畸形,同时易出现血管渗漏、出血表型,组织分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结论:研究表明 PDK1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完整性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对 PDK1-Akt 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中作用的机制做了初步的阐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 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作者:周卫凤;沈馨如;汪凌云;章秋;鲁云霞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2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非诺贝特[100 mg /(kg·d)]灌胃治疗4周。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指标,油红染色分析肝脏脂质沉积,肝匀浆测定总 SOD、GSH和 T-AOC 等氧化应激指标,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 分析肝组织 GRP78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高脂血症大鼠经非诺贝特治疗后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改善,空腹血胰岛素、TG、TC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肝脏组织切片中脂滴的数目和大小均明显减少,T-SOD 水平明显升高(P <0.05),GSH 和 T-AOC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GRP78的 mRN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结论:非诺贝特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脂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氧化应激进而降低内质网应激有关。

  • Nrf2在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祝剑虹;王汉东;樊友武;孙青;纪祥军;刘寰东;周梦良

    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中 Nrf2的表达变化及其入核表达情况,寻找胶质瘤干细胞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用 Western 和 qPCR 从蛋白和 RNA 转录两个层次比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以及胶质瘤干细胞的 Nrf2表达的差异,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初步探讨 Nrf2的活化入核情况。结果: U87和 U251裸鼠种植瘤中胶质瘤干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4%和1.63%。胶质瘤干细胞中的 Nrf2含量高于胶质瘤细胞系,mRNA 含量也存在相同的差异。免疫荧光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入核的 Nrf2较高。结论:Nrf2信号通路是胶质瘤干细胞功能的潜在调控因子。

  • 辛伐他汀对肺纤维化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及 VEGF 和PF4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伟;欧阳劭;何振华;谭小武;张秀峰;谢建丰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及部分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A 组)、模型组(B 组)、泼尼松组(C 组)、辛伐他汀组(D 组),建模后,于7、14、28 d 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为检测标本,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免疫组化法测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第四因子(PF4)蛋白的表达,RT-PCR 法测 VEGF 及 PF4 mRNA 表达。结果:(1)C、D 组 HYP 较 B 组减轻(均 P <0.01);(2)B、C、D 组 MVD 及 VEGF 表达高于 A 组,PF4表达低于 A 组(均 P <0.01);D 组 MVD 及 VEGF 表达低于 B 组,PF4表达高于 B 组(均 P <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改善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肺组织内 VEGF 及 PF4表达、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有关。

  • 直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4例 MRI 表现

    作者:吕晓婷;高雪梅;程敬亮;鲁果果

    直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rect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临床罕见,目前,国内外已对 NEC 的病理学、X 线表现进行了报道[1-2],但少有文献报道直肠原发性 NEC 的 MRI 表现。本文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例 NEC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分析其 MRI 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皮肤血管病变29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俊琴;唐英;伊力努尔;普雄明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口、眼干燥症状,其他腺外器官如肺、肾、皮肤、关节、血管等也可受累[1]。本病可单独存在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而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则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本研究分析2008-2013年间我科诊断为 pSS 累及皮肤血管损害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陈永东;王远东;李晓宁

    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只能短时间内缓解进食梗阻症状,并不能阻止癌细胞向周围器官、组织的扩散。因此,必要的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中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关键[1]。临床上,化疗是癌症辅助治疗方法中的重要一种。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靶向治疗成为近年来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的新热点[1]。西妥昔单抗则是作用于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同时也是一种恶性肿瘤靶向治疗药物[2]。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目前,临床上关于化疗联合分子生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于食管癌术后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精神科专科医院双相障碍住院患者263例用药分析

    作者:李春阳;陈超;苗国栋;朱意平;杨光

    双相障碍是高复发率的常见心境障碍[1],近年来双相障碍的诊治问题越来越引起精神科临床的重视。目前比较不同亚型双相障碍患者用药情况的国内外文献不多,本文从这一角度对我院精神科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用药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 孤立性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 CT 征象分析

    作者:朱璐;牟安娜;祝洪义;刘官馥;李智勇

    肺原发性黏液腺癌是肺腺癌的罕见临床亚型,据报道仅占肺腺癌的0.14%[1]。目前的研究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而系统地从影像学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不多见,本次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肺黏液腺癌CT 征象,并结合文献情况总结其 CT 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此型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认识。

  • 内镜辅助下早期喉癌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初步疗效观察

    作者:杨蕾;李帅;卢颖深;张孝文

    早期喉癌的治疗原则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喉功能,尤其是发声功能。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目前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但在喉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不多。本研究拟通过对5例早期喉癌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在早期喉癌治疗中的疗效,以期为早期喉癌的微创治疗方式提供更多选择。

  • 异丙酚和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晓西;夏海杰;吴安生

    七氟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但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概率可以高达45%[1]。术后躁动的发生不能通过良好的镇痛得以完全避免[2],它的发生还与镇静深度成负相关[3]。研究显示异丙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合适的给药方案尚存在争议[4]。本文拟选择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接受七氟醚全麻的患者,采用术毕前单次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观察它们对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是否有预防作用,并对两者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

  • 运动试验在心源性猝死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张燕(综述);潘晓杰(审校)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心脏引起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大致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两类。多数研究显示大部分 SCD患者伴有冠心病。运动试验是对于可疑或已知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重要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下面将具体阐述运动试验在 SCD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于血荒时围术期患者血液保护的思考

    作者:陶红;余奇劲

    目前国内各省市“血荒”现象越发常见,主要表现为稀有和常见血型血液出现短缺甚至供给匮乏。围术期患者的血液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血荒的紧迫,但伴随的问题也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 14-3-3γ蛋白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罗宇晨(综述);吴正蓉(审校)

    14-3-3蛋白家族于1967年首次被Moore 和 Perez 在牛脑组织中发现[1],随后研究发现其几乎表达于所有真核生物体内。14-3-3γ蛋白作为该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引起细胞恶变。

  • Robo4膜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刘涛

    Robo为保守单跨膜受体蛋白,是一种神经黏附分子,包括 Robo1、Robo2、Robo3、Robo44个家族成员。 Robo 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导航作用已被公认。Robo4又名 Magic Roundabout,是新近发现的 Roundabout 家族成员,因其特异性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得名。 Robo4与家族的其他成员相比,具有结构的特殊性和表达的特异性。近发现 Robo4在多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功能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 四川省少数民族 HIV pol 基因分型和耐药研究

    作者:范俊丽;徐献群;毕晓辉;王晖

    目的:调查四川少数民族的 HIV 亚型,分析 pol 区变异度、系统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分子水平上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应用巢式 RT-PCR 扩增 HIV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过 DNA 测序后,登陆 HIV database 数据库确定 HIV 病毒亚型,并分析 HIV pol 区突变情况。用 BioEdit、DNASTAR 和 MEGA5.0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采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62份,终扩增得到47份样品的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扩增率为75.8%)。测序成功的45份HIV-1病毒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中 CRF01-AE 重组亚型占13.3%(6/45),CRF08-BC 亚型占8.8%(4/45), CRF07-BC 亚型占77.8%(35/45)。对样品的耐药情况进行基因检测,在 PR 区没有发现有关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突变位点,耐药性突变位点均为 PIS 次要耐药性突变位点,RT 区的药物敏感性资料表明该地区的 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结论:四川少数民族中 HIV-1毒株存在亚型多样性,CRF07-BC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倍,但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 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的监测。

  • 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效果观察

    作者:黄艳军;何燕;郑帼;郭虎;陆海英;陈静

    目的:分析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以符合 DSM-Ⅳ-TR 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门诊100例多发性抽动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硫必利治疗,2组均接受4个月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可明显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预后效果好。

  • 影像学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王杨;温明哲;马延斌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医疗卫生领域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大约170万人罹患 TBI,其中约有27.5万人接受住院治疗,5.2万人死亡,12.4万人遗留长期损伤或者永久残疾[1]。对于 TBI 的预后评估是神经外科多年来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影像学在临床上对 TBI 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一些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在 TBI 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 Barrett食管研究现状

    作者:桑海威;朱珉

    食管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高,而 Barrett 食管(BE)是目前所知的常见的癌前病变,BE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剧,因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治疗 BE 至关重要。200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 BE 定义为: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出现任何长度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黏膜,并经活检证实存在肠化生[1]。现将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 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汉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特点

    作者:庞鸿瑞;徐上知;丁玉松;刘佳铭;张眉;李述刚;郭淑霞;马儒林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特点。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石河子市、沙湾县、新源县、伽师县及玛纳斯县60岁及以上人群共192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 MS 粗患病率分别为44.3%、28.3%和37.5%,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4.1%、30.4%、37.8%(P <0.05)。3个民族男性 MS 患病率分别为36.4%、12.9%和25.6%(P <0.05),女性 MS 患病率分别51.1%、44.1%、49.5%(P >0.05)。3个民族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 <0.05)。3个民族 MS 组分异常检出率中均显示血压偏高居首位(76.5%、66.7%、68.8%),其次是肥胖(74.1%、50.9%、58.3%)。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检出率高于汉族,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汉族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结论: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群 MS 患病率高于内地城市汉族老年人群,哈萨克族和汉族患病率均高于维吾尔族,MS 防治的重点是控制血压和中心型肥胖,重点人群是老年女性。

  •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入选 Google 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刊近日从 Google 学术搜索统计查询到《实用医学杂志》入选 Google 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评价指标再创新高

    作者:本刊编辑部

    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公布的数据显示,《实用医学杂志》评价指标再创新高,2012年度,《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0.898,总被引频次为11873次,这是本刊总被引频次首次突破1万次。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

    作者:

  • 阿奇霉素三联疗法对比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Meta 分析

    作者:康迎波;陈新;朱哲;王黎青

    目的:系统评价阿奇霉素三联疗法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ENTRAL,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5.2.4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786例受试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阿奇霉素三联疗法的 HP 根除率低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42,95%CI:0.29~0.59,P <0.00001)。但阿奇霉素三联疗法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66,95%CI:0.45~0.97,P =0.03)。两种疗法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4,95%CI:0.41~2.18,P =0.89),但阿奇霉素三联疗法所致味觉紊乱的发生率低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OR =0.18,95%CI:0.06~0.60,P =0.005)。结论:根据现有证据,阿奇霉素尚不能取代克拉霉素在标准三联疗法中的地位,但可作为二线应用的抗菌药物。

  • 糖尿病合并复杂冠脉病变患者药物支架术与搭桥术疗效的 Meta 分析

    作者:黄福美;陈彩玲;赖雯苑;彭辉;张飞飞;滕树恩;黄铮

    目的:对随机对照试验(RCTs)及观察性试验(OCTs)行 Meta 分析,了解在糖尿病合并复杂冠脉病变人群中药物支架术(PCI-DES)及冠脉搭桥术(CABG)的安全性及总体疗效。方法: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CENTRAL、Google Scholar 和 SinoMed 等数据库。用 Revman5.2软件行数据统计。结果:死亡率(DES 11.7% vs. CABG 9.1%,RR 1.23,95%CI:1.00~1.53,P =0.06),心肌梗死率(DES 8.5% vs. CABG 4.6%,RR 1.68,95%CI:1.20~2.37,P =0.003),再次血运重建率(DES 19.0% vs. CABG 6.3%,RR 2.95,95%CI:2.46~3.55,P <0.00001),脑血管事件发生率(DES 2.0% vs. CABG 3.9%,RR 0.51,95%CI:0.39~0.67,P <0.00001)。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复杂冠脉病变患者中,CABG 在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方面优于 PCI-DES,在脑血管事件方面处于劣势。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