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

    作者:苏宁

    利用鼻内窥镜进行鼻腔及鼻窦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新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有许多优点[1],但由于鼻局部解剖的原因,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在较深的麻醉深度加控制性降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我院近2 a年来开展此项手术即在鼻内窥镜下行慢性鼻窦炎等手术91例,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控制性降压中的对比

    作者:巩翠玲

    目的 对比需要进行控制性降压手术中,使用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屏静脉麻醉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等120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治疗手术的ASA1-2级患者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控制性降压的效果的比较.结果 静吸复合麻醉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在控制性降压中容易掌握和管理.

  •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马玉华;包锁柱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瘤状突起[1]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脑出血常见的病因[2],其发病凶险且再次破裂导致死亡率高,故应明确诊断、尽早手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而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与动脉瘤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多种并发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我院于2009年2月至今对 1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成功实施动脉瘤夹毕术、现总结如下.

  •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研究

    作者:游昶辉;徐桂萍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降压的RS组和采用硝酸甘油降压的N组.设定全身麻醉诱导前(T1)、降压后(T2)、停止降压(T3)3个时间点,采集相应时点的颈内静脉球部血和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作组间比较.结果:T2、T3时RS组和N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均明显高于T1时(P<0.05),而T2、T3时RS组和N组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均明显低于T1时(P<0.05);RS组T2、T3时的Da-jvO2和CERO2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可显著降低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有利于术中脑保护.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蔡强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联合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控制性降压(CH)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外科手术患者20例,采用ANH和CH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MAP、FIB、Hb、Ph以及HCT等各项指标水平在采血后均有一定降低,CH后,只有MAP水平有所降低。相对于既往病例,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联合采用ANH和CH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失血量、肾脏功能和脊髓诱发电位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益智;宋歌;张昊鹏;董海龙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控制性降压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失血量、肾脏功能和脊髓诱发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0例ASAⅠ或Ⅱ级行原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全部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给予硝普钠微量泵输注行控制性降压.根据控制性降压期间维持平均动脉压的不同水平随机分为2组:A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5)mmHg,B组维持在(70±5)mmHg.比较2组间失血量、输血量、尿量的多少及术中脊髓诱发电位变化幅度的差异.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与B组相比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尿量及脊髓诱发电位变化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侧弯矫形术中行控制性降压时维持MAP在60 mmHg左右时,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且对肾脏和脊髓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骨科手术节约用血的观察

    作者:王宏丽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应用于骨科手术中的临床节约用血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骨科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AHH+CH组,B组为对照组.A组全麻诱导后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15ml/kg,速率40ml/分,同时用硝酸甘油行CH,维持MAP 65±5mmHg.B组未行AHH及CH外,余操作同A组.两组术中连续监测HR、MAP,中心静脉压(CVP)、ECG;插管后AHH前(T0)、AHH后15分钟(T1)、术毕(T2)测定Hb、血细胞比客(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以及电解质;记录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失血量明显减少(P<0.05),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A组Hct、Hb在稀释后降低(P<0.05),PT、APTT在稀释后延长(P<0.05),FG在稀后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电解质稀释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HH联合CH用于骨科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对凝血功能、电解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涂素兰;陈梁

    目的:急性高容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按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观察、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血量,术前、术中、术后24小时内尿量和凝血功能等.结果:对照组术中输血40例(80%),术中平均输血1.86U;试验组术中输血15例(30%),术中平均输血1.0U,试验组的失血量、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的PT、APTT、TT、BUN、Cr和尿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用于老年骨科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并对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 使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减少肝脏手术出血的麻醉体会

    作者:林锋

    目的:探讨和研究控制性降压减少肝脏手术出血的临床体会.方法:收治肝脏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之后再进行手术,统计并对比两组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331±156.5ml,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594±339.4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结论:在手术中采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

  • 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护理

    作者:李莲玉;杨心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采用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法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的的优越性.方法:对60例围手术期采用ANH法及自身血回输的择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由于护理周到,60例中无1例发生细菌污染和并发症.结论: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地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危险及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财力和安全有效.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对比

    作者:严慧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麻醉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本院68例择期手术需要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34)和B组(n=34),A组采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B组采用硝普钠降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后MAP、HR、VET与降压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各监测点的HR、VET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停药5~10 min时间点的MAP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硝酸甘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均未引发全麻手术病人严重的并发症,用于全麻手术中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

    作者:方剑乔;张乐乐;邵晓梅;连林立;喻晓静;董振华;莫雅娣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全麻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控压组,6只)和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电刺激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烷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平均动脉压(MAP)的40%,并维持60 min,电刺激组在此期间行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由池”TEAS干预处理.采用EGEG-26胃电图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胃电频率、振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目标低血压维持60 min(T3)时,与各自基础水平相比,控压组和全麻组胃电振幅有下降趋势,而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无明显下降;同时控压组胃泌素明显降低(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T4)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同期控压组和全麻组(P<0.05);其胃动素、胃泌素已接近基础水平,而控压组尚未恢复(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后2 h(T5)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控压组未明显升高;此时电刺激组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而控压组胃动素、胃泌素仍未恢复(P<0.05).在控压后72 h(T8),电刺激组胃泌素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控制性降压后胃电振幅、胃动素、胃泌素状况,以利于控压后胃动力的恢复,从而起到胃保护作用.

  • 针药复合麻醉的新思路——经皮穴位电刺激参与全麻行控制性降压中对器官保护的可行性

    作者:方剑乔;王均炉;邵晓梅;谢文霞

    在特定手术全麻中需实施控制性降压,在全麻行不同目标控制性降压的同时有可能会导致脑、心、肝、肾、胃肠等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它可能是由在降压期间的低灌注和升压后的再灌注及由此引发的组织灌注和氧代谢失衡所致.单纯的针刺麻醉目前已走向针药复合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已作为针麻的主要手段.已证实针灸具有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作用,针刺镇痛与血压调控又存在中枢相关性;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全麻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降压期间组织氧代谢和循环系统更加稳定.由于颅脑和大关节置换手术的增多,经皮穴位电刺激参与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发挥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控制性降压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袁岚;唐炜;王剑;傅国强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行控制性降压期间的脑保护作用.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复合针麻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其中复合针麻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双侧鱼腰、风池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并持续至手术结束,刺激参数:采用2 Hz/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8~12 mA.对照组采用假穴位经皮穴位电刺激(与复合针麻组相同的穴位向内旁开1寸).分别在降压开始前(T0),降压至目标平均动脉压(MAP)后20 min (T1)、40 min(T2)和停止降压后20 min(T3),抽取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MAP、心率(HR)、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 v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MAP、HR、Ca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C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复合针麻组T2、T3时CjvO2升高,T2时Da-jvO2和CERO2降低(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全麻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控制性降压期间脑氧代谢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心功能及心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方剑乔;邵晓梅;张乐乐;喻晓静;连林立;董振华;莫雅娣

    目的:观察行控制性降压至极限水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心脏的干预效应.方法:18只雄性清洁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3组动物均行全麻处理,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均以异氟烷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基础平均动脉压30%(30% MAP)水平并维持60 min,仅实验组选用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行TEAS,刺激强度6~8 mA,频率2 Hz/100 Hz,在实验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 min时停止.观察3组动物基础及术后2h、24 h、48 h、72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并观察术后72 h时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术后24 h时各组动物LDH活性表达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至术后72 h时,与本组基础水平比较,对照组动物LDH活性显著增高(P<0.05),而全麻组、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24 h时,各组动物CK-MB活力表达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与本组72 h比较,对照组48 h显著增高(P<0.05),单纯全麻组和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控制性降压术后72 h,对照组心肌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全麻组与实验组(P<0.05).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庥行控制性降压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术后LDH、CK-MB释放,从而达到心肌保护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麻/控制性降压对术后海马神经保护的炎性反应调控机制

    作者:刘喆;沈颖洁;连林立;邵晓梅;方剑乔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全麻/控压对术后中枢内外炎性反应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8只6~8月龄雄性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全麻组、控压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全麻组采用异氟醚麻醉后行剖腹探查术;控压组在麻醉基础上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达到目的血压后施行手术;干预组在控压基础上行TEAS,穴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干预至术毕血压回升,术后72 h取脑.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活化型胱冬酶(Caspase-3)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术后72 h,控压组与干预组TNF-α浓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IL-1β浓度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细胞因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控压组和干预组CA1区和CA3区IL-1β、TNF-α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较全麻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相关细胞因子较控压组降低显著(P<0.01),干预组CA1区Caspase-3较控压组显著减少(P<0.01);控压组和干预组CA1和CA3区Bcl-2/Bax阳性细胞比值均低于全麻组(P<0.01),干预组比值高于控压组(CA1区:P<0.01,CA3区:P<0.05).③控压组和干预组CA1区、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全麻组显著增多(P<0.01),其中干预组CA1区较控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TEAS可调控全麻/控压手术动物海马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而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活化型Caspase-3的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发挥保护神经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心脏的保护效应

    作者:方剑乔;周传龙;邵晓梅;郭小青;张乐乐;金铃

    目的: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在全麻下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探讨其对心脏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16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观察组).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并维持60 min.观察组选用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穴,刺激强度3~5 mA,频率2 Hz/100Hz,电刺激在观察组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 min后停止;而对照组此时不做TEAS干预.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监测股动脉MAP、左心室内压、Ⅱ导联心电图T波、ST段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阳性表达.结果:两纽动物均能维持稳定的目标血压水平.在血压回升1 h时,观察组MAP恢复到控压前水平,而对照组MAP(84.91±6.36)mmHg仍低于控压前水平(111.02±4.15)mmHg(P<0.05),也明显低于观察组MAP值(109.56±6.14)mmHg (P<0.05).对照组动物左心室内压下降大速度(-dp/dtmax)血压回升1 h后(3156.32±332.82)mmHg/s仍明显小于降压前(4585.33±638.55)mmHg/s(P<0.05),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持目标低血压60 min时,对照组动物ST段明显压低(P<0.05),而观察组动物ST段虽有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时,观察组动物心肌细胞凋亡阳性表达数(24.67±2.45)个/mm2明显少于对照组动物(37.89±1.90)个/mm2(P<0.01).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明显缩短血压回升时间,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和心功能恢复能力,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 鼻内镜手术中应用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临床观察

    作者:赵文胜;赵娴;李进进;方剑乔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在需要控制性降压的鼻内镜手术中,TEAS是否可以减少控制性降压药物的用量、减少全麻药物的用量;是否有助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方法:选择在药物全麻和控制性降压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AS组、假TEAS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选择在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贴上电刺激电极,接韩氏电刺激仪(Hans-200),TEAS组刺激强度为3~5 mA,频率2 Hz/100 Hz,以患者舒适为宜.假TEAS组有穴位贴,但不予电刺激.干预30 min后开始全身麻醉诱导,电刺激维持到手术结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监护完成、安静10 min后(T0)、电刺激干预30 min后(T1)、全麻诱导后(T2)、手术开始30 min后(T3)、手术开始60 min后(T4)、拔管后30 min(T5)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统计手术中维库溴铵、丙泊酚、硝酸甘油的用量,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苏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T0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比较,TEAS组T2、T3、T4、T5,假TEAS组T3、T4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TEAS组T2、T5时间点低于假TEAS组(均P<0.01);与T0时间点心率比较,TEAS组除T2时点(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假TEAS组T2至T5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术中维库溴铵、丙泊酚、硝酸甘油的用量,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苏醒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有利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对控制性降压药物、全麻药物的用量、手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和术后镇痛的影响不明显.

  • 联合用药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洪生;张秀丽;管丽丽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30 例,实验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鼻内窥镜下操作开始控制性降压,降压控制为MAP 下降20%~30%,不低于50mmHg.分别记录2 组基础MAP、HR,记录降压后5min(T1),降压后15min(T2),停止降压后5min(T3)和停止降压后15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2组患者控制性降压效果均理想,降压后5min,2 组MAP 明显下降,接近降压后的目标.停止降压后2 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Ⅰ组血压回升较快,2 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降压效果好,血压恢复较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适合于鼻内窥镜手术.

  • 电针预处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文婷;袁岚;王兰;傅国强;沈卫东

    目的 评价电针针刺对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胃黏膜氧合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54例均为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年龄18 ~6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电针干预加全麻组(B组),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5~65 mmHg范围内,气管插管后经鼻腔或口腔置入胃张力计导管,置管成功后与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的胃黏膜监测模块相连接.分别于手术开始后(降压前即刻,T0),降压至目标MAP后20 min(T1),降压至目标MAP后40 min(T2)、停止降压后20 min(T3),停止降压后40 min(T4),5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MAP和心率(HR),胃黏膜相关指标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g-etCO2);并于术前24 h、术中(T3)和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1~T4时pHi明显下降(P<0.01),PgCO2、Pg-aCO2及Pg-etCO2明显升高(P <0.01,P<0.05);T1 ~T4时,A组患者pHi显著低于B组(P<0.01),PgCO2、Pg-etCO2和Pg-aCO2显著高于B组(P <0.01,P<0.05);与术前24 h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24 h TNF-α、IL-1和IL-6明显升高(P <0.01,P<0.05);术中和术后24 h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TNF-α、IL-1显著高于B组(P<0.05);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对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中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为:改善胃黏膜血流量,维持氧供需平衡;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胃黏膜屏障的损伤.

886 条记录 1/45 页 « 12345678...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