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多效性作用

    作者:刘德忠;石炳毅

    自1906年法国人Camot和Deflandre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至今已一个世纪了,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并取得了巨大进展.现已发现,EPO不仅具有促进机体生成红细胞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非造血功能.如器官保护作用、免疫调节功能等,近又发现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具有某种相关性.可见,EPO是一种具有多效性作用的细胞因子.这里主要就其造血功能之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预测分析

    作者:李婕琳

    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如何鉴别轻重症AP以及对其预后的判断,国际上亦制定了相应评估标准,常用的如Ranson[1],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2](APACHEⅡ),CT严重指数(CTIS)[3],以及单独的预测指标如血糖、血钙等,具体哪些因素与SAP的死亡相关,各自的预测价值如何,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对我院1990-2012年收治的116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SAP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临床早期评价S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及时进行器官保护,降低病死率有指导作用.

  • 依达拉奉在器官保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赵晓英;白福海;王强

    自由基在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同时可产生抗凋亡、抗坏死和抗细胞因子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而多项研究也证实依达拉奉对心、 肺、 肾、 肠、 肝、 膀胱、卵巢均有保护作用.依达拉奉的这些作用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预防或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依达拉奉在围术期改善患者预后,发挥多器官保护作用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丈夫要保护妻子的生殖器官

    作者:赤桔

    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曾说:"女性生殖器官是劳苦功高和多灾多难的器官;如果每个妇女都能把生殖器官保护好,女性的平均寿命还将显著延长."

  • 针药复合麻醉的新思路——经皮穴位电刺激参与全麻行控制性降压中对器官保护的可行性

    作者:方剑乔;王均炉;邵晓梅;谢文霞

    在特定手术全麻中需实施控制性降压,在全麻行不同目标控制性降压的同时有可能会导致脑、心、肝、肾、胃肠等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它可能是由在降压期间的低灌注和升压后的再灌注及由此引发的组织灌注和氧代谢失衡所致.单纯的针刺麻醉目前已走向针药复合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已作为针麻的主要手段.已证实针灸具有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作用,针刺镇痛与血压调控又存在中枢相关性;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全麻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降压期间组织氧代谢和循环系统更加稳定.由于颅脑和大关节置换手术的增多,经皮穴位电刺激参与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发挥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右美托咪啶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青;徐雪

    右美托咪啶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脑干蓝斑核内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类似人自然睡眠状态的镇静效果.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啶还可通过抗交感、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等多种途径对重要脏器如脑、心脏、肾脏、肝脏和肺脏发挥保护作用.

  • 大剂量乌司他丁在高危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吕海金;魏绪霞;安玉玲;易小猛;刘剑戎;熊亮;易慧敏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高危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46例术中失血量3000 ml以上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静脉使用乌司他丁剂量将上述高危患者分为大剂量组(HD组:400 kU,q6 h)和常规剂量组(RD组:400 kU,q12 h)。HD组63例,术中失血量(5.0±2.9)L,术后当天APACHEⅡ评分20.9±7.5、SOFA评分15.0±3.2;RD组83例,术中失血量(6.2±4.5)L,术后当天APACHEⅡ评分20.0±7.4、SOFA评分14.6±3.4。观察静脉应用乌司他丁5 d治疗后第3、7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改变。同时了解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肾替代治疗比例以及90 d生存曲线。连续性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MELD评分、CTP评分、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当天APACHEⅡ和SOF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应用5 d乌司他丁后,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发生。虽然两组术后90 d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χ2=0.566, P=0.452),但HD组第3天和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第7天的SOFA评分改善更为明显(5.6±4.5 vs.3.6±3.4,t=-2.910,P=0.004;8.5±4.7 vs.4.5±3.9,t=-5.468,P<0.001;4.7±3.2 vs.3.2±2.8, t=-2.944,P=0.004);RD/HD感染发生率(39.6%vs.23.8%,OR 2.11,95%CI 1.02~4.37,χ2=4.129,P=0.042)、肾替代治疗比例(22.9%vs.9.5%,OR 2.82,95%CI 1.05~7.55,χ2=4.51,P=0.034)、机械通气时间(Z=-5.112,P<0.01)、ICU停留时间(Z=-2.604,P<0.01)较R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高危肝移植术后患者多器官功能。

  • 哇巴因与高血压心血管重塑

    作者:任延平;吕卓人

    随着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深入研究,认为现代治疗的策略不仅局限于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靶器官保护.因此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重塑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降低脑卒中事件中的优势作用

    作者:戚文航

    ARB的临床应用从1994年开始,早是以高血压治疗的指征问世,但随后即很快发现,它在高血压靶器官保护、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状态中均有治疗益处.

  • 如何看待糖尿病患者中的RAS阻滞问题

    作者:路易斯;安娜;吴昊

    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支持RAS阻滞剂运用于每一个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综述,这是基于已知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和器官保护方面的作用;而第二部分则重点讨论了非RAS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关注了钙通道阻滞剂单用或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的益处.

  • 右美托咪定抗炎和脏器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雷桂玉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除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镇痛、抗焦虑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等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其还具有抗炎作用.其可能抗炎机制有:(1)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2)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3)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途径.右美托嘧嘧啶的抗炎效应与脑保护、心保护、肾保护和肺保护等器官保护密切相关.但右美托咪定的具体抗炎机制和临床效应仍需进一步基础与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 高血压(5)不同降压药物在降压及器官保护中的评价(续完)

    作者:孙宁玲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及脑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压可以获益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治疗中,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水平、血液动力学状态、靶器官损害程度,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伴随其他疾病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有5种降压药物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药物,本文对不同的降压药物在降压及器官保护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行阐述.

  • 24小时平稳降压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操;刘志华;宋建平;杨向军;蒋廷波;高美雯;金建玲;蒋文平

  • 电针足三里穴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延迟补液大鼠生存率和脏器功能指标的影响

    作者:钟毓贤;石现;胡森;刘先奇;姚甲瑞;方涛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延迟补液大鼠生存率和脏器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液体复苏疗法的替代作用.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体重(270±20)g,按全血容量的45%放血制成致死性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刻补液组、非经非穴+延迟补液组和足三里+延迟补液组,每组12只.即刻补液组于失血后10 min即行补液.足三里+延迟补液组于失血后10 min电针足三里穴(3 Hz,38 V,持续刺激25 min,);非经非穴+延迟补液组电针非经非穴部位,其他操作同足三里+延迟补液组.后两组均于失血后3 h实施延迟补液.测定失血前和失血后0、1、3、12、24 h平均动脉压(MAP)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记录24 h生存率.结果:失血后即刻3组大鼠的MAP均显著降低,之后足三里+延迟补液组和即刻补液组MAP明显回升,于3 h后均显著高于非经非穴+延迟补液组(P<005);失血后24 h足三里+延迟补液组与即刻补液组MAP接近正常水平(P>005).失血后3组血浆ALT、CK-MB和Cr等脏器功能指标均较失血前显著升高;足三里+延迟补液组自失血后3 h起各脏器功能指标显著低于非经非穴+延迟补液组(P<005),失血后24 h足三里+延迟补液组与即刻补液组各脏器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足三里+延迟补液组和即刻补液组失血后12 h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非经非穴+延迟补液组,足三里+延迟补液组24 h生存率低于即刻补液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提高致死性失血性休克大鼠MAP,减轻脏器功能损害,提高早期生存率,提示失血性休克现场救治无即刻补液条件时,电针足三里穴能部分替代乳酸林格液的治疗效应.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张涛元;杜肖南(综述);雷翀;董海龙(审校)

    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优于可乐定的新型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镇痛、抗焦虑、抑制交感等作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和ICU 中。近年来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观察到其对脑、心脏、肾以及肺等器官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心脏外科手术得以安全进行的基础和保障。但CPB期间机体内环境暴露于氧合器和管道等异物表面,引起补体、单核/巨噬细胞激活,进而引发炎性细胞的大量产生和瀑布样释放,加上心肺转流期间的缺血再灌注,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器官功能,甚至导致急性肝、肾、肺等器官的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愈后。 Ji等[1]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篇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指出,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过程中应用DEX可减轻CPB、手术以及麻醉对身体各器官的打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愈后。本综述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DEX对CPB 手术的器官保护作用,综述其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麻醉管理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发现新思路、新方法。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目前,器官保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相关技术选择及应用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亟待建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重点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从器官获取、质量评估、保存液选择及器官保存修复、转运手段等方面,同时对新兴的机械灌注保存、修复技术进行了讨论,制定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选择科学、规范的供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方案.

  • 常温体外循环现状

    作者:刘传绶;董培青

    自50年代研究证实器官代谢与温度的相关性后,低温已成为体外循环时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保护的主要方法.低温体外循环可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为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供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1]。自20世纪中期起,各研究中心不断研发、改进器官保存液,如Collins液、UW(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HTK( 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等相继问世,促进了基于器官保存液的静态冷保存( 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器官保存进一步摆脱了时间及地域限制,器官保护技术进入崭新的纪元,极大推动了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2]。 SCS仍是目前器官保存常用的技术,为全球多数器官移植中心广泛使用。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然而捐献器官本身以及较长的热缺血、冷缺血时间,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RI )更为严重,显著影响移植预后。因此,如何改善供器官质量尤为重要[3]。近年来,新兴的机械灌注技术应用于器官保存与修复,但受压力、灌流速度、氧合情况等参数综合影响,其广泛应用还需大量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4]。

  • 体外膜肺氧合在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1]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2]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1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第2版)》依据前期探索经验并参照国际分类,将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中国一类(C-Ⅰ),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中国二类(C-Ⅱ),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包括目前国际上的Maastricht标准的M-Ⅰ~Ⅴ类;中国三类( C-Ⅲ),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awaiting cardiac death , DBCD)。这三类供者均可发生中枢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和炎症介质释放,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进行性组织器官氧合灌注障碍,使器官功能受损。

  • 脓毒症中细胞自噬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林;张琪

    脓毒症是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PICU的常见病,病死率高。有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况下,自噬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起到细胞保护作用。本文仅从自噬的发生及自噬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13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