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 감염염증수복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个月内
1.来稿需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符合我刊编排规范。论著、讲座稿件全文一般不超过10000字,参考文献20条左右;综述全文一般为6000~10000字,参考文献40条左右,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4000字。参考文献以近5年发表的文献为主。中文文题不要使用英文缩略语。论著类文章请附中英文摘要。
2.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改动。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每篇论文的作者最好不超过6位(不包括多个单位的合作研究)。
3. 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600字,必须分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4部分。论著类文章一般标引3~5个规范化的关键词。请尽量采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置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之后,内容包括文题、全部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全部作者所在科室及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在标注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时,姓在前,名在后,姓名首字母大写,复姓和双名不加连字符,如:Ouyang Yiming(欧阳一明)。注明通讯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和E-mail。
4.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文医学词汇》为准。度量衡按中国国际单位制推行委员会颁发的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中药剂量统一用公制,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所有单位符号均用正体,不用斜线,如mg/kg/d改为mg•kg-1•d-1,物质量的浓度表示为mol/L或mmol/L,不使用dl、ml、mm3等。中药剂量单位,1钱以3 g计,1两以30 g计。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如:样本的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x表示,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表示,标准误用英文斜体Sx表示,t检验用英文小写“t”表示,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表示,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表示,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表示,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表示。
5. 统计学方法 请给出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统计学软件,注明使用的统计学方法。
6. 图表 图表务求少而精。对于相同数据,不应和正文重复,图与表也不能重复。表格按“三线表”设计,不出现竖线,省去横分隔线。全图外廓以矩形为宜,高宽比例为5:7。横、纵坐标均以“0”为起始点,线图纵坐标上的刻度线要与图中的数据线上的数据点在同一垂直线上。对照片类型的图片应清晰,要求反差鲜明,注明图号、图题、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7.参考文献 请以作者亲自阅读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准,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20条,综述不超过40条。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注码请以方括号准确地标在有关内容的右上角。内部刊物及资料请勿作参考文献引用。要求项目齐全,标点使用正确。注明文献标识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文献标识符]. 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号):起页-迄页
[1] 姚咏明,赵晓东,于燕,等. 内毒素休克大鼠组织生物喋呤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表达的改变 [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67-270
[2] Boros M, Takaichi S, Hatanaka K. Ischemic time dependent microvascular changes and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rat small intestine[J]. J Surg Res, 1995, 59(2): 311-320
【专著】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文献标识符].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或序号 作者姓名. 文题. 见:主编.书名.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
[1] 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27-166
2 Weinstein L, Stitt JT, Mosse DL, et al. Host response to infection[M]. In:Sodeman WA, Weinstein J, Kuang DL, eds. Sodeman’s patho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6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1979.545-561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影响因子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发文量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官网是什么?
有关期刊的官网可以直接百度搜索到,其官网地址为:http://gryx.cbpt.cnki.net。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影响因子?
从万方上看,期刊的影响因子为 0.40,是2013年的统计源核心。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对腹部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中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对患者血压、心率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顺阿曲库铵,观察组患者给予罗库溴铵,对比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结果:相较于麻醉诱导前(T0),两组患者插管后3 min (TI)、插管后5 min (T2)时的IL-6、Cor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T0、TI、T2时MAP、HR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手术中罗库溴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苯磺顺阿曲库铵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罗库溴铵炎症反应略轻.
-
不同时间应用头孢唑林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时间应用头孢唑林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一2018年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178例,并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术前组及术后组各89例,术前组产妇在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林1.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每12h1次,连用3d.术后组产妇在手术结束后用同样方法给予头孢唑林预防感染.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率、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前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术后1d时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术后1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产妇术后1d时血清CD3+CD8+、CD3+CD4+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组(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产妇,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林预防感染,能明显降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感染率,提高免疫功能,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
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以“三金片”“左氧氟沙星”“抗生素”“感染”(“泌尿”或“尿路”或“尿道”)为关键词,检索目前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等),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总样本量1 041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治疗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OR:5.23;95%Cl:3.28~8.36;P<0.000 01);且尿频症消失时间(MD:-1.41;95%C1.:-2.40~-0.42;P=0.005)、尿急症消失时间(MD:-1.44;95%Cl:-2.36~-0.51;P=0.002)较对照组更短,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OR:1.08;95%Cl:0.56~2.07,P=0.82).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疗效更理想,这为临床采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提供了依据.
-
利巴韦林单用与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比较利巴韦林单用及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中,以“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利巴韦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关键词,检索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单用及联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报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基线信息并进行质量评估,并以RevMan 5.3软件为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RCT研究,合计2 171例患儿.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组相比,单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组除了可显著缩短患儿咽部红肿消退时间[MD =-0.15,95% CI(-0.24,-0.06),P=0.002]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MD =0.12,95% CI (0.02,0.68),P=0.02]外,其他疗效指标未能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而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用利巴韦林组能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 =5.43,95% CI(3.23,9,12),P<0.000 01],显著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MD=-0.53,95% CI(-0.72,-0.35),P<0.000 01]、止涕时间[MD=-0.90,95% CI(-1.22,-0.57),P<0.000 01]、咽部红肿时间[MD=-0.38,95% CI(-0.62,-0.14),P=0.002]、治愈时间[MD =-0.80,95% CI(-1.22,-0.38),P=0.000 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MD =0.34,95% CI (0.12,0.97),P=0.04],还可显著降低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CRP)含量[MD=-6.58,95% CI(-9.23,-3.94),P<0.000 01],从而有效缓解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情.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
IL-6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分化与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IL-6对脓毒症小鼠脾脏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8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5),除不行盲肠结扎穿孔(CLP)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CLP组和3个IL-6治疗组(n=20)均采用CLP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于手术当天处死,其余4组小鼠分别于CLP模型制作后1、2、3、4d处死,获取脾脏DC细胞和T细胞,3个IL-6治疗组细胞分别给予IL-6(50、100、200u g/kg)体外刺激24 h,收集DC细胞和T细胞,并进一步分离和培养DCregs(CD11c-CD45RBhighDCregs)和CD4+T淋巴细胞,观察各组小鼠DCregs细胞比例和DCregs分泌IL-10的变化.以假手术组CD4+T细胞为对照组,将CLP小鼠的DCregs分别和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IL-6未刺激组)、经IL-6刺激的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IL-10抗体、经IL-6刺激的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IL-10同型对照抗体混合培养24 h,观察各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水平的变化.结果:IL-6可呈剂量依赖性促进DCregs分化及促进Dcregs分泌IL-10;IL-6还抑制了CLP小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Th2极化,降低CLP小鼠IL-4的水平,这一作用与IL-10的分泌相关.结论:IL-6可诱导CLP小鼠DC向调节性DC细胞亚群分化并诱导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分型,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IL-17和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ICP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ICP轻度组(血清总胆汁酸<40μmol/L)和ICP重度组(血清总胆汁酸≥40 μ mol/L)各30例,另取30例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比较3组血清IL-17、TNF-α、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炎症细胞因子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ICP患者与正常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3组血清IL-17、TNF-α、AST和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由高到低依次为ICP重度组、ICP轻度组和对照组.经Pearson相关分析,IL-17、TNF-α分别与AST和ALT呈正相关(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和早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ICP对孕妇妊娠结局影响较大,检测外周血IL-17和TNF-α水平对ICP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敷料Ⅱ型作为肉芽创面小皮片移植后覆盖物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敖料Ⅱ型(脱细胞猪皮)作为肉芽创面小皮片移植后覆盖物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肉芽创面植皮患者,肉芽创面总面积为5%~8% TBS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肉芽创面在小皮片移植后应用生物敷料Ⅱ型覆盖为观察组,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为对照组,两组各11例.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作为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第5天换药前和换药后30 min疼痛评分、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后予以相同的瘢痕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创面愈合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价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首次换药,换药前30 min VAS评分:观察组(2.63±0.67)分,对照组(3.54±1.21)分;换药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组(3.09±1.13)分,对照组(7.63±0.92)分;观察组换药前、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5.27±1.19)次,对照组为(10.27±2.79)次,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3.09±3.20)d,对照组为(19.27±2.32)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3个月瘢痕VSS评分,观察组:色泽(1.90±0.70)分,血管分布(1.63±0.67)分,厚度(2.36±0.80)分,柔软度(2.72±0.78)分,对照组分别为(3.18±0.87)、(2.36±0.67)、(3.27±0.64)、(4.00±0.89)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凡士林纱布相比,生物敷料Ⅱ型作为肉芽创面小皮片移植后覆盖物可以减轻患者植皮术后的换药疼痛、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的愈合、减轻瘢痕增生,效果良好.
-
阿瑞匹坦联合甲氧氯普胺、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预防食管癌术后DC方案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评价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预防食管癌化疗(DC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0月接受DC方案化疗的6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均行食管癌切除术伴食管-胃吻合术后1个月,TNM分期为Ⅱ A~ Ⅲ B期,初次接受抗肿瘤治疗,体力状态评分(ECOG)≤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正常,化疗前24 h未口服止吐药物,未接受放疗,无化疗禁忌证者.排除标准:排除由颅内压增高、肠梗阻、胃肠炎等疾病和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及对阿瑞匹坦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阿瑞匹坦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
关键词: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中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组16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者会合并细菌感染,造成脑膜炎,危及幼儿生命[1].手足口病患者合并感染时,常用的炎性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可表现为正常、降低或升高[2],所以,这两项指标以及病程前期的临床症状都难以准确反映患者合并感染的状况,而细菌学检查至少需要3~5 d.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结构明确的降钙素前肽物质[3],可以较快速地反映有无细菌感染.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血清PCT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关系.
关键词: -
伊曲康唑和派瑞松乳膏联合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观察
关键词: -
宫腔镜检查联合清宫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分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有过剖宫产的妇女再次妊娠且孕囊着床于瘢痕部位,随着孕卵不断生长,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极其凶险[1].临床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分析了采用宫腔镜联合清宫术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年龄25~42岁,平均(31.84±6.62)岁;妊娠次数1~3次,平均(2.45±0.38)次;既往剖宫次数1~2次,平均(1.37±0.19)次.对照组年龄25~41岁,平均(31.46±6.73)岁;妊娠次数1~3次,平均(2.37±0.31)次;既往剖宫次数1~2次,平均(1.32±0.28)次.两组患者年龄、妊娠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超声诊断符合瘢痕妊娠相关诊断标准[2].
关键词: -
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法对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
青光眼为临床多发眼科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眼压升高或眼压未升高但视网膜神经受损[1].既往多予以超声、激光等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引发瞳孔僵直、瞳孔变形、虹膜粘连、晶状体核变硬等并发症,且手术操作会使晶状体出现一定程度混浊,进而形成硬核白内障,对视力造成极大影响.有学者研究指出,硬核白内障手术不仅要保证患者术后视力得到快速恢复,还应维持原切口滤过功能及眼压稳定,因此选择合适切口尤为重要[2-3].本研究中观察了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接受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法治疗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创面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选择
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常常面临需要经创面固定导管的难题.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总结经创面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7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烧伤面积在30%TBSA以上的大面积烧伤患者84例,其中中心静脉置管需要经创面固定的大面积烧伤患者45例,均采用导管侧翼与残余皮肤或肌肉缝合固定的方法,然后用碘伏纱布条包绕导管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前端,无菌纱布外以弹力绷带固定.每日定时更换导管尖处碘伏纱布及覆盖的无菌纱布,必要时增加更换次数.患者每次置管保留时间5~7 d,平均6d.
关键词: -
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诊治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较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确,其临床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癌相似,容易误诊[1].该病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目前的文献报道均以手术切除为主,可选择性应用糖皮质激素,但超50%的患者经局部手术切除后复发[2].尽管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反复手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影响乳腺美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关键词: -
ACE2-Ang(1-7)-mas受体轴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的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抽搐、水肿、心肾衰竭、胎儿生长受限等,全球每年约6万孕妇死于该病,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DCP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 hypertension)、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子痫(eclampsia)、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preeclampsia superimposed upon chronic hypertension)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国外报道HDCP的发病率为7%~12%,我国发病率为9.4%~10.4%,其中子痫前期和子痫约占HDCP的70%[1],且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情况不容乐观.HDCP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预测及治疗仍未完全攻克,研究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HDCP的发病密切相关,在维持体内动脉血压和体液平衡中起重要调节作用[2].
关键词: -
雄激素受体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晚期前列腺癌终极阶段.雄激素受体(AR)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即使在CRPC阶段,AR途径信号的激活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受体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基因突变、结构性受体改变及剪接变异体等.本文对CRPC期AR的主要改变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创伤性癫痫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后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癫痫.PTE发生率4%~53%,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其发生率可达50%甚至更高;就癫痫发生的时间而言,创伤后24 h内癫痫发生率为29.8%,l周时发生率下降至12.4%;就颅脑损伤轻重程度而言,轻度颅脑创伤患者癫痫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5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癫痫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7.2倍;PTE还与年龄相关,未成年患者PTE发生率高于成年患者,年龄越小,癫痫发生率越高[1-3].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癫痫一旦发作,将加重脑水肿,造成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影响恢复及预后,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家庭造成严重负担,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PTE的早期发作被认为是一种偶然现象,是急性损伤的结果,是否给予预防性抗癫痫治疗颇具争议.美国脑创伤基金会和神经病学学会修订的指南(2007年)建议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d内给予抗癫痫治疗[4].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是否进行PTE预防性治疗,本文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经尿道贯穿膀胱死骨片诊治1例
外伤性骨盆骨折破碎骨片刺入膀胱导致的膀胱破裂少见.我科于2018年收治1例患者因车祸伤致骨盆骨折膀胱破裂,膀胱破裂原因为骨盆骨折破碎骨片刺破膀胱并贯穿,行经尿道贯穿膀胱骨片取出术,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于2018年4月3日被面包车从下腹部碾压而过导致多发伤,诊断:骨盆多发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肺挫伤,胸腔积液,软组织损伤,应激性溃疡,贫血,肺部感染,肠梗阻;行急诊手术及对症治疗抢救,后又经多次手术治疗.2018年5月2日患者病情平稳后出现耻骨上区域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血尿症状,完善CT、X线、B超检查提示:①骨片突入膀胱,膀胱壁局部略显增厚;②骶椎左侧及骨盆多发骨折.诊断:①膀胱壁异位骨片贯穿.②外伤性膀胱破裂.③车祸伤,腰骶椎及骨盆多发骨折.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
-
未知
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综述性文章,很幸运的被收录了,外审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文章修改有很大的帮助,编辑在修改期间经常和我联系,商讨文章中的细节问题,很敬业,从这次投稿中学习到了很多,受益匪浅,还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