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TIMP-1/TIMP-2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付艳华;索冬卫;彭芳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在脓毒症血清中的水平,并判断其对严重脓毒症发展成为休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严重脓毒症30例(A组),脓毒症合并休克14例(B组),以同期院体检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C组),收集临床指标并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IMP-1及TIMP-2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B组TIMP-1升高;A、B组TIMP-2较C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指标与TIMPs相关分析得出,TIMP-1分别与D-二聚体、FIB呈正相关、负相关;TIMP-2与PCT、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表明,TIMP-1/TIMP-2比值ROC曲线下面积0.909(95% CI:0.856~0.947)较TIMP-1、TIMP-2高.结论:脓毒症合并休克患者中,TIMP-1水平较正常人高,TIMP-2水平较正常人低,且TIMP-1/TIMP-2比值对脓毒症合并休克的发生更具诊断价值.

    关键词: 脓毒症 TIMP-1 TIMP-2
  • BCL2/IGH、BCL6在CD10-MUM1+和CD10+MUM1-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莫秋荣;李萍;梁科庆;温伟

    目的:探讨CD10-MUM1+滤泡性淋巴瘤(FL)和CD10+ MUM1-的FL中BCL2/IGH融合基因、BCL6分离基因和相应蛋白表达.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民族医院2005年1月至201 1年6月诊断为FL的患者54例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蛋白和BCL6蛋白,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两组的BCL2/IGH融合基因、BCL6分离基因.结果:(1)BCL2蛋白表达,BCL2融合基因和BCL6分离基因在CD10+ MUM1-的FL和CD10-MUM1+的FL中出现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BCL2蛋白表达和BCL2融合基因在CD10+ MUM1的FL和CD10 MUM1+的FL中呈负相关(分别为r=-0.337,P=0.013;r=-0.375,P=0.005).BCL6分离基因在CD10-MUM1+ FL和CD10+ MUM1-FL中呈正相关(r=0.392,P=0.003).结论:CD10+ MUM1-的FL基本上是经典的FL,CD10-MUM1+的FL包含较多的高级别FL,与CD10+MUM1-的FL相比,少见BCL2蛋白表达和BCL2/IGH融合基因表达,可见BCL2基因扩增,常见BCL6分离基因.

  •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文四成;陈潜沛;罗培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定位组(U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组(S组).各组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物为0.5%的罗哌卡因25 mL.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评价各主要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US组和U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US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痛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U组与S组(P< 0.05).注药后15 min US组运动阻滞效果明显优于U组和S组(P<0.05).US组麻醉效果优于U组和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麻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神经刺激器有助于安全推广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 高分辨率测压法对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预测价值

    作者:郑跃;布小玲;王蓓蓓;王启仪;刘婉薇;梁伟民;张晓光;沙卫红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高分辨率测压法对亚型的诊断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经胃镜及钡餐、高分辨率测压法确诊的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依据芝加哥分型诊断标准分为3个亚型,比较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及球囊扩张疗效.结果:在所有患者中,Ⅰ型患者10例(10/39,25.6%),Ⅱ型患者26例(26/39,66.7%),Ⅲ型患者3例(3/39,7.7%);反流在Ⅰ型患者中多见,而胸痛则在Ⅲ型患者中多见,吞咽困难及体质量下降在各亚型间无差异(P>0.05);其中37例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治疗(Ⅰ型,9/10;Ⅱ型,25/26;Ⅲ型,3/3),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有效率分别为Ⅰ型44.4%(4/9);Ⅱ型88%(22/25),Ⅲ型0%(0/3);Ⅱ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Ⅰ型及Ⅲ型(P=0.008和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Ⅱ型是一个判断球囊扩张疗效的阳性预测因子(OR=8.000).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Ⅱ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其他亚型;高分辨率测压法对贲门失弛缓症分型是判断经内镜球囊扩张疗效的预测因子.

  • 血和尿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陈兴旺;赖剑波;姚志军;李健球;陈少霖;周华锋;熊旭明

    目的:初步评价血和尿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共84例,根据是否有感染因素分为Sepsis组及SIRS组,根据Sepsis组患者28 d时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测量其入组后1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和尿液sTREM-1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评分),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Sepsis组患者的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要显著高于SIRS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和尿sTREM-1水平对于脓毒症的诊断优于CRP和PCT (0.894,0.800 vs 0.722,0.692);死亡组入组后1h的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均高于生存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sTREM-1和尿sTRE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和尿液中的sTREM-1水平在脓毒症诊断上优于CRP和PCT,血sTREM-1和尿sTRE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患者疼痛评分法的术前选择及术后疼痛评估的效果分析

    作者:高万露;汪小海

    目的:调查患者对疼痛评分法的喜好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价4种方法在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4-5月择期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n=404),全身麻醉,ASA分级Ⅰ~Ⅲ级,在手术前1d访视患者时,说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语言评分法(VRS)及修订的脸谱疼痛评分法(FPS-R)的使用方法,并调查患者认为哪种方法用于术后疼痛评估更合理及患者的喜好.术后患者清醒定向力恢复后分别使用4种方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对各种评分法的拒绝情况.结果:术前调查表明,45.1%的患者喜欢使用VRS并认为其用于术后疼痛评估更合理,其次是NRS (26.5%),FPS-R(18.3%),VAS(2.2%),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及学历等因素对其选择评分方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评分实施显示,324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疼痛评分,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了VRS评分,54例拒绝VAS,24例拒绝FPS-R,13例拒绝NRS,4种评分法之间的相关性较好(r=0.855 ~ 0.943).结论:大多数患者认为VRS容易理解和使用,在术后疼痛评分时可行性较高.

  • 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侯宝华;崔鹏;陈盛;区应亮;李少杰;简志祥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1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9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86例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术.结果:A组90例患者中87例ERCP+ EST获得了成功,其中84例1周内行三孔法LC,2例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患者Oddi括约肌出血,治愈后1周行LC.余3例取石失败转开腹手术.B组86例患者均行LC+ LCBDE+一期缝合,其中4例术后第3天出现胆漏,2~4周后返院拔出腹腔引流管.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镜适用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不扩张的小结石,而腹腔镜+胆道镜更适合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扩张的胆总管结石,个体化选择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 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和CD34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

    作者:徐小艳;申洪;杨广英

    目的:定量分析CerbB-2和CD34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2例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组织中CerbB-2和CD34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对CerbB-2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计数200倍镜下CD34标记阳性的微脉管数即MVD.结果:CerbB-2蛋白定量表达和MVD均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的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的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546,P=0.000).结论:CerbB-2和CD34二者可能相互作用对浸润性导管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 Myerburg分级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作者:黄惠蕾;蒋祖勋;黄志文

    目的:通过Myerburg分级,探讨其对射血分数(EF)保留心力衰竭评价病情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标准的EF保留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所有纳入病例随访15个月,记录3、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心跳骤停接受心肺复苏、死亡等不良事件.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或急诊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Myerburg分级.结果:共纳入病例174例,其中男70例,女104例;年龄51 ~ 85岁,平均(71.2±6.8)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5),但年龄与Myerburg分级无明显相关性,Myerburg的分级与NYHA的心功能分级均高度相关(P<0.05).3个月再住院、6个月再住院、心跳骤停或死亡等不良事件与Myerburg分级有关(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Myerburg分级对EF保留心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 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与重症胸腹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志伟;王著军;徐旭;马之嘉;乔帅;梁永刚;王树龙;孙瑾;赵晓峰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Ⅱ)≥17分,除外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患者82例,在救治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LPS、IL-6、PAF,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LT:(83.44±38.52)×109/L,D-D:(1823.89±608.02) U/L,Tr:(58.27±12.44)s;LPS:(343.66±106.02) IU/L,IL-6:(393.83±143.86)ng/mL,PAF:(15 765.31±4 431.65)ng/L;PLT与LPS、IL-6、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小于-0.922 7,显著负相关.D-D、Tr与LPS、IL-6、PAF之间均r>0.926 1,显著正相关.结论:LPS、IL-6、PAF参与了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LPS、IL-6、PAF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胎盘生长因子在不同海拔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青年中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关巍;许金花;王晋;杨应忠;冯喜英;崔金霞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在不同海拔藏、汉族青年人群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平原汉族组(P组),中度海拔藏、汉族组(M1和M2组)及高海拔藏、汉族组(H1组和H2组)血清HIF-1α、VEGF、PIGF的水平,分析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关性.结果:H2组HIF-1α水平高于P组、M1组和M2组(均P<0.05),H1组HIF-1α水平高于M1组(P<0.05);H2组VEGF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M1组和M2组PIGF水平低于P组(均P<0.01),H1组PIGF高于M1组及M2组(均P<0.01),H2组高于M1组、M2组及H1组(均P< 0.05).汉族HIF-1 α、VEGF、PIGF和PaO2负相关(r=-0.475,-0.686,-0.511,均P<0.01);藏族HIF-1α与PaO2无线性相关(r=-0.270,P>0.05),VEGF、PIGF与PaO2负相关(r=-0.376,-0.482,均P< 0.05).结论:不同海拔藏、汉族青年人群血清HIF-1α、VEGF和PIGF水平有明显差异,VEGF和PIGF除受HIF-1α的调节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调节因素起作用.

  • miR-449a与胃癌的相关性

    作者:赵亚刚;李立平;吴伟洪;吴炜景;谢子英

    目的:从临床及细胞学角度探究miR-449a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周围正常组织中miR-449a表达水平;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法对MGC803细胞系miR-449a表达进行上调及下调,采用实时细胞动态监测(RTCA)系统及DAPI染色法检测MGC803细胞生长与凋亡情况.结果:(1)相比癌旁周围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miR-449a为低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23.934±4.566,P=0.000);(2)相对于对照组,上调MGC803细胞系miR-449a表达后,RTCA实验结果细胞增殖速度降低(3.947±3.677,P=0.000),DAPI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增加(59.900±8.700,P=0.002);下调miR-449a表达后细胞增殖速度增快(9.005±1.372),凋亡减少(12.500±3.600).结论:miR-449a具有类似抑癌作用,其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MiR-449 MGC803 胃癌 RTCA DAPI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研究

    作者:梁茜;杨希立;张健瑜;杨光;崔金环;肖平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中国南方汉族冠心病患者161例,均口服氯吡格雷,采用聚PCR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把携带野生型基因(*1/*1)归为快代谢型,突变杂合型(*1/*2、*1/*3)为中间代谢型,突变纯合型(*2/*2、*2/*3、*3/*3)为慢代谢型.观察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12个月内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CYP2C 19基因慢代谢型的比例为9.93%;3组患者间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心血管事件在CYP2C 19基因突变型患者中占7.23%,与野生型基因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突变与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 先天性副肌强直R1448C家系的临床、电生理及骨骼肌影像研究

    作者:郭秀海;贾白雪;卢岩;万敏;王涵;贾建平

    目的:研究1个中国先天性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congenita,PC)家系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个PC家系(包括4代共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肌电图(针极肌电图、短时间运动试验、长时间运动试验和肌肉降温试验)及双下肢磁共振检查,对该家系部分患者行候选基因SCN4A全部24个外显子测序,明确是否存在责任突变.结果:该家系患者均自幼出现遇冷后面部及肢体发僵、无力,温暖及轻度活动后可缓慢缓解,部分患者剧烈运动、疲劳及饥饿亦可诱发肌无力发作.先证者肌电图可见肌强直样放电,短时间运动试验正常,长时间运动试验及肌肉降温试验均有CMAP振幅显著下降;双下肢磁共振检查示T2WI抑脂相散在高异常信号.该家系3例患者(Ⅲ3、m5、Ⅳ1)的SCN4A基因第24外显子上均存在c.4343 c>t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R1448C改变.结论:中国PC家系中存在R1448C突变,其临床特点、肌电图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即刻及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玉善;关怀敏;解金红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即刻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HOCM患者28例,以稍大于间隔支直径的球囊扩张间隔支建造“室间隔隧道”,经“隧道”注入无水酒精,观察患者即刻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34.9±30.1) mmHg,术后(21.3±5.8)mmHg(P< 0.05);室间隔厚度术前(23.1±6.3)mm,术后2周(21.6±6.7)mm(P< 0.05);术前左室流出道宽度为(6.52±2.63)mm,术后2周(11.2±3.47)mm (P<o.05).6 min步行距离术前(328.84±50.36)m,术后6个月(416.35±65.32)m(P< 0.05).结论:PTSTMA术治疗HOCM安全有效,即刻及远期效果好,可作为治疗HOCM的补充方法.

  • 肌肉分层解剖、保留骨瓣的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方法

    作者:胡宜;于宏伟;袁玉会;刘云会

    目的:探讨按乙状窦后术区肌肉的解剖层次分层解剖同时还纳骨瓣的开颅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5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例的治疗方法.分层解剖组15例按照解剖层次切开头夹肌,显露并分离头半棘肌.钻孔点取星点外下0.7~0.8cm、颞鳞-顶乳缝后下1 cm处,骨窗上缘暴露横窦下缘及拐角,外侧暴露乙状窦内侧缘.术后逐层缝合肌层并还纳骨瓣.传统开颅组10例采用传统直接切开并分离肌肉,同时咬除骨质的方法.结果:分层解剖组无明显感染、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发生.传统开颅组中,5例发生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肌肉分层解剖、保留骨瓣的开颅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按解剖层次分层解剖同时还纳骨瓣的开颅方法更符合生理解剖特点,更有利于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及预防并发症.

  • 肾移植术后中远期出血处理对策

    作者:周结学;刘东;吴家清;黎程;升申;蒙善东;李琴;郑克立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中远期出血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6例术后并发血管疾病的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并发移植肾破裂2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3例,移植肾动脉破裂伴瘤样动静脉内瘘形成1例.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n)作出诊断,其中2例经CT明确诊断,3例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1例经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2例移植肾破裂,1例修补成功,1例行移植肾切除;3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均行移植肾切除;1例移植肾动脉破裂伴瘤样动静脉内瘘形成患者经血管修补整形成功.结论:肾移植术后的出血发展迅速,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处理不及时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CDFI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 自制单孔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12例

    作者:张斌;王养民;常德辉;周逢海;景德善;赵建波;苗鹏程

    目的:探讨及总结自制单孔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治疗Ⅰ期肾癌(T1N0M0)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行自制单孔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自制单孔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2~193 min,平均127 min;出血量95~310 mL,平均130 mL.12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率100%),无复发患者.结论:自制单孔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治疗Ⅰ期肾癌(T1NoMo)效果较好.早期诊断,辅助治疗,熟悉后腹膜解剖结构,配合自制单孔腹腔镜器械,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各项手术操作技术,及时准确地处理并发症,都是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的关键.

  • 次全量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大杰;孙万峰;张国培;夏玉东;顾行军;崔婷;朱明星;王峰

    目的:探讨次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易化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初发STEMI患者62例分为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比较两组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恶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血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PCI术后6个月的LVEF、出血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易化PCI组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LVEF高于直接PCI组(P<0.05);易化PCI组住院期间恶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直接PCI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和PCI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次全量易化PCI治疗STEMI能提高ST段回落率、保护心功能,降低患者近中期风险.

  • 不同致病菌肺真菌病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张悦;吴麟;曾献军;周福庆;龚洪翰

    目的:探讨常见不同真菌所致肺真菌病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或细菌学及临床证实的52例肺真菌病的临床、CT及病理资料.结果:肺部曲霉菌感染17例,隐球菌10例,白色念珠菌10例,病理未明确分类的真菌15例.CT上可见空气新月征12例(肺曲霉菌病常见,7/17例),表现为肿块或结节影21例(肺隐球菌病常见,8/10例)、磨玻璃密度影17例(肺念珠菌病常见,7/10例),表现为肺实变影15例,混合性改变17例.结论:空气新月征常见于肺曲霉菌病,肿块或结节影常见于肺隐球菌病,磨玻璃密度影常见于肺念珠菌病,不同肺真菌病有其常见的CT表现.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6例

    作者:李芳;仝雪霞;孙绍峰;郑西卫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及预后,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近3年间收治的1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患者男9例,女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浮肿、胸痛、气短、咳嗽、咯血、乏力.16例全部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激素治疗后,13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合并肺栓塞,且容易漏诊、误诊,患者突发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不适,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及时完善CTPA、凝血全套等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预后.

  • 运用心肺运动试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病性贫血对运动耐量和呼吸困难评分的影响

    作者:王苏网;陈正贤;黄思贤;刘晓;郑少华;吴欣

    目的:运用心肺运动试验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病性贫血对运动耐量和呼吸困难评分的影响.方法:依据分组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纳入贫血组30例,与贫血组相匹配的非贫血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行血常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试验.结果:所研究的患者中慢性病性贫血症的发生率为14%.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静态肺功能资料中除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比较有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运动心肺参数相比,maxVO2及其maxVO2%,maxWatts及其maxWatts%,MRC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慢性病性贫血对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呼吸困难指数有消极影响.

  • 逼尿肌不稳定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疗效的影响

    作者:钟敏;莫乃新;吕忠

    目的:观察逼尿肌不稳定(DI)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5例前列腺增生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根据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分为DI组及非DI组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及其他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结果:DI组及非DI组术后各参数比较在Qmax、RV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IPSS在D1组及非DI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DI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后疗效优于非DI组,提示DI是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代偿性改变,及时予手术干预术后恢复良好;部分合并DI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如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症状改善较缓慢.

  • 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狭长组织缺损20例

    作者:田举;冯国友;罗志军;王和庚

    目的:观察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狭长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清创后需行皮瓣修复的狭长创面,设计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20例狭长创面设计改良逆行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中均可顺利找到神经及静脉等解剖标志,操作简单,术后皮瓣成活良好.结论:改良球拍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狭长创面易于操作,减少了皮瓣的旋转角度,值得推广.

  • 拔牙位点局部感染的纳米种植体即刻种植

    作者:施亮;彭赤飞;卢伟光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局部感染的纳米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中心即刻种植患者中拔牙位点存在有各种慢性炎症的病例,微创拔牙器械拔除患牙,彻底清理拔牙窝,反复冲洗.制备完成种植窝洞后,旋入纳米种植体,扭力≥50 Ncm.术后1个月完成永久修复.结果:术后随访0.5 ~ 2.5年,除9枚失败外,其余278枚均获临床成功.结论:拔牙位点局部感染的即刻种植采用纳米种植体能增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使种植体生长的时间从传统种植体的3~4个月缩短为1个月.

  • PCI术后左室巨大室壁瘤外科治疗成功1例

    作者:王强;徐莉;王东进

    患者男,74岁,因“突发胸痛1d”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前降支植入两枚支架,术后患者反复发作腹胀,低血压,在家卧床1个月后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精神萎,四肢湿冷,心律齐,85次/min,血压85/55 mmHg,腹胀,尿少.查心脏彩超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巨大室壁瘤形成,占据左窒65%容积,中等量心包积液,左室舒张末直径9 cm,左室EF 26%,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 伴有周围神经损伤的变应性亚败血症1例

    作者:苏平;骆军霞;陈锟;李建军

    患者女,51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四肢远端麻木、疼痛8d于2013年7月30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体温高达39.0℃,在多家医院就诊抗感染治疗,均无效.至2013年7月22日晚,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侧上肢腕关节以下至手指末端麻木,伴从指端向腕关节的放射性疼痛,次日晨逐渐发展至出现双侧下肢膝关节以下至双足趾麻木感,以及双侧胫后肌肉疼痛;曾在外院行四肢肌电图检查提示:左侧正中神经、双下肢胫神经、腓肠神经轻度病损,右下肢股直肌可见宽大高幅动作电位.服用卡马西平0.2 g,2次/d四肢疼痛无改善,遂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 尿毒症患者发生红人综合征1例

    作者:刘辉辉;刘滇军

    患者男,71岁,因发热3d入住我科.患者于2011年12月29日确诊慢性肾脏病5期,留置右颈内静脉皮下隧道Cuff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导管功能良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至今,碳酸氢盐血液透析每周3次,血液透析滤过2周1次,每次治疗4h.2013年6月12日起患者连续两次出现透析后发热,高体温38.5℃,伴有皮肤瘙痒,透析间期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入院查体:T 36.5℃,P 62次/min,R20次/min,BP 140/80 mmHg,慢性肾病容,轻度贫血貌.

  • 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温露华

    患者男,以“右阴囊肿物无痛性增大半年”为主诉入院.阴囊彩超示:右侧阴囊内可见一异常回声团块,边界范围欠清,大小约75 mm× 46 mm×28mm,内部呈实性等回声,回声强弱欠佳,未见液性暗区,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全腹部CT平扫+下腹部增强示:右侧阴囊内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以上强化CT值,病灶与右侧睾丸分界尚清,双侧腹股沟、腹膜后及腹腔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肿瘤标记物:AFP 2.0 ng/mL、CEA 1.3 ng/mL、HCG 0.34 mIU/mL均为正常值.

  •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1例

    作者:李建明;袁静;吴伟波;姚思敏;刘映霞

    患者男,48岁,超市管理员,曾居住于“牛羊屠宰场”附近共2年.1981-1986年曾患“右耳化脓性中耳炎”,于1986年行切开引脓术后,同时出现右侧面瘫及右耳听力丧失.临床表现:主因“反复头晕、呕吐1年,视力、听力下降7个月,乏力1个月”于2012年11月22日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夜间入睡后非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10余次,未见咖啡色样物,行颅脑CT,提示“颅内未发现异常”,在他院诊断“胃炎”,经治疗5d,具体不详,后头晕、呕吐症状缓解.

  • 阴道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1例

    作者:刘秋雨;张梦阳;常小婉;刘正国;孔令非

    患者女,41岁,已婚,发现会阴部肿块2年.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肌瘤1个月余.妇科检查阴道畅,于后壁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5 cm×7 cm,活动度差,有压痛,肿块下极达阴道外口,无下坠感等不适症状.术中见肿物自阴道外口达阴道穹窿处,与直肠紧贴,但未侵及肠壁.其他部位未发现异常.肿物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临床诊断考虑子宫颈肌瘤.

  •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尧永华;刘威力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地佐辛(dezocine)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中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静脉全麻下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60例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和B组(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术中静脉持续泵注DEX,A、B两组分别在术前10 min给予芬太尼1.0 μg/kg和地佐辛0.2 mg/kg,然后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第5、15、30、60分钟的VAS疼痛评分和第30、60分钟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B组术中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低于A组.结论:DEX复合地佐辛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 雷奈酸锶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4例

    作者:董群伟;林毅明;孙平;许小奔;王晓东

    目的:观察雷奈酸锶(SrR)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绝经后OVCF患者84例,行PVP联合SrR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骨密度(BMD)、髋关节强度指数(FSI)、骨代谢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SrR治疗1年后患者双侧股骨颈、腰椎(手术椎体除外)BMD和FS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P< 0.01),未见新发骨折.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显著增加(P<0.05),β-胶原降解产物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SrR联合PVP治疗OVCF疗效肯定.

  •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深度的影响

    作者:田可耘;孙柯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患者90例随机分成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5例,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NTI).D组缓慢静脉注射(超过5 min)右关托咪定0.5 μg/kg,然后注射丙泊酚1.5 mg/kg;C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3~0.5 mg/k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呼吸和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总用药量D组明显低于C组(P<0.05);呼吸抑制例数和严重体动发生例数D组明显低于C组(P< 0.05);NTI D组明显高于C组(P<0.01);循环抑制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同单独使用丙泊酚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且大大降低丙泊酚用量.

  • 贝伐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房智慧;马会芳;张凯;张伟杰;王留兴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XEL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74例,其中研究组34例(S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40例(X组)只采用XELOX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3.53%、22.50%,P>0.05),而疾病控制率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29%、65.00%,P<0.05),说明贝伐方面联合XELOX方案对晚期结肠癌的疾病控制方面优于只用XELOX方案,远期疗效比较中,两组TTP分别为9.5个月、6.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15个月、14.3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联合贝伐组的高血压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相应治疗均缓解.结论:贝伐单抗联合XELOX化疗方案较单用XELOX治疗晚期结肠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患者可以耐受.

  • 具有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的建立

    作者:夏思文;陈世彩;黄益灯;李孟;郑宏良

    目的:建立具有稳定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方法:应用神经细胞诱向小室建立生长模型,ELISA法检测模型中不同分区琼脂糖内神经因子浓度;细胞培养法鉴定小室中神经细胞活性以及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对其诱向生长作用.结果:通过诱向小室内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浓度梯度形成,成功建立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细胞培养显示诱向小室琼脂糖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对其有明显诱向生长作用.结论:该生长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应用稳定性,可用于体外不同因子对运动神经元诱向生长作用的研究.

  • STAT3反义核苷酸对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方大钊;王伟杰;董楠;付宪华;丁涟沭

    目的:探讨转染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反义核苷酸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瞬时转染STAT3寡聚核苷酸反义和无义序列至U87细胞,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周期调控蛋白c-Myc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反义组的细胞480 nm处吸光度(0.64±0.17)较空白组(1.33±0.16)降低(t=6.772,P< 0.01),而凋亡率[(44.17±3.35)%]较空白组[(14.63±3.55)%升高(t=12.86,P<0.01);通过DNA倍体分析得出,反义组S期细胞比例[(40.63±2.71)%]高于空白组[(21.38±1.93)%,t=10.02,P< 0.05];蛋白质水平检测发现反义组Bax表达上调而Bcl-2和c-Myc表达下调,各指标在无义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STAT3反义核苷酸是通过调节Bax、Bcl-2及c-Myc的表达抑制U8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BMP-4通过Smad1信号通路诱导头颈鳞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而调控其发生侵袭的研究

    作者:徐婷;肖大江;张欣

    目的:体外试验探讨BMP-4及Smad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促进头颈鳞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重组BMP-4干预头颈鳞癌细胞(SCCHN)株,激光共聚集显微镜观察SCCHN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侵袭试验用以检测细胞的侵袭力与迁移力的改变.结果:BMP-4可促进SCCHN细胞发生EMT形态学改变,同时促进细胞发生侵袭,EMT相关蛋白E-caherin显著下调,vimentin显著上调;Smad1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BMP-4可通过诱导头颈鳞癌细胞发生EMT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为头颈鳞癌转移机制研究开辟新的通路.

  • 丙泊酚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守权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神经科一种常见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的急危重症[1].癫痫发作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持续时间长,可因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产生永久性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2].目前对SE的治疗国内首选静注地西泮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治疗.安定静推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效果不好,且易出现呼吸抑制及耐药性等;苯巴比妥肌肉注射虽然安全,但是起效慢,副作用大[3].为探讨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笔者对丙戊酸钠与丙泊酚治疗SE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用于猝死一级预防临床应用8例

    作者:付荣;姜东炬;薛博文;胡高频;贾玉琳;张燕渡;王冬冬;陶爱萍

    心脏性猝死(SCD)是当今世界所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约90%以上的SCD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导致,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有效的首选治疗措施[1].本文对我院用于SCD一级预防的8例ICD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 静脉应用胺碘酮对CCU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鸣燕;张云强

    胺碘酮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为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无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都有效.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小、不影响室内传导、无负性肌力反应、不增加起搏阈值以及有良好的抗颤作用,所以主要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肥厚、左室功能不全和室内传导阻滞中抗快速心律失常[1].胺碘酮药理学特征复杂,作用多样,故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心血管剩余风险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嵌蚺;覃数;张冬颖

    心血管剩余风险,是指以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及血糖达标],仍发生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有研究报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进一步获益,本文就此观点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 胶原酶诱导的鼠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应用进展

    作者:刘军;潘建科;黄永明;杨伟毅;李想;曹学伟

    动物模型为骨关节炎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退行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动物模型的构建是开展退行性KOA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van der Kraan等[1]率先开展鼠类退行性KOA模型的研究,发现胶原酶可通过损伤含有Ⅰ型胶原的关节结构,例如肌腱、韧带和半月板等,从而导致膝关节不稳,终导致了骨关节炎的病变.这与注射木瓜蛋白酶或碘乙酸等直接影响软骨代谢导致的骨关节炎不同,胶原酶诱导的KOA以髌骨向关节内侧脱位相关的胫股关节内侧严重的软骨退化性损伤、软骨下骨硬化低于软骨侵蚀、骨赘形成和随之而来的膝关节畸形为特征,与老年老鼠自发的骨关节炎病理改变极为相似,且造模时间较短、花费较低.为更好地开展退行性KOA的研究,笔者对应用胶原酶建立鼠退行性KOA模型的研究作一总结.

  • miR-145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郭文炜;曾志勇;徐驰

    微小RNA为一类长约19~25个核苷酸的内性非编码单链RNA,可抑制靶基因转录或蛋白翻译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表明,微小RNA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查阅国内外文献,近年来关于miR-145的研究更新较快,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实验,提出了较多的新的观点,现就miR-145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陈希;曹开谊;孙卫文;陈斐获;黄越玲;沈岩松;戴丽军;易咏红;陈盛强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周龄KO鼠及野生型(WT鼠)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5天腹腔注射氯化锂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药后取脊髓腰骶膨大段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小鼠脊髓GSK3β和P-GSK3β水平的变化.结果:KO鼠的PWTL值比WT鼠明显升高.使用氯化锂后,KO鼠PWTL值恢复至WT鼠水平.KO鼠脊髓P-GSK3β表达较WT鼠明显减少.使用氯化锂后,KO鼠脊髓P-GSK3β表达增多.结论: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KO鼠脊髓P-GSK3β表达减少可能是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氯化锂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P-GSK3β的表达而改善KO鼠热痛觉敏感性.

  • 莱菔硫烷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伊雪;王帅;邬鹏宇;崔翔宇;杨学慧;郑素琴;杨方;万松;李占清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大鼠移植心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Lewis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对照组:受体大鼠于移植前24h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NAC组: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半小时经下腔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 300 mg/kg;SFN组:受体大鼠于移植前24 h经尾静脉注射SFN 2.5 mg/kg.其中供心冷藏于4℃HTK液18h,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采用半定量法评价心脏功能,再灌注后6、24 h分别从受体鼠内眦静脉和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肌钙蛋白(troponin T,TnT)的水平;移植后24h摘取供心,观察心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PO)含量.结果;心脏功能评分SFN组、NAC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再灌注6h,与对照组相比,NAC组血清中LDH、CK-MB和TnT的活性均降低(P<0.05).SFN组血清中LDH、CK-MB和TnT的活性均降低(P<0.05);再灌注24 h,NAC组LDH和TnT的活性亦均降低(P<0.05),CK-MB的活性未见明显变化,SFN组血清中CK-MB和TnT的活性亦均降低(P<0.05);NAC组和SFN组心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NAC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及SOD/LPO比值明显升高(P<0.05),LPO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SFN组供心心肌组织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未见明显变化,SOD/LPO明显提高(P<0.01).结论:SFN能保护移植心脏,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Ⅱ期酶产生,提高心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防御能力,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房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作者:李彪;赵强;曾芳;吴同果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oreceptor,β3-AR)特异性激动剂BRL-37344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左房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nwar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1)的影响.方法:建立CHF大鼠模型,24只Wistar大鼠分为Sham组、CHF组和BRL组,检测左房内径(left atriumdiameter,LA)、左房射血分数(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记录Ik1.结果:BRL组大鼠的LA显著大于CHF组和Sham组(P<0.05),BRL组大鼠的LAEF显著低于CHF组和Sham组(P<0.05);BRL组大鼠左房细胞Ik1密度与CHF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RL-37344加重CHF大鼠的心房重构及收缩功能下降;BRL-37344对CHF大鼠心房细胞Ik1密度无显著影响.

  •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转染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本娟;宋红丽;付楠楠;刘涛;张文;杨洋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Adv-HO-1)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Adv-HO-1和生理盐水组.采用RT-PCR检测HO-1 mRNA含量,ELA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Occludin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O-1 mRNA含量明显升高,TNF-α、DAO、D-乳酸明显降低,小肠病理损伤明显减轻,Occludin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O-1能降低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并修复紧密连接、保护肠道.

  • 慢性心房颤动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院外延续护理效果评价

    作者:刘小平;唐振旺

    目的:评价应用院外延续护理措施改善慢性心房颤动(A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华法林抗凝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96例我院慢性AF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出院后延续护理措施,均为48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INR、PT、FBS、HbA1c等实验室指标,以及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NR、PT、FBS、HbA1c数值显著改善(P<0.05),且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P<0.05);而研究组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AF合并T2DM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

  • 改良腹膜透析液培养法对提高病原菌阳性率的探讨

    作者:叶佩仪;誉翠颜;严明芳;孔耀中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腹膜透析液培养方法的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02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腹膜透析液,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标本采集和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培养,观察阳性率.改良法是将腹膜透析液整袋静止悬挂1h后采集标本,并使用血培养瓶培养;常规法是将腹膜透析液无静止悬挂并整袋摇匀后,使用普通培养瓶培养.结果:改良法的阳性率为73.5%,常规法的阳性率为5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8).结论: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腹膜透析液改良培养法可提高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有助于PD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3种方法提取外周血DNA比较分析

    作者:范俊丽;郑芳;付小曼;彭春艳;李聪

    目的:比较PK法、KAc法和NaI法提取外周血DNA的差异,帮助临床研究选择更合适的DNA提取方法.方法:分别用3种方法提取外周血DNA,比较各方法时耗、花费、标本量及提取DNA的浓度、纯度等因素,方法间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结果:PK法和KAc法获得DN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纯度上PK法更好,但KAc法耗时更短,且成本更低,更安全;NaI法提取DNA纯度不高,但耗时短,也可小样本提取DNA.结论:从安全性、耗时、标本量及提取质量等方面比较,KAc法是较好的DNA提取方法;NaI法可用于快速提取.

    关键词: PK法 KAc法 NaI法 DNA
  • 环氧化酶-2在胃癌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一斐;孙健;李琦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征性表现,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影响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血管新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步骤,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近来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Ox-2)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影响了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增殖,并影响肿瘤的预后[1].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作者:轩贵平;郭紫芬;李天平;陈方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mAn)是具有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结构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AmAn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较长,目前仍然被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脑膜炎和呼吸道、泌尿道、骨关节感染等.但AmAn引发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不可逆性的耳聋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大量研究发现,大剂量长时间用药会引起听力损害,而且部分个体低剂量用药也会出现耳聋,甚至“一针致聋”,并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性耳聋(AmAn induced deafness,AAID)具有家族聚集和母系遗传现象,因此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极有可能是AmAn易感性的分子基础.近年来,已经明确了与AAID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其中一些位点的确切致聋机制也得到确定.同时也开发出了许多筛查相关突变的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AmAn,预防AAID的发生提供指导.

  • 混苯与噪声联合暴露对石化厂男性工人血压的影响

    作者:朱燕群;党善锋;黄春明;晏程;陈韵聪;秦飞;李旭东;魏青;肖勇梅

    目的:了解混苯和噪声联合暴露对石化厂男性工人血压的影响.方法:根据职业暴露情况将石化厂516名男性工人分成4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血压测量.结果:3个暴露组工人收缩压分布不同于对照组(P=0.002),舒张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在各暴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和体质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未发现混苯和噪声暴露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P>0.05),影响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BMI,OR分别为1.116和1.213(均P<0.001).结论:低剂量混苯暴露和低强度稳态噪声联合暴露时,男性工人高血压患病率主要受年龄和BMI的影响.

    关键词: 噪声 职业性 混苯 血压
  • 社会心理因素对广西壮、汉族哮喘患者发病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许建国;马迎教;梁建成;廖婷婷;杨益东;蒙明虑;邓月琴

    目的:比较社会心理因素对广西壮、汉族哮喘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壮族哮喘患者188例,汉族哮喘患者175例;另收集壮族健康人群203例,汉族健康人群180例.调查所有对象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心理测评则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壮族哮喘患者抑郁、消极应对(NC)的评分高于汉族哮喘患者(P<0.05),社会支持度各维度在壮汉族哮喘患者中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壮族人群有文化程度、哮喘家族史、抑郁、内向性激惹、NC及主观支持6个变量入选模型,而汉族人群有文化程度、吸烟、内向性激惹、主观支持4个变量进入模型,可见文化程度、内向性激惹、主观支持为壮、汉族人群共有的哮喘影响因素.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广西壮、汉族哮喘患者发病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探索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有针对性的哮喘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 漫话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类旅程与示踪

    作者:刘志辉

    谁是“十痨九死”的始作俑者?1882年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终于捕猎到了这个侵扰人类至少7 000余年的宿敌——结核分枝杆菌,从此人们开始了科学征服结核病梦魇的长途跋涉.130年过去了,我们曾经有过“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巨大喜悦,也正面临着“耐药盛行、无药可用”的严酷现实,真可谓“几多欢喜几多忧愁”.何以至此,难能一言蔽之.笔者只想试问:与之不时相遇甚或朝夕相处的人们对这位人类的不速之客在人体和人群中如何穿行了解多少?我们又如何能将之随时收入自己的视野以达“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应该肯定人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也必须坦陈目前所获不尽如人意,在此笔者试作走马观花式的陈述.

  • 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与患病状况分析

    作者:黎燕琼;谭守勇;谭耀驹;刘志辉;高鸣;黄艳君;孔笑颜

    目的:了解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与患病状况.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14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接触结核病患者特征、居住环境及儿童自身体征资料进行分析.对所有接受结核病筛查者均记录有否咳嗽、咳痰或咯血或胸痛可疑症状,营养发育状况;同时询问和了解患儿居住环境,结核病患者痰菌情况及与患儿关系.结果:(1)在儿童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感染率为36.0%.有可疑症状者结核感染率为38.2%,与无症状者结核感染率比相似(30.0%)(x2=0.426 1,P>0.05);(2)接触传染性肺结核儿童结核感染率为45.2%,而接触菌阴肺结核儿童结核感染率为29.5%(x2=1.924 9,P>0.05);(3)在儿童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结核病患病率为16.0%;(4)接触父母患者儿童结核患病率为6.8%,与接触其他亲属患者儿童结核患病率为29.0%(x2=7.920,P< 0.01).结论: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率和患病率高;没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率和患病率与有可疑症状者相似;儿童菌阴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率和患病率相似;在儿童密切接触其他亲属患者结核病患病率高于接触父母患者.

  •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汪敏;邝浩斌;李艳;张宏;冯治宇;程武;邝小佳;蔡晓婷;谭守勇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并初治涂阳肺结核2个月末痰菌阴转的关键性因素,为治疗策略的正确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并初治涂阳的肺结核予2个月HRZE抗结核及积极降糖治疗,2个月治疗期末对痰菌阴转情况进行观察,以2个月末痰菌阴转状态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结核病灶范围、是否合并空洞及数量、治疗前及2个月末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4%的患者痰菌阴转.治疗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OR=3.226,P=0.000)、治疗2个月末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2.397,P=0.001)、病灶范围(OR=2.331,P=0.001)、空洞及数量(OR=1.857,P=0.015)、治疗2个月末空腹血糖(OR=1.394,P=0.031)与痰阴转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空腹血糖外,糖尿病病程(OR=3.416,P=0.000)、病灶范围(OR=2.921,P=0.020)、空洞及数量(OR=2.433,P=0.031)、抗结核治疗2月末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2.296,P=0.012)均是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受患者治疗前的糖尿病病程、肺结核病灶范围、空洞数量、强化期末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两病合并患者在治疗中,应重视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其值升高患者应加强血糖的监测,从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评价

    作者:卢峰岳;黄艳君;刘春平;蔡杏珊;谭耀驹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T-SPOT· TB)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进行IGRA检验的病例资料,共745个病例,其中结核病353例(包括肺结核294例,肺外结核5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9例,其他疾病132例,另外241例样本因其病历资料不全,视为无效数据,不纳入统计分析;依据疾病临床诊断结核IGRA检验结果进行分组分层比较,计算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值(NPV)、阳性似然比(LR+)及阴性似然比(LR-).结果:353例结核病患者T-SPOT· TB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9.2%(95% CI:85.5% ~ 92.3%),77.5%(95% CI:70.0% ~ 83.9%),PPV、NPV、LR+、LR-分别是90.2%、75.5%、3.96、0.14,患病率是70.0%,确诊结核病(菌阳)与临床诊断结核病(菌阴)灵敏度比较,P=0.221 5;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90.1%、84.7%,特异性均是77.5%;1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无发现阳性.结论:IGRA对确诊结核病(菌阳)和临床诊断结核病(菌阴)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同时NPV均大于PPV,提示IGRA可用于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

  • 结核患者CD19+CD5+CD1d+B细胞表达及其对Th17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美忠;廖明凤;曾光明;张影;张明霞;陈心春;邓群益

    目的:分析结核患者Th17应答与CD19+ CD5+ CD1d+B细胞频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结核潜伏感染者、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7应答水平及CD19+ CD5+ CD1d+B细胞频率.结果:结核患者Th17应答水平为(3.34±1.3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4.60±1.56)%(q=6.56,P<0.001)和结核菌潜伏感染者(4.13±1.91)%(q=2.96,P<0.05);结核患者CD19+ CD5+ CD1d+B细胞频率为(28.29±11.0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1.05±10.86)%(q=3.69,P< 0.05)和潜伏感染者(20.46±9.88)%(q=3.59,P<0.05);结核患者Th17应答与CD19+ CD5+ CD1d+B细胞频率呈负相关性(r=-0.467 3,P<0.05).结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h17细胞应答受抑制,这种抑制可能与CD19+ CD5+ CD1d+B细胞频率的增多有关.

  • 肺结核并气管支气管结核影像与支气管镜下表现相关性分析

    作者:邝浩斌;丁秀秀;梁敏青;方琼;何桥;程武;谭守勇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影像学特点与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关系,提高TBTB的早期发现率.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为TBTB的33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与支气管镜下所见的病变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0例患者空洞型肺结核188例(57.0%),空洞常见右上叶99例(52.6%)、左上肺固有叶89例(47.3%)、左下叶51例(27.1%);肺不张77例(23.3%).结核侵犯气道部位是气管35例(10.6%)、右上支气管131例(39.7%)、右中叶支气管30例(9.1%)、右下叶支气管50例(15.2%)、右主支气管30例(9.1%)、左上支固有支气管121例(36.7%)、左上舌叶支气管23例(6.7%)、左下支气管103例(31.2%)、左主支气管60例(18.2%).TBTB分型炎症浸润型152例(46.1%)、溃疡坏死型19例(5.8%)、肉芽增殖型91例(27.6%)、瘢痕狭窄型68例(20.6%).空洞和肺不张分别与TBTB受累部位和分型存在相关性(P< 0.001);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炎症浸润型为主;非空洞型肺结核合并肉芽增殖型为主(P< 0.001);肺不张合并瘢痕狭窄型为主(P< 0.001).结论:对空洞型肺结核和肺不张及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TBTB的早期发现.

  • 环介导等温扩增对肺结核快速诊断的分析研究

    作者:江勇;钱明;陈涛;李海成;陈燕梅;卓文基;郭卉欣;钟球;周琳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8份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同时进行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结果:在检测的408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标本86份,阳性率21.1%(86/408);培养检出阳性标本112份,阳性率27.5%(112/408);LAMP检出阳性标本110份,阳性率27.0%(110/408).以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检测结果为标准,涂片法的灵敏度为72.3%(81/112),特异性为98.3%;LAMP灵敏度为92.9%(104/112),特异性为98.0%.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x2=16.42,P<0.05).结论:LAMP在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结核病诊断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 利用自主发光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连续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

    作者:梁镇兴;张可;谭耀驹;谭守勇;张天宇

    目的:建立无筛选标记的自主发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直接快速连续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入96孔板中贴壁过夜处理,然后利用UAIRv菌感染4h后进行清洗,加入抗结核药物后进行培养.分别在感染后的第0~7天对同一样品进行发光值的检测,直接通过发光值的变化进行药效的判断.结果:成功构建UAlRv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成功对利福平(RIF),异烟肼(INH),莫西沙星(MFX)和利奈唑胺(LZD)等抗结核药物进行细胞内抗结核作用评价.UAIRv体外检测药物活性的小抑菌浓度(MIC,μg/mL)分别为RIF 0.125,INH 0.06,MFX 0.5和LZD 2.0,与之前报道过的利用带抗性标记的自主发光结核杆菌体外检测药物活性一致.在UAlRv感染巨噬细胞模型中药物的MIC(μg/mL)分别为RIF 0.125,INH 0.015,MFX 0.5和LZD 4.0,这与报道过的利用普通H37Rv结核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检测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利用UAlRv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可快速、经济、连续地检测抗结核药物的细胞内活性,并可能用于高通量筛选/评价抗结核药物.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住院与门诊治疗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覃红娟;谭守勇;邝浩斌;李艳;吴桂峰;徐琦;张宇青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治疗初期住院与门诊治疗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广州市采用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治疗方案进行诊断和治疗的88例MDR-TB患者疗效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初期是否住院分为住院组51例及门诊组37例.结果:(1)在88例患者中,治愈40例(45.5%),失败22例(25.0%),死亡10例(11.4%),丢失16例(18.2%).(2)24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住院组[54.9%(28/51)]明显高于门诊组[32.4%(12/37)](x2=4.367,P=0.037).(3)住院治疗丢失率(9.8%)明显低于门诊组(29.7%)(x2=5.723,P=0.017).(4)在完成疗程患者中,住院组和门诊组6个月末和24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2.4%、66.7%和50.0%、60.0%(x2=0.013,P=0.900).结论:对MDR-TB患者采用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相结合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治愈率.

  • 加强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的研究

    作者:谭守勇;刘志辉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1],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率和广泛耐多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率分别为8.32%和0.68%.MDR-TB与非耐多药结核病相比,具有痰菌阴转慢,传染期长;诊断、治疗、管理复杂;治疗费用高;不良反a应多等特点.

  •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作者:卓兰云;吴子安;黄宪章;庄俊华;吴炜霖;郑智明;陈颖婷

    目的:评价分析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的诊断效能.方法:检索2000-2013年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disc 1.40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2 280例,其中病例组1 244例,对照组1 036例.GADA的合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58(95%CI=0.55 ~ 0.61)和0.97(95%CI=0.96~0.98).IAA合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33(95%CI=0.29~0.37)和0.99(95%CI=0.98~1.00),ICA的合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45(95%CI=0.42~0.49)和0.98(95%CI=0.97~ 0.99).GADA、IAA和ICA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5和0.90.结论:T1D的诊断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ICA、IAA、GADA.诊断1型糖尿病敏感度高的是GADA,特异度高的是IAA.

  • 应重视结核病耐药性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胡忠义

    我国是结核病高耐药国家,肺结核病患者的单耐药率为21%,多耐药为率8.32%,广泛耐药率为0.68%,总耐药率37.79%,结核病的高耐药率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棘手的问题[1].及时准确的耐药性测定,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耐多药结核患者,并且可为患者的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其结果有助于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与传播,减少新的耐多药结核患者的产生.然而,在获得培养阳性菌后,当前常规应用的结核病耐药性测定方法(如比例法或绝对浓度法)需时4~8周(目前规程是4周判断结果),当前快的Bactec 960仪器系统药敏检测也在获得培养阳性菌株以后还需5~7 d(目前的操作规程是4~12d),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早期快速的耐药性检测技术突破则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的关键[2].

  • 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唐神结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体外试验证实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近年来,全球MDR-TB的流行呈增多趋势,MDR-TB的治疗已成为结核病控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1-2].目前对MDR-TB的治疗提倡采用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萎陷疗法、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中医药和营养支持治疗等[3-7],现介绍如下.

  • Xpert MTB/RIF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作者:夏辉;赵雁林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27个耐多药结核病(M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WHO估算[1]2012年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约为140万(患病率为99/10万).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2]显示,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中MDR-TB率和广泛耐药(XDR-TB)率分别为10.2%和0.7%,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难度,其中耐药结核病的准确、快速实验诊断则是必须着力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