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计数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

    作者:余水;曾令春;彭宗清;淡冰;曾义军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等参数与边缘带梗死的关系。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纳入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47例。分别记录年龄、多发伤、低血压、低血小板、血管狭窄以及在入院后14 d是否出现边缘带脑梗死。使用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探索边缘带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独立影响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曲线)评估回归模型的评估价值。结果:年龄>60岁、低血压及低血小板是边缘带梗死的影响因素,但无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对外伤后边缘带梗死有诊断价值。结论:轻型颅脑外伤后边缘带梗死可能与低血压、低血小板有关。

  • 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

    作者:王瑜;童晶;杨磊;丁彦青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 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为29.02%;不同年龄段依次为:≤30岁为40.00%,31~40岁为28.05%,41~50岁为28.71%;其中3例hMLH1和hMSH2同时表达缺失;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74%、32.65%和18.89%;有家族史的病例表达缺失率为46.15%。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并且以hMLH1表达缺失为主, MMR蛋白表达缺失是诱发青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MLH1/h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说明二者可能协同作用HNPCC的发生。

  • 和肽素、APACHE Ⅱ评分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敬;彭烨;马国营;孔繁托;朱保月;刘晓婷;王维展

    目的:探讨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中和肽素(copeptin)、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6例APP患者,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68例。在入院后2 h、24 h、7 d 内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和肽素水平,同时记录 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服毒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抢救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和灌流次数之间无差异。入院后2 h和肽素水平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APACHEⅡ评分无差异。入院后24 h存活组和肽素降至正常,死亡组水平较高,APACHEⅡ评分两组无差异。入院后7 d死亡组和肽素水平持续不降,而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P患者口服农药剂量与和肽素、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连续检测和肽素及APACHEⅡ评分对APP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重要临床意义。

  • 鼻咽癌患者营养干预时机的初步研究

    作者:余意;黄瑜芳;陈冬平;梁玉莹

    目的:观察不同的营养干预时机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黏膜炎及体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时机提供初步依据。方法:67例Ⅱ~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34例)和营养治疗组(33例)。营养干预组在放化疗开始时即给予肠内营养干预;营养治疗组在进食受限时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两组均在经口摄入量不足时,适量辅以肠外营养支持。评价和记录黏膜炎的程度及出现时间,体重变化,需辅以肠外营养的持续时间。结果:营养干预组的3级黏膜炎发生率要小于营养治疗组(χ2=4.536,P=0.033),其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t=-3.168,P=0.004);营养干预组治疗期间的体重变化要小于营养治疗组(t=-2.807,P=0.012),需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t=-2.635,P=0.014)。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减少体重变化,降低3级黏膜炎的发生率,缩短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每搏量变异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林冰;蒋丽芳;孟繁甦;郭应军

    目的:评估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即PLR-△SVV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60例,用 PiCCO 监测 PLR和补液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补液试验后△SV(stroke volume)≥10%为容量反应组,评价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反应组PLR-△SVV明显变化[(10±4)mL vs (14±6)mL,P<0.05],无反应组无明显变化(P>0.05)。 PLR-△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以PLR-△SVV≥11.2%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0%。结论:PLR-△SVV可预测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

  • 鼻肠管与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肖都;张永根;刘怡;周云;叶培富;刘伟江;彭海霞;王勇;罗翠竹;郑志刚

    目的:比较生大黄经鼻肠管与胃管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 S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胃管和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观察入院0 d、7 d 时 IL-18、IL-15、PCT,CRP、AMY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入院0 d 时A、B 组 IL-1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IL-1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但 IL-18、IL-15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明显(P <0.O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IL-15明显升高(P <0.01)。治疗7 d时两组PCT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患者CRP、AMY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P治疗中,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优于经胃管给药。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许建强;霍保善;袁满涓;梁爱霞;黄永光;吴冠祺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output,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 ICU 的7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试验组(P组)采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为容量指标,外周血管阻力(SVRI)、心脏指数(CI)为血管活性药物指标;对照组(C 组)以传统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为容量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为血管活性药物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24和72 h 的 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住院病死率等的差异。结果:(1)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及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72 h 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天数P 组短于对C组(P<0.05)。(3)P组与C组比较28 d 住院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以CVP、MAP为治疗指导指标相比,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PiCCO监测更能恰当地指导临床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使危重患者获益。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武抗抗;杨晨辰;黄睿;刘勇;熊亚莉;苏然;曹淑凤;吴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1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CHB患者,包括非活动性HBV携带期(B 组,55例)、免疫耐受期(C 组,47例)、HBeAg 阴性 CHB(D 组,17例)、免疫活化期(E 组,72例)及61例健康对照(A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γ-GGT 水平,同时检测血清 HBV DNA 载量及 ALT 水平。结果:D、E 组γ-GGT水平明显高于A、B、C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D 组和 E 组γ-GGT 与血清 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 P <0.01),与 HBV DNA 载量无相关性。结论:不同免疫状态下 CHB 患者γ-GGT 水平不同,血清γ-GGT 水平升高可能是 CHB 患者进入免疫活化期的指标,肝脏炎症损伤是影响其水平的主要因素。

  • 缺氧诱导因子1αPro582Se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琴;毕娅欣;金国玺;张燕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ro582Ser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PCR-RFLP 技术检测 HIF-1α基因外显子1285 bp 位点多态性。结果:HIF-1α外显子1285 bp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使脯氨酸变为丝氨酸(Pro582Ser);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该位点CT 杂合子频率较高(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高 HbA1c、低 HDL-c 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Pro582Ser 多态性未进入方程。结论:高 HbA1c、低 HDL-c 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HIF-1αPro582Ser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但仍需进一步探讨。

  • 脐血来源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前后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

    作者:孟鑫;李佩宏;李振想;李韶山

    目的:探讨接受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胃癌术后患者20例,常规方法体外扩增脐带血来源的CIK 细胞,分3次回输患者体内,于治疗前后7 d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B 及 NK 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 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8+T 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8+细胞比值升高(P<0.05);CD3-CD56+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3-CD19+B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复发。

  • 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翊;伍鸣杰;朱朝海

    目的:探讨EB病毒血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62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EBV-DNA 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2例IM患儿中EBV-DNA阴性18例(29.03%),EBV-DNA阳性44例(70.97%),阳性组平均值6.1×103/mL。IM患儿的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 NK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在IM患儿中DNA阳性组CD4+、CD19+细胞比例明显少于DNA 阴性组(P<0.01),CD8+细胞比例高于DNA阴性组(P<0.05),NK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EBV-DNA阳性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与NK 细胞无明显相关性。 EB病毒血症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蒋云;崔妙玲;王自秀;赵琳;李丽蓉

    目的:探讨BAP-65及CURB-65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所收住的18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入住ICU组和普通病房组患者的BAP-65和CURB-65评分;构建 ROC 曲线分析 BAP-65和 CURB-65评分。结果:死亡组、入住ICU组患者BAP-65评分的风险等级和CURB-65评分的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普通病房组(P<0.01)。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患者院内病死率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955和0.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入住 ICU 的 AUROC 分别为0.750和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结论:BAP-65和CURB-65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分辨度,可用于预测AECOPD患者的预后。

  • 后腹腔镜巨大积水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的疗效

    作者:曾鹏;蒋重和;莫鉴锋;吴小伟;曾健文;杨曦;曾少华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巨大积水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7例单侧无功能巨大肾积水患者临床资料,分A、B两组,其中A组(25例)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前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引流5~7 d,B组(23例)择期直接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有2例穿刺造瘘后每日引流量超过200 mL 而采取保肾治疗,实际采取后腹腔镜积水肾切除术45例,手术均成功,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B 组(P<0.05),而在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功能巨大肾积水,在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前先行经皮肾穿刺超微造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且可一定程度避免尚有保留价值的积水肾被切除。

  •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叶婷婷;陈咨苗;沈飞霞;潘贻飞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阳性为 PTMC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食管癌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放的研究

    作者:曹彦坤;田志辉;霍俊杰;高超;迟子锋

    目的:测量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摆位误差对靶区的影响(SM)及由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移位大小(IM),并由此推算合理的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为临床医师选择食管癌靶区外扩标准提供参考。方法:(1)摆位误差的确定: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2例,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取相同体位行CT模拟定位,将所扫描的CT图像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 Pinnacle 7.6c),并进行三维数据重建,由临床医生勾画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由物理师制定治疗计划,经主管医师确认并经过验证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加速器进行治疗。同时,物理师将患者初始扫描CT影像经数字重建(DRR,0°和90°)传输到加速器 EPID 图像工作站(iView GT),患者在放疗前摄正交野电子射野影像(EPI)2张,每周1次,2名放疗科医生共同确认比对 EPI 与 DRR 骨性标志位置的差异,由 iView GT软件输出三维方向(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2)呼吸运动:食管胸中段癌患者共10例,体部热塑膜固定,分3种呼吸时象(自由呼吸FB ,自由吸气末屏气IBH ,自由呼气末屏气 EBH )分别行相同范围的CT定位扫描。将3组图像分别传输到TPS 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然后测量3种不同呼吸状态之间的GTV 边缘的形变移位:GTV 中心点层面、上层、下层、较上层(中心点层面与上层中间的层面)、较下层(中心点层面与下层中间的层面)以得到食管癌 GTV 在3个方向上移位的综合值。结果:(1)食管癌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别为:-0.23/0.44,-0.02/0.45,-0.06/0.44 cm。(2)食管胸中段癌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因呼吸运动导致的GTV移位数值为:X轴(0.23±0.17) cm,Y轴(0.54±0.17)cm,Z轴(0.21±0.17)cm。结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利用公式σtot=√(σITV2+σSM2)得出,CTV到PTV的外扩范围左右方向是0.8 cm,前后方向是0.5 cm,头脚方向是0.78 cm。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郑积华;周娟;谢波;徐志勇;英娟;林金容;张为民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晚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奥利沙伯、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FOLFOX6)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个周期以上化疗后的疗效。结果:通过化疗,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乏力虚弱、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试验组的SOX和对照组的FOLFOX6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胃癌老年患者时疗效相当,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 不同PSA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褚靖;谢群;杨信;曹明奎;邓健;许琛;韩耕宇;陈俊泳

    目的:探讨不同PSA相关瘤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7例因怀疑患有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差异性,分析以上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结果: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在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 ROC 曲线分析,在敏感性为90%的前提下, 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特异性分别为32.4%,43.4%和61.5%。结论:(F-PSA/T-PSA)/PSAD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直立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志华;孙仁华;潘菊芳;李晶晶;王育林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方法:对96例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86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4周的直立训练并收集资料。分析晕厥复发组和晕厥未复发组临床资料的不同之处。结果:共有24例(27%)患者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62例(73%)患者未再发生晕厥,研究发现未发生晕厥组年龄显著小于晕厥组(P<0.05),晕厥发生频率和基础直立倾斜实验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结论:年龄、晕厥发生频率和基础直立倾斜实验阳性是影响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年轻、晕厥发生频率高、基础直立倾斜阳性的患者进行直立训练获益更大。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27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坚生;洪文昕;李凌华;何溪;唐小平;陈谐捷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入院后病原诊断时间4~7(4.9±1.4)d;主要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25例(92.6%),感染性休克22例(81.5%);主要合并感染:肺孢子菌肺炎12例(44.4%),结核7例(25.9%)。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15例(55.6%),呼吸衰竭5例(18.5%)。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死亡病例病原诊断和特效抗真菌治疗时间相对较晚,多数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常死于感染性休克。因此,使用更敏感快速的病原诊断方法,尽早给予敏感抗真菌治疗,及时诊治并发症,可能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的应用探讨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于丁;唐闽;陈子英

    目的:对常规心脏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红外热成像,通过监控软件对热图图形及温度进行分析,探讨红外摄像设备在心脏外科术中诊断及并发症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心外科行胸骨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34例,术中全程行红外摄像实时监控,采集不同手术事件节点下的心脏热图,依据相关术前检查,研究心脏冷灌注保护期间温度变化与心肌术后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CABG)前后心肌缺血区域温度变化对CABG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红外摄像机能够敏感获取心脏术中不同事件下的组织热图,能够通过心表温度变化预警心肌冷保护状态、诊断心肌缺血范围、预判CABG手术疗效,导航手术操作。结论:红外摄像技术在心脏外科术中监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旭;陈志权;陈志明

    目的:研究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TEP的腹股沟疝患者共85例(93侧),其中腹股沟直疝16例,腹股沟斜疝69例,并分析其手术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侧(68.5±19.6)min,双侧(121.8±18.3)min,术中出血量(15.2±5.5)mL,术后住院时间(4.6±1.3)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6.4±1.4)d,术后阴囊积气8例(8.6%),阴囊积液或血肿13例(14.0%),经过多次穿刺抽吸后均治愈。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或腹股沟区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卵圆钳免球囊扩张器免钉合器行TEP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外 手术
  • 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壮荣;祝曙光;陈凯;章海波;马庆荣;梁葳;李智佳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1)的影响,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A)和常规通气组(B);A组给予潮气量8 mL/kg ,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直至10 cmH2O;B 组给予潮气量10 mL/kg,PEEP 3 cmH2O。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 (T2)、2 h(T3)及术后2 h (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TNF-α、IL-6和MIP-1水平。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两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降低,但A组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TNF-α、IL-6和MIP-1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但同时点A组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神经标记物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作者:朱伟雄;李雪清;严丽霞

    目的:探讨神经标记物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标本和10例非肠神经节病变的结肠手术标本进行NSE、S-100蛋白、CAD、PGP 9.5和SY检测,比较染色结果。结果:NSE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内,2例移行段肠壁仅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S-100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非特异性细胞;CAD特异性表达于神经节细胞;PGP 9.5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但1例移行段肠壁仅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纤维;SY阳性表达于肠壁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结论:与其他抗体相比,CAD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交叉组合使用这5种神经标记物,可以优势互补,提高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准确率。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欢;毛帅;黄道政;王芳芳;胡亚楠;耿庆山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水平特征,探讨UACR 与冠状动脉犯罪血管条数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且诊疗资料较完整的95例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记录冠脉病变条数,并计算Gensini积分。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 UACR 与冠脉病变支数及 Gensini 积分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多支血管病变和严重冠脉病变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UACR 与多支血管病变及重度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UACR 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11);UACR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00);UACR 对ACS患者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具有预测价值(P=0.019,B=0.018)。结论:ACS患者, UACR与犯罪血管条数及狭窄程度正相关,对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和严重血管病变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研究

    作者:苏铎华;汤春梅;张言斌;方琼;谢艺开;肖海浩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支气管镜下改变及痰菌阴转时间等指标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支气管瘘口分布常见部位为右中叶,占24%(12/50);全身化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49/50)。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占8%(4/50);经6个月随访,49例有效患者病灶均稳定,复查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光滑,无明显肉芽及干酪坏死物阻塞。结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主要通过结核炎症侵袭破坏气管管壁、坏死物阻塞气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经支气管镜局部钳夹及药物注射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效果好,并发症少。

  • 术后早期停药对颞叶癫痫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杰;高晋健;吴建兵;冯文;杜春富;高利民;李良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停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术后半年内无癫痫发作颞叶癫痫患者164例,分析患者术后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远期预后。结果:早期停药组术后1年及2年内癫痫发作较持续用药组高(P<0.05);手术3年后停药组与持续用药组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术后早期停用AEDs 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但不影响其远期预后;早期停药能够较早的识别出手术失败需要继续接受AEDs 治疗或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持续AEDs治疗可能推迟术后癫痫复发的时间,但不改变终的预后。

  • 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

    作者:任选义;张雪培;刘建华;窦建卫;黄随富;李华强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技术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55例肾囊肿患者,左侧29例,右侧26例,囊肿直径5.1~12.0(7.2±1.5)cm。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后,游离周围带蒂脂肪组织瓣填塞残腔并缝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5例实施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术,其中14例经腹腔入路,41例经后腹腔入路,无中转病例。手术时间25~50(35.4±4.6)min,术中出血量5~200(24.6±5.4)mL。随访1~6(3.8±1.4)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并固定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子宫肌瘤合并出血致反复小脑梗死1例

    作者:赵英霖;杨朝燕

    患者女,44岁,因“头晕、头痛、走路不稳2 d,加重伴饮水呛咳1 h”于2014年1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月经量大,量大时每天出血约100 mL,持续半个月余,发病10 d后出现头晕、左侧肢体麻木,在当地县中医院诊断为左侧小脑梗死,住院过程中仍有阴道出血,曾输血2次,出院时未遗留肢体后遗症。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6℃,P 88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颜面及全身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睑结膜苍白,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检查无特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双上肢指鼻试验及双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下肢Babinski sign (+),左下肢 Babinsk sign (-),Kernig sign(-),Bruzinski sig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b 66.20 g/L, PLT 416.4×109/L,WBC 4.51×109/L, RBC 4.51×109/L;凝血四项:PT 10.7 s,INR 0.86,TT 20.60 s,APTT 27.10 s;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脂6项无特殊。血清抗结核抗体、HIV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均为阴性;胸片无特殊。头颅DWI 示双侧小脑半球、蚓部新发梗塞;头颅MRI可显示既往梗死灶;头颅 MRA 示脑动脉轻度硬化。妇科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较大者约56 mm ×45 mm ),宫腔少量积液,宫颈多发那氏囊肿。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合并出血并小脑梗死。住院期间给予输血、抗贫血及止血药物等应用,静脉输入悬浮红细胞4U、口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每日50 mg ,以纠正贫血,妇科会诊后给予炔诺酮片(每片0.625 mg)口服止血,每次3片,每日3次。脑梗死治疗注重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脑循环改善剂及脑代谢赋活剂等应用,住院14 d ,病情好转,转入妇科行子宫全切术。

  • 溴敌隆中毒误诊为妇科急腹症1例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

    患者女,49岁,因“下腹痛伴阴道出血3 d”入院,患者于11月8日晚出现下腹痛,伴恶心症状,9日凌晨自诉小便带血,来院急诊就诊,B 超检查示双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3+),予抗炎治疗,腹痛未见好转,故就诊泌尿外科,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82.2%;尿常规示尿蛋白(3+)、隐血(2+)。予抗炎止血治疗,未见好转,次日再急诊来院就诊,收住妇产科,查体:外阴:无畸形,已婚式,阴毛呈女性分布,两侧大小阴唇对称,会阴无裂伤;阴道:通畅,伸展性好,无溃疡,无赘生物,见血染;宫颈:软,无糜烂,无撕裂,无息肉,无赘生物,无接触性出血;宫体:中位,常大,未及包块,无压痛;附件:左侧附件未及明显包块,压痛(+);右侧未及明显异常,压痛(-);宫旁:未见明显异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饮食欠佳,大便正常。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49.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57;PT%2.7%;PT-R 12.47,导尿见血尿,再次追问病史,后患者诉1周前因吵架自服老鼠药溴敌隆,转入我科,收住,予以 Vit K1应用、申请血浆及冷沉淀等抢救治疗,并动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后康复出院。

  • 尼莫地平减少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黄旭;闫昕;林贵军;高峰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疗程3 d。3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30 mg ,每天3次,疗程1周。对照组110例,术后不应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面听神经并发症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面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尼莫地平组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 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血压晨峰的作用对比

    作者:周朝霞;王顺达;武冬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配为厄贝沙坦片组(A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B 组)各45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d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降压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压晨峰(MB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DBP、SBP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程度较 A 组明显(P<0.05),B 组 MBPS 较 A 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低血压、预防血压晨峰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片(安博维)。

  •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师丙帅;王文胜;赵爱国;蔡逸群;李帅;张冠男;左曙光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首发和29例术后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化疗时间为2~6个周期,分析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首发转移性TNBC患者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其中6例完成3个周期化疗,获得手术机会;3例稳定(SD),1例进展(PD);29例术后复发患者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4例进展(PD);首发患者与术后患者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5%和41.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和骨髓抑制,其中呕吐发生率为48.89%,多为Ⅰ~Ⅱ度呕吐,无Ⅳ度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67%和24.44%,多为Ⅰ~Ⅲ度,Ⅳ度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22%;所有患者均无发生因白细胞减少造成的感染和因血小板减少造成的出血。结论: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无严重不良反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和解救治疗方案。

  • 洛铂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韩成龙;马亦龙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观察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介入科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观察组行含洛铂方案介入治疗,4~5周为1个疗程,行1~4次介入术后观察。因失访或后续治疗方案更改,后完成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的病例为77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37例。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含洛铂的介入方案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与含奥沙利铂的介入方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局部肝素法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于建华;许媛

    目的:观察局部肝素法抗凝肾替代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ICU行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治疗的68例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全身应用肝素抗凝与局部肝素抗凝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共189例次治疗,全身肝素组107例次,局部肝素组82例次。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APTT延长。局部肝素组治疗过程中2、4、8 h的APTT值明显低于肝素组,TMP升高无差异,滤器使用寿命、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出现22例次出血并发症,局部肝素组8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酐、尿素氮及血小板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过程中,采用局部肝素抗凝的方法对于具有高出血倾向的患者其安全性优于全身应用肝素抗凝。

  • miR-19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迁移功能的影响

    作者:鄢文;靳文;王昂;宋维舒

    目的:探讨miR-19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迁移能力的作用。方法:运用qRT-PCR检测miR-19在肺上皮细胞株BEAS-2B 和肺腺癌A549-Luc 细胞株中的表达;建立稳定过表达 miR-19的 A549-Luc 肺癌细胞株;qRT-PCR鉴定稳定细胞株A549/RFP+/ H2B 和A549/RFP+/m19中miR-19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形态变化及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miR-19在BEAS-2B及A549-Luc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t=-20.954,P<0.001)。成功建立了稳定过表达 miR-19的肺腺癌细胞株 A549/RFP+/m19;观察发现A549/RFP+/m19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与空载A549/RFP+/ H2B 细胞相比,A549/RFP+/m19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01)。结论:miR-19可使肺腺癌A549-Luc细胞迁移能力增强。

    关键词: 肺腺癌 miR-19 迁移
  • 脂氧素类似物BML-111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机制初探

    作者:郝华;徐芬;邬黎青;张昕昕;戴华

    目的:研究脂氧素类似物BML-111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分别用50、100、200、400μg/L BML-111刺激Hela细胞,MT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 BML-111对Hela 细胞 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的影响;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检测 BML-111对Hela 细胞NF-κB p65、P53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400μg/L BML-111均能明显降低Hela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显示,BML-111能明显降低P53蛋白的表达,但对细胞定位无影响。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显示,BML-111能明显降低NF-κB p65、P53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Boc-2能阻断这种效应。结论:BML-111可以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进而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途径实现。

  • 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及IE86 mRNA的影响

    作者:陈晓红;舒赛男;刘兴楼;王慧;张菊;杜小弋;李革;方峰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达IFN-β以及IE86 mRNA的影响。方法:用HCMV感染巨噬细胞(MOI=0.5),设HCMV组、对照组、HCMV+BML-111组及HCMV+MP组,在感染后0、1、2、4、8、12 h收集细胞,用RT-PCR法检测IFN-β及IE8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FN-βmRNA升高(P<0.05),HCMV+MP组IFN-βmRNA下降;与HCMV组相比,HCMV+BML-111组IE86 mRNA 无明显差异(P>0.05),HCMV+MP 组 IE86 mRNA 升高(P<0.05)。结论:BML-111在HCMV感染早期通过促进IFN-βmR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 丁酸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江洪;易春峰;李元红;胡笑容;徐昌武

    目的:探讨丁酸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 R)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前30 min用丁酸钠(100或300 mg/kg,腹腔注射)处理,结扎冠脉前降支缺血30 min 再灌注4 h;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法检测心梗面积;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结果:再灌注4 h后,相对于对照组,丁酸钠(300 mg/kg)预处理显著减少心梗面积;降低LDH 和CK 的表达水平(P <0.05);抑制 MDA 含量增加,抑制 SOD 含量的减少(P <0.05);也明显抑制 I/R 所诱导的TNF-α、IL-6和HMGB1的表达(均P <0.05)。结论:丁酸钠预处理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心肌 I/R损伤。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红英;于卫;张建杏;周国斌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4~16 d SD大鼠胚胎中分离NSCs并原代培养及Nestin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低浓度及高浓度DEX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0 ng/mL DEX。 MTT法检测NSCs活性;5-溴脱氧尿(Brdu)法观察检测NSCs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期NSCs 中ERK1/2磷酸化;免疫荧光法标记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干细胞观察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 阳性;低浓度 DEX 组 MTT 吸光值、Brdu 阳性细胞及 EKR1/2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而高浓度DEX 组较对照组及低浓度 DEX 组明显降低(P<0.05);高、低浓度 DEX 组中 NeuN、GFAP及MB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Nestin阳性细胞则显著降低(P<0.05),而高、低浓度DEX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DEX诱导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而高浓度DEX则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EKR1/2磷酸化;高、低浓度DEX均诱导神经干细胞非选择性分化。

  • colo205来源的大肠癌不同细胞群表达谱分析

    作者:岳昌武;周昕;吕玉红;曾庆良;李园园;王苗;邵美云

    目的:获得大肠癌colo205细胞株不同细胞群差异基因表达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colo205细胞及其来源的CD133+、CD133-总RNA,进行表达谱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得到1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32个代谢途径。结论:Colo205细胞来源不同类群细胞间存在大量差异基因,可为大肠癌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 MCPH1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

    作者:史鸿云;刘现义;苏雷;滕菲;祝淑钗

    目的:研究食管癌 ECA109细胞中 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 DNA 双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H2AX 的关系。方法:将食管癌 ECA109细胞接受8 Gy 照射后1 h 提取蛋白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建立稳定低表达H2AX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检测沉默H2AX 后电离辐射导致的MCPH1与H2AX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核内斑点的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了稳定低表达H2AX 的食管癌细胞株。(2)电离辐射可以诱导r-H2AX 与MCPH1蛋白水平增加,同时可引起r-H2AX 与MCPH1核内斑点增多。(3)低表达H2AX 的ECA109细胞中,电离辐射诱导的 r-H2AX 与MCPH1蛋白增高水平下降,核内斑点减少。结论:MCPH1参与到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中,并且它的位置位于H2AX 的下游,被H2AX调控。

  • 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尖锐湿疣皮损中CXCL12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燕萍;王群

    目的:探讨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6、HPV11)所致尖锐湿疣皮损中CXCL12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尖锐湿疣标本中筛选出低危型HPV6、HPV11感染的标本,以正常包皮内板组织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XCL12和E-cadherin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由低危型HPV感染所致的皮损内,CXCL12表达下调,下调倍数20.23倍(P=0.001);E-cadherin表达上调,上调倍数3.129(P>0.05)。结论:CXCL12在低危型HPV感染皮损中低表达,E-cadherin呈上调趋势,可能与HPV抑制局部免疫应答及改变朗格汉斯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黏附有关,可能在HPV的持续感染和尖锐湿疣的复发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快速老化小鼠听功能及耳蜗组织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的增龄性变化

    作者:王翔;刘强和;王杰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以及耳蜗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 A(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rkA,NGFR TrkA)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用3、5、7月龄的快速老化小鼠亚系8(SAMP8)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听觉诱发反应仪检测其8 kHz短纯音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应用NGFR Trk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耳蜗组织染色光密度进行分析。结果:SAMP8听性脑干反应阈值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NGFR TrkA蛋白在不同月龄快速老化小鼠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SAMP8耳蜗组织中的NGFR TrkA蛋白染色光密度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NGFR TrkA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快速老化小鼠听觉功能增龄性减退而降低,说明NGFR TrkA可能与维持耳蜗的功能状态有关。

  • IL-32在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夏勇;林丽英;王征

    目的:以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小鼠血清和关节组织中 IL-32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关节炎小鼠脾细胞分泌IL-32的能力,探讨IL-32在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8周龄DBA/1小鼠尾根部皮内分次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关节炎发病的不同阶段,应用实时定量RT-PCR 法动态检测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膝关节中 IL-32的基因表达水平;收集不同阶段小鼠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模型鼠IL-32。体外分离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加入或不加牛Ⅱ型胶原刺激,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IL-32蛋白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发病的关节炎小鼠关节组织中IL-32 mRNA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进一步的ELISA结果显示,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的血清IL-32蛋白水平较正常小鼠也显著上调(P<0.05),其上升的趋势与关节炎病变进展平行。体外研究也证实牛Ⅱ型胶原刺激引起胶原关节炎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32显著增加(P<0.05)。结论:IL-32表达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中显著上调,并且随着关节炎的进展呈逐渐上升趋势,胶原刺激的关节炎小鼠脾细胞IL-32分泌增加。这些数据表明,IL-32可能参与了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靶向IL-32或许为治疗关节炎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 Ad-HIF-1α-Trip转染兔缺血后肢的部分安全性研究

    作者:何文凯;李明琰;崔永生;陈建威;王月刚;陈冬冬;吴平生

    目的:探讨Ad-HIF-1α-Trip 基因转染兔缺血后肢的部分安全性。方法:2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急性左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 组,n=6)、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n=6)、Ad-HIF-1α-Trip组(n=10)。分别在术后即刻肌注生理盐水、Ad-Null、Ad-HIF-1α-Trip 。术后10 d Ad-HIF-1α-Trip组取4只行Real-time PCR了解HIF-1α-Trip转染后在缺血后肢及在心、肝、肾、肺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3 d、7 d、14 d、28 d ,测量体温、体重,检测肝及肾功能、心肌酶;术后28 d 对Ad-HIF-1α-Trip 组心、肝、肾、肺进行HE染色,了解有无严重病理改变。结果:转染后10 d,Ad-HIF-1α-Trip 组缺血骨骼肌HIF-1α-Trip 转染后有确切表达;心、肝、肾、肺未见表达。3组实验兔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d-HIF-1α-Trip组心、肝、肾、肺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Ad-HIF-1α-Trip单次肌肉注射能在兔缺血后肢明确表达,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刘伟斌

    心脏变时功能不全( CI )是指人体在运动、各种生理及病理因素作用下,心率不能随着机体代谢需要的增加而增加,并达到一定程度或者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1]。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CI 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2],然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随访观察冠心病患者 CI 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旨在探讨 CI 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普通重建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作者:焦尚起;王硕;张磊;王能兴;陈国军;商振德

    锁骨骨折在肩部损伤中占35%~45%,而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75%~80%[1-2]。目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固定,而钢板种类的选择依据骨折类型可有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等[3-4]。我科近3年来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重建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成年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52例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穴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雪

    作者:

  • 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妇科手术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

    作者:胡彦艳;秦丹丹;马利;梁力;蓝娇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拟通过妇科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探讨其对 T 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观察术后镇痛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评价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一种经济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

    作者:莫安胜

    原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病。据报道大部分患者是由肺大疱引起,而肺大疱多位于肺尖。近年来,自发性气胸的电视胸腔镜治疗逐渐代替了常规开放手术。但胸腔镜手术的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为了降低自发性气胸腔镜治疗的费用,有医生主张使用推结器辅助腔内缝扎或结扎的办法,然而腔内缝扎或结扎的手术时间较使用切割缝合器明显延长。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自发性气胸腔镜治疗方法。

  • 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25例

    作者:陈艾江;葛冉;张明明;李剑瑜;严英光;张雯雯;刘晨溪

    经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有关该治疗方法的研究报道主要见于胰源性疼痛的治疗,对于非胰源性结肠系膜以上癌性疼痛的治疗罕有报道。本研究对2004年2月至2013年9月以来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结肠系膜以上癌性腹痛患者进行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MRI及临床表现特征

    作者:尹变利;任向阳;周旭峰;曹东彪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 , CEICH )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常被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卒中及脑脓肿等[1]。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 CEICH 患者的 MRI 及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损伤控制在胸部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振岗;林凌;赵鸿杰;王广舜

    随着交通、城市建设等不断发展,各种创伤患者也在不断增多,其中胸部创伤尤为常见,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胸部创伤可引起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据报道严重胸部创伤已成为仅次于颅脑创伤的第2位死因[1]。因此,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理胸部创伤就显得非常重要。

  • 脑钠肽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康福新;王小智

    脑钠肽(BNP)是心肌细胞对室壁张力和左心室功能障碍反应而释放的神经激素,属于心脏利钠肽激素的一员,该类激素具有促进尿钠排泄、利尿、扩张血管以及抑制心脏和血管肌细胞生长的作用。 BNP 被证实在心功能衰竭、脓毒症、机械通气、液体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如下。

  • 喉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周莲(综述);骆文龙(审校)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3.9%。喉癌外科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对于中、晚期和复发患者,常规治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其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存活率分别是27%~61%、18%~31%、27%~34%[1]。此时,放化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的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靶向性不够明显,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了疗效。因此,增加肿瘤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靶向治疗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 VEGF-A基因及其选择性剪接与大肠癌研究进展

    作者:王忠锐(综述);杨俊(审校)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肿瘤的生长和存活依赖于生成的血管为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研究显示,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和基因参与调控。目前发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和成熟有关的因子多达30余种。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能特异地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VEGF 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 以及胎盘生长因子等。其中, VEGF-A 是目前认为重要也是研究多的因子。根据外显子选择性剪接方式不同,VEGF-A 可以产生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 VEGFxxx 亚型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 VEGFxxxb 亚型,本文就VEGF-A 及其剪接异构体与大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室重构

    作者:章春;冯健;李家富

    心室重构或心室重塑(ventricular remodeling )是指心肌损伤或负荷增加所产生的心室大小、形状、室壁厚度和组织结构等一系列变化,是病变修复和心室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 Wang 等[1]报道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是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许多学者致力研究其作用机制。近年来研究证实, HMGB-1与血清 INF-α、IL-6、IL-8、CRP及CXCL16等细胞因子一样,已经被确认为一种新的致炎因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心室重塑等密切相关,本文就 HMGB-1与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损伤的预防

    作者:陈琼;江镜全;唐晓华;郭旭光;夏勇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即使抗菌治疗取得成功,存活者中高达50%左右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听觉、视觉损伤、癫痫等[1]。而后遗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菌感染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神经组织结构受到了破坏且难以恢复。

  • 心理干预在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汤慧怡;梁银爱;张宇婕

    目的:评价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护理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拟行微种植支抗植入术的青少年(12~18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60)。术前7~10 d进行术前沟通后,对两组均测量并记录反映心理状态的一系列指标,包括SAS、SDS、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随后,A 组即刻给予心理干预,B组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处理。经过7~10 d的心理调整,两组于手术当天术前30 min再次测量上述指标。结果:心理干预前,A 组与 B 组之间反映心理状态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心理干预后,A组的各项指标较心理干预前显著下降,B组的各项指标则显著升高;而且,A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在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前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能有助于微种植支抗植入术及正畸治疗的顺利完成。

  • NLRP3炎性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中双;张育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可以导致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并可终造成关节残毁畸形、功能丧失。 R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显示其过程涉及到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1],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特别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可以诱发和维持受累关节的炎症[2-3]。

  • BOLD-fMRI在脑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高原雪;王露萍;戚乐;张迪;张寒

    脑肿瘤的首要治疗方法是脑外科手术。手术原则强调大化病灶切除,同时大化功能区保留,以尽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目前,脑肿瘤手术已由单纯的解剖模式向“解剖-功能”模式转化,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因此,准确、可靠的功能区定位极为重要,是“事先预知、术中把握”的有效保证。但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野暴露及手术时间的限制、病变引起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形等因素而难以达到目的。由于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无需注射对比剂、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在临床脑肿瘤手术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再通新策略

    作者:严斌;彭巧玲;周国庆

    静脉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迈出了脑梗再灌注的第一步。由于个体卒中类型差异,只有30%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在接受tPA治疗后获得良好恢复。在短暂的治疗窗内,采用tPA治疗经常不能有效溶解大的血栓。静脉给予tPA治疗的局限性推动了动脉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就AIS的血管内再通策略进行综述。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鉴定 重复发表 论文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 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替吉奥与卡培他滨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刘文婷;张瑞雪;闫涵;苏强;曹邦伟

    目的:替吉奥和卡培他滨作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拟评价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治疗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完成Meta分析,评价内容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4篇相关文献,其中替吉奥组患者514例,卡培他滨组患者520例。其有效率分别为51.95%和46.54%,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80;95%CI:0.63~1.03)。安全性评价结果:替吉奥组较卡培他滨组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在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而在安全性方面,替吉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

  •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作者:苏妍;徐高四;涂卫平;房向东

    目的:评价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医学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有关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0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专业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同质资料进行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合计2464例患者,其中英夫利西单抗+甲氨蝶呤组1303例,安慰剂+甲氨喋呤组1161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英夫利西单抗+甲氨蝶呤组与安慰剂+甲氨蝶呤组对比,在ACR20、ACR50和ACR7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可考虑作为用药首选。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