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在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邓锦清;刘泽;郭振辉

    目的:总结纤支镜吸痰在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纤支镜吸痰45例为治疗组(A组),综合治疗44例为对照组(B 组),治疗后对体温、白细胞总数、肺部阴影消退情况、动脉血氧分压进行比较。并对操作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结果:A组体温及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肺部阴影消退、动脉血氧分压升高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45例均能完成吸痰,无一例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纤支镜吸痰是治疗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一项有效的措施。操作熟练,正确处理吸痰中的关键点,让该项技术发挥重大价值。

  • 细胞质胸苷激酶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薄维波;秦继宝;李海英;冯小娟;吴惠毅

    目的:研究细胞质胸苷激酶1( TK1)在原发性肝癌( PHC )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33例PHC、38例肝硬化、36例肝炎和35例健康人的血清 TK1、AFP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HC 组 TK1和 AF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P <0.05),PHC 组 TK1与AFP呈正相关(r =0.966,P <0.05),PHC组低分化患者TK1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TNM Ⅲ+Ⅳ分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分期患者, TK1≤2.0 pmol/L 患者3年生存率和生存时间高于>2.0 pmol/L 患者(P <0.05);TK1>2.0 pmol/L 和TNM分期≥Ⅲ期是影响PH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K1可作为PHC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的一项潜在指标。

  • 复合乳酸菌治疗不同程度食欲减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价值

    作者:李健;陈锦平;彭玲;刘大鹰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治疗不同程度食欲减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价值。方法:纳差评分1分和2~5分AECOPD患者各100例,分别给予常规[1分组(对照组1)和2~5分组(对照组2)各50例]和常规+复合乳酸菌治疗[1分组(治疗组1)和2~5分组(治疗组2)各50例]。记录各组住院时间、炎症指标、血气、肺功能、临床症状、病死率等和复合乳酸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P <0.05);治疗组1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1(P <0.05)。与各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治疗组未见皮疹、腹泻等。结论:对食欲减退的AECOPD 患者,复合乳酸菌可控制感染和降低住院时间,安全性好。

  • 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梅;易敏;陈容平;杨锐;于化鹏;陈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患者289例,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睡眠呼吸情况。分析OSAS患病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终完成睡眠呼吸监测者254例。根据诊断分为OSAS组183例和非OSAS组71例。结果:终纳入254例T2DM患者,符合OSAS诊断标准的患者183例(占72%),其中男108例(占59%)。与非OSAS组比较,OSAS组患者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餐后2h 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 <0.01),OSAS 组患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体质指数、血脂异常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 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OSAS患病率较高,OSAS患者血糖、体质指数及各种代谢指标升高,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是两者相互影响的主要原因。

  • 超声检查颈项透明层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载红;洪燕;覃伶伶;符小艳;黄海燕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11~13周+6孕妇11086例,对胎儿进行超声 NT 标准化测量,对其中122例 NT 增厚(NT≥2.5 mm)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NT≥2.5 mm 者122例,平均NT 厚度(4.5±2.1)mm;122份介入性产前诊断标本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21例,其中数目异常17例,结构异常4例;发生率高的前3位依次为:21三体(12例)、染色体臂间倒位(3例)、18三体(2例)。孕妇分娩年龄、胎儿性别、NT厚度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35岁分娩年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NT 厚度≥5.5 mm 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 NT 厚度2.5~3.5 mm、3.5~4.5 mm 组,呈正相关关系(趋势χ2=15.533, P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NT 增厚是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妊娠早期通过超声检查胎儿NT 厚度可以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介入性产前诊断的重要超声筛查指标,NT厚度增加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病风险增加。

  • 甲状腺质量和2小时摄碘率对青少年Graves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雄英;李健;梁永南;蒋宁一

    目的:探讨甲状腺质量和2 h 摄碘率对青少年Graves 甲亢131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42例青少年Graves甲亢患者资料,分别按甲状腺2 h 摄碘率(<60%、≥60%)、甲状腺质量(﹤50 g、≥50 g)分组分析。结果:按甲状腺2 h摄碘率(﹤60%、≥60%)分组,2 h摄碘率分别为(47±9)%、(75±11)%,P =0.0000;24 h 摄碘率分别为(79±10)%、(90±7)%,P =0.0000;口服131I 剂量分别为(325.7±122.7) MBq、(388.9±155.2) MBq,P=0.0251;临床治愈率、临床缓解率及总体疗效P值分别为0.0000、0.0003、0.0007;而年龄、甲状腺质量、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无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甲状腺质量(<50 g、≥50 g)分组,质量分别为(35±7)、(65±10)g,P =0.0000;口服131I 剂量分别为(282.2±67.3)、(492.8±142.4)MBq,P =0.0000;而年龄、2 h 摄碘率、24 h 摄碘率、临床治愈率、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临床缓解率、无效率及总体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质量对131I治疗疗效无影响,而甲状腺2 h摄碘率对131I治疗疗效有影响,2 h摄碘率﹤60%将获得较好疗效。

  • XRCC1和XRCC3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作者:李菡;林夏雯;陈宇;立彦

    目的:研究 DNA 修复基因 XRCC1(rs25487)和 XRCC3(rs1799796)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及其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为膀胱癌患者的279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正常的人群280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多态性位点rs25487和rs1799796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XRCC1(rs25487)和XRCC3(rs1799796)位点在病例及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rs25487的 AG 基因型在肿瘤分期Ⅰ-Ⅱ期(OR =0.48,95%CI =0.31~0.73)、高分化(OR =0.53,95%CI =0.29~0.97)、低分化(OR=0.56,95%CI =0.33~0.94)、无周围淋巴结转移组(OR =0.53,95% CI =0.34~0.84)、无远端淋巴结转移组(OR =0.56,95%CI =0.37~0.83)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rs1799796的GG基因型在中分化(OR =3.68,95%CI =1.62~8.36)、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组(OR =2.36,95%CI =1.23~4.53)及有远端淋巴结转移组(OR =2.51,95%CI =1.08~5.80)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使膀胱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结论:本研究发现XRCC1(rs25487)和XRCC3(rs1799796)与膀胱癌的病理进展相关。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莹;龚五星;梁翠微;杜均祥;彭东旭;黄思超;郑礼平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后,比较化疗、姑息及原靶向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探讨3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进展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同时,评估患者进展模式,为个体化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收集50例ⅢB ~Ⅳ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均为靶向治疗,二线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计算肿瘤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靶向治疗主要的进展部位依次为肺、中枢神经系统、骨等;化疗组、姑息组及原靶向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10.67、5.92及5.88个月,3组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组、姑息组及原靶向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0.04、7.53及14.21个月,化疗组总生存时间长,姑息组短,原靶向组介于两者之间,3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后,肺为主要进展部位;化疗可使患者临床获益,总生存时间延长。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HIF-1α、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疗效的关系

    作者:朱明珍;徐海燕;蒋华

    目的:探讨HIF-1α和 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对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 NSCLC 患者,经 PCR-RFLP 方法检查患者 HIF-1α基因 C1772T 和 ERCC1基因C118T 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患者 HIF-1α基因 C1772T 和 ERCC1基因C118T两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规律;携带HIF-1α CT+TT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C型;携带ERCC1 CC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T+TT型。102例患者中有4例失访,98例患者中位TTP 为7.0个月,携带HIF-1α CT+TT基因型患者中位TTP为7.0个月,而CC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 ERCC1 CC 基因型患者的中位 TTP 为7.0个月,而 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基因的CT+TT基因型和ERCC1的CC基因型患者的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高,并且ERCC1的CC基因型患者的预后更好。

  • “梯度减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预防作用

    作者:蔡康;郑宽;李卫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中脑膨出的预防作用。方法:94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常规手术组及改良手术组,其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为常规手术组,共46例;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为改良手术组,共48例。常规手术组采用开颅后大范围快速减压+血肿清除术;改良手术组采用开颅后脑穿针抽吸血肿梯度减压+血肿清除术。统计2组中位昏迷时间及术中脑膨出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预后评分(GOS)对比术后疗效。结果:常规手术组46例患者有10例发生急性脑膨出,改良手术组48例有2例发生急性脑膨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改良手术组血肿清除满意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 <0.05);另外,改良手术组在提高术后恢复良好率及降低死亡率方面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手术组术后中位昏迷时间17 d,常规手术组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法能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同时防止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改善预后。

  • 新疆汉族乳腺癌与同型半胱氨酸及CBS G919A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张伟;张蕾;李志刚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乳腺癌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硫醚茁合成酶(CBS)基因 G919A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新疆汉族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00例正常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张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研究对象CBS基因G919A多态性,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 Hcy 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Hcy、CBS 基因 G919A 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新疆汉族乳腺癌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CBS G919A位点乳腺癌组基因型GG、GA、AA 和等位基因G、A 分别为63.7%、24.0%、12.3%和75.7%、2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cy水平升高可能是新疆汉族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CBS G919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患者乳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表达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人肾组织及血液中的检测价值

    作者:王述莲;孙钧;郑继伟;孙艳华;呼建民

    目的:探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人肾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价值。方法:选择特发性膜性肾病50例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组,非特发性膜性肾病50例作为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都进行肾功能常规指标的检测、抗磷脂酶 A2受体(PLA2R)抗体的血清ELISA法检测和肾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和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的血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血尿酸(UA)和血清白蛋白(ALB)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 法检测显示 PLA2R 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组、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834.24±133.33)ng/L、(145.93±103.88)ng/L 和(25.02±11.98) ng/L;PLA2R 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组、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0%、16.0%和0.0%(P <0.05)。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PLA2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3%、80.0%和100.0%,PLA2R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期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 <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人伴随有明显的肾功能异常,肾组织及血液中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都呈现高表达状况。

  •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冷执行功能状况

    作者:张红星;司亚静;董召;晁阳阳;张海三;吕路线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冷执行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经SCID 会谈后纳入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1例和健康对照(对照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连线测验A-B任务和河内塔测验,记录连线测验反应时间和错误个数、河内塔测验反应时间和操作步骤,用PANSS 量表评定症状严重程度,SPSS 软件分析比较记录指标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组测验成绩与年龄、受教育年限、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ANSS 总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患者组在河内塔测验、连线测验A-B的反应时间均长(P =0.013;P =0.000;P =0.001);患者组在连线测验B中的错误个数比对照组多(P =0.015);患者组河内塔测验的操作步骤和连线测验 A 错误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组连线测验A任务中的反应时间比治疗前减少(P =0.002);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组连线测验 B 的反应时间与阴性症状存在依存关系(β=7.198,P =0.012),两者呈正相关(r =0.535,P =0.018);连线测验B的错误个数与阳性症状存在依存关系(β=0.382, P =0.024),两者呈正相关(r =0.489,P =0.012),未发现其他变量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冷执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影响认知的灵活性与注意转移能力,症状是冷认知功能重要的影响因素,早期控制症状是保护冷认知功能的重要途径。

  •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李静怡;刘志民;葛军;孟健;顾庆;俞春芳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男性T2DM患者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MS)分为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NMS)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骨密度(BMD)。比较组间差异,分析M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MS 组BMD、BMI、TC、TG 均高于NMS 组(P <0.05或 P <0.01),HDL-C 低于 NMS 组(P <0.05)。相关分析显示,L1~4的BMD与年龄、TG、HDL-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DL-C、BMI是影响BM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合并MS 患者BMD增加,肥胖和低HDL-C对骨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右室无构型改变的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碧

    目的:评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左、右室无构型改变的尿毒症患者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35例左、右心室构型正常的尿毒症患者,即左、右室射血分数均正常(LVEF >50%,RVEF >50%),且肺动脉收缩压正常(PASP≤40 mmHg,1 mmHg =0.133 KPa)及40例健康志愿者,用Q-LAB分析软件获取右室游离壁长轴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速度(V)曲线,记录各节段心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并计算SRe/SRa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F >50%左、右室无构型改变的尿毒症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 S 及 SRs,SRe 及 SRe/SRa值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 SRa、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V 与RVEF呈正相关,与IVCT呈负相关,S 绝对值与 IVCT 呈负相关, SRa 与 Em/Am 呈正相关,SRe 与 IVRT 呈正相关(P <0.05)。结论:左、右心室无构型改变的尿毒症患者的右心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STI为定量评价右心功能的新方法,为尿毒症病患者心功能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血清脂联素与体质指数、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宋伟伟;邵润霞;张晓萍;彭秋月

    目的:通过观察脂联素(APN)、白介素-6(IL-6)、体质指数(BM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变化,探讨APN与BMI、IL-6、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血清 APN、IL-6在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并统计BMI。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OPD各组血清APN、 IL-6水平较高(均P <0.01),而BMI较低(均 P <0.01),肺功能损伤越严重,APN、 IL-6水平越高,BMI 越低;(2)COPD 组患者 APN 与 IL-6正相关(均 P <0.05),与 BMI、FEV1%pred、 FVC%pred、(FEV1/FVC)%pred负相关(均P <0.05)。结论:血清APN水平在COPD稳定期中明显升高,并与肺功能、BMI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提示APN有可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PROC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

    作者:赵智刚;张文凯;李波;程青;朱果果;唐忠志

    目的:通过对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的 PROC 基因进行测序,研究是否存在有义突变通过影响血浆蛋白 C(PC)水平增加罹患 VTE 的风险。方法:以人 PROC 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特异性扩增编码 PC-Gla 结构域的第三外显子区,测序后找寻有义的 SNVs 位点,构建稳定表达突变型PC的细胞株进行细胞水平研究,同时利用ELISA法研究PC水平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我国VTE病患中发现3个单核苷酸突变,在HUVEC突变型PC的稳定表达株中皆可见PC的合成减少。通过检测正常标本、VTE患病率>2次的病患标本和突变标本中的PC水平,同样发现发生突变的样本PC水平低于VTE组(P=0.0353)和正常水平值(P <0.0001)。结论:PCArg-1Cys、PCArg9Cys、PCVal34Met三个突变位点很可能是导致血浆PC水平明显降低以及VTE患病风险增加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 CUG连接蛋白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BIU-87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段堃;李岩岩;赵艳;夏伟;吴凡;葛永超

    目的:探讨 CUG 连接蛋白1(CUG-binding protein 1,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对膀胱癌BIU-87细胞株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65例膀胱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UGBP1的表达,并探讨CUGBP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siRNA特性干扰片段下调CUGBP1在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中的表达,探讨CUGBP1下调对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Western blot 结果也显示 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同时,CUGB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 <0.05)。此外,BIU-87细胞株中CUGBP1表达明显下调后,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 <0.05)。结论:CUGBP1表达与膀胱癌的形成相关,其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

  • 放化同期治疗和放化序贯治疗对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浆MGMT的影响

    作者:杨洁;袁江伟;郭威;李娟;王玉祥;宋玉芝;张辛;杨琼

    目的:探索和观察放化同期治疗和放化贯序治疗对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浆 MG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放化同期治疗组(n =50)和放化序贯治疗组(n =50)。放化同期治疗组采用放疗同期每周期进行化疗4个周期,放化序贯治疗组先接受放疗后,序贯化疗方案治疗4个周期。在放疗前、放疗开始1个月后和治疗结束后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浆MGMT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放化同期治疗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放化序贯治疗组(P <0.05);放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MGMT 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疗开始后1个月时,放化同期治疗组患者的MGMT基因甲基化率显著低于放化序贯治疗组(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化同期治疗较序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浆中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提示同期化疗能够抑制肿瘤放疗放疗过程中放疗诱发的肿瘤再修复。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新独立影响因素--预后营养指数

    作者:陈贝贝;杨勋;张卫明;张明华;耿爽;杨钢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86例患者均为Ⅲ~Ⅳ期的NSCLC,确诊肺癌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3.7%、22.1%、9.3%,中位生存时间为1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NM分期、KPS评分、简化合并症评分、预后营养指数(PNI)值、治疗方式与患者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PS <70分、SCS >9分、PNI <45和仅接受辅助支持治疗是影响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PNI值是一个新的老年晚期NSCLC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 中央型与外周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比较

    作者:徐奔;谌诚;虞巍;张骞

    目的:比较中央型与外周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笔者收治的153例肾肿瘤,其中术前 CT 检查证实为中央型肾肿瘤31例、外周型肾肿瘤122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手术均无中转根治或开放切除。中央型肾肿瘤组平均手术时间152.1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31.9 min,平均失血量46.8 mL,平均引流天数3.4 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0 d,平均术后肌酐水平为1.03 mg/dl;外周型肾肿瘤组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32.7 min、21.6 min、44.8 mL、3.0 d、4.3 d、1.02 mg/dl。两组患者在热缺血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围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经验的泌尿外科中心,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中央型肾肿瘤可获得与外周型肾肿瘤同样的治疗效果。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常见并发症分析

    作者:黄青良;桂勇平;杜建胜;江志群;汪阳;周于凡;周小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患者153例(女92例,男61例,平均年龄48.6岁),应用SolitaireAB(EV3公司)支架,分析并发症(出血、血栓形成、支架内狭窄或闭塞)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3例患者共有167枚动脉瘤,支架共植入167枚,前循环动脉动脉瘤131枚,后循环动脉瘤36枚,并发症发生率为15例(9.8%),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4例为术中破裂出血,1例术后第2天破裂出血),术后血栓形成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其中DSA随访98例(64.1%),无症状性血管狭窄或闭塞5例。动脉瘤复发1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3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仍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栓形成、TIA的发作及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仍需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围手术期的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伟;刘建龙;田轩;蒋鹏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性肺栓塞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78例接受VCF置入联合溶栓、单纯导管直接溶栓和全身溶栓的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随访继发性肺栓塞(PE)发生和治疗后血栓复发情况。结果:联合和导管溶栓组治疗后健患肢周径差显著减小(P <0.05);全身溶栓组有5例血尿,4例咯血和2例消化道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CF置入可有效提高DVT疗效,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胸锁乳突肌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韦山良;蒙宁;巫家晓;谢庆条;李异兴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05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缺损21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其中4例鳞癌行颈淋巴清扫,余均不行颈清。手术方法为肿瘤界外1~2 cm切除病灶,在同侧乳突尖下2 cm设计旋转轴点,以此点与缺损远距离设计肌皮瓣长度。结果:2例鳞癌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其中1例皮瓣坏死,另外1例部分皮瓣坏死,经清创后Ⅱ期愈合,余皮瓣全部存活,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4年,缺损部位经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外形及功能均令人满意。结论:胸锁乳突肌皮瓣制备简单,粗大的肌肉有助于消灭术区死腔,对术者技术要求比游离皮瓣低,同时成功率比游离皮瓣高,特别适合用于颌面部中小型手术缺损的修复,适宜临床上推广,特别是技术条件相对较弱的基层医院。

  • 关节镜下冻结肩松解使用局部镇痛装置的早期疗效

    作者:陈孙裕;李坚;肖展豪;潘玲

    目的:探讨局部镇痛装置对冻结肩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的早期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对84例冻结肩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镇痛组、无局部镇痛组。两组患者都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局部镇痛组在术中置入一次性局部镇痛装置,无局部镇痛组术中未置入镇痛装置,术后平均随访11.2个月,随访时间以患者术前、术后1周、1、3个月为节点,进行肩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组内术前、术后对比: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VAS评分、ASES 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改善(P <0.05),所有病患术后肩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度有所恢复。组间术后对比:术后1周时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VAS评分、ASES评分,局部镇痛组优于无局部镇痛组(P <0.05),术后1月时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ASES 评分,局部镇痛组优于无局部镇痛组(P <0.05)。术后3月时肩关节活动度、ASES 评分,局部镇痛组优于无局部镇痛组(P <0.05),VAS 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局部镇痛装置能够在早期有效缓解对冻结肩术后患者疼痛,促进积极康复,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 B超引导下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吴印兵;潘明新;崔书中;巴明臣;陈祖龙;阮强

    目的:探讨B超导向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 B 超导向 HIPEC共3次,持续循环灌注生理盐水400~600 mL/min,治疗温度(43±0.2)℃,灌注90 min,灌注药物选择5-氟尿嘧啶加丝裂霉素或卡铂,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长期随访。结果:36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一般状况、精神状态好转,近期临床疗效满意。26例患者腹水全部消失,8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有效率为94.44%。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上升(P <0.001);肿瘤标志物下降,CA199(P <0.001)、CEA(P <0.001)、CA125(P =0.003)。结论:B超导向HIPEC可维持腹腔内灌注液体速度一致,维持腹腔内温度稳定,保证化疗药物与肿瘤的充分接触,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简便、省时、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作者:谭智琼;钟隽;黄凯凯;曾慧兰

    患者男,74岁,因“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年,白细胞升高1个月”于2013年11月1日入院。2006年出现全身皮肤呈暗红色,伴头晕,后因突发胸痛至河南某医院检查示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升高(不详),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心肌梗死”,予溶栓、口服羟基脲治疗,RBC、HB 控制正常。2013年10月19日复查血常规:WBC 12.5×109/L、幼稚粒细胞0.09、RBC 1.8×1012/L、HB 71 g/L。骨髓免疫分型:异常细胞占全部细胞的35.37%,表达 CD13,CD33,CD34,CD117,CD38, HLA-DR,CD7,MPO,cCD3(-),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正常。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及淤斑,无浅表淋巴结肿大,无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可触及。11月3日查血常规:WBC 16.85×109/L、原幼稚细胞0.48、晚幼粒细胞0.05、HB 82 g/L、血小板(PLT)161×109/L。铁蛋白377.59 ng/mL。11月6日血涂片:中性中幼粒细胞0.02、晚幼粒细胞0.03、单核细胞0.17、原单细胞0.07、幼单细胞0.15;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泪滴形及脊形红细胞。彩超:肝脾大,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炎。家属拒绝骨髓穿刺及正规化疗。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予羟基脲、营养支持治疗,出院。

  • 丙泊酚诱导下右美托咪定抑制女性患者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作者:周东旭;徐波;关婷;黎治滔;温雪飞;屠伟峰

    目的:测定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下右美托咪定抑制女性患者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18~5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为1.0μg/kg,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情况采用改良序贯法调节下一例患者的给药剂量,递增递减梯度为0.1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右美托咪定泵注结束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BIS)稳定在45~55后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3 min 后置入喉罩。心血管反应阳性定义为喉罩置入后2 min 内高的SBP和(或)HR高出基础值15%。在试验过程中,出现至少7个心血管反应阳性转阴性拐点则终止研究。依据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喉罩置入过程中心血管反应的 ED50、(95%的有效剂量)ED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右美托咪定抑制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 ED50、ED95分别为0.65μg/kg、0.94μg/kg,相对应的95%CI分别为0.44~0.80μg/kg、0.79~2.47μg/kg。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下,右美托咪定抑制女性患者喉罩置入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65μg/kg。

  • 盐酸氢吗啡酮复合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石波;张薇薇;简文亭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盐酸氢吗啡酮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与阻滞效应。方法:选择单胎足月经剖宫产结束妊娠初产妇60例,分为两组:布比卡因组(B 组)和布比卡因-氢吗啡酮组(BH组),各30例。所有患者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给予0.75%的布比卡因1.2 mL 和0.75%的布比卡因1.2 mL+100μg氢吗啡酮注射液,比较两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低血压的发生率,高痛觉阻滞平面,需要调整阻滞平面的例数,硬膜外需要加药的例数,同时观察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寒战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H 组麻醉初始平面及手术开始切皮时高痛觉阻滞平面均高于B组(P <0.05),需要调整手术床平面的例数、硬膜外需要加药的例数及术中寒战的例数BH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瘙痒发生率BH 组高于B组(P <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使用氢吗啡酮能够安全有效的用于剖宫产术,其阻滞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寒战发生率低。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预防围手术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作者:陈旸;刘明江;贺涛;李刚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人群接受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在围手术期前后早期肾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探讨常规剂量下不同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是否具有异质性或类效应。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肾功能正常人群1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61)、阿托伐他汀组(n =60)瑞舒伐他汀组(n =62),分别检测3组患者围手术期前后血肌酐(Scr)、早期肾损伤标记物血清胱抑素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炎症反应标记物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术后与术前比较 mALB(mg/L,18.19±8.25 vs.12.07±6.15,14.81±6.23 vs.12.32±5.19,15.31±7.53 vs.11.39±5.38)、Cys C(mg/L,1.36±0.32 vs.0.90±0.38,1.18±0.25 vs.0.91±0.31,1.15±0.21 vs.0.93±0.30)、hs-CRP(mg/L,5.52±2.09 vs.1.96±0.55,3.86±1.15 vs.2.01±0.34,3.93±1.09 vs.2.03±0.23)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间比较,他汀组较对照组 mALB(mg/L,18.19±8.25 vs.14.81±6.23,18.19±8.25 vs.15.31±7.53)、Cys C(mg/L,1.36±0.32 vs.1.18±0.25,1.36±0.32 vs.1.15±0.21)、hs-CRP(mg/L,5.52±2.09 vs.3.86±1.15,5.52±2.09 vs.3.93±1.09)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 mALB (mg/L,14.81±6.23 vs.15.31±7.53)、CysC(mg/L,1.18±0.25 vs.1.15±0.21)、hs-CRP(mg/L,3.86±1.15 vs.3.93±1.0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下不同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肾功能正常人群应用均能减少肾脏损害,具有药物类效应,可能均通过拮抗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机制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松;黄健;杨静;于黔;吴欣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生活方式干预、碱化尿液和别嘌醇(0.1~0.2 g/d)降低尿酸治疗等治疗4周,血尿酸水平仍≥420滋mol/L 的43例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中17例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其余26例患者仍接受别嘌醇治疗,每4周复查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随访时间24周。结果:非布司他组从12周开始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至24周时血尿酸水平进一步下降,17例患者中有11例(68.75%)血尿酸水平<360滋mol/L,别嘌醇组从20周起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至24周时别嘌醇组26例患者中有7例(26.92%)血尿酸水平<360滋mol/L。24周时非布司他组与别嘌醇组相比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 <0.05)。24周时两组患者eGFR水平较基线相比都下降(P <0.05)别嘌醇组较非布司他组下降更明显(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周时eGFR相关的因素为基线eGFR(相关系数0.4347,P <0.05)、转为使用非布司他(相关系数0.2142, P <0.05)。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能更有效的降低慢性肾脏病(G3期和G4期)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延缓eGFR的下降速度,不良反应低。

  • 黄皮叶提取物对TNF-α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娟;刘天旭;蒋国君;黄桂红;黄俊何;陶丽群;朱钊铭

    目的:探索黄皮叶提取物对TNF-α的影响及对TNF-α蛋白调控是否通过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方法:ELISA 法检测TNF-α含量;MTT试验检测黄皮叶提取物和 LPS 对 RAW264.7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对细胞随机分组,Western Blot 法检测分组后TLR4、TRAF6蛋白表达。结果:黄皮叶提取物、LPS 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黄皮叶提取物使 TNF-α水平降低;与 LPS 组比较,LPS+MyD88抑制剂组、LPS+黄皮叶提取物组、LPS+黄皮叶提取物+MyD88抑制剂组明显抑制TNF-α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使TLR4和TRAF6蛋白降低至74%、21%,70%、27%,44%、8.5%。结论:黄皮叶提取物抑制TNF-α形成并主要介导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中MyD88依赖信号通路抑制TNF-α形成。

  • bFGF基因转染BMSCs对COPD大鼠肺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鹏;聂强;马琳;彭珊珊;淦鑫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脂质体转染法导入bFGF基因;造模后分6组:正常对照组(NC 组)、COPD 组(A 组)、BMSCs 组(B 组)、pcDNA3.1-BMSCs 组(C 组)、bFGF-pcDNA3.1-BMSCs组(D组)、bFGF组(E组);Q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TNF-α、IL-1β基因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两种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 <0.05),而B组、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外源性bFGF-pcDNA3.1-BMSCs、pcDNA3.1-BMSCs、BMSCs移植对COPD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bFGF-pcDNA3.1-BMSCs 的抑制炎症因子作用效果并不优于单纯的BMSCs。

  • miR-145联合替莫唑胺对U251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新茂;魏志玄;张婷;刁新锋;王博;朱春伟

    目的:研究miR-145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将miR-145类似物及抑制剂转染入U251胶质瘤细胞,通过RT-qPCR法检测细胞内miR-145表达水平;并联合替莫唑胺处理细胞,检测不同处理组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miR-145类似物联合替莫唑胺处理组的细胞恶性行为明显低于单纯使用 miR-145类似物或替莫唑胺处理组,miRNA-145类似物联合替莫唑胺处理组的U251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1.42±6.13)%(t =16.821,P <0.05)、(21.47±10.68)%(t =7.835,P <0.05)、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为(510.2±189.5)个,显著低于对照组(t =7.128,P <0.05)。结论:miR-145可增强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体外恶性行为的抑制。

  • 芦荟多糖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张文志;欧水平;吴会超;于庆生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功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给予芦荟多糖治疗,并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ASP)做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 <0.01),而各给药组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降低(P <0.01)。模型组IL-12和IFN-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 <0.01),而各给药组IL-12和IFN-γ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 <0.01)。模型组IL-4和IL-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 <0.01),而各给药组IL-4和IL-13 mRNA 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 <0.01)。结论:芦荟多糖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肠黏膜局部免疫平衡来发挥作用的。

  •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上清液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钟小明;余鸿;贺燕;罗开源;廖红群;王长浦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及其上清液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素(SY)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7日龄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胞组和上清液组,各组20只。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术后持续缺氧2 h建立HIBD模型。模型组大鼠于造模术后1周经左侧脑室注入0.01 mol/L 的 PBS 溶液,细胞组和上清液组大鼠于术后1周分别以相同方法注入等体积的BMSCs和BMSCs培养基上清液;假手术组仅分离左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不进行缺氧干预,其余处理同模型组。于侧脑室注射术后8周,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SY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SY阳性物质累积吸光度(IOD)值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细胞组和上清液组其IOD值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而细胞组和上清液组其I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及其上清液经侧脑室注入均能提高HIBD大鼠海马齿状回SY表达,促进突触生成;其主要机制可能与B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基因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

    作者:华立栋;李文斌;高曲文;隋立森;范翠霞;欧阳小明;廖卫平;黎冰梅;石奕武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病变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FC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FCD患者病变脑组织(病例组)及正常人(对照组)脑组织各3例,抽提总RNA ,利用 Affymetrix 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的基因;Real-time qPCR验证芯片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相关信号通路,预测FCD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通过对FCD 组织和正常脑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在 FCD 组织中 C21orF2、AU152162表达上调, ENPP2、ANLN、IP6K3、UGT8、AZGP1表达下调。 Real-time qPCR 验证表明,ENPP2、ANLN、IP6K3、UGT8、AZGP1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NPP2、UG T8、AZGP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或者分泌到细胞外基质,可能通过涉及到脂质代谢以及溶血磷脂酸(LPA)信号通路途径参与髓鞘的形成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结论:ENPP2、UGT8、AZGP1基因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影响髓鞘的形成及LPA信号通路参与FCD 的发生,这些基因参与FCD 发生的具体致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霍乱疫苗株溶血素hlyA基因敲除及绿色荧光蛋白构建

    作者:杨秋;周妍妍;阚飙;芮勇宇

    目的:探讨霍乱疫苗株 NFYY101溶血素 hlyA 基因敲除及绿色荧光蛋白的构建。方法:将 hlyA基因上游片段(hlyAup)、hlyA 下游片段(hlyAdown),克隆入 pUC18中,再在两者间插入绿色荧光蛋白(lacz-GFPuv )基因,获得重组质粒 pUC18-hlyAup-laczGFPuv-hlyAdown ,再构建重组自杀质粒 pCVD442-hlyAup-laczGFPuv-hlyAdown ,接合入霍乱疫苗株 NFYY101中,进行同源重组。结果:正确构建重组自杀质粒pCVD442-hlyAup-laczGFPuv-hlyAdown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成功缺失了疫苗株候选株 NFYY101的 hlyA 基因,在敲除位置同源重组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并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自杀质粒,可用于O1群及O139群霍乱疫苗株hlyA基因敲除及绿色荧光蛋白构建。

  • 荔枝核总黄酮及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 PPAR-γ和CT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瑞;陈桂泓;徐伶俐;罗伟生

    目的:研究中药荔枝核总黄酮(TFL)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并以西药罗格列酮作对照,探讨TFL 抗肝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MTT 法检测 TFL 对 HSC-T6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 检测 TFL 和罗格列酮对 HSC-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FL和罗格列酮对HSC-T6 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FL作用48、72 h可以明显抑制HSC-T6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TFL 和罗格列酮处理72 h 后均能上调 HSC-T6 PPAR-γ mRNA 的表达,下调 CTGF mRNA 和蛋白的表达,TFL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结论:TFL能够抑制HSC-T6增殖从而拮抗肝纤维化,且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此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下调CTGF的表达来实现的。

  • 热烈祝贺本刊22篇优秀论文入选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F5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 无创连续血红蛋白监测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爱敏

    麻醉科医师需要通过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及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来决定术中的补液量、补液时机、补液种类及是否需要输血。目前临床上常规监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多为有创监测,耗时且不能连续检测。胰腺癌根治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术中失血风险大,血压波动剧烈。术中连续、动态地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并指导麻醉医师做出输血决策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无创血红蛋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红蛋白(SpHb)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健康志愿者和部分手术领域进行了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1-2]。但 SpHb 技术用于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研究报道国内尚无。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MasimoRadical-7脉搏氧测量仪连续监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监测值与参考标准值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准确性。

  •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全麻术后躁动中的应用

    作者:黄晓玲;单文燕;孔高茵;刘际童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 tion, 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易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1]。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 Dex )是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2]。小剂量氯胺酮(0.1~0.5 mg/kg)具有镇痛作用快速、麻醉持续时间短、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副作用少等特点。本研究观察 Dex 复合小剂量氯胺酮( Ke-tamine , Ket )在全麻术后躁动中的应用效果。

  • 多层螺旋CT三维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宁;崔艳

    肋骨骨折是胸部损伤中的常见并发症,常规检查使用 X 线摄片,常规 X线摄片的图像为重叠影像,一些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或患有胸廓疾病,使部分肋骨骨折显示不佳,以致误诊,延误治疗。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普通X线检查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多层螺旋 CT(MSCT)的重建技术使肋骨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

  • 对比观察插管型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对全麻患者拔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赵秀凤;田鸣

    气管拔管是麻醉过程中的一个高危阶段。全麻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随着麻醉作用的减弱,气管黏膜对气管导管的敏感性愈来愈强,疼痛以及吸痰刺激等,在清醒状态下拔管,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心功能不全[1],再加上拔管时的呛咳、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有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喉罩是一种新型通气工具,放置简便、不需喉镜暴露声门;在拔除时较气管导管更少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血压更加平稳[2-4]。本研究所应用的BlockBuster喉罩(鸣人喉罩)是2013年新上市的一款多功能气管插管型喉罩,该喉罩既可单纯维持通气,也可用于辅助气管内插管,引导插管结束后亦可套囊放气后继续保留原处以便术后尽早拔除气管导管。本研究拟评价BlockBuster 插管型喉罩预防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

  •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切除病灶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李宝萍

    子宫腺肌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妇女,但发病年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1]。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切除子宫,但随着病症年轻化,大部分年轻女性不愿意切除子宫[2]。我院追求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局部病灶切除术,采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切除病灶,报告如下。

  • 注射隆鼻术并发上睑下垂28例

    作者:张京珂;姜南;杨智勇;申丽;莫海山

    注射微整形术较传统整形美容手术具有方法快捷、不开刀、易塑形等优势,因而发展迅速。但术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注射材料鱼目混珠、受术者盲目跟风等因素均促进了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不同国家对其各种并发症已有不少文献报道[1-3],而上睑下垂症状却多被一笔带过,鲜有专项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科共收治296例注射微整形并发症的患者,其中注射隆鼻术并发上睑下垂者有28例,经综合治疗后取得一定成效。现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病案经验,对此总结如下。

  • 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复苏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徐韶怡;施仲义;金烈烈;王萍;柯建韩;张亮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特点[1],但在全麻复苏期,患者仍普遍存在心血管应激反应,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严重者出现肢体乱动、呼吸道梗阻、误吸甚至危及生命。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尝试使用地佐辛,试图以患者复苏期的血流动力学和镇静躁动评分为观察指标,探讨地佐辛能否终抑制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麻醉复苏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缝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6例

    作者:孙建涛;毛克敬;杨金辉;郝彤彤;康延杰;霍庆祥

    儿童鞘膜积液的传统手术方法为腹股沟区切口高位结扎鞘状突,对局部组织结构损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缝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6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可以发现和治疗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 磁性纳米颗粒与核酸适配体在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平秦榕;颜汝平;王剑松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肿瘤一旦形成,将不受生理调节,同时可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且易转移,切除后易复发,治疗困难。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肿瘤患者的预后和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肿瘤的诊断以CT、MRI影像学检查、病理形态学改变为诊断依据[1]。传统的诊断方法常因病灶微小(微小肿瘤、原位癌、炎性癌等)或因取标本不当而发生漏诊。利用肿瘤标记物进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曾经是研究的热点,相关的基础研究报道很多,但由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不够理想和费用高等原因,真正用于临床诊断的却为数不多[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的进步,筛选、制备肿瘤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aptamer),作为与肿瘤细胞靶向、特异结合的分子探针,借助纳米材料--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载体,配合检测仪器或设备(如荧光显微镜、化学发光仪、流式细胞仪、核磁共振机等)进行体外肿瘤细胞筛选及体内肿瘤诊断的方法,已成为肿瘤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研究的新热点。

  • 钙卫蛋白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燕丽;郭勇;邹先琼

    钙卫蛋白是由 S100A8(MRP-8)与 S100A9(MRP-14)蛋白以钙离子依赖性方式形成的异源二聚体 S100A8/A9蛋白复合物[1-2]。它广泛分布在人体细胞、组织以及体液中,也是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角质细胞的重要蛋白质[1]。在很多炎症情况下钙卫蛋白表达升高,它可以在血浆、尿液、粪便、脑脊液、唾液、滑膜液以及结肠活检组织中被检测到[2]。从细胞内的分布来看,钙卫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3]。研究[1,4]表明,钙卫蛋白可以激活 NADPH 氧化酶,运输花生四烯酸,结合到免疫通路受体如 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额颞叶痴呆

    作者:陈林云;刘峰;简雯;涂怀军;王春芝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一直被认为是单纯运动系统疾病,但在部分患者中却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后者可从轻度异常到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这与额颞叶功能障碍有关。1892年MARIE首先描述了ALS患者情绪不稳定。20世纪早期就有报道称 ALS 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变化,包括易怒、妄想和幻觉。随着运动神经元病相关痴呆的报道越来越多,发现ALS 患者的痴呆属于 FTD[1]。本文将从 ALS 患者额颞叶功能障碍的形成过程、发病率、认知功能评估及遗传和病理等方面来阐述。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进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方字文(综述);张朝晖(审校)

    LE等[1]在1986年就提出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并指出在梯度敏感磁场存在时,和体素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一样,体素内的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效应也会引起体素内质子的相位不一致(即相位不相干),并因此造成自旋回波信号的衰减。在1988年, LE 等[2]又详细地阐述了IVIM 理论模型及其成像方法。这一理论模型已成为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数据中分离和提取组织的弥散及灌注信息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应用IVIM成像来评估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 IVIM 成像技术进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

    作者: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刘亮;危安;钟昕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力衰竭仍是当今世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正确的评价对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出:超声心动图不但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作出独立诊断,而且能对其预后进行评估。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新近发展的一项无角度依赖性且重复性好的致力于心功能检测的新技术[1],能定量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2],且其在判断室壁运动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优于以往相关超声的检查方法[3],尤其在反映心脏运动情况方面较组织多普勒更真实、更准确[4],从心肌纤维形变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定量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及扭转的新手段。长期以来对心肌运动力学的检测一直是超声技术的研究重点,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在此就其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试验研究

    作者:曹慧玲;舒钊彻;杨琳;朱小飞;赵苏瑛;史恒芳;李岷

    目的:评价多种抗生素及联合应用对耐碳青霉烯酶类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24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KPN菌株,经改良Hodge实验验证其是否产碳青霉烯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对各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对7株多黏菌素MIC中介的KPN,应用棋盘法检测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等4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MIC值,计算ΣFIC值,判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受试菌均产碳青霉烯酶,多数对多黏菌素敏感,7株MIC为中介;联合药敏实验显示仅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时ΣFIC≤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清华;黄清勇;吴玉英;黄春色;徐振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AFP低中浓度升高的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AFP介于20~400 ng/mL的28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总AFP和AFP-L3的含量并计算AFP-L3占AFP总量的百分比即AFP-L3比率。结果: PHC患者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患者(均P <0.01)。根据ROC曲线,在AFP低中浓度升高条件下,AFP-L3比率的Youden 指数及AUC值均比AFP高。在AFP 处于20~200 ng /mL 低度升高时AFP-L3比率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结论:在甲胎蛋白浓度低中度升高时,特别是在AFP浓度<200 ng/mL条件下,AFP-L3比率对PHC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中老年IgA肾病

    作者:伍秋霞;叶琨;熊礼佳;刘园园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中老年IgA 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IgA 肾病中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B、C 三组,分别接受雷公藤多甙、活性维生素 D3以及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A、B、C 三组患者的蛋白尿[(1.12±0.41)g/24 h、(1.32±0.36)g/24 h、(0.82±0.30)g/24 h]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5);治疗6个月三组患者尿蛋白[(0.81±0.26)g/24 h、(1.1±0.45)g/24 h、(0.62±0.31)g/24 h]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5);治疗6个月,C 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 A、B 组(P <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中老年IgA 肾病可以有效减少尿蛋白,提高缓解率,安全有效。

  • 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气阴亏虚型休克患者的疗效

    作者:骆宁;曹书华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气阴亏虚型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 ,并辨证为气阴亏虚型休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开始前及治疗7、14 d 分别使用无创心排量监测仪监测患者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净射血时间百分率(E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V、CI、ET%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SV、CI、E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0.05),治疗组 ET%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的 SV、CI、ET%较入院时更进一步改善(P <0.05),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本组治疗第7天(P <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连续14 d 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气阴亏虚型休克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 SV、CI、ET%显著改善,说明益气复脉注射液对于改善气阴亏虚型休克患者心功能有一定效果。

  • 荧光定量PCR在手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正祥;陈世玖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 NTM通常属于机会致病菌,目前已发现的NTM有154种[1]。在一些国家和地区,NT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甚至可能超过结核病[2]。 NTM 引起人类疾病通常为继发性的,在 AIDS 和免疫受损患者中,NTM 病常表现为播散性[3]。NTM主要引起肺部的病变,当前研究[4]显示手部NTM的感染率正在逐年递增,其感染菌主要为:海、鸟、堪萨斯、偶发、龟、脓肿分枝杆菌等共18种[5]。手部 NTM感染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引起手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且不同种类NTM引起的感染其治疗方案不同[6],所以明确NTM感染及区分病原菌种类显得尤为重要。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鉴定 重复发表 论文
  • 热烈祝贺《实用医学杂志》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荣誉称号

    作者:本刊编辑部

  • 本刊关于论文优先审稿、发表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论文 审稿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规范
  • 2016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

    作者: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