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牟俊英;赵博;袁泉;王雅枫;刘恋;夏中元

    目的 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术后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每组7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水平并记录术后住院日,镇痛相关的不良事件,EQ-5D健康指数量表.结果 与PCIA组相比,TAP-B组术后24、48、72 h运动NRS评分显著降低(P<0.05),静息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组相比,TAP-B组术后第3,6个月静息,运动NRS评分,CPSP发生率降低,EQ-5D分值明显升高(P<0.05).与PCIA组相比,TAP-B组患者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补救镇痛明显减少(P<0.05).结论 TAP-B能够有效减轻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疼痛,有效降低术后早,中期CPSP和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奕文;张复华;赵莹;陈焯文

    目的 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为ITP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研究组5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MDSCs、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T细胞亚群.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中MDSCs比例、iNOS和ARG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78±0.45)%vs.(1.75±0.34)%,(0.54±0.33)mIU/mL vs.(1.02±0.13)mIU/mL,(0.32±0.19)mIU/mL vs.(0.86±0.1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3,0.034).研究组中治疗达CR及R者,治疗后外周血中MDSCs、CD4+CD25+细胞比例均高于发病时(1.65±0.36)%vs.(0.76±0.39)%,(0.95±0.63)%vs.(0.2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42).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s较健康者明显下降.MDSCs、Treg细胞可能参与改变ITP患者免疫失衡状态,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

  • 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德绪;胡波;李佛兰;尹良红

    目的 短期临床观察评价早期穿刺人工血管(GORE?AcusealTM)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应用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建立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建立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均可成功完成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速度可达230 mL/min,手术成功率100%,90%患者术后2周内成功首次穿刺.术后随访3.9个月,3个月初级通畅率为79%,3个月辅助初级通畅率为84%.血清肿和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5%.感染发生率为4例次(21.1%).结论 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可于术后2周内穿刺,具有减少术后肿胀手发生率等优势,而且不增加并发症及降低通畅率.

  • 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低代谢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定侧价值

    作者:高曲文;黎振声;王欣璐;林健;郭晓绯;欧阳习;齐自娟;彭凯润;王伟

    目的 明确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低代谢的致痫区定侧价值.方法 收集2013-2015年行致痫灶切除、随访1年以上、疗效达到EngelⅠ级的癫痫患者术前PET/CT,目测法与半定量法检测小脑代谢并分析其与致痫灶的侧别关系,致痫灶定侧以手术切除病灶侧为准.结果 共入组44例患者,致痫灶对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同侧更低者17例(38.6%).如以一侧小脑低代谢为定侧依据,则其敏感性为38.6%.38例示致痫灶同侧大脑半球低代谢,即本研究中PET/CT的定侧价值为86.4%,另外6例示双侧大脑半球低代谢,其中3例致痫灶对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同侧更低.如果加上小脑的定侧,则PET/CT总致痫灶定侧价值由86.4%提高至93.2%.半定量法显示致痫灶同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对侧高(x>0),双侧小脑半球代谢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不对称性低代谢往往提示致痫灶位于对侧大脑半球.

  • 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甄妙平;张民乐;张淑芬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孕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0例孕晚期子痫前期患者以及40例正常孕晚期妇女血清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而轻度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量及血清D-二聚体含量随着子痫严重度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4,95%CI为0.6935~0.8802.对应的佳切割点为D-二聚体取值:893.55 mg/mL.结论 血清D-二聚体含量与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呈正相关关系,对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衰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卓裕丰;段跃兴;郑栋;伍金雷;程颖;黄冰生;林桂雄;吴钰燕;冯燕玲;张鹏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71例,对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等进行调查,完成Fried衰弱量表评分,记录随访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人数1年.结果 371例研究对象中,衰弱发生率为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NYHA分级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1年内老年心力衰竭伴衰弱的患者发生再入院或死亡的终点事件是非衰弱患者1.54(1.02~2.31)倍(P=0.038).Fried量表中步速测试阳性患者发生再入院或死亡的终点事件增加了1.52(1.07~2.15)倍(P=0.019).结论 衰弱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

  • 百色市HIV/AIDS患者配偶HIV感染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坚;廖建英;农慧桃;梁旭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配偶HIV感染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配偶间经性传播HI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百色市2006-2015年1658例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每6个月对HIV/AIDS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对HIV阴性的配偶进行HIV检测,运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配偶HIV阳转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进行趋势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配偶间HIV传播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658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980例(59.11%),平均年龄(40.59±13.57)岁,以壮族、农民及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配偶HIV阳性率为34.08%,阴性配偶HIV阳转率1.77/(100人·年),HIV/AIDS患者确诊后1~6年的阴性配偶HIV阳转率分别为1.53/(100人·年)、2.29/(100人·年)、2.19/(100人·年)、1.23/(100人·年)、1.73/(100人·年)和0.93/(100人·年),经Joinpoint回归分析,阴性配偶HIV阳转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70,下降趋势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603).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安全性行为状况与配偶间HIV传播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安全性教育和健康干预需贯穿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健康管理的始终,可减少配偶间HIV经性途径传播的风险.

  •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3期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旭;阿丽娅;梁彦平;刘加明

    目的 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能否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3期患者的28 d全因病死率,以及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69例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n=35,入组后立即行HRRT)、对照组(n=34,出现紧急指征时开始HRRT),HRRT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模式.主要终点事件是28 d内全因病死率,次要指标包括治疗后7 d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了HRRT,对照组22例患者达到了紧急指征接受HRRT.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观察组(34.3%)略低于对照组(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治疗前两组间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对照组较治疗前略有下降(P>0.05).治疗7 d后两组间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2).治疗前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两组治疗7 d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9).预测28 d死亡事件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1)较高的体质量是患者的保护性因素[HR=0.914,95%CI:0.862~0.970,P=0.003];(2)高乳酸[HR=1.462,95%CI:1.207.1.771,P<0.001]、高SOFA评分[HR=1.291,95%CI:1.104.1.509,P=0.001]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1)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未能显著降低脓毒症合并AKI 3期患者的28天病死率.(2)HRRT可降低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6的水平.(3)较高的体质量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而高乳酸水平、高SOFA评分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耳大神经后支的保留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谭艳林;陈凯瑞;刘秀飘;熊博凯;危由春;邱嘉旋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A组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常规切口或改良除皱切口行腮腺手术,保留耳大神经的后支,B组20例,按常规切口或改良除皱切口行腮腺手术,未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7d及1、3、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检测耳下区、耳垂、耳后区、耳前区、耳廓上部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A组16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患者,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随着时间延长,耳垂及耳下区症状逐步好转,3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耳垂区6个月仍有轻微感觉异常.B组20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术后6个月时耳垂及耳下区仍有较明显麻木,耳垂区是难恢复感觉的区域、耳廓上部感觉与前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腮腺手术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

  • 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估

    作者:余高锋;金尚怡;李会仁;汪自欣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实验,选择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8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QLⅡ)和对照组(LI组).QLⅡ组患者术后30 min内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LⅡ阻滞);LI组术毕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无效按压PCA次数;术后6、1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QLⅡ组与LI组相比较,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和无效按压PCA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获得更长时间镇痛(术后48 h),并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 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中纳米碳示踪剂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雄波;黄彬;刘宝华;李春穴;叶景旺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的33例直肠癌根治术,15例使用纳米碳示踪剂标记,另外18例未使用,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和近期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切除长度和下切缘距肿瘤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术后饮水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检出(18.5±2.3)枚淋巴结多于对照组(16.3±1.6)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4,P=0.047).观察组微小淋巴结检出数(6.9±1.2)枚高于对照组(4.1±1.3)枚(t=2.053,P=0.029).术后随访1.8个月暂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有利于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

  • 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金光明;朴莲善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LL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为T2DM的中国朝鲜族患者29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LLAS情况,将存在LLAS的患者分为无斑块和有斑块组,记录全部T2DM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所有T2DM患者的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比较无斑块和有斑块两组,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242位点上CC基因与CT及TT基因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病程及吸烟同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LLASP)形成的危险因素;纯合子CC基因型LLASP的风险高于杂合子CT及纯合子TT基因型患者.结论 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朝鲜族T2DM患者并发LLAS相关,其中CC纯合子基因是中国朝鲜族T2DM患者并发LLASP的遗传学风险因素.

  • 伴MLL基因异常白血病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振华;戢莉;王莉红;梁赜隐;刘微;许蔚林;孙玉华;欧晋平;邱志祥;岑溪南;董玉君;任汉云

    目的 研究伴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白血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近五年来所有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筛选出MLL基因异常的患者,收集临床和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白血病223例(ALL 72例,AML 151例),其中MLL相关白血病患者资料完整的16例(ALL 3例,AML 13例).MLL相关白血病占ALL的4.2%,AML的8.6%.16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只有7例(CR率43.8%).11例患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7例为单倍型移植,3例为同胞全相合移植,另外1例为脐血移植.16例患者随访4.5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期间9例患者死亡.16例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这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仅约40%,无进展生存率(PFS)约为30%.结论 伴MLL基因异常的白血病对传统化疗反应不良,易复发,已成为疾病预后不良的标志,异基因移植有可能改善其预后.

  • 白细胞介素-17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丁琦;黄建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5例sepsis-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的IL-17水平.分析sepsis-ARDS患者IL-17水平与氧合指数(PaO2/FiO2)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35例sepsis-ARDS患者血浆的IL-17水平明显升高.IL-17和PaO2/FiO2呈负相关.相对于存活组而言,死亡组IL-17水平升高更显著.结论 Sepsis-ARDS患者血浆IL-17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和PaO2/FiO2及存活率呈负相关.

  • 干槽症与拔牙方式的关联性:一种医源性、急性、震荡压缩性骨挫伤

    作者:许竞

    目的 探讨干槽症发病与拔牙方式的可能关联性及其确切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自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共6012例,分为锤击拔牙组2793例及涡轮机拔牙组3219例,分别实施锤击骨凿的方式拔牙或涡轮手机切割的方式拔牙,观察两组干槽症发病率的不同.统计学分析干槽症发病与年龄、性别、阻生程度、阻生类性、手术时间以及局部骨质炎症性病理改变等之间可能存在的规律.结果 涡轮机组没有发现符合干槽症的病例.锤击组共出现有119例符合术后干槽症定义的病例,干槽症发病率为4.26%.干槽症发病随阻生程度加重而增高,并且在26.3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达到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槽症与手术时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5.在局部骨质存在局限性骨髓炎等炎症性病理改变时,发病率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槽症发病与性别、阻生类型、冠周炎、龋蚀以及吸烟的关联性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槽症与锤击拔牙方式有关,可能是一种医源性、急性、震荡压缩性骨挫伤.

  • 物理振动排石辅助下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张胜威;赵兴华;王友志;许长宝

    目的 探讨物理振动排石辅助下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的117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44例;均为单侧输尿管结石,左侧58例,右侧59例;年龄(48.9±12.1)岁;结石大直径(18.8±4.7)mm,结石CT值(887.5±321.9)Hu;肾积水程度(34.4±12.2)mm.给予行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使用套石篮将较大结石碎块取出.根据术后第1天腹部立位片或彩超复查情况,术后3d酌情给予患者辅助行物理振动排石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KUB或彩超评估手术是否成功.结果 110例完成输尿管软镜手术,4例手术因软镜处理困难,改行开放处理,另外3例因肾盂尿液浑浊改行经皮肾镜手术.术后共有81(71.6%)例患者给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中位排石次数为1(0,2)次.中位手术时间45 min(36.5,55.0)min.1个月后复查,105例手术成功,成功率达89.7%.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3(3,3)d,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物理振动排石辅助下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高,且安全、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案之一.

  • 压控反比通气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威;叶靖;秦再生

    目的 探讨压控反比通气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压控反比通气组(PCIRV组)压控通气组(PCV组).单肺通气开始时PCIRV组为压控通气I:E 2:1,调节通气压力以维持Vt 5.7 mL/kg,RR 13.15次/min;PCV组为I:E 1:2,其他参数不变.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单肺通气开始(T2)、单肺通气30 min(T3)、单肺通气60 min(T4)及手术结束(T5)的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PCV组比较,T2.T4时PCIRV组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肺顺应性(Cdyn)明显升高(P<0.05);T3.T4时PCIRV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效腔即无效通气(Vd/Vt)明显降低,pH明显升高;T4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压控反比通气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可升高平均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及通气功能,OLV 60 min后可明显改善氧合.

  • 主观全面评估营养筛查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作者:刘力婕;武雪亮;王玉佳;郭飞;屈明;薛军

    目的 探讨主观全面评估(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结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行择期手术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 根据PG-SGA评分,存在营养风险41例(PG-SGA≥4分)和无营养风险(PG-SGA<4分)69例;共31例(28.18%)出现术后并发症,PG-SGA评分<4分组术后并发症为15例(21.73%),明显低于PG-SGA评分≥4组的并发症16例(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4组中营养支持者与未营养支持者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29.17%vs.52.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SA分级、分化程度和PG-SGA评分是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PG-SGA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可有效预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指导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 罕见横断移位骶骨骨折1例

    作者:叶国柱;刘文刚;卢超;吴淮

    患者女,70岁,扭伤致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乏力12 d入院.现病史:患者12 d前扭伤致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乏力,曾于外院服药、理疗等保守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症状似有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住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稍疲倦,诉腰骶部疼痛,双下肢乏力,双侧臀部麻木,双足后跟感觉迟钝,颈部无不适,双手震颤,小便频数,点滴不尽,有时咳嗽、打喷嚏出现排尿无法控制,无尿痛,大便未解.查体:腰椎生理弯曲变直,腰肌紧张,骶尾部压痛(+),叩击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巴氏征(-),双侧臀部麻木,双大腿、小腿浅感觉无异常,双侧足跟、足趾感觉麻木,温觉减退,痛觉尚可.骨盆CT(图1)示:骶1椎体及双侧骶岬粉碎性骨折,骨皮质断裂,骶2及以远椎体向后上方移位,与骶1相错并重叠约3.5 cm ,并合并相应椎管狭窄.入院诊断:骶1椎体粉碎性骨折(DenisⅢ型骨折).

    关键词:
  •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心脏梭形细胞肉瘤1例

    作者:姜波;姜鲁宁;张秀莲;李钊;程曼曼;张友文

    患者,女,49岁,既往体健.因"憋喘5个月余,加重半月"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 90 次/min,呼吸 20 次/min,血压 96/77 mmHg,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前区闻及舒张期杂音;双下肢水肿.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著,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入院后查ANA全谱、磷脂筛查均阴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糖抗原199、糖类抗原15-3、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血脂、血糖等大致正常,糖抗原125151.6 U/mL B型钠尿肽448 pg/mL.心脏彩超:心腔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左房轻大 二尖瓣继发性狭窄 三尖瓣反流(少-中量)肺动脉瓣反流(少量)肺动脉高压(中度)心包积液(少量)EF57%.胸腔积液彩超双侧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术,胸水常规:李凡他试验阴性.胸水生化:总蛋白11.7 g/L腺苷脱氨酶2.2 U/L.胸水脱落细胞学:查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部分淋巴细胞和少量间皮细胞,未查见异型细胞.进一步行PET-CT示:各心腔占位,代谢轻度增高,心包、右侧心膈角区、腹膜、肝脾包膜、肠系膜、大网膜、皮下脂肪层、肌间隙多发代谢增高结节,考虑心脏来源恶性病变并多发转移瘤可能性大.后行彩超引导下腰部及臀部细针穿刺,病理示(右腰部、左臀部)梭形细胞肉瘤,结合免疫组化考虑未分化肉瘤.诊断为心脏梭形细胞肉瘤并多发远处转移.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

    关键词:
  • 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患者眼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杜雪芳;赵阳;陈蕾;樊跃伟;郭琼梅

    目的 探讨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患者眼内压(IOP)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9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n=31)、鼻内组(n=32)和对照组(n=30),其中静脉组给予静脉注射0.6μg/kg右美托咪定,鼻内组给予鼻内滴入1.0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不同时间的IO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静脉组和鼻内组T1、T2、T3和T4时IO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及IOP波动中,鼻内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和静脉0.6μg/kg右美托咪定效果相同,但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引起的心动过缓要少于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

  • 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下颌角截骨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

    作者:汪婷婷;陈开文;李建华;胡惠英;李斌

    目的 探讨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下颌角截骨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颌角截骨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后K组于手术开始前5 min单次静注氯胺酮0.3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镇痛.手术前1 d及术后48 h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及QoR-40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拔管后30 min测定VAS及Ramsay评分,并记录麻醉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有无呛咳、躁动、谵妄,拔管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 K组HAD-A、HAD-D评分均低于C组(P<0.05);QoR-40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K组术后48 h QoR-40情绪状态评分高于C组(P<0.05);K组拔管后30 min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Ramsay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改善下颌角截骨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焦虑/抑郁情绪反应,提高术后苏醒质量,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张西龙;韩勇;栾翰林;冯子铭;屠伟峰;贾济

    目的 观察静脉镇痛泵中添加右美托咪定(DEX)是否可降低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方法 纳入了115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57例)和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58例),两组患者术后都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ontrol组患者的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SUF)2μg/kg+氟比洛芬酯(FLA)2 mg/kg+帕洛诺司琼(PAL)10μg/kg;DEX组配方为:DEX 4μg/kg+SUF 2μg/kg+FLA 2 mg/kg+PAL 10μg/kg.两组背景剂量均为2 mL/h,患者单次按压注药量为2 mL,两次按压间隔时间不短于15 min,注药速度不超过12 mL/h,镇痛泵内含药液的总体积均为120 mL.观察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疼痛评分、PONV的严重程度、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泵内药液消耗量.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患者PONV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患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和镇痛泵内药物消耗量显著减少(P<0.05),而镇痛水平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结论 DEX可显著缓解剖宫产手术患者的PONV,并可降低镇痛药物的消耗.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促进肝癌侵袭转移

    作者:闵家祺;邬林泉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对比105例肝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的IFITM3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资料分析预后.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观察肝癌细胞株中IFITM3的表达,选取IFITM3表达较高和较低的细胞株进行沉默和过表达,检测EMT标记物的表达,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株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 IFITM3在肝癌中的高表达.IFITM3的高表达与卫星灶、包膜、血管侵袭和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IFITM3高表达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都要更低(P<0.001).在体外试验中,IFITM3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以及上皮细胞间质化水平正相关.结论 IFITM3可以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促进肝癌侵袭转移.

  • miRNA 452-5P及miRNA 215-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雪;彭亚诗;舒密;南琼

    目的 研究miRNA 452-5P及miRNA 215-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0组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全部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iRNA 452-5p、miRNA 215-5p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miRNA 452-5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01),miRNA 215-5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两种miRNA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转移、Dukes分期等均不相关.miRNA 452-5p曲线下面积AUC=0.859(95%CI:0.719.0.999),miRNA 215-5p曲线下面积为AUC=0.879(95%CI:0.757.1.0).2-miRNAs panel曲线下面积为AUC=0.930(95%CI:0.833.1.0).结论 miRNA 452-5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miRNA 215-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2-miRNAs panel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H19/miR-29b/LOX影响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城;李昌熙;王大新;戴燕;金世光

    目的 研究H19/miR-29b/LOX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qRT-PCR、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19、LOX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增殖转移能力.通过荧光素酶实验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H19/miR-29b/LOX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19、LOX在胶质瘤中随着转移程度异常表达量越高,正向调控细胞的转移增殖能力.H19能够结合miR-29b,而且miR-29b能够潜在靶向LOX基因,同时H19可以负向调控miR-29b.结论 H19/miR-29b/LOX在胶质瘤细胞中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增殖及迁移.

  • 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娇;张双霜;樊晓娜;胡霁

    右美托咪定-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近年来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还有抗炎作用,并且对缺血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右美托咪定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 核呼吸因子-1在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侯维娜;王瑞鹃

    线粒体的功能障碍,已成为心脏疾病的研究热点广泛受到关注.随着对核呼吸因子-1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现通过对核呼吸因子-1分子生物学特性、在线粒体中的生物合成及在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药物,为临床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 氢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淑英;李慧;倪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于冠心病和心脏手术,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佳方法,研究较多的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气体治疗,而氢气作为一种无毒温和的选择性还原性气体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家兔尸斑吸光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作者:马远斌;胡丙杰

    目的 研究尸斑的客观测量方法及其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制出测量尸斑的便携式测量仪,在家兔死亡56 h内对其尸斑明显处和缺乏处8个部位27个测量点进行吸光度检查.结果 分析死后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尸斑吸光度值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得出家兔多部位尸斑吸光度值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单元和多元回归方程.结论 所研制出的便携式尸斑测量仪为尸斑的客观测量及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并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 神经调节因子1对老年C57BL/6J小鼠听皮层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振栋;张云美;于亚峰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因子1(NRG1)对老年C57BL/6J小鼠的听皮层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8周及42.44周C57BL/6J小鼠各10只,使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了听皮层上NRG1的表达.接着随机选择42.44周C57BL/6J小鼠30只分为m-NGF组、NRG1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采用腹腔注射鼠神经营养因子(m-NGF)、NRG1以及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个月.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听皮层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听皮层NRG1的表达改变.结果 RTPCR结果显示42.44周组C57BL/6J小鼠听皮层上NRG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6.8周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透射电镜显示NRG1组和m-NGF组对听皮层超微结构的保护较好,免疫组化显示NRG1组的听皮层NRG1的免疫反应光密度值高,m-NGF组次之,生理盐水组低.结论 NRG1在C57BL/6J小鼠的听皮层上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补充NRG1和m-NGF后对老年小鼠的听皮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

    作者:曾惠莉;曾志生;曾静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吸痰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颅脑外科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吸痰;B组患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背后放45°楔形垫,侧卧45°吸痰.分析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第2天、第7天吸痰前、后3 min SpO2和HR、吸痰总次数、吸痰耐受性和气道黏膜损伤、痰培养等情况.结果 相对于A组,B组的第7天的24 h吸痰总次数更少,吸痰耐受性更高、黏膜损伤情况较小、痰培养结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前后3 min HR、吸痰前SpO2、第2天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仰卧位体位相比,采用侧卧45°吸痰能更好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害小,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 调节性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一琼;朱光发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因此常被认为是免疫应答的正向促进因素,然而,近些年来新发现一种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应答功能的B细胞亚群,这群B细胞通过分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TGF-β等)及细胞间接触等方式作用于其他免疫细胞,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这群B细胞称为调节性B细胞(Bregs).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Bregs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着重综述了Breg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董柱;刘莹;曹一秋;王晓武

    心脏的形态学的详细可视化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可以使用多种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成像方式,但3D结构在二维屏幕上缺乏深度感知和其他空间信息.对患者心脏进行3D打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可增强、可视化的描述个体心脏的结构和特征的技术.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郭迎春;孟令茜;高志云;马星;刘文瑞;杨漪;彭肖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LOKA Prosoundα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值、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Ep、β、PWVβ及AI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MT、Ep、β、PWVβ呈正相关(P<0.05);IMT、Ep、β、PWVβ与AC呈负相关(P<0.05).结论 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检查,可以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出现影像学特征改变之前通过相关参数变化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判断.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定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娇;温淑娟;蔡贞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定量检测对于临床上诊治尖锐湿疣(CA)的指导意义.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南方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CA,并经FQ-PCR检测为HPV阳性,对患者感染HPV型别及感染病毒量等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检出20种基因型,以HPV6和HPV11型为主;低危组HPV平均病毒载量高于高危组;多重感染多见,占37.3%.对治疗过程中监测HPV型别和病毒载量的CA病例分析说明病毒载量变化可有效指导疗效判断.结论 HPV分型定量检测对于CA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作者:闫玲;顾兵;张丽;马萍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为预防控制CRAB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VITEK-2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菌株对药物的药敏情况;Carba NP试验及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检测;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外排泵AdeB、AdeJ基因和整合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2株CRAB存在多药耐药情况,其中36株CRAB检出blaNDM-1、blaOXA-23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达85.7%;以PCR为金标准,mCIM与PCR方法的一致性好(Kappa=0.88),Carba N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灵敏度低于mCIM;39株CRAB检测到外排泵基因,检出率达92.8%;25株CRAB检测到Int1基因,检出率达59.5%.结论 临床分离CRAB的耐药机制复杂,与产生碳青霉烯酶、外排泵基因、整合子基因的大量表达都有关.

  • 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肾迟发性大出血致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彦;赵伟;张杨;黄辉;钟天才;何涛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疾病,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现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微创方法[1],主要并发症即为肾出血,严重出血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危及患者生命.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相对即刻出血,处理时机更棘手.肾动脉栓塞自上世纪70年代用于肾癌,后渐治疗肾出血,特别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upers elective renal artery em-bolization,SRAE)尽量保留肾功能,其较开放手术安全,效果确切,创伤小,为治疗PCNL严重肾出血的很好方式[2].我们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8年2月采用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迟发出现持续或间歇性大量血尿患者11例,探讨PCNL术后肾迟发性大出血时,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肾出血的时机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
  • 术中诱发电位及微血管多普勒监测预防前循环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意义

    作者:张德鑫;郇林春;宋启民;于建军;孙爱刚;孟凡国;李冰

    继发性脑梗死(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DCI)是脑动脉瘤开颅手术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瘤开颅术后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预防DCI的发生是改善脑动脉瘤开颅术后疗效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选择了2004年7月至2016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夹闭的307例颅内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其中2010年后使用术中诱发电位(EP)及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99例(监测组),2010年前未使用208例(未监测组),监测组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监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小儿输尿管管腔内息肉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案

    作者:杨金龙;周云;耿红全;林厚维;谢华

    小儿输尿管管腔内息肉是一类比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疾病,以往常因引起患侧上尿路梗阻导致梗阻部位以上出现积水,患侧肾功能部分下降,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才能诊断为此类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运用合理的检查方式,为了能早期作出诊断,以便能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漏诊,误诊,误治,减轻患儿的病痛和创伤.在2009年10月到2015年10月,共收集57个患肾,均为术前高度怀疑诊断为小儿输尿管息肉,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小儿输尿管内息肉并导致患侧梗阻性肾积水的病例.

    关键词:
  • 辅助生殖中精子获能时间对精子质量参数的影响

    作者:梁嘉颖;郑毅春;李子涛;汪李虎;刘风华

    目的 探讨优化处理后精液孵育至授精(精子体外获能)时间对精液质量参数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方法 收集在本中心就诊的400例男性的精液,其中正常精子、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男性各10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马上置5%CO2、37℃、95%湿度培养箱孵育,分别记录20、40、80和120 min时的精液参数.结果 弱精子症组精液在孵育20 min后,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率、PR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PR+NP%)和活动精子总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和P=0.000),正常精子组、少精子症组和畸形精子症组精液在孵育40 min后,PR%、PR精子总数、PR+NP%和活动精子总数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和P=0.000).结论 精液优化处理后的孵育时间与精液质量参数均呈负相关,优化处理后精液孵育至授精时间应控制在40 min内.

  • G6PD缺乏女性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分析

    作者:赵琴;蔡桂丰;阮永铭;曾伟荣

    目的 探讨G6PD缺乏的不育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为其行辅助生育治疗的知情选择提供帮助.方法 对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IVF-ET/ICSI-ET治疗的3360个新鲜周期回顾性分析,选择女性G6PD缺乏行辅助生育治疗的患者82对为观察组,其中轻、中、重度缺乏的分别为42、20、20例,随机每年抽取50例女性G6PD值正常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缺乏不影响行IVF-ET的结局.

    关键词: G6PD缺乏 辅助生殖
  • 辅助生殖技术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作者:赵敏;汤彪;杜晓红

    目的 探讨自然受孕与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母婴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666例辅助生殖技术(试管组)与自然妊娠(自然组)双胎妊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资料,分别比较孕产妇一般情况和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手术指征和围产儿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试管组初产妇比例、剖宫产、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比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和产后出血量均高于自然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瘢痕子宫外,2组剖宫产手术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和管理,合理选择终止妊娠方式.

  • 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

    作者:刘杰;郑洁;雷亚兰;文晓凤;夏敏;孙虹

    目的 了解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FET)影响临床结局的年龄界限值,并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本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急剧下降.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TET临床结局,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囊胚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囊胚移植选择策略

    作者:李明颖;马艳萍;高梦莹;邓波;邓莲;相立峰;李永刚

    目的 探讨冻融囊胚移植中囊胚质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优的囊胚移植选择策略.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2054个囊胚冻融移植周期,将行囊胚冻融移植的患者根据移植囊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组,不同组之间年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余临床指标(不孕原因、促排方案、授精方案、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多胎率)使用x2检验分析.结果 相对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42.31%/28.89%)、种植率(42.31%/17.93%)和活产率(29.96%/21.17%),同时显著降低多胎率(1.85%/24.68%).相对于不分质量的双囊胚移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移植可以显著改善种植率(42.31%/37.95%),并极大地降低多胎率(1.85%/39.79%).随着移植胚胎中低质量囊胚数目的增加,其妊娠率(60.63%.35.79%)、种植率(44.01%.22.37%)、活产率(44.01%.26.84%)逐渐下降.结论 低质量囊胚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可以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结局.

  • 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兰;桂琦;陈静思;宋家美

    目的 探讨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分析不同移植次数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FSH、LH、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无差异.结果 1次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不孕年限短,治疗方案以长方案为主,2、3次组以短方案为主.1次组FSH、LH、E2值偏低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2、3次组,2次组低于3次组.3次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1次组(P<0.01).1次组A型内膜、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Ⅱ型、Ⅲ型所占百分比高于2、3次组,2次组高于3次组.结论 年龄是影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IVF-ET成功的因素之一;首次IVF-ET患者倾向于长方案治疗,而2、3次IVF-ET患者则更容易采用短方案治疗;治疗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FSH、LH、E2分泌不足和子宫内膜容受障碍.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