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蒋传勇;刘霄

    目的 观察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KOA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联合组接受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对照组接受单纯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评价两组膝关节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8个月联合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静息时疼痛、 活动时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可改善KOA患者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 软组织联合跖骨和(或)近节趾骨截骨治疗拇外翻

    作者:曹辉

    目的:探讨软组织手术联合跖骨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在软组织手术基础上,行跖骨头、干部截骨,给予克氏针或螺丝钉内固定.术后72小时穿前足减压支具,开始负重功能练习.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54足中,优50足,良2足,差1足,优良率达94.3%.与术前比较,拇外翻角平均矫正14°±7°,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4.4°±2°.结论:软组织手术重建了足拇指软组织力量平衡,跖骨截骨恢复了足的生物力学结构,恢复了足弓,是治疗拇外翻,经济简便的较好术式.

  • Salter改良法髋骨截骨术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旭;李岩;范广宇;白希壮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髋臼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在1984~1995年期间采用Salter改良法髋臼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102位,男38例,女64例,手术时患儿平均年龄3岁±7个月,根据术前及随访时髋关节前后位像及Lauenstein位像计算出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E角.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年±10个月.和非手术的对侧比较,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及CE角判别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意义.结论:该术式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 应用踝上截骨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生物力学观察

    作者:梁晓军

    目的 评估踝上截骨术治疗中期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行踝上截骨术的41例内翻型踝关节OA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4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7岁(32~71岁).根据改良Takakura踝关节炎分期:2期14例,3A期19例,3B期8例.保留腓骨组19例,腓骨截骨组2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踝关节OA量表(AOS)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踝关节活动度(ROM).影像学测量内容包括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及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选取8具新鲜下肢标本,通过踝上截骨建立胫骨远端内外翻模型.通过TekScan踝关节压敏片测试关节接触面积、接触压强及峰值压强,观察胫距关节受力中心的位置变化,并比较保留腓骨与截除腓骨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6.6个月(16~55个月).3例延迟愈合,2例因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行踝关节融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与Maryland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83.1±9.6)分vs.(50.8±13.6)分,(81.6±6.0)分vs.(58.3±12.0)分,P均<0.01],AOS疼痛评分与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高[(42.6±5.5)分vs.(26.1±5.2)分,(53.4±12.3)分vs.(36.8±10.5)分,P均<0.01],而Takakura分期较术前显著降低[(2.3±0.9)分vs.(2.8±0.7)分,P<0.01],ROM未获得显著改善(P=0.097).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除TLS外TAS、TT、TC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1).保留腓骨组与腓骨截骨组的临床功能评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腓骨截骨组的TT和TC改善程度较保留腓骨组显著(P均<0.05).保留腓骨时,5种工况间关节接触面积、接触压强及峰值压强无显著差异(P均>0.05);内翻模型胫距关节受力中心向前外侧移位,外翻模型受力中心向后内侧移位.截除腓骨时,关节接触面积及峰值压强在10°内翻位和10°外翻位较中立位显著减小(P<0.01),关节接触压强在10°内翻位(P=0.01)和5°外翻位(P=0.03)较中立位显著增加;内翻模型胫距关节受力中心向后内侧移位,外翻模型受力中心向前外侧移位.结论 踝上截骨术可以显著改善中期内翻型踝关节OA的临床效果与负重力线,而腓骨的完整性对胫骨远端畸形的胫距关节接触情况有显著影响;针对合适的患者,合并腓骨截骨可以进一步改善TT角与TC角.

  • 三维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骨肿瘤精确切除的初步应用

    作者:林秾;潘伟波;柳萌;严晓波;黄鑫;叶招明

    目的 探讨骨肿瘤切除术中基于三维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的安全性及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采用三维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进行截骨的4例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根据CT和MRI影像资料设计截骨导板,术中在导板辅助下截骨,测量并比较术前计划的截骨距离与术中实际的截骨距离.结果 术前设计的导板长度为55~79 mm.3例患者完成了肿瘤切除边缘的评估,且均达到了镜下阴性的肿瘤切除边缘,术中实际的截骨距离与术前计划的截骨距离误差均<2 mm.结论 骨肿瘤切除术中借助三维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可以安全精确地截骨.

  • 胫骨远端骨骺早闭继发畸形的个体化矫形

    作者:陆清达;颉强;胡腾龙;马益善

    目的 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早闭继发畸形个体化矫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远端骨骺早闭继发患肢踝关节成角伴或不伴肢体短缩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畸形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19例患儿接受骨桥切除、胫腓骨远端截骨矫形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骨桥切除后采用自体脂肪填充骨骺开放区;其余11例患儿因骨桥面积大于或等于正常骺板的50%,故接受胫腓骨远端截骨矫形,若合并肢体短缩≥3 cm行胫腓骨近端截骨外固定延长术,不予以骨桥切除.结果 30例患儿中,28例患儿术后获得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其余2例患儿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失访(均接受骨桥切除术,男女各1例).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获得外观及功能上的改善.其中16例效果满意,矫形未丢失;9例矫形部分丢失;3例因术后骨桥再次形成,出现明显内翻畸形.以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预后:优16例,良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结论 骨骺早闭导致的肢体畸形复杂多样,应根据具体畸形原因和特点选用适当的矫形治疗方案.对于骨桥面积小于正常骺板50%的患儿,采用骨桥切除、自体脂肪填充联合胫腓骨远端截骨矫形治疗效果显著.当骨桥部分闭合时,其面积越大,复发率也会越高.选择合适的骨骺开放时机联合Ilizarov技术在下肢骨骺早闭所致畸形手术中的灵活应用,有助于胫骨远端复合畸形的综合矫形治疗.

  • 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效果

    作者:吕学敏;傅刚;杨劼;朱振华;王玉琨;郭源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手术治疗9岁以上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其早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手术的患儿7例。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适应证,采用Severin分级和McKay评分评价方法对手术后髋关节的X线表现及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组病例平均年龄9.9岁(9~11岁),均为女性,术前Tonnis分型为Ⅲ~Ⅳ型,随访时间长67个月,短6个月,平均16个月。7例患儿中6例除髋臼侧手术外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1例除本研究所描述的手术方式外未行股骨近端截骨手术。截至随访期,未出现股骨头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术后并发症,McKay评分1例优、2例良、4例中,Severin髋关节分级均为Ⅱ型。结论处理9岁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侧的病理改变时,髋臼成形术联合髋臼周围截骨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方案。对其早期效果评价,本研究组病例髋关节功能均达McKay分级中以上,髋关节影像学结果均可达良好。

  •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的适应证及疗效

    作者:吴海山;许维亚

    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能对关节软骨面、半月板、和滑膜的现状做出正确评价.但关节镜应用于治疗骨关节炎长期来是有争议的.虽然早期疗效不肯定,但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相对于截骨术或全膝关节置换术而言,具有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膝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体疗,改变生活方式或职业,和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当上述治疗无效时,患者常需行外科手术治疗.

  • 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截骨治疗拇外翻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陈波;李宁;武斌

    目的:探讨McBride手术联合第1、2跖骨近端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在McBride手术的基础上,行第1跖骨近端的楔形外翻截骨和第2跖骨近端截骨,第1跖骨截骨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第2跖骨截骨处不做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即开始逐渐负重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6例40足,随访12~48个月,优28足,良10足,差2足,优良率95%.与术前比较,拇外翻角平均矫正16.3°±2.2°,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4.2°±1.8°.无截骨处愈合不良、拇内翻、感染.结论:McBride手术重建了足拇指的软组织力量平衡,第1、2跖骨截骨改善了第1跖骨的正常负重、缓解了第2跖骨头的压力,恢复足横弓,是一种治疗拇外翻的较好术式.

    关键词: 拇外翻 跖骨 截骨术
  • 截骨融合治疗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邓玲珑;余黎;赵星;魏驰;汪冰;祝少博

    目的:探讨截骨融合术矫正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空心钉行截骨关节融合术矫正13例(16足)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39~62(49.6±5.3)岁;病程5~27(9.0±4.8)年.采用三关节截骨融合术6例(9足),四关节截骨融合术4例(4足),胫距跟关节截骨融合术3例(3足).所有患者术前表现为患足疼痛、足跟不能接触地面、无法行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仅有1例出现伤口部分皮肤坏死,予伤口换药、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足达到骨性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AOFAS评分由术前的11.85±10.66提高至术后的81.3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其中良15足,可1足.结论:根据患者情况,可采用胫距跟关节融合、三关节或者四关节融合术矫正部分严重僵硬性马蹄足畸形,并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微创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作者:林志炯;伍中庆;高大伟;吴宇峰

    目的:评价关节镜协助下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改良Fulkerson截骨(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20例(25膝),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6~28岁,平均21岁.术前术后进行Lysholm评分及Tegner活动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脱位.术后Lysholm评分为(87.7±9.6)分,较术前(54.4±12.1)分明显提高(t=2.33,P<0.05).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5.1±1.3)分,较术前(2.8±0.8)分明显提高(t=4.36,P<0.01).结论:改良Fulkerson截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属伸膝装置的远近端联合重排手术,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

    作者:王恒龙;姜振国;郝跃峰

    自1995年8月-2001年2月我科对24例(28膝)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中老年患者进行高位截骨术,其中11例(13膝)应用石膏外固定,13例(15膝)应用Giebel槽式钢板内固定均获得满意疗效,以后者疗效更满意.

  • 采用Ilizarov装置行骨延长术治疗小儿胫骨缺损3例

    作者:赵宝权;林欣;王国文;麻松

    近年来我们应用Ilizarov装置行"胫骨干骺端骨膜下截骨延长术"治疗儿童胫骨缺损、骨不连接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骨缺损 截骨术
  • 胫骨高位嵌插截骨与传统高位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明涛;王飞;孙晋客;谭振华

    目的:报告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并与传统高位胫骨截骨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对年龄60~82岁,病史3~20年,屈曲度7°~19°的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和传统高位截骨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要求患者术后第4、6、8、9、10、12、14、16周及5、7、9、12个月复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内翻、屈曲角度纠正情况.术后12个月时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26±2.23)周,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11.53±3.15)周,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术后1年,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平均(88.5±4.4)分,优14例,良1例;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78.1±5.7)分,优8例,良5例,可2例.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0°~-1.1°,术后平均矫正(13±3.3)°;传统高位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与术前相同,为(14°±3.3)°.两组术后站立位X线测量,FTA平均170.2°(169.1~172.3°),平均矫正12.3°~12.5°.结论: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同时矫正了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更好地恢复了膝关节的功能,此手术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高位截骨术.

  • 术中下肢机械力线精确定位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应用

    作者:胡月正;温宏;潘孝云;余华晨

    目的:评价术中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7例(63膝),男24例,女33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均行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术,并在术中运用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以获取良好截骨角度,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和终随访时拍摄双下肢全长位片,观测股胫角,并运用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分别从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57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6.7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获得良好愈合,股胫角得到合理矫正,由术前(182.8±2.9)°改变到术后(167.6±2.5)°及末次随访时的(168.1±2.5)°(P<0.01),膝关节外翻恢复正常,术前膝内侧疼痛等症状消失.HSS评分由术前的69.5±7.1提高至术后的91.1±4.9及末次随访时的92.2±5.6(P<0.01).根据HSS评分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优43膝,良18膝,中2膝.结论:在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手术中,即刻运用金属线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能获得良好且个体化的股胫角矫正;该方法简单易行,精准有效.

  • 肱骨髁上截骨术后可吸收与金属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研究

    作者:陈爱民;陈梓锋;叶艳平;江曦;张伟;侯春林

    目的:比较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螺钉或棒和可吸收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张力带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骨端治疗33例肘内翻.可吸收张力带固定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3~24岁,平均16岁;术前内翻角为17°~34°,平均26°.金属张力带固定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2~22岁,平均14岁;术前内翻角为17°~40°,平均29°.根据术后畸形矫正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7个月.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可吸收张力带组优13例,良2例,差0例;金属张力带组优15例,良2例,差1例.2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吸收张力带是固定肱骨髁上截骨治疗肘内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无须Ⅱ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简单方便,降低感染机会.

  • 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并交叉穿针皮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作者:张川;张作君;王蕾;昌中孝;杨林平;赵明;李星星;冯瑞萍;王国杰;段小波

    目的:探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并交叉穿针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肘内翻畸形儿童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4~13岁,平均7.8岁;术前内翻角度11°~24°,平均(17.50±6.73)°,其中3例较健侧屈曲受限角度>10°.均采用肘外侧切口,行肱骨远端髁上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保留内侧3~4 mm宽度的连续皮质,截骨对合后采用交叉克氏针穿针并皮外张力带(交叉针皮外部分在外侧反向折弯并针尾再返折相互钩绕)固定,截骨端外侧形成加压,术后随访比较治疗前后和健侧提携角,采用Laupattarakasem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骨性愈合,无感染和神经麻痹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8.8个月,提携角恢复为8°~14°,平均(11.50±3.17)°.Laupattarakasem标准评定术后优14例,良11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可以有效恢复肘内翻畸形,交叉穿针并皮外张力带固定可以满足术后早期活动要求.

  • 大转子滑移截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髋时的应用

    作者:胡文林;张占丰;施利华

    目的:探讨大转子滑移截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髋时的作用,以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强直髋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9.9岁(37~62岁).临床效果评估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包括大转子截骨愈合情况、假体松动情况和异位骨化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5~22个月,平均17.3个月.Harris评分术前43.96±8.46,术后88.00±6.11,术后评分明显改善(t=-18.34,P=0.00).所有大转子截骨均骨性愈合,未见假体松动、异位骨化、假体脱位发生.术后感染1例,大转子区域疼痛1例.结论:大转子滑移截骨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髋时是一种有效的增加手术暴露的方式,未发现严重的截骨相关性并发症,截骨愈合率可靠.

  • 倒凹形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联结

    作者:刘兴才;张春健

    先天性尺桡骨近端骨性联结(congenital radioulnar synostosi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是尺骨和桡骨近端发生骨性联结,使前臂固定在不同角度的旋前位.尺桡骨近端截骨术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自1987年以来,在传统截骨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采用倒凹形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近端骨性联结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Salter骨盆截骨治疗Perthes病

    作者:谭志宏;杨升平;胡锐明;许汉权;陈永韶;房伦光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病,简称Perthes病)是儿童比较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由于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各家不一.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9年10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配合胫骨结节牵引和CPM机治疗Perthes病12例,经随诊观察,疗效较满意.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截骨术
1010 条记录 1/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