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

    作者:刘要伟;瞿文;王化泉;邢莉民;吴玉红;刘召云;张洋;刘惠;董喜凤;陶景莲;邵宗鸿

    目的:分析成人ITP患者骨髓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数量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治组ITP患者2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25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患者骨髓中MDSC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3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FN-γ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成人ITP完全缓解患者组MDSC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MDSC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完全缓解组MDSC数量高于初治组.初治组ITP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ITP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ITP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低于完全缓解组患者(P<0.05).初治组IT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01).初治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基因定量比值(RQ)为2.60.结论:成人ITP疾病缓解时,MDSC数量上升,且和治疗反应和骨髓中PGE2含量呈正相关.

  • HLA-G参与MDSCs增殖及M1/M2巨噬细胞平衡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干军;颜卫华

    目的 探索HLA-G对C57BL/6-NCI-H446肺癌细胞荷瘤小鼠骨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增殖及M1/M2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明确HLA-G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终浓度为1μmol/L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NCI-H446以及转染HLA-G的NCI-H446肺癌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CFSE荧光强度,分析其增殖能力.通过C57BL/6小鼠皮下异位接种NCI-H446及HLA-G+NCI-H446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以注射PBS为空白对照组,每隔5 d解剖取材,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脾脏MDSCs以及M1/M2细胞比例.结果 HLA-G转染的NCI-H446细胞稳定表达HLA-G蛋白(NCI-H446-G).HLA-G表达可促进NCI-H446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C57BL/6小鼠在移植肿瘤细胞后,5 d内肿瘤生长快,随时间增加肿瘤体积不断变小,但NCI-H446-G细胞成瘤组始终大于NCI-H446细胞组(P<0.05),且该组肿瘤在小鼠体内被完全排斥的时间大于NCI-H446细胞组.与PBS和NCI-H446组相比,NCI-H446-G组小鼠脾脏MDSCs比例显著升高(P<0.05),且M1/M2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HLA-G可影响荷瘤鼠内MDSCs增殖以及M1/M2巨噬细胞比例,参与荷瘤小鼠肿瘤免疫逃避,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肿瘤微环境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非可控性炎症(NRI)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加威;洪蕾;王爱东;董军;黄强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作为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异质细胞,不仅可以抑制由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而且还可直接刺激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而非可控性炎症(nonresolving inflammation,NRI)又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两者都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是近年的研究热点,进展较快,但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分子传导通路异同之处,尚未完全阐明,该文结合文献和本课题组的工作,综合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分子调控网络图,探讨关键调榨节点和针对性治疗策略.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东仕;郑若婷;林素娟;陈式仪;陈慎仁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免疫异质性细胞,通常在肿瘤、慢性炎症和骨髓移植等病理状态下出现扩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对 MDSCs 的研究早期集中在肿瘤方面,近年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综述 MDSCs 的来源、不同分型功能、作用机制及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的相关研究。

  • 顺铂对荷瘤鼠髓源性抑制细胞的选择性下调作用

    作者:黄香;吴昊;郭人花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顺铂(Cisplatin,DDP)对B16黑色素瘤荷瘤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下调作用,探讨介导DDP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57BL/6鼠B16黑色素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予NS;DDP 2.5 mg/kg组:予DDP 2.5 mg/kg,ip;DDP 5 mg/kg组:予DDP 5 mg/kg,ip。流式细胞术检测DDP处理后荷瘤鼠肿瘤组织、外周血中MDSCs、CD3+T细胞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的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不同剂量的DDP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抑瘤作用的增效作用。结果 DDP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MDSCs的比例(P<0.05),而对外周血中CD3+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无显著作用;两种剂量的DDP(2.5 mg/kg vs.5 mg/kg)对MDSCs的下调作用无显著差异。DDP预处理可显著增强CIK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P<0.05);此种增效作用在DDP的两种剂量组(2.5 mg/kg vs.5 mg/kg)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16黑色素瘤模型中,DDP预处理可增强CIK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且此种增效作用与DDP选择性下调肿瘤组织中MDSCs的比例相关。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与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作者:林生力;牛伟新

    髓源性抑制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细胞的统称,包括各种分化状态的骨髓祖细胞、未成熟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髓源性抑制细胞可以抑制肿瘤毒性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以及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并与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有着密切联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替吉奥及MDSCs靶向干预剂对胆囊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解雷;黄锦龙;刘淑鹏;于勇;王慧;陈培战;张柏和;李斌;姜小清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替吉奥和维生素D3等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靶向干预药物对胆囊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替吉奥及MDSCs靶向干预剂用于胆囊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NOZ,建立人源性胆囊癌裸鼠荷瘤动物模型,应用靶向干预MDSCs药物,运用流式细胞术筛选、鉴定、定量分析肿瘤组织微环境中MDSCs.结果 药物干预实验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平均体积大小2 246.4 mm3,而替吉奥组则为62.4 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吉奥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组织的生长,但对胆囊癌微环境中的MDSCs的影响微小.维生素D3组MDSCs表达比例为1.6%、COX-2抑制剂为1.6%,较对照组4.7%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生素D3、COX-2抑制剂均能够明显降低胆囊癌微环境中MDSCs细胞的表达.在脾脏组织中,MDSCs亦呈相同变化趋势,其中维生素D3靶向干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靶向干预胆囊癌微环境中MDSCs表达能够改善肿瘤免疫逃逸状态,提示替吉奥化疗方案联合应用MDSCs靶向干预药物治疗胆囊癌具有可行性.

  • 1-甲基色氨酸与5-氟尿嘧啶联合干预对荷胃癌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改;申惠琴;武希润;刘小丽;康贵云;李哲萍;王琦

    目的 研究1-甲基色氨酸(1-methyl tryptophan,1-MT)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荷胃癌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转染IDO-pcDNA3.1(+)质粒和空质粒以及未转染的小鼠前胃癌细胞种植于小鼠皮下,建立荷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T、5-FU和1-MT+ 5-FU治疗.取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中MDSC的数量.结果 (1)移植瘤中有MDSC的表达.(2)胃癌小鼠体内MDSC(49.8%±1.1%)较正常小鼠(1.2%±0.3%)明显增加(P<0.05).(3)与正常小鼠相比,联合用药组MDSC(18.5%±0.5%)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MT与5-FU联合应用使荷胃癌移植瘤小鼠脾脏及肿瘤部位的MDSC数量减少,改善肿瘤微环境.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麟麟

    器官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由于受者移植术后需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使得其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及内环境紊乱,终导致受者肿瘤发生风险大大增加.近年来,如何解决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与降低肿瘤发生率之间的矛盾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证实,在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器官和新发肿瘤病灶内大量蓄积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这些MDSC会诱导局部树突细胞形成耐受性树突细胞.但目前关于上述过程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MDSC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调控及其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吴婷婷;赵勇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在病理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显著抑制功能的天然免疫细胞,是移植免疫学领域继调节性T细胞之后的又一"热点"细胞.目前,对MDS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化调控以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MDSC的分化受到体内诸多因素的调控,如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转录因子以及多条信号通路.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为MDSC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大量的移植模型证实MDSC在移植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直接抑制T淋巴细胞,而且可以诱导调节性T细胞,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综述主要介绍了MDSC的研究概况、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 循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斌;田建辉;刘嘉湘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恶性肿瘤术后转移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分析CTCs免疫逃逸的具体机制,将为有效干预CTCs介导的复发与转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以“循环肿瘤细胞(CTCs)、免疫逃逸(immune escape)、血小板(Platelet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为主题词检索1869-01-2015-06英文文献138篇、中文文献3篇;入组标准:循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免疫杀伤与抑制细胞;临床及基础研究;排除标准: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与检测.结果 在循环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及存活机制过程中,NK是主要的杀伤细胞,而血小板可能起着保护作用;调节性T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均发挥负性调控作用.结论 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抑制负性调控细胞的表达可能是干预循环肿瘤细胞介导的复发与转移的重要方法.

  • 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作者:安晓华;王波;薛邦禄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比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另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非小细胞肺癌Ⅰ~Ⅱ期组和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组.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DSCs比例进行测定.对3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s比例进行比较,对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组及健康对照组的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健康体检者及非小细胞肺癌Ⅰ~Ⅱ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s比例显著低于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组(均P<0.001),非小细胞肺癌Ⅰ~Ⅱ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s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中IgA和IgG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P=0.07);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gM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01);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01);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前臂皮内注射0.1 ml结核菌素后,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01).结论 随着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增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越高,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临床上,可将外周血中MDSCs比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之一.

  • 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戴夕超;刘丽琴;汪步海;王朝敏;马莉;曹文淼;戴尔珣

    目的 探讨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间进行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同时比较放疗结束时发生0~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HLA-DR-CD11b+CD33+MDSC和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 结果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8.42±1.52)%、(9.10±1.57)%、(8.87±1.56) %和(7.31±1.43)%,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7.65±1.94)%和(8.6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放疗40 Gy、放疗结束和放疗后3个月的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水平分别为(2.14±1.21)%、(4.08±1.90)%、(3.76±1.31)%和(1.52±0.88)%,放疗40 Gy、放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水平分别为(1.35±0.66)%和(2.2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放疗结束时,0~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水平分别为(3.15±1.04)%和(4.4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Ⅱ级和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8.41±1.52)% 和(9.9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初治鼻咽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11b+CD33+MDSC、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且与鼻咽癌分期有关.鼻咽癌单纯放疗及同期放化疗过程中,HLA-DR-CD11b+CD33+MDSC和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明显增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与治疗导致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有关.

  • 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宏;陈国江;彭晖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髓祖细胞和病理状态下积累的未成熟髓细胞组成的异质细胞群.MDSC通过主动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以及促肿瘤形成的T调节细胞(Treg)的增殖从而抑制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此外MDSC还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又是多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综述对MDSC的生物学功能、靶向MDSC的抑制剂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脓毒症时髓源性抑制细胞亚群及其比值的变化

    作者:王慧;赵擎宇;黄朝峰;赵梅;徐小谢

    目的: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亚群及其比值在脓毒症小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在脓毒症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模型组和假手术(Sham)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只开腹、关腹,不进行结扎和穿刺。两组先各取30只小鼠,观察术后存活情况,并计算20d存活率。两组再各另取60只小鼠,分别于术后0、3、7、12、20d取12只小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DSC亚群的比例;于术后7d取小鼠脾脏,测定脾脏质量,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脾细胞计数;取脾脏和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①Sham组小鼠术后20d内无死亡,模型组小鼠术后20d死亡10只,两组小鼠20d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66.7%,χ2=11.861,P=0.001)。②模型组小鼠术后7d脾脏明显增大,脾脏质量明显大于Sham组(mg:413.33±41.63比111.67±17.56,t=11.564,P=0.000),且脾细胞计数明显高于Sham组(×109/L:21.20±2.43比1.87±0.06,t=13.578,P=0.005)。③HE染色显示:Sham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基本正常。而模型组术后7d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毛细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渗出,肝细胞水肿明显,部分肝细胞发生灶性坏死,呈急性炎性改变;脾组织红髓和白髓结构紊乱,脾窦显著扩张充血,被膜增厚,被膜下及血管周围组织可见局灶性呈环状核的非成熟髓系细胞增殖,脾索及脾窦内见大量造血细胞灶状聚集。④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巨噬细胞型MDSC(M-MDSC)和粒细胞型MDSC(G-MDSC)的比例及其比值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随时间延长,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MDSC逐渐升高,于术后20d稍有下降;G-MDSC持续升高;而M-MDSC/G-MDSC比值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后3d起外周血M-MDSC/G-MDSC比值均>1,且于12d达峰值(与0d比较:4.16±0.53比0.79±0.11,P<0.05);术后各时间点脾脏和骨髓M-MDSC/G-MDSC比值均<1,且于7d达峰值(与0d比较:脾脏为0.70±0.06比0.25±0.02,骨髓为0.39±0.06比0.11±0.01,均P<0.05),之后均逐渐下降。结论随着脓毒症病程的延长,MDSC两个亚群在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均不断聚集,而M-MDSC/G-MDSC比值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能反映脓毒症不同阶段的免疫状态。

  •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蓓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包括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的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MDSCs可抑制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促炎因子是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生成的具有许多强大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多肽,可介导多种免疫反应.MDSCs与促炎因子在卵巢癌中的分子信号传递及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提示部分促炎因子可诱导MDSCs扩增,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及发展.本文就MDSCs及相关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揭示MDSCs的作用机制,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循环肿瘤细胞形成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斌;阙祖俊;田建辉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并有可能分泌囊泡塑造的适宜的转移前环境,终导致转移的发生;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是一群来源于骨髓并具有免疫抑制性特征的细胞,可诱导产生肿瘤微环境和外周免疫逃逸,在CTC的形成及免疫逃逸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MDSC对CTC的作用机制,以期加深对转移发生的免疫机制认识并发掘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艳丽;卜庆

    目的:探索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数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PTCL患者23例,选取1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MDSCs/单核细胞比例,分析MDSCs数量与PTCL患者预后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DSCs在PTC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4.59±1.41)%vs (1.36±0.59)%, P<0.01]。PTCL化疗后外周血MDSCs的表达(1.29±2.95)%较化疗前明显降低。结外侵犯部位、骨髓侵犯、临床分期、IPI评分不同的PTCL患者外周血MDSCs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Cs在PTCL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与肿瘤发生及预后不良有关。

  • 肺结核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水平变化及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涛;葛成群

    目的:探讨治疗前后肺结核(PTB)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水平变化,分析 MDSC 对 T 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活动性 PTB 患者30例,痰液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MTB)阳性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TST +)的活动性 PTB 患者家属(接触 PTB 患者)12例,同期经本院结核内科检查为非结核病的健康对照者15例,同期本院痰液涂片镜检 MTB 阴性的肺部感染疾病患者7例。活动性 PTB 患者和接触 PTB 患者给予6个月的抗 PTB 治疗。取活动性 PTB 患者、接触 PTB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制备单核细胞( PBMC),取活动性 PTB 患者和肺部感染疾病患者肺部灌洗液制备支气管肺泡细胞(BALC),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流式分选,记录 MDSC 在 PBMC 和 BALC 中的比例。同样方法对治疗结束的活动性 PTB患者、治愈 PTB 患者和康复 PTB 患者检测 MDSC 在 PBMC 中的比例。从健康对照者分离的 PBMC 用 CFSE 活细胞荧光染色剂染色(CFSE - PBMC),从活动性 PTB 患者的 PBMC 中分离 CD +11b CD -14 MDSC,将不含 MDSC 的 PBMC 经丝裂霉素C 作用后培养。以2×105个 CFSE - PBMC 为反应细胞,2×105个不含 MDSC 的 PBMC 和 MDSC 以不同比例(1:0、1:2、1:4、1:8)混合作为刺激细胞共培养,测定 CD +3 T 淋巴细胞的 CFSE 信号强度。检测活动性 PTB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 L -精氨酸、一氧化氮( NO)、鸟氨酸水平。结果活动性 PTB 患者、接触 PTB 患者、健康对照者 PBMC 中MDSC 比例分别为0.338(0.274,0.399)、0.115(0.073,0.201)和0.042(0.031,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450,P <0.001);其中活动性 PTB 患者 PBMC 中 MDSC 比例高于接触 PTB 患者、健康对照者(P <0.001)。活动性 PTB 患者 BALC 中 MDSC 比例为0.425(0.219,0.483),高于肺部感染疾病患者的0.031(0.011,0.100)( Z=9.675,P =0.004)。PBMC 与 MDSC 分别以1:0、1:2、1:4、1:8混合后,CD +3 T 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874(0.761,0.953)、0.668(0.588,0.818)、0.510(0.477,0.614)、0.186(0.112,0.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95,P =0.006)。活动性 PTB 患者血清 L -精氨酸水平为31.72(18.37,59.58)μmol/ L,低于健康对照者的57.88(35.11,77.93)μmol/ L(Z =9.030,P =0.008)。活动性 PTB 患者血清 NO 水平为63.54(51.83,81.33)μmol/ L,高于健康对照者的30.31(28.19,40.28)μmol/ L( Z =10.033,P =0.004)。治疗结束时治愈 PTB 患者PBMC 中 MDSC 比例为0.024(0.008,0.0389),低于活动性 PTB 患者治疗期间 PBMC 中 MDSC 的比例0.323(0.264,0.388)(Z =18.880,P <0.001)。康复 PTB 患者 PBMC 中 MDSC 比例为0.034(0.018,0.039),低于其治疗结束时PBMC 中 MDSC 的比例0.053(0.017,0.084)(Z =11.125,P =0.004)。结论活动性 PTB 患者 PBMC 和 BALC 中MDSC 比例增加,治愈及康复者 MDSC 比例下降;MDSC 可抑制 T 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NO 信号通路有关。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洋洋;谷飞飞;梁金燕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来自骨髓不成熟的异质性细胞,表型及成分复杂,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并主要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异常表达的细胞因子促进MDSCs增殖与激活,MDSCs活化后参与形成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监测MDSCs的数量与功能变化对评估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一系列针对MDSCs的干预措施在肺癌治疗中获得了重大进展,也为肺部原发及转移瘤的预防带来了希望.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