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m23和层粘连蛋白在鼻咽癌转移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

    作者:赖振南;余忠华;黄应桂;姚运红

    目的探讨nm23-H1和层粘连蛋白(LN)表达在鼻咽癌(NPC)转移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8例NPC组织蜡块进行nm23-H1和LN检测.结果nm23-H1表达与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4年生存率均无关(P>0.05),L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及4年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 nm23-H1表达可能与NPC转移及预后无关,基底膜LN的完整程度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

  • 鼻内镜在鼻咽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丽燕

    目的:讨论鼻内镜在鼻咽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在表面麻醉下用鼻内镜对900例门诊病人进行鼻咽部检查.对有新生物或怀疑为恶性肿瘤者在直视下咬取活检送病理.结果:180例进行活检.其中发现鼻咽部淋巴组织性增生,鼻咽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部新生物等病变,确诊为恶性肿瘤90例(51.5%),对鼻咽淋巴组织有怀疑者予以活检,结果皆为粘膜慢性炎症.结论:鼻内镜对鼻咽部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疗效

    作者:胡菁华

    目的:探究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34例鼻咽癌放疗后的鼻窦炎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进行1到2年的随访.结果:22例被治愈,8例是好转,4例发生复发,其总有效率达到88.2%.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创伤较小,是鼻咽癌放疗之后治疗鼻窦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 放疗加顺铂单药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福云;黄丙俭

    目的 评价放疗加顺铂单药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鼻咽癌共123例,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放疗+顺铂组)63例,对照组(单放组)60例.研究组放疗合并第1、4、7周用单药顺铂(DDP)80mg/m2,分次d1~3天静滴.研究组和对照组放疗技术相同,均采用面罩固定的二维挡铅技术,照射剂量相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局部复发率11.1%,对照组2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36,P=0.045);研究组远处转移率14.3%,对照组23.3%,,无显著统计学差异(x2=1.655,P=0.198);1、3年积累生存率:研究组为96.7%、78.6%,对照组分别92.7%、66.7%,两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曲线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133,P=0.042);两组皮肤放疗反应口咽部粘膜放疗反应、血液毒性反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比例明显增加,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绝大多数仍能坚持放疗.结论 放疗加顺铂单药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而且能提高生存率,毒副反应绝大多数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影响

    作者:刘英;魏玲玲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首程放疗加同步DF方案化疗鼻咽癌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凉开水含漱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口干及口腔真菌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轻度口干比例为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第4周和第8周,观察组口腔溃疡发生率、咽拭子细菌培养真菌感染阳性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较好减少患者口干状况,降低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率.

  • 靶区形变剂量成形结构勾画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旭红;陈晓;李文辉;艾毅钦;杨毅

    针对鼻咽癌靶区形变较大(出现凹、凸、马鞍、蝴蝶、条索形等),靶区内出现剂量冷点或靶区外正常组织出现剂量热点,就需要勾画剂量成形结构(dose shaping structure,DSS)来克服这类问题.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肿瘤靶区剂量,不增加甚至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提高了治疗增益比.

  • 超分割放射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慕娟;赵斌;方伟达;周素珠;劳炳蔚

    目的:比较超分割放射同期口服卡莫氟化疗与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的近期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方法:66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同期口服卡莫氟化疗组(研究组)和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组(对照组).放疗方式2个组相同.1.2Gy/次,2次/d.研究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同时口服卡莫氟至放疗结束.结果: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研究组分别为75.6%、60.5%和69.7%、45.4%;实验组分别为57.6%、30.3%和51.5%、21.2%;2个组差异有显著性(x2=4.471,P=0.0337;x2=4.087,P=0.043).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分割放射同期口服卡莫氟化疗可提高Ⅲ、Ⅳ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 鼻咽癌误诊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启才;刘连英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误诊原因,并就如何减少误诊和早期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鼻咽癌误诊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为23.2%,误诊疾病依次为颈淋巴结炎或颈淋巴结核、慢性鼻炎或鼻出血、分泌性中耳炎、偏头痛等.结论:误诊原因主要与鼻咽癌起病位置隐蔽、早期无特异症状以及临床医师缺乏本病的足够认识和警惕性有关.为避免误诊和漏诊,对怀疑鼻咽癌者及早行鼻咽镜检查和活检.

  • 中山市EB病毒筛查阴性人群12年追踪研究

    作者:魏矿荣;李济忠;柳青;郑受昂;梁锦胜;梁智恒

    目的探讨EB病毒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方法对中山市1986~1987年鼻咽癌首次筛查EB病毒抗体阴性人群(38 550人)随访12年的资料以及首次筛查阳性人群(2 921人)随访7年的资料进行比较,观察上述人群EB病毒VCA/IgA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EB病毒抗体VCA/IgA阴性队列每年都有一定的转阳率(22.8%),其头3年鼻咽癌发病风险仅为一般人群的11%左右,以后逐渐增加,但仍低于一般人群;与阴性队列鼻咽癌发病比较,阳性队列鼻咽癌发病风险高,相对危险度达23.22(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VCA/IgA阴性人群可转为VCA/IgA阳性;在较长的时间内VCA/IgA阴性队列鼻咽癌发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及阳性人群低;EB病毒可能是鼻咽癌发病因素,对EB病毒检测可预测鼻咽癌发生的风险,且通过抑制EB病毒活性可能达到预防鼻咽癌的目的.

  • 广东省中山市1970-2007年鼻咽癌发病趋势及病理构成变化分析

    作者:魏矿荣;徐莹;张文俊;梁智恒;刘静

    目的 分析1970-2007年中山市鼻咽癌发病规律及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1970-2007年中山市肿瘤登记资料中鼻咽癌发病及病理资料,统计和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和世界标化发病率、病理构成和发病趋势等指标.结果 1970-2007年中山市男性鼻咽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为27.54/10万,女性为11.28/10万,男女世界标化发病率相对稳定;鼻咽癌病理类型以非角化性癌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4.57%,角化性癌仅占5.81%,38年间中山市鼻咽癌发病病理构成无明显变化.结论 1970-2007年中山市鼻咽癌发病总体趋势平稳无明显变化,但仍处较高水平.

  • 家族性和散发性鼻咽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肿瘤家族史的比较

    作者:罗翔宇;刘稳升;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家族性鼻咽癌患者与散发性鼻咽癌患者发病因素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鼻咽癌患者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广东籍新发鼻咽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877例鼻咽痛患者,包括181例家族性鼻咽痛患者和1696例散发病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一级亲属肿瘤家族史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家族性鼻咽癌患者受累一级亲属的分布及其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1877例鼻咽癌患者中181例(9.64%)有一级亲属受累;在受累的一级亲属中有58.49%(124/212)为同胞,41.51%(88/212)为父母.同胞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为(7.40±5.41)年,而父母与先证者发病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5.55±10.61)年,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P<0.01).两组患者确诊时80%以上临床分期已进入晚期(Ⅲ期以上).无论是患病前还是儿章时期,两组在咸鱼(OR=1.01;95%CI:0.59~1.75 vs OR=1.31;95%CI:0.92~1.86)、腌菜(OR=0.93;95% CI:0.58~1.49 vs OR=1.12;95%CI:0.80~1.57)、酱类(OR=0.37;95%CI:0.14~1.01 vs OR=1.61;95% CI: 0.99~2.48)、新鲜水果(OR=0.87;95%CI: 0.60~1.26 vs OR=0.65;95% CI:0.20~2.12)、腊味(OR=1.26;95%CI:0.87~1.83 vs OR=1.28,95%CI: 0.71~2.30)等饮食因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吸烟(OR=0.99;95%CI:0.68~1.45)及其一级亲属患其他肿瘤的风险方面(OR=0.85;95%CI:0.56~1.2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的鼻咽癌患者中,家族性鼻咽癌约占9.64%.在高发家系中,同胞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短于父母与先证者发病的时间间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建议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特别是同胞,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鼻咽癌筛查.

  • EB病毒血清学筛查鼻咽癌高、中危人群的随访研究

    作者:连仕锋;季明芳;吴标华;俞霞

    目的 采用EB病毒血清学方法筛查鼻咽癌高、中危人群,并对筛查出的高、中危人群的转归与检出鼻咽癌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在广东省中山市某镇鼻咽癌筛查项目中首次血清学鼻咽癌患病风险评估为高、中危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ELISA联合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核抗原IgA抗体(EBNA1/IgA)对首次筛查高、中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血清学随访,每次鼻咽癌患病风险评估为高危的人群行鼻咽纤维镜检查.通过3年随访分析高危人群的数量、鼻咽癌检出率以及肿瘤分期的变化.首次筛查检出的鼻咽癌定义为筛查组,随访检出的鼻咽癌为随访组.结果 首次筛查高、中危人群1 445名,高危404名,中危人群1 041名.随访第1、2、3年高危人群的数量逐渐下降依次为371、188和187名.所有高危人群共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查853人次,检出鼻咽癌38例;高危人群的鼻咽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6.2%(25/404)、3.2%(12/371)、0.5%(1/188)、0(0/187).高、中危人群调查期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7% (31/404)、0.8% (8/1 041).筛查组与随访组检出的鼻咽癌早诊率均较高,分别为80%(20/25)、11/13.筛查组原发肿瘤以T1期为主(80%,20/25),高于随访组(5/13)(P =0.028);筛查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随访组,分别为76%(19/25)、5/13 (P =0.035).结论 高危人群的鼻咽癌主要在首次EB病毒筛查和第1年随访中检出,之后随访鼻咽癌的检出率急剧下降,鼻咽癌高危人群为筛查中的重点人群.

  • 吲哚-3-甲醇对荷鼻咽癌裸鼠肿瘤转归及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作者:朱伟;杨光宇;张全新;李军涛;李文学

    目的 探讨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荷鼻咽癌裸鼠肿瘤转归及抗氧化体系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BALB/c裸小鼠分为I3C低(0.02 g/kg)、中(0.1 g/kg)、高(0.5 g/kg)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体积分数为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分别经口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相应剂量的I3C或对照溶液10 d后,于其背部靠腋窝皮下接种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继续经口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相应剂量的I3C或对照溶液.实验第31天时处死动物,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并留取肿瘤组织进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测定及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检测.结果 I3C各剂量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肿瘤生长,与对照组[(4.13±0.53)×10~(-6)m~3]相比,中、高剂量组[(3.14±0.71)×10~(-6)m~3、(2.72±0.29)×10~(-6)m~3]肿瘤体积缩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90和1.510,P值均<0.01);低、中、高剂量I3C的抑瘤率分别为3.8%、20.5%和34.9%;肿瘤组织MDA含量随I3C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肿瘤组织MDA含量分别为(31.29±2.51)×10~(-6)mol/L、(30.12±2.37)×10~(-6)moL/L、(23.32±1.93)×10~(-6)mol/L、(16.45±1.43)×10~(-6)>mol/L](F=98.752,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动物肿瘤组织MDA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70和14.840,P值均<0.01);I3C各剂量可不同程度地提升肿瘤组织SOD活力,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肿瘤组织SOD活力分别为(387.24±23.16)×10~3U/L、(399.37±34.45)×10~3U/L、(431.63±31.24)×10~3U/L、(476.45±44.67)×10~3U/L(F=53.444,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动物肿瘤组织SOD活力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90和89.210,P值均<0.01);肿瘤组织GSHPx活力随I3C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肿瘤组织GSHPx活力分别为(226.98±18.35)×10~3U/L、(234.65±15.59)×10~3U/L、(247.72±22.73)×10~3U/L、(300.37±26.02)×10~3U/L](F=25.916,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动物肿瘤组织GSHPx活力明显升高(t=73.390,P<0.01).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 000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强(F=39.864,P<0.01),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分别为0.87±0.01、0.97±0.01、1.02±0.06和1.14±0.02,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的增强在3个I3C剂量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0、0.086和0.303,P值均<0.05).相对分子质量为17 000 000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亦逐渐增强(F=56.629,P<0.01),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分别为0.00±0.00、0.05±0.02、0.11±0.02、0.20±0.02,与对照组相比,3个I3C剂量组中其表达的增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6、0.103和0.193,P值均<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体积的缩小与两种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2(t=3.404,P<0.01)和-0.901(t=6.642,P<0.01).结论 I3C可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MDA含量,提高SOD及GSHPx活力等途径降低氧化应激程度及通过caspase-3信号分子诱导凋亡的作用相关.

  • 基于核心家系的XRCC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作者:潘清华;曹云;徐金芬;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目的 利用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关联研究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57个广东鼻咽癌核心家系(包含2134名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每一个家系由父母和至少有1名患鼻咽癌的子女构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XRCC1基因中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其参考SNP编号分别为rs1799782、rs25489和rs25487)进行基因分型.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FBAT)软件分析这3个SNP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鼻咽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FBAT 分析结果显示:XRCC1基因的3个SNP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鼻咽癌的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s1799782:x2=1.006,P=0.605;rs25489:x2=0.470,P=0.790;rs25487:x2=2.563,P=0.278;单体型:x2=3.004,P=0.557;全局统计).基于显性或隐性模式下,rs25487位点等位基因G或A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具有增加或减少的传递(Z=1.985/-1.985,P=0.047);然而,全局统计以及基于累加模式下并没有观察到传递的增加或减少.结论 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研究没有发现XRCC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的易感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 细胞色素P450 CYP1A1基因多态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作者:徐亚菲;潘清华;崔璀;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目的 利用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关联研究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CYP1A1基因m1和m2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收集457个广东鼻咽癌核心家系(每个核心家系由患者和父母或同胞构成)共2134名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CYPlA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m1和m2(其参考编号分别为rs4646903和rs1048943)进行基因分型.挑选PCR产物测序验证.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FBAT)软件分析这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其单体型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FBAT软件分析结果 显示,位点m1和m2的微效等位基因频率(MAF)分别为0.442(C)和0.339(G).其中无论是否根据EB病毒壳抗原抗体(VCA-IgA)分层,m1位点与鼻咽癌的易感性之间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未分层:X2=2.399,P=0.301;分层后:低滴度组(VCA-IgA<1:80),MAF=0.457(C),X2=1.221,P=0.543;高滴度组(VCA-IgA≥1:80),MAF=0.427(C),X2=2.832,P=0.243];对m2位点来说,末根据VCA-IgA分层时,该位点与鼻咽癌的易感性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X2=2.694,P=0.260).分层后,在低滴度组,累加和显性模式下,位点m2等位基因G显示了从亲代到子代传递减少[MAF=0.347(G);Z<,累加>=-2.120,P<,累加>=0.034;Z显性=-2.303,P显性=0.021],全局统计也提示了传递的改变(X2=5.394,P=0.067);由这两个位点构建的单体型TG(0.057)可能降低鼻咽癌的发病风险(Z=-2.002,P=0.045),全局统计也提示CYP1A1基因单体型可能与鼻咽癌易感性有关系(X2=7.067,P=0.070).结论 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YP1A1基因多态位点m1与鼻咽癌的易感性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位点m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系.

  • 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不同变动趋势的人群鼻咽癌发病情况比较

    作者:陈峰;刘科;黄启洪;刘智伟;曹素梅

    目的 探讨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VCA-IgA)不同变动趋势人群的鼻咽癌发病规律.方法 将586例首次检测VCA-IgA阳性且接受了至少两次复查者按抗体滴度变动趋势分为上升组114例、稳定或波动组313例、下降组159例,以9889名首次检测VCA-IgA阴性者为对照组,对其随访至2007年12月31日,根据广东省四会市肿瘤发病、死亡登记系统资料,分析各组人群的鼻咽癌发病风险、发病时间及临床特征.结果 上升组、稳定或波动组、下降组人群的5年累积鼻咽癌检出率分别为3.51%(4/114)、0.64%(2/313)和0.00%(0/159);5年累积鼻咽癌检出比例分别为4/4、2/6和0/2.与对照组相比,鼻咽癌发病风险在上升组高(HR=10.96,95%CI:3.91 ~ 30.74),其次为稳定或波动组(HR=5.79,95% CI:2.45 ~ 13.69),下降组的发病风险为HR=3.84,95% CI:0.92~16.01.结论 VCA-IgA滴度稳定、波动或上升者其鼻咽癌发病风险较高,VCA-IgA滴度上升者发病较早.

  • 广东省四会市1976-2005年1761例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分析

    作者:黄启洪;李艳华;柳青

    目的 为分析四会市鼻咽癌生存率和评价高发现场30年肿瘤防治效果.方法 在四会市肿瘤发病登记制度和死因登记制度的基础上,收集了1761例鼻咽癌患者的随访资料.统计指标包括5、10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Cox回归用于分析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四会市人群鼻咽癌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62%和37.01%,中位生存时间为5.05年.1993年后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58.8%,比1993年以前诊断患者的5年生存率43.3%有明显改善.其他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诊断医院.结论 四会市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改善,主要与治疗水平提高有关.而鼻咽癌死亡率的下降仍需要长期观察.

  • 鼻咽肿瘤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康复治疗研究综述

    作者:林宝琪

    鼻咽肿瘤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其肿瘤组织特性决定了放疗是鼻咽肿瘤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鼻咽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放疗后并发症就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张口困难是鼻咽肿瘤放疔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初表现为张口时颞颌关节发紧、疼痛,如果继续发展则颞颌关节活动受限,张口门齿距日渐缩小,讲话口齿不清,严重者甚至牙关紧闭,进食困难,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

  • 鼻咽癌调强放疗黏膜反应的护理体会

    作者:吕东阳;阎英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期间急性黏膜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7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放疗的不同阶段主动给予患者心理、口腔、饮食、药物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及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在放疗期间黏膜反应、治疗耐受及完成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生I级黏膜反应5例,Ⅱ级18例,Ⅲ级13例,未发生Ⅳ级黏膜反应,无因急性黏膜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采用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急性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

  • 紫虎防射油治疗放射性皮炎临床研究

    作者:张强;丛景;李道乾;李全营;李强

    目的:观察紫虎防射油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疗效.方法:116例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放疗中,实验组应用紫虎防射油外涂射野皮肤,对照组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涂射野皮肤.结果: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实验组为17.24%(10/58),对照组为55.17%(32/58);损伤出现时放射剂量,实验组为(47.800±6.697)Gy,对照组为(43.625±8.261)Gy,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皮肤损伤出现例数却少于B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皮肤损伤病例中,A组皮肤Ⅰ级、Ⅱ级的放射损伤例数均少于B组,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放疗结束后,局部病灶残留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紫虎防射油能减轻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提高正常组织皮肤放射耐受性,但不降低放疗对肿瘤病灶的疗效.

3494 条记录 1/175 页 « 12345678...1741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