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2-3个月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1 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创新或实际意义。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无误,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练,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引用的资料应给出文献依据。
1.2 当研究对象为人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地区或国家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即伦理审查报告(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1.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于攻关项目时,应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63705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02-10-02-03)等。
1.4 来稿须附由全体作者亲笔签署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推荐信应有所有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不涉及保密和署名无争议等项声明,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已发表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3 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但需在投稿时注明。投稿介绍信及授权书从本刊网站http://www.cccm-em120.com下载。
1.5 投稿方式 :稿件电子版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Email: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稿 1 份及相关证明材料。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投稿时务必提供能完成稿件修改作者的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本刊收稿后的一切处理结果首先以邮件形式通知。
1.6 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满 3 个月若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为保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尊重编、审工作者的劳动,严禁一稿多投。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一旦发现一稿多投,将立即退稿 ;如发表后发现系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为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 2 年内拒绝其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来稿。在接到收稿回执后8 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可进行电话查询(022-23197150),超过时限未通知被采用的稿件视为不刊用稿,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一律不退稿。本刊允许作者就退稿提出申诉。
1.7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稿件可进行文字修改和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并核准。修改稿逾2 个月不返回本刊编辑部者,视为作者自动撤稿。
1.8 来稿决定刊用后,按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该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书面许可,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1.9 稿件通过同行评议和专家审稿并决定刊用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交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向第一作者赠送当期杂志2 册,其余作者每人1 册。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100 元。1.10 来稿请寄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 122 号《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 300050)。请勿寄给个人,并请注明作者或联系人的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邮箱。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1-3个月
影响因子:3.04
周末不审核
是由卫生部医政司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急救医学类最具权威性期刊
杂志属于一类期刊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家兔心肺复苏(CPR)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心脏停搏后综合征(PCAS)组(n=16)、H2S干预组〔PCAS+硫氢化钠(NaHS),n=16〕.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制备动物PCAS模型,心脏停搏(CA)5 min后开始CPR ;而Sham组麻醉后不夹闭气管插管,其余操作同PCAS组.PCAS+NaHS组于CPR开始前1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NaHS 0.5 mg/kg,此后1.5 mg·kg-1·h-1持续泵入3 h ;Sham组和PCAS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4 h处死各组家兔,留取门静脉血及小肠组织备检.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法检测血清FITC-葡聚糖(FD-4)水平以反映肠黏膜通透性;对小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小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反映小肠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凋亡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结果 Sham组、PCAS组和PCAS+NaHS组分别有12、13和14只动物CPR成功,均有12只动物存活到实验结束.与Sham组相比, PCAS组门静脉血清FD-4水平明显升高(mg/L :11.95±0.59比1.43±0.48,P<0.05),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加重,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升高(分:4.21±0.37比0.36±0.18,P<0.05),免疫组化显示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小肠组织中MDA含量及MPO活性明显增加〔MDA (nmol/mg):3.65±0.32比1.54±0.24,MPO(U/g):362±35比 134±18,均P<0.05〕,而SOD活性明显下降(U/mg:78.84±7.49比115.48±8.48,P<0.05),活化型caspase-3、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强(caspase-3/β-actin :1.11±0.08 比 0.21±0.02,Beclin-1/β-actin :2.08±0.11 比 0.42±0.03,LC3/β-actin :1.05±0.07 比0.37±0.05,LC3-Ⅱ/LC3 -Ⅰ:1.28±0.14比 0.17±0.02,均P<0.05).与PCAS组相比,PCAS+NaHS组门静脉血清FD-4水平明显降低〔FD-4(mg/L):5.59±0.48比11.95±0.59,P<0.05〕,小肠组织病理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小肠损伤评分明显下降(分:2.18±0.47比4.21±0.37,P<0.05),ZO-1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小肠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显著下降〔MDA(nmol/mg):2.65±0.31比3.65±0.32,MPO(U/g):251±21比362±35,均P<0.05〕,而SOD活性显著升高(U/mg :96.86±7.52比78.84±7.49,P<0.05),活化型caspase-3、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显著减弱(caspase-3/β-actin :0.72±0.06比1.11±0.08,Beclin-1/β-actin :0.96±0.08比2.08±0.11,LC3/β-actin :0.72±0.06比 1.05±0.07,LC3-Ⅱ/LC3 -Ⅰ:0.83±0.09比 1.28±0.14,均P<0.05).结论 外源性H2S可减轻CA家兔复苏后肠黏膜屏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以及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和自噬相关.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患者心肾综合征(CRS)的临床特点、预后影响因素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的CRS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CRS类型、CRS诱因、心肾功能〔心肌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预后指标〔继发感染、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根据患者CRS分型或住院预后分组,分析重症患者发生CRS的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SICU共收治1 172例患者,其中有86例(7.3%)患者符合CRS诊断标准.① CRS临床特征:1~5型CRS患者分别占24.4%(21例)、1.2%(1例)、20.9%(18例)、1.2%(1例)、52.3%(45例),说明CRS以1、3、5型为主(即以急性心肾功能障碍为主),而其中5型CRS比例高(即继发于系统疾病导致的心肾功能同时受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为常见).各类型CRS患者间基线BNP、SCr峰值和基线eGF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11.365,P=0.023 ;Z=13.405,P=0.009 ;F=2.648,P=0.037).1型CRS患者基础心功能明显差于3型和5型CRS患者〔基线BNP(μg/L):434.2(187.0,1 252.0)比154.9(66.4,272.5)、268.5(124.1,486.6),均P<0.05〕;3型CRS患者基础肾功能明显差于5型CRS患者〔基线eGFR(mL/min):71.0±30.3比88.3±29.0, P<0.05〕;3型CRS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程度明显重于1型和5型CRS患者〔SCr峰值(μmol/L):285.0 (171.5,420.6)比143.0(99.5,213.5)、189.0(105.5,280.5),均P<0.01〕;而各类型CRS患者间性别、年龄、科室来源、入科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术中出血量、基线cTnI和SCr水平、BNP峰值、AKI分期及预后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 死亡风险分析:86例CRS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43例,病死率高达50%.与CRS存活患者相比,CRS死亡患者年龄更大〔岁:72(57,80)比62(50,73)〕,入院时病情更重〔APACHEⅡ(分):22(17,29)比18(15,21)〕,合并基础疾病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更高(9.3%比0),发生CRS的诱因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比例和手术应激的比例更高(41.9%比18.6%,9.3%比0),cTnI峰值和SCr峰值更高〔cTnI(μg/L):1.155(0.192,5.125)比0.122(0.045,0.610),SCr(μmol/L):208(143,295)比146(101, 289)〕,发生AKI 3期的比例更高(41.9% 比 20.9%),继发感染的比例更高(67.4%比30.2%),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长〔h :179(61,470)比37(7,134);d :10(4,24)比5(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053,95%可信区间(95%CI)=1.003~1.094,P=0.010〕、高APACHEⅡ评分(OR=1.165,95%CI=1.057~1.285,P=0.002)、发生脓毒症/脓毒性休克(OR=4.561, 95%CI=1.351~15.391,P=0.014)和AKI 3期(OR=5.468,95%CI=1.457~20.530,P=0.012)是CR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外科重症患者发生CRS的特点以急性心肾功能障碍为主,5型CRS为多见,且病死率高.高龄、病情危重、发生脓毒性休克和AKI 3期是SICU中CR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2至2017年1 97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1周内SIRS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持续性SIRS 组、暂时性SIRS组及非SIRS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AP发生持续性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未成熟粒细胞对AP发生持续性SIRS的预测能力.结果 1 973例AP患者中男性1 165例(占59.0%),年龄49(40,60)岁;其中持续性SIRS 288例、暂时性SIRS 189例、非SIRS 1 496例.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及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暂时性SIRS组和持续性SIRS组患者病情程度重于非SIRS组,且持续性SIRS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T严重指数(CTSI)、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未成熟粒细胞进一步高于暂时性SIRS组〔APACHEⅡ(分):9(6,12)比5(3,7),CTSI(分):6(4,6)比4 (3,6),MOF发生率:92.0%比32.8%,ARDS发生率:39.9%比10.1%,病死率:11.1%比4.2%,CRP(mg/L):25.00(0.80,212.25)比0.80(0.80,123.50),WBC(×109/L):15.17±6.78比14.84±5.86,PCT(μg/L):0.23(0.10,1.76)比0.10(0.10,0.31),未成熟粒细胞:1.95(0.90,4.95)%比0.80(0.40,2.10)%,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胰腺坏死、WBC、CRP外,未成熟粒细胞同样为AP持续性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844,95%可信区间(95%CI)=1.372~2.220〕.ROC曲线分析显示,未成熟粒细胞对AP持续性SIRS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显著高于APACHEⅡ(AUC=0.783)、CTSI (AUC=0.752)、PCT(AUC=0.676)、CRP(AUC=0.677)、WBC(AUC=0.644).以未成熟粒细胞≥0.65%为佳临界值,其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66.3%,阳性预测值62.4%,阴性预测值76.3%.结论 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是预测AP患者持续性SIRS发生的潜在指标.
目的 探寻可用于评估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有效、客观的测量工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1日发表的关于成人ICUAW评估、诊断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提取评估量表的研究设计类型、样本量、评估项目、信度和效度、研究对象、研究应用等指标,系统分析ICUAW评估工具、检查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量表应用的现状及优缺点.结果 终纳入19篇有关量表信效度检验的文献.评估ICUAW的方法有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Score)、巴氏指数(BI)、6 min步行试验(6MWT)、临床结局变量量表(COVS)、切尔西物理功能评估量表(CPAx)、功能独立性测评(FIM)、危重患者功能状态评分(FSS-ICU)、危重患者移动能力量表(IMS)、移动指数(RMI)、佩尔梅危重患者活动评分(PERME)、危重症物理功能测试量表(PFIT)、危重症物理功能测试评分量表(PFIT-s)、手术患者佳移动评分量表(SOMS)和曼彻斯特移动评估量表(MMS)等14个量表和超声评估.有9个量表(60%)进行了信度检验,其中评定者间信度波动在0.600~0.996,复测信度为0.970,内在一致性波动于0.680~0.992.有6个量表(40%)进行了效度检验,其中结构效度为0.57~0.94,内容效度波动于0.830~0.988,同时效度波动在0.730~0.823.说明目前ICUAW评估量表信度相对较好,但准确评估ICUAW程度相对较低.根据评估内容可以将ICUAW量表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以MRC-Score量表为代表的躯体各部分肌力评估的量表;第二类为评估躯体功能和转移能力的量表,如COVS、CPAx、FIM、FSS-ICU、IMS、PERME、PFIT、RMI、SOMS和MMS ;第三类为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和动作电位标记的量表,如6MWT、BI、超声.不同的量表评分与ICUAW患者住院时间、转归及病死率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如COVS、CPAx、FSS-ICU、PFIT、SOMS能够预测患者住院时间及转归,RMI和SOMS能够预测ICU患者病死率,但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尚无证据证明.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超声等电生理标记评估ICUAW的观察节点为复合动作电位(CMAP)幅度<0.43~0.65 m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幅度<17.6 μV.结论 ICUAW评估诊断工具较多,各个量表的信度相对较好,评估内容交错互印,未来的研究我们应该集各量表所长,探寻ICUAW评估的特异性指标,提高ICUAW评估诊断的准确性.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肺移植患者术前过渡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肺诊疗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例接受ECMO过渡的肺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围手术期乳酸、术前白细胞、手术方式(单肺或双肺)、ECMO支持方式、ECMO过渡时间、术后ECMO使用时间、ECMO总使用时间、ECMO并发症、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撤除ECMO以及生存情况.根据ECMO支持方式、ECMO是否成功撤除或原发病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绘制患者180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① 整体情况显示:18例接受ECMO过渡至肺移植手术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23~78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6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3例,间质性肺炎8例,矽肺1例;静脉-静脉(V-V)ECMO方式9例, 静脉-动脉(V-A)ECMO方式9例;ECMO成功过渡至手术15例,过渡失败3例;ECMO过渡时间中位数为57.5(14.5,116.5) h ;ECMO相关并发症中出血6例,肾功能不全12例,血栓2例,氧合器渗漏2例,下肢缺血1例;手术方式中单肺移植7例(右肺5例、左肺2例),双肺移植8例;术前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感染性休克;术后死亡9例,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心源性猝死1例;长期生存6例.② 分组比较显示:V-V ECMO组(7例)与V-A ECMO组(8例)通过ECMO成功过渡至肺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ECMO过渡时间、术后ECMO使用时间、ECMO总使用时间、术后PGD发生率、ECMO撤机成功率和术后180 d累积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CMO成功撤除组(11例)与撤除失败组(7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ECMO支持方式、手术方式、术前白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成功撤除组较撤除失败组围手术期乳酸水平低(mmol/L :3.01±1.51比8.27±3.49,t=-3.770,P=0.006),ECMO总使用时间短(h :72.82±40.53比210.71±107.10, t=-3.907,P=0.001),术后180 d累积生存率高(54.5%比0,P=0.038).③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18例使用ECMO过渡至肺移植患者术后7、30、60、180 d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38.9%、33.3%、33.3%,其中成功撤除组(11例)术后7、30、60、180 d累积生存率高于撤除失败组(7例;分别为81.8%比57.1%、63.6%比0、54.5%比0、54.5%比0 ;log-rank检验:χ2=8.009,P=0.005).IPF组(6例)术后7、30、60、180 d累积生存率低于非IPF组(12例;分别为33.3%比83.3%、16.7%比50.0%、16.7%比41.7%、16.7%比41.7% ;log-rank检验:χ2=4.161,P=0.041).结论 ECMO是肺移植患者术前过渡的有效手段,排除严重心室功能衰竭的前提下,V-V ECMO和V-A ECMO同样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围手术期乳酸水平和ECMO使用时间是影响患者ECMO能否成功撤除的重要因素;原发病可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 探讨采取肠内营养(EN)耐受评估标准化流程管理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内气管切开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46例因气管切开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以2016年6月30日开始EN耐受评估标准化流程管理为时间节点,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EN治疗方案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EN耐受评估标准化流程管理,主要通过EN耐受评估对患者进行EN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EN管理方案(常规护士汇报医生,并做进一步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内的营养支持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 、 EN喂养耐受性指标 (30 d内胃肠道动力药物平均使用量、平均每例患者EN中断时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 预后相关指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月平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抗菌药物占药比〕.结果 与常规EN管理方案的对照组比较,采用标准化流程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均明显升高〔白蛋白(g/L):32.86±4.83比28.16±3.62,前白蛋白(mg/L):186.42±62.84比163.26±73.49,胆碱酯酶(U/L):3 482.34±369.92比2 986.86±491.49,均P<0.05〕 , 胃肠道动力药物平均使用量明显减少(mg :11.20±3.86比15.23±5.68,P<0.05),平均每例患者EN中断时间明显延长(h :6.38±3.59比4.96±2.28,P<0.05),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19.04%比24.00%,P<0.05), VAP发生率明显降低(18.64%比21.36%,P<0.05), 抗菌药物占药比明显减少(62.43%比76.59%,P<0.05),但药品比例、月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品比例:36.88%比38.42%,月平均住院费用(万元):4.36±0.57比4.39±0.49,均P>0.05〕.结论 对ICU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进行EN耐受评估标准化流程管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而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 观察血细胞比容(Hct)与白蛋白(Alb)的差值(Hct-Alb)在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中的差异,为临床提供一种快捷简便的鉴别诊断失血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0例休克患者,其中失血性休克122例,感染性休克148例;选择同期1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各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体检或发病当天未输注血液制品时的Hct和血清Alb水平,并计算Hct-Alb差值.比较各组Hct-Alb差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ct-Alb差值对不同类型休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纳入终分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年龄较大(岁:50.0±19.8、59.9±16.9比42.5±13.6,均P<0.01),感染性休克患者年龄大于失血性休克(岁:59.9±16.9比50.0±19.8,P<0.01);3个组间性别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失血性休克组和感染性休克组Hct和Alb值均显著降低〔Hct :(27.9±8.4)%、(35.5±7.1)%比(47.0±4.4)%, Alb(g/L):28.9±7.1、23.3±5.8比45.4±4.3,均P<0.01〕;感染性休克组患者Hct-Alb差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12.1±7.5比1.6±5.9,P<0.01),但失血性休克组Hct-Alb差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3比1.6±5.9,P>0.05).与失血性休克组比较,感染性休克组患者Alb水平显著降低(g/L :23.3±5.8比28.9±7.1,P<0.01),Hct和Hct-Alb差值均显著升高〔Hct :(35.5±7.1)%比(27.9±8.4)%,Hct-Alb差值:12.1±7.5比-0.9±5.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ct-Alb差值诊断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366、0.867,提示Hct-Alb差值仅对感染性休克有诊断价值;当Hct-Alb差值的佳截断值为6.8时,诊断感染性休克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79.7%,阳性预测值为0.80,阴性预测值为0.80,阳性似然比为3.916,阴性似然比为0.257.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Hct-Alb差值比失血性休克患者高;Hct-Alb差值诊断感染性休克的准确性较好,当Hct-Alb差值大于6.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临床上鉴别诊断失血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
目的 观察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在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KI)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SAKI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小鼠SAKI模型;Sham组不结扎、穿刺盲肠,其余手术步骤同SAKI组;Normal组不做任何处理.于CLP术后24 h取小鼠眼眶血和肾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取肾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估损伤严重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c-FLIP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c-FLIP、Bax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法分析SAKI时肾组织中c-FLIP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ormal组和Sha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规则、完整,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肾损伤评分均为(1.30±0.48)分;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大量c-FLIP阳性表达(IA :120.20±3.87、116.70±3.46);Western Blot显示肾组织中c-FLIP呈高表达(c-FLIP/GAPDH :0.99±0.01、0.98±0.02),Bax和caspase-3呈低表达(Bax/GAPDH :0.16±0.04、0.19±0.03,caspase-3/GAPDH :0.24±0.04、0.23±0.05).与Sham组相比,SAK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损伤评分显著升高(分:4.60±0.52比1.30±0.48, P<0.01),血清SCr和BUN水平均显著升高〔SCr(μmol/L):193.90±13.54 比24.50±3.78, BUN(mmol/L):81.60±7.26比5.20±0.92,均P<0.01〕,肾组织中c-FLI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IA :17.11±0.82比116.70±3.46, P<0.01),c-FL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FLIP/GAPDH :0.29±0.03比0.98±0.02,P<0.01),而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Bax/GAPDH :0.87±0.06比0.19±0.03,caspase-3/GAPDH :0.88±0.07比0.23±0.05,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AKI小鼠肾组织中c-FLIP蛋白与Bax蛋白(r=-0.468,P=0.029)和caspase-3蛋白表达(r=-0.663,P=0.004)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AKI时肾组织中c-FL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其下调机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相关,可作为治疗SAKI的有效靶点.
目的 探讨主动干预扩容液至37 ℃抗休克治疗对新生儿凝血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加强治疗病房(N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分为两组(每组12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25 ℃生理盐水(NS)和37 ℃NS扩容,每次10 mL/k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 h、12 h检测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乳酸(Lac)水平.结果 不同温度扩容液两组休克患儿治疗前后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休克患儿治疗后PT、ATPP均逐渐缩短,DD、Lac均逐渐下降,FIB均逐渐升高,而TT则无明显变化,其中37 ℃NS组治疗后6 h PT、APTT、DD、Lac即显著低于治疗前〔PT(s):14.07±1.02比17.08±1.54,APTT(s):54.83±12.39比69.17±16.36,DD(mg/L):2.40±0.63比4.18±0.88,Lac(mmol/L):2.84±0.82比5.98 ±1.17,均P<0.05〕;25 ℃NS组治疗后6 h DD、Lac即显著低于治疗前〔DD(mg/L):3.13± 0.84比4.16±1.04,Lac(mmol/L):4.83±0.64比5.69±0.74,均P<0.05〕,治疗后12 h PT才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 :14.63±1.14比16.48±1.61,P<0.01);25 ℃NS组和37 ℃NS组治疗后12 h FIB均明显高于治疗前(g/L :2.83±0.83比1.58±0.43,2.87±0.87比1.47±0.41,均P<0.01),而TT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6 h,37 ℃组PT、DD、Lac显著低于25 ℃NS组〔PT(s):14.07±1.02比15.69±1.21,DD(mg/L):2.40±0.63比3.13±0.84,Lac(mmol/L):2.84±0.82比4.83±0.64,均P<0.05〕;治疗后12 h时,37 ℃NS组PT、APTT、DD均显著低于25 ℃NS组 〔PT (s):13.26±0.91比14.63±1.14,APTT (s): 37.08±10.43比54.75±14.96,DD(mg/L):1.20±0.59比2.06±0.69,均P<0.01〕,FIB显著高于25 ℃NS组(g/L :2.87±0.87比2.83±0.83,P<0.05).结论 主动干预扩容液NS至37 ℃扩容治疗,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和微循环状态.
目的 探讨5-羟基-1-甲基海因(HMH)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肾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只SPF级健康昆明小鼠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中毒模型组和HMH干预组,每组5只.采用一次性灌胃30 mg/kg PQ溶液制备PQ中毒模型;NS组灌胃等量NS ;HMH组于制模后立即给予100 mg/kg的HMH继续灌胃.于HMH灌胃后1 d处死各组小鼠并留取心脏血和肾脏组织备检.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 (HO-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TOF-MS)检测血清代谢产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观察各组样本之间的整体分布状况,用多维分析法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以重要性投影(VIP)值>1来筛选有差异的代谢物.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NS组肾小球结构清晰,肾间质及血管周围无充血、无炎性细胞浸润;PQ组部分肾小球萎缩坏死,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充血,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轻度狭窄,偶尔出现上皮细胞坏死脱落;HMH组肾损伤程度较PQ组明显减轻.与NS组比较,PQ组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nmol/g :6.70±0.84比2.70±0.43,P<0.01), SOD活性显著降低(kU/L :33.30±4.66比50.20±3.23,P<0.05),肾组织HO-1、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HO-1/β-actin:1.11±0.12比0.61±0.13,IL-1β/β-actin:0.93±0.13比0.32±0.06,均P<0.05).与PQ组比较, HMH组MDA含量显著下降(nmol/g:5.10±0.93比6.70±0.84,P<0.05),SOD活性显著增加(kU/L:61.00±9.02比33.30±4.66,P<0.05),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HO-1/β-actin :0.77±0.07比1.11±0.12,P<0.05),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β/β-actin :0.87±0.13比0.93±0.13,P>0.05).代谢产物检测结果显示:与NS组比较,PQ组肌酐、甘氨酸、琥珀酸、富马酸、柠檬酸水平显著增加(VIP值分别为1.50、1.58、1.64、1.74、1.95,均P<0.05),而软脂酸、α-生育酚和6-磷酸葡糖酸水平显著下降(VIP值分别为1.10、1.55、1.56,均P<0.05).与PQ组比较,HMH组肌酐、柠檬酸水平显著下降(VIP值分别为1.50、1.86,均P<0.05),而反式4-羟基-脯氨酸、D-甘油酸、果糖-2,6-二磷酸、6-磷酸葡糖酸、氨基丙二酸水平显著增加(VIP值分别为1.36、1.55、1.63、1.68、1.76,均P<0.05).结论 HMH通过纠正三羧酸循环紊乱、脂质过氧化、能量代谢紊乱,从而防护PQ中毒致肾损伤,其机制与通过Nrf2通路调控HO-1蛋白表达有关.
目的 评估程序化清单查房系统(CERTAIN)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7月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年龄>18岁、ICU住院时间>72 h)进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8年1月至4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3名未告知研究计划的高、中级医师使用普通查房系统查房;2018年3月底,该3名医师通过美国梅奥诊所远程教学培训CERTAIN的使用方法并获得认证,对2018年3月至7月入组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CERTAIN清单进行查房.CERTAIN清单包含了20个条目,涉及每日危重患者查房所需要涵盖的范围,临床医生需要对每个条目进行量化.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 住院时间、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药物使用率、ICU 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采用log-rank单因素比较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d :8.68±4.84比13.64±9.37),尿管留置时间(d :8.16±5.29比13.32±9.31)和机械通气时间(d :3.46±4.14比6.62±9.57)也明显缩短,胰岛素使用率(34.0%比56.0%)、ICU病死率(2.0%比14.0%)明显下降(均P<0.05).此外,CERTAIN清单的使用可使医师的查房效率显著提高,查房时间由普通查房系统的(8.00±0.45)min缩短到(5.00±0.33)min(t=9.312,P<0.01).Log-rank单因素比较显示,CERTAIN清单的应用可以降低ICU病死率(χ2=3.898,P=0.048),但是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CERTAIN清单的应用并不是降低ICU病死率的一个独立因素〔优势比(OR)=1.001,P=0.922〕.结论 CERTAIN清单应用在ICU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在我国重症医学科室进一步推广.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至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进行CBP治疗病例,对其疾病谱、CBP治疗模式、置管部位、抗凝方式、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 共纳入203例患儿,男性占59.1% ;年龄37 d~14岁,平均(4.52±3.60)岁;体重3.3~68.0 kg,平均(21.38±13.77)kg.②203例患儿共进行660次CBP治疗,平均每例3.25次.CBP治疗模式以血浆置换(PE,占38.64%)和连续性静-静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占38.64%)为主,其次为血液灌流(HP,占16.51%)、连续性静-静血液滤过(CVVH,占6.21%).③ 中心静脉置管部位主要以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主(占90.64%),其次为右侧股静脉(占5.42%)、左侧股静脉(占3.94%).④ 管路滤器以肝素钠抗凝为主(占84.73%),其次为低分子肝素钙(占11.33%),枸橼酸钠与无抗凝均占1.97% ;21例为混合抗凝.⑤ 原发病包括中毒(占26.11%)、肝功能衰竭(占25.62%)、脓毒症(占12.32%)、休克心肺复苏术后(11.8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8.3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5.42%)、代谢病(占4.93%).CBP疗效差的是代谢病,病死率为60.00% ;其次为ARDS、休克心肺复苏术后、脓毒症、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分别为58.82%、41.67%、36.00%、32.69%.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住院时间较长,为(30.89±15.13)d.⑥ CBP治疗的不良事件包括难以控制的烦躁不安(2.88%)、低血压(1.82%)、过敏性皮疹(1.21%)、置管及管路凝血(1.21%)、滤器凝血(1.06%)及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下降(0.76%);有8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心跳停止而终止血液净化.结论 目前,CBP在儿科ICU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是抢救危重症患儿的重要手段.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S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2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液体复苏3 h的乳酸清除率(LCR)以及入院时休克指数(SI1)和液体复苏3 h休克指数(SI2)的差异;分析SI与APACHE Ⅱ、SOFA和L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S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27例患者中生存组52例(占40.9%),死亡组75例(占59.1%).死亡组患者SI1、SI2、APACHE Ⅱ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SI1:1.62±0.46比1.35±0.32,SI2:1.36±0.24比0.93±0.15,APACHE Ⅱ(分):17.5±4.0比13.6±3.5,SOFA(分):9.5±2.3比6.3±1.5〕,LCR明显低于生存组〔(14.4±5.2)%比(28.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I1与APACHEⅡ(r=0.458,P=0.000)和SOFA(r=0.535,P=0.000)呈明显正相关,SI2与APACHE Ⅱ(r=0.624,P=0.000)和SOFA(r=0.656,P=0.000)也呈明显正相关,而SI1、SI2与LCR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8、-0.435,均P=0.000),可以显示SI2与APACHE Ⅱ、SOFA和LCR的相关性更好.ROC曲线分析显示,SI1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 〔95%可信区间(95%CI)=0.620~0.831,P<0.05〕,当SI1=1.68时,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65.6%、0.451、0.759和0.636 ;SI2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AUC为0.826(95%CI=0.739~0.826,P<0.05),当SI2=1.37时,其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7.6%、0.733、0.893和0.902.结论 与SI1相比,SI2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且对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更大.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及其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3年4月至2017年4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93例,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始免疫状态,将病程≥4 d的患者分为初始免疫功能抑制组(219例)和初始免疫功能正常组(174例);根据免疫功能变化,将病程≥7 d的患者分为持续抑制组(113例)、持续正常组(96例)、先正常后抑制组(22例)、先抑制后正常组(59例);另外再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年轻组(<65岁).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间确诊脓毒症后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28 d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是否使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和高通量血液滤过(血滤)治疗,确诊后连续4 d及观察终点事件前(28 d内死亡或存活≥28 d)连续4 d的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结果 393例脓毒症患者中,初始免疫功能正常者174例,其中年龄≥65岁85例;初始免疫功能抑制者219例,其中年龄≥65例118例.与初始免疫功能正常组比较,初始免疫功能抑制组PCT、CRP、ALT、AST、SCr水平显著升高〔PCT(μg/L):9.32(2.13, 34.01)比4.28(1.02,19.02),CRP(mg/L):89.00(26.00,142.00)比65.25(19.88,119.04),ALT(mmol/L):39.0(39.0, 99.0)比27.0(16.2,73.0),AST(mmol/L):55.0(31.0,148.0)比39.0(23.0,100.8),SCr(μmol/L):132.00(74.75, 245.00)比100.25(61.00,182.54)〕,连续4 d的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均值显著降低〔0.615(0.380,0.810)比1.442 (1.217,1.742)〕,SOFA、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SOFA(分):9.25±4.19比6.87±4.66,APACHEⅡ(分):22.27±8.96比18.25±9.47〕,循环衰竭发生率(66.2%比50.0%)、呼吸衰竭发生率(87.7%比69.0%)、28 d病死率(65.3%比33.9%)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免疫抑制时,老年组与年轻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比15.8%,P>0.05);当免疫功能正常时,老年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年轻组(48.2%比20.2%,P<0.01).持续抑制组和先正常后抑制组28 d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持续正常组和先抑制后正常组〔83.2%(94/113)、81.8%(18/22)比26.0%(25/96)、40.7%(24/59),均P<0.05〕.老年患者免疫抑制发生率〔33.3%(14/42)比10.5%(8/76)〕 和持续免疫抑制发生率〔77.0%(67/87)比54.1% (46/85)〕均比年轻患者高(均P<0.01).结论 免疫功能状态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老年脓毒症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免疫抑制或持续的免疫抑制,预后更差.
奥普力农是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上市的新一代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该药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但不影响血压和心率,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其药理机制通过选择性抑制PDEⅢ活性,使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受阻,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Ca2+内流加速,加强心肌收缩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内流减少,扩张外周血管.近年奥普力农在肺动脉高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已较多,本文通过综述奥普力农在急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肌I/R损伤的心肌保护、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相关进展.
免疫抑制是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导致脓毒症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导致的免疫抑制逐渐已被医学界深入认识,其机制涉及免疫细胞凋亡、自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内毒素耐受、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以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等.积极调理严重抑制的免疫系统,重建机体免疫平衡状态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在监测免疫状态的条件下,采用胸腺肽α1、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7(IL-7)、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等进行免疫增强治疗,有望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诱发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纠正低氧血症,患者因而死于持续低氧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CMO)能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可为重症H7N9的救治赢得时间.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了广东省2018年首例重症H7N9患者,该患者因H7N9诱发重症ARDS,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纠正低氧血症,在ECMO辅助下肺部情况逐步改善,辅助13 d后成功脱离ECMO, 55 d后转入普通病房, 102 d后康复出院,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良好.本文详细介重症H7N9的诊治经过,为今后重症H7N9的救治提供经验.
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的联合推动下,中国心肺复苏(CPR)培训以"中国CPR培训导师班"的形式在全国普及展开,这一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三部中国原创理论体系为支撑,课程体现"三解"、"三预"(预防、预识、预警)、"三化"(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三生"(复生、超生、延生)、"三间"(时间、空间、世间)的五大特点,凸显新时代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CPR 培训的"三培"方针(培育健全的体系、培植科学的准则、培养健康的文化)、"三训"方案(训练专业的技能、训练多维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技法)、"三者"方向(成果转化运用者、精准普及传播者、理论创新引领者),谱写了中国特色CPR培训新篇章.
目的 回顾性分析西峡县"5·17"爆炸烧伤特点与救治,探讨特大爆炸事故的救治策略.方法 以西峡县"5·17"爆炸事故中,南阳烧伤创伤医疗中心接诊的13例严重爆炸烧伤患者为对象,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合并伤及并发症、呼吸功能维持、休克期复苏补液、休克期后切痂微粒皮肤移植等信息,分析器官功能支持及90 d综合治疗效果.结果 依靠区域创伤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完成了伤员的紧急救援期三级救治是西峡县特大爆炸事故救治工作的主要模式,其中一、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模式包括:事故当地医院为一级急救医疗机构,县医院为二级急救医疗机构,其他上级医疗机构为三级急救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接到救援报告后,立即启动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组建烧伤创伤综合救治团队,包括:烧伤外科、急诊科、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麻醉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相关学科.13例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合并吸入性损伤、爆震伤、血气胸、颅脑损伤、骨折等,其中8例(61.54%)出现多器官障功能碍综合征(MODS),主要累及呼吸、循环、肝脏、胃肠道、肾脏及凝血功能.通过多学科协作救治,6例重度烧伤患者经保持气道通畅、复苏补液及清创换药等综合治疗,创面愈合痊愈出院;7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1例颅底骨折并颅脑开放性损伤、广泛颅内出血、血气胸,于9 h后死亡;1例早期切开减张处渗出明显,于伤后24 h内死亡;余5例休克期平稳度过后第4天起开始切痂微粒皮+同种异体皮移植,1周后进行第2轮微粒皮肤移植手术,但均合并脓毒症或真菌性感染而死亡.结论 西峡县特大爆炸中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病程中多出现MODS和感染,多学科协作救治可增加其生存并降低伤残程度.
目的 探索一种应用大数据算法筛选急救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急诊致命性消化道院内再出血的核心指标.方法 基于解放军总医院急救数据库,应用数据检索技术,以库中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的647例次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入院首次血红蛋白(Hb)<90 g/L或未进行Hb化验者〕.根据入科12 h内是否输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存在院内致命性再出血,313例次)和未再出血组(不存在院内致命性再出血,334例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征、血气、化验指标集合数据以及消化道再出血发病标识,综合使用粗糙集算法、遗传算法以及元胞自动机算法的融合算法,计算出影响消化道再出血的关键指标.根据筛选结果将关键指标分为生命体征关键指标、血气关键指标、血常规关键指标、凝血关键指标和生化关键指标.结果 对499项指标进行了机器融合算法计算,反复筛选5次后,共筛选出24项关键指标,其中生命体征关键指标3项,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温(T);血常规关键指标7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EOS)、单核细胞(MONO)、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凝血关键指标3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生化关键指标5项,包括肌红蛋白(MYO)、氯化物(chloride)、葡萄糖(GLU)、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气关键指标6项,包括pH值、乳酸(Lac)、氧饱和度(SO2)、剩余碱(BE)、碳酸氢盐(HCO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论 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救数据库中筛选出24项用于评估急诊致命性消化道院内再出血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embolism,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hrombembolism,PE).临床上因为栓子性质不同分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菌栓、瘤栓甚至空气栓塞,本节重点探讨PE.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1 | 02 |
1990 | 01 02 |
文章是有关临床病例的,审稿周期两个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个人觉的文章创新性强,参照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还是很好中的,希望大家投稿顺利。
审稿两个半月的时间,送审了三个专家,一个专家建议直接收录,两个专家建议小修后录用,修改返回后,三周被接收。文章创新性强,可以尝试投稿。
效率很高,一个半月的时间返回审稿意见,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有针对性,给了几天的时间修改文章,修改返回后送复审,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之后被收录,前后近三个月,还是很快的。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11月12日投的稿件,1月15日被收录,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历经一次大修一次小修,专家给出了十条意见,都很有针对性,对文章修改帮助更大,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