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 中国实验血液学
  • 中国实验血液学
  • 中国实验血液学
  • 中国实验血液学
  •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简介
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选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① 文稿格式:题目、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号、中文和英文摘要、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用英文撰写的稿件附中文摘要,文章为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注明基金名称和编号。 

  ② 论著:除中、英文摘要外,正文应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五大组成部分。论著的字数不限,版面数不限。

  ③ 综述或专论:综合近年来特别是最近5年来文献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突出新进展、新概念,选题宜小。

  ④ 摘要:论著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大要素,并按此顺序编写。

  ⑤ 材料和方法:所用的动物、细胞(原代细胞、细胞系或细胞株)、药品、试剂和仪器等必须说明来源、规格和批号。

  ⑥ 图和表的题目、内容及注释均用英文表达。表的格式采用三线表。

  ⑦ 参考文献:一篇参考文献的作者3人以内全部列出,超出3人只引用前3名,后加“等”(et al)。

  具体著录格式为:作者. 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 起止页。书籍的著录格式为:作者. 书名.版次(第1版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所在页)。书籍章节的著录格式为:章节作者. 章节题目.见(In): ××主编者.书名.版次(第1版略),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专利的著录格式为:作者. 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年;卷(期):起页-止页)。

  ⑧本刊按收稿日期排队刊出录用的稿件。因技术职称、研究生毕业、课题基金特殊原因申请“加急”刊出的稿件加收50%版面费,有彩图的稿件加收彩版印刷费(1 000元/1个版面即1页)。稿件刊出后付给作者稿酬,并赠作者当期杂志3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数据统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实验血液学字体要求?

    中国实验血液学字体要求,请阅读网站的期刊详情页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好发吗?

    杂志的好不好投就是看文章质量,只要文章质量过关,就会好投。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怎么样?

    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杂志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影响因子:0.98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版面费是多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版面费价格取决于你的文章字数,详情你也可以咨询我们老师回答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官网?

    官网网址:http://xysy.chinajournal.net.cn/WKB3/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XYSY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投稿要求请阅读杂志官网:http://xysy.chinajournal.net.cn/WKB3/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XYSY

  • 中国实验血液学审稿周期是多久?

    1-3个月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版面费是多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根据你的文章的字符数决定,具体价格请咨询我们老师回答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是一本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杂志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目录文献
  •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研究进展

    作者:王振华;许鸣;顾晓琳;徐志;虞飞燕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变范围较广,侵袭度在各个分型中差异较大,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结合相关分子靶标的检测.近年来对于NHL分子遗传学的认识已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各表型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导致原癌基因表达上调,而诸多抑癌基因的缺失使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基因多态性决定了NHL的易感性、耐药性和预后差异.另外,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现象在NHL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且在临床上对于用药选择和在预后的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NHL各表型的染色体易位、抑癌基因缺失、基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运用

    肠道微生物参与肠道内环境稳定、机体免疫应答、药物代谢和肿瘤发生等,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紊乱可以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通过粪菌移植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治疗不同疾病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佳适应证是难治性和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但在其他领域包括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验证,例如粪菌移植用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肠道难辨梭菌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急性GVHD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本文将主要综述近年来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操作程序及其在血液疾病中应用的新研究进展.

  • 胞外囊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费成明;常春康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骨髓微环境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骨髓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交流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可溶性分子,还可以通过分泌胞外囊泡来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胞外囊泡是介导恶性血液病骨髓微环境异常的重要媒介.本文就胞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与恶性血液病骨髓微环境、耐药的关系以及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前景等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马小雯;杨林花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作为一种疾病,其进展差异性较大,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发展缓慢,另三分之一患者疾病进展较快.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常出现药物耐药.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在CLL疾病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macrophage)作为肿瘤微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泌细胞因子、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在CLL中发挥着促肿瘤细胞生长、促耐药等作用.因此,研究单核/巨噬细胞与CLL的关系,可为靶向治疗CLL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CLL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线粒体调控造血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子闲;董芳;张森;韩明哲;依马秀夫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特有的双层膜细胞器,其目前已知作用包括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等.近年来研究显示,线粒体在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功能维持和细胞定向分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线粒体合成受限及线粒体及时清除是抵抗氧化应激、维持HSC稳态的重要手段;线粒体累积将导致HSC增殖甚至衰老;线粒体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调控HSC谱系分化.本文就以上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深入理解线粒体如何影响HSC的功能,为HSC的代谢调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转录因子SOX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佳琳;张正昊;张瑞;袁海龙;陈刚;张娟;玛利娅·木哈什;曲建华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研究SOX4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6例初发AML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组骨髓白细胞SOX4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6例AML患者中SOX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在M1-M5各型患者中SOX4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258).SOX4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表达情况及化疗1个疗程后缓解与否等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差异(P值均> 0.05).AML患者SOX4基因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原始细胞比例、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D>0.05),其与患者的总生存率OS(P=0.003)及无事件生存率EFS(P=0.023)相关.结论:SOX4基因高表达影响患者的生存率(OS、EFS),推测有可能为AML患者不良顸后因素之一.

  • 长柱重楼皂苷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作者:陆芹;郑云菁;胡昳歆;王跃虎;毛新良;胡绍燕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长柱重楼皂苷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K562、KG-1、HT-93增殖的作用原理.方法:HL-60、K562、KG-1、HT-93细胞与长柱重楼皂苷共同培养24、48和72 h,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K562、KG-1、HT-93细胞株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PARP,Caspase3,Mcl-1,BCL-2,BAX,P53,P27的表达变化,GAPDH为内参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柱重楼皂苷可以抑制HL-60、K562、KG-1、HT-93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r=0.9436;r=0.8623;r=0.9922;r=0.8918).不同浓度的长柱重楼皂苷(4和8μg/ml)分别作用于HL-60、K562、KG-1、HT-93细胞24 h后,与表达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增加.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RP与Caspase3的剪切带也逐渐增加(r =0.9945;r=0.965),同时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逐渐增加(r=0.9916),而抗凋亡蛋白MCL-1与BCL-2表达逐渐减少(r=0.9959;r=0.9927).抑癌基因p53蛋白及其下游p27蛋白的表达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r =0.9959;r=0.9778).结论:长柱重楼皂苷通过活化内源性凋亡通路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这为临床上治疗AML白血病提供潜在新药物选择.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CML患者Th1、Treg细胞的影响

    作者:代景莹;杨曦;魏卿;李慧;黄晓兵;王晓冬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比较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与第一代TKI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对本中心使用达沙替尼(n=10)、尼洛替尼(n=26)或伊马替尼(n=44)治疗≥3个月的CML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检测,并将上述指标与患者的临床疾病缓解状态及预后评估相关联分析.结果: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的3组CML患者外周血Th1比例(Th1/CD4+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例数分别为80.0%、16.6%和27.5%,其中达沙替尼组Th1比例值30.86%±9.75%显著高于尼罗替尼组17.37%±9.35% (P<0.001)和伊马替尼组20.79%±9.01% (P<0.001).3组患者外周血CD8+T比例(CD8+ T/Lymphocyte)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Th2比例(Th2/CD4+T)也无显著差异(P>0.05).Treg比例(Treg/CD4+T)达沙替尼组1.31%±0.10%显著低于尼洛替尼组2.65%±0.97%(P<0.001)和伊马替尼组2.99%±1.40%(P<0.001).统计分析所有用药治疗后的患者:Th1比例高于正常上限25.8%的患者(n=28)中:84.62%为C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71.43%为MMR(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71.43%为MR4.5;Th1比例正常范围内11.8%-25.8%的患者(n=45)中:90.7%为CCyR,75.56%为MMR,75.56%为MR4.5;而Th1比例低于正常下限11.8%的患者(n=21)中:57.14%为CCyR,47.62%为MMR,47.62%为MR4.5.结果显示Th1升高组及正常组具有更高的缓解率及更深的缓解度.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ML在TKI治疗中,Th1比例升高或正常提示更大的CCyR、MMR、MR4.5机率,而达沙替尼相比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能显著提升患者Th1水平、降低Treg水平.

  • 8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广强;陈以娟;郭慧霞;王敏;武悦;李星;尚禹汐;李茜;王立茹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80岁以上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仅接受支持治疗和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24例患者FAB分型M2型10例(41.7%),M4型7例(29.2%),M5型4例(16.7%),未分型3例(12.5%).22例(91.0%)患者合并基础疾病.13例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8例(61.5%)获得PR及以上的缓解.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周,显著高于支持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周)(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WBC≥50×109/L、ECOG评分>2和接受支持治疗为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8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的患者半数以上获得PR及以上的疗效,且较支持治疗有更长的生存期.

  • 细胞保存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检出率的实验研究

    作者:麦秋穗;何均娴;覃洁莉;林榕;黄一可;刘松坚;郑少燕;黄茜;杨默;江千里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细胞保存液能否延长白血病细胞的存活时间,提高细胞存活率,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检出率.方法:在有细胞保存液或无细胞保存液的脑脊液上清中,分别加入Kasumi白血病细胞株,在不同时间点比较2组细胞的存活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改变,研究方法包括细胞沉渣甩片镜检、细胞计数法、台盼蓝拒染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等,并以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肿瘤融合基因AML-ETO的表达.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8和24 h),已添加细胞保存液的脑脊液中细胞的存活状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明显优于普通脑脊液的保存效果.结论:细胞保存液能有效提高白血病细胞的存活时间、存活率,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检出率.

  • STAT3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成双;谭梅;张相梅;罗茜;田润梅;苏琼;吴柳松;陈艳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AML患者骨髓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L患者骨髓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选择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mRNA水平上,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组的STAT3表达水平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1,r=0.592),高危组的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标危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5组STAT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M2与M5及对照组之间STAT3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1,P=0.066).STAT3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在蛋白水平上,AML组STAT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7).结论:STAT3基因在AML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且与患者免疫分型、危险度具有相关性.

  • 尿液氨基酸代谢物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检在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立腾;叶秀娟;楚文广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尿液氨基酸代谢物-尿酪氨酸(urinary tyrosin,UT)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病情观察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AL患者的UT采用化学显色法,血清TSGF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动态监测,对各疗效组之间2指标的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87例AL患者治疗后UT和TS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未缓解组(NR)和部分缓解(PR)组UT值明显高于完全缓解(CR)组(P<0.01,P<0.05)和对照组(P<0.01,P<0.01),NR组UT值明显高于PR组(P<0.05),CR组U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和PR组TSGF值明显高于CR组(P <0.01,P<0.01)和对照组(P<0.01,P<0.01),NR组TSGF值明显高于PR组(P<0.05),在CR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UT和TSGF水平与AL患者体内肿瘤细胞代谢相关,UT可对CR期患者进行复发预测,而UT和TSGF 2指标的联合动态监测,可作为AL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和复发预测的指标.

  • 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临界值评价

    作者:刘正敏;王瑞;黄力勤;胡京辉;常乐;甄伟;王鹏;王芳;魏超;朱绍汶;曾劲峰;释艳华;郑伟;王露楠;葛红卫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评价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实验灰区的必要性及适宜性.方法:7家血站实验室编码为1,2,3,4,5,6和7,而8种ELISA试剂分别编码为A,B,C,D,E,F,G和H.7家血站实验室使用8种不同厂商ELISA试剂中的1种或2种对同一组(n=1259)标本进行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进行Western blot补充试验以明确标本血清学状态.统计各实验室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以分析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试验“灰区”设置的必要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的佳临界值,比较3种不同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佳临界值)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变化以分析7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灰区”的合理性.结果:7家血站实验室(其中编码1号实验室采用了A、B两种试剂)真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5.40%(1A)、99.23%(1B)、94.25%(2C)、96.17%(3D)、98.08%(4E)、96.93%(5F)、97.32%(6G因为有1家血站使用了两种ELISA试剂)、93.10%(7H).除2C(94.25%)、7H(93.10%)外其余均大于95%.设立灰区的6家血站实验室(1A、1B、3D、4E、5F、6G和7H)灰区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00%、0.00%、21.43%、0.00%、0.00%、0.00%、38.89%.绘制ROC曲线比较3种不同临界值关系显示,5家实验室(1B、2C、4E、5F、6G)抗-HCV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使用厂商推荐的临界值已可以达到筛查实验室高灵敏的要求;1A、3D、7H抗-HCV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考虑使用适宜的灰区.设立灰区的6家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工作临界值与使用厂商推荐临界值相比,仅3D、7H灵敏度略有提高(分别为1.60%、2.70%),其余实验室灵敏度无变化且特异性下降(0.20%-0.50%).结论:除1A、3D、7H可适当设置灰区外,研究结果支持其他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取消灰区;即使是同一实验室也要对灰区设置进行科学评估,不宜盲目使用同一尺度,应建立适宜的判定策略.

  • 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筛查献血者梅毒抗体的检测性能评价

    作者:陈剑锋;李文超;常乐;曹丹;唐建华;肖晨;张传兴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法(CLI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筛查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性能.方法:利用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梅毒抗体血清盘,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的性能.结果:CLIA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与1种ELISA相同,优于另一种ELISA;特异性为88.46%,正确率为97.02%,阳性预期值为96.13%,均高于2种ELISA.由于血清盘样本为热灭活样本,对ECLIA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影响较大,结果未能评估出该试剂盒的真实性能(初步计算结果为4例假阴性,灵敏度为98.93%,阴性预期值为96.75%,;正确率为97.02%,特异性为91.54%,阳性预期值为97.10%).结论:CLIA对梅毒抗体的检测性能优于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血站筛查梅毒抗体项目;而ECLIA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未能评估出试剂盒的真实性能,需进一步研究.

  • 已知HLA单采血小板供者资料库库容估计

    作者:薛敏;潘芹芹;樊甦;王晓艳;赵芳;刘太香;史丽莉;马玲;沈捷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HLA-Ⅰ类抗原已知的单采血小板供者库的合适的库容水平.方法:采用Luminex-SSO法对16 062名江苏部分地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进行HLA基因分型.根据HLA-Ⅰ类(A,B位点)表型频率计算找到HLA匹配供者概率.结果:获取了江苏部分地区HLA-Ⅰ类(A,B位点)表型群体遗传学资料,利用表型群体遗传学资料估计推测出了已知HLA单采血小板供者资料库库容.结论:建立一个总库容1 500人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是恰当的,它可以满足表型频率> 0.002的患者有95%的可能性找到至少1名表型相同的供者.

    关键词: 血小板 供者 HLA
  • Ikaros和FUT4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易丽君;李红;郭智彬;刘志强;周菁;吴崇军;曾小平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样本Ikaros功能状态与岩藻糖基转移酶Ⅳ(fucosyltransferase Ⅳ,FUT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Ikaros调控FUT4表达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儿童ALL的个性化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及克隆测序法鉴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Ikaros的表达亚型,计算功能型比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FUT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的骨髓样本为对照组,利用△△Ct法分析初诊未治的ALL患儿FUT4相对表达水平;分析Ikaros的功能状态与FUT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10例ALL中,功能亚型Ikaros以Ikaros1(Ik1)和Ikaros2(Ik2)为主,无功能亚型以Ikaros6 (Ik6)为主,其Ik6的表达率为20.91%,其中3例患儿单纯表达Ik6(2.73%);功能型与Ik6杂合表达比例为18.18%,且在复发患儿中Ik6表达比例升高.初诊ALL的FUT4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缓解其表达降低,复发患儿的FUT4表达升高.通过2者的相关性分析,Ikaros的功能型比例与FUT4呈负相关(r=-0.6329),而Ik6的表达量与其成正相关(r=0.6605).结论:显性负向型Ik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儿童ALL复发密切相关,Ikaros调控FUT4的表达且呈负相关可能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机制之一.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作者:陈小玉;王顺清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肠道(gastrointestinal,GI)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前2周(移植前组),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及GIGVHD发生时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移植前组微生物多样性为5.70 (3.74,10.60),对照组为7.30(4.89,11.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组微生物多样性为3.88(2.39,6.49),低于对照组及移植前组.移植后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发生GIGVHD的患者中为4.24(2.47,7.16),随后发生GIGVHD的患者中为2.90(1.48,5.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IGVHD发生时的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为2.13(1.76,3.75),低于不发生GI GVHD的患者.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并与GI GVHD相关.

  • 148例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分析

    作者:许亚茹;刘莉;任秀红;刘平平;张浩;郑力;张松松;周立强;郭振兴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48例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结果: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5%和69%,五组分析表明,R-CHOP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HOP组患者(89%vs.70%,P<0.05).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Ⅲ-Ⅳ期、IPI评分≥3分、单纯CHOP化疗方案和无放射治疗均与患者总生存率差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与患者更差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60岁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一个重要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中期PET/CT在22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瑞民;李菲;刘长滨;关志伟;富丽萍;徐白萱;朱海燕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在病理确诊的227例DLBCL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第3周期前行18F-FDG PET/CT成像.通过随访,视觉分析,Deauville评分及半定量方法,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并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SUVmax佳分界点为71%,Deauville评分与△SUVmax方法评估疗效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6.9%、74.3%、82.8%和77.8%、63.5%、73.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eauville评分、△SUVmax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预测PFS、OS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Deauville评分与IP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期PET/CT显像对评估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显著作用.

  • 68例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同分期系统比较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希;王超雨;许雯;杨洪亮;赵海丰;王晓芳;王亚非;于泳;张翼鷟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对比不同分期系统在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判断能力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原发肠道DLBCL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分期、TNM分期、Blackledg分期及Musshoff分期系统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个分期系统对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分期、治疗方案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2(1-105)个月,中位PFS时间为41(1-86)个月,中位OS时间未能达到.常见发病部位为回盲部(30.9%),其次为小肠(29.4%)和结肠(29.4%)、多部位受累(7.4%)和直肠(2.94%).患者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4.9%和5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应用不同的分期系统描述PI-DLBCL患者PFS和OS的累积活存率时,4种分期系统均不能明显的区分开各期的生存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Lugano分期系统对PI-DLBCL患者1年PFS(AUC=0.826;P=0.015)和1年OS(AUC=0.792;P=0.001)预测能力较其他分期系统好.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组(62例)与单纯手术组(6例)3年PFS率分别为53.9%、16.7% (P =0.116),3年OS率分别为66.7%、16.7% (P =0.015);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化疗组(36例)较未联合化疗组(26例)3年PFS率分别为66.0%、44.0%(P=0.139),3年OS分别为70.2%和39.2% (P =0.148).回盲部患者较其他部位发病患者有较高的PFS和OS(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原发肠道DLBCL患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得出,在4个分期系统中,Lugano分期对PI-DLBCL患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优于其它分期系统,可考虑将其作为PI-DLBCL生存率的预测指标.

  • 恶性淋巴瘤伴贫血患者红细胞寿命测定意义初步探讨

    作者:裴强;申浩睿;张薇;周道斌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寿命变化在淋巴瘤伴贫血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5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肺泡气CO测定法检测患者红细胞寿命.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6.7%,红细胞寿命缩短患者占40.0%,存在溶血状态患者占15.56%,DLBCL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47.1%;患者合并B症状、骨髓受累、脾大或LDH升高时常发生贫血,但仅有脾大和LDH指标与患者红细胞寿命呈明显负相关.采用CHOP±R化疗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R+MINE/FC/SMILE/GDP)对患者贫血及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红细胞破坏或寿命缩短可能参与了贫血的发生机制;采用强烈的化疗方案可明显缩短患者红细胞寿命而加重贫血.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亚军;朱贵华;何耀;柴星星;杨小云;孟凡静;庄万传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DLBCL患者(病例组)化疗前、4个疗程化疗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TF和VEGF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短期疗效以及生存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者表达呈正相关(r =0.755,P<0.01).不同性别、年龄、亚型病例组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预后危险因素患者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与不具有预后危险因素者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IPI指数的增高,病例组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均有递增趋势(P<0.01).缓解组化疗前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组(P均< 0.01);化疗后缓解组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未缓解组TF和VEGF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变化不大(P>0.05).TF和VEGF低表达组生存状况均优于TF、VEGF高表达组(P<0.05).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高表达TF和VEGF,与国际预后指数、疗效、生存相关,对评估疗效、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 二例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孙阳阳;周晓莉;高蔚;程羽青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re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R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PRNHL均为男性,例1年龄51岁,因右侧腰部胀痛入院,B超示右肾上极实性占位,腹部CT平扫+增强示右肾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0.5×8.6 cm.术前诊断为右肾癌,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a、Mum-1、BCL-2、BCL-6,Ki-67增殖指数为90%.术后采用R-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辅以局部放疗,随访32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病情稳定.例2年龄65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腹部CT平扫+增强显示左肾下极见不均匀强化病灶,大小约9 cm×5 cm.术前诊断左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肾小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α、PAX-5、BCL-2,Ki-67增殖指数为10%.术后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随访20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病情稳定.结论:PRNHL发病率比较低,在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腰部胀痛,术前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例PRNHL均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玉秀;马东升;王萌;杨静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进行测定,并用原位杂交法对EBV编码的RNA进行测定以分析其感染状态.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A20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将所获数据纳入SPSS2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潜伏膜蛋白1阳性率为26.15% (17/65),EBV编码的RNA阳性率也为26.15% (17/65),二者符合率为100%.65例患者中A20蛋白表达丢失18例(27.69%),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或杂合缺失14例(21.54%).仅1例出现A20丢失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缺失.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BV感染阴性与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并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EBV阴性与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均出现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并非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

  • WAS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云菁;陆芹;姚艳华;何海龙;李建琴;肖佩芳;胡绍燕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WAS基因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3年1月-2018年2月发现WAS基因突变的31例病人突变热点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患儿均为男性,发病中位年龄1(0-83)个月,突变体共检出25种,其中新发突变9种,包括c.1234_1235dupCC,c.1093-1097delG,c.28-30dupC,c.436G> T,c.273+10_273+11 dupCC,c.995_996insG,c.1010T>A,c.332_333delCC,c.683C>T.临床表型包括经典WAS 25例,其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剪接体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无义突变;X连锁的血小板减少症(XLT)2例均由错义突变引起;1例间歇性X连锁的血小板减少症(IXLT)由剪接体突变引起;X连锁的全血细胞减少症(XLP)共2例,是由错义突变引起.对IXLT患者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有效,且能持续缓解;对XLT患者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血小板一过性有效;对经典WAS患者丙种球蛋白或激素治疗仅少部分患者血小板一过性有效(8.0%);对XLP患者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血小板低下状态无改善.免疫学检测发现CD3+降低患者占60.0%,CD19+降低患者占12.0%,CD56+CD16+降低患者占16.0%.本研究中2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存活22例,放弃HSCT的病人5例,4例死亡,只有1例IXLT的病人存活.结论:WAS基因缺陷是WAS及相关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少数病人采用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一过性有效,需要鉴别诊断.HSCT是治疗WAS的有效手段.

  • R-ISS分期系统在初发412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海敏;韦苇;彭嵘;石昊天;陈小玲;吴丽霞;周念;周帆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索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412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传统化疗和反应停或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根据ISS分期、细胞遗传学、LDH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R-ISS-Ⅰ期、R-ISS-Ⅱ期和R-ISS-Ⅲ期,比较3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412例患者中,R-ISS-Ⅰ期76例,R-ISS-Ⅱ期259例,R-ISS-Ⅲ期77例,3期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是44、25和14个月(P=0,000),中位OS时间分别是未达到、54和25个月(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化疗组(P=0.042)、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P=0.000)、以反应停为基础的化疗组(P=0.000)、移植组(P=0.034)、不同年龄分层组(≤65岁组P=0.000,66-75岁组P=0,001,≥76岁组P=0.000)、肾功能损害组(P=0,003)、髓外浸润组(P=0.000)中,不同R-ISS分期患者的OS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R-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FS和OS时间不同,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后自噬活性的变化及机制

    作者:张诚;万鼎铭;曹伟杰;张阳;党惠兵;魏玉静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后自噬活性的变化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并计算硼替佐米对U266及U266/Bo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药物抗性系数、3-甲基腺嘌呤逆转U266/Bor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倍数,并绘制增殖抑制率曲线;Western blot法测定LC3-Ⅰ、LC3-Ⅱ、磷酸化mTor、Beclin-1、ATG5、ATG7蛋白的表达.结果:硼替佐米对U266及U266/Bor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24h的IC50分别为35.7 nmol/L和526.5 nmol/L,药物抗性系数为14.7,3-甲基腺嘌呤逆转耐药倍数为2.7倍.U266/Bor细胞的LC3-Ⅱ、Bec1in-1、ATG5、ATG7表达量高于U266细胞;经硼替佐米作用24 h后U266的LC3-Ⅱ、Beclin-1、ATG5、ATG7的表达较前降低,U266/Bor细胞的LC3-Ⅱ、Beclin-1、ATG5、ATG7表达均高于作用前;各组磷酸化mTo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噬的增强与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密切相关,自噬增强与Beclin-1、ATG5,ATG7表达的上调密切相关.

  • C/EBPα基因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臧玉柱;陈香丽;白炎亮;张文荟;于润红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研究C/EBPα基因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自2015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老年MM患者作为MM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样本中单个核细胞的C/EBPα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stem blot方法检测C/EBP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组织中的C/EBPα水平,探讨C/EBPα基因表达与MM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中C/EBPα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EBPα表达水平与MM患者的ISS分期、CRP、Ca2+、β2-MG、LDH及骨髓瘤细胞比例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C/EBPα基因的表达与MM患者的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分型、Hb水平无相关性(P>0.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对照组骨髓样本染色较深,CR、PR及复发的MM患者骨髓样本染色依次减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R组MM患者C/EBPα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PR和复发组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EBPα基因高表达的患者组OS和DFS均优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RP、骨髓瘤细胞比例及C/EBPα基因表达水平是影响OS及PFS独立因素(P<0.05).结论:C/EBPα基因在MM患者中表达水平较低,其低水平表达可能刺激MM的发生;C/EBPα基因表达与MM疾病发展密切相关.

  •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许艳洁;许雯;陈静;田晨;杨洪亮;赵海丰;王晓芳;王亚非;于泳;张翼鷟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正在进行维持治疗的MM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进行调查,以该量表的Nowegran常模(简称常模)和MM患者参考值(简称参考值)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的得分(61.3、73.9、65.4和65.2)低于常模(75.3、89.9、83.3和85.8);便秘和经济困难得分(16.7、44.4)明显高于常模(10.7、9.4)(P<0.05).与参考值相比,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情感和认知功能得分(61.3、81.7、84.3)均明显高于参考值(55.7、71.3、78.1) (P<0.05);除此以外,维持治疗还降低了患者的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和便秘等症状相关维度的得分,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困难维度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年龄、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周围神经病变、自费比例和基础疾病是影响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血钙浓度升高,伴有遗传学改变等对QOL有负面影响(P<0.05);文化水平的升高对QOL有正面作用(P<0.05).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沙利度胺或硼替佐米)对患者QOL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维持治疗可以改善MM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年龄、血LDH水平、周围神经病变和自费比例是影响QOL的主要因素.

  • 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水平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张锦;杨洁;王盼盼;张鹏鹏;袁茂文;马转珍;周琪;魏同;毛夏丽;李明;赵龙;张豪;席亚明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研究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钙水平及血钙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6年收治的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疾病分期等临床数据,将患者血钙进行校正并分组:低血钙(< 2.20 mmol/L),正常血钙(2.20-2.60 mmol/L)和高血钙(>2.60 mmol/L).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血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血钙、正常血钙及高血钙组病例数校正前分别为58例(67.4%)、18例(20.9%)及10例(11.6%),经校正后低钙组占34例(39.5%),正常钙组36例(41.9%),高血钙16例(18.6%);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与血钙水平呈不同程度正相关,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和β 2-微球蛋白与血钙水平无相关性;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发病年龄、球蛋白、肌酐及血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2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高钙血症,也存在低钙血症,而且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水平与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等因素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具有生理活性的离子钙水平进行校正.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探讨

    作者:孙超;叶鉴南;王欢;朱健伟;周新;李建勇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或不合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治疗的老年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99例初发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RDW和其他的临床参数(β-2微球蛋白,肌酐,乳酸脱氢酶);根据ROC曲线,将患者分为高、低RDW 2组,分析不同组别的生存预后.结果:高RDW组(≥17.95%)相对于低RDW组(<17.95%)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较低,而瘤细胞比例较高.在不合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组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高RDW组的OS时间和PFS时间较短,而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组中,高RDW组仪显示较短的PFS.结论:RDW作为一个简单易获取的实验室参数,在老年非移植的骨髓瘤病人中高RDW提示不良的预后,但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预后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与循环肿瘤DNA突变位点一致性的分析

    作者:赵攀;朱千赜;范腾;刘为易;肖海燕;秦嘉岳;黄刚;胡晓梅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肿瘤DNA(BM-tDNA)与外周血浆循环肿瘤DNA(PP-ctDNA)突变位点的一致性.方法:用NGS 127-gene panel的骨髓与外周血同期送检者(19例)检测肿瘤DNA,分析BM-tDNA与PP-c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随机加测其中5例患者外周血细胞的肿瘤DNA(PC-tDNA),并分析PC-tDNA与PP-ctDNA以及BM-tDNA突变位点VAF的一致性.另外检测和分析13例非同期送检患者PP-ctDNA与BM-tDNA的VAF差值,并与同期患者PP-ctDNA与BM-tDNA VAF差值进行比较.结果:同期(19例)与非同期(13例)患者人均PP-ctDNA浓度分别为0.59 ng/μl和0.604 ng/μl,其中位数浓度分别为0.330 ng/μl和0.338 ng/μl.19例同期送检患者BM-tDNA与PP-ctDNA交集位点的VAF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693;P<0.05),其中单碱基置换(SNP)位点VAF的一致性(R2=0.9712)较插入缺失(Indel)位点为好(R2=0.6813),BM-tDNA与PP-ctDNA中有临床意义的位点的检出率和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R2=0.9203,P<0.05).19例同期送检患者中,12例初诊(R2=0.9325,P<0.05)和5例治疗后(R2=0.9875,P<0.05)患者BM-tDNA与PP-ctDNA的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随机加测其中5例患者的PC-tDNA结果显示,PC-tDNA与PP-ctDNA(R2=0.8783)以及BM-tDNA(R2=0.9633)突变位点的VAF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与19例同期送检患者相比,13例非同期送检BM-tDNA与PP-ctDNA VAF差值显著增大(P<0.05).结论:PP-ctDNA浓度稳定,临床有意义位点与BM-tDNA一致性高,样本容易采集,可代替骨髓作为基因检测的生物样本.

  •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208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庆慧;郭玉洁;薛春娥;王艳;林凤茹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发病率、血象、遗传基因学、临床表现以及疗效与转归,为日后临床研究中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208例MPN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占48.56%(101/2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占25.96% (54/208),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占25.48%(53/208).MPN临床表现多样,首发表现无特异性,起病缓慢.MPN患者中130例存在JAK2 V617F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62.5%;其中PV组81.5% (44/54),ET组58.4%(59/101),PMF组50.9%(27/53),PV患者的检出率通常显著高于ET、PMF(P <0.05),ET、PMF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V组,JAK2 V617F基因阳性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 =0.007),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T组,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有较高的白细胞计数(P =0.045)和血红蛋白水平(P =0.045),而血小板计数差异(J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PMF患者中,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有较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和血红蛋白水平(P=0.047),而血小板计数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MPN患者中发生血管事件常见为缺血性脑血管病.JAK2V617F基因突变与血栓风险度相关(OR=2.222,95%可信区间1.101-4.486).ET、PV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ET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PMF(P<0.05);JAK2V617F基因阳性者可能更易出现疾病的转化.MPN患者经治疗疾病获得控制,但仍需维持治疗.结论:MPN几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多见,其临床起病多样,临床表现诸多相似.JAK2V617F基因突变在MPN患者中有很高检出率,与MPN发病密切相关,突变率与疾病类型相关.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较突变阴性者白细胞计数高,但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尚无明确关系.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其血栓发生率较高.MPN患者经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但仍需维持治疗,以减少疾病复发,控制并发症,获得长期生存.

  • miR-99a-5p在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作者:乐颖;张绪湃;熊艳秋;李虹颖;赵卫华;龙媛;罗军;程鹏;刘振芳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检测miR-99a-5p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探讨miR-99a-5p在MD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miR-99a-5p在初治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量,分析其与MDS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靶基因在线预测软件Targetscan、Miranda和Microcosm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取预测结果的交集作为miR-99a-5p在MDS中的潜在靶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DS患者骨髓中miR-99a-5p表达升高(P< 0.001).按IPSS的预后评分,将MDS患者分为相对低危组(包括低危险组和中危1组)和相对高危组(包括中危2组和高危组)发现,在相对低危组中miR-99a-5p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2.40倍(P<0.001),相对高危组中miR-99a-5p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6.66倍(P<0.001),相对高危组中miR-99a-5p表达量是相对低危组的2.80倍(P<0.001);转白血病组(t-MDS)中miR-99a-5p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6.35倍(P<0.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骨髓miR-99a-5p表达量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 0.001);而与染色体核型、外周血血象无明显相关.利用靶基因在线预测软件预测miR-99a-5p的可能靶基因,并结合文献,得出ST5可能是miR-99a-5p在MDS中的潜在靶基因.结论:miR-99a-5p在MDS患者中表达明显上调,且随着危险度的增加其表达呈上升趋势,并可能通过负性调控靶基因ST5参与MDS的发病.

  • 利用CD105和CD117建立双参数积分系统在MDS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郑晨;王亚哲;袁晓英;常艳;石红霞;赖悦云;黄晓军;刘艳荣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研究流式积分系统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上进行免疫分型检测的130名MDS病人、19例健康对照以及89名病理对照中红系及幼稚细胞的表型,主要包括文献报道的四参数积分系统的4个参数,即髓系祖细胞相关的细胞群百分比、CD34+细胞中B系祖细胞所占百分比、淋巴细胞与CD34+髓系祖细胞CD45的比值,以及粒细胞与淋巴细胞SSC峰值比值;红系积分系统中的2个流式参数,即CD71和CD36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异系数,并进行积分分析.根据本组前期研究结果选取CD117+CD105-髓系祖细胞百分比以及CD105+细胞在CD117+细胞中的比例,建立双参数积分系统,并与四参数积分系统和红系积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四参数积分系统和红系积分系统对低危MDS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3.5%和63.0%,特异性分别为87.0%和63.9%.两个积分系统结合后,诊断低危MDS的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62.0%.双参数积分系统诊断低危MDS的敏感性为76.1%,特异性为81.5%.通过与四参数积分系统结合,敏感性增加到78.3%,但特异性减低为71.3%;与红系积分系统结合后,虽然敏感性增加到87.0%,但特异性减低至54.6%.结论:单独利用双参数系统对低危MDS诊断可以取得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133例老年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栋;慕俐君;张旗;黄丹;陈雪瑜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对比各类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3例年龄> 60岁,血红蛋白<10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00fl并进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并进一步检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叶酸、维生素B12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等实验室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3例老年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中,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白血病/骨髓瘤(leukemia/multiplemyeloma,AL/MM)、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P)、再生障碍性贫(aplastic anemia,AA)以及诊断不明确者分别42、27、19、13、12、8和5例.HA主要以单纯贫血为主(P<0.01),MA、AML/MM、IP、AA以3系减少为主(P<0.01),MDS以贫血伴有白细胞减少多见(P=0.007).HA组MCV/RDW值升高显著,MA组次之(P<0.01).LDH在MA组升高显著且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HA组RC、IBIL升高显著,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MDS及AML/MM组SF值均明显升高,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大细胞性贫血常见病因是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综合MCV/RDW、RC、LDH、IBIL、SF、维生素B12及叶酸等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 血液学指标在中国福建地区α-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谢屿平;曹颖平;祝先进;刘宏津;刘锦;周文娟;卢娉霞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与构成比,比较相应的血液学表型特征,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RDW/RBC)对该地区α地中海贫血初筛的价值.方法:通过Gap-PCR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突变,反向点杂交法检测非缺失型突变位点,对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进行分型确定,并分析确诊的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学数据,通过分析ROC曲线确定本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佳截断值,分析血液学指标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筛查价值.结果:纳入的772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共发现16种基因突变类型,以--SEA/αα缺失型突变为常见(67.49%,521/272).与对照组相比,同性别不同分型的患者MCV、MCH、Hb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DW/RBC值在男性患者中标准型和HbH病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仅有HbH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81.25 fl、MCH<27.30pg、Hb 男性<128.5 g/L,Hb女性< 123.5 g/L为本实验室α地中海贫血的佳截断值,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论:由于地域异质性以及各个医院设备环境的不同,不同实验室应建立适宜本地区的α地中海贫血初筛截断值.今后本实验室可选择MCV<81.25 fl、MCH<27.30 pg、Hb男性<128.5 g/L、Hb女性<123.5 g/L作为临床筛查α地中海贫血初筛值.

  • 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析

    作者:熊乾;胡晞江;戴翔;周斌;蔡文倩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调查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2721例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的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在中国武汉地区检测出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537例,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9例.β-地中海贫血以轻型为主;中间型1例,其基因型为-29/IVS-2-654;重型2例,其基因型分别为CD41-42/IVS-2-654和CD27-28/IVS-2-654.在537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检测出15种基因型,以点突变IVS-2-654/N229例(42.64%)、CD41-42/Ⅳ121例(22.53%)、CD17/N 76例(14.15%)、CD26/Ⅳ39例(7.26%)和CD27-28/N 27例(5.03%)为主,占β-地中海贫血的90%以上.β-地中海贫血基因频率IVS-2-654突变、CD41-42突变和CD17突变出现的频率高,其构成比分别为:42.93%、22.36%和14.13%.结论: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β-地中海贫血以轻型为主,其基因频率以IVS-2-654突变、CD41-42突变和CD17突变较高.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调节性B细胞变化与临床意义

    作者:朱世荣;谌海燕;王明镜;许勇钢;全日城;丁晓庆;赵攀;王洪志;郭小青;胡晓梅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B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者(ITP组)的Breg、Th1、Th2、Th17以及Treg细胞的细胞量,应用AimPlex流式高通量技术检测IL-10、TGF-β、CD40以及CD40L的水平,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ITP患者Breg细胞的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IL-10、TGF-β以及CD40L的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而Th2、Th17以及Treg细胞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B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按需治疗血友病患者关节健康状况临床分析

    作者:马乐;范猛;薛峰;姜文学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调查血友病患者关节健康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血友病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使用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表(HJHS) 2.1评价关节健康状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了解血友病患者生活质量,而关于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共收集按需治疗血友病患者196例,平均年龄27.81(2-73)岁,血友病A共189(96.43%)例,血友病B共9(3.57%)例.所调查关节未受累及者、1个关节受累者、2个及以上关节受累者分别占3.57%、11.72%及84.71%;肘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受累率分别为71.93%、80.61%及82.91%;轻型、中间型及重型血友病患者关节累及率分别为61.60%、72.40%及80.73%;中间型及重型血友病患者平均HJHS分别为23.59±17.02分、26.69±17.68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友病患者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676).结论:血友病患者关节炎发病率高,10岁以上患者至少一个关节受累,且多数患者存在多关节受累,关节功能受损,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和活动.

  • 流式微球法检测vWF活性及其在评估脑卒中预后中的应用

    作者:闫彬;何杨;陆士奇;徐梦乔;王琪;赵益明;阮长耿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GPⅠbR)的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预后评估的应用.方法:包被抗人血小板糖蛋白Ⅰbα(GPⅠbα)单克隆抗体SZ151 IgG的微球与重组GPⅠbα孵育,加入待检血浆和瑞斯托霉素,终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抗反应,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应用vWF抗原(vWF∶Ag)、vWF∶GPⅠbR活性和vWF胶原结合活性(vWF∶CB)检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vWF状态.结果:流式微球法批内差异和批间差异分别为7.7%和13.5%;其与经典的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813,P<0.001),两种方法的偏倚为9.95%.与ELISA法相比,流式微球法有更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脑卒中患者vWF∶Ag、vWF∶GPⅠbR和vWF:C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值分别为7.8、6.4、6.2)(P<0.001).脑卒中患者vWF∶GPⅠbR与vWF∶Ag、超敏CRP、Autar评分和住院天数呈较好的正相关.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vWF∶GPⅠbR简单可靠,特异度高,准确性好.vWF∶GPⅠbR参与了脑卒中的发生,并能够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预后.

  • ITP患者外周血Th9、Th17和Treg细胞水平及IL-9、IL-17和TGF-β表达在ITP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周正菊;张友山;梁彩霞;杨章元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Treg、Th17、Th9细胞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白介素-9(IL-9)表达水平并探讨他们在I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54例ITP患者(病例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reg、Th17、Th9细胞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血中TGF-β、IL-17、IL-9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Th17、Th9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病例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IL-17、IL-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小板计数(Plt)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P<0.05),而Th17、Th9细胞比例与Plt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0.43,均P<0.05);病例组细胞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与Plt存在正相关关系(r=0.46,P<0.05),而IL-17、IL-9的表达水平与PLT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 =-0.48、-0.54,均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reg、Th17、Th9细胞比例异常,伴有细胞因子TGF-β、IL-17、IL-9表达水平异常,提示可能在ITP的免疫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廷孝;孙福廷;冀宝军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8月诊断为温抗体型AIHA(排除单纯C3d型)34例免疫复合型(IgG+C3d)和单IgG型的患者.其中原发性26例,继发性8例;男1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8(0.5-79)岁.健康对照者30名,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龄42.8(18-55)岁.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者、34例AIHA患者及其中的32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进行IgG亚类检测.结合患者血细胞部分参数,分析患者IgG亚类水平与血细胞部分参数的关系.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测,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结果:34例AIHA患者IgG1-4平均值高于30例健康对照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1:t=-4.88,P<0.01;IgG2:=-3.06,P<0.01;IgG3:t=-5.39,P<0.01;IgG4:t=-3.16,P<0.01).而2组各亚类所占IgG的百分比比较显示,除IgG4外,其余3个亚类所占IgG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IgG1:t=-4.03,P<0.01;IgG2:t=7.38,P<0.01;IgG3:=-3.03,P<0.01;IgG4:t=1.73,P> 0.05).对34例AIHA患者血浆中IgG亚类与部分血细胞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gG1与Hb、RBC、HCT呈正相关(Hb:r=0.358,P<0.05;RBC:r=0.426,P<0.05;HCT:r=0.363,P< 0.05),IgG1、IgG2与WBC计数呈负相关(IgG1:r=-0.437,P<0.05;IgG2:r =-0.487,P<0.01),IgG2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436,P< 0.05).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各亚类所占百分比比较显示,除IgG2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3个亚类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IgG1:t=6.528,P<0.01;IgG2:t=1.544,P>0.05;IgG3:=-8.488,P<0.01;IgG4:t=-9.434,P<0.05).结论:AIHA与IgG1和IgG3相关,IgG亚类检测对研究AIHA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有一定意义.

  • 501例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杨璇;陈富臻;洪强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先检测母婴血型,然后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释放试验检测是否发生HDN,对怀疑存在除ABO以外的溶血病或直接抗人球试验结果达2+以上者,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与患儿血清和母亲血清进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进一步鉴定抗体,验证患儿红细胞是否存在相应抗原,证实是否存在其他血型系统的溶血病.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的50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标本,确诊为HDN的有250例,检出率为49.90%.男性患儿检出率为45.14%,女性患儿检出率为5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6.143,P<0.05).患儿平均日龄为3.97±2.81 d,HDN检出率与患儿日龄的关系分析显示,患儿日龄对HDN检出率有影响(X 2=63.489,P<0.05).各日龄分组HDN+患儿3项试验结果阳性率分析发现,直接抗人球试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X 2=18.976,P<0.05),游离抗体试验的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X 2=9.650,P< 0.05),释放试验阳性率高(100%).本研究中244例是ABO溶血,其中1例ABO溶血合并Rh系统(抗-E)溶血,4例由Rh系统(抗-D)引起,2例由MN系统(1例由抗-M,1例为低频率的抗-Mur)引起.抗-A与抗-B引起ABO HDN没有统计学意义(X 2=0.889,P>0.05).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患儿的性别和日龄对HDN检出率有影响,抗-A和抗-B对HDNen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为避免抗体漏检造成HDN诊断错误,必要时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

  • 化疗引起的骨髓基质细胞损伤对正常造血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艺辉;刘喆;李欢;徐颖茜;邢海燕;田征;唐克晶;王敏;饶青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检测化疗药物柔红霉素(DNR)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系OP9的损伤作用,探索受损伤后的OP9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β-gal底物探针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衰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P9细胞的分子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组蛋白γ-H2AX的表达;集落形成实验观察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DNR处理后的OP9衰老细胞比例为正常OP9衰老细胞的2.24倍(P<0.05).同正常OP9细胞相比,OP9细胞经DNR处理后IL-6和TNF-α的表达分别上升了2.73倍(P<0.01)和0.56倍(P< 0.01),而神经型钙粘附蛋白(N-cadherin),α平滑肌机动蛋白(α-SMA),重组人血管生成素1(Angpt1),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分别下降了69.54% (P< 0.01),63.90%(P<0.01),87.41% (P< 0.01)和42.78%(P<0.01).同正常OP9细胞相比,DNR处理的OP9细胞同正常造血细胞共培养之后,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降低了47.1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正常造血细胞γ-H2AX阳性率增加了2.19倍(P<0.05).结论:DNR处理后OP9细胞与正常OP9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TNF-α和IL-6表达升高,N-cadherin,α-SMA,Angpt1和OPN的表达有所下降.与正常OP9细胞相比,DNR处理OP9细胞与正常造血细胞共培养之后,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降低,造血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

  • 冻存脐带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付亚茹;孙阳阳;王洪星;刘小盾;曲廷瑜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建立和开发一种新型的从冻存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提高冻存脐带血分离获得EPC的成功率.方法:自液氮罐中收集公共库中2000年至2001年保存的12例冻存脐带血,37℃水浴锅中快速复苏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缓冲液)洗涤,获得总有核细胞(TNCs),将TNCs接种至培养皿中诱导扩增EPC.使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EPC并确定纯度.采用下列方法体外鉴定内皮祖细胞的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特异性摄取Dil-Ac-LDL和HTC-UEA-I的功能、在基质胶中形成毛细管样结构的情况,ELISA法检测释放VEGF因子的功能.结果:培养3周后,出现1-5个鹅卵石铺路石样内皮祖细胞集落.体外培养第1-3代EPC,其表面CD31、CD34、CD144和VEGFR(CD309)标记阳性率分别为(92.91±5.20)%、(30.0±23.27)%、(88.55±3.83)%和(67.21±12.12)%.EPC细胞具有特异性内吞Dil-Ac-LDL和FITC-UEA-I、形成毛细管结构,释放低浓度VEGF因子等功能.结论:采用本方法从冻存脐带血中分离EPC的稳定性与重复性高,从冻存的脐带血中分离EPC的成功率可提高至85%.该方法为临床应用丰富的内皮祖细胞奠定了基础.

  • 293T细胞模型中整合素β3胞浆尾段不同氨基酸基序对αⅡbβ3介导的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东亚;毛建华;张威;陈欣洁;肖兵;阮铮;王韵;蒋国雄;施小凤;奚晓东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建立含有Calpain切割相关的β3胞浆尾段突变体的293T细胞模型,研究β3胞浆尾段不同氨基酸基序对αⅡbβ 3介导的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293T细胞模型建立共表达人类野生型整合素αⅡb和野生型β3或突变型β3(β3△NITY(β3胞浆段截去NITY基序)、β3△754(β3胞浆段截去羧基末端后8个氨基酸TNITYRGT)、β3△759(β3胞浆段截去羧基末端后3个氨基酸RGT)的稳转细胞株,通过细胞在固相化纤维蛋白原上的黏附及伸展试验检测各稳转细胞株的黏附及伸展功能.结果:成功建立了293T-αⅡbβ3△NITY、293T-αⅡbβ3△754、293T-αⅡbβ3△759、293T-αⅡbβ3细胞株,稳定表达野生型整合素β3全长的293T-αⅡb β3细胞株较293T细胞具有良好的在固相化纤维蛋白原上的黏附和伸展能力,可以作为血小板的替代模型,而293T-αⅡbβ3△NITY稳转细胞株的黏附和伸展能力稍低于293T-αⅡbβ3稳转细胞株,但293T-αⅡbβ3△754细胞、293T-αⅡbβ3△759细胞株的黏附和伸展能力均明显受损.结论:对整合素β3介导的细胞伸展功能,RGT基序至关重要,而NITY并非必不可少,同时所建β3胞浆尾段不同突变体的293T细胞株也为进一步的质谱分析数据库比对奠定了基础.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Treg和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郭礼妍;赖沛龙;耿素霞;陈晓梅;王玉连;黄恬;杜欣;翁建宇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Treg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超高速离心法获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通过电子显微镜检、Nanosight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外泌体形态、粒径和所含蛋白进行鉴定.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培养体系中,以外泌体共培养为实验组,PBS组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Treg及TH17细胞比例.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杯状圆盘形,平均粒径142 nm,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及CD63.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外泌体组Treg(CD4+CD25+Foxp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外泌体组(5.30±0.13% vs 3.38±0.09%)(P< 0.001),而外泌体组TH17(CD4+IL17A+)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无外泌体组(7.78±0.31% vs 11.33±0.24%)(P< 0.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通过上调Treg和下调TH17参与免疫调节,提示有望成为新的“非细胞”免疫调节制剂.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作者:范彬;黄芬;张玉红;梅赣红 期刊:《中国实验血液学》2019年01期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7%),发生率为0.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6%),发生率为0.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8月中旬投的稿件,11月中旬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但是投稿的时候还是很着急的,很编辑进行了沟通,编辑处理稿件速度很快,外审返回,很快退修,修改后很快就被收录了,一点也没有耽误时间,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在期刊上投稿,祝大家好运。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编辑认真负责,校稿时会反复的校对,期间有什么问题会及时的作者商量,外审期间,历经一次大修,一次小修,之后被录用,审稿专家给出了详细中肯的意见,对文章修改帮助很大,推荐大家投稿。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