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优化设计的解剖学参数测量

    作者:赵雄;雷伟;吴子祥;韩宝君;严亚波

    目的:为研制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提供中下颈椎体、椎间盘解剖学数据.方法:志愿者76人,其中男性32人(21~44岁,平均年龄29.31岁),女性44人(19~45岁,平均年龄32.20岁),测量各椎体与椎间隙前缘、中份及后缘的高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椎体前缘、中份、后缘高度(mm),男性分别为:17.58~19.97,15.68~17.69,18.17~19.77;女性分别为:15.13~17.80,13.34~15.05,15.57~17.06.椎间隙前缘、中份、后缘高度(mm):男性分别为5.81~7.23,7.59~9.19,4.65~5.54;女性分别为;4.88~5.37,6.82~7.89,4.03~4.47.各测量结果在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得到了中下颈椎体及椎间盘的解剖学参数,这可以为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假体设计、制造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解剖学
  •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循环稳态和应激的影响

    作者:陶敏;黄红辉;王文伟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的变化.方法:3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全麻,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循环和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出量、心率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少,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低于术前水平,对照组SVR升高且拔管时显著高于研究组.胸腔诱体指数(TFI)、每搏输出量、射血速率指数(EVI)、EVI/TFI组间无差异,全麻药用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毕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较少.

  •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肺炎

    作者:李俊华;龙发;戚碌莹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治疗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的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肺炎性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灌洗术.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为(13.3±5.8)d,痰培养阳性率为71.1%;对照组有效率61.3%,平均住院时间为(25.8±8.5)d,痰培养阳性率为32.3%;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清除支气管分泌物并向感染支气管肺段内注入有效抗生素,是治疗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肺炎性的高效、经济、适用的方法.

  •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肝内复发的疗效

    作者:余正平;徐正铿;周为中;胡文豪;余昶;曾其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时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7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失血量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38.3%,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4).实验组术后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42).实验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6%,对照组为6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8).实验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4%,对照组为46.8%,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32).结论:术后早期行辅助TACE能预防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

  • 胎盘人白细胞抗原G蛋白的表达与第8外显子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陈敏玲;方群;罗艳敏;何志明;谭金凤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足月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第8外显子14 bp插入/删除位点(14+bp/14-bp)多态性的分布,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44例足月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第8外显子,确定14bp是否缺失的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足月胎盘HLA-G蛋白在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特异表达,阴性占18.2%(8/44),弱阳性占25.0%(11/44),阳性占31.8%(14/44),强阳性占25.0%(11/44).三种基因型分布为14-bp/14-bp纯合子占52.3%(23/44)、14+bp/14-bp杂合子占43.2%(19/44)、14+bp/14+bp纯合子占4.5%(2/44);14+bp/14-bp杂合子组及14+bp/14+bp组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15/21),14-bp/14-bp纯合子组为91.3%(2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结论:足月胎盘绒毛外滋养层细胞表达HLA-G蛋白,HLA-G第8外显子多态性与HLA-G蛋白表达有关,14-bp/14-bp纯合子的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作者:许继波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高敏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OSAS患者96例为OSAS组,52例PSG监测正常者且排除其他疾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RP(hs-CRP)、ET-1、NO水平.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hs-CRP、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P<0.05),且OSAS越严重,血清hs-CRP、ET-1升高越明显,NO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OSAS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hs-CRP、ET-1水平升高时,NO水平降低,且血清hs-CRP、ET-1、NO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

  • 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宫腔镜表现与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关系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目的:通过对不孕症患者着床窗口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整合素αVβ3、组织学诊断关系的研究,探讨宫腔镜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不孕症患者于排卵后第7日行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的表现分为:第Ⅰ组,腺体杯状开口、血管丰富;第Ⅱ组,腺体点状或斑状开口、血管分布欠佳.取内膜行组织学检查及整合素αVβ3的测定.结果:第Ⅰ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高于第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Ⅰ组的内膜组织学日与生物学日符合率高于第Ⅱ组.结论:胚胎着床窗口期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的形态可能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价值.

  • 心理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霍山;蒋善福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32例CP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7例,用抗生素、α-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除常规治疗外,还辅以心理治疗.结果:132例CP患者,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我国常模对照比较,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观察组平均症状评分9.7±5.1,与对照组12.9±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患者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等心理改变,心理干预对CP的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对C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辅以积极的心理治疗.

  • 后颅窝术中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程;张军;梁伟民

    目的:评价术中面神经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后颅窝手术的患者22例,在四导联面神经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外科手术,颅内手术操作结束后立即测定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同等电流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其比值,对该比值与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的比值>0.60时面神经功能良好(H-B Ⅰ或Ⅱ级),近端与远端CMAP波幅的比值和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9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面神经近端/远端CMAP振幅比率是预测术后面神经近期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指导依据.

  • 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 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国良;彭健;张忠栋;陈良川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基因在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souble P-selectin,sPs)血清水平和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116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病例组)及1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sPs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进行PS基因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病例组sPs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42.4±8.2)μg/mL vs (36.3±8.4)μg/mL,P<0.001].病例和对照组PS基因2123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7,P=0.009),181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384,P=0.169).sPS血清水平与2123C/G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GG基因型者的sPs血清水平显著高于GC+CC基因型(P<0.05),与1817T/C位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检测出Thr715Pro基因多态性.结论:PS基因多态性与循环sPs水平或血栓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细菌学的影响

    作者:史家欣;刘克喜;陈雪峰;王言理;刘素霞;徐慧玲;李小民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 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严重创伤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徐建国;徐敏;潘娅静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严重创伤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4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于入院第1、3、5天收集患者血清,放入-50℃冰箱保存,统一用ELISA法检测其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后两组患者血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IL-6、TNF-α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能抑制严重创伤患者血IL-6及TNF-α水平的上升.

  •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汪凌霄;任延巍;孔园珍;周雅芳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正规人胰岛素(诺和灵R).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与传统方法多次皮下注射(MDⅠ组)控制血糖,监测治疗后每日不同时间点的血搪、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Ⅱ组治疗后,孕妇血糖迅速达到预期强化控制水平且明显低于MDⅠ组(P<0.01);孕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CSⅡ组低于MDⅠ组(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能迅速平稳地控制血糖,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

  • 低温热塑板与普通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阳伟舒;曾池风;刘海燕;付代勇

    目的:观察低温热塑板外固定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colles骨折患者,愿意接受低温热塑板固定的为治疗组,共32例,愿意接受普通石膏固定的为对照组,共2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7%,对照组为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2.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温热塑板外固定法安全、有效、轻便、干净、经济,值得广泛应用.

  • 双胎妊娠不同一性123例分析

    作者:周娟;肖小敏

    目的:研究双胎妊娠两胎儿发育不同一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探讨预测两胎儿发育不同一性的方法.方法:对2001-2008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123例双胎妊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重差值比达到0.20及其以上时围产儿结局已有明显差别,发育不同一性双胎其围产儿结局较差(P<0.05);根据分娩前10d内B超结果,两胎儿腹围差值比达到0.10及以上时,将显著影响围产儿结局(P<0.05).结论:体重差值比达到0.20及其以上的双胎其围产期结局较差,临床上应以此作为发育不同一性的诊断标准:当腹围差值比达到0.10及以上时,对于评估围产儿结局有一定价值;根据B超所得腹围差值比及头围差值比与体重差值比有相关性,直接应用于预测双胎发育不同一性的临床价值不高.

  • 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李辰佳;冯梅;张庆元;叶玲莉;杨君瑞

    目的:探讨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阿司匹林抵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6例,阿司匹林部分抵抗(ASR)组18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56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100 mg/d)1周后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前3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3组患者PAG及TXB2检测指标显著低于用药前(均P<0.01);而6-k-PGF1a检测指标显著高于用药前(均P<0.01).用药1周后,TXB2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AR组血TXB2浓度均显著高于ASR组(均P<0.01).6-k-PGF1a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AG和TXB2,并提高6-k-PGF1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危险.

  • 子痫前期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组织中抵抗素的表达

    作者:朱颖;吴超英;孙永玉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的表达变化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9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组织,分别运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子痫前期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滋养细胞下调抵抗素基因的转录,降低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能在于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53例临床分析

    作者:熊日成;赖添顺;俞宙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例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33例)及存活组(20例)的治疗策略差异,并用logistic分析死亡相关的治疗策略.结果:总病死率为62.3%.各组入院时临床特征及合并脏器衰竭情况无显著差异.存活组治疗措施包括双联抗血小板20例(100%)、机械通气17例(85.0%)、接受了PCI治疗16例(80.0%)及强化血糖控制17例(85.0%).而死亡组患者以上措施的采用率分别为78.8%(26/33)、54.5%(18)、48.5%(16/33)及36.4%(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抗凝、早期液体复苏、高通量血滤、白蛋白/血浆、ACEI/ARB及乌司他丁等治疗措施与死亡无相关性.结论:AMI合并MODS病死率高,双联抗血小板、接受了PCI、机械通气、强化血糖控制等治疗策略可明显减少病死率.

  • 肌萎缩侧索硬化脑脊液中NF2000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变化

    作者:李麒麟;高聪;罗永胜;谢富华

    目的:试图通过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aclerosis,ALS)患者脑脊液中神经丝蛋白(NF2000)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表达变化来探讨ALS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了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了30例ALS患者和30例健康人脑脊液中的NF2000及BDNF含量的变化及表达情况,其中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又分别选取了轻度、中度及重度ALS患者,并比较了它们的不同.结果:ALS患者脑脊液中NF2000含量明显增多,免疫染色也看到明显的阳性细胞表达,且随病情的加重程度而增多;相反,BDNF表达明显减少,含量也明显降低,病情不同其下降程度也不同.通过相关分析发现,NF2000与BDNF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在ALS患者中存在NF2000的蓄积,其导致运动神经元的破坏可能是通过减少BDN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NF2000及BDNF参与了ALS的发病过程.

  •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比较

    作者:李晶;徐向辉;邹小华;常业恬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肺叶切除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管,先双肺通气,OLV开始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15)OLV期间采用VCV模式通气,B组(n=15)OLV期间使用PCV模式通气.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aw)、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间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OLV期间的Ppeak分别为(28±5)cmH2O和(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Qa/Qt比B组高[(41.3±9.5)% vs (35.3±8.4)%,P<0.05].PaO2分别为(27.6±14.5)kPa和(31.1±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OLV期间采用PCV模式在降低气道压,减少肺内分流,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等方面优于VCV模式.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郭华;钟勇;江时森;宫剑滨;王立军;彭勇平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1082例,以相关临床预测变量对其分别进行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同危险分层系统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痛变支数、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Dysferlin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

    作者:黄小玲;王自能

    目的:探讨Dysferlin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及可能意义.方法:随机选择PE患者20例,其中轻度PE 10例(轻度PE组),重度PE 10例(重度PE组),正常对照10例(对照组),取其胎盘中央母体面组织制成石蜡块.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Dysferlin在各组胎盘的表达及分布,并作定量分析.结果:Dysferlin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层表达阳性,亦在内皮细胞出现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在对照组为27.31±14.09,轻度PE组为39.64±17.29,重度PE组为48.35±12.83,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sferlin在胎盘表达阳性,可能跟PE发病有关,并随病情加重表达增强.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章卫根;章俊杰;黄军平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联合放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22例中低住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纯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5-Fu化疗加放疗后再手术.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2%和30.%,差异显著,P<0.01.前者的5年累积局部复发率为9.1%,明显低于后组的35.0%,P<0.05.而且前组的远期毒副反应部分低于后组.结论:术前新辅助治疗可降低中低住直肠癌患者远期局部复发率,急性期毒副反应可耐受,但远期毒副反应尚需进一步观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CD16+56+的随访意义

    作者:姚翠婵;曾华松;韦茹;王蓓;熊小燕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i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患儿治疗过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在提示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SOJIA病例,分析治疗早期及联合治疗后多项炎症指标、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儿中10例病情反复难治者,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9例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降低,8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4例发现异形淋巴细胞,4例有吞噬现象).及时采用强联合治疗方案后,8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进展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结论:SOJIA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指标非特异性指向,治疗中同时警惕NK cells CD16+56+比率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等变化,及早采用个体化强联合治疗方案,是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 质子泵抑制剂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性再出血的影响

    作者:陈会松;叶国良;程德希;盛红;谢韵琴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不同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服用PPI 2~3个月后停服,B组应用PPI>12个月并拟继续应用,C组同时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疗程同B组.比较3组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高低.结果:A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33.0%(10/30),B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8.0%(4/53),C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6.0%(2/35),B组及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患者与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I干预疗程(<3个月)不能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长期干预治疗(疗程>1年)可明显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率.是否合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 脑梗死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

    作者:池丽芬;易兴阳;张顺开;周强

    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有关因素,探讨可能机制.方法: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0 d,抽取静脉血,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大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患者中AR发生率4.67%,阿司匹林半敏感(ASR)者占20.33%,其中阿司匹林抵抗与女性、高LDL血症和糖尿病有相关性.结论:AR在脑梗死患者中确实存在.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病患者应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明确是否达到治疗目的,如有抵抗应调换其他药物.

  • 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球后放射治疗疗效的预测

    作者:范艳飞;沈洁;刘帅;唐杰龙;李际敏

    目的:探讨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球后放射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球后放射治疗的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已行MRI检查,并且为新发、未行皮质激素治疗、TAO病程≤1年、临床活动评分(CAS)≥4分者.随访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分析两组TAO患者MRI影像资料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组50例,MRI提示眼外肌均受累,无效组14例,其中MRI提示眼外肌受累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效组的受累眼外肌T2信号强度比值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受累眼外肌组内不同的T2信号强度分级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信号强度比值愈高,疗效愈好.结论:MRI可以作为TAO球后照射治疗疗效预测的重要手段.

  • 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敏;雷震山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时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7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8 d测定肌酸激酶及同功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LDHl),并观察围手术期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比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之间的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X线胸片、术后的RI、机械通气OI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不能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无助于缩短手术患者心肺损伤的康复时间.

  • 巨大腹壁切口疝30例治疗体会

    作者:邓海军;黄祥成;韩述岭;李国新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20.0%)患者术后早期有轻度腹壁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掌握正确的人工材料修补方法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关键.

  • 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雄;宋庆云;王育

    目的:研究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单对比钡剂小肠造影未见异常,但有腹部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辅以高、低张药物,口服产气粉胶囊及硫酸钡加经肛门逆行注入空气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68例小肠造影患者中,62例成功地用该方法进行了造影检查,造影失败6例.62例中发现病变21例,阳性率34%,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17例,阳性符合率81%.结论:(1)本项检查简便易行,对小肠黏膜形态及病变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口服钡剂造影.(2)对小肠腔内及肠壁受累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方能做出诊断.(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用此法检查受到限制.

  •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伟新;李刚;王湘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例,单片法修补2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例.结果:1例3个月患儿早期死亡,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早期病死率9.1%,10例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MI)轻度5例,中度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3)中度6例.随访1~6年,1例术后MI轻度患者渐发展为MI中度,心功能Ⅱ级,1例术后TI中度患者发展为TI重度.需口服药物维持,心功能Ⅲ级,其余8例患者瓣膜功能保持稳定,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CAVSD应尽量采用双片法矫治,利于患者术后MI的改善.术后MI和TI都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进显;王昆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1年12至2006年11月间2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解部型钢板进行急诊或延期手术治疗.其中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20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7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结果: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手术关节进行功能评估,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2例,皮肤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高能量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0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

    作者:欧希;谢均韬;叶建宇;钟立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j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头高脚低右侧斜卧位,常规四孔法.超声刀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其内血管用钛夹夹闭或4号线腹腔内结扎.内镜血管切割闭合器(Endo-Cutter)闭合切断睥蒂或二级脾蒂分离结扎法沿睥脏分离出睥下极动脉和脾动静脉主干,7号丝线分别结扎,血管夹夹闭,逐一结扎、剪断其分支.脾脏放入标本袋,经扩大的trocar切口提出标本袋边,脾脏于标本袋内搅碎后取出.结果:2例因术中分离脾周围韧带出血中转开腹手术,30例完成LS.手术时间70~300min,平均185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75 mL.5例发现副脾,术中同时切除.术中常规留置脾窝引流管.术后1~2 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2~3 d.术后住院3~9 d.平均6 d.无一例切口感染、切口皮下血肿、皮下气肿.32例LS随访4~62个月,平均22个月,23例(71.8%)有效,5例(15.5%)部分有效,4例(12.7%)无效.结论:LS治疗ITP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 新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作者:邵琦;鲁国权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45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例为观察组,其余无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和血肌钙蛋白Ⅰ(TnⅠ)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5%、59%,较对照组22%、8%均显著增加.TnⅠ高峰浓度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1±31.7)ng/mL vs (4.9±19.3)ng/mL],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前降支病变,观察组多支病变发生率77%,显著高于对照组2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新发生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提示冠脉病变弥漫,心肌损伤面积大,并发症增加,预后不良.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永馨;王向波;叶静;贾建平;李存江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复发病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淋巴结病理活检诊断的KFD 15例,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15例KFD中有3例病情反复发作,复发比例为20%,高于国外报道的1%~3%复发率.3例复发性KFD中病程长达14年.其中2例抗核抗体阳性,另外1例狼疮细胞(+),实验室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均有重叠,但尚未达到SLE的诊断标准.结论:本组KFD病例的高复发率可能具有人群和区域特点.复发性KFD的实验室指标与SLE多有重叠,应重视其合并或进展为SLE的可能性.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李健;肖斌;赵洪普;高梁斌;范震波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4岁.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3例,Ⅱ度25,Ⅲ度4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17例.观察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的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参照NaKai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SUK标准,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得融合.所有病例无一例出现滑脱复发,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cage移位、塌陷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获得满意复位,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减少复位丢失,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发症少,是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

  • 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MRI分析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钟伟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罗亮;屠苏;张振伟;伏刚;冯军;荣晓旭;邹筱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留置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2例拟行EN支持的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Flocare螺旋型鼻空肠管经鼻带导丝置入胃腔,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体表导引下通过幽门,无强阻力下持续推送直至十二指肠-空肠段,腹部X线平片终确认鼻空肠管位置后拔出导丝固定鼻空肠管行EN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中病情均无特殊变化,成功置入27例(84.4%),失败5例(15.6%).失败原因包括幽门"假通过"1例、幽门通过困难3例、导管到住但导丝不能抽出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技术是一种新的鼻空肠管置入技术,可以作为危重患者接受EN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 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珍珍;宋建星

    目的:观察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其他常用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对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后的应用前景加以详细阐述.结果:颅耳沟微创切口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容易掌握、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手术相对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邹小明;刘鑫;李梅;王武军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能不全3例(10%).结论:重视术前重要脏器的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术后循环平稳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颈部硬膜外麻醉用于双手再植术1例

    作者:秦建生

    患者男,40岁,因操作车床不慎,导致双手于腕部离断.家属携离断手,于伤后2 h护送患者来到我院.手外科医生征求家属意见后,立即进手术室准备行双手再植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神志清醒,测足背动脉处血压为125/75 mmHg,心率107次/min.经研究采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患者右侧卧位,头部垫一薄枕,尽量使胸椎与颈椎保持水平一致,患者下颌尽量贴近胸骨,以便使颈椎棘突间隙触摸清楚,易于定位,选择C7~T1间隙.

  • 膈疝误诊为肠梗阻1例

    作者:莫艳波;李志婷

    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2 d于2008年3月6 日入院.患者于2 d前进食少量黏食出现间断性上腹痛,餐后加重,呈隐痛,无阵发性加重,无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无胆汁样物,呕吐后腹痛稍缓解,同时停止排便、排气.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立位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灌肠处理,灌肠后停止排便、排气症状无改善,故入院.既往30年前曾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年前因贲门癌在市某医院行贲门癌根治术.

  • 腹主动脉栓塞1例

    作者:李忠元

    患者男,45岁,农民.双下肢无力、剧痛6 h就诊.缘于6 h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下肢无力、疼痛现象,无呕吐、腹泻现象.小便正常:CT检查腰椎,提示椎间盘突出.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手术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0 mmHg,坐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颜面无水肿,咽部不充血,扁桃腺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胸廓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听诊正常,叩诊清音;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活动障碍、不能行走、轻度紫绀、皮肤温度低、双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股动脉微弱搏动.

  •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1例

    作者:汪汇;张文俊;胡小刚;赵耀忠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congenital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又称睑裂狭小-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由Galeowski(1875)首先发现报道.1921年Komoto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故也称Komoto综合征、Vignes综合征[1].

  • 以持续胸腹痛伴左心功能衰竭为表现的嗜铬细胞瘤危象1例

    作者:王涟;徐标

    患者男,40岁,因"持续性上腹痛伴胸痛8 h"入院.患者入院前8 h突发上腹及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向咽喉及两肩部放射,伴大汗淋漓、濒死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0余次.既往无高血压史.入院查体:T 38.2℃,BP 116/76 mmHg,R 30次/min,SaO288%.神志清,面色苍白,颈静脉无怒张,右肺底细湿哕音,HR 132次/min,律齐,心尖区Ⅱ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未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并上皮植入1例

    作者:郑建华

    患者男,19岁,2007年11月在外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同年入伍.2008年2月2日16时军事训练中被他人用脚击中左眼后,出现左眼剧烈灼痛,伴视物模糊,畏光、流泪、不能睁眼,遂于次日转来解放军第174医院就诊,以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瓣移位收住院.入院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左眼结膜充血,角膜可见角膜瓣重叠、皱褶,角膜瓣轻度水肿,前房深浅适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左眼底窥不进.

  • 舌根部脂肪瘤1例

    作者:史芳萍;陈关福

    患者男,54岁,于2007年8月9日因"舌根部无痛肿块45年,增大明显5年"入院.患者45年前无意中发现舌根部有黄豆大小肿块,无疼痛,无吞咽障碍,呼吸障碍.45年来肿块缓慢增大,患者未予重视,未曾就诊.近5年来肿块增大明显,进食有梗阻感,睡眠时有轻度呼吸困难,有明显异物感,吞咽、讲话不适.肿块无破溃,出血及疼痛等.

  • 右肺肿瘤切除术合并低钠血症的麻醉处理1例

    作者:代金贞;杨辉

    患者女,71岁,体重56 kg,因体检发现右下肺肿块1周入院.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60/90 mmHg,脉搏90次/min,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3年余.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检查除血Na+113.5 mmol/L(经静脉补NaCl后复查血钠,升到136.3 mmol/L)、尿钠396.41 mmol/L(参考值40~200 mmol/L)外余无异常.ECG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心脏彩超:左室肥厚、升主动脉近端增宽、EF 58%.胸部CT:右肺中叶结节,考虑外周型肺癌可能性大.头部CT:左侧基底节区腔梗.肾上腺CT:右肾上腺肿瘤性病变,多为转移性肿瘤.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国刚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复方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产品)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达标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收设计研究方案.共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清洗1~2周后,给予初始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1片/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 mmHg)则增加替米沙坦80 mg继续服用2周;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氢氯噻嗪12.5 mg(即复方替米沙坦片2片/d),治疗8周试验结束.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1)复方替米沙坦片治疗1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14.1/8.9 mmHg(P<0.01);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7.8/15.7 mmHg(P<0.01).(2)在治疗的8周中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d为85例(70.8%);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替米沙坦80 mg/d为28例(23.3%),复方替米沙坦2片/d为7例(5.8%).(3)3例(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 高血压 氢氯噻嗪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蒋成榜;程德志;何志锋;刘瑜;姜晓芬;孙成超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刘瑾;钟春秀;万铁林;陈金军;丁彦青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 依托咪酯联合米索前列醇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研究

    作者:郭庆枝;张磊磊;牟莹莹;赵智;代培培;于凤叶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米索前列醇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浆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宫内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当时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人流综合征、疼痛等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手术前后均有变化,而联合用药组患者很快恢复至术前水平;联合用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静脉用药两组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宫颈松弛度优于对照和静脉用药两组,而因肌震颤及肢体活动影响手术例数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用药组;静脉用药、联合用药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测定血浆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能有效松弛宫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尹向前;许平;龙国贤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吉西他滨1 25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病例均接受不少于2个疗程的化疗.结果:30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有效率60%(18/30).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永海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均为服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 DNA降低后又升高),前24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后24周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共48周.治疗中检测患者ALT、HBV DNA、HBV-M的变化.结果:48周后ALT、HBV DNA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 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温小明;程惠安;招卫乾;张文广

    目的:总结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3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艾迪注射液50mL+5%葡萄糖500mL治疗14 d后加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 mL+5%葡萄糖盐水500mL,每天1次,共用28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B超、CT结果、实验室指标等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12例临床症状减轻,Kamofsky评分升高.B超、CT提示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有降低,但在正常范围,肝功能有改善,AFP略有降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有升高,而不良反应较轻.优于对照组.结论: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肝肿瘤 亚砷酸 艾迪
  • 氟哌利多与阿扎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作者:漆升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利多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20~50岁.分为3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组)、氟哌利多2 mg(B组)或阿扎司琼10 mg(C组),观察术毕24 h内第1次出现恶心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采用补救药物的病例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物的满意度,镇静程度及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A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呕吐,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再次接受止吐药物的患者的百分率均小于A组(P<0.05).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恶心严重程度评分小于B组(P<0.05),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亦长于B组(P<0.05),而B组镇静程度评分与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2 mg与阿扎司琼10mg在术后24 h内预防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PONV方面效果相似,小剂量氟哌利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PONV,与阿扎司琼相比具有较好的费用-效应比.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路明;徐斌;严家川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5例伴有颈动脉AP的TIA患者按服用辛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20 mg组(36例)及40 mg(39例)组;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及4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AP面积,检测血脂和CRP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2个月及4个月后,TC、LDL、TG均显著性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均显著性降低(P<0.05),2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个月后40 mg组IMT减少和斑块面积缩小有显著性意义(P<0.05),20 mg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降低TIA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斑块面积,减少炎症反应.

  •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作者:秦钟;姚敏;艾青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在麻醉诱导后5 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脂75 mg,B组在麻醉结束拔管后5 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脂75 mg,c组在麻醉结束拔管后5 min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 mL.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15 min、1 h、2 h、4 h、8 h各时段疼痛评分,同时记录3组拔管期间蹂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术后8 h内有无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4 h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在术后1 h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拔管期间躁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明显缓解腔镜手术患者的早期疼痛,降低拔管期间蹂动和呛咳的发生率.

  • 孕激素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作者:冯庆生;杨志红;曲淑艳

    目的:通过观察孕激素(安宫黄体酮)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每天口服安宫黄体酮2mg,同时口服钙尔奇D,每天1次(相当于元素钙500 mg),总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同样剂量的钙尔奇D 3个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80%.结论:孕激素(安宫黄体酮)配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 双丙戊酸钠与普萘洛尔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建欧;贺顺龙;侯昊明;谢春华

    目的:观察双丙戊酸钠、普萘洛尔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双丙戊酸钠组(42例,A组)、普萘洛尔组(41例,B组),治疗2个月后对上述两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及68.30%,预防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A组副作用更少.结论:双丙戊酸钠、普萘洛尔对偏头痛发作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双丙戊酸钠应用更安全.

  • 小儿异丙酚麻醉喉罩置入时芬太尼的佳剂量研究

    作者:徐玲娟

    目的:研究肌松剂异丙酚诱导下成功置入喉罩时芬太尼的佳剂量.方法:45例2~12岁施行短小腹部手术患儿,注入芬太尼,注射速度大于30 s,紧接着注入2.5 m异/kg异丙酚,注射速度大于10 s.根据改良Dixon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芬太尼的剂量,初始剂量为3、0.2μg/kg为1个增减单位.喉罩在芬太尼注入结束后2 min置入,患者的反应分为"有体动"或"没有体动".结果:在不用肌松剂的情况下,2.5 mg/kg异丙酚诱导下50%,小儿喉罩成功置入芬太尼剂量为(2.53±0.09)μg/kg.采用概率检验分析,2.5mg/kg异丙酚诱导下,50%小儿成功置入喉罩芬太尼ED50和ED95分别为2.45μg/kg和2.95μg/kg.结论:小儿2.5 mg/kg异丙酚麻醉未使用肌松剂时,芬太尼成功置入喉罩的ED95为2.95μg/kg.

  • 芬太尼用量对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苏醒的影响

    作者:赖有平;肖晓山;何向东;黄家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并分成Ⅰ、Ⅱ、Ⅲ组.3组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泵注维持.手术开始前,Ⅰ组不追加芬太尼,Ⅱ组追加芬太尼2.0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4.0μg/kg.记录各组患儿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恢复时间Ⅰ组短于Ⅱ组,Ⅱ组短于Ⅲ组(P<0.05);躁动率Ⅰ组大于Ⅱ、Ⅲ组(P<0.05);各组患儿恶心呕吐差别不明显;3组均无术中知晓,无麻醉并发症.结论:2.0μg/kg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手术开始前注入,术中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使术后苏醒迅速、彻底,且躁动率低.

  •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作者:唐观跃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COPD伴Ⅱ型呼衰的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炎、平喘基础上,观察组给予Esprit型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气压力10~20 cm H2O,呼气压力3~6 cm H2O,吸氧浓度3 L/min,每天早晚共4 h,同时通气过程中予舒利迭(50μg/250μg剂型)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照组予Esprit型呼吸机辅助呼吸,每天早晚共4 h;治疗72 h,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者的的RR、HR、PaO2、PaCO2、pH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BiPAP对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较单用BiPAP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宇佳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博路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36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用博路定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每2个月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其中1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所改善.结论:博路定能提高对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的疗效.

  • 恶性黑色素瘤15例

    作者:吕大为;杨良权

    黑色素瘤好发于中年和老年人,多发生在下肢,常见于足部.本病恶性程度和病死率极高,笔者1998-2007共收治该病患者15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 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15例

    作者:李梅娟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有黏液血便等痢疾症状.人群普遍易感,性别无差异,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儿,环境卫生差,发病机会较多[1].

  • C-erbB-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作永;毛志福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组织C-erbB-4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erbB-4的阳性率为81.25%,正常食管组织中C-erbB-4的阳性表达很低(6.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活检组织与术后切除食管鳞癌组织间C-erbB-4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erbB-4蛋白在低分化、高中分化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100.00%、7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食管鳞癌中C-erbB-4的阳性率为68.97%,低于进展期食管鳞癌中C-erbB-4的阳性率100.00%(P<0.01);C-erbB-4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C-erbB-4在食管鳞癌中呈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高糖和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改变的研究

    作者:毛睿睿;薛耀明;沙建平;林占

    目的:通过研究观察体外慢性高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对培养的胰岛INS-1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FFA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组)(含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含16.7 mmol/L葡萄糖)、高脂组(PA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高脂联合组(HG+PA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FFA中作用48 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NS-1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用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HG组、PA组和HG+PA组INS-1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HG组、PA组和HG+PA组明显降低细胞内ATP含量(均P<0.05).结论:在胰岛INS-1细胞中,高糖及FFA可能通过损伤线粒体呼吸链功能,产生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作用.

  •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20例

    作者:徐千;施正雄;李江华;谢映翠;蓝松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德国Rush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一种新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我们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ICU及急诊科应用此法做了20例手术,现总结如下.

  • 诊断性阻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姜长林;张成宇;曲向林;李淑丽;马立艳

    在疼痛临床治疗中,骶髂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脊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和腰椎椎间关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仿,甚至影像学同时提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使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变得复杂、多变、易误诊.诊断性阻滞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疗效.

  • 卵巢妊娠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毓英

    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卵巢妊娠极易误诊.卵巢血供丰富,且组织脆,容易发生早期破裂,内出血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对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卵巢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 肺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

    作者:李瑞娜;郝元涛

    目前,肺癌已成为各种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吸烟已被证实为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2007年美国肺癌新发病例213 380人,由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人数160 390人[1].分别占美国男性、女性癌症死亡率的31%、26%.2008年美国预计肺癌新发病例215 020人,161 840人死于肺癌相关疾病[2].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83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其中肺癌占3.1%[3].肺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的首位,致癌机制复杂而多样化,本文对近年来肺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新研究成果作一概括,以期为肺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 应激性溃疡相关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以召;王烁;杨拯;陈志雄;林争;张晓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不良情绪、人格以及重大的生活事件等均会引发SU.目前人们已发现数十种肽类物质均与SU相关,它们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褪黑素、神经降压素、热休克蛋白、白细胞介素、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胃动素相关肽及P物质等,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褪黑素、神经降压素、热休克蛋白和白细胞介素是研究多的几种.现就以上几种肽类物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软骨组织工程在喉、气管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丽艳;黄金中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学者们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来修复损伤软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1].本文就软骨组织工程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YKL-40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敏;刘凤英

    YKL-40又名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一项对新生骨蛋白的研究中发现在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体外培养中发现一种蛋白的大量分泌,因为其一条肽链氨基端的起始3个氨基酸:酪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的符号分别为Y、K和L,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而被称为YKL-40.1993年,报道公布了人类软骨糖蛋白的完整氨基酸序列及cDNA序列,YKL-40含38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与糖基水解酶相似,基于其氨基酸序列,发现YKL-40属于哺乳动物18糖基水解酶家族的成员.YKL-40结合不同长度的壳多糖的形式类似壳多糖酶18家族,但没有壳质酶活性.

  • 小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组织中c-myc、ZHX2及AFP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汤朝晖;周露婷;谢志芳;杨甲梅;胡以平;章卫平;吴孟超

    目的:利用小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动物模型,测定c-myc、ZHX2、AFP基因在肝再生过程不同阶段的表达,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分叶顺次肝大部切除技术,建立小鼠肝再生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运用荧光定量PCR手段.检测再生肝脏组织中c-myc、ZHX2、AFP激活后的表达特征.结果:在肝再生的启动阶段,c-myc表达上调.在随后的肝脏再生的持续增殖阶段,ZHX2的表达首先下调,然后再恢复到正常水平.AFP的表达为持续上调.结论:c-myc、ZHX2、AFP基因在肝脏再生不同阶段的依次激活、不同表达趋势的内在联系,初步揭示了彼此之间协同作用的可能及潜在的信号转导途径.

  •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移植瘤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夏耘;罗智勇;郑启昌;龚建平;吴亚群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T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h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 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 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楚峰;章锦才;柳大烈;刘从华;徐平平;叶炳坤;盘荣剑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度0.75 mm/d,连续加力8 d.C组作为对照组未施行手术直接用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并分别于手术8d及3、5周后,进行标本测量并拍摄X光检查.结果:手术5周后A组前牙平均后退0.65 mm,后牙支抗丧失0.28 mm;B组前牙平均后退4.46 mm,后牙支抗丧失1.46 mm;C组前牙平均后退0.35 mm,后牙支抗丧失0.26mm.且未见明显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起了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手术方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测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的变化

    作者:刘道峰;左金华;强艳丽;邹亚楠;武目成

    目的: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异体移植后不同时期胶原亚型的变化.方法: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于大鼠背部皮肌下,分别于术后1、2、3、4、8、16、24周切取标本,切片常规HE染色,并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分析Ⅰ/Ⅲ型胶原比例.结果:HE染色,2周,成纤维细胞(FB)增多,新生胶原增加;4周,见不到典型的FB;8周,胶原纤维排列平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见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支架具有明显的层次感.0点、1、2、3、4、8、16、24周Ⅰ/Ⅲ型胶原比例分别为2.88±0.15、2.81±0.27、2.22±0.28、1.96±0.17、1.85±0.23、2.02±0.22、2.43±0.27、2.73±0.25(F=16.84).2、3、4和8周数值与0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可观测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动态变化;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不同时期呈现规律性升降.

  • 七氟醚对在体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玲阳;胡明品;连庆泉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在体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2只日本雄性大白兔据Eppinger法建立肺IR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组),开胸游离肺门未行IR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游离肺门并阻断45 min,开放灌注60及120 min.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吸入1个肺泡低有效浓度(1 MAC)七氟醚30 min后阻断肺门45 min.开放灌注60及120 min.七氟醚组(Sev-S组),吸入1 MAC七氟醚30 min后,开胸游离肺门未行IR处理.各组分别在缺血45 min(T1)、再灌注60 min(T2)及120min(T3)处死6只动物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含量.结果:IR组和Sev-IR组再灌注期间肺组织中W/D和TNF-α、IL-6、ICAM-1mR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七氟醚预先给药减弱了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通过抑制肺IR过程中TNF-α和IL-6的释放和ICAM-1 mRNA的表达,对肺IR有一定保护作用.

  • 苦参素对兔实验性左房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宋慧文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IMP-1和PCⅢ、CⅣ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素防治组的心肌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苦参素防治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PCⅢ和CⅣ的合成而实现.

  • 穴位敷贴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

    作者:白东艳;李艳慧;易玮;官坤祥;唐纯志;庄礼兴;江钢辉;廖穆熙;靳瑞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穴位敷贴组,每组10只.采用雌激素诱导法制作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用中药穴位敷贴,并与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比较.结果: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模型组增长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癖消组、穴位敷贴组的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镜下,穴位敷贴组乳腺导管上皮排列基本规则,腺泡数量以及腔内分泌物未见明显增多,腺泡、导管管腔未见明显扩大.与模型组比,导管上皮层数明显减少,排列较为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穴位敷贴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脏器系数,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均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系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癣消组则显著增加(P<0.01),穴位敷贴组比乳癖消组效果更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腺系数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中药物穴位敷贴治疗后大鼠乳腺增生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 鞘内泵人布托啡诺对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NO产量和NOS、AchE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成明;于金玲;赵恒珂;任占杰;张增臻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布托啡诺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一氧化氮(NO)产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术后第4天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7 d.B组不实施任何手术,但实施同种基础麻醉;C组CCI及鞘内置管后鞘内泵入生理盐水10μL/d;TS组CCI及鞘内置管后鞘内泵入布托啡诺12μg/d;TB组CCI及鞘内置管后鞘内泵入布托啡诺24ttg/d.1周后断头处死测NO产量、NOS和AchE活性.结果:C、TS、TB 3组脊髓NO产量、NOS活性均明显高于B组(P<0.05),但TS、TB两组脊髓NO产量、NOS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TS、TB两组间脊髓NO产量、NOS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B、TS、TB 3组脊髓AchE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B、TS,TB 3组间脊髓AchE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鞘内泵入布托啡诺能够抑制CCI大鼠脊髓NO产量和NOS、AchE活性升高,是其脊髓水平抗伤害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 中性粒细胞和炎性介质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戴建强;于东男;施冲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和炎性介质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后(POR)3、6、24、48、72 h共6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2)血浆和肺组织的磷脂酶A2(PLA2)和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变化;(3)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4)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血浆PLA2活性和LPS水平的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均P<0.01);(2)再灌注后各时点血浆NE活性和TNF-α水平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3)再灌注后各时点肺组织的MPO、PLA2和NE活性较缺血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4)再灌注后各时点肺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5)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LPS、TNF-α、NE密切相关,而且与肺组织中MPO、PLA2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血浆LPS、TNF-α和NE大量释放及肺组织中PMN活化、扣押和PLA2的激活促发和加重了肺组织损伤.

  • 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改变的探讨

    作者:方藕环;方立君

    目的:探计门诊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不同的注射方法.方法:对3~10周岁手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以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实验组共283例,双日为对照组共298例.观察静脉输液的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护士腰背酸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体位改变的输液方法,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护士劳动强度.

  • 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江明芬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术后效果.结果: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无一例因术前准备或术中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或出现并发症,术后2~5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用物准备,设备及仪器完好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睑板腺夹辅助下儿童结膜结石剔除的护理

    作者:陈丽丽

    目的:探讨睑板腺夹辅佐下儿童结膜结石剔除的方法及护理.方法:130例儿童结膜结石患者,于门诊行睑板腺夹辅佐下结膜结石剔除术.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所有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睑板腺夹辅助的儿童结膜结石剔除术,操作快速、准确;术前及术中的科学护理是完成手术的关键;术后护理是避免眼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结石 儿童 手术 护理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作者:郭芝芳;刘丽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失.结果:1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指导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 艾洛松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作者:赵桃月

    目的:观察艾洛松软膏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101例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次数共计707例次.观察组在输液治疗时加艾洛松软膏外涂,对照组在输液治疗时不用洛松软膏外涂.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交共105例次,观察组发生静脉炎57例次.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洛松软膏有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作用.

  • 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

    作者:张若;董咏梅;汤聚雅;艾鹏

    目的:总结使用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6例(344条肢体)行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正确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消除患肢肿胀及减轻疼痛,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286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个月~2年,未见静脉曲张复发病例.结论:对使用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疾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肿瘤患者细菌药敏试验谱指导经验性院内感染抗感染治疗的价值

    作者:徐莹玲;陈文俊;郑维锷

    目的:探讨肿瘤院内感染患者的2006年度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2007年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价值.方法:根据2006年这类患者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2007年本研究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肿瘤院内感染患者的首选经验性治疗方案,同时与"经典"的头孢他定+阿米卡星方案做随机对比.结果:2007年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者80例,有效率为86.2%,对照组头孢他定+阿米卡星治疗者因前30例有效率仅46.7%而提前中止,两组有效率比较P<0.005.与此相对应,2006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定时细菌的敏感性覆盖率分别为85.2%、54.5%.结论:2006年度肿瘤院内感染患者细菌药敏试验敏感性覆盖率高的药物,作为2007年度肿瘤院内感染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选药物时,有效率也高.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丁型肝炎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马连学;张小刚;吴丽霞;席云

    目的:研究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丁型肝炎病毒的方法,并在临床上作初步应用.方法:选择HDV保守区域基因片段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HDV感染的PCB方法,对450例门诊患者血清进行HDV感染检测.结果:该PCR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450例门诊患者血清HDV感染率为1.3%,与ELISA法比较,总符合率为99.3%.结论:本PCR方法可用于检测HDV感染,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方法.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燕星;苏殿三;陈杰;王祥瑞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认知功能改变,严重者还会出现人格和社会行为能力下降.POCD增加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和远期生存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虽然已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但其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