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享锋;周慧梅;曾今恒

    目的:探讨检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含量水平在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单胎足月的新生儿293例,胎膜早破组143例,非胎膜早破组150例,出生后24 h内采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CRP和PA含量水平,以CRP>5 mg/L者为阳性,以PA< 80 mg/L为阳性,分别计算两组CRP阳性率、PA阳性率;分别计算胎膜早破时间:<12h小组、12~24h小组、>24h小组的CRP和PA阳性率.结果: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新生儿血清CRP含量水平、血清CRP阳性率、PA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膜早破时间<12h组、12~24 h组、>24h组新生几血清CRP的阳性率及PA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组新生儿血清CRP含量水平升高,血清PA含量水平下降,且与胎膜早破时间有关.检测CRP和PA有利于胎膜早破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

  • 不同放疗技术对T1~T2期鼻咽癌放疗后耳功能的影响及剂量学分析

    作者:余意;陈冬平;王志超;梁玉莹;齐斌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方式对患者耳功能的影响,评估采用不同方法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初治T1 ~ T2期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型放疗(3D-CRT)组32例,适型调强放疗(IMRT)组34例,以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及LENT SOMA标准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D-CRT组2年局部控制率与IMRT组无差异(P>0.05);3D-CRT组的中耳及耳蜗平均剂量高于IMRT组(59.57±1.95) Gyvs.(43.80±2.73) Gy,P< 0.001;比较两组放疗后1年内中耳炎的发生率及放疗后2年内听力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在T1~T2期鼻咽癌的耳功能保护上较3D-CRT具有显著剂量学优势,临床上明显减少耳损伤的发生率.

  • Wnt信号通路的组件蛋白DKK-1、β-catenin及CyclinD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相互关系

    作者:潘理会;李春辉;佟晓波;谢利德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的组件蛋白DKK-1、β-catenin及CyclinD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DKK-1、β-catenin及CyclinD1在胃癌组织及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K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胃正常组织,高-中分化胃癌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较无转移病例阳性率低(均P< 0.05).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高-中分化胃癌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较无转移阳性率高(均P< 0.05).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高-中分化胃癌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较无转移阳性率高(均P< 0.05).DKK-1、β-catenin及CyclinD1与患者的年龄、性另无关(P>0.05),在胃癌组织中DKK-1与CyclinD1呈负相关,DKK-1与β-catenin呈负相关,CyclinD1与β-catenin呈正相关.结论:DKK-1表达的下调,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且三者对胃癌的病程、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精确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白赛曦;崔书中;巴明臣;唐鸿生;屠以诺;王俞

    目的:探讨精确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HIPC)在中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BR-TRG-Ⅰ型高精度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中晚期CRC患者行HIPC.每例患者治疗3次,灌注液为生理盐水(3 ~5 L),治疗温度43℃,灌注时间90 min,灌注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灌注后毒副反应.灌注后1周评估患者病情缓解情况,进行KPS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腹水变化及肿瘤进展状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HIPC,成功率为100%.灌注治疗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无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合并恶性腹水的患者得到了较大改善,治疗后2周的KPS评分较治疗前上升10~ 30分,平均升高(17.60±7.79)分(P< 0.01).10例合并恶性腹水的患者9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25例患者中,失访病例4例,死亡12例,存活9例,中位生存期(18.00±9.87)个月.结论:精确HIPC作为中晚期CRC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安全可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预防和治疗CRC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具有显著疗效.

  • 联合检测ERCC1、RRM1及β-tubulin Ⅲ基因表达用于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的探讨

    作者:孙运祥;何续逊;卢景彤;严文跃;夏月琴

    目的:探讨ERCC1、RRM1、β-tubulinⅢ基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根据表达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观察化疗敏感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3项蛋白的表达.依据低表达(阴性)分别对铂类、吉西他滨、紫杉类抗微管药物相对敏感,高表达(阳性)相对不敏感的原则,制定二联个体化方案.对照组任选一种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联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的差异.结果:实验组ORR为51.92%(27/52)优于对照组的32.69%(17/52);DCR为69.23%(36/52)优于对照组的48.08%(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2个月和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个月和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表达水平,可为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髋关节外旋外展对股动、静脉解剖关系的影响

    作者:陆利冲;骆旋;王东进;汪小海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双下肢伸直及髋关节外旋外展状态下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患者300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动脉与股静脉的相对解剖位点,分别研究动静脉重叠率、未覆盖股静脉水平宽度、股静脉水平直径、股静脉矢状直径.结果:与下肢伸直相比,髋关节的外旋外展使得股静脉矢状直径显著降低(P<0.05),股动静脉无重叠概率,股静脉未重叠宽度及股静脉水平直径显著增加(P< 0.05).结论:髋关节外旋外展可增加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刺伤动脉的风险.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永;郭啸鸣;李胜利;朱向阳;董政协;黄怀宇

    目的: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特点及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BPPV的诊断依据体位变动诱发短暂眩晕的临床特点结合变位试验.根据受累半规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管石复位法(CRP)治疗.对治愈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如出现特征性短暂发作性眩晕且变位试验阳性则认为复发.观察复发的特点,计算复发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0例BPPV患者,随访1~42个月,平均(13.1±10.7)个月.复发率为20.9% (46/220),65.2%(30/46)的首次复发发生在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部位累及相同半规管的有15例(32.6%),累及同侧不同半规管的有21例(45.7%),累及对侧或两侧的有10例(2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天数(OR 1.032,95%CI 1.009~1.055,P=0.006)、CRP次数(OR 1.587,95%CI1.104~2.279,P=0.013)和外伤史(OR 3.687,95%CI1.196~11.363,P=0.023)是影响BPPV复发的因素.病程>3d较病程≤3 d(OR 2.791,95%CI 1.215~6.410,P=0.016),病程>7d较病程≤7d(OR 3.834,95%CI1.801~8.158,P<0.001)的患者均更易复发.结论:BPPV患者在CRP治愈后复发率较高.大部分复发累及同侧不同半规管和对侧,对于复发的患者必须反复仔细行变位试验检查两侧的各个半规管.及早诊断并给予有效的CRP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BPPV复发.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宗亚;朱向香;周元林;林青;刘素芝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幕上性高血压脑出血)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我院近3年来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基线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GCS评分、脑血肿量、出血部位是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基线血浆和肽素水平、年龄、GCS评分、脑血肿量、脑出血部位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以上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一定的意义.

  • JAK-STAT信号途径在人类肾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伟;梁建波;韦强;韦华玉;蓝志相;玉海

    目的:研究干扰素特异性JAK-STAT信号途径在人肾癌组织及正常肾脏组织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32例人类肾细胞癌组织标本及正常肾脏标本8例,对JAK-STAT信号途经相关蛋白JAK1、P-JAK1、STAT1、P-STAT1、STAT2、P-STAT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结果:肾癌组织中JAK1、STAT1、P-STAT1、STAT2、P-STAT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31.3%、12.5%、100%、100%.癌旁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0.0%、18.8%、68.8%、93.8%、100%.正常肾脏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5.0%、50.0%,75.0%、75.0%、100%.P-JAK1在肾癌及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肾癌组织中JAK1和STAT1的低表达可能导致干扰素抵抗.

  •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B型脑钠肽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雪;高瑜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B型脑钠肽(BNP)与心功能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98例NSTEMI患者,按照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分为4组,以病变累及血管数量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及3支组;测定各组血清NE及BNP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NE、BNP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及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NE、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均呈正相关(r=0.556,0.608; P=0.001,0.000),与NSTEMI病变程度也呈正相关(r=0.407,0.421;P=0.002,0.001).结论:血清NE及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预示NSTEMI心功能及病变程度的敏感指标,并能为评价其病变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软组织纤维化研究

    作者:何炼图;汤庆;廖健鸿;刘敏;张晓云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软组织纤维化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法国Supersonic公司的AixPlorer型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仪,分别对30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软组织纤维化患者(观察组)和30例同时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颈部软组织进行检测,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分析两组颈部皮下组织、肌肉、涎腺、甲状腺的杨氏模量值.结果:(1)鼻咽癌放疗后观察组双侧颈部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的杨氏模量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数值有明显增高:L-Sub 71.74±60.71 vs 11.79±5.74、R-Sub 84.09±87.97 vs 13.54±6.46、L-SCM 85.63±56.32 vs 18.53±5.03、R-SCM 81.02±66.33 vs20.20±5.84,P值均小于0.05,表明鼻咽癌放疗后观察组双侧颈部皮下组织和胸锁乳突肌的质硬度即纤维化有了明显增高;(2)对照组和观察组双侧颈部颌下腺、腮腺、甲状腺的杨氏模量平均值比较:L-subman7.27±1.46 vs 7.73±3.38、R-subman 6.34±1.65vs 6.18±2.60、L-panotid 5.77±1.25 vs 6.90±3.31、R-partotid 6.01±1.03vs 6.91±2.09、L-thy 8.12±2.46vs 7.87±4.19、R-thy 7.47±2.13 vs 7.81±2.80,P值均大于0.05,提示放疗对涎腺、甲状腺的质硬度或纤维化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可客观地量化鼻咽癌放疗后的软组织纤维化,具有定量评价纤维化程度、分级的临床应用潜力.

  •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原因分析

    作者:刘坤杰;陈妍;张玉萍;刘秀珍

    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原因.方法:收集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诊治的ACS入院后行急诊PTCA患者资料,调查与慢血流-无复流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402例ACS患者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43例,发生率为10.70%.慢血流-无复流组的年龄、肌酐、既往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应激性高血糖和就诊时间等因素与血流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应激性高血糖和STEMI是影响ACS患者PTCA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而服用他汀类药物及就诊时间小于6h为保护性因素.

  • ICU不同病原菌感染降钙素原变化规律曲线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罗华;蔡文训;张卫星;张声;林影芯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ICU感染者不同时点降钙素原(PCT)水平和变化规律,评价其鉴别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意义.方法:132例感染者在感染第1、3、5、7、14天检测PCT,以Microsoft Excel 2003分别描绘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及复合感染者的PCT变化规律曲线图,以SPSS 13.0对比曲线参数的差异.结果:(1)3种病原菌的PCT曲线趋势相似,但PCT峰值、平均值和日变化幅度革兰阴性杆菌患者高,革兰阳性球菌患者低,真菌感染者介于两者间且接近革兰阳性球菌.(2)感染早期就可出现PCT日变化幅度的差别.(3)复合感染PCT分布整体高于单一感染但局部有重叠.结论:不同病原菌感染具有不同的PCT变化规律,其比PCT水平高低更能全面地反映感染;结合PCT规律曲线和日变化幅度可辅助鉴剐单一病原菌感染.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影;帅平;刘玉萍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颈部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管理人员共8 693人,男女分别统计,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正常组、中层增厚组、斑块组和动脉硬化组,分析各组中non-HDLC水平情况.结果:中层增厚组、斑块组和动脉硬化组non-HDLC与正常组相比,均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F值:男性分别为24.63、130.62、37.28,女性分别为49.89、116.18、34.01,P<0.05).结论:non-HDLC增高与颈动脉血管中层增厚、斑块及动脉硬化等病变均具有相关性,需更重视对non-HDLC的控制.

  • 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在牙科恐惧伴有高血压患者中的综合应用

    作者:邱敏坚;廖军晖;余梓东;李俊;魏伟英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在牙科恐惧伴有高血压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于口腔科进行治疗的82例牙科恐惧伴有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行为劝导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氧化亚氮吸入镇静,然后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干预前后的SBP、DBP、HR、SpO2水平及HAD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BP、DB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HAD量表两个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在牙科恐惧伴有高血压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缓解患者的应激状态.

  • 定量脑电图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周月玲;陈燕伟;王向宇

    目的:应用定量脑电图分析伴长期意识障碍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我院41例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通过6个月的观察以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选取同期2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均予以脑电图检查并获取原始资料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快速傅里叶转换功率谱分析.通过计算δ、θ、α1、α2、βl、β2 6个频带的相对的功率值(δ+0)/(α+β)值,并以(δ+θ)/(α+β)值当作预后评判指标,从而研究3组间GOS评分的差异及影响.结果:θ频带对应的功率对所得方程无贡献,为剔除变量.其余指标对GOS评分相关程度的顺序为:(δ+θ)/(α+β)值、δ、β及α所对应相对功率值,以(δ+θ)/(α+β)值对GOS评分的影响大(P=0.006).各指标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定量脑电图以其经济快速、客观实用的特点,可作为预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一种客观、准确的工具.

  • 高血压脑出血的环池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燕鸣;李铁峰;张嘉雄

    目的:探讨环池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28例患者CT扫描变化,分析环池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Ⅰ级:环池无改变,19例中死亡1例;Ⅱ级:环池轻度受压,42例中死亡5例;Ⅲ级:环池中度受压,36例中死亡13例;Ⅳ级:环池重度受压,31例中死亡22例.环池受压减轻组中82例死亡14例,加重组中46例死亡27例.结论:CT中环池改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CT分析中环池改变,有利于正确治疗及判断预后.

  •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

    作者:莫祥兰;周祥祯;黄振录

    目的:研究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复习6例EBV阳性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做以下抗体染色:CD3、MUM-1、CD30、EMA、ALK、CD56、CD20、CD79a、PAX-5、CD68、Ki-67、LMP-1,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EB病毒编码的小RNA)表达.结果:6例中3例为年轻女性,2例血乳酸脱氢酶升高.形态学上,6例均为多形型,肿瘤细胞异型明显,可见R-S细胞样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特征性细胞样巨细胞,伴多量反应性炎性细胞.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均表达PAX-5、MUM-1,并见散在分布的CD30阳性细胞,5例CD20、CD79α、LMP1阳性,Ki-67肿瘤细胞阳性率为80%~95%.原位杂交:6例肿瘤细胞均表达EBER.4例随访3~34个月,其中3例在6个月内死亡,1例随访34个月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DLBCL有其独特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预后差.

  •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100例早期合并症分析及其干预方法优化

    作者:李天乐;江雪杰;王治香;张灵秀;钟清秀;孟凡义

    目的:分析影响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患者合并症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100例非M3型的HAML(WBC≥100×109/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合并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分别有25例发生白细胞淤滞和22例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其中M5型、肺部浸润、肾功能损害比例及LDH水平明显增高.此外,发生白细胞淤滞患者的(TLS) LGS高分组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白细胞淤滞及TLS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LGS评分系统有助于快速评估HAML患者白细胞淤滞风险.

  • 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婉霞;徐武华;刘文权;沈雁;钟思琳

    目的:探讨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增加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MTD-Balance System),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等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增高、TUGT时间下降及FAC分级提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 同时性消化系多原发癌21例分析

    作者:师丙帅;左曙光;张筱杨;孙明飞;张双林

    目的:探讨同时性消化系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诊治策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21例同时性消化系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 621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21例,发生率为0.8% (21/2 621);双原发癌18例,发生率为0.7% (18/2 621);三原发癌3例,发生率为0.11% (3/2 621).其全部癌灶中好发部位依次为:结肠、胃、直肠、食管、肝脏、胆囊和胰腺,结肠病灶中又以右半结肠为多.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5%、42.9%和33.3%.结论:消化系多原发癌好发于消化道,好发于结肠,以右半结肠为著,发生于结肠者预后较好.对消化系同时性多原发癌应尽量在手术根治的基础上结合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免疫支持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 内镜下拦截网篮联合钬激光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作者:黎卫;李志坚;黄红星;石映江;李法江;罗刚;郑轶群;曹彬;卢扬柏

    目的:对比单独使用钬激光与配合钬激光使用N-Trap网篮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榆尿管上段术后复发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复发患者共152例,既往曾采用5种不同方法治疗,其中130例有1~3次ESWL史,7例既往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史,6例既往有PCNL取石史,5例既往有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史,4例既往有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史.其中男87例,女65例,结石位于左侧71例,右侧81例.结石长径0.8~ 2.1cm,结石合并炎性息肉117例,伴输尿管腔明显狭窄9例,结石嵌顿23例.设对照组80例,观察组72例,均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法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术中单独使用钬激光碎石,观察组术中配合钬激光使用N-Trap网篮.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结石上移率、手术成功率,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结石上移率分别为27.50%(22/80)和2.78%(2/72),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1.25%(57/80)和95.83%(69/72),手术成功的两组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分别为84.21%(48/57)和97.10%(67/69),两组术中结石上移率、碎石成功率和术后结石排净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术后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输尿管镜下治疗,使用N-Trap拦截网篮联合钬激光碎石,可以显著降低结石上移率,提高碎石和排石成功率,而且可同期处理结石合并炎性息肉和狭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腔内碎石技术.

  • 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不同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表达的差异

    作者:吴红栋;吴莎莎;张研;李政;朱文燕;石理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差异.方法:入选的ACS患者入院时立即检测血浆hs-CRP和NT-proBNP,起病后24 h检查肌钙蛋白Ⅰ(cTnⅠ)和组织多普勒技术Tei指数.结果:ACS各组间血浆hs-CRP和NT-proBNP存在显著差异(P<0.01),ACS患者血浆hs-CRP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3,P<0.01);血浆hs-CRP与cTnⅠ呈正相关(r=0.41,P< 0.01),NT-proBNP与cTnⅠ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在急性期已显著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三野清扫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寅;谢伟;沙正宏

    目的:探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食管癌的短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后的淋巴结转移、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不同部位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3.140,P=0.208),术后患者的病理分期较术前有很大的改善.结论:三野淋巴清扫术较为安全,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 急诊医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伴急性肺不张患者的诊治

    作者:李炳流;杜雪梅;江慧琳;毕晓锋;刘志锋

    目的:探讨急诊医师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机械通气伴急性肺不张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伴急性肺不张患者,全部患者由受过培训的急诊科医师进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灌洗和送检抽吸痰做病原学检查,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以及胸片或胸部CT情况.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12~24h复查胸片或胸部CT:19例完全复张;12例症状改善,仍有节段性不张,经再次用纤支镜治疗复张,并取得相应的病原体针对性治疗.结论:由受过培训的急诊医生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机械通气伴急性肺不张患者促进早期肺复张、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简单、快速,容易掌握,减少了急诊专科会诊等环节,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而保证了抢救的成功,提高了急救质量.

  • 血浆内毒素检测在重症患者感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德珠;卢剑海;左六二;林敬成;胡靖青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检测在重症患者感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所有患者在抗感染前均进行血浆内毒素检测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培养,分析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入选病例835例,内毒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91%和72.05%,革兰阴性菌组的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0.93±0.31) EU/mL vs (0.34±0.18)EU/mL,t=10.40,P< 0.01],严重感染组患者的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非严重感染组[(1.24±0.28)EU/mLvs(0.83±0.22)EU/mL,t=15.01,P<0.01].结论:内毒素检测不仅有助于鉴别是否为细菌感染,还能提示感染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三阴乳腺癌患者259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洪雷;魏素菊;邢晓英;刘义冰;贾明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breast carcinoma,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TNBC与非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TNB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TNBC在初诊时肿块较大、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较多,临床分期以Ⅱ、Ⅲ期为主,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较多,肺、肝转移率高.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是影响TNBC患者OS及DFS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TNBC与非TNBC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较多,35岁以上TNBC患者预后更差.N、T为TNBC独立预后因素.

  • 反复抗戊肝IgM阳性2例

    作者:龙振昼;池宏亮;陈江平;刘华

    病例1患者女,56岁,因反复乏力、腹胀4年,伴头晕、尿黄1周于2012年4月13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腹部超声示"肝硬化",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病程中患者2次因上述症状复发入院,期间多次查抗戊肝IgM阳性.1周前出现头晕、尿黄,无发热、呕吐、皮疹、下肢水肿等症.

  • 腮腺嗜酸性细胞腺癌1例

    作者:张娟;陈修娟;王铁梅;陈桂芹

    患者女,53岁,主因左耳后肿物3个月余收入院.查体:左耳垂后腮腺区略隆起,可扪及一直径约2 cm的圆形肿物,质地较软,界限清楚,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左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示:左侧耳垂下腮腺内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2.1 cm×2.2 cm,形态欠规则,境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呈网格状改变,内见短棒状稍高回声分隔,无包膜反射光带,后方回声稍增强(图1).CDFI其内见极其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呈五彩镶嵌色.

  • 脂溶性维生素(Ⅰ)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作者:杨胜芬;高宝丽;徐艳春

    例1患儿男,1岁1个月,主因发热、皮疹1d住院,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住院当日曾应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治疗,停用4d,于第5天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后,患儿随即出现烦躁不安、口唇青紫,立即停止静点脂溶性维生素(Ⅰ),给予氯化钠静点,地塞米松3mg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10 mg静脉注射.

  • 急性喷托维林中毒致精神障碍1例

    作者:汪文杰;鲁厚清;邵仁德;汪洋

    患者男,20岁,因与家人吵架后自服喷托维林约100片(25 mg/片),于2012年11月14日来院,急诊予以洗胃后收住院,来时神志清楚,很快出现焦躁不安、四处走动、惊恐、多语及胡话、谵妄、幻觉,答非所问;查体:T 36.5℃,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0 mm,光反应敏感,双肺呼吸音清,心律及血压正常,腹软,肠鸣音存在,无明显呕吐及抽搐,大小便无异常.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尿崩症1例

    作者:孙庆国;张艳灵

    患者女,27岁,因"倦怠、乏力,伴间断发热4个月"余于2011年8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9℃,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检查:Hb 79 g/L,WBC 13.5 ×109/L,PLT 130×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细胞0.63;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0.71;POX染色原始细胞阳性率占0.03,PAS(±),NAE(-),NaF(-);流式细胞免疫分型:CD13(+),CD117 (+),CD33 (+),CD34、HLA-DR(+),部分表达CD7,不表达淋巴系及巨核系标志,胞质MPO(+),染色体:45,XX,t(3;3)(q21;q26),-7[3];未发现FLT3、NPM1、C-KIT等基因突变.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于2011年8月23日予以CAG预激方案治疗1周后复查骨髓象提示:NR.

  • 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曹世平;王鹏;崔凯;郭志刚;宾建平;张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2.3±15.6)岁;对照组(常规治疗)60例,平均年龄(60.8±16.6)岁.ACS患者就诊后查肌钙蛋白T(cTnT)定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TnT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MIF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入选的ACS患者就诊后检测血清MIF为(2 985.32±94.65) pg/mL;CRP为(11.36±3.43) mg/L; cTnT为(1.042±0.322)μg/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F和CRP、cTnT呈正相关(r=0.658,P< 0.01;r=0.552,P< 0.01).前列地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F、CPR和cTnT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F、CPR和cTnT水平也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前列地尔治疗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MIF、CPR和cTnT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金刚藤配伍抗痨药物对女性生殖器结核的治疗作用

    作者:邓国华;姚丹;徐改凤;钟洪兰;邓惠娟;刘志辉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配伍抗痨药物对女性生殖器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研究(金刚藤组)和对照两组,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第1个月后、第2个月后的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而第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的CD3+、CD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升高并恢复正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增幅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伍抗痨药物治疗女性生殖器结核,可使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升高,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 治疗浓度的雷诺嗪对人心房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黎健勇;邓春玉;邝素娟;饶芳;方咸宏;杨慧;张晓娟;薛玉梅;吴书林

    目的:探讨治疗浓度的雷诺嗪对人心房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右心耳分离心房肌细胞,在治疗浓度的雷诺嗪作用下,使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APD)及峰钠电流、L型钙通道电流(LCa.L)、瞬时外向钾电流(Ito)、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观察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10μmol/L雷诺嗪使APD50和APD90分别延长27.5%和14.2%,而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幅度无明显影响;使钠电流失活曲线V0.5从(-92.9±7.8)mV左移至(-103.5±3.9)mV,对ICa.L、Ito、IKur的电流-电压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10 μmol/L雷诺嗪延长APD50和APD90,并使快钠通道失活增加.

  • 多胺类似物双乙基去甲精胺联合阿司匹林高效杀伤宫颈癌Caski细胞的研究

    作者:杨建林;韩钰;王艳林;张伟

    目的:研究多胺类似物双乙基去甲精胺(BENS)与阿司匹林联用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生长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多胺类似物BENS联用阿司匹林孵育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Caski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DNA Ladder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yt-C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化学发光法测定精胺氧化酶(SMO)活性.结果:BENS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显著降低单用BENS的细胞存活率(P<0.05),同时低剂量阿司匹林就能显著增强BENS诱导细胞凋亡作用(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较,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S期和G2/M期比例下降;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胞浆中Bcl-2表达量减少,Bax表达增加,cyt-C由线粒体释放.且SMO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增强BENS诱导人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的作用,但与多胺代谢过程无关.

  • 肝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预测及表达研究

    作者:廖之君;马文丽;梁爽;林德馨;王晓江;郑文岭

    目的:预测肝脏组织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实验验证其基因表达.方法:构建含未知基因的肝组织选择性细胞通讯(LSCC)基因网络,再进行聚类、文献挖掘、基因本体、KEGG通路、Transfa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分析,用以预测loc91614的功能特征,后,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验证其基因表达.结果:获得21个节点的LSCC基因网络,聚类显示loc91614与apob密切关联;文献挖掘显示基因与肝组织、胞质、脂等关键词显著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揭示loc91614具有细胞通讯、信号转导、细胞内信号级联的功能,有7个TFBS可对含loc91614的靶基因集进行调控,loc91614基因在肝细胞表达明显高于肝癌细胞.结论:loc91614可能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质中,很可能在肝组织中发挥细胞通讯等功能,也可能参与肝脏的糖、脂代谢过程,在肝细胞选择性高表达.

  • 调控鞘氨醇激酶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申鹏;陈科全;吕成伟;石敏;廖旺军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稳定转染构建SPHK1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和siRNA转染抑制SPHK1表达.分别应用MTT方法评价不同SPHK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评价TGF-3对SPHK1表达水平的作用,以及SPHK1对EMT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SPHK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表达株及对照细胞;过表达SPHK1显著增加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而抑制SPHK1表达引起相反的变化.SPHK1可以负调控EMT上皮性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正调控间质性分子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l.结论:SPHK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MT而发挥作用.

  • MicroRNA-21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影响胃癌细胞的迁移

    作者:许庆文;周才进;鲁珏;刘春安;徐飞鹏

    目的:通过调控MicroRNA-21,研究其对胃癌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及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将MGC-803人胃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不相关siRNA(小干扰RNA)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A-21质粒的mir21组,转染miRNA-21抑制物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PDCD4siRNA的PDCD4siRNA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PDCD4基因及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r21组PDCD4表达明显下降,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21 Inhibitor组PDCD4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转染miRNA-21抑制剂和PDCD4siRNA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croRNA-21可靶向调控胃癌细胞PDCD4,抑制microRNA-21的表达后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 丙戊酸逆转人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作者:陈业豪;钟小懿;吕琳;王文雅;饶进军

    目的: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人肺癌耐顺铂细胞株A549/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分析VPA单用以及联合顺铂对A549/DDP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和DDP联合诱导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VPA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为8mmol.VPA和顺铂联合干预A549/DDP细胞结果显示,低剂量VPA和顺铂联合对A549/DDP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VPA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作用.细胞周期结果显示,VPA联合顺铂作用36 h可见细胞周期受阻,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48 h时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VPA不仅具有抑制人肺癌耐顺铂细胞增殖的作用,而且能够明显提高A549/DDP对顺铂的敏感性,有效地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 结核杆菌临床分离菌早期培养滤液蛋白质组的比较

    作者:黄业伦;孟繁荣;谢贝;曹翌明;牛群;雷杰;谭守勇;张言斌;吴玲

    目的:初步了解结核杆菌体外液培养条件下的早期蛋白质代谢和分泌活动状况.方法:将2株对抗结核一线药物敏感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菌接种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并于培养第7天用0.22 μm滤纸过滤培养液制备早期培养滤液,应用与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捕获滤液蛋白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描述性分析比较其蛋白质组.结果:在2株结核杆菌7d培养滤液中分别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982 ~9 329与941~9 331、丰度为7~ 210与11~368(通过质谱峰面积计算相对强度值表示)的164与194种蛋白质;与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基本身蛋白质组比较,在2株结核杆菌7d培养滤液中分别有153和183种蛋白质新产生(其中10种在2份滤液中均有存在)、92和90种蛋白质消失、10和13种蛋白质丰度变小.结论: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结核杆菌蛋白质代谢和分泌活动活跃,且不同菌株间有较大差异.

  • 脱细胞异种真皮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

    作者:杨辉;曾勉东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特别是糖尿病已跃居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1].患者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导致伤口溃疡不愈合,虽然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也行之有效,但也存在自身不足,笔者选择在抗感染、控制血糖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移植治疗.

  • 腕关节镜治疗腕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

    作者:江涛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是连接远端桡骨、腕骨与尺骨的韧带和软骨结构,对于腕关节和远侧桡尺关节有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临床上许多影响患者功能的腕尺侧症状都与TFCC异常有关.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8例腕关节TFCC损伤患者,并经腕关节镜诊断及治疗.术后随访8~ 15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7例随访资料完整,现报告如下.

  • 尿毒症患者并发抗生素性脑病45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正华;张继国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明显提高,同时血液透析技术的日臻完善,患者透析质量、生存期也显著改善和延长,而尿毒症患者因免疫功能下降易致各种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机会和频度明显增多,因而尿毒症患者出现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即抗生素性脑病非常多见,现报告如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小明;赵红如;倪建强;段晓宇;徐耑;蔡秀英

    临床上多数患者在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mic attacks,TIA)后,近期卒中的风险增高[1].临床工作中亦发现很多TIA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出现病情的明显进展,所以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和治疗TIA发作已成为共识.笔者还发现应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很多时候仍然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以至于患者很快出现明显的肢体功能残疾.笔者收集首剂负荷剂量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病例,与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相比较,为TIA的急诊处理供临床参考.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急诊应用分析

    作者:侯传勇;任天成;张明;许平;魏芳玲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有数据显示,80%的ACPE在急诊科就诊,其院内病死率达12%,1年病死率达40%[1].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无创通气可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降低呼吸功耗.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是无创通气常用的模式,在ACPE救治中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

  • 内镜辅助下美容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

    作者:杨信阳

    腮腺切除术是头颈部的常见手术,一般采用传统"S"形大切口、大翻瓣以方便安全解剖面神经,这种术式造成损伤大、并发症多和明显的瘢痕影响外观.但发生在腮腺的肿块80%是良性肿瘤[1],故对现行大切口的做法有改良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仪器和设备的发展,使内镜由体腔内扩展到体腔外,使腮腺肿瘤切除在内镜辅助下进行变为可行,可以借助内镜长距离操作和放大优势,达到减少损伤和满足美容需要.笔者在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我院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11例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选择美容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以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疗探讨

    作者:赵澜涛;王永宏;陈建海;王亮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一旦发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笔者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共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11例,效果良好,现将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异物所致婴幼儿咽后壁脓肿11例

    作者:邵剑波;刘大波;钟建文;周婧

    咽后壁脓肿是小儿耳鼻喉科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容易误诊,治疗不及时甚至治疗过程中都有较大的风险,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危及生命.据报道其致死率和严重并发症率分别为10%和43%[1].常见的原因通常为上呼吸道、耳部感染以及异物刺入所致.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感染所致的咽后壁脓肿逐渐少见,异物所致占的比例有逐渐升高趋势.

  •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俞;崔书中;巴明臣;吴印兵;唐鸿生

    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等腹腔恶性肿瘤并腹水的有效措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往单纯的CRS通常只能处理肉眼可见病灶,而CRS联合HIPEC则综合利用手术、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的灌洗作用,清除和消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和微小癌灶,是目前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模式.本文旨在对CRS联合HIPEC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刘菊芬;任爱国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常见的一类严重先天缺陷,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障碍所致,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膨出等表型.在我国NTDs高发的某些地区,NTDs的出生患病率为138.7/10 000~199.4/10 000[1-2].过去30年来,研究者针对NT Ds的病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NTD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 肾素原受体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又佳

    肾素(renin)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通过限速反应裂解血管紧张素原以产生血管紧张素Ⅰ.组织局部肾素浓度显著高于循环中的浓度,提示在局部组织可能存在能与肾素结合的高亲和力受体.2002年,Nguyen等[1]首先在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克隆出肾素/肾素原受体(prorenin receptor,PRR).肾素原受体能够通过与肾素/肾素原相结合引起肾素原构象变化,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与肾素原-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其他反应元件不同的是,肾素原受体表达并非完全与RAS系统血流动力学功能相关.

  • microRNA与Toll样受体在NF-KB信号通路中的相互调控作用

    作者:娄鉴芳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及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当其识别相应配体后,可以通过活化一系列信号转导分子激活TLRs通路,介导相应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研究发现microRNA (miRNA)家族成员在TLRs通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TLRs可以诱导miRNA的表达或上调其表达水平,同时miRNA也可调控TLRs通路.

  • 血氧依赖水平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江罗佳

    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肾脏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肾脏fMRI是指利用各种MR检查技术和方法对肾脏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进行评价的方法总称,主要有磁共振灌注成像(pemsion weighted magetic rcsonance imaging,MR P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ing,DWI)、肾脏钠离子磁共振成像(sodium MRI)、BOLD MRI等.BOLD成像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效果[1].然而目前应用BOLD MRI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旨在就国内外肾脏fMR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BOLD成像在ARF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 蛇毒抗菌肽OH-CATH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导尿管感染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思熳;高振华;余果宇;翟国敏;申吉泓

    目的:探讨蛇毒抗菌肽OH-CATH在家兔留置导尿管引起泌尿系感染模型中的抗感染作用.方法:利用大肠杆菌标准株(E.coli ATCC 25922)作为感染细菌,几丁糖凝胶作为生物涂层建立兔留置导尿管感染模型,随机分组,同时给予蛇毒抗菌肽OH-CATH干预,头孢哌酮钠作为对照,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5、10d采集尿液和血液,行尿培养和细胞因子测定;模型建立后10d对导尿管进行细菌培养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情况,HE染色病理检查观察膀胱感染情况.结果:头孢组和抗菌肽组对biofilm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iofilm表面的悬浮细菌数量少,实验动物的感染较轻.抗菌肽组TNF-α、IL-lα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用蛇毒抗菌肽OH-CATH预处理导尿管可显著抑制biofilm的形成,调节实验动物机体免疫,减轻实验动物的感染,实现对实验动物的保护作用.

  • 载阿霉素金磁复合微粒体内靶向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蓝玉;迟庆;李学慧;于增国

    目的:考察载阿霉素金磁复合微粒联合外磁场在荷瘤小鼠体内靶向分布特性及其抗肿瘤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肝细胞癌动物模型,取50只,随机分为5组,采用尾缘静脉注射法,各组给予不同剂型药物,磁阿霉素组加外磁场固定2h.每3天1次,分别于给药后第6天和第9天测算肿瘤抑制率,评价其靶向抗肿瘤效果;另取30只,随机分为3组,经尾缘静脉给予不同剂型药物,磁阿霉素组外磁场固定1h,然后处死小鼠,心脏取血并收集心、肝、肾、肿瘤组织,应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阿霉素浓度,考察其在小鼠体内靶向分布特性.结果:靶向抑瘤实验显示,在各种不同剂型给药中,磁阿霉素联合磁场组较其他给药组均有明显的抑瘤效果(P=0.000),并在持续给药的情况下,对肿瘤抑制效果不断增强,而磁阿霉素组在无外加磁场的环境下,其抑瘤效果与单纯阿霉素给药效果无差异,单纯磁微粒组无抑瘤作用.靶向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肿瘤靶区应用磁场固定1h后,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非磁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对照组在没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与非磁区组织的药物浓度基本相同.结论:载阿霉素金磁复合微粒联合外磁场对小鼠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靶向定位作用和明显的肿瘤抑制效果,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用于临床肿瘤的靶向治疗.

  • 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玉浔;安雅臣;赵晓晶;史国辉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健康8周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40 mg/(kg.d),腹腔注射,T组].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的p-选择素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有何差异.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提示N组大鼠的肾组织p-选择素呈弱阳性表达,DN组和T组大鼠的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明显强于N组.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变化,尿毒清颗粒的治疗对p-选择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衰减.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血管痉挛大鼠Caveolin-1变化研究

    作者:熊叶;游慧超;谭显西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大鼠Caveolin-1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150只,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和SAH组.SAH组、生理盐水组又分为建模后第3、5、7、14天4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模,观察基底动脉病理改变,检测Caveolin-1蛋白含量变化.结果:(1)动物建模情况:SAH组大鼠各时间点上Bederson评分≥1分,证明DCVS建模成功;(2)血管痉挛情况:SAH后第3天出现明显管腔变小,第7天管腔变小达高峰,中膜平滑肌层增厚为明显(P<0.05);(3) Caveolin-1情况:SAH组第7天Caveolin-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及空白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底动脉Caveolin-1的下调可能与SAH大鼠DCVS有关,可能成为SAH诱发DCVS治疗的潜在靶点,为DVCS的治疗提供方向.

  • 从乳腺癌组织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及MPB64基因

    作者:杨宝财;田艳生;崔幸琨;张卫;马延;董圣峰;赵文艳;孙莉;王江勇

    目的:探寻乳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MTB-L)的感染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115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别用IK抗酸染色检测MTB-L、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原位杂交检测MPB64基因在癌细胞核内的表达,并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0例作对照.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软件,各组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乳腺癌组IK抗酸染色MTB-L阳性者53例(46.1%),免疫组化检测阳性58例(50.4%),乳腺癌癌细胞核内MPB64基因阳性表达60例(52.2%),与癌旁正常乳腺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8.01、29.12、31.73,均P< 0.05).(2)乳腺癌组各组织类型、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的IK抗酸染色检测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4、1.35、0.78、0.29、0.27,均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1、0.31、0.10、0.45、0.47,均P>0.05),MPB64基因检测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9、0.53、0.18、0.35、0.78,均P>0.05).结论:MTB-L存在于乳腺癌组织中;MTB-L的MPB64基因在乳腺癌癌细胞核内高度表达;MTB-L与MPB64基因检测阳性率与各病理学特征无关.

  • 肿瘤标志物在腹膜假黏液瘤复发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芳;梁国威;刘雪凯;许洪斌;邢儒通

    目的:在腹膜假黏液瘤(PMP)复发患者中,评价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和CA724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的PMP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入选具有完整术前和术后肿瘤标志物检测资料的患者,其中CEA组、CA199组和CA125组各36例,CA724组27例.结果:CEA、CA199、CA125和CA724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9%、63.9%、69.4%和96.2%,CEA和CA724显著高于CA199和CA125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EA(r=0.579,P< 0.001),CA724(r=0.504,P=0.007),CA199(r=0.444,P=0.007)与腹膜种植癌指数(PCI)具有显著相关性;CA125(r=0.103,P=0.551)与PCI无显著相关性.术后CEA、CA199、CA125和CA724组的降低率分别为97.2%、77.8%、80.5%和100.0%.在术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的患者中,CEA、CA199、CA125和CA724组的水平降低率分别是(56.9±22.5)%、(45.0±22.3)%、(54.9±22.1)%和(59.4±12.4)%.结论:PMP复发患者中应首选CA724和CEA作为PMP诊断和疗效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 中药分消汤煎服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临床观察

    作者:林军

    癌性腹水是癌症晚期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地针对癌性腹水进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1月以来,采用中药分消汤煎服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与单用顺铂进行对比观察,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针灸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金生;宫庆娟;黄秋兰;罗秀英;越宇;黄乔东;卢振和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带状疱疹的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患者2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P组,n=13)和针灸治疗组(A组,n=12),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P组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和镇痛药物治疗,A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 VAS评分和皮疹愈合时间;Western-blot法检测c-FLIP表达,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c-FLIP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皮疹愈合时间短子P组(P<0.01);急性带状疱疹患者c-FLIP表达比正常人表达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升高(P<0.01),P组治疗前、后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针灸可以调节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促进皮疹愈合.这可能是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细胞免疫机制之一.

  • 博尔纳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作者:刘赛;徐平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博尔纳病(borna disease)的病原体,为单股负链的RNA病毒,有严格的嗜神经性,可抑制神经系统少突间质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1],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2],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持续性的中枢系统感染.因感染该病毒而引发的疾病称博尔纳病,在已报道的人类感染BDV的病例中,以患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神经质及慢性疲劳综合征者多见[3].

  • 心脏保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世强;陈寄梅;庄建;朱平

    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Christiaan Barnard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人类心脏移植[1],从此心脏外科开始踏入了以往的禁区.心脏移植的不断发展,给越来越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希望.目前,心脏保存方案的制定主要基于[2](1)低温限制新陈代谢;(2)保持机体结构活力;(3)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大理白族2型糖尿病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SNPs的相关性

    作者:康庄;赵惠珠;苏恒;张云;虞艳芳;欧杨;薛元明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APM1)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大理白族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白族正常对照及T2DM患者APM1启动子上的5个SNPs位点:11426A>G、11391G>A、11377C>G、11156insCA、1143C>T的多态性.结果:(1)11391G>A和11043C>T两个位点在白族人群中高度保守;(2) 11156insCA位点在正常人群中无碱基插入现象,仅在T2DM患者中存在,但频率非常低;(3) 11426A>G和11377C>G位点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11426A>G和11377C>G位点相连锁,但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M1启动子上11426A>G、11391G>A、11377C>G、11156insCA、11043C>T这5个多态性位点与大理白族2型糖尿病发生无关.

  • 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脓毒症的研究及其进展

    作者:周少丽;谭芳;陈裕洁

    脓毒症(sepsis),又称败血症,是由于各种病原体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外科大手术后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复杂的、失控的、全身性的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目前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不断进步和发展(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制剂、活化蛋白C、阿片类镇痛药等)[1],但其病死率仍高达30%以上.因此,脓毒症治疗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右美托咪定在围术期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黎玉辉

    围术期困难气道的处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研究[1]发现在与麻醉相关的死亡病例中,因严重的困难气道处理失败者约占30%,气道处理困难的程度越高,脑损害或死亡的危险性越大.其处理的关键在于在插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同时避免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遗忘、止涎和呼吸抑制轻等特点[2],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处理困难气道较为理想的药物.本文对DEX在困难气道中的处理及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 单次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

    作者:刘卫锋;窦云凌;李梅娜;邓耀龙;杨军林;舒海华

    目的:评价单次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D组和C组,每组25例.2组均采用丙泊酚靶控和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的全凭静脉麻醉,D组诱导插管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静脉输注,C组输注生理盐水.记录唤醒时间并评价唤醒质量;记录麻醉前(T0)、术中唤醒停药时(T1)、唤醒时(T2)、唤醒后10 min(T3)和术毕拔管(T4)各时间点MAP和HR;记录手术开始至唤醒试验的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2组患者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唤醒质量优于C组(P<0.01).T2和T3时间点D组患者MAP和HR低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单次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提高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试验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

  • Shikani喉镜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急诊饱胃清醒气管插管

    作者:柳垂亮;李玉娟;王美容;钟德勇;李志鹏;吴涯雯

    目的:探讨Shikani喉镜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慢诱导用于急诊饱胃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40例急诊饱胃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气管插管组(S组)和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组(M组).2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行咽喉腔及气管内表麻,10 min静脉泵入DEX负荷量1 μg/kg,继以1μg/(kg,h)维持至适宜镇静程度,再分别使用Shikani喉镜(S组)和Macintosh喉镜(M组)行气管插管.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及配合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次数、时间以及包括心血管反应、呼吸抑制、口咽腔损伤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S组气管插管条件的恶心呕吐降低,且耐受性提高(P<0.05).S组的1次插管成功率(95.0%)高于M组(70.0%),平均插管时间少于M组,口咽腔黏膜出血创伤的发生率也较M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S组无明显呼吸抑制及对插管的不良记忆,无剧烈的插管心血管反应.结论:DEX镇静复合上呼吸道表麻下,Shikani喉镜引导急诊饱胃患者的清醒气管插管,较普通Macintosh喉镜插管更简便有效、患者舒适性强、不良反应少.

  • 右美托咪定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涯雯;黄鸿晖;郭苇航;曾静贤;雷学恒;陈友权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相对佳剂量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组(均n=20),A、B、C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0.3、0.6、1.0 μg/kg右美托咪定,D组拔管前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麻醉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后不良反应.结果:各组在T2、T3时段的SBP、DBP及HR显著高于T1时段(P<0.05),A、B、C组显著低于D组,且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P<0.05).各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恶心呕吐、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 μg/kg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预防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相对佳,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