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路径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平;方兆山;孙北望;谢嘉奋;刘衍民;叶琛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经皮肝胆道镜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7月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1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对照组则采取二步造瘘取石法,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的观察组在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采用二步造瘘取石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TCSL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为有效方法,两种手术路径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一步造瘘取石法出血量较少,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手术的首选。

  •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MRA、TCCS和CDFI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艺;谢元亮;孙琳;李晶晶;杨顺实

    目的:分析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TCCS和CDFI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后循环缺血而行MRA、TCCS、CDFI患者,以DSA为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独立运用MRA、TCCS、CDFI的敏感性、准确率分别为71.88%、75.00%,84.21%、89.47%,76.47%、84.31%,联合运用的敏感性、准确率提高至96.88%,96.08%。结论:椎动脉MRA诊断PCI有较高的敏感性,椎动脉MRA、TCCS和CDFI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后循环缺血。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变化及其与IL-6相关性

    作者:张习文;郑锴;张鹏;路秦龙

    目的:研究单纯胸腺瘤和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IL-6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瘤合并MG(MG组)、单纯胸腺瘤(NMG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IL-6。结果:MG组及NMG组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MG组与对照组、NMG组比较,Treg细胞比例降低、IL-6水平增高(P<0.01)。 MG组IL-6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性(r=0.792,P<0.001),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r=-0.559,P=0.005)。结论:单纯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MG患者Th17细胞增多,胸腺瘤合并MG患者Treg细胞减少,IL-6在维持两者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Th17/Treg失衡可能导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 降钙素原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史家欣;李家树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CAP患者296例,同期收住的其他患者221例,比较PCT在CAP和非CAP患者之间、老年和非老年CAP之间的差异,作ROC曲线,运用大约登指数法确定PCT诊断CAP的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CAP患者PCT显著高于非CAP患者(P<0.05)。 PCT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7,佳临界值是0.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5和0.77。老年CAP患者PCT水平低于非老年CAP患者。 PCT诊断老年CAP的AUC是0.63,佳临界值是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73。 PCT诊断非老年CAP的AUC是0.73,佳临界值是0.08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90。 PCT指导抗生素应用与临床结合影像学指导抗生素应用比较疗程更短(P<0.05),而疾病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PCT在诊断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 老年患者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

    作者:徐俊丽;方瑜洁;刘永国;张明丽;吴松笛;崔亚丽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同时选择105例年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运用AS-PCR方法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的缺失,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效果的关系。结果:在这125例老年患者中,检测到纯合子快代谢型,杂合子快代谢型以及慢代谢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5.29%,76%,89.39%。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根除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无相关性。

  • 脓毒症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义坤;赵明;张浩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Presepsin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脓毒症患者52例,SIRS患者40例。另选3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浆Presepsin、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性能。结果:死亡组血浆Presepsin、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患者血浆Presepsin、PCT水平高于SIRS组及对照组(P<0.05)。 APACHEⅡ评分在SIRS组和脓毒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resepsin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性(r =0.82),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69)。 Presepsin的AUC为0.908(95%CI:0.848~0.967);分界值为629 pg/mL时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90%。 PCT的AUC为0.862(95%CI:0.787~0.937);分界值为1.98 ng/mL时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6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resepsin升高,Presepsin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 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融合功能训练对术后眼位及三级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影

    目的:探讨融合功能训练对斜视术后患者双眼眼位及三级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30例应用融合功能训练软件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365 d的斜视度、融合功能、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65 d比较,治疗组眼位回退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P<0.05);治疗组眼位矫正率为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P<0.05);治疗组融合功能恢复率达53%,高于对照组的15%(P<0.05);立体视觉功能恢复率达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能矫正眼位,减少眼位回退率,提高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恢复。

  • 低白蛋白血症对脓毒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和预后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壮;段美丽

    目的:评价低白蛋白血症对脓毒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以302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明确诊断脓毒症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分为极低蛋白组、低蛋白组和正常蛋白组。收集全部患者诊断脓毒症即刻的血清白蛋白值、一般临床特征、ARDS发病率及28 d预后等相关资料,比较其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极低蛋白组与低蛋白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ARDS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组(P<0.05),3组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ARDS的患者中,极低蛋白组与低蛋白组28d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组(P<0.05);以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作为ARDS患者死亡预测的界点,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86%。结论:低白蛋白血症与脓毒症患者ARDS的发生有关,并可以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预后。

  • 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及NO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杨丽萍;侯俊德;申自玮;马建彩

    目的:检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妊娠妇女75例,分为3组。 A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5例;B组: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25例;C组: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孕妇血清sFlt-1浓度的变化,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血清NO水平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FIt-1浓度变化,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胎盘组织NO水平变化。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水平分别与相应部位的NO水平呈负相关(r=-0.183,r=-0.251,P<0.05)。结论:孕妇血清及胎盘组中sFlt-1、NO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 STEAP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喜雁;刘展

    目的:探讨STEAP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例原位灶大肠癌以及37例大肠组织中STEAP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STEAP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STEAP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01)。此外,升高的STEAP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P=0.013)和肿瘤大小(P=0.044)呈明显的正相关。此外,上调的STEAP与大肠癌的淋巴结也呈明显正相关趋势(P=0.116)。结论:STEAP在大肠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进展。

    关键词: STEAP 大肠癌 转移
  •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及Foxp3+Treg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作者:谢海;马丽敏;季丽丽;战同霞

    目的:检测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和Foxp3+Treg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正常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TSLP在甲状腺癌诱导Tregs分化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以期为临床甲状腺癌的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组织标本,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标本中TSLP及Foxp3+Tregs的表达,同时分析PTC中TSLP表达与肿瘤局部Tregs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TSLP及Foxp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的良性病变;TSLP表达阳性的患者其肿瘤局部的Foxp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TSLP阴性组。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存有Foxp3+Tregs的表达,但在甲状腺癌发生时表达明显增强;TSLP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肿瘤局部Tregs细胞增多有关;TSLP的病理性上调表达可能通过诱导Foxp3+Tregs的生成而促使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 高血压社区防治“三化”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廖成标;李金锋;欧阳松华;任海滨;蒋爱忠;刘美玲;张惠琪;乐建华;黄春垒;雷锦香;骆华连

    目的:评价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在“三化”管理模式前后的临床效果,摸索适合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河源市辖区内35岁以上长驻居民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2563例,研究“三化”管理3年后患者的规律运动、吸烟、每日食盐量、规律服药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情况变化。结果:经过3年“三化”管理后,患者在控制血压、血脂以及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干预前,高血压的控制率由15.0%增加到47.2%,健康知晓率由40.0%增加到49.0%,LDL-C由(2.89±0.85)mmol/L降低到(2.43±0.65)mmol/L,HDL-C由(1.39±0.27) mmol/L增加到(1.52±0.28)mmol/L,效果显著。结论:采取“三化”管理模式的患者,能明显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使血压控制平稳,提高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措施。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HIF-1α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锦明;李敏;李蕾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各30例),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胎盘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IF-1α蛋白主要定位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细胞质,部分胞核也有染色。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增强,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实践及疗效分析

    作者:熊时喜;李钢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实施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营养组),在患者伤后不同时期分3个阶段给予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并与同期具备相似条件但未规范执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36.5±9.4)g/L]、肱三头肌皮皱厚度[(14.5±4.4)mm]及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13.5±11.4)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9±10.7)g/L、(10.9±3.7)mm、(9.7±13.7)g/L],院内感染率(30.61%)及消化道出血(8.16%)、便秘(4.08%)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4.55%、24.51%、3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患者预后GOS评分的平均秩次(183.57)显著高于对照组(145.29),预后明显更好。结论: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良好的机体状态,可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及乙肝肝硬化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敏;杨丽莎;彭德珍;张兵;聂琳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75例,其中免疫清除状态20例、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20例、肝硬化35例(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CD4+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对照组、免疫不全组、免疫清除组、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免疫清除组的CD4+/CD8+、NK细胞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不全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的CD4+/CD8+、B细胞高于其他各组,CD3+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疾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结肠癌组织SPARC蛋白质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申玉翠;张其胜;姚忆蓉;徐建华;高鹏

    目的:SPARC是一种可调节细胞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PARC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ARC在结肠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SPARC mRNA在结肠癌组织呈高表达(29.8±2.8),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19.8±1.6),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免疫组化显示32例结肠癌组织中26例SPARC表达阳性,正常结肠组织中仅3例SPARC表达阳性,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SPARC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SPARC的表达阳性例数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结论:SPARC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肾胺酶与肾交感神经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陈平安;李韶南;雷晓明;刘震

    目的:探讨肾胺酶与局部肾交感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2例对照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胺酶活性。观察不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衰患者间PRA及肾胺酶等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心衰组PRA、E、NE、AngⅠ活性增高,肾胺酶活性降低。与轻微心衰组相比,严重心衰组肾胺酶活性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分别为<0.01、0.034),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PRA增高(均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肾胺酶活性与Log NT-proBNP(r=-0.400,P=0.002),Log NE(r=-0.315,P=0.014)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OR=6.962,95%CI=1.223~39.638)、PRA(OR=3.736,95%CI=1.031~13.540)及肾胺酶活性(OR=0.253,95%CI=0.069~0.927)是影响NYHA级别高低的独立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反映肾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PRA增加,肾胺酶活性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

  • 疣状胃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善峰;丁西平;赵敏;严波;丁邦胜;王瑾

    目的:初步检测疣状胃炎外周血中CD3+、 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63例疣状胃炎和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变化;同时观察疣状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情况及病理改变。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且炎症活动重度的疣状胃炎患者其合并Hp感染几率显著高于轻度炎症活动程度(P<0.01);疣状胃炎组患者炎症活动程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及肠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较慢性浅表性胃炎CD8+T细胞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D3+、CD4+、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Hp、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免疫紊乱的病因,且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 儿童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作者:石坤;陈婷婷;牛文琪;方钰;柳颐龄;李焰;郭永宏;王献民

    目的:研究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内科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4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根据Lown分级结果将这147例患儿分为良性组(LownⅠ、Ⅱ)90例和恶性组(LownⅢ、ⅣA、ⅣB、V级)57例,对比3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结果:(1)良性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QT间期离散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功能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2)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恶性组患儿的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 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心搏数百分率(PNN50)等数据均要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患儿的SDNN、SDANN、SDNN index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儿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QT间期离散度显著增高,QT间期离散度以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可以有效地预测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危险程度。

  • 胶晶比对危重症患者腹内压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纯;张晓菲;陈雷;胡文利;寇秋野

    目的:探讨胶晶比对危重症患者腹内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每日测量腹内压不少于2次的患者资料,根据腹内压改变,将入选患者分为腹内压降低组与非腹内压降低组,统计分析第24、48、72小时胶晶比与腹内压变化的关系。结果:第24、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分别为167、91、56例,非腹内压降低组分别为220、94、59例,第24小时腹内压降低组胶晶比明显高于非腹内压降低组(0.51±0.05 vs.0.49±0.03,P<0.05),第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与非腹内压降低组胶晶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0.03 vs.0.21±0.02;0.12±0.02 vs.0.13±0.02,均P>0.05)。第48、72小时腹内压降低组液体总量明显低于非腹内压降低组(3864.18±102.02比4493.03±170.54;3661.07±130.23 vs.4021.36±124.00,均P<0.05)。结论:提高胶晶比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24 h内腹内压,限制液体总入量可以明显降低ICU患者48、72 h腹内压。

  • 2~5岁轻度间歇哮喘儿童气道阻力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兴;王文革;张俊红;郑春茜

    目的:用单阻断法测定2~5岁轻度间歇状态哮喘患儿气道阻力,并探讨气道阻力与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2~5岁轻度间歇哮喘患儿运用单阻断法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同时记录该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总IgE及酶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浓度。结果:64例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有24例气道阻力高于正常预计值,血清总IgE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分别有29例、28例高于正常范围。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性别与气道阻力存在线性相关性(P=0.001)。气道阻力与血清总IgE相关性较好(P<0.05),且为正相关(r=0.258)。在轻度间歇哮喘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气道阻力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轻度间歇哮喘患儿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大小受性别因素影响较大。轻度间歇哮喘患儿是否存在通气障碍与血清总IgE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影响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炜;尹益民;谭峰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尿毒症患者分为腹膜透析组42例,血液透析组39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1例,实验对照组(未透析组)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全部病患股总动脉各项弹性参数,包括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及二者之差(△D)、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透析组β,Ep, 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血透组β、Ep高于未透析组,腹透组β、Ep低于未透析组(P <0.05);血透组β、Ep及PWVβ明显高于腹透组(P<0.05),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管僵硬度与年龄、透析时间、IMT、脉压差、Dd等影响因素呈正相关性,与△D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股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早于形态学改变,血液透析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程度相对更重,血管弹性功能的降低与年龄增长、透析时间延长、脉压差增大等因素相关。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对尿毒症患者外周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提供量化依据,对于协助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但检测中需注意影响其测值偏倚的干扰因素。

  • 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丁胜;赵湜;王中京;张旭艳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高脂血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术,并继续给予口服降脂药物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天检测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血浆置换术后重度高TG血症患者的TG平均降幅(74.78%)显著高于中度高TG血症患者(54.85%)(P<0.001);重度高TC血症患者的TC平均降幅(52.30%)显著高于中度高TC血症患者(35.28%)(P<0.001);去除量与总血容量(TBV)比值≥40%患者的TG平均降幅(74.47%)及TC平均降幅(44.73%)分别高于去除量与TBV比值<40%患者的TG平均降幅(65.14%)及TC平均降幅(39.66%)(P<0.05)。所有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气管插管期QTc间期的影响

    作者:谢海辉;黄德辉;张曙;倪新颖;陈绮文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利多卡因组(L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1.5 mg/kg利多卡因)和对照组(C组,n=35,诱导前静脉注射等容量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静注利多卡因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3 min(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6 min(T4)记录QTc间期、血压及HR变化。结果:与T0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延长(P<0.05)。组间比较,T3、T4时C组QTc间期明显长于L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围气管插管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静注利多卡因能明显抑制插管操作引起的QTc间期延长。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个体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项楠;方驰华;范应方;杨剑;祝文;曾宁;蔡伟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32例肝血管瘤,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术中在3D模型辅助下,选择佳肝切除手术方案,保护临近血管瘤的重要血管,大限度保留正常肝脏组织,实施手术。结果:三维重建真实显示肝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管变异,血管瘤与肝内血管的空间关系。所有病例术前评估均为可切除,术前规划和实际手术符合率100%。术中在3D模型指导下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14例,开腹肝血管瘤切除术18例。第一肝门阻断18例,阻断时间(15.32±7.12)min。术中出血(188.63±66.37)mL。术后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血管瘤个体化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

  • 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正铿;陈燕浩;金朝林

    目的:探讨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患者366例,根据心率过快程度分为3组,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4个亚组。选取心率<70次/min,无明显心率波动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心率过快程度及心率波动的范围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程度。结果: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波动范围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心率过快程度。结论: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可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10次/min或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可谨慎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而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或当心率波动>15次/min,不推荐此检查。

  • 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

    作者:贺小平;苗重昌;王德华;卞光军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其中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38例,在治疗前1周内、治疗1周期和治疗2周期3个时间点进行MRI-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治疗3个月后肿块大径改变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ADC值变化率的差异;化疗前后3次ADC值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两组化疗后ADC值的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肺癌肿块ADC值低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ADC值,治疗后肿块和淋巴结ADC值上升,两者对化疗的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期后肿块及淋巴结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肺癌肿块和纵隔肺门淋巴结的ADC变化监测化疗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90.9%、77.8%,特异性分别为63.4%、66.7%;化疗前后ADC值增大率与肿瘤缩小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DWI在评价肺癌疗效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ADC值的变化可监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早期疗效。

  • 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应用

    作者:王高燕;董海波;王洁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对乳腺导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我院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elenia数字乳腺钼靶机对126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对照组63例患者使用5.5号自磨钝的针头,研究组63例患者使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疼痛感和插管时间。结果:对照组54例患者造影成功,9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85.7%;研究组61例患者造影成功,2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疼痛平均(3.71±0.37)分,研究组患者疼痛平均(3.33±0.35)分;对照组插管时间(5.90±1.40)min,研究组插管时间(4.88±0.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导管造影中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对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临床分流处理的研究

    作者:孙玲玲;王美丽;王慧琴;王丽娜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分流处理方法。方法:对130例ASCUS患者均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改良阴道镜Reid评分及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30例ASCUS患者中病理结果为正常或炎症31例(23.90%),CINⅠ级29例(22.30%),CINⅡ级14例(10.80%),CINⅢ级或原位癌55例(42.30%),浸润癌1例(0.80%)。改良阴道镜Reid评分,结果显示0分32例(24.60%),1~2分36例(27.70%),3~4分47例(36.10%),5~6分15例(11.60%)。改良阴道镜Reid评分检测ASCUS中CIN及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8.99%(98/99),特异性为51.61%(16/31)。 hr-HPV检测ASCUS中CIN及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6.97%(96/99),特异性为32.26%(10/31)。结论:改良阴道镜Reid评分与hr-HPV检测均可用于分流ASCUS中的CIN及宫颈癌患者,但改良阴道镜Reid评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优于hr-HPV检测。

  • 胎儿胼胝体部分性缺失及发育不良横切面特征声像分析

    作者:蔡丹蕾;李丽娟;汪南;吴丽红;杜柳;谢红宁

    目的:总结胼胝体部分性缺失及发育不良胎儿产前二维超声常规横切面特征声像,为产前超声诊断部分性胼胝体缺失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至今经MRI或大体病理确诊的单纯性胼胝体部分性缺失病例产前常规二维横切面声像图中透明隔间腔缺失、侧脑室异常及第三脑室上抬发生率,追踪预后及染色体结果。结果:经MRI或大体病理证实单纯性胼胝体部分性缺失病例10例。9例为部分性胼胝体缺失,1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透明隔间腔缺失率20%,侧脑室异常发生率60%,第三脑室上抬发生率80%。8例终止妊娠,2例出生:1例随访至2岁,生长发育无异常;1例3岁,随访至今,生长发育均落后于同龄儿童。6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均正常。结论:以二维超声横切面间接征象作为胼胝体部分性缺失的产前诊断线索是可行的。胼胝体部分性缺失胎儿特征声像发生率与完全性胼胝体缺失胎儿不同,其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异常发生率较透明隔间腔缺失率高。单纯性胼胝体部分性缺失胎儿染色体结果正常,预后未知。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CT表现及其分型

    作者:陶可伟;郭晓利;李杰;靳激扬;徐中华

    目的:提高对各种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T表现的认识,以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并根据其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2例诊断为植入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其中腔内型23例,壁间型8例,壁外型1例。10例诊断为单纯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根据CT分型及评估制定治疗方案32例,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未发生大出血。根据超声及临床经验制定治疗方案10例,术中出血量较多,其中5例发生大出血。结论:CT是超声筛查后进一步诊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 阿奇霉素引起围手术期心房纤颤1例

    作者:叶沈平;张哲;赫凌峰

    病例,男性,72岁,以“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为主诉,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入院,拟择期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访视心功能2级以上,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心率:70次/min),术前血清离子检测K、Na、Ca、Mg均正常。术前3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阿奇霉素0.5 g/d(武汉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0.25 g/粒),第三日术晨给予阿奇霉素0.5 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支)静脉滴注,输注1 h后患者出现心慌,进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病,心室率140次/min,血压100/70 mmHg,麻醉科访视患者后暂停手术,观察病情,6 h后恢复窦性心律。

  • 第一、第二腮弓综合征1例

    作者:曹恒

    患者男,95 d,因颜面部先天畸形入院,入院查体:左侧面横裂,裂隙达左颊部外眦垂线,左侧面下部软组织发育不良,左侧口角至耳垂下方有隐裂,双耳外形轮廓正常,外耳道无狭窄、闭锁,左耳屏前有一副耳。左侧下颌骨发育不良,面部不对称。口腔内腭部完整,全口无牙颌。辅助检查情况:曲而断层X线片显示左侧下颌骨升支及体部轻度发育不良,颧骨后部发育不足。患儿听力正常,全身未见其他畸形。

  • 不典型结节病1例

    作者:王欣;贾俐聪;谢丽娜

    患者女,50岁,因肩关节疼痛入院,入院时关节疼痛,咳嗽,颈部淋巴结肿大,低热。入院后常规检查:(1)胸部CT强化检查:纵隔内及两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并合并成块,密度不均,局部纵隔血管受压,增强检查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30、120 s的CT值分别约为49、71 HU)。两肺胸膜下可见多发小结节影,两肺多发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两肺间质纹理增多,小叶间隔增厚(见图1~4)。(2)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3)超声检查:双侧颈部,颌下区,锁骨上窝及胸骨上窝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皮髓质分界不清晰,其内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左侧较大的约2.3 cm ×1.1 cm,右侧较大的约2.6 cm ×1.5 cm,胸骨上窝较大的约3.4 cm ×2.2 cm。肝门区、脾门区、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4)病理检查:颈部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肉芽肿小,未见干酪样坏死,纤维支气管镜钳夹支气管活组织活检:(右上叶开口活检)黏膜慢性炎症,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刷片)未见肿瘤细胞(图5~6);(5)实验室检查:PPD阴性,血沉23 mm/h(静脉血)、神经原烯醇化酶28.05μg/L、癌胚抗原1.59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2.29 ng/mL、鳞状细胞癌抗原0.10μg/L。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例

    作者:孙则红;刘玉青;王志学;赵俊华;张敏;李菁

    患儿女,12岁,因右眼眼前黑影7d,于2014年5月12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体健,无早产史,无吸氧史,患儿自幼被领养,家族遗传病史不详。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1.0。散瞳眼底检查显示双眼颞侧视网膜血管分支繁多,周边血管呈柳树枝状分布,右眼颞下象限大量视网膜前出血(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双眼颞侧视网膜血管呈柳树枝状,越靠近周边分支越多,血管在颞侧赤道部附近突然中止,末端血管动静脉异常吻合,有新生血管形成,荧光素渗漏,其远端大片无灌注区(图2)。临床诊断:双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右眼眼底出血。

  • 木样甲状腺炎1例

    作者:任君寿

    患者女,48岁,以“咽喉不适2个月,声嘶20 d”予2013年4月7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曾以“慢性咽喉炎”治疗,效果差。在我院行电子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表面光滑,未见新生物,左侧声带活动好,右侧声带麻痹,双侧声带闭合差。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侧颈部可扪及一包快,约1.5 cm ×2.0 cm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彩超示:右侧甲状腺深面实质性占位。甲状腺CT示:右侧甲状腺下份低密度影,考虑新生物,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彩超引导下甲状腺针刺活检考虑甲状腺腺瘤。抽血检查血钙、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遂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给予行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术中见右侧甲状腺下极深面组织占位,大小约1.5 cm ×2.0 cm,包块与气管壁粘连紧,分离困难,术中送冰冻提示:甲状腺及周围纤维组织考虑慢性炎,临床考虑木样甲状腺炎。遂钝、锐结合分离包块与气管壁,探查见气管壁弹性好,无塌陷,暴露右侧喉返神经,可见包块已包裹神经,探查发现神经质地硬,予摘除包块及右侧部分甲状腺组织。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甲状腺病变考虑纤维性甲状腺炎(慢性木样甲状腺炎)。术后患者声嘶无明显好转,复查血钙、甲功无异常。

  • 下肢恶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王美苓;石冬

    患者女,71岁。发现左大腿后侧肿物8个月。缘于2012年10月发现左大腿后侧有一约3cm×4cm肿物,未行进一步治疗,现患者发现肿物逐渐长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左大腿后侧可触及一15 cm ×10 cm囊性肿物,触痛,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CT检查:左侧股骨中段后方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9.9 cm ×9.7 cm ×15.4 cm,边界清晰,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及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推挤邻近肌肉(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及半腱肌),股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图1)。 CT诊断:左侧股骨中段后方肿块,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住院手术见:见左大腿后侧肌肉及间隙有一大小约15cm×10cm×7cm 囊实性肿物,部分包膜存在,肿物生长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肿物实质类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内有淡黄色果冻样液体,坐骨神经及后侧血管包裹粘连受压水肿严重。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后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及HE切片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

  •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黄帅豪;郑秋坚;王义生;梁昌详;田蒙蒙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区域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接受单节段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镇痛,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40 mg镇痛,C组为术后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术后2、6、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C组(P<0.05);C组术后追加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显著多于A、B组(P<0.05);术后2 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术后6、12、24 h,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 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A、B组(P>0.05), A、B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钠均能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氟比洛芬酯起效更快,而帕瑞昔布钠长期镇痛效果更优。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佳剂量的筛选

    作者:罗燕华;赵子良;黄焕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L)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地佐辛0.1 mg/kg组(D1组)、地佐辛0.15 mg/kg组(D2组)、地佐辛0.2 mg/kg组(D3组)和芬太尼1μg/kg组(F组),每组20例。各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地佐辛或芬太尼后进行丙泊酚TCI诱导与维持(血浆靶浓度均为3.0μg/mL)。记录麻醉前后HR、MAP、RR、SpO2、BIS值变化,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组患者麻醉前后的HR、MAP、RR、SpO2、BIS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 T3、T4、T5、T6时的MAP、BIS值均低于T1、T2(P<0.05);T4、T5、T6时的RR值、SpO2值均较T1降低(P<0.05);D2组(10%)和D3组(5%)术中体动明显少于F组(40%)(P<0.05)。 D1组(10%)和D2组(20%)术中呼吸抑制明显少于D3组(50%)和F组(40%)(P<0.05)。D1、D2组术后恶心、呕吐少于D3组和F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3.0μg/mL靶控输注能较好抑制URL术中心血管反应,其中以0.15 mg/kg的临床麻醉效应好,术中体动较少、呼吸抑制轻,术后不良反应更少,可在URL麻醉中选用。

  • 喷他佐辛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国利;王暐;刘薇;滕金亮;李福龙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对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n=20)、喷他佐辛组(P,n=20)。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随后分别静注芬太尼2μg/kg,喷他佐辛0.8 mg/kg。给药5 min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注射液2 mL行喉部表面麻醉,喉麻3 min时在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T0、T1、T2、T3、T4、T5、T6各时刻的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SpO2(血氧饱和度)、BIS(脑电双频指数);并记录各时刻的镇静程度。结果:两种药物都能有效的抑制穿刺及插管时血压、心率等应激反应,但喷他佐辛组在慢诱导麻醉插管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0.8 mg/kg喷他佐辛用于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中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结合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可增加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作者:梁悦;侯长春;黄宏;邬丽红;陈一强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设置HMGB1不同浓度(0、100、500、2000 ng/mL)组;(2)设置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拮抗组:对照,HMGB12000 ng/mL,anti-RAGE,anti-RAGE+HMGB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TNF-α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RAGE蛋白表达。结果:(1)16HBETNF-α的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16HBE的RAGE蛋白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相对于HMGB12000 ng/mL刺激组,anti-RAGE+HMGB1组TNF-α表达明显减少。结论:HMGB1通过结合RAGE受体可以浓度依赖形式增加16HBETNF-α的表达。

  • 一氧化氮吸入对脓毒症幼猪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龙鼎;喻莉;武晓灵;胡波;项辉;许涛

    目的:研究脓毒症幼猪吸入一氧化氮(N0)后心脏指数(CI)与氧合指数的变化。方法:静脉注入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LPS)诱导脓毒症幼猪模型。随机分为两组:NO组(n=8)为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在容量控制通气基础上持续吸入80 ppmNO 30 min;对照组(n=4)为脓毒症模型建立后单纯容量控制通气,观察30 min以确定模型的稳定性并与NO组比较。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肺气体交换。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能够诱导稳定的脓毒症幼猪模型。该模型血气分析指标pH、HCO3-、股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脏指数(CI)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NO组PaO2及CI均较吸入前和同时点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NO组及对照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及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NO气体可以改善脓毒症幼猪的心功能及氧合功能。

  • 二甲双胍对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锋;王晓;李国军;朱书涛;郭阿雷;孟涛;宋仕永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应。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二甲双胍组C,B、C组按10 mL/kg腹腔注射马血清,间隔2周后按5 mL/kg再次腹腔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同时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45 mL/(kg·d),共5 d,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应用激素同时B组灌服生理盐水10 mL/(kg·d),C组按0.2 g/(kg·d)的剂量餐后灌服二甲双胍。A组不制备模型,于同时间点肌肉注射和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前、造模后2、4、6周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检测,于造模后2、4、6周各组随机取4只小鼠处死,组织形态学观察股骨头情况。结果:3组各时间点股骨头外观、形态及关节软骨面均正常。B组较C组空骨陷窝率明显增高(P<0.05),A、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C、TG测定结果显示C组2、4、6周显著低于B组(P<0.05),但高于A组(P<0.05)。VWF、PAI-1测定结果显示C组2、4周明显低于B组(P<0.05),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激素所致的高脂、高凝、低纤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小鼠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 SiRNA沉默FUT6基因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锦良;陈德;向广阳;庄秋梅;王良坤

    目的:通过siRNA干扰技术研究FUT6基因沉默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靶向FUT6的siRNA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UT6蛋白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表面抗原唾液酸路易斯糖(Sialyl Lewis X, sLeX)表达情况。Transwell小室方法进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分为3组,分别命名为control(空白对照组),mock(阴性对照scrambled-siRNA)和siRNA-FUT6(实验组)。实验组FUT6蛋白及sLeX抗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下降。结论:siRNA靶向沉默FUT6减少了FUT6蛋白的表达,减少了肿瘤相关抗原sLeX的表达,削弱HepG2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能力,FUT6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电针对断尾大鼠椎管内麻醉下应激反应调控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莉;蒋奕红;熊威威;谭毅;黄志华;李爱国;杨华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尾干切断+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鞘内麻醉组(Ⅲ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2.5μg)、鞘内麻醉+体针组(Ⅳ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50μL芬太尼,采用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强度<2 mA,频率2/100 Hz,时间30 min)、鞘内麻醉+耳针组(Ⅴ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取双侧耳尖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激素(CORT)水平,取脊髓L4-6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法测脊髓c-fos蛋白表达,用IPP6.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和脊髓c-fos表达均较Ⅰ组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Ⅴ组血清ACTH、COR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c-fos表达在Ⅱ组与Ⅲ组间无差异(P>0.05)。Ⅲ、Ⅳ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Ⅴ组c-fos表达较Ⅳ组低(P<0.01)。结论:体针和耳针电刺激复合鞘内麻醉均对降低急性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有效;鞘内麻醉下,非神经阻滞区域的耳针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传导诱发脊髓释放c-fos蛋白有关。

  • miR-184在氧糖剥夺诱导SK-N-SH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抗凋亡基因AKT2表达的调节

    作者:庞晓敏;向会尧;刘竞丽

    目的:探讨miR-184在氧糖剥夺(OGD)诱导SK-N-SH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抗凋亡基因AKT2的调节。方法:应用RT-PCR检测miR-184在SK-N-SH细胞OGD后的表达情况,并瞬时转染miR-184的类似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分别行RT-PCR检测miR-184和AKT2的表达,MTT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miR-184在OGD诱导的缺血损伤模型中表达下调(P<0.05);且过表达或抑制miR-184可显著改变AKT2的表达,影响缺血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而在非OGD作用下,miR-184对SK-N-SH细胞的活力无显著影响。结论:miR-184通过负性调节AKT2的表达水平,在OGD诱导的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生长抑素阻断瘦素诱导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基质分泌的分子机制

    作者:牛森森;张超;李方跃;李望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与酪氨酸蛋白酶1B(PTP1B)对瘦素诱导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和基质蛋白分泌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检测各浓度SS对瘦素致激活的HSC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瘦素组、瘦素+低浓度SS组、瘦素+高浓度SS组,运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PTP1B、TIMP-1、I型胶原蛋白和mRNA以及JAK2/STAT3磷酸化程度。结果:生长抑素可抑制瘦素致HSC增殖;生长抑素可提高HSC内PTP1B的表达,高剂量生长抑素较低剂量提高明显;并减少TIMP-1mRNA、I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JAK2/STAT3蛋白的磷酸化,同时高剂量生长抑素较之低剂量降低明显。结论:生长抑素能上调瘦素作用下HSC内PTP1B的表达,降低JAK2/STAT3磷酸化,抑制其增殖,减少肝纤维化因子的分泌。

  • 普外科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157例诊疗体会

    作者:代劲松;邓志波;颜登高

    心功能不全作为普外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往往因为原发疾病的掩盖而容易被外科医生所忽视。然而,如果没有正确及时的处理,心功能不全很难自行缓解,一旦发生严重心衰,即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处理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普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收治心功能不全并发症患者157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 COPD患者合并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

    作者:尹琴;张继先;夏玲;李松明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成为COPD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1-12月的42例COPD合并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细菌耐药率,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青春期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波;逯彩虹;高丽彩;李秀娟;李萍;赵金荣

    青春少女发生急腹症的并不少见,其中涉及妇科疾病的约占26%~38%[1]。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为32例青春少女妇科急腹症患者行了腹腔镜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准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脾栓塞术后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郝锐;郑雪松

    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HCV感染者,疾病进展可发展到肝硬化,继而出现肝功能失代偿[1]。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因并发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达不到干扰素治疗要求。本研究对18例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给予标准剂量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 超声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琳;程晓玲;曹晓焱;王小倩;孙志伟;张嘉杰;温伊莉

    肢体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6/10000[1],严重畸形患儿的出生,将对患儿自身和家庭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如何早期发现胎儿畸形,以便尽可能的早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目前报道较少。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476例孕11~14周的孕妇进行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筛查,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 B型尿钠肽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黄影兰;陈文智;幸日坤;唐光大

    呼吸困难是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心力衰竭、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均可引起,病因不同者治疗原则差别很大,寻求一种快速、简易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中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主要由左心室分泌,与左心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BNP在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为其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PKP 在椎体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戴志兵;袁绍华;李勇奇;武俊申

    血管瘤可发生在包括骨骼在内的任何部位,这种良性血管病变在正常人群的发生率为10%~12%,约有0.9%~1.2%的椎体血管瘤有轻微不适或顽固性胸腰椎疼痛不适症状,有症状的血管瘤需要进行积极治疗,治疗的方法也较多,本文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椎体血管瘤行PKP手术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癌远处转移中病理标记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彭芳

    原发性甲状腺滤泡癌(thyroid follcular carcinoma,TFC)常见的远处转移,主要由于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少见淋巴转移。TFC临床诊断远处转移多依赖于影像学,而发现时常常是晚期,耽误了相关诊治[1]。既往本课题组进行了系列性TFC的研究,发现了个别病理标记物具有相关远处转移提示作用[2],因此,我们分析35例 TFC 组织中PTTG等7种病理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它们在TFC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意义,寻找在该病变中有诊断意义的客观指标。

  • 胸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CT表现

    作者:王茂华;吴云飞;陈光祥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胸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等打击后,出现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本文探讨胸外科手术后ALI的CT表现,为早期治疗及随访复查提供依据。

  • 斧状皮瓣转移修复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增生性瘢痕溃疡

    作者:吴永柏;颜培娥;常娜;李为军

    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工作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常自觉痒痛,因局部摩擦、压迫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产生刺痒或刺痛感。因外伤、感染后极易引起瘢痕表面破溃,继而形成瘢痕溃疡造成经久不愈。单纯手术切除极易造成术后复发,为选择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就此进行探讨。自2010年以来,利用斧状皮瓣转移修复体表增生性瘢痕溃疡切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并于术前术后联合局部切口瘢痕药物注射治疗瘢痕溃疡1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三种插销式嵌体冠应用于短冠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张莹;许艳华

    临床上对牙冠较短(<4 mm)且缺损范围较大的磨牙行插销式嵌体冠修复[1],插销式嵌体冠兼顾了嵌体与桩冠的优点,通过冠外固位,冠内固位及根管内固位获得共同固位力,很好地恢复了牙体的功能[2]。本文对纯钛,金合金,氧化锆三种材质的插销式嵌体冠,应用于短冠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 动脉僵硬度测定在心血管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作者:马永盛;陈国华;刘传亮;王晓筱;庞靖林

    动脉僵硬度描述了动脉在血压变化时扩张或收缩能力的减退。描述血管僵硬度的指标包括顺应性(compliance, C)和扩张性(distensibility, D)。顺应性是指血管管腔体积的变化(δV)随血压的变化(δP)而变化的能力(C=δV/δP),弹性血管中,血管口径及顺应性均随所受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顺应性也与原始血管口径相关因为较小的口径减小动脉顺应性。血管的扩张性(Distensibility, D)与血管的初口径相关,(D=δV/δP*V)因此,扩张性与血管床的僵硬度关系更加密切。下降的血管顺应性及扩张性的结果是加快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作者:庄林燕;刘洁;曹立幸;陈志强;蒋志;陈其城;梁倩君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理念,是相关领域的关注热点。胃肠功能能否快速恢复是术后康复中的重要环节,对术后患者能否整体快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胃肠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吻合口瘘、营养障碍、切口裂开、菌群失调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开展相关研究需要科学、客观、规范地评价术后胃肠功能情况。目前针对术后胃肠功能的评价指标众多,现将近年来文献中相关胃肠功能评价指标总结分析如下。

  • miRNAs与细胞衰老相关信号路径的研究进展

    作者:鄢梦竹;李书国

    衰老被认为是细胞、组织及机体的老化,其特点是不可逆转的生长停滞,细胞形态、功能和行为发生变化。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研究多的小的非编码RNAs,它可以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的证据表明,miRNA参与细胞衰老的复杂网络,可能对细胞衰老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就miRNAs对细胞衰老的生物过程及信号路径的影响予以综述,期望能够通过对miRNAs的干预,起到延缓衰老、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作用。

  • 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与肝脏疾病炎症发展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宁;辛永宁;姜曼;宣世英

    PNPLA3(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containing 3)是由481个氨基酸组成的脂肪滋养蛋白(adiponutrin),属于patatin样磷脂酶域(PNPLA)家族,此家族主要具有磷脂酶/酰基转移酶活性。研究发现PNPLA3具有脂肪水解和脂肪合成功能,且更多地参与了体内的脂肪合成[1]。

  • 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影响

    作者:李文香;黄凯清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粒径在2.5μm以下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是近年来备受全球关注的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由于PM2.5形态、组成非常复杂,再加上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几乎可以全部随人的呼吸进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1-2],累及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还可造成生殖细胞的生殖毒性,增加癌症的发生率[3]等,每年世界各地将近320万人因PM2.5过早死亡[4],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居住环境。2012年中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新标准增加了PM2.5和O38 h浓度限值检测指标,这是中国第一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开启了中国PM2.5监测管理的新时代。目前针对PM2.5的研究已是全球热门研究,本文拟对PM2.5来源、理化性质、主要致病机制以及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影响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 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对提高胃镜检查祛泡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静娴;侯俊;路海云;何远琴;赖敏莉;王丽萍

    目的:探讨10%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配制成胃镜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方法:将3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和西甲硅油组。检查前20 min,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糜蛋白酶200 U)稀释溶液30 mL口服;西甲硅油组予(0.9%生理盐水27 mL+西甲硅油3 mL)稀释溶液30 mL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医生满意度,对两组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西甲硅油+糜蛋白酶组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医生满意度高于西甲硅油组(P<0.05﹚,胃镜检查时间短于西甲硅油组(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作为胃镜检查消泡剂的祛泡效果比单独使用西甲硅油效果更好,胃镜检查时间更短,医生满意度更高,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祛泡方法。

  • 临床路径对保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研究

    作者:张超;赖贤良;潘银河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路径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12月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与2012年1-6月收治的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均较之前降低,患者与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GOS评分较之前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术后康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5株玫瑰单胞菌的临床分离、鉴定和特征分析

    作者:林冬玲;龙一飞;陈东科;屈平华;陈茶;蓝锴;房承才;叶大柠

    目的:对2011-2013年我院收集的5株来源临床的玫瑰单胞菌进行分析,探讨玫瑰单胞菌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生化鉴定、API 20NE、Vitek系统GN卡、RapID NF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5株菌进行鉴定,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玫瑰单胞菌不在API 20NE和Vitek鉴定的数据库范围内;RapID NF数据库涵盖了玫瑰单胞菌,但仅2株正确鉴定为玫瑰单胞菌属。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5株菌分别鉴定为黏液玫瑰单胞菌(3株)、吉氏玫瑰单胞菌(1株)和河口玫瑰单胞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5株菌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对单环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等抗菌药物呈现广泛耐药。结论:16S rRNA基因测序是玫瑰单胞菌佳的临床鉴定方法,玫瑰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

  • 降钙素原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显河;潘盛榕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AP)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AP住院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前3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32)和对照组(n=173),比较两组间肌酐(Crea)、尿素(Urea)、胱抑素C(Cys C)、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SAA、IL-6和CRP对AP并发AKI的预测效能。结果:AKI组与对照组PCT、CRP和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ea、Crea、CysC和SA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RP、IL-6和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是预测AP患者并发AKI的早期、灵敏和特异的标志物。

  • 病理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战;陈翔;农晓琳

    皮肤组织遭受损伤后,其修复有时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的过度生长,除破坏外观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1],甚至癌变[2]。皮肤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其具体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

  • 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依香为;董坚;史明霞

    雷利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戊二酰胺衍生物,具有抗血管新生、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因子等功能,其免疫调节作用比沙利度胺更强,而且对于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但增加了骨髓抑制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2005年,雷利度胺被FDA批准用于低危的输血依赖或5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06年,美国和欧盟批准雷利度胺可用于难治或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急性白血病(除了M3)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仍然欠佳,亟待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者尝试使用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现已发现雷利度胺在抗白血病肿瘤有多重机制。但对于白血病的疗效尚无确切结论,大部分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却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结果,特别是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雷利度胺运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以期对该药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鉴定 重复发表 论文
  • 请作者重视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及正确的著录格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有关中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尤其是外文参考文献)错误存在的严重程度,已引起我国有关专家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本刊不少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不仅格式不对,且作者姓名、杂志名、卷、期号均经常出错,为此,本刊编辑人员常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参考文献进行核对及修改,但由于编辑人力有限,难以逐条核对全部参考文献。本刊多次要求作者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不要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因为这些参考文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但未完全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个别作者甚至随意编造参考文献的期号。参考文献是作者提供给其他读者的文献来源依据,其出错会误导读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广大作者在投稿前本着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核对并按照本刊规定(参照本刊每年第一期的投稿须知)著录参考文献。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 姓名的汉语拼音及其大小写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汉语拼音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

    作者:

  • 新医疗形势下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作者:李礼安;杨洁;张武军;陈虹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增加以及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问题。三级医院,作为全国高级别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中心,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收到巨大的冲击。医院管理者只有清楚认识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及形势,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方能把握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 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手术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Meta 分析

    作者:王健;杨伟胤;王可良;颜鹏;李树山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在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手术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关节镜下肩袖完全撕裂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2013年12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1篇前瞻性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富血小板血浆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再撕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不能改善关节镜下修复肩袖完全撕裂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不减少术后再撕裂的发生风险。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