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喉癌患者穿通支原体检出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

    作者:沈丹丹;费红军;周丽萍

    目的 喉癌患者穿通支原体的检出,及其淋巴转移和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分析,试图探讨穿通支原体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淋巴转移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的表达之间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3例喉癌和40例对照组中穿通支原体的存在,阳性标本进一步电镜确认,并对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淋巴转移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分析.结果 喉癌患者穿通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穿通支原体阳性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穿通支原体阴性组(P<0.05),穿通支原体阳性组NF-κBp65表达显著高于穿通支原体阴性组(P<0.05).电镜观察见穿通支原体阳性肿瘤组织中3层膜结构的穿通支原体.结论 穿通支原体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淋巴转移及其肿瘤组织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

  • 中晚期盆腔内恶性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贺恩治;闫敬泽

    盆腔内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当有症状和临床表现时大多属于晚期,由于盆腔内组织器官复杂,大多患者因病变侵犯周围器官或淋巴转移失去手术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供血动脉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已成了不能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现将我院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4例盆腔内恶性肿瘤报道如下.

  • 食管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检验结果

    作者:厉吉霞;姜虹;王梅春

    目的:探讨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检测结果以及表达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收集所有患者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检测.结果 食管癌原发病灶中CCR7阳性38例(阳性率61.3%,38/62),淋巴结转移灶中CCR7阳性33例(阳性率83.3%,33/42),其中32例与原发灶同时表达,1例为仅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原发灶阴性.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漫润深度、TNM分期不同,CCR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7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无关.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进行CCR7表达检测,可以帮助了解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分期,并预测预后.

  • 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宋涛;张华洲

    目的 探讨应用氟尿嘧啶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0例作为结肠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周期的氟尿嘧啶药物化疗;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miR-21表达水平;比较结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miR-21表达水平,分析miR-2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氟尿嘧啶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肠癌患者中,分化程度高、存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分化程度中低、不存在淋巴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化疗后,80例结肠癌患者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且(CR+PR)患者的血浆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SD+PD)患者(P<0.05).结论 miR-21相对表达量在结肠癌患者血浆中增高,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氟尿嘧啶在结肠癌临床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可指导结肠癌的临床用药.

  • 急性砷中毒致肾性尿崩症1例病例分析

    作者:王晓云

    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2年前于当地盟医院诊断为食道癌并予切除术,接受化疗共3次,恢复尚可.1个月前复查中发现纵膈淋巴转移,经他人介绍服用偏方1剂(含砷后经检测证实)4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黑便多次,伴呼吸困难、烦躁、皮肤湿冷,6小时后病情恶化,急剧呼吸困难,四肢厥冷、颜面紫绀.

  •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预测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旺香;张晋

    目的 探讨亚甲蓝示踪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LN)对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术前2h于宫颈3、6、9、12点处注射亚甲蓝,术中将亚甲蓝注射于子宫前壁、底部及后壁中点浆膜下,识别先蓝染的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术后常规病理检测所有切除的淋巴结. 结果 38例患者均首先出现子宫浆膜面蓝染,然后双侧卵巢悬韧带内的淋巴管着色,其中33例盆腔内淋巴管同时着色,32例检出SLN,共计98枚,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4.2%,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均SLN转移. 结论 采用亚甲蓝示踪子宫内膜癌SLN对预测早期子宫内膜淋巴结转移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以SLN替代传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避免过度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还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 MRI多参数预测T3-4N0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耿长涛;周洋

    目的 探讨多参数 MRI 预测直肠癌 T3-4N0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 年1月1日- 2015年12 月31日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MRI资料完整的60例T3-4N0期直肠癌患者,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3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30例.测量和记录病变位置、MRI T分期、肿瘤 ADC 值、病变长度及患者血清CEA.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预测T3-4N0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间肿瘤病变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T分期、肿瘤 ADC 值、病变长度及患者血清C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 ADC 值、病变长度及患者血清CEA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683、0.6561、0.6961,分别以0.9965×10-3mm2/s、15.45mm、5.455为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63.33%, 73.33%,特异度分别为70%,70%,66.67%.结论 直肠癌患者在多参数上,MRI T分期、肿瘤 ADC 值、病变长度及患者血清CEA可作为独立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其中ADC值对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作用较大.

  • 扶正解毒法干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淋巴管生成的机制探讨

    作者:刘瑞;张玉人;李杰

    肿瘤间质中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作为肿瘤微环境中多的炎性细胞,不仅参与炎症条件下的淋巴管生成,而且与肿瘤诱导的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1].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出现,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中药可能通过调节TAM亚型转换抑制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现将其研究现状归纳如下.

  • 中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作者:朱颖;殷东风;邢玉庆;高宏;潘玉真;潘琳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1985年以来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2008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约52.2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8.5%;死亡例数约45.3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23.1%。其中约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有40%~5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 IV 期,存在远处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1],脑转移患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5例,其中临床诊断为脑转移患者24例,现将其临床中药治疗及生存情况分析如下。

  • CD105、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与其转移的关系

    作者:何金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1995年12月-2004年10月PTC存档蜡块标本共40例,作为实验组.患者术前均为经过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7~62(39.6±7.1)岁,有淋巴转移24例,无淋巴转移16例.另取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1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5~63(38.3±7.4)岁,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标本均有完整的病理和临床资料.

  • 关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结肠癌患者预后价值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杨晓萍;单颖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与错配修复基因2(human mutl homolog 2,hMLH2)以及错配修复基因6(human mutl homolog 6,hMLH6)三种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对直肠癌手术治疗后短期随访肿瘤淋巴转移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结肠癌患者6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hMLH1、hMLH2、hMLH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术后随访半年肿瘤淋巴转移预后的关联情况.结果 研究中男性hMLH1与hMLH2以及hMLH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5.00%,47.50%和52.50%;女性hMLH1与hMLH2以及hMLH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0.00%,45.00%和65.00%.三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MLH1蛋白表达缺失在转移者中的比例(27.27%)小于无淋巴转移的患者(70.37%), P<0.05;hMLH2蛋白表达缺失率转移组患者低于无转移组,P<0.05;而hMLH6蛋白表达缺失率在转移与非转移患者中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hMLH1与hMLH2蛋白表达缺失患者淋巴转移比例低,预后相对良好.

  • 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疗效评价

    作者:崔学军;汤鹏鹏

    目的 探讨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LMDTC)的疗效.方法 对33例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合并淋巴结转移进行131I治疗,并采用B超、CT、131I显像及Tg变化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33例老年分化型LMDTC,131I治疗后有27例淋巴结消除或缩小,有效率为81.8%(27/33).结论 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 术中亚甲基蓝标定清扫淋巴结提高贲门癌患者生存率

    作者:颜云鹏;毛须平;陈建红;张志宇;马人杰;潘忠军

    目的 分析术中直视下亚甲基蓝标定贲门周围淋巴结,引导清扫根治,观察对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小于70岁,贲门癌单瘤体直径小于8cm,Ⅰ期至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行D2根治术.B组术中在瘤体周围注入亚甲基蓝,显示周围淋巴结,引导清扫切除,术后随访5年.结果 A组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和37%,B组为74%和53%.结论 术中直视下行瘤体周围淋巴结标定能较完整地切除前哨淋巴结及被染色而肉眼不易发现的<2mm阳性微小淋巴结,提高了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该技术简单可行、实用性强,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 颈侧清扫术与颈改良根治性清扫术在喉癌cN1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益;刘业海;马云霞

    目的:对比分析颈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在治疗喉癌临床N1(clinical N1,cN1)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伴cN1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统计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LND组(37例)和MND组(14例)的生存率.结果:LND组和MND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和85.7%(P>0.05);5年颈淋巴复发率分别为2.7%和0%(P>0.05);而LND组与颈清扫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MND组的42.9%(P<0.01);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 d和32 d(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相比,采用颈侧清扫术不影响cN1喉癌患者的疗效,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燕华;王文福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和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合理治疗.方法:40例Ⅰ期卵巢癌根据清除淋巴结与否分成A、B两组;40例Ⅲ~Ⅳ卵巢癌清除淋巴结20例为C组、不清除淋巴结20例为D组,C、D两组减瘤术后残余癌灶均≤2cm.化疗方法,药物及其剂量基本相同.结果:A组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1者,共4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0%.A、B两组5年生存率各为95%与80%.C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0例中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为60%(12/20).C、D两组5年生存率各为55%与15%.5年生存率A、B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率,随期别而升高,腹主动脉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几乎相等,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主要路线.恰当清除淋巴结可以提高生存率.

  • 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明;张建国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各种途径的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尽管外科治疗、放疗和系统化疗日趋完善,但当今肿瘤学的大挑战仍然是如何防治肿瘤的转移扩散,其中淋巴转移是一个重要途径.

  • 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基础与临床意义

    作者:杨孝军;王文福

    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本文拟介绍卵巢癌腹膜后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及一些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新趋势.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刘焕涛;马榕;孙靖中;张翠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不同区域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特点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关系,并结合腋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术石蜡标本79例,分4个区域(肿瘤区、癌周区、近癌区、远癌区)取材.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D2-40对淋巴管进行标记,检测各区域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浸润(LVI)及VEGF-D表达情况. 结果 癌周区LVD高(20.25±2.03),肿瘤区VEGF-D和LVI阳性率高,分别为87.34%和63.29%.肿瘤区VEGF-D表达与LVD之间、LVD与LVI之间、VEGF-D表达与LV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各区域它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癌周区LVD与腋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癌周区和近癌区的VEGF-D表达及LVI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EGF-D可能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增加淋巴管浸润机会.LVD的增高易致淋巴管浸润,促进腋淋巴结转移.癌周区和近癌区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以及评估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研究中可能更具有意义.

  • 活化CDC42相关激酶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利军

    目的:探讨活化CDC42相关激酶1(ACK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免疫组化检测了45例新鲜深低温保存的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样本中ACK1 mRNA、AC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5株食管鳞癌细胞系中ACK1的表达状况,可使用Western印迹进行检测。分析ACK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差异表达与食管鳞癌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CK1 mRNA和蛋白在食管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仅有较低水平的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ACK1 mRNA在60%(27/45)的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ACK1蛋白在64.4%(29/45)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而且这种表达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2)。统计学分析显示ACK1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均与病人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CK1在大多数食管鳞癌细胞的胞浆中表达上调,在癌巢周边外侵的肿瘤细胞中ACK1蛋白表达更为丰富,这个现象也表明ACK1高表达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正相关。结论 ACK1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恶性表型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通过检测ACK1也许可以预期食管鳞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概率,判断肿瘤预后转归,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细胞外基质蛋白1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坤;胡泽民;阮嘉后;储兵;周载平;黄锐钦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发生及淋巴结转移(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ICC无转移组9例、PICC有LNM组21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1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和评估、RT?PCR mRNA实验。结果 IHC染色显示:ECM1在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不表达,PICC中以及LNM标本中均有表达。ECM1 mRNA在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很少,在PICC中异常升高,LNM的患者中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ECM1 mRNA与PICC未转移的相关系数r=0.979,P=0.000。ECM1 mRNA与PICC有LNM的相关系数r=0.87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CM1是PICC的独立预测指标,公式为总分=7.992log(ECM1+0.001)?5.200,分界点为0.00,得分为0.00以上时,被视为恶性。结论 ECM1与PICC发生及LNM有良好的相关性。

1951 条记录 1/98 页 « 12345678...979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