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王征;孙清华;田雅军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 mg,1/d)、贝那普利组(10 mg,1/d)、硝苯地平缓释片组(20 mg,2/d)各20例,疗程共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血压.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降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舒张压的下降幅度(△DBP)、脉压下降幅度(△PP)与另两组差异显著(分别为-40.1±11.3 vs -16.6±5.5、-14.6±4.2 mmHg和 -10.0±19.3 vs -28.8±6.6、-25.7±6.5 mmHg,P<0.01).缬沙坦组及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baPWV均显著下降,其下降幅度(△baPWV)分别为-401±90、-280±97 cm/s,显著大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的-11±127 cm/s(P<0.01).△baPWV与△PP在总体患者中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01),贝那普利组或硝苯地平缓释片组△baPWV至少与一项血压参数(△PP,△SBP,△DBP)相关,而在缬沙坦组均不相关.结论 与贝那普利或硝苯地平缓释片相比,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立于降压功效外的减低动脉僵硬度的作用.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曹瑞华;叶平;秦爱梅

    目的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可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新指标,研究AASI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335例,其中男119例,女216例,年龄36~85岁,平均(66.94±7.47)岁,检测身高、体重、心率、体重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等指标.采用Mediech ABPM-04型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出AAS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未经治疗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AASI与年龄、24h平均脉压、高血压呈正相关,与身高呈负相关;AASI值女性高于男性[(0.54±0.10)vs (0.51±0.1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ASI与年龄(β=0.009,P<0.001)、性别(β=0.214,P<0.001)、身高(β=-0.27,P<0.001)、高血压(β=0.051,P<0.001)、24h平均脉压(β=0.001,P<0.05)独立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ASI作为一种新的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与年龄、身高、性别、高血压有关.

  • 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冯肖;孙国栋;朱玮珉

    目的 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486例体检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和测定脉搏波速度(PWV).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r=0.426,P=0.001)、脉压(r=0.381,P=0.002)、年龄(r=0.356,P=0.002)、血糖(r=0.262,P=0.035),甘油三酯(r=0.215,P=0.0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92,P=0.042)等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与PW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较高的相关性,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 正常高值血压中青年男性合并糖尿病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王征;韩飞舟;董晓敏;杨建涛;林虹伶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杭州疗养院疗养或健康体检的中青年男性中,选取正常高值血压且合并T2DM患者64例,单纯正常高值血压者70例及理想血压66例.所有对象均检测颈动脉CIMT、baPWV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与理想血压组比较,单纯正常高值血压组CIMT及baPWV均增高,分别为(0.78±0.l0)mm vs (0.73±0.08)mm及(1318.4±132.5)cm/s vs (1232.5±121.2)cm/s;与单纯正常高值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合并T2DM组CIMT及baPWV也显著增高(0.84±0.13)mmvs(0.78±0.10)mm,(1406.7±139.8)cm/s vs(1318.4±132.5)cm/s,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及空腹血糖增高是正常高值血压男性颈动脉CIMT和baPW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aPWV增高的OR及95%CI分别为3.49(1.67~7.34)及2.32(1.24~4.34).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合并T2DM者动脉僵硬度进一步增加,提示对该人群可能需调整正常高值血压的定义并强化干预措施.

  • 正常血压孕妇动脉僵硬度与分娩 小于胎龄儿的关系研究

    作者:郭亮

    目的 评估正常血压孕妇动脉僵硬度与分娩小于胎龄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脉搏波分析评估150例正常血压孕妇孕期动脉僵硬度和分娩胎儿体重,并根据胎儿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和正常胎龄儿组(对照组).分析孕妇动脉僵硬度[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增强指数(AIx)和心率75 min/分的增强指数(AIx-75)]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结果 45例孕妇妊娠26~33周分娩小于胎龄儿,105例孕妇分娩正常生长胎儿.SGA组AIx、AIx-75和CSP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肱动脉脉压间无统计学差异.出生体重与CSP(r=0.25,P<0.01)、AIx(r=-0.22,P<0.01)、AIx-75(r=-0.38,P<0.01)显著相关,但是与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肱动脉脉压无相关性.结论 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与血压正常的孕妇分娩小于胎龄儿有关,而且胎儿生长与母体血管内皮功能也有一定关系.脉搏波分析适用于评估母体动脉僵硬度,与宫内胎儿生长的相关性较传统肱动脉血压的相关性高.

  • 基于上臂袖带振荡波估测动脉僵硬度的理论方法及临床实验

    作者:张絮洁;章亚平;殷兆芳;覃开蓉;梁夫友

    目的 检验一款动脉脉波检测仪(PASESA AVE-1500)利用上臂袖带振荡波估测中心动脉僵硬度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构建循环系统—上臂袖带的耦合模型,模拟动脉脉波检测仪的测量过程,研究利用袖带振荡波特征估测中心动脉僵硬度的方法 ,并通过数值实验评估心血管参数对估测精度的影响;进一步使用该动脉脉波检测仪开展临床实验(238例),验证测量指标的有效性.结果 基于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发现,袖带振荡波微分波形中的第二谷值与第一峰值之比(|V2|/|P1|)与中心动脉僵硬度正相关,同时,|V2|/|P1|随着心脏收缩功能的减弱而增大,而受外周血管总阻抗和肱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临床研究发现,动脉波速指数(AVI)的测量值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组与健康受试者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01),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组间差异趋势一致(P<0.0001),且AVI与baPWV(r=0.656, P<0.0001,n=238)和年龄(r=0.525,P<0.0001,n=170)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通过分析上臂袖带振荡波的波形特征,能够得到反映中心动脉壁力学特性的指标,从而实现对中心动脉僵硬度的无创、快速检测.

  • 利尿剂降压作用的新认识

    作者:胡伟新

    利尿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在预防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方面效果显著,尤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利尿剂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或钙拮抗剂,能增加血压达标率,有效降低肾血管阻力及动脉僵硬度,保护肾脏及肾小管功能.对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利尿剂已成为临床使用广的一种降压类药物.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前后动脉僵硬度的变化研究

    作者:商广芸;王宏宇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前后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方法:对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记录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空腹C肽、CF-PWV、AB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后CF-PWV较之前显著降低,而ABI则较之前有显著提高.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特征及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各项干预措施以降低疾病发生率,对确诊人群提供正确救治改善其动脉僵硬度的方法,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老年高血压脉搏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桑莉;庄军

    目的:探讨脉搏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早期病变中的应用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取3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存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动脉硬化组).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测定肱动脉-踝动脉PWV(ba-PWV)和ABI,作为反映受检者动脉硬化的指标.结果:高血压组的ba-PWV指标明显增高(P<0.05),其中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组的ba-PWV高于不伴有动脉硬化组(P<0.05).ABI在健康对照组和不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组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健康对照组和不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中,ba-PWV和AB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组中呈负相关(P<0.05).结论:PWV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有相关性.

  •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家仙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共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行尿常规检查,依据晨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分组,即早期DN组(A组)和非早期DN组(B组),比较动脉僵硬度及对病发的影响.结果 A组baPWV平均检测值高于B组,A组平均正动脉、舒张压、FPG、SCR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性逐步回归方案,以baPWV作因变量,血压水平、年龄、ACR、平均动脉压等做自变量展开分析,结果得出,BUN、收缩压、ACR、年龄均为对baPWV造成影响的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检测,对动脉弹性有异常表现的早期DN患者可及时检出,以便制定有效措施积极防控,并对血脂、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不良事件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不同年龄女性超重和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陆昀;沈振海;李红卫;李凤;恽景廷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不同体重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评估超重和肥胖女性人群的高动脉僵硬度风险.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 1年3至12月在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抽取年龄≥20岁的常住女性人群2 921名.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baPWV检测,用baPWV评估动脉僵硬度.采用Logisi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体质指数(BMI)等级变量对高动脉僵硬度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BMI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动脉僵硬度率超重组(37.87%)和肥胖组(47.60%)均高于体重正常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97,P均<0.01);BMI与baPWV呈正相关(r=0.310,P<0.01).高动脉僵硬度率65岁以上组(79.08%)高于20~40岁组(4.04%)和41~64岁组(2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7.30和347.26,P均<0.01).20~40岁组和41~64岁组超重和肥胖女性的高动脉僵硬度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与高动脉僵硬度相关(P均<0.01).调整年龄、静息心率和血压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体重正常组为对照,超重组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2.017(95%CI:1.637~2.486,P<0.01),肥胖组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2.759(95%CI:1.964~3.876,P<0.01).BMI预测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 (95%CI:0.671~0.715,P<0.01),佳预测切点为23.42 kg/m2.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BMI对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界值为23.42 kg/m2.

  • 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

    作者:王燕;张毅;张积华;刘薇;周静;王伟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和独立危险因子.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早期干预亚临床期病变,预防心脑血管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焦点[1].本文采用压力波描记法测定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旨在探讨PWV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

  • 围绝经期女性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春梅;邓笑伟;朱峰;叶道斌;魏巍;王春秋

    研究显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仅为男性的0.1%~0.3%[1],而绝经后发病率剧增,达到与男性相近的水平.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无创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baPWV测定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baPWV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象与方法

  • 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僵硬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赵洪林;张丽彤;张卿;焦焕利;宋崑;李研凭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积聚,表现为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MS在我国的发病率是29%,其每一种危险因素都可以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靶器官的损害[1-2].

  • 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北京市社区人群动脉僵硬度的评价

    作者:郑瑾;叶平;肖文凯;骆雷鸣;吴红梅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肥胖及其不同测量指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北京市4个社区参加体检的2664名经知情同意的研究对象(男性1379名,女性1285名),平均年龄(53.19±15.73)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计算其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应用自动PWV分析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分析不同肥胖指标(BMI、WC、WHR)与cfPWV的关系.结果 2664名受试者中,BMI(r=0.0829,P<0.01)、WC(r=0.2659,P<0.01)、WHR(r=0.2749,P<0.01)与cfPWV均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cfPWV≤12 m/s)、B组(cfPWN>12 m/s),与A组相比,B组的WC、WH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是cfPWV的危险因素,独立于性别、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2h血糖因素存在.结论 该社区人群中肥胖是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不同的肥胖测量指标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不同.

  • 545名健康中老年人大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测定

    作者:刘小宁;高海青;李保应;张志勉;高西美;米丰花;刘远萍;王敏;伊永亮

    目的了解健康中老年人各年龄段大动脉脉搏波速度(PWV)值与性别的关系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方法按照正常人标准筛选出正常健康人545名(男395名,女150名),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3.93±10.99)岁,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Complior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结果健康人群大动脉PWV平均值为(11.62±2.97)m/s.40岁以上中老年男女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39岁组女性PWV低于男性,无论男女PWV均与年龄正相关.根据PWV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已获得不同年龄段PWV的正常参照值.结论健康中老年人群大动脉PWV受年龄影响较大,与性别关系不大,应按照不同年龄段建立其正常参照值.年龄与PWV的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加,主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PWV加速.

  • 血脂水平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王林;帅平;刘玉萍;程幼夫;杨华;李婷欣;龚立荣;任姣姣;王洪佳

    目的 探讨血脂和脂蛋白比值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1 611名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值组(血压< 120/80 mmHg)和血压正常高值组(血压为120 ~ 139/80 ~ 89 mmHg).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人选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测量身高、体重、FPG、TC、TG、HDL-C、LDL-C等指标,并计算HDL-C和TC/HDL-C比值、LDL-C/HDL-C比值.分析血脂和脂蛋白比值异常情况对不同血压组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 血压正常高值组的baPWV异常率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血压正常组中除HDL-C外,TC、TG、LDL-C、TC/HDL-C、LDL-C/HDL-C的升高均使baPWV的异常率显著增加(P<0.001).血压正常高值组中,TC和LDL-C的升高使baPWV的异常率显著增加(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BMI、FPG外,TC/HDL-C异常是血压正常组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子(OR=1.732),TG异常是血压正常高值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结论 在正常血压不同水平下,血脂和脂蛋白比值的异常是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北京地区4985例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肖文凯;叶平;刘德军;吴红梅;骆雷鸣

    目的 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可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研究AI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北京地区参加查体的4985名经知情同意的研究对象(男性2417名、女性2568名),年龄18~96(50.94±14.73)岁,采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测量法检测左侧桡动脉脉搏波波形.结果 4985名受检者中有1964例(39.4%)高血压病患者,557例(11.2%)糖尿病患者和2430例(48.7%)血脂异常患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吸烟、心率、身高、腰围、空腹血糖是女性桡动脉AI值的相关因素;在男性,AI还与血清总胆固醇有关.女性的AI值(83.18±12.36)%显著高于男性(71.93±15.22)%,P<0.01.结论 桡动脉AI值不仅与年龄、血压、心率、血糖、吸烟有关,还与身高、腰围、血脂相关,在将AI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数时,应考虑这些造成混淆的因素.

  •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作者:沈融;游毅;姜恺;谢吟灵;陈咸川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D-二聚体(D-Di),C反应蛋白(CRP),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踝臂指数(ABI)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40 mg,qd,拜阿司匹林片100 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脂,D-Di,CRP,股动脉IMT,ABI,baPWV的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D-Di,baPW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LDL-C,D-Di,baPWV,可能对改善动脉僵硬度有益.

  • 麝香保心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孙春玲;郑侨克;黄蕾;李艳萍;罗浩;贾芳;熊强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其后果导致收缩压和脉压增大,舒张压降低.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心血管病死率增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和脉压增大相关[1-4].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有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的作用[5],然而尚缺乏长期服用该药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影响的临床资料.本试验给予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并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并检测反映动脉僵硬度的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和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观察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266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