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沈冰;高彩凤;齐虹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功能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逐渐过渡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人眼正常晶状体的生理功能,进而恢复合乎生理状态的视觉功能.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的指标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术后的视觉质量,包括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波前像差、视网膜散射光、双眼融合功能等[1-2].白内障术后不但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这使得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 斜视患者就诊量季节性的Kendall系数分析

    作者:屈晓慧;刘伟民;钟德东;杨红

    斜视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近3%[1]。当前,斜视的分类方法颇多,尚不完善,根据融合功能分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根据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变化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根据注视情况分为:交替性斜视和单眼性斜视;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斜视(婴儿型斜视)和获得性斜视;根据偏斜方向分为:水平斜视包括: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旋转斜视和混合型斜视[2]。

  • 屈光参差对双眼视的影响

    作者:

    立体视锐度对视锐度在20/20至20/40范围内的单眼变化比双眼对称性变化更为敏感.Simons指出,定量的双眼视检查对于由轻度屈光不正引起的少量的对称性的视觉差异是不敏感的,而对于与双眼视觉差异有关的双眼视功能障碍则是敏感的.已经发现,Titmus检查,即一种显示轮廓的立体视检测,因有许多单眼线索并不可靠.随机点立体图的图形仅在有深度觉时才能看见,因而用于检测弱视.但是Campos与Enoch发现一些屈光参差性弱视病人因影象不等而无中心融合,然而他们有立体视觉,甚至能进行随机点立体图检查,由此认为通过检查立体视觉来筛选弱视可能是一种误导.Lang也注意到许多屈光参差性弱视病人通过了随机点立体图检测和Titmus检查.为此,作者研究观察了屈光参差对双眼视的影响以及屈光参差病人立体视与融合功能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对25例屈光参差病人进行研究,记录每例病人屈光检查状况和佳矫正视力.病人戴镜矫正后进行线状镜、4-D三棱镜试验、Worth四点检查和TNO立体视检查. 结果:屈光参差的程度和弱视程度呈正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人经线状镜检查均未发现中心抑制.25例病人经4-D三棱镜试验屈光度高侧眼均为阳性,但19例屈光度高侧眼的快速扫视运动速度都较对侧眼慢.Worth四点检查,远距离测定时15例(60%)病人有融合,而9例(30%)有抑制,1例(4%)有复视.有抑制或复视的病人屈光参差程度明显高于有融合的病人;近距离测定时,有3例表现抑制.对于7例视远抑制或复视而视近有融合的病人,其屈光参差程度和弱视程度无显著性差异.TNO检查中,19例有立体视的病人平均立体视锐度为634.7秒弧.6例(24%)有正常的立体视,13例(52%)立体视锐度下降,6例未测出立体视.立体视锐度的降低与远距离Worth四点检查融合阴性成正比.立体视的降低与弱视程度成正比.Snellen视力表上差异≥3.29行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与立体视的降低或丧失相关.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弱视程度比屈光参差的程度更能引起双眼视的损害.几乎所有屈光参差病人都有融合,中心抑制暗点并不存在,所谓的"周边融合"实际上是旁中心融合.融合功能减弱、立体视锐度下降都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程度成正比.屈光参差性弱视在Snellen视力表上差异>3行就能够引起对立体视的损害.作者建议可以用TNO立体视检查来筛选有意义的弱视.

  • 同视机三级功能画片应用的比较分析

    作者:吴奇志;卢炜;王京辉

    目的 比较同视机三级功能检查时各种画片的检查结果,帮助检查者尽快选择适合的画片.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正常人41例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4例.方法 分别使用同视机所配的不同度数的画片对正常人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观察同一患者对Ⅰ级功能四种不同画片所查重合点的平均弧度、Ⅱ级功能三种不同画片所查融合范围的平均弧度,并进行比较,Ⅲ级立体视觉功能采用定性和随机点定量画片检查,对两组当中有立体视觉的人数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同视机三级功能的弧度,随机点定量画片的秒数.结果 同视机Ⅰ级功能:四种画片检查正常人所得重合点的平均弧度分别为1.47±1.68、1.21±1.21、1.68+1.60、1.32±1.27,四种画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5,P=0.619);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平均弧度分别为8.41±4.30、8.73±4.26、8.45±3.86、8.73±4.28,四种画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0,P=0.987).同视机Ⅱ级功能:三种画片检查正常人所得融合范围的平均弧度分别为26.03+6.17、21.11±6.87、17.21±5.40,三种画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60,P=0.000),说明正常人融和范围的大小与所用画片度数的大小存在一致性关系;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别为21.74±7.43、21.31±7.82、20.32±7.53,三种画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0,P=0.556).同视机Ⅲ级功能:定性和随机点定量画片检查正常人有立体视觉的人数分别为35例(85.4%)和41例(1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7,P=0.027);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有立体视觉的人数分别为32例(72.73%)和26例(59.1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1,P=0.177).结论 同视机Ⅰ级功能检查可以任选一组画片;同视机Ⅱ级融和功能的检查可选用中间度数的画片;Ⅲ级立体视觉的检查,正常人应选用定量画片,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两种均可选用.(眼科,2008,17:120-122)

  •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研究

    作者:傅涛;卢炜;苏庆;王京辉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融合功能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间歇性外斜视儿童48例.方法 采用同视机检测48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三级视功能,采用颜少明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视近立体视锐度,并以正常相同年龄儿童20例做对照.主要指标同时视、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结果 48例患者中,8例无重合点,余40例中34例患者的重合点均落在外融合范围内.11例患者无Ⅱ级融合功能,余37例患者的内、外融合范围分别是(12.74±5.57)度和(4.97±2.11)度;正常对照组的内、外融合范围分别为(24.05±6.67)度和(3.52±0.96)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同视机检测,23例(47.92%)患者无立体视,而以颜氏随机点立体视觉图检测,仅2例(4.17%)近立体视丧失.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异常,外融合范围扩大、内融合范围缩小;远立体视觉的丧失早于近立体视觉的丧失.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屈光参差后的立体视觉

    作者:张怡红;吴玉潭;李仙芝;王振东

    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特有的一种高级视功能.随着科技高速发展,许多职业和工种均需要敏锐的立体视觉,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安全.由于双眼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影响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的建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能安全有效地矫治近视眼,使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立体视觉的恢复成为可能.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30名屈光参差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远近立体视觉测定,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肌性视疲劳

    作者:汪苍璧;邵玲;陈琼芳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肌性视疲劳的疗效.方法对52例肌性视疲劳患者作了屈光状态、眼压、眼底、隐斜及融合功能检查,屈光不正患者给予配戴矫正眼镜.全部病例内服加减调中益气汤.结果视疲劳症状消除者38例(73.07%),缓解者10例(19.23%),无效者4例(7.70%).结论调中益气汤具有消除和缓解肌性视疲劳症状的作用.

  • 重视斜视手术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作者:吴晓

    斜视是儿童多发眼病之一,患病率为1%~2%.近年来在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和各地眼科医师的努力下,斜视专业学术水平有了飞速发展.针对共同性斜视的病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了解剖学异常和特殊的神经肌肉结构(pulleys),建立了斜视的数字化模型用于评价眼外肌功能和设计手术等.在有关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改变的研究中,发现了双眼视觉损害的规律,并提出了融合功能发育不全是间歇性外斜视主要发病机制的观点.这些研究进展使我们对斜视的疾病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临床工作方面,1987年和199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分别制定和修订了弱视的定义、分类、疗效评价标准,斜视的分类标准及斜视疗效评价标准[1,2].作为相关疾病诊治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准,对指导临床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应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测水平融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夕;刘玉华;艾立坤;王秀英;李东辉;颜少明

    随机点立体图是目前视觉研究领域中的新技术.本研究应用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random-dot stereograms synoptophore,RDSS)对正常人水平融合功能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健康成年受试者78例,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10~30岁,平均20岁;双眼裸眼视力均>1.0,无屈光不正;眼位均为正位;双眼同时知觉重合点在±2°之间,均具有Ⅲ级视功能.2.方法:(1)使用海军总医院研制的RDSS,立体视锐度分为800″、600″、400″、200″、100″和60″ 6个级别.自800″开始逐级检查至60″,每级两次检查结果的均值为内、外融合力.同时使用传统的同视机进行融合及立体视功能的对比检查.(2)双眼融合破裂的标志:RDSS检查以立体感有无为标准,传统同视机检查以出现复视或某一控制点消失为标准.(3)双眼融合力恢复点:立体感再次出现或复视消除处即为双眼融合力恢复点.本研究对34例受试者进行双眼内、外融合力恢复点的测定.

  • 立体视觉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亮;胡础图;刘密密;项凯;萨楚拉;芳原草

    立体视觉是来自双眼视觉的深度感,是双眼视觉的高形式,是出生后获得的.立体视觉是建立在双眼同时视和融合功能基础上的高级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觉随着眼的发育而发育,是出生后逐渐发育完善的.立体视的判定受检查距离、视力、年龄、红绿眼镜、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斜视弱视是重要的原因.立体视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斜视、弱视的筛选,选择斜视手术的时机及术后评估.

  • 不同类型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龙登虹;欧波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类型外斜视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对55例手术治疗的不同类型外斜患者按年龄、斜视类型、融合功能分组进行比较并观察.结果 55例随访平均1.2年,眼位正位41例,外斜9例,内斜2例,高低眼位3例.正位率与斜视类型无关.学龄期以上年龄组术后正位比率高,年龄越小,立体功能恢复率越高.间歇性外斜术后立体功能恢复的比例较其它类型斜视高.结论间歇性外斜术后立体功能恢复好,早期手术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术后过矫与低年龄、辐辏和调节发育有关;术后眼位回退与多因素有关.

  •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探讨

    作者:李家宁;巨小芳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斜弱视门诊的常见病,约占外斜视的80%,发病于幼年.多数自幼被其家长发现,少数是在临床检查中发现.由于其融合功能不稳定,斜视角经常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如何掌握该病的手术佳时机及减少对视觉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眼科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自1998年以来,86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 直肌联扎术治疗废用性外斜视

    作者:张治平;吕嘉;马志刚;杜伟斌

    废用性外斜视是由于存在感觉性缺陷,引起单侧视觉障碍,而导致融合功能的丧失形成的外斜视.此种斜视常因影响外观而行手术矫正,但手术后复发的机率很高.我们采用上内下三条直肌联扎术治疗废用性外斜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视觉功能训练在弱视患儿Ⅲ级视功能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曾仁攀;梁小琼;夏徵;张磊

    重建Ⅲ级视功能.

  • 斜视患儿问题集

    作者:刘守山

    燕燕1岁了,一双大眼睛,可漂亮了,美中不足的是,左侧的眼睛总觉得有些怪怪的.那天去体检,医生说是先天性内斜视.燕燕妈一听就急了,问题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问:何谓斜视?答:斜视就是俗称的"斜眼",是指眼的视轴不对称,发生了偏斜,而且不能被双眼的融合功能所克服,故注视前方时双眼不能同时聚焦目标.

  • 融合功能磁共振影像的神经导航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术中的应用

    作者:

  • 间歇性外斜视21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周红

    间歇性外斜视是外斜视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外斜视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集合、分开功能之间的平衡失调,眼眶、眼球解剖异常,屈光不正有关[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早期因可控制眼位,往往就诊时间较晚且说不出具体的发病时间.此病的发生可使已经形成的双眼视觉功能遭到破坏,立体视、融合功能、双眼单视功能逐渐丧失.手术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将我院近年来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共同性斜视患儿手术前后三级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曾仁攀;梁小琼;王国平;王丹玲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矫正在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重建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了37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屈光检查和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远、近斜视度;同时视、融合功能采用同视机检测,立体视功能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须戴眼镜矫正后进行检测。记录术前、术后1、3、6个月各项检查数据,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中,有同时视功能者8例,占21.6%,有融合功能者7例,占18.9%,平均融合范围1.90°±4.15°,有立体视功能者0例;术后1个月同时视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 P <0.05),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无明显恢复( P >0.05);术后3、6个月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 <0.05)。结论(1)共同性斜视患者视觉三级功能都受到了严重损害。(2)术后视觉三级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手术矫正眼位是双眼视觉功能恢复和重建的前提因素。(3)我国斜视患者手术年龄偏大,病程较长,应加强科普宣传,加大全国斜弱视的普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不同年龄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三级视功能观察

    作者:曾仁攀;曾庆华;袁晓辉

    目的 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年龄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共同性斜视患者37例,同时视、融合功能用同视机检测,立体视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须戴眼镜矫正后进行检测.记录术前、术后1、3、6个月各项检查数据,按手术年龄分为年龄≤9岁组(16例)和年龄>9岁组(21例),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年龄、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斜视度和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①两组间同时视功能的比较:术后1、3、6个月同时视功能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同时视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②两组间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的比较:术后1个月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在术后3、6个月融合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③两组间立体视功能的比较:术后1、3个月立体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立体视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在术后6月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④总体手术前后的比较:术后1个月同时视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无明显恢复(P>0.05);术后3、6个月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⑤年龄>9岁组手术前后的比较: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视觉三级功能无明显的改善(P>0.05);术后6个月融合范围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视、立体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①从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来讲,年龄≤9岁组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故共同性斜视患者尽可能在9岁以前手术.②对于视觉发育结束后的患者也应积极治疗,术后双眼视觉功能也能获得一定的改善.③我国斜视患者手术年龄偏大,病程较长,应加强科普宣传,加大全国斜弱视的普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邵新香

    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差,术后功能恢复困难,术后欠矫易导致外斜视复发;术后过矫由于融合功能差,可能出现难以克服的复视,给手术设计带来困难.总结130例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