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本刊是以瞄准国内外眼科先进技术理论的前题下,以提高我国第一线眼科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技术能力为目的,面向临床侧重实用,故深受我国眼科医生的欢迎,其发行量居我国18本眼科杂志的首位。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1-3个月
1.题目,原则上不超过25个汉字。
2.作者信息五项(参见上述。多单位作者时,以作者姓名右上角码编号标识,同时全部作者单位前填写编号;通信作者单起一行特别填写,并添加电子邮箱)。
3.中英文摘要六项:论著类论文需要英文摘要,在英文题目下,一定要填写全部作者(包括通信作者信息)的完整英文姓名,姓在前,字母全大写,名在后,仅首字母大写;并填写全部作者单位的完整英文信息。中文摘要内文严格限400汉字以内,英文摘要800字符以内。关键词(3~5个)。基金项目名称和批号(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必须与中文对应)。临床试验注册号。英文摘要各项信息和内容要求必须与中文相关信息对应。
4.参考文献三项(参考文献完整要求另见专文):专题笔谈和综述类论文原则上不超过30篇,论著类论文不超过15篇。文献填写前三名作者全名,三人以后作者用“等/et al”代表;外文作者姓在前,全大写,名使用首字母缩写。2009年以后出版的参考文献,要求必须提供数字文献唯一标识码(DOI代码)。
5.杂志将在收到电子邮件投稿后发给作者投稿论文回执和稿号,以便作者查询;然后论文进入编审流程。经编委会最后决定采用的论文,将发给作者采用通知。本刊将尽快完成来稿审理,如收到稿号后六个月以上未收到修改或采用通知,可视为自动退稿。
6.在投稿后6个月的审稿期内,如未接到编辑部通知,不得擅自他投;否则视为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后果由作者负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杂志目前采用邮箱投稿的方式,没有官网。
稿约可以参考本页期刊的投稿要求,也可至万方下载模板。
目前杂志没有影响因子。
没有显示杂志停刊。
杂志是国家级普刊。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联合角膜激光手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拟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进行ICL植入术的等效球镜(SE) ≥-16.0D的患者共7例13只眼.先行ICL手术矫正大部分屈光不正,≥3个月后,再行角膜激光手术矫正剩余屈光不正.比较ICL术前与角膜激光术后1d,1周,1个月,≥8个月时,视力、晶体拱高、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患者术眼联合手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BCVA)为(4.63±0.29),联合手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UCVA)为(4.75±0.19),其中联合手术后1个月UCVA达到术前BCVA的术眼占84.62% (11/13).联合手术后1个月UCVA与联合手术前BCVA比较,提高1行的眼数为3只眼,提高3行及以上的眼数为4只眼,占全部眼数的53.85% (7/13).联合手术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2.81%,103.24%.联合手术术后1个月UCVA≥4.7的为8只眼(61.54%,8/13).联合手术后1个月残余屈光度≤±1.0 D为9只眼,≤±0.5 D为5只眼,占比为81.82% (9/11).联合术后1个月校正眼压、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较联合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L术后1周、1个月、3个月、≥8个月拱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较联合手术前降低,观察期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2 000个/mm2.术后随访期间,1例1只眼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2只眼有夜间眩光/光晕,1例1只眼有干眼症状,未发现感染、晶状体脱位、青光眼、白内障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激光手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在短期观察中安全、有效及可预测.
目的 探讨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和横断面研究.回顾分析在昌江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于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采用泪囊鼻腔单瓣吻合结合L形管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71例71只眼的临床资料,并与目前主要的四种治疗慢性泪囊炎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该术式治疗7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访7个月至6年,全部治愈.泪囊鼻腔单瓣吻合结合L形管成形术的疗效与目前四种治疗慢性泪囊炎术式的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泪囊鼻腔单瓣吻合结合L形管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化了手术,提高了疗效,扩大了适应证,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类型泪道硅胶引流管A型和A1型对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泪道硅胶引流管逆行植入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696例(763只眼),根据术中置入泪道硅胶引流管型号不同分为两组,A组术中置入泪道硅胶引流管A型314只眼,A1组术中置入泪道硅胶引流管A1型449只眼,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3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首次拉管到位率、手术时间、术后泪道通畅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拔管后3个月,A组治愈114只眼,好转74只眼,无效126只眼,有效率59.87%;A1组术后治愈209只眼,好转96只眼,无效144只眼,有效率67.9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术中A组首次拉管到位61只眼,A1组153只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5 min,A1组9.7 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1组拔管时23只眼出现拔管困难,A组32只眼出现拔管困难,A组拔管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A1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泪道硅胶引流管A1型治疗慢性泪囊炎较A型能够提高首次拉管到位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硅胶引流管对泪道黏膜的损伤,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拔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A型,所以A1型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A型.
目的 探讨高AC/A型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76例患者均用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合并远视者,足矫配镜,连续戴镜6个月以上,测量戴镜后看远及看近斜视角.双眼单视功能检查情况,看近用Titmus立体视图版检查,看远用同视机检查.全部患者均采用Parks切口,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以戴全矫镜后看近斜视角为主要参考依据设计手术量.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眼位情况、眼球运动、集合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结果 术后1周眼位正位率为76.3% (58/76),1个月82.9% (63/76),6个月85.5% (65/76),1年时92.1% (70/76).看近眼位从术后1周平均+8.9△逐渐变为1年+2.6△,变化幅度为+6.3△;看远眼位从+4.2△变为+0.3△,变化幅度为+3.9△.随访末期,看近与看远时的双眼单视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球运动及集合功能,在术后和随访末期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AC/A值降低幅度为6.67~16.67,平均为(8.03±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AC/A型内斜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目的 对比观察暴露线头和包埋线头结膜缝合方式,对小梁切除手术后早期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36只眼),随机分A、B两组.A组:暴露线头结膜缝线50例67只眼;B组:包埋线头结膜缝线50例69只眼.询问眼部症状,检查结膜充血和分泌物情况,检测术前、术后1d、1周、2周和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等相关泪膜功能.结果 两组间异物感术后1d、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间干涩灼热感术后1d、1周及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间畏光感术后1d、1周及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结膜充血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分泌物术后1d、1周及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UT术后1d、1周、2周及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chirmer Ⅰ试验术后1d及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术后1d、1周及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缝合中暴露线头和包埋线头的缝合方式对早期泪膜功能影响存在差异,包埋线头的缝合方式对早期泪膜功能影响相对小.
目的 观察闭合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PDR患者眼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2015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并由同一术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包括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PDR患者25例(PDR组,B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无糖尿病患者20例(对照组,A组),分别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不同时间OSDI、SIT、TBUT、CFS、角膜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泪膜结构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前干眼表现比A组显著.A组术后早期BUT、OSDI、泪膜脂质层异常明显(P<0.05),随时间延长眼表逐渐恢复,至术后3个月仅BUT仍未完全恢复(P<0.05);B组眼表异常在术后进一步加重,其中BUT、OSDI至术后3月较其它时间明显恶化(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眼表异常较术前明显加重并持续存在,甚至术后3个月多数指标异常更为明显.
目的 探讨前房内低浓度曲安奈德对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预防作用.方法 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只眼).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术毕时对照组前房注入0.2 ml 0.9%氯化钠,实验组前房注入0.2 ml 4 mg/100 ml曲安奈德(TA)混悬液.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观察比较2组后发障的发生率、术后早期前房炎症反应、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终完成36个月随访并纳入临床分析共112例(112只眼),其中实验组54例(54只眼),对照组58例(58只眼).术后3、6、12、24、36个月,实验组PCO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8,7.377,5.255,4.809,4.127,均P<0.05).实验组术后第3天前房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5,P<0.05).术后2组1、2周及1、3、6、12、24、36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3、6、12、24、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给予前房注入低浓度曲安奈德可降低PCO的发生率并延缓其发生时间,减少术后早期前房炎症反应,对眼压和角膜内皮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PCO的方法.
目的 探讨眼结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结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7例患者,随诊1~15年,平均98个月.结果 7例结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其中3例行局部病变切除手术,4例行眶内容物剜出术.术后复发2例,均为局部病变切除手术后局部复发,术后复发比例28.57% (2/7),死亡0例(0/7),未见其它部位转移.复发病例再行眶内容物剜出术.结论 结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的预后与解剖部位、累及范围、首次治疗方案等有关.早期诊断和选择佳治疗方案是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可致很好预后.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2种不同局麻状态下玻璃体切除术中患者视听觉的感知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09例(A组113例,球后神经阻滞麻醉;B组96例,球周麻醉加静脉强化麻醉)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局麻患者在术后第1d进行视听觉问卷调查,研究其在手术过程中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以及麻醉方式对其的影响.结果 A组中有78.8%的患者存在术中视觉记忆,明显高于B组的41.7% (P< 0.05).A组中有90.3%的患者存在术中听觉记忆,高于B组的68.8% (P< 0.05).球后神经组滞麻醉对术中视觉和听觉感知的记忆更强,但球周麻醉加静脉强化麻醉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结论 麻醉方式的选择对玻璃体切除术中患者的视觉和听觉感知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带有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患者,可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的方法.
目的 观察0.5%氯替泼诺/0.3%妥布霉素滴眼液在板层角膜屈光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板层角膜屈光手术患者158例(310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77例(154只眼)与对照组81例(156只眼).试验组术后滴用0.5%氯替泼诺/0.3%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共1周,对照组滴用0.1%地塞米松/0.3%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共1周.于术后1天、1周、1个月观测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荧光素染色、DLK分级.结果 术后1周,两组校正眼压分别为(16.81±1.92) mmHg (M=17.425mmHg)和(17.50±2.58) mmHg (M=17.02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10137.50,P=0.018);术后1月,两组校正眼压分别为(16.18±2.05) mmHg和(16.34±2.28)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4,P=0.830).术后1天、1周、1月,两组DLK发生率和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氯替泼诺/0.3%妥布霉素眼液用于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后可以有效控制术后炎症反应和DLK进展,并减少传统糖皮质激素升高眼压的风险.
目的 研究有眶部搏动的眼眶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眶科就诊的有眶部搏动的13例眼眶病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异同点.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海绵窦瘘8例,动静脉血管瘤2例,均表现为眶部搏动伴随血管杂音,神经纤维瘤2例,眼眶骨折1例,表现为搏动不伴血管杂音.结论 眶部搏动可分为伴血管杂音的眶部搏动及不伴血管杂音的眶部搏动.颈动脉海绵窦瘘是常见的表现为眶部搏动伴血管杂音的疾病,不伴血管杂音的眶部搏动性疾病多见于神经纤维瘤病,明确病变搏动特点后,可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目的 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解放军306医院眼科就诊并行斜视矫正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8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查患者的立体视功能,观察其治疗结果.并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斜视度数对立体视觉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48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32例治愈,治愈率达66.7%,基本治愈12例,无效4例.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3,P =0.026);不同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1,P =0.469).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进行手术矫正能使双眼单视功能好转,手术结果与手术年龄有关而与斜视度数无关.
目的 通过分析外科误诊的先天性眼性斜颈病例,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与先天性眼性斜颈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经外科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并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无效,转至眼科诊断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10例患者,对其分别实施相应眼科手术.结果 10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右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4例,其中2例合并水平性斜视;左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6例,其中1例合并水平性斜视.对5例患者实施患眼下斜肌切除术,对5例患者实施患眼下斜肌转位术,均同期矫正水平性斜视.术后10例患者斜颈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不同病因造成的斜颈,治疗方法不同,临床中应注意先天性肌性斜颈与先天性眼性斜颈的鉴别,对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及带给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目的 探讨真性小眼球合并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 7例真性小眼球合并恶性青光眼的患者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平均随访2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稳定或提高,眼压控制在10~20 mmHg,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真性小眼球合并恶性青光眼的患者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用23G经结膜元缝合玻璃体前段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吸烟主要通过血循环途径引起眼组织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损害.临床及基础研究提示,吸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开角型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Graves眼病、屈光不正等眼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高对吸烟相关性眼病的认识,减少主动及被动吸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目的 探讨补体C5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HSK患者30例,30名正常对照参与研究,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C5浓度,并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中的IL-17浓度.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C5浓度在病例组血清明显升高(P=0.02),在PBMCs培养上清中明显升高(P =0.001),IL-17浓度在病例组PBMCs培养上清中明显升高(P=0.03).结论 C5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表达升高,同时炎性因子IL-17表达升高,两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真性小眼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异常,一旦并发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失明也并不罕见,本文对小眼球并发青光眼在基础治疗之上提出了后囊切开联合悬韧带部分截除使眼球前后沟通通畅,解除眼内的拥挤,控制眼压平稳,保留现有视功能.患者男,35岁.以“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晚期,左眼临床前期)”为诊断收入院.入院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5(0.2*+7.5 Ds),左眼视力0.15(0.2*+10.5 DS);眼压:右眼3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双眼睑未见明显异常,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滑、透明,角膜横径约9 mm,前房浅、周边前房小于1/3 CT,瞳孔正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应迟钝,虹膜膨隆,晶状体透明.眼底见:右眼视盘界清,色苍白C/D=1.0,视盘血管鼻侧移动,屈膝蹬缘,网膜平伏;左眼视盘界清色正C/D=0.2,视网膜平伏.双眼房角:右眼房角360度关闭,左眼房角开放,虹膜膨隆高褶;双眼角膜厚度:右眼504 μm,左眼519 μm;双眼眼轴长度:右眼18.11 mm,左眼18.4 mm;双眼前房深度:右眼1.96 mm,左眼1.91 mm;双眼晶状体厚度:右眼5.26 mm,左眼5.18 mm;双眼视野:右眼管状视野(中央5度范围),左眼局部敏感度下降;双眼UBM:双眼周边虹膜与睫状突相贴.
患者女,43岁.头痛3个月加重伴双眼胀痛、视力下降4天于2014年2月24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自述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颈部疼痛,呈跳痛,有时伴恶心,无呕吐,头痛发作前眼前无闪光、暗点等,亦无肢体麻木乏力感,无耳鸣、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给予甘露醇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入院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8,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稍迟钝,RAPD(+)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清.双眼底:视乳头色淡红,边界不清,水肿隆起约2~3 D,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黄斑中心反光弥散,视网膜平伏(图1).右眼压:12.5 mmHg,左眼压:11.0 mmHg.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于2010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行冠脉支架术.无糖尿病、高血压,无外伤等病史.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580×109.脑脊液压力:250 mm H2O(正常120~180),显微镜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示:双眼视盘水肿(图2).颅脑MRI、MRV、CT、眼眶CT均未见明显异常(图3).全脑血管造影(CTA)示:考虑右侧横窦、乙状窦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图4).明确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冠心病.
患者女,68岁.2015年1月因右眼反复胀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行右眼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河南宇宙公司产,FPT型)植入术.2015年3月因右眼抗青光眼术后异物感伴眼红来我院就诊,当时检查眼压:右:15.0 mmHg,左:13.0 mmHg,见右眼结膜轻度充血,上方结膜缝线在位,线头部分暴露,滤过泡平坦,给予右眼结膜缝线拆除.一月后复查患者无明显异物感,查可见右眼上方结膜充血较前有减退,双眼眼压处于正常范围.2015年8月患者诉右眼渐进性视物模糊8月,加重2月再次来我院就诊,诊断:(1)右眼并发性白内障;(2)左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抗青光眼术后、左眼临床前期).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查体:右眼视力:0.8,眼压:21.1 mmHg,结膜轻度充血,上方滤过泡平坦,角膜透明,角膜内表面可见少量色素性KP,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虹膜3点位前粘连,瞳孔欠圆,人工晶状体在位,眼底见视乳头界清色红,C/D=0.3.左眼视力:0.8,眼压15.2 mmHg,角膜透明,前房清,上方虹膜周切口通畅,周边前房约1/4 CT,晶状体轻度混浊,视网膜平伏,C/D=0.3.患者术后1月复查眼压:有:15.2 mmHg,左:14.3 mmHg,见右眼结膜轻度充血.术后2月眼压:右:19.3 mmHg,左:14.8 mmHg,见右眼滤过泡区结膜血管轻度迂曲扩张充血.
病例 患者男,49岁.以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球胀痛2月为主诉入院.全身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VOD:CF/20 cm,矫正不应,视野中央区光定位确切,于各向光感不确定.红色觉正常,绿色觉(-).VOS:NLP.右眼角膜上皮雾样水肿,颞侧少许大疱,前房弥漫性变浅,周边< 1/4 CT,晶状体密度增加,视盘颜色苍白,C/D=0.9.视杯凹陷,血管屈膝.左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2年,滤过泡低平,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周边约1/3 CT,瞳孔闭锁,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入.IOP:R:57 mmHg,L:14 mmHg.辅助检查:眼轴长度右眼16.1 mm,左眼15.6 mm.前房深度测量:右眼1.78 mm,左眼2.07 mm.晶状体厚度:右眼:5.14 mm,左眼5.56 mm.验光右眼为+12.0D高度远视.UBM回报:患者右眼120°左右房角关闭.临床诊断为“右眼闭角性青光眼,双眼真性小眼球,左眼抗青光眼术后”.
患者女,42岁.因右眼视力模糊、发红伴眼球突出二月余,于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5年11月25日因骑电瓶车被撞倒摔伤昏迷,在当地医院神经科急诊,以“头颅外伤”入院,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三天后清醒,即感右侧耳鸣显著,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头痛.治疗半月后,耳鸣仍然存在,同时发现右眼发红,视物逐渐模糊,较左眼突出并伴有胀痛异物感不适,经该院眼科会诊为“右眼结膜炎”给予局部眼水点眼.治疗两月后,耳鸣及眼部症状无改善,遂于2016年2月13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眼部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亦指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是硬脑膜动脉向硬脑膜静脉通道多皮层静脉供血的一种异常动静脉短路,常临近硬脑膜静脉窦,其中横窦-乙状窦、海绵窦为常见部位[1,2].DAVF原发部位在颅内,但因眶与颅静脉特殊关系,其症状和体征几乎均表现在眼部,主要有眼球表面血管怒张、眼红、眼球突出、复视等.DAVF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发于一侧眼,常因眼部症状首诊于眼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右眼硬脑膜动静脉瘘报道如下.
随着白内障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视功能恢复已不再是复明或略有改善,而是整体视觉质量的提升;期望值不再止步于远视力的提高,也渴望术后还能增加近视力,恢复或重建全程视力.高端人工晶体目前多应用于普通的白内障患者,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这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患者,临床上大多还选择单焦点人工晶体.近期笔者遇到一例较特殊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水眼患者,因其是一位外科医生,对术后视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外科手术时所需的中距离视力(指40 cm~5m间的视力),故我们选择了较新的以中距离视力卓越为主要特点的连续视程型人工晶体(Extended Ranged of VisionIOL),术后获得了良好的全程视力和双眼平衡体验,现报告如下.
目的 调查了解郫县农村地区白内障患者术后效果.方法 现况调查.于2009年4月下旬至4月底,对四川郫县农村地区313人(313只眼)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调查.结果 全部患者裸眼视力在0.3以上的有210只眼,脱残率为67.09%;全部患者裸眼视力表现在0.05以上的有278只眼,脱盲率为88.82%.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262只,脱残率为83.71%;矫正视力在0.05以上的有293只,脱盲率为93.61%.郫县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如下:屈光不正、后囊膜混浊、玻璃体异常、视神经萎缩.结论 白内障复明手术在郫县农村地区实施以来,确实解决白内障致盲的问题,但术后远期视力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屈光不正和后囊膜混浊是能够比较好解决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应注重解决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目的 探讨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及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相关性,为白内障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3~6月对上海市金山工业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同时进行白内障筛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受检查的人数共2 798人,发现白内障1 255例,白内障患病率44.8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血压、血脂及血糖状态下白内障的患病率差别均有统计学薏义(P<0.05).老年人中,单盲患病率为3.47%,单眼低视力的为0.79%,双眼低视力的为0.07%;白内障手术率为8.26%.结论 白内障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在白内障防治工作中既需要与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有机结合,也要加强女性及高龄老人等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7月底投的稿件,10月25号录用,外审期间送审了两个外审专家,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历经一次的小修被收录,第一次被核心期刊收录,还是很开心的。
在期刊上投了两篇稿件,投稿后两个月返回审稿意见,感觉外审专家不是相关专业的,指出的问题有些粗糙,但是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很细致,对文章中的细节都进行标注,值得称赞。
在期刊上投了一篇综述,期间有一个外审专家没有审稿,编辑送审了其他的专家,效率很高,文章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被收录,还是很意外的,以后还会来投稿的。
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终于被接收了,还是很不容易的,期间催过两次稿件,编辑的态度很好,没有不耐烦,值得称赞。
已经在期刊上中了两篇文章了,感觉期刊还是很好中的,只要文章没有太大的错误,有一定的新意,一般都能被收录,审稿速度也是很快的,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值得投稿。
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历经一次大修和一次小修,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认真修改,之后就被收录了,编辑和外审专家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
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半月的时间,经修改后被收录的,整个过程中,编辑处理稿件的速度都是很快的,我是第一次在中国实用眼科上投稿,还是很开心可以被收录的。
我的文章投稿到录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外审专家和编辑的处理速度很快,期刊对文章的格式要求极为严格,期间由于自身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时间,整体而言期刊的效率还是很快的,推荐投稿。
我的文章是11月底送外审,12月中旬返回了外审意见,修改提交后1月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感觉比较高效的,编辑和外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还是很中肯的,对文章修改有很多的帮助,值得称赞。
12月15号投的稿件,一周后送外审,两个也左右退修,经修改后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还是很快的,录用后还会要求修改格式,推荐大家投稿。
中国实用眼科的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被收录,编辑和外审专家都很专业,对文章修改的很仔细,给了我很多的修改帮助,就是见刊周期比较长,不过值得等待。
我的稿件外审期间专家指出了几个小的问题,给了三周的时间修改文章,提交修改稿件后很快就被收录了,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值得称赞。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去年7月17号投的稿件,26号退修,送审了三个外审专家,给出了很多详细中肯的意见,8月14号修改返回,29发送终审,9月26号被收录,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次投稿,经验不是很足,但是感觉效率还是很高的,推荐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