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徐曼华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共98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BCVA≤0.1者7眼(7.14%),0.2 ~0.4者19眼(19.39%),≥0.5者72眼(73.47%).其中≥0.5者Ⅰ组34眼(97.14%),Ⅱ组23眼(76.67%),Ⅲ组15眼(45.4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解除光传导通路障碍,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白内障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丽萍;文海荣;赵梅生

    目的:比较自然晶状体眼与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即对比敏感度的差异,了解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特性,及其与自然眼晶状体的差距.方法选择2004-2005年间在我院明确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72眼),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分别植入4种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其中15人15眼术后植入SN60AT型人工晶状体(组1),12人15眼植入MZ60BD型人工晶状体(组2),13人15眼植入SENSAR AR40e型人工晶状体(组3)和10人12眼植入KS-3型人工晶状体(组4),无其他相关眼病及全身性疾病,术后裸眼或佳矫正视力≥0.8.术后2个月应用OPTEC3500视觉检查仪,分别检查并得到夜、夜+周边眩光、昼、昼+周边眩光四种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值.组5为对应年龄段的自然晶状体眼组10人(15眼),同样排除眼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裸眼或佳矫正视力≥0.8,检查方法同前.结果在夜、夜+周边眩光条件下(中频区),自然晶状体眼组的对比敏感度与手术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有差异,且差异有显著性,即自然眼组对比敏感度高于手术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较自然晶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下降.

  • “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在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汪春玉

    目的:探讨“复明一号”眼科流动手术车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和体会.方法:本人随同“复明一号”流动手术车于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陕西农村地区为高龄老人白内障实施的126例(126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炎症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0.3以上者115眼(91.27%),术后1月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58眼(45.03%),0.6~0.8者43眼(34.12%),0.3~0.5者19眼(15.83%),<0.3者6眼(5%).术后眼压为10~21 mmHg,未发现1例眼压异常者.术中无后囊破裂发生,人工晶状体植入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炎症恢复快.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非医院环境下医疗条件相对局限的流动眼科手术车上的防盲扶贫工作中治疗高龄患者白内障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有效.

  • 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的对比观察

    作者:和志清;范黎妮

    目的:白内障手术治疗中分别将非球面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单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观察两种人工晶体的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因患有白内障入本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患者64例,全面掌握入选病例的各项临床检查资料,并将其划分作观察组、参照组 观察组33例(37只患眼)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参照组31例(33只患眼)植入非球面常规型人工晶状体.于手术后3个月展开随访,评比所有病例术后患眼视觉恢复状况.结果:评估随访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远视力优越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5)观察组角膜散光改善幅度情况比参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 结论:比起非球面人工晶体的植入疗效来讲,在白内障患者手术中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可取得更好的角膜散光矫正,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值得推荐应用.

  •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对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李德衡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两种切口术后对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白内障患者56例(共59眼),其中左眼33只(55.9%),右眼26只(44.1%),随机分成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各28例。其中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男17例,女11例;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男16例,女12例,各采用相应的手术切口进行处理。结果:两组在术前视力及角膜散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明显优于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术应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作为首选的切口方式。

  • PHACO术式中不同晶体植入方式效果分析

    作者:金亚利;慕小斌;刘岩;谢春燕

    目的:分析PHACO术式中不同晶体植入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169例(183眼),按选择的晶体类型随机分为折叠晶体组105眼(对照组)和硬质晶体组78眼(试验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3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平均散光度(0.38±0.25),试验组平均散光度(2.75±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经济欠发达地区白内障患者行PHACO术式并统一植入折叠晶体,以减少术后散光等并发症的发生。

  • 2.8 mm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后立即开放滴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云;钟守国;任子林

    目的:观察2.8mm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后立即开放滴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110眼,行2.8mm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分为开放滴眼组和对照组各55眼,开放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不给予纱布包扎,术后2h开始使用典必殊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术后涂典必殊眼膏包眼,24h后接受检查。结果:开放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及患者感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后立即开放滴眼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视力,提高生存质量。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梁明

    目的:探讨Canon Staar 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 Staar 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 Staar 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 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明博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术后视觉质量的恢复也有更高的要求,希望术后能够恢复或重建全程功能性视力.而单眼视设计作为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的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获得全程视力,并具有价格便宜、简单易行的特点,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荣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中双眼手术患者2例,在术后1周左右炎症消退,又突发眼红,轻度眼痛及视力下降,发病术后10~49天.结果:局部或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扩瞳治疗,平均1周左右消退,视力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如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颞侧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9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才;楚松峰;王磊;孙晓宇

    目的:通过对29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颞侧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观察,旨对本术式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颞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治疗.结果:29例中术后视力≥0.512眼0.1~0.411眼,<0.16眼,眼压均与术前相比无变化,角膜透明,青光眼滤过泡保留良好,瞳孔散大>5mm 15例,其余均正常,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5例.结论:选择本术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保留完整的青光眼滤过泡,对眼压无影响.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66例

    作者:王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7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并对术后手术前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眼压11~17mmHg,术后视力<0.1者3眼,0.1~0.3者15眼,0.3~0.5者32眼,0.5~1.0者28眼.中央前房深度术后增至2.39±0.31mm,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便捷,且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

  • 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岳军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58例(67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遂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同时植入新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5~11个月(平均8.6±2.4个月),视力≥0.5者占91.05% (61/67),≥1.0者占52.24%(35/67).结论:此种新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眼内稳定性好,植入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 白内障手术的进展

    作者:于焱;袁南荣

    近20年是白内障手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于国内的眼科界来说。80年代开始,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白内障的摘除,使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到90年代随着新的手术器械,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出现积累,超声乳化手术正在成为白内障摘除的主流手术方式,而且其手术方法不断被改进。同时有关白内障手术的新的理念和观点也不断提出。现就白内障手术的几个问题及一些新的进展作一概述。1 儿童白内障1.1 手术时机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视皮层神经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以生后12周为重要,是视力发育、固视反射建立、色觉出现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先天性白内障如对视力影响比较明显,可引起弱视,甚至眼震,应及早手术治疗。通常认为应在6周到12周之间手术摘除白内障。对其他时间发现的儿童白内障需根据视力情况而定。1.2 人工晶体植入 2岁以内的儿童眼球迅速发育,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不能确定。由于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强烈,易出现人工晶体前膜形成、后发障等并发症,且不易处理,以及难以选择度数适宜的人工晶体等原因,大多数人认为人工晶体植入只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而对于儿童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选择一直有争议,有要求术后平光的,有要求术后远视的,有人认为就植入+29D的人工晶体,剩余的屈光不正用眼镜矫正,但事实上不管术后是什么屈光状态,随儿童眼球的发育,其屈光度是不断改变的,一般认为应给予一个低度的远视矫正度数。在双眼植入时,第二术眼的人工晶体度数按第一术眼的视力情况而定。Keneth认为对于2~4岁的儿童,可在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上减去1.25D;对于4~10岁的则以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为准;10岁以上的儿童,在避免造成双眼屈光参差的前提下尽量矫正到正视。

  • 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初探

    作者:李长生;王炜

    目的: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对152例165眼采用了表麻下非超声乳化手法碎核治疗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对其术后视力、术后散光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到0.5以上者130眼占78.79%,视力达到1.0以上者53眼占32.12%,术后3个月视力达到0.5以上者148眼占89.70%,视力达到1.0以上者90眼占54.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75±1.00)D,术后3个月平均散光为:(1.00±0.75)D。结论:该术术后视力提高快、术后散光较轻、手术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麻下手术,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引起球后出血、巩膜穿破的危险。

  • 人工晶状体理化稳定性能测试

    作者:刘丽;柯林楠;王硕;王迎;陆颂芳

    目的 以实验室测试为基础,研究人工晶状体理化稳定性能.方法 采用加速方法.水解试验在90℃水环境下进行164 d,光照稳定性试验在8 mW/cm2辐照强度下进行35 d,Nd-YAG激光照射试验采用5 mJ单脉冲能量,脉冲数量50个,激光束聚焦在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试验后对每一组试验样品外观、光焦度、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进行测试.结果 水解试验和光照试验后,人工晶状体的外观、光焦度偏差、MTF无明显变化.Nd-YAG激光照射试验后,人工晶状体的表面出现许多近圆形小洞,MTF显著降低,而光焦度偏差无明显变化.结论 激光照射对人工晶状体成像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临床上进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时,应尽可能地将激光照射点控制在直径3 mm中心区域外,以保证用于成像的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域在激光照射过程中不受到损伤.

  • 基于曲面拟合的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的计算方法

    作者:王珂;李林;宋旭东;闫岩;刘志成

    目的 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倾斜和偏心对患者的离焦和散光等屈光状态及波前相差产生影响,而目前测量人工晶状体的倾斜和偏心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本文提供一种人工晶状体的倾斜度和偏心量的精确估算方法.方法 基于3例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术后人工晶状体眼前段图像,经过图像配准,用3种方法采集IOL表面数据并分别用球面方程拟合,从而用数学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倾斜度和偏心量.结果 在给出计算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的公式的基础上,以3种采集方法得到IOL的倾斜度、偏心量、水平方向倾斜度和垂直方向倾斜度,结果显示基于球面拟合的第一种方法优于其它两种.结论 基于球面拟合人工晶状体表面计算倾斜度和偏心量,应从每个扫描角度中选择一幅清晰的图像采集数据,此方法可较准确地分析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 基于几何学方法测量人工晶状体的移位

    作者:郁苏娟;王珂;闫岩;宋旭东

    目的 提出计算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数值的方法,可应用于评价植入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的效果等方面.方法 基于两例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术后人工晶状体眼前段图像,拟合人工晶状体,经过图像配准,再运用几何学理论进行计算,得到人工晶状体的倾斜角度和偏心数值.结果 两例人工晶状体倾斜度数分别为2.667°和2.764°,偏心数值分别为0.630mm和1.397mm,在临床测量数值的范围内.结论 基于几何学的测量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数值的方法,有很好的重复性,简捷易推广,也适用于其他疾病手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情况.

  • 角膜穿孔伤修补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卢亚梅;黄书海

    目的观察并探讨角膜穿孔伤修补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手术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不合并眼后段严重并发症的37例角膜穿孔合并白内障患者均Ⅰ期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防半年以上. 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随防视力<0.1者2例,0.1~0.5者25例,>0.5者10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角膜穿孔伤后使眼部条件较差,手术复杂,但及早行联合手术可获得早期恢复及双眼单视,并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

    作者:董立红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共98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I组眼轴长度(27.00~29.59)mm 35只眼,Ⅱ组眼轴长度(29.60~32.19)mm 30只眼,Ⅲ组眼轴长度(32.20~34.70)mm 33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佳校正视力≤0.1者7眼(7.14%),0.2~0.4者19眼(19.39%),≥0.5者72眼(73.47%).其中≥0.5者I组34眼(97.14%),Ⅱ组23眼(76.67%),Ⅲ组15眼(45.4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解除光传导通路障碍,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753 条记录 1/88 页 « 12345678...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