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框架眼镜的学问

    作者:陶海

    如何配镜首先,青少年患近视、远视和散光,配眼镜时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视力,散瞳验光,并测量两眼睛瞳孔之间的距离.散瞳验光是为了消除调节作用的影响和由其引起的假性近视成分,而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在瞳孔散大的情况下进行验光.根据散瞳验光的结果试戴镜片,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所需要的眼镜度数.

  • 眼科体检查什么

    作者:方圆

    眼科检查是体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老年人,各种眼科问题会逐渐显现,所以,40岁以后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年轻人的常见问题:年轻人中,多见的眼部问题是屈光不正(双眼视力在未经矫正的情况下,或矫正不正确时,视力不正常,就是我们俗称的近视、远视和散光),建议尽早就诊、验光和配镜.

  • 屈光参差的可能原因分析

    作者:黄再红;唐知进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屈光参差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治屈光参差患者316例,运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检影验光,按照屈光参差的性质,分成远视组、近视组和异种组3组,调查表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远视组73例(24.05%),发现视力异常的平均年龄6.15岁,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2 h(26.31%)。近视组197例(62.34%),发现视力异常的平均年龄8.07岁,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2 h(51.02%)。异种组46例(14.57%),发现视力异常的平均年龄6.03岁,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2 h者39.13%。结论:屈光参差主要与不良用眼习惯和阅读姿势有关。

  • 白内障手术的进展

    作者:于焱;袁南荣

    近20年是白内障手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于国内的眼科界来说。80年代开始,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应用于白内障的摘除,使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到90年代随着新的手术器械,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出现积累,超声乳化手术正在成为白内障摘除的主流手术方式,而且其手术方法不断被改进。同时有关白内障手术的新的理念和观点也不断提出。现就白内障手术的几个问题及一些新的进展作一概述。1 儿童白内障1.1 手术时机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视皮层神经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以生后12周为重要,是视力发育、固视反射建立、色觉出现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先天性白内障如对视力影响比较明显,可引起弱视,甚至眼震,应及早手术治疗。通常认为应在6周到12周之间手术摘除白内障。对其他时间发现的儿童白内障需根据视力情况而定。1.2 人工晶体植入 2岁以内的儿童眼球迅速发育,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不能确定。由于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强烈,易出现人工晶体前膜形成、后发障等并发症,且不易处理,以及难以选择度数适宜的人工晶体等原因,大多数人认为人工晶体植入只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而对于儿童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选择一直有争议,有要求术后平光的,有要求术后远视的,有人认为就植入+29D的人工晶体,剩余的屈光不正用眼镜矫正,但事实上不管术后是什么屈光状态,随儿童眼球的发育,其屈光度是不断改变的,一般认为应给予一个低度的远视矫正度数。在双眼植入时,第二术眼的人工晶体度数按第一术眼的视力情况而定。Keneth认为对于2~4岁的儿童,可在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上减去1.25D;对于4~10岁的则以矫正到对侧眼屈光状态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为准;10岁以上的儿童,在避免造成双眼屈光参差的前提下尽量矫正到正视。

  • 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动态变化分析158例

    作者:郑顺生;张淑娟

    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凡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一般指两眼屈光度相差≥2.50D(250°).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的儿童常见眼病,如果不尽早治疗,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正常视力形成.凡可引起两眼视力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屈光参差,常见的有:①远视的减轻或消失:包括由眼轴发育不平衡引起的屈光参差和远视小儿消减程度不一两种情况;②近视的加深:无论是先天性进行性近视或后天性单纯近视,在诸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均可使两眼轴延长或屈光度加深,两眼常可出现近视的不平衡而出现近视性屈光参差;③由眼外伤、手术和眼病引起的屈光参差:如角膜、巩膜穿孔或化学性烧伤,白内障摘除或角膜各种手术、角膜溃疡等愈合后均可遗留角膜混浊而出现屈光参差;④由某些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屈光参差:如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的病眼眼轴较对侧眼轴短,故而引起屈光参差.2000~2009年收治弱视患者891例,其中单眼弱视172例,伴屈光参差性弱视158例,屈光参差的度数均3D以上.现报告如下.

  • 射阳县2125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杨玉清

    目的 对射阳县2125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射阳县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现状.方法 对2017年度在该科室接受视力筛查的21256名学龄前儿童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所有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汇总及分析.结果 探究显示,21256名接受视力筛查的学龄前儿童中,①有3017例存在视力问题(14.19%),性别差异不明显(男1510例,女1507例);②出现视力问题的儿童,年龄2岁组有60例(1.98%),3岁组有72例(2.39%),4岁组有726例(24.1%),5岁组有1025例(33.9%),6岁组有1134例(37.6%),可见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主要集中在4~6岁组年龄段;③视力存在问题的儿童中,城镇户口者2026例(67.15%),农村户口者991例(32.85%),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学龄前儿童中,近视有14.72%,远视有2.84%,散光有37.00%,弱视有13.72%,其他类型有12.72%,可见远视、散光为学龄前儿童主要视力问题.结论 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多在4~6岁年龄,且多见散光、远视等问题,同时城镇儿童多于农村儿童,做好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工作,特别是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及时进行视力矫正有重要意义.

  •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新生视力不良情况6年追踪分析

    作者:张亚娟;程广印;李步云

    视力不良亦称视力低下,各种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和其他眼病均可造成视力不良.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视力不良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在众多的近视人群中,中小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为了进行科学地健康干预、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依据,现将西城区2004年9月入学的小学新生1 972名6年追踪视力不良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 古今益视操

    作者:肖国士;冯国湘

    益视操是以目珠运动与按摩相结合的一种体操.具有保护眼睛视力的功效.对视力减弱、目睛不明、视物昏花诸症有一定治疗作用.多用于近视、远视、散光的防治,此外,弱视、色盲、青盲、雀目症等,也可用此操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 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视疲劳综合征80例

    作者:李和;张风华

    视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眼球酸胀、痛,视物发作性模糊,不能久视,或双眼慢性充血及头痛、头晕、恶心等,近视、远视、散光及屈光参差均可出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视疲劳综合征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急诊处理

    作者:杜持新;孙雯;顾扬顺;汪晓宇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疼痛少、角膜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屈光状态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治疗.但随着LASIK广泛开展,术后外伤患者也逐渐增多.6年来本院共收治LASIK术后外伤急诊患者16例(16只眼)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改进型眼科洞巾在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熊万红

    大多数眼科手术都是单眼手术,术中所用洞巾也是单眼洞的.随着我院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矫治术开展,术中发现用一块单眼洞的洞巾用于双眼手术时,术中左右移动一块洞巾不符合无菌手术操作的要求.如果每做一只眼手术后更换一块洞巾,不仅增加了洞巾的使用量,且使术中操作极不方便.因此,我们对洞巾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选择白色全棉细布为制作洞巾的敷料.以原制作眼洞的位置为中点,距中点1.5 cm的水平处左右各做一个5 cm×6 cm的眼洞,两眼洞的间距为3 cm,形状如同一副眼镜.在两眼洞中间的中锋处缝一块8 cm×10 cm的双层辅料.该敷料在中锋处的一边固定,余三边游离,该洞巾制作完毕.

  • PRK与LASIK矫治远视的疗效比较

    作者:汪辉;阴正勤;陈莉;任茜;罗启慧;孟小红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进行矫治.其中PRK 16眼, LASIK 24眼. 患者术前屈光度+1.62~+6.25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PRK组有2眼(12.5%)、LASIK组有3眼(12.5%)佳矫正远视力丢失2行以上;而佳矫正近视力丢失2行以上者分别为1眼(6.3%)和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PRK组有12眼(75.0%)、LASIK组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D~+1.00D之间.术后1~3个月,PRK组平均回退量为0.95D,LASIK组的平均回退量为0.76D;术后3~6个月,其回退量分别为0.35D和0.08D;术后6~12个月,回退量分别为-0.22D和0.00D.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作者:汪辉;阴正勤;陈莉;任茜;罗启慧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 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大预矫值+6.00 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5.50~+9.00(+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4.25~7.75(+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0.75(+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于术眼均未见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

    作者:江萍;王静;莫纯坚;胡学斌;甘绪芹;王红俊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方法 使用美国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微型板层角膜切割系统(LSK),对8例9~14岁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和系统的弱视治疗.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0.23,术后6个月平均佳矫正视力0.65;屈光度明显降低,但平均仍残留+2.81D;8例患者全部建立同时视和融合功能,6例有立体视功能.结论 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视力,恢复和建立双眼视功能.

  • 弱视治愈儿童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作者:闫锡秋;苑明茹

    目的:通过比较已经治愈的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前后与正常视力儿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寻求一种能客观评价儿童视功能及预测弱视治疗效果的手段,为探索弱视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远视性弱视儿童38例76眼及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黄斑中心区及黄斑周围视网膜厚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结果: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治疗前组比弱视治愈组及正常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患儿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比正常眼厚,随着弱视的改善黄斑中心区厚度逐渐减小;远视性弱视患儿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正常眼无明显差别。

  •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作者:闵寒毅

    对角膜屈光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按常规方法计算得出度数的人工晶状体会造成较大程度的远视,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角膜屈光度、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等几方面讨论屈光手术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为此类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作者:侯世科;翁开粤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用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往往产生术后远视的误差。对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的患者主要原因是术后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而且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偏高,导致计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偏低,从而出现术后远视。对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因去除了中央区的部分角膜组织,使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的比值发生改变,而目前的各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假设角膜前后表面曲率比值恒定,故产生了系统误差。因此,对于曾行屉光性角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应准确测定中央角膜曲率,运用适当理论公式推算出实际的角膜曲率值,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误差。

  • 角膜屈光矫正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评估

    作者:云波;施玉英

    角膜屈光矫正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应用常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和角膜屈光度测定法造成术后不同程度的远视.本文在回顾角膜屈光矫正手术的原理及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发展的基础上,就产生术后远视这种屈光误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远视儿童高阶像差的研究

    作者:于靖;陈辉;沈星华

    目的探讨远视儿童的高阶像差分布、影响因素及对视功能的影响.设计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4例(81眼)3~13岁等效球镜+0.50~+6.63D远视儿童.方法使用Allegretto波阵面像差仪对上述远视儿童进行波阵面像差测量分析.主要指标高阶像差及其分布,高阶主导像差、高阶像差与瞳孔大小、性别和屈光状态的关系,高阶像差与戴镜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在6.5mm和4.0mm瞳孔直径时,总高阶像差、3阶和4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RMS3、RMS4)分别为(0.20±0.05)、(0.15±0.06)、(0.10±0.02)μm和(0.09±0.03)、(0.07±0.03)、(0.05±0.0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h值呈正态分布;高阶像差均以3阶像差所占比例高,均占80.2%,主导像差以C7为高.瞳孔从4.0mm增大到6.5mm,RMSh、RMS3、RMS4分别增加1.36、1.42、1.45倍.不同类型的高阶主导像差对戴镜矫正视力无影响(P>0.05).RMSh值与戴镜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性别、球镜、柱镜对RMSh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远视儿童高阶像差分布范围宽,部分患儿RMSh值较高;高阶像差各阶及RMSh值随瞳孔增大而增加;远视患儿中高阶主导像差以垂直彗差居多;瞳孔增大时球差、彗差比率增加.

    关键词: 屈光 远视 像差
  •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屈光状态

    作者:李雪;佘重阳;任学焘;韩旭;吴佩蓓;焦璇;张永鹏;马凯

    目的 探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与非AMD健康者屈光状态的差异.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筛选并纳入136例渗出性AMD患者具有屈光状态记录的247眼,其中154只患眼作为渗出性AMD组,包括34例双眼渗出性AMD患者的67眼及102例单眼渗出性AMD患者的87眼.选取北京德胜社区非AMD正常受试者中与渗出性AMD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136例,纳入具有屈光状态的242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采用电脑验光后显然验光的方法测量纳入眼的屈光度.远视标准定义为>+0.5 D.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主要指标 屈光状态与屈光度.结果 渗出性AMD组远视72眼(46.7%),屈光度(四分位数间距)为+0.50(-0.38,+1.25)D.对照组远视74眼(30.6%),屈光度为+0.13(-1.13,+0.84)D.渗出性AMD组较对照组远视眼比例高(P<0.001),渗出性AMD组较对照组更倾向于远视(P<0.001).结论 渗出性AMD患者较非AMD健康者可能更倾向于发生远视,且远视的度数更高.

297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