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涛;邝国平;武正清;谢丽莲;刘茹;彭婧利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ndine,CA)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05例123只眼,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A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A治疗组加用CA,疗程42d.治疗后随访3~8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变化,并观察CA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常规治疗和CA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21%和95.16%,后者总有效率高于前者(P<0.05). 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眼挫伤所致黄斑孔23例的观察与比较

    作者:孟淑芳

    眼挫伤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破裂发生的黄斑孔,以往仅根据临床表现、直接/间接检眼镜、三面镜、荧光紊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确定诊断,而不能直观的显示黄斑孔的状态,无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新的、非接触性、非损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对视网膜细微结构进行横截面扫描,垂直分辨率达10.0μm.在黄斑疾病的诊断及定量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眼挫伤所致黄斑孔进行观察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宁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属于不可逆转致盲眼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病情隐匿,早期通常无典型症状,许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视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POAG是治疗的关键,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改变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力、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结构显像技术,是目前诊断青光眼疾病的佳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其诊断效果和价值,本研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比较POAG患者与健康人群的OCT结果的差异,进一步分析OCT的优势,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 mf-ERG联合OCT对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评价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 EDI-OCT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李俊杰;孙志敏

    目的 使用EDI-OCT观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FFA检查确诊的58例CNV患者纳入研究,应用海德堡OCT对黄斑区进行加强深度扫描,测量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进行ICGA检查.比较PCV与n-AMD患者SFCT值,判断EDI-OCT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准确性.结果对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大于253.60μm的CNV患者判定为PCV,低于253.60μm的CNV患者判定为n-AMD,再与ICGA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率达80%,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增厚,EDI-OCT可用于辅助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断.

  • 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周优优

    目的 研究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防止新生血管膜,避免出血性视网膜脱落,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早做出防治诊断.方法 对42例(49眼)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黄斑部新生血管膜有5种表现,即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21眼(42.8%)、边界不清的新生血管膜15眼(30.6%)、纤维血管性色素卜皮脱离6眼(12.3%)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8.2%)、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3眼(8.2%).与荧光造影比较显示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和纤维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典型的新生血管膜,边界不清的新生血管膜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隐匿性新生血管膜.结论 OCT 可以作为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发生与发展的监测工具之一,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防盲具有重要意义.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作者:高燕;邹世清;程向群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非损伤性、非接触性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对视网膜细微结构进行横截面扫描,能清晰显示视网膜不同层次的结构并能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客观、定量的测量和分析.对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的监测以及定量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6].

  • 黄斑变性方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明;张有花;邱亚楠

    目的 观察黄斑变性方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I neovascuIa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97只眼符合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黄斑变性方药每天1剂口服,对照组采用银杏叶片(19.2 mg/粒)1粒,每天3次口服,疗程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佳矫正视力、眼底出血面积、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外层高反光带厚度(OHRBT).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佳矫正视力提高,有效率为67.12%,而对照组为3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眼底出血面积减少,有效率为85.11%.对照组为47.6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黄斑区荧光渗漏面积也有改善,有效率为67.50%,而对照组为3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OHRBT测量值较治疗前缩小(P<0.01).结论 黄斑变性方药可以改善CNV患者视力,减少黄斑区CNV荧光渗漏,促进出血吸收.

  • 活血利水方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梁俊芳;吴星伟;纪丽君;孙景莹;戎君;赵俊颖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方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47跟)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47眼)、光凝组30例(49眼)和联合组30例(51眼),中药组采用活血利水方治疗,光凝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光凝治疗,3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3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74.51%)优于中药组(51.06%)和光凝组(6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6个月后视力较治疗前无提高(P>0.05);光凝组与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较治疗前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减小(P>0.05);光凝组和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较治疗前视网膜厚度减小(P<0.05).视力及视网膜厚度方面光凝组和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与中药组同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优于同时间光凝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优于单纯中药或光凝治疗.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学;邹媛媛;李文英;王雪燕;张敏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的眼底改变,探讨眼底改变分期与PIHS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就诊的PIHS患者132例(264眼),所有患者进行视力、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和OCT检查。分析眼底改变分期与PIHS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观察OCT表现的恢复情况。结果随着PIHS病情的加重,眼底病变也逐渐加重,眼底改变分期与PIHS分级呈正相关(C=0.439、χ2=152.87,P=0.000)。OCT检查显示有异常172眼,其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94眼,色素上皮层及光感受器内、外节交界面改变40眼,视盘水肿及视网膜出血等改变38眼。随访6个月OCT观察142眼恢复正常,其中随访1个月恢复正常102眼,2个月恢复正常38眼,3~5个月恢复正常2眼,6个月后有30眼症状虽明显好转,但未恢复正常。结论 OCT在PIHS的诊断及评估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洪朝阳;池新昌;吴苗琴;王斌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CT技术,检测14例(14眼)临床确诊为外伤性黄斑病变的患者,对图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全层黄斑裂孔1眼,板层黄斑裂孔2眼,黄斑出血5眼,黄斑水肿6眼.结论 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预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英瑛;丁慰祖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图像特征,并分析其变化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内外节(IS/OS)连接的图像特征,并对患者的视力结合分析.结果 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R=-0.317,P=0.008)以及IS/OS连接完整性分级(χ2=50.103,P<0.001)与患者视力呈负相关,同时DME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IS/OS连接分级显著相关(R=0.419,P<0.001).结论 黄斑水肿厚度和IS/OS连接完整程度与患者视力密切相关,可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作为指导依据,指导临床上对患者的视力、预后的判断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患者病情进展.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作者:段惠义;张丽侠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某基层医院进行OCT检查的1 315例病例,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 共完成OCT检查1 315例.其中泪河宽度检查72例,角膜厚度及形态检测16例,房角检查29例,视神经分析105例,黄斑形态检测1 093例.黄斑病变检出率达35.50%.结论 OCT在基层医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基层医院眼科疾病的诊断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结构研究

    作者:尤冉;郭笑霄;陈曦;张帆;孙姣;李珊珊;赵露;杨秀芬;王艳玲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阶段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结构.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单眼高度近视患者36例.高度近视侧眼设为病例眼组,对侧非高度近视眼设为对照眼组.采用增强深度成像模式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域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并将通过黄斑中心凹的B扫描图像二极化处理,测量脉络膜总面积、脉络膜血管区和基质区面积,并计算脉络膜血管指数.对比两侧受检眼视网膜厚度和容积,以及和脉络膜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眼组较对照眼组视网膜厚度和容积并未出现明显降低,仅在颞侧部分区域出现厚度和容积降低(P<0.05).病例眼组较对照眼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出现明显下降(P<0.01),病例眼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121.58±74.13)μm,对照眼组为(243.75±32.54)μm.与对照眼组相比,病例眼组测量区域的脉络膜总面积、基质区和血管区面积均明显下降,脉络膜血管指数值也明显降低(P<0.01).病例眼组CVI值(78.08±9.16)%明显高于对照眼组(67.17±12.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早于视网膜厚度出现下降,且脉络膜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异常.

  • 钝挫伤后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作者:卢玉芳;夏红和;陆雪辉;彭坤;郑康铿;陈浩宇

    目的 研究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和类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钝挫伤引起的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对我院门诊数据库和频域OCT数据库进行检索,测量和分析患者的OCT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纳入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138例(138眼),在频域OCT显示的病变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伤性黄斑裂孔25例(18.1%),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全层缺损,伴或不伴有裂孔边缘囊样水肿;2)视网膜下出血30例(21.7%),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其后光带衰减;3)脉络膜破裂32例(23.2%),表现为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光带断裂;4)视网膜萎缩70例(50.7%),表现为光感受器内外节层中断、外核层变薄甚至消失;5)内界膜皱褶19例(13.8%),表现为内界膜表面波浪状改变;6)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2例(1.4%),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连续性中断,边缘翘起.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视网膜病变类型患者共有47例(34%).结论 眼钝挫伤可以引起视网膜震荡、外伤性黄斑裂孔、色素上皮撕裂等病变.频域OCT有高敏感性、高分辨率、定量测量等优点,在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Stratus OCT用于评价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作者:陈宏杰;陈伟;张斌;刘颜;杨琦;陶冉

    目的 应用Stratus OCT探讨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NF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53例100只眼,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将其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比较其1年前后OCT检测全周RNFL平均厚度和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平均厚度变化,并采用差值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OAG患者全周RNFL平均厚度和4个象限的平均厚度差值:依从性好组分别为(3.13±6.64) μm,(-4.7±12.95)μm,(-2.54±9 75)μm,(-3.28±14.86)μm,(-1.84±11.94)μm;依从性差组分别为(7.74±8.14) μm,(15.82±22.10)μm,(4.94±13.96) μm,(8.42±13.64)μm,(4.38±19.63)μm.两组间差值比较:全周RNFL平均厚度、上方、鼻侧平均厚度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32,5 663,4 100;P均<0.01);下方RNFL平均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5,P <0.05);而颞侧的RNFL平均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4,P>0.05).结论 药物治疗依从性与视神经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OCT用于评价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是较为客观、特异、敏感、定量的检测方法,为监测视神经损害提供了可靠的且可量化的临床指标,使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便于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煜生;杨天舒;王伟;杨正印;胡艳雪

    目的 探讨光学相于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48例96只眼,采用波长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术前和术后2~3个月应用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和相关视力变化情况.结果 激光光凝后2~3个月,视力提高2行者65只眼(占67.7%).术后3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1mm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213.4±48.5)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OCT检测发现,激光能量2.1~4.1 mJ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明显损伤.结论 OCT检测可用于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作者:尚小珂;ZHONG Liang;李丁扬;张刚成

    肺动脉高压(PAH)严重威胁健康,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患者预后不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的光学成像技术,其图像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被称为“光活检”.OCT可用于评估PAH患者肺动纤维化程度和判断预后.本文综述OCT诊断和评估PAH的研究进展.

  • 视网膜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作者:王炜;崔霞;张鲲;李晓陵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黄斑区视网膜前膜临床诊断和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眼底检查拟诊或诊断为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49例患者(61眼)术前及术后进行OCT检查.结果 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部分视网膜内表面完全紧密粘连,大部分与视网膜内层分离,多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厚度增加,部分可伴黄斑假性裂孔、板层裂孔、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部分黄斑区神经上皮损害或黄斑部不同程度水肿.结论 OCT检查可直接客观显示黄斑区前膜及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区厚度及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骆荣江;黄静文;刘韶瑞;彭玲妹;郑小平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厚度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OCT2000型对正常人42例(60)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6眼)的黄斑区厚度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人群黄斑厚度地形图的图像特征;并将止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厚度值进行比较;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ROC)的分析方法找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佳指标.结果 正常人黄斑厚度地形图呈"马蹄形",青光眼患者"马蹄形"特征不典型或"马蹄形"特征消失;青光眼患者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均比止常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外环各分区厚度也较正常人减少,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之间比较,黄斑下方外环区的AROC值大(早期青光眼患者为0.719;青光眼患者为0.881),表明该指标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大.结论 OCT测量黄斑厚度是青光眼诊断和早期诊断的新型敏感的有效手段.

840 条记录 1/42 页 « 1234567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