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高磊;郭惠萍

    目的 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10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各52眼.给予对照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下降,前房深度均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的视力较术前均改善(P<0.05);而两组患者在眼压、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上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均满意.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雍智谋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98例患者按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于颞上侧或鼻上侧做角膜切口,观察组于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角膜切口.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少于术前(P<0.05),且呈降低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至6个月,两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 d至6个月,观察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至6个月,两组手术源性散光度均呈降低趋势;且术后1、6个月,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取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和常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均有改善作用,但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效果更佳.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芬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另择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作为试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佳视力矫正情况、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在0.5°~1.0°范围内佳矫正视力内的患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发症少.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

    作者:刘阳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眼压、房角粘连度及视力.结果 术后两组眼压、房角粘连度有所降低,视力提升,且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试验组眼压和房角粘连度小于对照组,且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蓝域染色剂的化学助剂残留分析

    作者:沈亦红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蓝域染色剂的化学助剂残留.方法:样品经80℃、30min静态顶空后,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残留化学助剂加标回收率为89~9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方法的检出限为0.093~0.204μg/ml,定量下限为0.9~1.0μg/ml.结论:方法有效克服基体干扰,一次进样可同时分离和测定多种化学助剂,准确灵敏、简单快速,适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蓝域染色剂的化学助剂的检测.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价值体会

    作者:武文

    目的:探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5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前房深度为(1.83±0.23)mm,眼压水平为(22.41±3.45)mmHg,治疗后前房深度为(3.22±0.39)mm,眼压水平(14.19±2.82)mmHg;同治疗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深度以及眼压水平对比,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应用,对于患者前房深度增加以及眼压水平降低,效果明显,从而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 浅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李玉清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2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提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 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的影响

    作者:赵冰冰

    目的:分析探讨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36例则采用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泪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干眼指标差异不显著,术后第1天、第15天和第30天的干眼症状得分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泪液分泌试验(SIt)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经透明角膜切口相比,应用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的影响更大,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干预.

  • 基层医院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复明工作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宏霞;曹晓光;范世超

    目的:评价不同术式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完成的150例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其中88例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切口ECCE+IOL),余6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IOL).对施行小切口ECCE+IOL的病例进行3个月的术后观察及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复明率,评价小切口ECCE+IOL在基层医院复明工作中的疗效.结果:小切口ECCE+IOL组视力恢复与P+IOL组无显著差异,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系数高,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复明效果良好,技术易于掌握,此方法适合在复明扶贫活动中及基层医院应用.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淋

    目的:分析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80例(80只眼)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有效地解决患者瞳孔阻滞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前房角进行性关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作者:范泰昌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手术前相比,76例患者手术后的眼压均显著降低,视力和房角粘连改善明显,组间存在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具有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的优势,其可作为理想方案在临床中使用推广.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 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孙士平;唐丹梅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切口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科室在2016年2月-2017年5月诊疗的全部白内障患者136例(146眼)确定为分析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61例,小切口术)和对照组(75例,超声乳化术),术后对于患者的视力恢复和角膜散光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之后的1 d、1周以及1个月和3个月裸视力分别为(0.40±0.16)、(0.43±0.19)、(0.65±0.17)、(0.71±0.15),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个阶段的角散光度为(0.81±0.50)、(1.24±0.60)、(1.04±0.30)、(0.93±0.5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两种手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较为接近,且对眼角膜之中的内皮损害程度均能降至低,所以对于白内障患者在实际治疗中,需注重小切口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术的长处互补,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来确定适合的手术法,以减轻患者痛楚,取得理想的疗效.

  •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伟霞

    目的 探究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试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每组32例患者,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9.38%(19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16例).可见,术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角膜水肿3例,后囊浑浊4例,晶体面色素沉着1例,计算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虹膜后粘连1例,角膜水肿9例,后囊浑浊5例,晶体面色素沉着1例,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效果好,并发症几率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荣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中双眼手术患者2例,在术后1周左右炎症消退,又突发眼红,轻度眼痛及视力下降,发病术后10~49天.结果:局部或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扩瞳治疗,平均1周左右消退,视力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如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

    作者:岳军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42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联合小梁切除术,3眼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结果:术后39只眼(92.86%)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只眼(78.57%),0.3~0.5者3只眼(7.14%),0.1~0.3者4只眼(9.52%),<0.1者2只眼(4.76%).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性视网膜劈裂影响

    作者:曾伦桃;杨长建;陈志艳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性视网膜劈裂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73只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劈裂白内障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治疗后1个月均应用眼底激光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平均BCVA水平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心凹劈裂M F眼患者B C V A平均水平明显优于中心凹劈裂M F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劈裂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前后应用眼底激光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明确引发术后低视力的原发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

    作者:郑纪云

    资料与方法收治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24~76岁,平均47岁.白内障核硬度Ⅰ~Ⅳ级,皮质部分浑浊.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和为于晶状体前、瞳孔区的纤维增殖膜,瞳孔直径约4.0㎜以下,术前视力为光感-0.2,眼压12~2mmHg.患眼3个月以上均无疼痛不适等症状,结膜无充血,房水闪光阴性.

  •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肖旗彬

    目的:对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4例,按照实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者作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视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阶段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叶春华

    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浙江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于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住院收治的16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具体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后发性白内障分级、手术前后平均眼压和平均视力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227.37±163.28)个/mm2、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186.47 ±175.85)个/mm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后发性白内障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眼压(10.32 ±2.34) mmHg和平均视力(0.48±0.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 2016年美国眼科学会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指南的中西医治疗探索

    作者:曹旭;赵静如;许家骏;宋立;张南;曹珂儿;肖采尹;李铁军;王莉萌

    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根据临床上3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对美国眼科学会于2016年发布的临床指南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其疑似患者的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和探讨.针对临床上为常见的两种干预方式激光虹膜切开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集中讨论两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和潜在风险,意在灵活运用新版指南.初步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中药干预,尽早保护视神经及视功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干预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结合全身状态辨证论治,选择精准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386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