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芬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另择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作为试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佳视力矫正情况、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在0.5°~1.0°范围内佳矫正视力内的患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发症少.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淋

    目的:分析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80例(80只眼)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有效地解决患者瞳孔阻滞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前房角进行性关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小露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60例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观察在治疗后的前房、眼压、视力、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手术进行均顺利,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手术完成后,1例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他患者眼压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患者视力稳定或是提高59例,整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青光眼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可以选择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临床观察

    作者:曲有贵;王延杰;郭中华

    目的观察比较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实验组30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及前房形成延缓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控制前房形成延缓优势明显.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春;林雨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小梁切除术、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前房穿刺多次放液、待眼压下降,前房出血吸收.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萎缩后,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术后6个月后分别对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进行观察.结果 在未用降眼压眼药时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有20例,有3例需要用两种降眼压药物.有3例有一过性眼压升高,均在手术1周内,在前房穿刺口放出积血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眼压下降,有1例需再次打开巩膜瓣,将巩膜瓣缝合线调松后,眼压下降.有一例在术后两个月后出现眼压升高.需再次手术.结论 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小梁切除术、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较好的控制眼压,安全有效.

  •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

    作者:晁明伦;刘芳

    目的 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观察组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观察组>21 mmHg者1眼,对照组>21 mmHg者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 两种结膜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

    作者:秦程;伍莹;廖妙云

    目的 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 将45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者随机分成2组:A组:27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8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2组患眼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 2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 2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鉴于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眼球按摩中有较高被动性滤泡渗漏,因此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更安全.

  •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武洪安;杨文艳;田琨;杨玥;陶奕瑾

    目的 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Hg,术后3个月(14.22±2.70)mm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蓉;王豫桂;刘辉

    目的:探讨分析对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调整缝线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5.42±3.69)mmHg,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4.08±3.19)mmHg,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较仅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作者:王红梅;刘雪莲;程武波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45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联合手术并进行分析.术前3天常规点眼,术前用高渗剂降低眼压.常规行球后,先行睫状体冷冻,再行显微小梁切除术加丝裂霉素.结果 随访6~18个月,手术后眼压控制在1.33 ~ 1.99 kPa(10~15 mm Hg)之间5眼占11.1%,眼压控制在2.13 ~3.33 kPa(15 ~25 mm Hg)之间31眼占68.9%,眼压控制在3.46~4.0 kPa(26~30 mm Hg)之间6眼占13.33%,眼压高于5.32 kPa(40 mm Hg)3眼占6.67%.结论 应用睫状体冷冻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作者:梁可海

    目的 探讨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不同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手术治疗3个月,观察组佳矫正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相较于复合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瞳孔阻滞的问题,同时也能够避免前房角进行性关闭.

  • 曲伏前列素在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朝晖

    目的:分析曲伏前列素在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术后均存在眼压控制不良情况,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20例患者眼压控制总有效率达到70.0%,随访中,无一例发生视力下降、杯盘比增大、视神经纤维变薄等,且用药过程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曲伏前列素用于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治疗中,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视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

    作者:乔建治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63例,共100眼.上述患者根据既定标准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同时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对照组发生浅前房总发生率为49.0%.观察组发生浅前房总发生率为22.4%.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浅前房原因主要有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恶性青光眼、结膜渗漏等.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时,复合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有助于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预后.

  •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张秀芝

    目的 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7例(76眼),分为治疗组(复合小梁切除术组)40眼和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6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手术成功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功能型滤过泡发生率85.0%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治疗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肯定.

  • 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胡艳波

    研究分析符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选择青光眼患者10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的是复合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单纯小梁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继续研究分析,术后跟踪随访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浅前房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功能性滤泡比对照组多,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结论:青光眼患者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

  • 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应用

    作者:杨春

    随着青光眼的发展与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滤过泡渗漏甚至破裂是青光眼滤过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表现为畏光,流泪,低眼压,浅前房,黄斑水肿甚至脉络膜脱离,更严重的可引起滤过泡感染及眼内炎,视力丧失。发生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我们采用羊膜覆盖术及滤过泡渗漏处修补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应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明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曲伏前列素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单纯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20±1.43)mmHg、(17.62±1.40)mmHg、(17.30±1.39)mmHg、(17.14±1.37)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平均眼压(26.53±1.45)mmH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布林佐胺滴眼液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63±1.52)mmHg、(18.24±1.44)mmHg、(17.59±1.37)mmHg、(17.20±1.25)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平均眼压(27.25±2.53)mmHg,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视野缺损检查结果、视力检查结果、杯盘比检查结果及OCT视神经纤维厚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曲伏前列素对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患者的疗效

    作者:程道安;陈姚若;叶晓玲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用于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13例青光眼患者,对其术后眼压控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首先单纯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如果患者仍然控制不良,则对其联合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眼压。比较和分析这13例患者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1、3、6、12个月的眼压、视野、视力、杯盘比以及OCT视神经纤维厚度的变化等情况。结果:9例患者在单纯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后眼压以及昼夜眼压差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治疗有效率为69.2%。在视野缺损情况的比较中,13例患者的视野缺损均无加重;随访过程中13例患者的视力无下降,杯盘比无增大,视神经纤维无进一步变薄,用药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对于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于30 mm Hg以内的眼压控制不良患者,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眼压基本能控制在16~18 mm Hg的安全范围内,能够有效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保护患者的视力。

  • 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秀;刘明鳌;郭沛

    采用可拆除缝线密缝法,前房穿刺及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44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三联术与复合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罗丹;孙思勤;温跃春;柯根杰

    目的 比较三联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小梁切除术(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联合丝裂酶素C)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三联手术对27例(27只眼)青光只眼进行手术治疗,其结果与同类患者30例(34只眼)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内每周一次,半年内每月1次,半年后3个月1次做眼压、裂隙灯检查直至1年.比较两者在术后眼压控制及视力恢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PACG应用三联术治疗后平均眼压为14.7 ~2.6 mm Hg,而同类患者经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平均眼内压为15.1~3.1 mm Hg.分别经三联术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两类患者眼压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经三联术治疗,21只眼(77.8%)佳矫正视力提高,0.3者占33.3%,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6只眼视力不增反降,佳矫正视力≥0.3者占5.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三联术治疗组.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早期在控制眼压方面与三联术治疗相当,但三联术治疗长期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较高,在视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控制上效果更加显著.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