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结膜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

    作者:秦程;伍莹;廖妙云

    目的 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 将45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者随机分成2组:A组:27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8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2组患眼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 2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 2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鉴于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眼球按摩中有较高被动性滤泡渗漏,因此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更安全.

  •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施中伟;王秋利

    目的 了解丝裂霉素C( mitomycin MMC) 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195眼常规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青光眼患者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在195眼中168眼疗效好,眼压控制在(13.7±2.1)mm Hg、11眼疗效较好, 不用或仅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16眼出现并发症效果差.手术成功率91.8%.功能性滤过泡为86%.手术后角膜上皮损害6眼,低眼压、浅前房发生9眼.结论 MMC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远期效果好,但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结膜瓣切口大小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海瑛;陈琳琳;王奇;桂敏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切口的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2名68只眼,依据穹隆为基底的"L"形切口结膜瓣的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结膜瓣切口为5mm×10mm,B组结膜瓣切口5mm×7mm,C组为A组基础上辅以角膜缘连续缝合.对术后功能泸过泡进行密切观察随诊,干预治疗,比较三种方法对眼压控制的效果.结果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A、C二组为0,B组31.81%;术后早期滤过过强A组30.40%>B组9.0%>C组8.70%.术后稳定期功能性滤过泡的保存率C组91.30%>A组86.96%>B组63.64%.结论以角膜缘连续缝合的以穹隆为基底的大切口结膜瓣联合调整缝线术可以提高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的关系

    作者:胡辅华;刘丽林;季建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TRABE)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行TRABE治疗的86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术后眼表改变情况分组,其中加重组24例,无变化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整术眼眼表改变情况,分析滤过泡面积、夹角眼部感觉改变情况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随访6个月,薄壁滤过泡计56眼,厚壁滤过泡计30眼。术后患者的角结膜荧光素染色( FSS)评分、虎红染色( RBSS)评分、泪膜仪分级、对称指数( SRI)、不规则指数( SAI)均显著高于术前,潜在视力(PUV)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手术前后比较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变化组相比,加重组眼部感觉改变的患者滤过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有异物感、畏光感、视力波动以及睁眼困难的患者滤过泡夹角均显著小于无变化组(均P<0.05)。根据 Spearman 法分析可知,上述指标均与滤过泡夹角呈显著负相关( r=-0.615,-0.589,-0.712,-0.698,P=0.000,0.002,0.000,0.000)。与无变化组比较,加重组有干涩感和有痒感的患者滤过泡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接受TRABE之后,恢复效果较好,但加重组的有异物感、畏光感、视力波动以及睁眼困难的患者滤过泡夹角更小,因此应重视其滤过泡角度情况。

  • 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临床分析

    作者:刘哲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晚期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情况及视野范围。结果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有效率为100%。视野无缺失51例,其中8例术后视野范围较术前有所扩大;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均得以纠正。结论小梁切除术可以达到遏制视功能丧失的目的,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伟忠

    目的 观察应用联合丝裂霉素C等改良小梁切除术方法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34眼)实施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36眼)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等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均恢复良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随访6个月,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增多.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有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的少,效果肯定.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作者:张辉;王晓军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4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术中使用0.33 g·L-1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前房注水成形控制术后早期浅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术后按病因抗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患者中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4例(4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3例(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由长期高眼压引起的1例(1眼).结果 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0.07±2.38)mmHg(1 kPa=7.5 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4.30±2.73)mmHg,与术前用药后眼压(35.00±5.58)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2%,其中完全成功45眼(90%),条件成功1眼(2%),失败4眼(8%).术后6个月滤过泡中Ⅰ型4眼(8%),Ⅱ型42眼(84%),Ⅲ型3眼(6%),Ⅳ型1眼(2%),其中Ⅰ型、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5眼,不变44眼,减退2行1眼;患者视野扩大者5眼,其余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减退.术中前房出血8例8眼,经应用药物后3-5 d吸收;术后渗出性反应3眼,用药后消退;脉络膜脱离1眼,用药后恢复.无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黄斑水肿发生.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辅以早期眼球按摩,并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少勤;侯泽江;王冬梅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4例52只眼,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羊膜移植组术式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只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结果 羊膜组术后12个月眼压的控制、完全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均明显优于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有利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有效地控制眼压.

  • 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附116例报告)

    作者:阳光

    目的 观察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128 眼)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眼)与实验组(6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术后1年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P<0.01);术后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例和远期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王静;蒋莹;玉民;揭静;秦琴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选择2006-05/2011-09青光眼患者300例3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200眼与对照组140例18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a。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 wk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5%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与对照组的65.2%(P<0.05);术后1a,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6.0%和63.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疗效显著,且并发症低,适用于临床推广。

  • 羊膜移植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肖燕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2例(10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功能性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3%,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77.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方面的差异性不大,但是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手术中使用,可以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降低滤过瘢痕,还可以对手术成功率进行有效提高.

  • 羊膜移植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肖燕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2例(10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功能性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3%,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77.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方面的差异性不大,但是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手术中使用,可以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降低滤过瘢痕,还可以对手术成功率进行有效提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