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滤过术后的脉络膜脱离三十八例分析

    作者:高建伟;景善雨;吴震;张阿芳;韩九娥

    目的:主要观察三十八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发生脉络膜脱离的治疗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十八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病人,二十三例病人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十五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三十二例病人术后两周发生急性脉络膜脱离,六例病人滤过术后一月后发生脉络膜脱离.手术方法:二十四例病人行小梁切除术,十四例病人行青白联合手术.其中六例病人结膜下放置丝裂霉素C.视功能下降、眼痛、浅前房为脉络膜脱离的主要表现.治疗主要是局部应用睫状体麻痹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 脉络膜脱离在药物治疗两周至一个月后恢复或好转.超生检查是脉络膜脱离诊断的有效方法,特别是眼底不能窥见和瞳孔粘连的病人.结论 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超生是诊断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有效.

  • 青光安颗粒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喻娟;彭俊;颜家朝

    目的:探讨青光安颗粒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滤过性手术治疗后滤过泡瘢痕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血栓通胶囊,观察组术后给予青光安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成功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患眼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 d患眼术区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2组患眼BCVA及滤过泡高度均明显提高/增加(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眼眼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给予青光安颗粒可更明显地提高患眼BCVA,降低眼压,有效抑制滤过泡瘢痕化.

  •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炎与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杨学虎;尹晖;李春艳;盖东平;李玲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炎及感染状况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医院接诊的30例(30只眼)经过青光眼滤过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术后1、3个月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滤过泡形态,对患者术后感染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共8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6.67%;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矫正至0.1~0.5占53.33%,术后3个月,患者视力矫正>0.5占16.67%,患者视力矫正至0.1~0.5占80.00%,视力<0.1仅占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会引起滤过泡相关性眼炎及感染,按照医嘱合理、迅速、准确用药,及时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滤过泡相关性眼炎及感染。

  • 青光眼滤过术后影响滤过泡形成原因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云东;徐深;杨立东;张歆;贾洪强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影响滤过泡形成的因素.方法 对2006年以来在我院行滤过手术并坚持随访1年以上的139名患者172眼的滤过泡形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 a,Ⅰ型滤泡共61眼,占35.5%,Ⅱ型滤泡共89眼,占51.7%,Ⅲ型滤泡共15眼,占8.7%,Ⅳ型滤泡7眼,占4.1%.术后1 a,眼压8~16 mmHg者123眼,占71.5%,16~21 mmHg者36眼,占20.9%,大于21 mmHg者13眼,占7.6%;10眼大于正常值者中10眼通过按摩加药物的方法可以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另外3眼通过2次手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值以内.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形成主要与抗代谢药物的使用、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 滤泡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

    作者:黄伟;梅建忠;陶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 34例(36眼)浅前房(包括无前房)者中23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8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前房注气;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3眼行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小梁切除联合囊外摘出或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36眼中33眼在浅前房发生2周内手术,2月、4月、9月手术各1眼.其中30眼一次手术成功;3眼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者经原角膜穿刺口进行了二次注气成功;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液联合前房注气后前房仍不能形成改行其它手术方式成功;1眼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小梁切除联合囊外摘出术者手术失败.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Ⅱ度浅前房保守治疗长不要超过2周,无效时须考虑前房重建手术;Ⅲ度浅前房一旦发生应立即手术.根据浅前房原因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或进行多手术联合.

  • 颞侧透明角膜小切口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

    作者:张志刚

    目的 探讨颞侧透明角膜小切口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 临床确诊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16例(16眼).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眼压及眼部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年,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结论 经颢侧透明角膜小切口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轻,患者获得了有用的视力.

  •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作者:潘涵英;康玲玲

    我们从1995年至1998年对14例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一并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3月~1998年3月间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青光眼滤过术失败12例,其中3例为多次滤过术失败者.

  • 抗瘢痕形成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典元;李瑞庄

    探讨抗瘢痕形成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综述了用于瘢痕形成的不同阶段、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及其在滤过性手术中应用进展及前景.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50例分析

    作者:宋林;韩闯举;姚春华;黄红艳;刘毅;石淑英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行青光眼滤过手术540例(74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50例(50眼,6.7%).现报告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35例分析

    作者:李秀君;谢会章

    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共行青光眼滤过术278例(306眼),其中术后出现浅前房35例(37眼),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78例(306眼)中,男103例(120眼),女175例(186眼);年龄42~81岁,平均67岁.

  • 青光眼滤过术中环孢霉素A与5-氟尿嘧啶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赵莉莉

    目的:研究对比在青光眼滤过术中使用环孢霉素A与5-氟尿嘧啶的治疗效果。方法70例(79眼)青光眼患者,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患者均接受青光眼滤过术,对照组在手术中联合使用环孢霉素A,观察组在手术中联合使用5-氟尿嘧啶,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后手术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青光眼滤过术治疗过程中使用5-氟尿嘧啶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远期效果好,且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 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锐;龚自芬;孟婕

    目的 观察探讨复合青光眼滤过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粘弹剂及可调节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治疗的43例(56眼)原发性青光眼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结果 术后随访3~15月,平均6月.56眼中除3眼眼压控制不稳定,滤过形成不明显,经可调节缝线拆除,滤过泡针刺重建,配合滤过泡按摩,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余均控制在9~16mmHg(目标眼压:不再使视野继续受到损害的眼压).观察术前术后视野变化,未发现视野进行性损害.结论 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术能够明显地防止术后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泡疤痕化,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获得正常、持续、稳定的眼压.

  • 青光眼滤过术后影响IOL屈光度计算结果的临床试验研究

    作者:李国锋;许先捷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对IOL屈光度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患者共54例,采用KR-7100型验光仪IOL屈光度测量,采用BEM-100型A超眼轴测量,比较青光眼滤过术前后眼轴、IOL变化。结果: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平均眼压为12.2mm Hg,患者眼轴均有所减少,IOL屈光度均有所增加1.93D。术后眼轴长度为(21.55±0.97) mm,IOL屈光度为(24.9±2.16) D,与术前相比均有较大变化,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眼轴均会出现明显变化,且眼轴长度的变化多为减少,从而影响到术后IOL的计算结果。

  • 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临床分析

    作者:葛鹤立;王良玉;尹丽婷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其优点是并发症少,适应证宽.但术后异常滤过泡仍是其常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将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可导致手术失败.现将我院治疗的98例(130眼)报道如下.

  • 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作者:乔建华;郭庆国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症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限度将带来组织功能损害.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式中常用的一种.对确诊为青光眼且经过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控制及维持正常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或5-氟尿嘧啶(5-Fu).即前房穿刺和巩膜瓣可调整缝线.临床疗效确切,现将这两种药物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 聚羟基脂肪酸和聚乳酸膜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和角膜层间移植手术中的探索应用

    作者:周吉超;戴婉薇;张绍丹;郭宝华;曾心苗;张雅斓;张纯

    目的 评价膜性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中的应用维持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效果,评价膜性聚羟基脂肪酸在角膜层间植入后的形态学.方法 选新西兰兔28只,其中24只随机分为6组,GFS中植入高分子材料者为实验组,实验组按植入材料辐照剂量不同又分为4个亚组:PHA-low组、PHA-high组、PLA-low组和PLA-high组,对应的膜性材料植入巩膜瓣和结膜瓣下;GFS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使用者设为阳性对照MMC组:巩膜瓣和结膜瓣下使用MMC(0.2 mg/m)3 min;单纯行兔GFS而不用任何材料者设为空白对照组.三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14、28、84 d分别测量术眼眼压.4只角膜层间植入PHA膜,观察术后84 d角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84 d,PHA-low和PLA-high组眼压比空白对照组眼压低(P < 0.05),PHA-low和PLA-high实验组眼压与MMC组眼压近似(P > 0.05).形态学见滤过通道未被胶原纤维充填,植入材料周围胶原纤维大致平行排列.角膜层间植入PHA膜的周边胶原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膜性PHA和PLA应用于兔GFS可能促进眼压维持,效果与MMC类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机械性阻隔纤维组织长入滤过通道实现的.

  •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施中伟;王秋利

    目的 了解丝裂霉素C( mitomycin MMC) 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195眼常规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青光眼患者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在195眼中168眼疗效好,眼压控制在(13.7±2.1)mm Hg、11眼疗效较好, 不用或仅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 Hg、16眼出现并发症效果差.手术成功率91.8%.功能性滤过泡为86%.手术后角膜上皮损害6眼,低眼压、浅前房发生9眼.结论 MMC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远期效果好,但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东平;戴壮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结膜滤过泡的瘢痕化使滤过口不畅或阻塞.本文总结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2只眼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的一组病例,经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76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金兰;夏晓燕;李斌

    目的 研究青光眼虑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所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共计76 例(94 眼)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方式)两组,各计38 例.治疗组患者56 眼,对照组患者38 眼.对两种治疗方式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 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作用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显效眼数为39 眼,有效眼数为15 眼,无效眼数为2 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愈比例达到了96.42%;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方式)作用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显效眼数为11 眼,,有效眼数14 为例,无效眼数为13 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愈比例65.79%.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 < 0.05).结论 手术治疗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作者:刘红杰;高小敏;李凯

    目的 对采用青光眼滤过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后形成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与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抽取67 例接受青光眼滤过术治疗后形成浅前房的临床确诊青光眼患者病例.结果 导致该类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浅前房症状的主要原因包括脉络膜脱离、滤性过畅、防水生长减少、瞳孔阻塞、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低眼压浅前房和高眼压浅前房两种.结论 对导致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滤过术治疗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进行系统的掌握,可以使保证临床对该类患者在术后出现浅前房症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